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与酒文化

时间:2019-05-14 19: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鱼与酒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鱼与酒文化》。

第一篇:鱼与酒文化

鱼与酒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含有两个基本精神,“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酒文化,往往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众人皆知,中国人尤其中原人向来以热情好客著称,逢年过节,或遇有亲朋相聚,通常要摆设酒宴相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和酒文化。“鱼头酒”就是这座文化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可以说能够把“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精髓体现无遗。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鱼不成宴。宴请宾客时,通常要上条鱼作为一道主菜—意味着“连年有余”。每当酒宴时招待或女主人喊一声:“鱼来了!”大家精神就会为之大振。这时,将鱼盘放在酒席正中央,鱼头对着谁,谁就要先喝酒,鱼尾对着谁,也要陪着喝酒。然后喝鱼头酒的客人先动筷表示谢意—意为剪彩,此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吃鱼,为酒宴增添了很多情趣。这种酒俗我们称之为“鱼酒令”或称为“鱼头酒”。

一种社会习俗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它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鱼头酒的产生和演变也不例外。根据古老传说,鱼头酒起源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突然病死,宰相范质顾命扶助柴荣幼子柴宗训继立为恭帝。这时恭帝年仅7岁(一说5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翌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风传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匆忙派遣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当晚住兵在开封东北的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他把帅帐安置在镇上东岳庙大殿内,吩咐侍卫在大殿内摆开了酒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鱼来啦!”伴随着洪亮的声音,侍从端上了一个大鱼盘,盘子中央一条金色的黄河大鲤鱼侧卧在热气腾腾的汤汁里,博得在场文官武将的一片喝彩,全桌人人垂涎欲滴。赵匡胤的谋士赵普道:“俗话说得好,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行。我有个主意,鱼头对着谁,谁就先喝三杯酒,带头吃鱼!”赵匡胤喝了三杯之后,大家开始开怀畅饮。正月初四,诸将为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所以要喝三杯,是因为“三六九向上走”,三和六、九历来是我国各地普遍尊崇的吉祥数。

这个饮酒的方式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步演变成风行的喝“鱼头酒”了。宴宾时以它助兴,花样也越来越多。上鱼的时候,主人或招待者有意将鱼头朝向桌上辈分最大、职务最高或者是酒量最大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喝酒吃鱼。要是有人没等鱼头对着的人发话就抢先动筷子,便会被人耻笑为不懂规矩或者没有见过大场面。

现时情况下,每当鱼上桌,通常要将鱼头朝向主宾,鱼尾对末席或称为(主)陪席,要喝头三尾四酒,即鱼头对着者喝三杯,鱼尾对着者喝四杯。此后,喝鱼头酒者(主宾)相继变着花样把鱼眼、鱼脸、背鳍等不同部位敬献众人,分别说“高看一眼”、“给个面子”、“一帆风顺”等祝词,请各喝一杯或几杯,目的就在于让大家多喝几杯酒,以尽其酒兴。

头三尾四:最普遍的鱼头酒令,不再赘述。

肚五背六:酒桌上,坐在主宾下首的往往是主人的亲随(为了便于照顾主宾),上鱼的时候鱼的肚子通常正好对着他们。这时,主宾会说:您是主人的心腹之人啦,这杯酒你应该喝。可以喝到五杯酒,和头三尾四相对应,意谓步步高,也可以一杯了之。根据具体情况,也可用“贴心置腹”来行此酒令,因人而异可以演化为多种解释。注意:最好不要在男女间行此令,以免引起误解。而鱼背对着的人则要喝六杯酒,此人通常坐在副宾的下首,一般是主人的部下或好友—陪酒者,这个酒令解释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或者“见到您倍感亲切”等等。

高看一眼:此酒令一般在头三尾四之后进行,行此令的对象往往是酒桌的主人。主宾将鱼的眼睛送与主人,以示对主人的尊重。高看一眼之后还可以再看一眼,也就是加深印象,毕竟每条鱼都有两只眼睛。

唇齿相依:酒令行到此时似乎冷落了副宾,通常情况下副宾是主宾的同事,这时主宾将鱼唇送与副宾:“咱俩一起来的—唇齿相依啊!”

