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万名教师进家庭演讲稿-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万名教师进家庭演讲稿:青山深处,眺望
心中的灯塔
万名教师进家庭的活动演讲稿: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仰望连绵起伏的群山,我向往巍峨挺拔;俯瞰波涛汹涌的江水,我追求奔放潇洒,我的青春在年华的飘逝中,引导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去寻找心中的灯塔。我站在三尺讲台,这里背靠青山,面临大河,中间是心灵的荒原。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卡夫卡说:“目的是有,道路却无,人们谓之路者,乃踌躇也。”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走上人生的光明之路,让他们去寻找心中的灯塔,因为我深深懂得: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在心灵的天空点燃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去年xx县教育局组织了“万名教师进家庭的活动”,在区教育组领导的重视下,我校老师的步履踏遍了青山的山山水水,感人的故事在青山上颂扬,在xx河中流淌,在人们心中传唱。
今年夏天,我校调来一位年轻务实的校长,他叫XXX,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家串户,翻山越岭,把踌躇与苦涩慢慢品尝,让汗水和着希望凝聚、流淌,把不解与委屈刻人生,让呆板与低沉焕发希望。
盛夏酷暑,陡峭山路,挡不住我们家访的激情。今年6月15日,我们在XXX校长的带领下,一行十余人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大青山,汗水早以湿透了我们的衣衫。当山民们知道我们是来了解学生情况事,为我们盛来了甘甜的山泉,我们知道那是一片热情,一份真诚,一种纯朴,一份生命中沉甸甸的馈赠。
那天,幕幕情景,刻骨铭心.......我们听到遥远而凄惨的锣鼓声,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山民们告诉我们那是一个学生父亲的丧事正在举行,他的母亲几年前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昨天在开采山石的时候又遭遇了不幸,山民们的述说牵动着X校长和每一位老师的心,X校长立即决定去看望那个人生不幸、命运多舛的孤苦孩子和他痛苦的家人。我们去时只见他站在父亲半掩着的棺材前,看着和自己永远不能说上一句话的父亲,看着父亲那永远不能睁开的双眼,他伤心的哭泣着。他的家里只剩下他的祖母和他相依为命,两间土草茅屋破旧不堪,灵堂布置是那样的简单,没有一个花圈,只有青油灯如豆的灯光和草纸燃烧的炊烟在陪伴着一个不幸的亡魂,在讲述着一位山民生命消失的古朴仪式,气氛非常的萧条悲凉。因为我们的出现,伤感中浸透着温情,凄惨中融进了慰问,不幸飘散了风雨。
年迈的祖母在孙子的搀扶下,柱着拐杖,含着泪向我们说:“老师啊!家里再没有一个挡力的人了,什么也没有了,就连儿子的棺材也是他为我今后准备的,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孙子读书了。”这一刻,我们凝视着老人家那悲伤与刻满沧桑的脸和孙子那无助与充满渴求的眼神,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X校长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递给这位令人非常同情的老人,并告诉他,学校将减免孩子在校的一切费用,我们的老师将帮助他完成学业!校长的承诺使老人干瘪的嘴唇抽搐着,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他拄着拐杖转过身去,颤巍巍地走到她儿子的灵前,失声哭喊着:我的儿呀,你都看见了吗?你放心地去吧,我们遇到好人了,遇到好人了.......说完,她缓缓转过身来,一把拉住她的孙子,丢下拐杖,原本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和她的孙子跪在了我们的面前,一边磕头一边不断地重复着说:“好人,好人哪。”她用最淳朴的语言和最古老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别这样、别这样呀”,X校长急步上前颤抖着扶起了老人,一时找不到用任何语言向老人表示安慰,沉默中融化成誓言无声。那一刻,在场的老师们早已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解囊相助。山民的泪水中洋溢着祝福与抗争、渴望与感激、梦想与憧憬。我们仿佛看见:贫瘠的是土地,不会是心灵。面对苍翠的大青山,我们在心中默念着:孩子呀,我们沸腾的热血,我们燃烧的激情,我们平凡的生命,难道不是为你们寻找心中的灯塔而生吗?
