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

时间:2019-05-14 19:4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

第一篇: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

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

工商131 刘学静 130104 几个月前,买了一身29元的运动服。有一位舍友知道了,惊讶地说:“就29元一身的运动服,能穿吗?你买东西就不考虑它的质量吗?你太奇葩了!”几天前,我买了40多的一双轮滑鞋,这个舍友又说了:“我小时候买的轮滑鞋还一百多呢,你竟然敢买五十都不到的,唉,我都无奈了,你怎么这么奇葩?”

我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以为然。哼,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奇葩,如果你跟我的处境一样的,跟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一样,你或许有资格评论我的行为。你站在你的立场,以你自身的条件来衡量我做事的方法,这不是很可笑吗?还有,我想问一下,什么是奇葩?跟你不同的人就是奇葩吗?难道世界上的人都要和你一样吗?你不认同的是,就说人家是奇葩,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

人们总是很自然的,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判断,评价,对待别人,这是人的本性,毕竟人最了解的还是自己。但是,我们存在在这个这个社会上,就必定要与形形色色的人相互依存,与他人的交往是我们每天都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去对待周围的人。我们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但是,要知道,别人发自心底的尊重不是来自你的要求,也不是来自你的权势,你的成功,而是来自你对他的尊重。而我们尊重别人的本质,我觉得应该是换位思考。只有你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处境,生活经历„„去考虑,懂得人的差异性,你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别人,才能站在这个基础去尊重他。有很有趣的一段话,我觉得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意思:

用自以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用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做人技巧。即使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有时候也不容易做到。回到最初的那个实例,我其实也是犯了没有换位思考的错误,我的舍友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也许她那么说只是出于关心和好意,或者开玩笑,也许只是我太敏感了。换位思考,真是一门不浅的学问,让我们慢慢去学习。

第二篇:说课稿《尊重他人 换位思考》

尊重从换位思考开始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尊重从换位思考开始》。我将从选材与学情、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环节、板书设计五个板块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选材、说学情

(一)说选材——心理背景

现代的学生对尊重的理解并不比我们大人逊色,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反复教育引导,学生愿意尊重别人,然而现实问题是学生们想尊重别人,但是他们不会尊重,很大程度上仅仅停留在道德认知层面。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有许多学生通过心理信箱、当面咨询等方式抒发内心的感受。其中有大部分孩子的咨询内容都与“别人不尊重我、我不喜欢某个同学、老师”有关,同学之间常常发生小的摩擦,导致同学友谊受到破坏,师生之间发生误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对于此类普遍现象,我首先利用学校的心理午会进行全校性的心理意识辅导(心理疏导),着力从认知上引导,给孩子们讲述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并宣读一些尊重的基本礼仪,以体现自己的尊重,如对他人微笑、按约定完成任务、为同学的进步鼓掌、不嘲笑他人等。接着我设计了以尊重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帮助到学生从认知到实践清楚地理解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比如如何通过良好的倾听体现自己对说话者的尊重、如何通过行动来帮助学校有支持需要的同学、如何理解父母的溺爱不等同与尊重、如何尊重自己等。本课则选择尊重他人中换位思考这一板块,并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内化理解尊重的意义。

(二)说学情分析

辅导对象:四---六年级

小学生成长到中年级,其自我意识逐步觉醒,独立性增强。他们容易陷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中。当遇到困难、挫折或者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常常都各持己见,不愿意让步,冲动、自我、敏感、情绪化表现明显,不能较好处理人际关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引导学生接纳人际交往的基本法则,搞好同学关系能为今后与他人和睦相处、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与同学友善相处的前提是学生能够体察、感受对方,进而能够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传递彼此的理解和关怀。所以,确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心理这一主题,既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引导,也是为他们的社会性成长(个体社会化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时: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说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心理背景和学情分析,我设定了如下三个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活动中感知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法就会不同,认识到人际交往中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活动习得换位思考的方法(想对方的感受、想对方的需要、想解决的办法),尊重他人的感受。(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学习在人际交往情境中,建立相互理解与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这是本课想突破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心理活动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成长。因此,本课主要采取的教法、学法如下:

(一)教法: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二)学法:玩中悟、议中思、演中用

四、说教学环节

本课共有热身、发展、综合运用与升华三个环节。

(一)热身:同桌对坐,其中一人搭出一个“人”字,(板书1:人)请对方说出看到的是“人”还是“入”。由这个简单的游戏,学生一尝试就能想到“位置不一样,导致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引出本课的主题“换位思考”。

(二)发展

1.感受“换位思考”

活动一:四种动物你选谁——明白我们的思考角度不一样,选择也不一样

老师出示四种动物,狮子、乌龟、老鹰、变色龙,请学生思考如何有一天的机会当其中一种动物,你想成为哪一种?按学生的选择分成四大组,各组就选择这一种动物的原因进行发言,并说出为什么不愿意选择其他三种动物的原因。

学生按组交流发言。在交流中,我们会发现各组说到这种动物的优点可能正是别人组认为的这种动物的缺点。

老师总结:我们是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所以我们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观点、态度、看法也不一样。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直观感受,换位思考可以体现在换角度、换认识、换心情等不同方式的转换。明白我们的思考角度不一样,选择也会不一样。

2.寻找“换位思考”

活动二:读绘本《当妈妈变小的时候》——感受换位思考的好处

故事大意:小兔子的妈妈每天都照顾她,但是她总是挑三拣四,一会要吃胡萝卜、一会要吃饼干,妈妈都尽量满足她,但是她总是发脾气,有一天她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变小了一些,最后妈妈完全变成了一个洋娃娃一样大小的小女孩,小兔子就必须要照顾妈妈了,她每天给妈妈做吃的、给妈妈穿衣服、陪妈妈玩,这才理解到妈妈的辛苦。当她真正理解妈妈辛苦的时候,妈妈又开始一点点变大,最后变回正常大小。

师问:从绘本里,你读到了换位思考的哪些信息?换位思考的好处有哪些?