一般情况下,喝酒进行到此时,酒桌上的气氛就非常热烈了。主宾可根据现场具体形势决定进一步的安排。通常还可以如此行令:

委以重任、娓娓动听:拿鱼尾或鱼的尾鳍(臀鳍)做文章,对于年轻小伙子是委以重任,对年轻姑娘往往赞誉她讲话娓娓动听。

展翅高飞、比翼双飞、一帆风顺:这些酒令是拿鱼鳍做文章。以鲤鱼为例,背上有一条背鳍,胸部有一对胸鳍,腹部有一对腹鳍,鱼尾附近还有一个臀鳍,根据酒桌上人员的多少和组成分别有不同的解释。由于背鳍和腹鳍已经在肚五背六中使用了,这时可用胸鳍送人。对年轻人可说展翅高飞或一帆风顺,如果有夫妻或恋爱中人可说祝他们比翼双飞。

肝胆相照:在鱼肚子里掏出来一点,送与意气相投之人,谓之肝胆相照。至于鱼的肝和胆在哪里就不必过多追究了。

免五尊八:这个酒令行的比较少,但是也很有讲究。通常酒宴每桌以八人为常见,主人正面而坐,主宾坐于主人右手,而坐主人对面的往往是酒桌的“出纳”(女主人或秘书)。俗话说:酒不攀东家,如果把女主人或秘书灌倒了,那样就没人张啰上菜和买单了。从主人开始逆时针数起第五人不喝酒,而第八人则为主人左手就座者,此君应喝一杯(也可以是八杯)尊酒。但是要注意对象和方向,千万不要搞成窝里斗或者数到自己头上。假如你真的想让主人多喝几杯,这时候你就从自己开始数起。

望子成龙、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对于桌上的年轻夫妇,可从鱼腹内取出来鱼子而行此令。当然要注意,一是鱼内刚好要有鱼子,二是要强调不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至于给个脸(面子)、如鲠在喉、芒刺在背等等这些酒令常见于非常熟悉的朋友中间,有些甚至带有很大的玩笑成分,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最后,可以以一句吉祥话语“团团圆圆”让大家共同干一杯来结束。

如果主宾图省事,懒得一个个敬献众人,可以拿一支筷子从鱼嘴里捅一捅:通通都喝!不过这种鱼酒令似乎过于霸道,在中原一带不大盛行。或者用一物(如菜叶)盖着鱼头:一概不喝,这种情况一般出现于便宴上,或者是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

一条鱼上来,一般情况下要让在座的每人都喝到酒。至于每次喝几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道听途说,曾经有一条鱼的鱼头酒喝了108杯!我们曾经约了朋友尝试着演练一番,当进行到第78杯酒的时候就没法继续进行了,因为此时酒桌上有好几位眼看就要睡觉了,也怪当时的酒杯确实大了一点点儿!

鱼头酒的酒令多蕴含古风,但可根据现场情况随机应变,临时编就。为的是烘托气氛,让在座的朋友多喝点酒高兴而已。如果发展为赌酒、斗酒的话,就违背了笔者撰写本文的初衷了,也亵渎了酒文化的“文化”含意。

第二篇: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摘要:一谈起酒,我们往往条件反射的会想到酒席、酒宴、应酬等酒会活动而不是将其与文化和健康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饮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绵延历史演变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都是传统酒文化中的精华。酒,从古至今都一直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酒,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的。而在现今社会,我们饮酒更应该注重酒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学习了“酒文化与健康”这门课程,让我对酒、酒文化、饮酒与健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关于酒的来源、酒的发展史、酒的酿制工艺、酒的分类、饮酒器皿、饮酒的礼仪,以及健康饮酒也都有所认知。

关键词:酒、酒的发展、酒文化、酒与健康、1.酒文化的内涵

酒文化是以酒为物质载体,以酒行为为中心的独特文化形态。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

2.酒的起源

酒是如何出现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历史上分别有着几种不同的说法:有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和杜康造酒说。[1]2.1上天造酒说

上天造酒说的依据主要从一些古代诗词中来的,“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说的便是上天造酒说。

2.2猿猴造酒说

这一说法是最不可取的,因为这是建立在果酒的情况下的。猿猴是在春夏之际,采集许多果蔬放在石洼中,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使有酒香产生。但实际上,由于人是用粮食酿酒的。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这一说法是最不可取的。

2.3仪狄造酒说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2.4杜康造酒说

杜康属于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有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杜康作秫酒”。《世本》中也有同样的记载。“杜康造酒”在历史古人曹操的诗中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是,随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杜康成了人们心中的酒的发明者。

科学考古发现并证实,酿酒早在夏朝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酒已经存在。在三星堆遗址中出土了许多陶具和青铜酒器,还有大汶口文化遗产中出土的瓷器和成套的酒杯,方向证明了就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存在。

3.酒的发展

3.1按历史发展划分

中国酒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提高期、变革期共五个时期。

在新石器时代到夏朝初年,人们用发酵的谷物来泡制水酒;在北宋时期,中国白酒问世,西域蒸馏器也传入我国;从北宋至今,中国酒形成百花齐艳的场景,中国先进酿酒技术争放异彩。

