第一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工作汇报
刘延东再次听取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工作汇报 【新闻中心讯 记者欣研】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工作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一直非常关心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系列活动的筹备和组织情况。1月31日,刘延东再次专门听取了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党委书记胡和平关于百年校庆工作的汇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江小涓陪同听取了汇报。顾秉林、胡和平详细汇报了清华大学已经开展的百年校庆有关工作、重大活动筹备和学校下一阶段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工作汇报《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工作汇报》。认真听取完汇报后,刘延东对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她指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是中国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清华大学要办好百年校庆活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要结合百年校庆各项工作,深入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有力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已列入教育部2011年重点工作,下一步将和清华大学一道,加强各项重要工作的推动和落实。教育部直属高校司司长陈维嘉、办公厅副主任崔保师,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以及学校党办、校庆办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汇报会。
第二篇: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清华大学百年校庆(2011-03-10 16:24:45)转载▼标签: 大学 美丽校园 文化 校庆 北京 临沂人
“水清木华,钟灵毓秀”,中国著名的清华大学即将在 2011年4月24日庆祝百年校庆,届时遍布世界各地的清华校友将举行一系列百年校庆活动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历经百年沧桑,成就今昔辉煌——百年清华培养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杰出人士,从闻一多、曹禺、梁实秋,到季羡林、吴晗、钱钟书;从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到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从胡乔木、乔冠华、于光远,到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众多引以为傲的学术大师,众多令人敬佩的兴业骨干,众多令人敬仰的治国栋梁,他们是清华百年历史中最璀璨的明珠,他们是清华百年历程中最耀眼的星光。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是中国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清华大学要办好百年校庆活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要结合百年校庆各项工作,深入总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有力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三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贺信
清华大学:
百年华诞,青史流芳!值此清华大学隆重庆祝建校一百周年之际,“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向清华大学领导、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最热烈、最诚挚的祝贺!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建校以来,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光大“行胜于言”的校风,践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形成了“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特色,培养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和治国栋梁。清华大学为中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世人瞩目清华,热爱清华,颂扬清华,清华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辉煌伟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不断发展,从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到载人航天飞行和月球探测工程,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已经成为独立自主掌握核技术、空间技术等高科技和中国战略力量的统称。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与清华大学密不可分,清
华大学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国家表彰的23名“两弹一星”元勋,其中钱三强、钱学森、彭桓武、王淦昌、王大珩、赵九章、陈芳允、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屠守锷、王希季、杨嘉墀、郭永怀等14名科学家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当年,他们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和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到“两弹一星”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用智慧、热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颂歌。他们对中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贡献彪炳千古,辉耀史册。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代表,是清华大学的荣耀与骄傲。
人才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今时代,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清华大学名师荟萃,人才济济;学术繁荣,科技争先;傲然于世,雄震学林。祝愿清华大学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为“两弹一星”事业培养更多英才,为科技发展创造更多创新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分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
2011年4月
第四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演讲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演讲感悟
春天充满朝气,春天孕育希望。清华大学百年来的学术积淀和清华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再学习。在 4月24日 上午举行的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当代莘莘学子的最大鼓舞,也饱含了对教师殷切期望。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我们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为我们青年教师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方面,要努力钻研业务,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求真务实,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
屹立于中国100年的清华大学一直是我们每一个学子梦想的殿堂,不仅仅是因为它那深厚的底蕴,更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国的希望。在今年清华大学的100年校庆里,我们的主席胡锦涛代表着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向它致以谢意,同时也对它寄于了更高的希望。
100年前,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清华学堂应运而生,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心中那崇高的理想,为了拯救我们的祖国,在压迫中觉醒,奋起。抗日时期,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在那样的艰苦时代开办了西南联大,依然不放弃。在那个时代,一大批的学者涌现出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极大地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广大清华师生又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他们做的贡献让我们每个人都热血沸腾。