预设答案:换位思考就是站在妈妈的角度思考问题,要看到妈妈的辛苦。换位思考能帮助我们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两个人沟通就会相互理解。

活动三:小组内案例分享——生活中的换位思考故事 接着,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事情。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换位思考的案例,老师预设案例情境:有一位妈妈讲述,儿子晚上出去了很晚都没有回来,担心儿子的安全,就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却觉得妈妈很烦。后来当他们坐在一起沟通的时候,儿子理解了妈妈的担心,妈妈也理解了儿子希望妈妈多给自己独立的空间,两个人一起制作了外出的约定。家庭又恢复了快乐。

师生总结换位思考的好处: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换位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板书2)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赢快乐。

3.练习使用换位思考,解决生活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案例:琦琦正坐着他的轮椅准备回教室,小文看到琦琦上坡比较吃力,所以就伸手帮琦琦推了一把轮椅,但是琦琦却大声说着“不需要、不需要”,弄得小文很尴尬地站在原地。

问题讨论:

猜一猜当时琦琦的想法是什么?小文又是怎么想的?——想对方所想

了解琦琦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如果你是琦琦,你希望大家如何对待你?(尊重他人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提供他需要的帮助,而不是给他们我们以为他需要的)——想对方的需要

如果你是小文,现在已经了解了琦琦真正的需求了,你会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呢?——想解决的办法

完成讨论,师生总结: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知道了尊重他人,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板书3)想对方的感受 想对方的需要 想解决的办法

(三)综合运用——同学矛盾巧反转

观看情境视频:课间同学甲正在睡觉,这时其同桌学生乙从外面气冲冲地回来,回到座位,将书本狠狠地一摔,借以出气,却惊醒了学生甲。于是两人发生争执,甲指责乙影响别人休息,乙本已愤怒,更加火上浇油,心情更加糟糕。两人互不相让,吵得很厉害。

小组工作:思考如果我们要续写剧本,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帮助两位同学化解矛盾,我们会怎么安排这个剧本呢?谈论、分角色扮演,以不同的身份来表演这个情境中的同学的想法,并尝试在角色扮演中找到解决办法。邀请一个小组进行全班展示。

师生总结:尊重他人不是简单的口头“你要尊重我,我要尊重你”,而是从他人的角色思考问题,想他人所想,思考他人的需求,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赢成长的快乐

通过这一环节实践演练,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重点,又能灵活运用,巧换位、互相尊重、解决矛盾、获得快乐,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以一个“人”字开始,以人的大脑、双手、双脚为板书基点,大脑能想对方的感受,才能互相理解,双手能为他人提供帮助,体现互相的尊重,双脚代表成长和行动,在行动中共赢、快乐。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演讲稿 礼仪的本质就是尊重他人

文明礼仪的本质就是尊敬他人

一、什么是礼仪及礼仪的本质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相互尊重,在仪容、仪态、言语、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它体现的是一个律己和敬人的过程。

礼仪是由“礼”和“仪”两方面构成的。礼是礼貌,是内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属于内容方面;仪是仪容、仪式、举止等,是把你内心对他人的尊重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仪是属于形式方面。也因此“仪”非常重要。你内心很尊重别人,但你没有表达出来,别人并不知道,你是不是就少了一次别人对你报以尊重、友好的机会?你哪怕对他人报以微笑,也会温暖他人的心田,这种惠而不费的举动大家为何不愿做呢?你的表情一般是不会浪费的。

礼仪的本质就是律己敬人。称呼上,我们尊称他人,是对他人的尊敬;见面时,我们握手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客人到访时,主人端茶递水,是对客人的尊重;领导在台上讲话,下属认真听讲,不和他人讲话,不玩手机,是对领导的尊重;我们不浪费粮食,是对农民和厨师的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不乱穿马路,是对国家法律的尊重,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尊重;也是对其他行人、车主的尊重;我们不乱扔垃圾,是对社会公德的尊重,是对环保工人的尊重,也是对其他公民的尊重;我们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尊重;我们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是对他人享受安静权的尊重。我们主动给老人、孕妇、儿童让座,是不是在尊老爱幼?等等,等等。大家看,礼仪的本质是不是尊重他人?

二、我们的社会在礼仪上出了问题

但现在,我们的社会在礼仪方面似乎出了问题。见死不救、冷漠无情比比皆是;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便吸烟随处可见;随意插队、争抢座位触目惊心。文明礼仪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我们的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香港《东方日报》今年4月5号报导,上海顾村公园举行樱花节,大批游客趁假期涌入公园赏樱,一日逼爆逾十万人,陋习尽现、乱象不断,包括草地扎营野餐、乱踩草地、攀爬花树、扯花照相。有清洁工人大叹垃圾扫不完,一日扫出十八吨垃圾,舆论批评游客粗暴游园,欠缺公德。

我们的很多公民受惠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上富裕了之后,想要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不想这一走一看,就走出了问题。据媒体报道,很多外国人对到海外旅游的中国人最大的不满是三个方面,一是乱扔垃圾,二是不遵守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三是大声喧哗。还有一个不满的是中国人喜欢占小便宜。我们现在是经济上富起来,但道德上矮下去。

中国游客一个普遍被诟病的习惯就是大声喧哗,中国人在博物馆、餐厅、大街上往往都特别热闹,这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是气氛好的表现,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则是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行为,是不能接受的。更荒唐的是,有些中国人甚至在国际航班上因行李放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罔顾航机及机上逾百乘客的安全。2012年9月2日,两名中国人在苏黎世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互殴。这件事过了不久,又有一批中国人在塞班飞向上海的国际航班上群殴,差点导致空中意外。这类“打架打到天上,丢人丢到国外”的事例不胜枚举。

不得不承认的是,屡屡遭到曝光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国人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全球最差游客”调查中,中国游客往往“名列前茅”。乱扔垃圾、乱涂乱画、大声喧哗、随意插队、随地吐痰„„种种陋习似乎成了中国游客独有的标签。