3.2按酒的种类划分

在中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果酒,黄酒 和烧酒(白酒)。

在原始社会初期,当人类还处于采集经济的时期,就发现吃了天然发酵的野果,会产生一种神奇的疗效,即医学上所说的“舒经活血”,于是原始人类便开始有意识的对采集来的野果进行人工发酵,这样最早的酒-----果酒便产生了,它的酒精含量一般在15度左右。也就是说酒的最早被人们所饮用,是因为它的医疗作用。这在后世的文献中可以得到印证,《汉书·食货志》上说“酒为百药之长”,《说文解字》上对“医疗”的“医”字的原始意义的解释是“医,从酉(即酒„„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粮食产量增加,在果酒的基础上,夏商时人们开始了谷物酿酒,原料主要为黍和稻,古代称为黍酒,其实就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酒。传说种仪狄和杜康所酿造的也都是黄酒。1974年在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中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酒,也是黄酒,当酒壶打开的时候,酒香醉人。早期的黄酒由于酿造工艺还不是很成熟,所以酿出的酒酒汁和酒渣通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而有清酒和浊酒之分。大家在读古代诗文时一定会常常读到浊酒这个词语,如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所谓的浊酒就是没有经过过滤的黍酒,因为有

酒渣在里面,所以放的久了就会变酸。

从古至今,酒一直被大众所深爱。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爱好,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酒。正是因为人们的不同爱好,酒文化发展才得以多元化。

4.酒的种类

中国酒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白酒、葡萄酒、黄酒、米酒、药酒等。传入中国的酒有啤酒等。[2]4.1.白酒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又称烧酒、老白干、烧刀子等。酒质无色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脂类为主体的符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4.2葡萄酒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城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酒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目前中国国产葡萄酒品质优越。

4.3黄酒

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属于酿造酒,它是一种以稻米为原料酿制成的粮食酒。不同于白酒,黄酒没有经过蒸馏,酒精含量低于20%。不同种类的黄酒颜色亦呈现出不同的米色‘黄褐色或红棕色。

4.4米酒

米酒,古人叫“醴”。是南方常见的传统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

4.5药酒

药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置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究竟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

4.6啤酒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啤酒是根据英语Beer译成中文“啤”,称其为“啤酒”,沿用至今。啤酒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

5.酒器

5.1古代酒器

古代酒器多种多样,包括有尊、壶、爵、角、觥、杯等等。古代人们使用酒器的不同,代表者地位的尊卑。尤其著名的就属四羊方尊了。[3]5.2现代酒器

现代酒器多以杯、酒瓶为主。但是杯子、酒瓶也是有大学问的。现代社会讲究平等,酒杯的区别已不代表地位的尊卑,而大多时候是以所喝的酒的种类来使用不同的杯子。如有啤酒杯、鸡尾酒专用的鸡尾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等等。

不管是古代的酒器还是现代的酒器都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多样性。

6.饮酒礼仪

6.1古代的饮酒礼仪

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常常就得味道,并加以赞扬,最后仰杯而尽。[4]6.2现今饮酒礼仪

入席后,主人应当首先为客人斟酒,酒瓶应当场打开,斟酒时应右手持酒瓶,将商标朝向宾客。斟酒的姿势要端正,应站在客人身后右侧,身体应当那个作到既不要紧靠客人,也不能离得太远。针灸师左手拿稳酒瓶的下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酒瓶的颈部,然后再到就,不要单手斟酒。斟酒时,就被应放在餐桌上,瓶口不要碰到酒杯口。

6.2.1中西饮酒礼仪差异[5]

中西方饮酒的区别体现最明显是浅斟低唱与牛饮的区别。中国人的“饮”与西方人的“喝”。所谓“饮”者,酒杯在手,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所谓“喝”者,亦可谓之“牛饮”一瓶酒也罢,一杯酒也罢,通通是一扬脖子喝它个底朝天。

7.酒的作用

7.1酒与经济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主张以农立国。农业是我国政治经济的立足点。而我国的酒大多是一辆是酿造而成的,酒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甚至决定酒业的兴衰。反过来,酒业的兴衰也反映了农业的状况。

7.2酒与政治

由于酒特有的诱惑力,使人上瘾,饮多致醉,不能自制,惹事生非,伤身败体,被认为是引起祸乱的根源。所以,饮酒不仅仅是饮酒者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特别是贵族阶层耽湎于酒,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历史上还有不少国君因耽湎于酒,引来亡国之祸。最高统治者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得不对酒的生产和消费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直至禁酒。