在浓烈的高粱酒中,山民们给我讲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人生的艰辛;讲述了孩子迷茫中的憧憬,呆滞中的渴望。离开时,已是月朗星稀,我们知道:走出校园,品四方甘甜,走进万家,知万家冷暖。学生是我们的生命,是热血的流处,是灵魂的归宿,燃烧的三尺讲台,传授的知识,感化的人心,收获的是真情。
背靠青山,望之越高,面临大河,望之越远。人生百年,弹指一瞬,岁月沧桑,风雨连连。朋友们,我们是教育战线上最平凡的个体,我们热爱这站立着得事业。站在神圣的讲台,是我们的天职,走下讲台,走进万家,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不重洋洋空洞之誓言,只求默默真诚之奉献,不怕人生路上淋漓风雨,冷清黑暗,只怕心灵之舟孤寂无依彷徨不前。今天,坐在这里的,很多都是老师,我和你们一样,不奢求赐给孩子一捧粮食,只希望他们在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让他们去耕耘。只到有一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镌刻着你我,塑造历史风华。
心灵深处,祝福理想的明天,鞭策着你我,书写灿烂辉煌!
第二篇:万名教师进家庭演讲稿: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万名教师进家庭的活动演讲稿: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仰望连绵起伏的群山,我向往巍峨挺拔;俯瞰波涛汹涌的江水,我追求奔放潇洒,我的青春在年华的飘逝中,引导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去寻找心中的灯塔。我站在三尺讲台,这里背靠青山,面临大河,中间是心灵的荒原。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卡夫卡说:“目的是有,道路却无,人们谓之路者,乃踌躇也。”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走上人生的光明之路,让他们去寻找心中的灯塔,因为我深深懂得: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在心灵的天空点燃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去年xx县教育局组织了“万名教师进家庭的活动”,在区教育组领导的重视下,我校老师的步履踏遍了青山的山山水水,感人的故事在青山上颂扬,在xx河中流淌,在人们心中传唱。
今年夏天,我校调来一位年轻务实的校长,他叫XXX,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家串户,翻山越岭,把踌躇与苦涩慢慢品尝,让汗水和着希望凝聚、流淌,把不解与委屈刻人生,让呆板与低沉焕发希望。
盛夏酷暑,陡峭山路,挡不住我们家访的激情。今年6月15日,我们在XXX校长的带领下,一行十余人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大青山,汗水早以湿透了我们的衣衫。当山民们知道我们是来了解学生情况事,为我们盛来了甘甜的山泉,我们知道那是一片热情,一份真诚,一种纯朴,一份生命中沉甸甸的馈赠。
那天,幕幕情景,刻骨铭心.......我们听到遥远而凄惨的锣鼓声,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山民们告诉我们那是一个学生父亲的丧事正在举行,他的母亲几年前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昨天在开采山石的时候又遭遇了不幸,山民们的述说牵动着X校长和每一位老师的心,X校长立即决定去看望那个人生不幸、命运多舛的孤苦孩子和他痛苦的家人。我们去时只见他站在父亲半掩着的棺材前,看着和自己永远不能说上一句话的父亲,看着父亲那永远不能睁开的双眼,他伤心的哭泣着。他的家里只剩下他的祖母和他相依为命,两间土草茅屋破旧不堪,灵堂布置是那样的简单,没有一个花圈,只有青油灯如豆的灯光和草纸燃烧的炊烟在陪伴着一个不幸的亡魂,在讲述着一位山民生命消失的古朴仪式,气氛非常的萧条悲凉。因为我们的出现,伤感中浸透着温情,凄惨中融进了慰问,不幸飘散了风雨。
年迈的祖母在孙子的搀扶下,柱着拐杖,含着泪向我们说:“老师啊!家里再没有一个挡力的人了,什么也没有了,就连儿子的棺材也是他为我今后准备的,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孙子读书了。”这一刻,我们凝视着老人家那悲伤与刻满沧桑的脸和孙子那无助与充满渴求的眼神,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X校长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递给这位令人非常同情的老人,并告诉他,学校将减免孩子在校的一切费用,我们的老师将帮助他完成学业!校长的承诺使老人干瘪的嘴唇抽搐着,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他拄着拐杖转过身去,颤巍巍地走到她儿子的灵前,失声哭喊着:我的儿呀,你都看见了吗?你放心地去吧,我们遇到好人了,遇到好人了.......说完,她缓缓转过身来,一把拉住她的孙子,丢下拐杖,原本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和她的孙子跪在了我们的面前,一边磕头一边不断地重复着说:“好人,好人哪。”她用最淳朴的语言和最古老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别这样、别这样呀”,X校长急步上前颤抖着扶起了老人,一时找不到用任何语言向老人表示安慰,沉默中融化成誓言无声。那一刻,在场的老师们早已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解囊相助。山民的泪水中洋溢着祝福与抗争、渴望与感激、梦想与憧憬。我们仿佛看见:贫瘠的是土地,不会是心灵。面对苍翠的大青山,我们在心中默念着:孩子呀,我们沸腾的热血,我们燃烧的激情,我们平凡的生命,难道不是为你们寻找心中的灯塔而生吗?