内地曾盛传世界上最让中国人丢脸的三张图片:曼谷泰王宫内的“请便后冲水”、夏威夷珍珠港纪念馆内的“垃圾桶在此”、巴黎圣母院内的“请保持安静”,三个告示均以简体汉字列明“提示”,明显是针对中国游客。在去年伦敦奥运会上,奥组委甚至贴出汉语标示牌,警示中国记者不要随便拍照,以尊重他人的私隐。

我们国人的不文明行为,曾使南非的一家华人餐馆经营不下去。我们国人在海外的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让人家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还让我们现在出国旅游办理签证困难了很多。我校的阮老师对这一点很有感慨。她今年夏天到英国旅游前办签证,英国领事馆是百般刁难,她觉得很难过,为我们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感到难过。前天教我们心理学的孙嘉仪老师在微信中感慨说,她为了办理美国自由行的签证,美领馆的官员恨不得要她把她的全部家当都拿出来,还因为她没生孩子而差点拒签。我们周边的很多国家对我们不是很友好,他们既惧怕我们,又想利用我们。他们惧怕我们,除了我们不断增强的国力之外,还有就是认为我们中国人的素质太低,讨厌中国人。因为我们的一些国人唯利是图,不讲礼仪、诚信,破坏人家的环境,不守规矩,不懂得回馈社会,不尊重人家的法律和风俗习惯。

印尼的两次反华,他们的行为令人发指,堪比希特勒的暴行,使我们很多的华人惨遭杀害,使他们含辛茹苦创造的财富毁于一旦。印尼如此仇视华人,除了华人垄断了其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华人在创造了巨大财富之后,不知回馈社会有关。这和美国富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华人贪婪的个性、短视的眼光,毁了自己的形象。

讲了这么多的我们中国人的缺点,那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就没救了?不是的。据海外统计,现在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的素质明显好多了,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

其实我们中国人真的坏吗?不是。我们中国人只是喜欢做一些“小恶”,如乱穿马路,乱扔垃圾,争抢座位,爱占小便宜,等等,但一般中国人不做“大恶”。世界上很多人喜欢日本人,因为日本人不做“小恶”,但他们会做“大恶”。因为我们中国人在不断地做小恶,不断地让人看到,因此就显得讨厌了。

那我们开大学生身上有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吗?也有的。如,进班主任和教师的办公室,不事先敲门,进门后不叫老师,直接要考试的试卷,或是问有没有一次性杯子。很多班

主任老师对此表示了不满和遗憾。上课睡觉、玩手机、玩游戏、说话,提前走不和老师打招呼。吸烟时没有把烟蒂掐灭,有两次烟火把垃圾桶都烧起来了,我都碰到过三次。有的同学穿着拖鞋来上课,有的女同学着装不会太规范,有时穿得过于暴露。我前年七月份在2号楼102监考,有一个女同学穿的是露背装,她的后背确实很美,结果坐在她后面的一个男同学,据我的观察,他一直都无法专心考试,一直在盯着那个女同学的后背在那儿出神发呆。我估计这个男同学的成绩不会及格。你说你这个女同学是不是罪莫大焉啊?!

还有考试作弊。我最看不懂的是,我们有的同学作弊被监考老师抓到了还理直气壮地大吵大闹,说监考老师收了他作弊的小纸条是错误的行为。这真是奇了怪了!做了小偷还不依不饶地说主人不让他偷是错误的!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连起码的是非观念都没有了!你把老师的尊严放到了哪里?你把学校的尊严放到了哪里?你又把国家的法律尊严放到了哪里?这些学生是不是认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还有那么多的大贪小贪,我考试作弊算个什么?你考虑到你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吗?你真认为自己很有能耐吗?你的行为只会让人鄙视。

三、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尊严需要

那么为什么说礼仪的本质是尊重他人?因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尊严需要。

大家都知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ecurity needs)、归属与爱的需要(love and belonging needs)、自尊需要(respect & esteem needs)和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尊重的需要主要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即外部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因此我们要多多赞美人。当你赞美一个人时,能够使他心情快活两个月。而且我们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好话与坏话一样,都拥有最快的传递介质。

我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叫《有一种尊重,叫晚三秒再关门》。作者说维修工将她家的洗衣机洗好后出门,她并没有立刻“砰”地关上门,而是扶着门对着楼梯口的师傅道再会。她开着门目送他,直到他拐过楼梯口,才轻轻关上门。她说此刻即使外面寒风割面,这位维修师傅的心里也是暖的。因为他前脚离开,背后随之而来的并不是“砰”的一声沉重而冰冷的关门声。他得到了别人对他晚三秒钟再关门的尊重。这种晚三秒钟再关门的习惯,是她三年前去一位客户家后养成的习惯。那次因公事紧急,一份文件必须周末亲自去客户家拿。当她拿到文件,双脚刚刚踏出客户家的门,门就在后面“砰”的一声重重关上了!那一声,惊得她一震——她愿意相信这不是客户的本意,他家阳台是敞开的,她知道那是阳台的风将门带上了。但是,尽管这样想,那扇瞬间在她身后重重关上的门,还是让她心里掠过一片寒凉。她感到有一种叫做“被尊重”的东西从她的身边悄悄滑走。

我们要尊重他人。尊重领导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的人是一种教养。

中国人在巴黎施舍流浪汉的故事,不要显得自己像暴发户一样。纽约大风雪,但公立学校不放假

我们开大的一些同学给老师打电话,总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老师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就说:我姓王,还是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再问他,你到底叫什么名字,他才会说出来。像挤牙膏一样。老师回答了你半天的问题,还不知道是给谁回答的,你说这是对老师的尊敬吗?