7.3酒与文化教育

中国酒文化的核心要素是“礼”和“德”。

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一些礼仪、礼节延续至今。如中国大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无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首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方,以示尊敬;又如酒桌新上的每一道菜都要首先转到主位等。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文化的礼仪要素,这是一种不成文但力量强大的礼仪。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人在生活中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强化

7.4酒与社会生活

中国各族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日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里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气氛,因为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而达到极致。男婚女嫁是人生终身大事,在隆重的婚礼中,喜庆的婚宴充满着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丧葬之酒,表后人忠孝之心;生日寿庆之酒,显人生之乐趣;亲友相聚之酒,叙手足之情谊。总之,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

无以举行,悲喜情感便无所依托。

8.饮酒健康

古语常言喝酒伤身,事实上,学会掌握饮酒的技巧,正确饮酒,不仅不会伤身,还有利于人体健康。[6]8.1饮酒时间

众所周知,饮酒伤肝。人体代谢在早晨最为弱,因此早上饮酒不易分解酒精含量,导致血液中含酒精浓度高。对肝脏和大脑造成极大伤害。最佳的饮酒时间是在一天中的15~17时。

8.2饮酒量

饮酒量的多少与人体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身体较为虚弱的应少饮。身体强壮的也不能牛饮。而应以自身的肝脏承受度为标准。

8.3饮酒种类

众多种类的酒中,葡萄酒对人体的健康最有利。尤其是女性有规律的饮用葡萄酒能够延缓衰老,保持气色红润,心脏供血充足。冬天不易手脚冰凉。

8.3酒精过敏者

能不能饮酒,能饮多少酒是天生的。人体含有分解酒精的两种酶,酒精过敏者缺少其中一种或者两种,使酒精不能在体内分解,任然在血液中。于是酒精通过皮肤分解。这时导致皮肤红肿,奇痒难耐,并且难以消除。严重者必须尽快就医。因此,酒精过敏者唯一的办法便是滴酒不沾。

对于当今社会而言,酒,无处不在。酒种类的多元化充分体现酒文化的多元化。我们家人、朋友团聚离不开酒;工作应酬离不开酒;养身,离不开酒。但是,我们应当正确对待酒。它不是我们发泄苦闷的工具,我们饮酒必须做到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适度饮酒。酒精过敏者更应当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李华瑞 中国酒文化[J]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2桂祖发 酒类制造[M] 化工业出版社 2001年1月01号

[3]黎福清 中国酒器文化[M]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3年07月01版

[4]酒文化编写组 中国酒文化趣谈[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年01月01版 [5]杨乃济 中西酒文化比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4年12月20 [6]吴鸿 如何健康饮酒[J] 三湘都市报出版 2010年02月 第A23版

第三篇:红楼梦与酒文化

万艳同悲——红楼梦与酒文化

酒文化早于儒、道、释诸家文化,以自觉或自在的方式,作用于社会,摇漾着人的性灵,作为人学的文学,无不受着酒文化的影响。曹雪芹能忍耐“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贫困,却受不了酒渴如狂的折磨,或乞或赊或佩刀质酒,有了酒才能击石作歌,才能用山泉润笔为石兄作传,给闺阁著书。

“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当然是作者和脂砚斋对天下女儿们命运的总括,同时也是贯串全书的精华。前八十回对酒的描述有61次,短的几句话,长的横跨五回,人物心灵的展示、人际关系、关目演变、礼仪、伦理、思维方式、习俗等,无不在杯盘左右洋溢尽致。可以说没有酒便没有《红楼梦》。后四十回提到酒有15次,但常常是刚一提到便嘎然而止,或者反映出与前八十回截然不同的伦理观念。前后对照,后者显然见绌。

《红楼梦》中各种人物无不在酒力驱使下返真。曹雪芹能绝妙地刻画出他们酒后性情的摇漾,行动的无形,言语的失控,反映出人的本性。在情和欲、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的矛盾中,展示了“末世”的必然悲剧。

宝玉与“酒”(2914字节 0票 22点击)林俜 2001/01/02 08:39宝玉与“酒”

如果说宝玉在平时对有些事物还有所顾及的话,那么在酒的面前,他的痴狂则信马由缰。黛玉无疑是他心目中的绝对女性,情之所致,无以伦比,但为什么偏偏要“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呢?对林妹妹的誓言难道是谎言吗?这是因为酒使宝玉的性意识觉醒。可卿、袭人、秦钟的事,来源于警幻的秘授,是宝玉鸿蒙未启时之所为,而对宝姐姐的倾心,则是性意识的自觉。这种自觉的先导是就是酒。这种自觉对宝玉来说是一种进步,至少是与婚姻联系起来考虑的,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初试”。