在浓烈的高粱酒中,山民们给我讲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人生的艰辛;讲述了孩子迷茫中的憧憬,呆滞中的渴望。离开时,已是月朗星稀,我们知道:走出校园,品四方甘甜,走进万家,知万家冷暖。学生是我们的生命,是热血的流处,是灵魂的归宿,燃烧的三尺讲台,传授的知识,感化的人心,收获的是真情。
背靠青山,望之越高,面临大河,望之越远。人生百年,弹指一瞬,岁月沧桑,风雨连连。朋友们,我们是教育战线上最平凡的个体,我们热爱这站立着得事业。站在神圣的讲台,是我们的天职,走下讲台,走进万家,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不重洋洋空洞之誓言,只求默默真诚之奉献,不怕人生路上淋漓风雨,冷清黑暗,只怕心灵之舟孤寂无依彷徨不前。今天,坐在这里的,很多都是老师,我和你们一样,不奢求赐给孩子一捧粮食,只希望他们在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让他们去耕耘。只到有一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镌刻着你我,塑造历史风华。
心灵深处,祝福理想的明天,鞭策着你我,书写灿烂辉煌!
第三篇:教师演讲: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仰望连绵起伏的群山,我向往巍峨挺拔;俯瞰波涛汹涌的江水,我追求奔放潇洒,我的青春在年华的飘逝中,引导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去寻找心中的灯塔。我站在三尺讲台,这里背靠青山,面临大河,中间是心灵的荒原。
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
20世纪最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卡夫卡说:“目的是有,道路却无,人们谓之路者,乃踌躇也。”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走上人生的光明之路,让他们去寻找心中的灯塔,因为我深深懂得: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在心灵的天空点燃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去年渠县教育局组织了“万名教师进家庭的活动”,在区教育组领导的重视下,我校老师的步履踏遍了青山的山山水水,感人的故事在青山上颂扬,在渠河中流淌,在人们心中传唱。
今年夏天,我校调来一位年轻务实的校长,他叫xxx,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家串户,翻山越岭,把踌躇与苦涩慢慢品尝,让汗水和着希望凝聚、流淌,把不解与委屈刻人生,让呆板与低沉焕发希望。
盛夏酷暑,陡峭山路,挡不住我们家访的激情。今年6月15日,我们在xxx校长的带领下,一行十余人步行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大青山,汗水早以湿透了我们的衣衫。当山民们知道我们是来了解学生情况事,为我们盛来了甘甜的山泉,我们知道那是一片热情,一份真诚,一种纯朴,一份生命中沉甸甸的馈赠。
那天,幕幕情景,刻骨铭心.......我们听到遥远而凄惨的锣鼓声,撕心裂肺的哭泣声,山民们告诉我们那是一个学生父亲的丧事正在举行,他的母亲几年前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昨天在开采山石的时候又遭遇了不幸,山民们的述说牵动着x校长和每一位老师的心,x校长立即决定去看望那个人生不幸、命运多舛的孤苦孩子和他痛苦的家人。我们去时只见他站在父亲半掩着的棺材前,看着和自己永远不能说上一句话的父亲,看着父亲那永远不能睁开的双眼,他伤心的哭泣着。他的家里只剩下他的祖母和他相依为命,两间土草茅屋破旧不堪,灵堂布置是那样的简单,没有一个花圈,只有青油灯如豆的灯光和草纸燃烧的炊烟在陪伴着一个不幸的亡魂,在讲述着一位山民生命消失的古朴仪式,气氛非常的萧条悲凉。因为我们的出现,伤感中浸透着温情,凄惨中融进了慰问,不幸飘散了风雨。
年迈的祖母在孙子的搀扶下,柱着拐杖,含着泪向我们说:“老师啊!家里再没有一个挡力的人了,什么也没有了,就连儿子的棺材也是他为我今后准备的,我没有办法让我的孙子读书了。”这一刻,我们凝视着老人家那悲伤与刻满沧桑的脸和孙子那无助与充满渴求的眼神,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x校长掏出身上仅有的500元钱递给这位令人非常同情的老人,并告诉他,学校将减免孩子在校的一切费用,我们的老师将帮助他完成学业!校长的承诺使老人干瘪的嘴唇抽搐着,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他拄着拐杖转过身去,颤巍巍地走到她儿子的灵前,失声哭喊着:我的儿呀,你都看见了吗?你放心地去吧,我们遇到好人了,遇到好人了.......说完,她缓缓转过身来,一把拉住她的孙子,丢下拐杖,原本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和她的孙子跪在了我们的面前,一边磕头一边不断地重复着说:“好人,好人哪。”她用最淳朴的语言和最古老的方式表达着感激之情。“别这样、别这样呀”,x校长急步上前颤抖着扶起了老人,一时找不到用任何语言向老人表示安慰,沉默中融化成誓言无声。那一刻,在场的老师们早已泪流满面,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解囊相助。山民的泪水中洋溢着祝福与抗争、渴望与感激、梦想与憧憬。我们仿佛看见:贫瘠的是土地,不会是心灵。面对苍翠的大青山,我们在心中默念着:孩子呀,我们沸腾的热血,我们燃烧的激情,我们平凡的生命,难道不是为你们寻找心中的灯塔而生吗?