四、尊敬他人就是要有平等之心

平等是人与人交往时建立感情的基础,是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诀窍。社会交往中的平等

表现为不骄狂,不我行我素,不自以为是,不厚此薄彼,也不傲视一切、目中无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或以职务、地位、权势压人,而是应该时时处处平等待人。人人都渴望平等,任何抬高自己、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潘石屹自述:他有一次参加完一个会议,和很多人握手后准备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人。他马上走过去弯下腰和那个人握了手。结果第二天这个人到了他的公司,一下子买下了公司的三套房子。

万通董事长冯仑谈李嘉诚的做人哲学

一个月前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先生吃了一次饭,感触非常大。

李先生76岁,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大爷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动和意外的是,我们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就是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鼓掌让他讲,他就说我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

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的位子,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我想,这就是他的追求无我,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都做到了。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李先生不一样,他要追求无我,建立自我的同时又要追求无我。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世界相处的态度。

我们国人到朝鲜旅游,某旅行社的西蒙·考克瑞尔以内地游客向朝鲜儿童丢掷糖果为例,“他们就像在喂鸭子。朝鲜人认为此举不体面、令人反感。”他说:“观看学校演出时,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冲到舞台上抱起孩子合影。”考克瑞尔说: “中国人或许更愿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但并未真正考虑东道国民众的感受。大部分西方游客至少知道当地的敏感话题,可能不太轻易去冒犯。我认识的多数导游都拿中国旅游团的举止当笑料„„”

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钱先生曰:“既有一饭之恩,亦自有一饭之仇。”举灵辄、羊斟、子公、子期、顾荣行炙人、阴铿行筋者及刘毅、李定诸人之事为证(201一202页)。

四、尊重他人就是不影响、打扰他人

不影响、不打扰他人,这是尊重他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惜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人似乎做得不够好。

第一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中国人办事爱托关系,实际上就是在麻烦别人,人们已经习以为常。而日本人的口头禅是:不麻烦别人。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就不麻烦别人。据说日本社会流传这样一句话:“管好自己,不给社会添麻烦。”若人人都是这么一个信念,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就非常高。不能否认,在对环境、对公众和对未来负责任方面,我们是需要像日本学习的。

第二点,中国人爱热闹,到哪里都喜欢大声喧哗,这让很多外国人很不舒服。长期以来,最让欧洲人无法忍受的不文明行为当属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欧洲人习惯就餐和交谈时,以不打扰邻人的音量为原则。但是,中国游客常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餐馆就餐和接打手机时往往音量超标,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据报道,一个中国旅行团到位于巴黎卢浮宫附近的一家中餐馆用餐,几名客人进入餐厅后便开始抢占有利位置,然后大声招呼餐馆外的熟人进去与其同坐,这让在餐馆内享受美食的几名法国客人不停摇头,匆匆结账后便起身离开。德国首都柏林一家中餐馆的老板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现在一看到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就头疼,“喝酒一轮接一轮,高谈阔论,旁边坐的人根本没法吃”。“有一次我让他们小声点儿,他们反过来说我,你为什么要管我,我们出来就是要高兴的。”这位老板娘生气地表示,“这样的人再有钱也让人看不起。”

欧洲很多场合是禁止大声喧哗的,主要是公共场合。西安至芬兰要飞行8个多小时,且大部分是在夜间,有人长时间大声聊天,还有几个陕北女士兴奋莫名唱起歌来,使周围的人不能休息。在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时,导游一再强调教堂内禁止大声说话,有些人就是不听,仍然大声说话,以致导游连续三次予以制止,并警告再大声喧哗将被工作人员请出大教堂。欧洲超市内也是禁止大声说话的,几名大声的游客也遭到超市收银员的制止。

国人为何爱喧哗?很多人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文化教育水平低。在餐馆、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合喧嚣的人群中你会发现,越是受过教育的程度越高的人,大声吵闹者比例会越少,而相对文化程度较低者,或者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喜欢大声说话者较多。我问过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们认为受过教育者喜欢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经过大脑综合思考后,如有必要再说出去;而较少受过教育的人,易把看到的东西不假思索直接说出去,看上去就会是喋喋不休,嘴里不停的在嘟囔。爱喧哗的毛病可能和文化素养成反比,和腰包里的钱成正比。因此,要改变国人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诟病惟有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我认为国人爱喧哗的最根本原因是国民缺乏心理安全感。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叫“狮子不必咆哮”,讲到动物王国里狮子等大型动物,除了扑食时平时总喜欢静静地呆着,而一些小动物,特别是小狗一类,稍有风声即狂吠不停。假定在一个非常正常和谐并且充分安全平和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过激的利益争夺,没有任何显示自己权势和地位的需要的时候,我可以断定,人们说话完全不必大声。因为根据经济原则,人们没有必要额外付出更多的力量以驱动发音器官,大声说话总比小声说话累得多。大声说话总是有相应的社会需求的驱动。而这种驱动在我看来,是人与人之间的较劲儿。大声说话的人总希望占据优势地位,如果对方不服也同样会增加分贝。人们在争辩时总会不自觉地加大音量,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要比其他国家的人更容易加大音量,以至于成为习惯呢?这就是要追寻的问题的根源之一:心理恐惧,缺乏安全感。如果一个人,他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不够自信,他便会提高自己的音量。因为提高音量由于动物学上虚张声势的原理会给他带来信心,或许能跟他带来交际中的利益。深层次地讲,我们习惯把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大小与有能力的大小联系在一起。人们不难发现,一些原先比较“文静”的知识分子,当了一官半职以后也会“下意识”地向“泼辣”方向转化,如果太“文静”会被人视为不像领导。

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不可能不给中华民族留下特殊的文化基因。我想,心理恐惧,必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因。在三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代,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中国历史,从大的局面来讲,总是分裂多于统一,战乱多于和平。汉、唐、宋、明、清,这几个中国人可以引以为荣的辉煌王朝,也都是诞生于血海之中。一统江山之后,通常先用三五十年时间恢复元气,然后最多有一百年左右的盛世,比如文景、贞观、康乾之治,接着又陷入到血海之中。如果把中华民族看作一个生命,那这位老人真是历尽劫难,没有过几天好日子。元代词人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说的就是这个惨痛。