宝钗进府之后,增加了矛盾,黛玉的痛苦难以言传。薛蟠生日,这似乎与钗黛无关,但这件事对宝玉来说非同小可。宝玉第一次和冯紫英、蒋玉函这样的男人畅饮,第一次听到薛蟠、云儿那种“女儿喜”“女儿悲”的酒令,第一次体察到妓女佐酒的情态,也是第一次看到了象云儿这样的妓女用什么方式疼人。席上,宝玉的酒令比别人文雅些,但在全部《红楼梦》里,宝玉开口唱曲儿只有这一次,而曲文本身也与他的诗迥乎不同,表现的是一种欲望,而不是隐情。这种本性的欲醒是趁着酒兴抒发出来的。性情的摇漾,才使宝玉敢于和蒋玉函结为至交,才使宝玉酒醒之后陷于情与欲的矛盾之中。他一面对黛玉发誓“我心里要有这个想头,天诛地灭,万世不得人身”,一面转过脸来就被宝钗的肉体美惊呆了:

宝玉笑道:“宝姐姐,我瞧瞧你的那香串子呢?”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下来。宝钗原生得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膀子若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钗形容,只见面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就)呆了。

男性的初步性感受是通过视觉,宝玉的欲望在“非礼勿视”的家庭中显然是大胆妄为的,同样具有反封建的意义。而这是在酒的催化下产生的。

康德说:“在目的王国里,一切或者有价值,或者有尊严。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作为某些东西的等价物而代替它。相反,超过一切价值的宝贵的东西,因之也不承认任何等价物的东西,就是有尊严的东西。”黛玉的“情”对宝玉的“欲”是一种约束与压抑,最初宝玉认为鱼与熊掌都好,甚至感到宝钗比黛玉更美。宝玉也领会到宝钗的体贴贤惠。也有过各种试探与感情上的纠葛。但紫鹃的一句玩笑,使他知道了林妹妹就是他的生命。心灵的默契是一种尊严,性意识的觉醒,不过是一种价值。宝玉做为一个男人,最终摆脱不了欲望。尽管他似乎都想清楚了,但一见到“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签子时,那种无来由、无目的冲动又使他痴呆了。但他毕竟用据有尊严的爱情制导了天然的欲望。在情与欲的矛盾中,宝玉是美的。尊严是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代替的。酒引起情欲,情欲又受制于爱情,这便是宝玉与酒的一种特殊关系。

“酒是色之媒”如果有普遍意义的话,对宝玉来说却是极个别的事。“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与其说是女儿们给宝玉过生日,倒不如说是宝玉情愿为丫环、戏子们所驱使.历史上男人饮酒要女人来“佐酒”,而在《红楼梦》中,宝玉倒情愿为女儿们佐酒。在两千多年的男权社会里,人们以为“酒为色之媒”,而却宝玉却用他的心净化了女性与酒的关系。这在酒文化发展中,也是新的突破。宝玉痴情、雅欲,对姊妹、丫环、戏子的赤诚之心,给了她们欢愉,启发了她们的灵性,升华了他们的灵秀之气。这就使客观环境更容不下她们,而她们也愈不能向客观环境妥协,或速死,或出家,她们的悲剧便铸就了。

黛玉与“合欢酒”(3752字节 1票 28点击)林俜 2001/01/02 08:40黛玉与“合欢酒”

人们只注意到黛玉为诗魔所缠,而忽视了她被酒鬼所绕。只注意到她的孤高,而忽视她的性欲。

有“每日家,情思昏昏”的情态,才有“无赖诗魔昏晓侵”的灵感,才有“良辰美景奈何天”的酒令。做为诗人她孤高,做为少女她情思昏昏。与宝玉的爱恋中,言语不许有一句唐突,不但孤高,而且近于圣洁。但她允许“耳鬓厮磨”,走路要宝玉拉起手,流泪要宝玉拭去,被子要宝玉给她掖,早上要宝玉拉她起来„„。她也经常主动的以类似的方式接触宝玉。女性初步性感受是通过触觉。黛玉和宝玉一起长大,她习惯了与宝玉的这类接触,时时不可缺少这种感受。这种感受只能她独占,不能他给别人,特别防范着宝钗,而宝钗庄重,从不与宝兄弟“耳磨鬓厮”。