在浓烈的高粱酒中,山民们给我讲述了他们生活的艰难,人生的艰辛;讲述了孩子迷茫中的憧憬,呆滞中的渴望。离开时,已是月朗星稀,我们知道:走出校园,品四方甘甜,走进万家,知万家冷暖。学生是我们的生命,是热血的流处,是灵魂的归宿,燃烧的三尺讲台,传授的知识,感化的人心,收获的是真情。
背靠青山,望之越高,面临大河,望之越远。人生百年,弹指一瞬,岁月沧桑,风雨连连。朋友们,我们是教育战线上最平凡的个体,我们热爱这站立着得事业。站在神圣的讲台,是我们的天职,走下讲台,走进万家,是我们价值的体现。
不重洋洋空洞之誓言,只求默默真诚之奉献,不怕人生路上淋漓风雨,冷清黑暗,只怕心灵之舟孤寂无依彷徨不前。今天,坐在这里的,很多都是老师,我和你们一样,不奢求赐给孩子一捧粮食,只希望他们在心中播下一粒种子,让他们去耕耘。只到有一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青山深处,眺望心中的灯塔,镌刻着你我,塑造历史风华。
心灵深处,祝福理想的明天,鞭策着你我,书写灿烂辉煌!
第四篇:2013万名教师进家庭家访活动总结
睢宁县职工子弟小学2013—2014第一学期
“万名教师进家庭”教师家访活动总结
一、活动目的走进家庭、携手育人。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开展家访活动是学校和家庭双向沟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体现。让每一个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开展家访活动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争取家庭、社会对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树立教育良好的形象,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领导小组
组长:卢修凤
副组长:凌云傅曙许平胡居胜梁金虎
成员:卜建军董永张亚东周伟戴婷柴雪峰
陈永倪艳王小军王波顾晶
三、活动时间 :2013年9月16日——2014年1月16日(每星期四下午)
四、活动对象 :职工子弟小学全体教师。
五、活动形式及要求
为保障本次活动的有效开展,拟举行“三四五六”主题活动。
1、“三”即指活动的三种形式,进行一次家访、与家长通一次电话、给家长发一条短信;
2、活动中要坚持“四个关心”,关心学生思想、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心学生身体;
3、活动中对待学生要做到“五个掌握”,掌握其家庭经济状况、掌握学生家庭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学业成绩、掌握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掌握学生困难求助和需求;
4、家访教师应做到“六个必访” :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学生以及身体患病学生;以上六类学生必须家访到。
5、每周五要把家访记录单上交政教处检查、存档,检查考核结果记入教师年终绩效工资。
六、活动安排
1、根据学生人数、学生分布区域等因素,确定家访任务,要求家访每名教师不少于五名学生。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以班级为小组、班主任为组长牵头,科任教师配合,合理安排家访和走访时间任务,避免重复家访或者漏访。各组采用集中家访的方式,每周四晚办公时间走访学生。
2、家访过程中,填写家访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过程、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及下步家访建议,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
3、家访和走访结束后,每位教职工都要针对这次活动写出家访感言。此项工作于2014年1月16日完成。
睢宁县职工子弟小学
2013年9 月12日
第五篇:“万名教师进家庭”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材料
“万名教师进家庭”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材料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农村小学,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对家长,我们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我们代表着家长,履行双重义务;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多做家访工作。