在这个苦难的生存环境里,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和保障可言。“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生命贱如土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什么财产是属于自己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种种无法预测的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俗语说“人有旦夕祸福”、“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遭连阴雨”,就是这种境遇的写照。这种状态下的中国人,只能是听天由命、朝不虑夕、提心吊胆,如惊弓之鸟一般捱日子。一有风吹草动,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这样的人群,哪有秩序可言?逃得快的,还有可能苟活;犹豫一点,顾及一点礼义尊严的,早就成了乱军囊中的人肉干。几经淘汰,恐惧就进入了先民的基因。再加上百年来的深受外国列强的凌辱,更加剧了这种心理的恐惧。

即使解放后乃至改革开放之后,这种恐惧也没有消除,只是恐惧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没发财的,怕一辈子受穷;发了财的,怕政策变。更普遍的心态,是怕别人得了便宜,自己吃

亏。我们坐飞机,广播说延误两小时,没人着急,因为大家都同样晚;但正点登机的时候,反而人人急得往前乱挤,因为怕别人走在自己前边。落后就要吃亏,不争就要受损,这就是恐惧基因在现阶段的具体表现。而不吵不闹是争不来的。这种“弱国心态”和“心理恐惧”就深深地烙在了国人的基因中,不光会驱使国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而且会产生诸如不喜欢排队等不文明劣根,而这种恐惧基因的痕迹将随着国家的强大、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等逐渐消失,可能会是几十年,也可需要几个世纪。

五、尊重他人就是遵守公共秩序,不破坏生态环境

公共秩序的建立,是为了社会全体人的利益。某些国人为了自己图方便,为了一己之私利,任意地破坏公共秩序。国人的不守秩序也是出了名的。最常见的就是中国式的过马路,喜欢插队,旁若无人地抽烟甚至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早前北京故宫护城河捞出的数万根玉米芯,便是触目惊心的例证。还有国人每到一处,都要留下“到此一游”的“墨宝”,根本不顾及文物价值及其他旅客的感受。

据报载,我们的一些国人在国外旅游,不习惯排队,总是乱糟糟的。早晨大多吃自助餐,应该取了餐具排队按顺序取食物,有些人总是乱插队,想拿什么就去拿,不管前面有没有人。在佛罗伦萨王宫前有两个免费取水口,一个是矿泉水,一个是苏打水。水龙头前面总是排着不短的队伍。我们有伙人,只有一个人去排队,其他人不断地把瓶子递过去接水,这变相的插队行为很令人不齿。

下面大家看一些图片

(一)当众集体小便

有十多名国人在游人如织的公园当众小便,而相距百步之遥就有一个厕所。这些人虽被围观、提醒,却不为所动,“撒自己的尿,让别人去拍吧”。这种理直气壮的不文明实在让人错愕。没有羞耻感,做再丢脸的事也没心理障碍,即使再激烈的批评、辛辣的嘲讽,也刺痛不了他们麻木的神经。

(二)乱扔垃圾

(三)儿童在地铁7号线车厢便溺

7号线再曝儿童车厢便溺 网友:无法直视

“好多人一上车就踩到尿„„拉屎臭了一整节车厢„”。

(四)影星黄渤帕劳潜水时捞到“中华”烟盒,称丢不起脸

黄渤主演的《西游降魔篇》正在国内热映,而他近日则忙里偷闲前往太平洋岛国帕劳度假。昨天中午,他在微博中写道:“那日帕劳潜水,正为上帝的奇作美景唏嘘不已,突看见水面漂浮一烟盒,心中暗骂哪来的无德之人,这么干净的水怎丢的下手!突然看见烟盒上两个大字‘(中华)’!臊的我上去一把捏在手里,像做贼一样生怕被别人看见、一直带回岸边,朋友啊,去别人家做客咱客气点,这俩字的脸丢不起啊!”

(五)中国女游客网晒的珊瑚照

对此,我们的国人已经司空见惯,触目不再惊心了。当视若无睹、习以为常成了“思维定势”,那么对陋习就不仅是容忍而且是认同了。尽管这种认同是下意识的,然而也正因为是下意识的,因此陋习的横行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倒是真的有谁如果去指责这种现象,反而会遭到白眼,对方会瞪着你说,这点子事也算事?并且还会振振有词:大家都这样,我一个人文明了也没用。在陋习面前,不妥协的人反而成了“另类”,而“大家都这样”成了一些人不文明行为的借口。

六、尊重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风俗习惯或法律规定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风俗习惯,有不同于我国的法律规定。即使在我们国家内部不同地方、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尊重这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礼记 礼运》:“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尤其是宗教禁忌,民族、宗教无小事,外交无小事,我们也可以借用一下说:“礼仪无小事”。

如在泰国,小孩的头部尤其是小男孩的头部是不能让人随便摸的,应为他们认为人得头顶藏着神灵,只能是由父母、国王和僧侣来抚摸。

在北欧国家,在餐厅喝自带的酒精饮料属于违法。部分游客却经常在知情的情况下偷带酒精饮料。

非洲有些国家禁止给儿童拍照,他们认为拍照会摄走孩子的灵魂。

参观土耳其的旅游景点,把景点的石头私自带走是触犯刑法的行为。意大利人说话时喜欢靠得近些,他们不喜欢在交谈时别人盯视他们,认为这种目光是不礼貌的。

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荷花是妖花。和日本人照相时,如果是三人,日本人忌讳站在中间。菊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菊花相对于其它花而言,更显得有秩序感。日本这样一个历史上以混乱著称、近代才算稳固了天皇体制的国家,对于秩序的追求如影随形,是最强烈的梦想。日本灾害频仍,而且突发事件一来就是摧枯拉朽般的剧烈,这也就养成日本人“生亦何欢死有何惧”的悲观、悲剧、悲催性格。而菊花开而复落、樱花随风而去,像极了日本人对其前途未卜的忧虑。樱花的花旗太短,4-6太难就完全没有了踪迹,不知道是上帝的安排还是佛祖的安排,竟然把樱花给了日本人。尽管其他国家和地方也有樱花,可是,就花性和人性而言,樱花雨日本人简直是绝配。在完全无法预知无法控制且是常态的灾害面前,匆忙地到来,匆忙地开放,匆忙地离开,这难道不是古代的日本人吗?这就是日本樱花啊!