在这100年里,清华大学为我们国家输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不管是在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他们每个人都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于我们中国的建设中。我敬佩这些人,更希望能成为他们的一员,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出自己的贡献。尽管现在的我还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胡锦涛主席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到的这句话让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深深的感到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所肩负的责任,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承者对于社会的责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于学生的责任。一份责任,一份动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能够在接下来的学生教育工作中,能够像胡锦涛总书记希望的那样,继续肩负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坚持用微笑与爱心去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切切实实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为此,我们必须:(1)不断深化自身的职业承诺,坚持终身学习,瞄准国际前沿,深入、积极地拓展工作,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学生在求学的黄金时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不畏艰难、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2)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不仅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更要致力于培养能够引领社会良性发展的人才;
(3)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关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陪伴学生快乐成长的心态和理念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4)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过滤器”——一方面积极探索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传播文化、延续文化;另一方面,要“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放置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之下重新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国际化的大舞台重新绽放光彩。
个人的成长与国家兴亡是紧密结合的。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几代清华人在国难当头时,秉承科学救国的理想,为祖国独立、富强前赴后继地努力拼搏。“我国的青年一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应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祖国、民族的明天奋斗。所以,我们教师关注国家的现状与未来是勇担重任、朝气蓬勃的体现,自觉将自己的学习、未来的工作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提出了新的希望,强调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保持个性,彰显本色。这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策,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才指明了方向。这表明,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背道而驰的,保持个性和自身特点恰恰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种体现。”
我反省和思考三个问题:如何做到坚定信念与志存高远,如何做到保持本色与彰显个性,如何做到脚踏实地与积极创新,更加深刻理解了“创新”对我们教师的重要性。创新思维的产生,并不是在书本上就可以简单得到,而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这是对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的更高要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我们的教育工作道路艰辛而曲折,但作为一名有志青年,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对的其为我们创造今天美好社会的前辈们。
我们每一个都应该知晓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并不是只有清华大学才应该承担振兴中华的使命,它只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代名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与它一起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我们必须勇于吃苦,用自己的坚强意志去克服种种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反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反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有解决好。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发生在清华的一件事。2005年5月11日,清华大学校长主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演讲,演讲完毕赠送礼品时,校长念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诗时,由于不认识小篆的“侉”字而语塞,并进一步导致举止失措,把赠送礼物说成了“捐赠礼物”,接受对方礼品后又忘记说声“谢谢”。这本来是很庄严的场合,却闹出了大笑话,并遭到了普遍的批评。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谁都有念错字的时候,我也念过错字。我们无
意苛求科学家要会认识篆体字,一定要懂得古诗文,但作为大学校长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对此,著名的文化学大师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评说:“大学校长由对人文科学茫然不晓的理科教授担任,而此种现象导致大学文科奄奄无生气,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件事并不能怪罪校长,而只是暴露了我们遴选大学校长标准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如果把遴选校长的权力交给学校的教授委员会,相信他们能够选举出符合教育家标准的校长。
其实,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杰出的校长,如梅贻琦、蒋南翔、刘达、刘冰等,从治校的实践中,他们要么成了学者化的职业校长,或者是革命化的职业校长。梅贻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学博士,他的成名并不是因为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台湾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头衔),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话:“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而非大楼之谓也”,至今仍然被我国教育界所传诵!这几位校长作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业绩和教育思想,都已载入我国高等教育史册。对比起来,自80年代开始,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都是院士,他们都是双肩挑的学者,不能专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于办好学校,因此他们都没有成为有影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85年以前曾说过:“做一个学校的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到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到国家与学术之兴衰。这种事业之责任,不值得一个整个(指心无旁骛)的人去担负吗?”问题就在这里,我国现在不仅校长,而且有些部处长也搞双肩挑,他们怎么可能做到“鱼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华应当珍惜自己的经验,选拔那些教育家当校长,心无旁骛地领导和管理好学校。也许,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长的要求,但必须放弃学术研究,要以学校的利益为最高的利益,绝不能利用校长的资源营建个人的学术汕头,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学校长一样,做一个专心致志的职业化校长。根据过去的经验,从国家部委或省市的领导人中,选拔那些既受过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风的人,到部分大学担任校长,也许比直接从教授中选拔要更好一些。
第二,应当树立什么样的大学精神?在清华大学的介绍中说:“学校精神: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的确存在着怎样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蕴育出了大批翘楚和大师级的人物。可惜,这种精神并没有继承下来,无论是独立也好,或是自由也好,恐怕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请问:你们对教育部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吗?你们又给了学校的教授和学生们多少的独立和自由呢?如果你们真的有独立和自由之精神,那陈丹青先生又怎么会辞职呢?反倒是,他离开清华以后,才真正获得了创作上的独立和自由,这难道不值得你们认真的反思吗?