黛玉、宝钗、宝玉三个人的微妙心理,在饮酒时便都不能遏制了。第八回三个人在薛姨妈处喝酒。宝钗软语温存地说着冷酒与热酒的优劣,表达了对宝兄弟的入微体贴,宝玉唯命是听。黛玉情海里哪容得下这一粒沙子,于是借雪雁奚落了宝玉,并与薛姨妈的对话中旁敲了宝钗的“轻狂”,宝玉对姐姐妹妹不同方式的爱都需要,所以三杯后,“心甜意洽”。热酒穿肠,三个人的心都表白了,但唯一不能满足的还是黛玉,所以她“一面悄悄的推宝玉,”“一面咕哝说:‘„„咱们只管乐咱们的!’”,吃了酒,黛玉才能主动地去推,不推这一下子是不能了结的。吃了酒,黛玉对爱情的独占性与排他性才会表露无余。从今以后,只要宝玉吃暖酒,黛玉必定要发疯。第五十四回,荣国府元霄夜,“宝玉便要了一壶暖酒”“一一按次斟上了。”“到黛玉前,偏她不饮,拿起酒怀,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着说:‘多谢’。”那么大的场面,有谁能注意到宝玉要的是冷酒还热酒,有哪个小姐敢在全族男女老少面前把自己的酒杯举到宝玉唇前?况且又时常饥笑别人轻狂!她发疯了。她笑着说“多谢”,可心在悲伤。若不是猴头凤姐点出冷酒,热酒的事,恐怕举家上下与千秋万代的读者,都不解这一对情人,在这一杯酒上作的是什么文章。

黛玉本来就是真诚坦率的人,有了酒就更无所掩饰。人们只知湘云眠石,对黛玉的贪杯并没有注意到。不过,黛玉的嗜酒是有选择的,给宝钗过生日,错别人的光看戏吃酒,便不自在。宝玉“拍膝摇头”很快活,她便要“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就《妆疯》了。’”如果是她满意的酒宴,虽不是海量,却有一种酒家大户的气魄。第三十八回写道:

黛玉放下鱼杆,走至座间,拿起乌银梅花自斟壶来,拣了一个小小的海棠冻石焦叶怀,丫头们看见,知她要饮酒,忙走上来斟,黛玉道:“你们只管吃去,让我自己斟才有趣。”说着便斟了半盏,看时,却是黄酒,因说道:“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吃口烧酒。”宝玉忙接着道:“有烧酒。”便命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黛玉也只吃了一口,便放下了,宝钗也走过来,另拿了一只杯来,也饮了一口放下。

斟自饮才有趣,这是酒魔才能体会到的,这时黛玉需要热热的烧酒,宝玉忙接道:“有烧酒。”实际上没有现成的烧酒,如果有就不必差人去烫了。宝玉说有,不但殷情而且大胆,是决定要把那合欢花浸的酒拿来给黛玉吃。黛玉明知是合欢花酒,而且是烧酒,但她欣然接受了,但只吃了一口。宝黛二人在这传怀接盏中了却了多少心思。这一切宝钗听见了看见了,“走过来,拿了另一怀子,也饮了一口放下。”看来,宝钗平时可以“浑然不觉。”在合欢花酒面前却是耳聪眼明,当仁不让,有你的,就得有我的,你饮一口,我也不多。在一壶合欢花酒面前,三个人的真情毕露,黛玉的矜持,宝钗的宽厚,都被坦诚的少女的心愿所人替。