也所以,从一枝花的倩影上,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生命的珍惜与不惜。当局势无法挽回,命就是随时可以割舍的东西,自杀,用一把倭刀酣畅淋漓地自杀,并充分享受剖腹自杀带来的无尽痛楚,难道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国内遍留“到此一游”,到了国外同样会乱刻乱涂。丁锦昊到此一游

2013年5月24日晚11点,网友“空游无依”在其微博上发了一张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被人用中文刻上 “丁锦昊到此一游”的照片,并评论道:“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我对埃及导„亚瑟王说:„实在对不起!‟,没想到吃惊得嘴里叨叨„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的亚瑟王安慰我说:„这不是你们的错,这一定是哪个导游的错,导游应该阻止。”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又不能用水,这是3500年前的文物呀。”

七、尊重他人就是不占他人的便宜

我们一些国人身上存在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爱占小便宜,这也是令外国人特别反感的一点。

2013年8月,“30多名中国游客欲顺走新加坡航班刀叉”的新闻引发热议。根据报道,一个赴新马泰的中国旅行团搭乘新加坡航空公司航班,30多名游客在用餐后把不锈钢刀叉全部收入囊中。空姐发现后要求收回,但遭到拒绝。最后在领队说出“请你们不要给中国人丢脸好不好”的话后,游客才很不心甘情愿地把刀叉拿出来。

此事再次引爆舆论对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行为的热议。旅游专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两个人带走刀叉的事是会偶尔发生的,但“组团”带走刀叉,经乘务员提醒后仍拒绝归还的这种情况是很罕见的。此事背后是中国人爱占小便宜和不肯知错就改的心理。虽然是个案,但它是一面镜子,照出当前中国游客境外旅游不文明现象比较普遍,整体文明素质有待提升的现实。

中国游客在旅游中的文明素质不高,其实是国人整体素质不高,一个不文明的人恐怕不会在旅途中突然变得文明。事实上,人们在离开自己的常居地,在陌生环境里很可能道德失范,自我约束力下降,再加上从众心理,道德自律比较差,很容易做出不文明的行为。因此,要减少这种旅游中的不文明,根本上是要提高国民的文明素质,但这是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社会舆论要引导正确健康的价值观,旅行社等机构也要发挥积极作用,要让游客明白出境旅游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个人的不文明行为可能要让全体中国人来埋单,因为不文明行为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声誉。

国内宾馆就餐时一哄而上争抢自助食品,到了国内也是宁可多拿扔掉也不肯少拿;有的人看到好吃的食物,会一下子取很多,吃不了剩在桌上,不去管了。尤其令人不堪的是,有人拿个大型塑料瓶子,吃完饭把果汁饮料灌满一大瓶带走,这种破坏自助餐厅规则的占小便宜行为还不脸红。其实,此人并不穷,买起高级手表和奢侈品来出手很大方。

一些国人到厕所如厕,使劲糟蹋卫生间免费卫生纸,或者顺手把卷筒纸带走。这一点好像女性居多。

国人为何爱占小便宜?国人的人己界限不是很清晰,即哪些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哪些是属于他人的东西的界限不清晰,即使自己清楚也要故意混淆。三公费用成本高就是这样造成的。用单位的电话打私人电话,也属于这种情况。原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曾讲过他在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碰到的一件事:

八、尊重他人就要注重自己的衣着

注意穿着,正式场合不能穿的太随便,女同学不能穿的太暴露

女生不要坦胸露背,男生在正式场合穿西装短裤,露出你的一段“飞毛腿”。

西方的“荡妇游行”:裸露的权利。2011年,一句“如果不想被强奸,就不要穿得像荡妇”让一场反抗运动席卷全球。这场运动的名字并不文雅,组织者们将其直接命名为“荡妇游行”,参与者们用这一略显尴尬的字眼完成了权利的诉说,也完成了反对的嘲讽。

荡妇游行(slut walk)起源于加拿大。2011年1月24日,加拿大警察局的警员michael sanguinetti在约克大学进行的一场安全讲座中城,“我被警告不要说这些,但是女性确实应该避免穿得像荡妇,以免受到伤害。”该发言被报道后引发了民众不满。2011年4月3日,多伦多发生了第一次游行,组织者将其命名为“荡妇游行”。尽管发表演讲的警员michael事后道歉,但这一游行迅速席卷全球。

It‟s a dress, not a yes(这是衣服,不是同意)

上海地铁请女性自重遭抗议:我可以骚你不能扰 2012年06月25日03:31 2012年6月20日晚上,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官方微博“上海地铁二运”发布了一则微博:“乘坐地铁,穿成这样,不被骚扰,才怪。地铁狼较多,打不胜打,人狼大战,姑娘,请自重啊!”——配图是一名身着黑色丝纱连衣裙妙龄女子的背面,由于面料薄透,致使旁人能轻易看到该女子内衣,确实非常性感。

昨天上午,随着这场论战持续,两名年轻女子在上海地铁二号线,身着黑袍和普通衣装,蒙着面,手持彩板,上书“我可以骚,你不能扰”、“要清凉不要色狼”,以此向上海地铁二运抗议。这两位女志愿者的行为艺术随即引来关注,《女声报》官方微博“女权之声”对此进行

了支持,并呼吁女性应拥有身体自主权并反对性骚扰。

穿衣要遵循TPO原则。

杨利伟穿军装参加刘老根会馆开业仪式

泰国总理英拉会见徐铮

伦敦市长约翰逊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的西服扣子不扣

胡锦涛会见连战,连战西服纽扣全扣

九、尊重他人就要学会微笑

经常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和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且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说,人在笑的时候,要使用13块面部肌肉,而在皱眉时,则要使用47块面部肌肉。当我们的面部做同样一种表情,只要重复2万次,人的面部肌肉线条就会定型,更能改变一个人的脸部容貌和美感。所以心情是可以长久影响我们的容貌的!