第三,一流大学应当具有鲜明的特色,绝不能贪大求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特色十分鲜明,她是世界“理工科之王”,她拥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媒体实验室”,这是一个被称为“创造的摇篮”的研究机构,专注于发明创造,而非科技产品化的开发。正因为他们注重原创性的研究,所以才发明了世界第一个“旋风电脑”、幽灵隐形轰炸机、第一个拥有人类感情的机器人等成就。同时,他们先后诞生了76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可能是我国举全国高校之力也无法企及的荣誉。美
国其他大学也都各具特色,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和理论物理,哈佛大学的行政管理,耶鲁大学的法律,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派,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高能物理劳伦斯学派等。
可是,我国大学都追求“大而全”,互相攀比,失去了个性和特色。过去,人们都知道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和水利系是赫赫有名的,可是现在不知道什么是清华的特色。据介绍,清华大学的重点学科有49个,拥有全国第一的学科就有38个之多,重点多了就没有重点,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没有被认为最吃香的医学院、法学院和商学院,尽管有人建议要办这些学院,可是校长雪莉-帝尔曼却说:“,正因为我们不需什么都做,我们才能够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干两件事,一是非常严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学术化的研究生教育。我们把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我们认为,小就是美!”1997年该校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足不出户,用7年时间证明了困扰世界数学界358年的费马大定理,从而创造了世界学术界的奇迹!这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色,我们应当反思“大而全”的办学模式,不走出“大而全”的误区,我们最终可能建设不出真正达到美国研究型那样一流水平的大学。
第四,世界一流大学应具有什么样的学风?20世纪初,是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当时的国学院拥有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和赵元任四位大师,他们年龄都在五十岁以下,都正值风华正茂。王国维先生在逝世前,曾出版了他的《人间词话》,在谈到治学的精神时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是王国维先生和那时一代学者治学的学风。“独上高楼”是什么意思?就是进入“象牙塔”,像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所说:“树立以学术为终身志业”的志向,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从事高深学问之研究。当今,我们的大学做不出传承千百年的学术成就,就是缺少了这种精神。王国维和他提出的这种学风,正是清华大学的精神财富,难道不应该反思和继承吗?
去年,曾有学者质疑贵校一位文学教授有学术剽窃之嫌,尽管学术界不停的呼吁清华大学成立调查委员会,但贵校态度一直暧昧。对待学术抄袭和剽窃,决不能姑息迁就,必须旗帜鲜明地查处,要不然怎么体现你们严谨治学的学风呢?另外,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拒绝一切形式主义,不能把国外退休的名家或ZF的高官聘请到学校装饰门面,把他们供奉起来养尊处优,这种做法只会有害而无益处。在《参考消息》上,清华大学是作广告最多的大学,凡是广告都吹嘘或夸大其词,这是与严谨学风相悖的,必须制止以赢利为目的的广告。
第五,精英大学必须远离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精英大学贵在精,贵在致力于高深学问的研究,清华大学应当是这类大学的佼佼者。什么是高深的学问?它是指影响世界未来的前沿问题,能够传承百年、千年的学问,能够引起科学和技术领域哥白尼式革命的重大发明和创造。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放弃急功近利和立竿见影的指导思想,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发扬安贫乐道的精神。德国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曾说:“当大学决心于经常为
国家和社会利益集团服务的方针的时候,马上就背叛了学术工作和科学自身。大学如果确定了这样的目标,无疑等同于自杀。”本来,大学是分为精英型的和大众化型的,也有纯学术性的和应用型之分。我理解阿伦特的话,是针对极少数精英大学而言的,这是繁荣学术的需要。如果这样理解是正确的话,我认为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极少数重点大学,应当放弃实用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使我国科学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需要!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竖立着一方石碑,上面镌刻着“行胜于言”的警句,这被认为是该校的校风。这句话当然是正确的,反映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叫陶知行,为了表达他的教育理念,索性把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我个人切身感受到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务实精神,兴许这正是该校出现了70位亿万富翁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