这次合欢花酒是宝玉主动地表达心愿,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时,却是黛玉暗暗地为自己祈祝了。大家饮酒抽签,该黛玉抽签了,她默默地想道,“不知什么好的被我掣到方好。”黛玉心中的“好”自然是并蒂莲理之类。及抽到手中看时,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首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于是饮了酒。至此,人们都知道黛玉是芙蓉花,但并不知主何凶吉。宝玉曾作《芙蓉女儿诔》,黛玉与他共同切磋,黛玉笑道:“我的窗即可为你之窗,何必如此分晰,也太生疏了。古人异姓陌路,尚可‘肥马轻裘,敝之无憾’。何况我们!”于是宝玉把原文中的四句改做:“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黛玉听了,陡然变色。作为芙蓉花的黛玉,已预感到不幸的结局即将来临。黛玉借酒抒怀,时时为自己祈祝早结合欢莲理,而命运却给了她一纸和自己情人合写的《芙蓉女儿诔》,十二金钗中活着看到自己祭文的只有黛玉。万艳同悲(2890字节 0票 22点击)林俜 2001/01/02 08:40万艳同悲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有15次宴会,其中有9次是以女性为核心的,除了宝玉之外,没有任何男人参加。还有五次是有女性参加的,只有一次,是男性的酗酒。在有女性参加的宴会里,曹雪芹以他游刃有余的笔触,告诉人们,女性的心灵是无限的“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在《红楼梦》里,酒对男性来说是色之媒,而对女性来说便是诗之媒,古代的诗仙斗酒才有诗百篇,而她们有半盏琼浆便神思飞逸了。曹植七步才能成诗,而她们在顾盼间便开口落墨了。如果曹子建也算才八斗的话,那潇湘妃子、枕霞旧友则一石有余。如果“吟成一句诗,拈断几根须。”也算美德的话,那这种苦吟的美德只钟情于香菱这样被同情的初学者。这样说似乎过高地评价了曹雪芹的妇女观,其实曹夫子的发现不过只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女儿们的创作与功利无关。大观园这个女儿国里,这些不幸的灵魂才有了片刻的自由。史湘云虽然说过“经济仕途”。但她只觉得这是男人的事,是“爱哥哥”的事,而她自己则是满口温八叉、李逸仙,终日为艺术而艺术,“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做诗”,这是她的艺术实践。即便是宝钗,在写菊花诗时,也只饮了一口合欢酒,“便醮笔到墙上把头一个“忆菊”勾了,底下又赘一个‘蘅’字。”。这时的蘅芜君是个飘逸、倜傥的诗人,在酒与诗的领地时里,她也曾脱俗。所有女子里,黛玉的创作是有目的的,然而的她的目的不是玉堂金马登高第,而是要高山流水遇知音。她的诗,有时是和姊妹的游戏,但多数是为了拨动宝玉的心弦,所以她的诗,句奇韵险,后发夺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首首有警句,句句有余音。不但使闻者叫绝,作者也为之魂惊。这创作不是酒后的自愉,而是诗魂的惊颤。所以,《红楼梦》里没有写黛玉在提笔时的飘逸,也没有“割腥啖膻”的愉快,更不会有醉卧芍药的安宁。相反,她有时“陡然变色”。这种魂魄的振动,连宝玉也察觉不到,只在诗人的第二宇宙里激荡,只有女性才有共鸣。

在大观园里不但主子有片刻的自由,丫环戏子们也可以饮宴,她们虽然不能做诗,但都能饮酒。芳官一气能喝“二三斤好惠泉酒。”袭人晴雯“量也好”,“只是每日不好意思的”,但一有机会便“大家开斋”。是谁给她们这些不幸女子“开斋”的自由呢,当然是宝玉。宝玉抓紧主子们外去的空隙,自己的寿辰之日,偿了他平生的宿愿,日以继夜的宴饮,给千红万艳无比的欢乐,酒后的丫环戏子忘却了人间的烦恼,忘却了自已的身份,“没嘴葫芦”袭人竟唱起了小曲,芳官竟和宝玉一样梳妆,“面如满月犹白,眼似秋水还清”,群芳斟酒擎杯,端到宝玉唇边,让他一一吃过,“大家方团圆坐了”。宝玉给女儿们带来了片刻欢愉,而女儿们或用血泪或用生命报答这知遇之恩。

大观园以外的女性根本不会成为宴会的核心,她们只能佐酒。得不到宝玉的庇护,她们只能被凌辱。尤氏姐妹在酒宴间显示了不同的人格,然而她们都死了,一个死得屈辱,一个死得刚烈,但都是为了她们的所爱,所以人们对她们都是同情和赞美。

妓女云儿这样说:“女儿悲,将来终生依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做丫环戏子的,可能有片刻的琴瑟之乐;做妾的可能有一点“情郎不舍”的温暖,做主子的可能有诗有酒之愉,但只要是女儿,就都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

《红楼梦》展示给人们的不仅是爱情与婚姻的悲剧,而且是女性的悲剧。她们人性、才智、灵淑之气,不被理解,不被承认,必须遏杀。不为别的,只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万艳同杯(悲)有普遍意义,但愿没有永恒的意义。

一、洋洋大观的《红楼梦》对酒文化的描写占有相当的比重,散布在许多章节。

二、《红楼梦》的第 5 回写了“万艳同杯”酒,其实这种酒是曹雪芹虚构的,社会上并不存在。“万艳同杯”与“万艳同悲”是谐音,表达了作者对女子薄命的深切同情,也是为《红楼梦》的主题服务的。

三、在《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一回中,写了“屠苏酒”。按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农历正月初一要合家饮用屠苏酒。《四民月令》记载:“元日饮屠苏酒,次第当从小起,以年少者起”。这是因为“少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王安石的一首名诗《元日》是这样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史书上记载:屠苏是羽帐名,丰贵之家,正月眷属会羽帐之中,饮此酒以辟瘟疫邪气。它是古人预防疾病的一种措施。