你整天愁眉,自然生就苦脸;你一脸怒气,必定生成怨相;你乐观和善,当然慈眉善目。表情是瞬间的相貌,相貌是凝固了的表情。所以哲人道:10岁前你的脸不讨人喜欢,是父母的错,可如果30岁之后你还生着一张让人讨厌的脸,那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了。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哪怕你遇见的都是烦心事。

为了体现对他人的尊敬和友好,请大家学会微笑吧!请大家抛弃冷漠和矜持,对你身边的人微笑吧!微笑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中国人已经不会微笑了。不久之前,作家池莉在微博上感慨,和很多外国人相比,国人很少会回报陌生人的微笑。此言一出,短时间内转发量即超百万,且热议不断。

古龙说:一个爱笑的女孩子,她的运气不会很差的。

鲍日新说:在她和朋友乘坐在航行在长江上的一条轮船上时,对面驶往相反方向的一条轮船的一家三口人,他们是外国人,在向他们微笑着招手示意,但他们这条船上只有鲍日新和她的朋友两人向对方微笑并挥手回应,以示友好。

人们喜欢的人的类型:欢笑脸;大眼睛

美国第一心灵励志大师菲尔博士教我们提升交际气场的36第1条:长相要不令人难看。如果长得不好,就要自己有才气;如果才气也没有,那就总是微笑。

美国科学家研究称 毕业照里不笑离婚机率高5倍

2013-11-13 22:03:00 科技讯

拍照时要大家笑一个,是有道理的。一位科学家表示,在毕业纪念册里看起来不快乐的人,长大后可能离婚的机率,比那些拍照时最常笑,最会笑的同学高5倍!

研究指出,那些在婚姻里待得得比较久的人,在毕业纪念册里里多半都笑得更热情、更开怀。反之,那些笑得很没力的,长大后比较容易离婚。

美国印第安那州德波大学(DePauw University)的心理学副教授郝登斯坦(Matthew Hertenstein)和他的研究团队,针对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里55岁以上的人进行研究,对照他们的中、小学毕业纪念册、学校照片和他们的婚姻状况,得出以上结论。

他们并且把研究结论写成《小线索,挖出你的大真相》(The Tell: The Little Clues That Reveal Big Truths About Who We Are)一书。

郝登斯坦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说,他发现照片里笑得最少、最不真诚的,比照片中笑得最多、最真诚的人,离婚率高了5倍。

研究发现,表情比较严肃的同学,人缘和社会关系都比较不好。生活也没有比爱笑的同学们来得充实。然而,郝登斯坦也承认,在毕业纪念册里比较会笑,并不意味着一定结出幸福的果实,笑脸也不是唯一有效的预测方法。

总之,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古人云:人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

从上面我所讲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出,礼仪的本质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尊重我们这个民族,就是尊重我们这个国家。而且大家还可以体会到,礼仪是由一个个的细节组成的,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决定教养,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素质,素质体现

教养。

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人!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家的人民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文明素养的提高,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在道德上重新占领制高点,我们期盼着这一天!

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讲的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池莉说,我们的一些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显然没有将教养视作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实,成人比成绩更重要,教养比文凭更重要。如果孩子慢慢懂得勤俭是种美德,心静是种大气,宽容是种真爱,那天下还有那种功课他们拿不到A呢?

“感谢同学不杀之恩”,这是今年高考全国卷的题目。你看现在,有博士给同学下毒的,有博士后自杀的,还有大学毕业生“啃老”的。按现在社会流行的标准,博士、博士后不都是很成功的人吗?在他们出事之后,在毁掉别人也毁掉自己之后,这些人的父母,还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成功吗?对于其他正在抚养孩子的父母来说,难道还不足够引以为戒吗?

佛经上说:佛跟我们讲,水灾是贪心感招的,火灾是瞋恚感招的,风灾是愚痴感招的,地震是心地不平感招的,这些都有因。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离不开相互之间的交流,在交往中时时处处都要讲究礼仪。因此礼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人类社会为什么要有礼仪,我认为就像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有交通规则一样,礼仪和规则虽然对人类个体的行为形成了一定的约束,但它回报给人类整体的是使人类的生活显得更有秩序,更有效率,更加和谐。

《礼记》:“礼缘情而作。”礼是从人的情感出发来制定的,但礼又是以修正人的情感为目标的。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无礼节是人与禽兽的差别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各种摩擦、冲突频繁发生,人们相处不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

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第四篇:换位思考 理解他人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温州实验中学 刘彩萍 人教版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能力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提高理解他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人对己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籍,初步 形成“为善由我始”的交往态度;能够认同换位思考是与他人和谐相处、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从而产生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愿望,初步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和素质,形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点:如何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活动难点:如何将换位思考的落实到行为中。教学方法:情境体验、启发式教学。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了解与他人相处时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道理,并开始在生活中通过体验、辨析和实践,筛选各种为人处事的理念和方式,但是由于对自主、独立的需求相当强烈,他们遇到问题又往往第一时间先从自己出发,难以体会他人的感受,而理解是一种他人意识,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唤醒学生的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的意识,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在人际交往中理解他人的重要性,从情感上激发他们理解别人的需要。只有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了这样的认同和需求,有了情感的铺垫,我们才能近一步带领他们探讨如何理解他人,也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刚才一首《同桌的你》一定勾起了你对同桌的回忆,他们或爱自言自语,或爱拿你的东西还总是先斩后奏„„那些关于“个性”同桌的趣闻趣事,此刻回忆起来肯定清晰如昨,现在就请你来说说你所遇见过的最有个性的同桌吧(学生说)百度上说同桌是校园生活中距离最近的人,是和你同居在桌上的人。要这么近距离的和有个性的同桌相处,是需要一定技巧的,你有和他和谐相处的法宝吗?(学生说)我们会发现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差异,但只要我们彼此欣赏,包容,相互理解就能和谐相处。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小特与他同桌的故事,来学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理解达人。

“同桌的你”之和漂亮女生同桌的日子

小雪,我的现任同桌。这周,我们坐在教室靠窗的位子,作为课代表,我每天要进出座位许多次,每次进出都需要小雪起身让我出去。一天中午,我想去买饮料,此刻小雪正在看快男陈翔的画报,我推了推她,叫她让我出去一下,小雪没理我,我又推推她。她居然得意洋洋地说:“出去干么,人要学会蜗居,这可是上周你老兄对我说的话,现在也让你尝尝这滋味。”我火冒三丈„„

问:如果你是小特,你会说什么?(学生回答)

其实在战国时期的梁国和楚国也曾经上演过类似小雪和小特的故事,我们来看他们是怎样处理的?