我是建平县国营八家农场的一名村小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我现在是柴达木小学四年二班的班主任,我班共有学生26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9人。这个男生多女生少的班级该如何管理呢?我认为其中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家访,经常与家长沟通什么事都好办。下面是我做家访工作的几个片段。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家庭都买上了电脑。经过家访我得知王亮和高翊硕两名学生经常在家玩电脑,造成学习、视力明显下降,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不完成。我就挨个家走访,与家长讲清电脑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总起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如果家长有时间的话,可以帮住孩子练习打字或下载有用的学习资料,从正面去引导孩子利用好电脑。经过与家长沟通,杜绝了这2名学生在家经常无休止地玩电脑的不良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穆琪和马向村两名学生家长因侍弄蔬菜大棚活多,没有时间管理孩子,孩子在爷爷家吃住。爷爷奶奶非常疼爱,要什么给什么,但爷爷奶奶正确的管理却不听,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家庭作业一点也不写,还经常撒谎。对这两个孩子我进行了多次家访,与他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共同制定了转化措施,经过几个月的跟踪管理,明查暗访,使这两个学生基本改掉了娇惯任性不爱学习的坏毛病,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经家访得知,我班由雨晴和郝雪两个女学生的父母离了婚,直接给两个孩子的精神造成压力、学习带来影响。而且离异的父亲或母亲经常是上课时间来看望孩子,买了好多吃的、穿的,走后学生是又哭又闹,这样,学生在上课时经常精神溜号,回答问题经常是所问非所答。根据这种情况,我就与其来探望的父母协商,不要在上课时间来校看孩子,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从那以后,再没有离异的家长来看望自己的孩子了。
还有一个叫张伟的男孩子,父亲长年在外地打工,作业不做,一个劲地玩,把母亲气得拿绳子把他绑在树上打,也无济于事。我听说这个情况后,就及时去他家与家长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光靠打不行,要说服、讲道理,从细微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及时表扬,并做好他的跟踪转化记录,一个星期至少与家长沟通一次。经过半年的努力,这个同学有了一定的转变,家庭作业基本能完成了,课堂作业质量也有了提高。
实践证明,爱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深了解认识,加强相互信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家访是体现爱的一种好形式,只有家访,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农村的孩子,家长只知道吃饱穿暖,从来都不关心孩子的书包里多了什么,兜里又装了什么?孩子撒谎、不诚实这些现象,家长从不关心。但是这样的事情屡屡在班里发生,而班主任也最不愿意做“警察抓小偷”游戏,有时学生的事情很难处理,无从下手,有时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老师最头疼的时候。记得我们班刚开学的时候,班里老发生丢钢笔的事,我暗中一调查,发现这个“小偷”竟然是我们班的班长孙世奇。班长变成“小偷”了,我想了两天,在吃中饭的时候,和校长谈起了这件事,校长建议不要把事情弄得太大,毕竟培养一个班长不容易。我想了想,得给他留个面子,还要想办法改正这个坏毛病,最后我决定和他我好好和他谈一谈。我看到他有些后悔了,就在谈话结束的时候,我对他说:“孙世奇,你可是一班之长啊,你要想个好办法,不要让大家讨厌你,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老师相信你。”他郑重的点点头,出去了。后来听同学说是孙世奇在操场边上捡到的,还给了同学。班级里再没有“小偷”出现了,后来,我与家长私下联系,告知事情经过,并对家长提出不要提及此事,在家里要多关心多监督孩子的行为举止,家长对我感激万分。我就觉得发现学生说谎,不要心急的直接端到学生的脸上,连我们大人也有出错的时候,更何况一个孩子,也允许他们犯一次错误,但是,最主要是你怎样去帮助他,怎样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一颗爱心和宽容的心,做学生的引路人。
老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而更能反映育人效果的方法就是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尊敬的老师。因此我执著于繁琐又不能失于细致的老师工作。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我要在实践中去摸索更好的家访与社会教育的方法,行之有效地去实施,使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