(学生看P105故事)

看完故事后你会分别对小特和小雪说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给老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方法,也让我想到一个游戏 请伸出双手,同桌之间相互搭一个“人”字。(学生活动)

如果我们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就能体察他人的感受,明白他人的处境,从而理解他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板书: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

“同桌的你”之和篮球健将同桌的日子

同桌是我们班的篮球队长,经不起我用同桌情分软磨硬泡,他终于愿意将我这个菜鸟吸收进球队。比赛那天,我们连连得分,胜利在望,最后关键一球,他将球传给我,我一紧张,球没接住,被对方乘机反攻,我们输了。我转身,看到队长眼中冒火,黝黑的脸庞泛红又转黑,目光象要把我声吞活剥了,他大踏步向我走来„„ 问:你能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那刻,我瑟瑟发抖,准备迎接他狂风暴雨般的责备,只见他站在我前面大口大口的喘气,脸色由黑变红,目光居然也柔和起来了,手高高的举起,却轻轻的拍在我的背上轻声说:“兄弟,没事的。”

请你猜测他的脸色由红变黑又由黑转红,目光由杀人到柔和的内心的独白是怎样的?

此刻,如果你是小特你会有何感觉?(他读懂了我当时内心的感受,是对我的切身关注,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怀。)

板书:谅解宽容 爱护体贴

这样贴心的举动总会让我们感觉特别温暖。最贴心的理解之举

其实同学们在生活中换位思考温暖小举动还有很多,请你再来找一找,并说说当别人对你做出这样的举动时,你的内心有何感受?

(学生活动)

老师可根据学生提到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名字称其为班级“理解达人”。刚才我们感觉到别人贴心理解之举会让我们感动温暖,而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关怀,而我们也有能力去理解关怀。

送出最贴心的关怀

请仔细思考你周围的人,包括你平日关注的和你从不曾关注的,你喜欢的和你不那么喜欢的。找出几个你觉得需要和应该去理解的对象,并说说你的理由,你贴心关注的方式。

温馨提醒:请思考你的“善意”举动是不是他人所期待的方式。(理解他人不仅要有心,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

其实我们要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就要先去理解别人,我们在关怀别人的同时也就是在关怀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板书“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并在所有横板书左右分别竖写:“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完成所有板书)

此刻也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将爱传递》 播放广告 配音: 理解是将心比心温暖举动,理解是想人所想的体贴,理解是设身处地的宽容,理解是彼此接纳的友善,理解是一缕的阳光,驱散人们心头的乌云,理解是一缕春风,能使人心情愉悦;因为理解所以我们相视一笑,生活依然美好。祝愿每位同学都能在生活中成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理解达人。

第五篇: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第八课有感

彩云明德小学五年级李璐彤

近日我读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其中让我深感触动的是第八课—《尊重每一个人》。

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就应该先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生活中,有许多懂得尊重别人的榜样,他们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被誉为“穷人的圣母”的德兰修女,终身都在捍卫别人的尊严,尤其是弱者的尊严。当一个手捧29分钱的乞丐站在德兰修女面前,希望她能收下自己整整一天讨到的钱时,德兰修女并没有拒绝,而是恭恭敬敬地收下了那29分钱。对于一个拥有许多钱的人来说,29分钱并不算什么,为什么德兰修女要收下这29分钱呢?因为她尊重这个乞丐,尊重他一天的成果。德兰修女的事迹告诉我:尊重他人,应该不分地位的高低,哪怕他只是一个卑微的乞丐,也应该给予他应有的尊重。

其实,尊重别人很简单,只要你用心去尊重别人,别人就会体会到你发自内心的尊重。有时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表情,甚至可爱的眨眨眼睛都能够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上课时,不讲小话,专心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不扔垃圾在教室里是对值日生的尊重;看到长辈主动问好,是对长辈的尊重;不议论、讽刺、挖苦、嘲笑他人,是对他人的尊重……

尊重别人,还应学会赞美他人。赞美别人的长处、优点并明确地告知别人。你发自内心的赞美,给人心灵播撒的如春天雨露,能滋润干涸的心灵,能催人奋进,能促人成长。学会真诚的赞美他人,你其实已获得了一份宝贵的财富——豁达的心态和良好的修养,这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在中华民族这个庞大的家庭中,大家只有互相尊重,把尊重他人作为一种美德,我们的这个大家庭才能团结友爱,成为和谐的一家人。

请记住:每一个人都需要尊重,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指导教师:孔美芬

下载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尊重他人的本质是换位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尊重他人是一种美德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 郑州市惠济区第六中学 七一班王梦茹 辅导教师 王金禄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生活中倾......

    如何尊重他人

    如何尊重他人(范文1) 没有哪个人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尊重别人。殊不知,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有一位当上经理的成功女性这样讲述她......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尊重他人,形成自尊自重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心理。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

    《尊重他人》教案

    《尊重他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知道尊重的含义及表现,尊重他人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如何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2、能力目标 培......

    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 尊重自己 有人似乎总喜欢自作聪明,自认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是对的,不愿意正视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对错这个事实。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自己的主张才是最合理的,可悲......

    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人们内心里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常言道:送花的人周围满是鲜花,种刺的人身边都是荆棘。天底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德育实践课设计[原创] 2012-10-27 19:55:44| 分类: 德育教育 | 标签: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一、活动目的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

    “尊重他人”演讲稿

    学会尊重 学会宽容 学会赞美 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而言”。创新教育,意在教育中以一种自由和谐的人文理念,科学地为创造力的迸发提供环境,营造教育氛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