四、《红楼梦》第 17、18回写了“金谷酒”,第 63 回写了“绍兴酒”,第 16、62回写了“蕙泉酒”,第78回写了“桂花酒”,第 60 回写了“西洋葡萄酒”。第 38 回写了“烧酒”、“菊花酒”、“合欢花酒”等,种类颇多,且每一种酒都有独自的特点,在此不一一叙述。

五、喝酒要有喝酒的场面和气氛,为烘托气氛,还要行酒令。《红楼梦》又为我们展示了有雅有俗、种类众多的酒令。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月字流觞令、击鼓传花令、击鼓催诗令以及射覆、拇战等等。《红楼梦》中的酒令新奇别致,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酒文化。

六、曹雪芹还写了那个“钟鸣鼎食”之家的酒具,亦令人叹为观止。以其质料来分,有金质、银质、铜质、锡质、陶土、细瓷、竹木、兽角、玻璃、珐琅„„至于形状,更是名目繁多,奇巧别致,不胜枚举。此外,曹雪芹还写了酒幌、酒肆、侑酒(酒妓)等,可以说是集酒文化之大成。

七、酒喝多了就要醉,曹雪芹也在书中多处写了醉酒,但每一次醉酒的人物、场合都各不相同。他是将“醉”作为人物性格的一种展现,与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于是那种“醉态”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八、如贾雨村刚在书中出现时,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他的醉,展示了他热衷于功名利禄的狂态。刘姥姥醉后的一言一行,又都与她居于穷乡僻壤的身份相符。她朴实而又近乎滑稽的一举一动,把她老于世故、善于博取他人欢心的性格刻画出来。尤三姐的醉其实是佯醉,她把“淫态”和“醉态”结合在一起,就连风月场上的老手贾珍兄弟也把酒给吓醒了。她在佯醉中的言行,也表现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奋力抗争的刚烈性格。史湘云的醉则具有一种美学价值。看她“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便是第 62 回《憨香云醉眼芍药》中的描写。许多画家以此作丰富想象绘制出一个睡美人。有红学家评曰:“世间醉态种种,独湘云最美”。“看湘云醉卧青石,满身花影,宛若百十名姝抱云笙月鼓而簇拥太真者”。

九、曹雪芹真不愧是艺术大师,《红楼梦》一书所展示出来的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从红楼梦中看中华酒文化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上古时期就有杜康造酒醉刘伶的传说。北魏曹操在短歌行中就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历来文人多有借助酒来激发创作灵感,像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有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其中都有酒的作用。国人喝酒都要有个讲究,古来人爱行个酒令,或猜拳助兴。这在文学作品里,都有描述记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是醉翁亭记里对市井百姓喝酒时表现的描写。

达官贵人喝酒时应该是: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文人雅士喝酒时应该是: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轻吟胜管弦。总之喝酒时都要有助兴的,特别是诗仙李白,嗜酒如命,最后因醉酒坠江而亡。看看李白喝酒时的表现:‘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喝高兴了,不但要唱,还要又歌又舞。受历来文化的影响,红楼梦里少不了对喝酒的描写。猜拳、行令、吟诗、唱曲其中无论贾母丫鬟,还是戏子妓女。从击鼓传梅,到占花名都有非常精彩的描写,把中华酒文化渲染的淋漓尽致。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宝玉笑道: “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发一新令,有不遵者, 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红楼梦二十八回

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妈等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我们都多吃两杯就有了。”贾母笑道:“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想是厌我老了。”薛姨妈笑道:“不是谦,只怕行不上来倒是笑话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说不上来,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薛姨妈点头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才是。”贾母笑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吃了一杯

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红楼梦四十回

当下贾蓉夫妻二人捧酒一巡,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禧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红楼梦五十四回

宝玉便说:“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众人有的说行这个令好,那个又说行那个令好。黛玉道:“依我说,拿了笔砚将各色全都写了,拈成阄儿,咱们抓出那个来,就是那个。”众人都道妙。探春便命平儿拣,平儿向内搅了一搅,用箸拈了一个出来,打开看,上写着“射覆”二字。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人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这里头倒有一半是不会的,不如毁了,另拈一个雅俗共赏的。” 湘云等不得,早和宝玉“三”“五”乱叫,划起拳来。那边尤氏和鸳鸯隔着席也“七”“八”乱叫划起来。平儿袭人也作了一对划拳,叮叮当当只听得腕上的镯子响。红楼梦六十二回 宝玉因说:“咱们也该行个令才好。”袭人道:“斯文些的才好,别大呼小叫,惹人听见。二则我们不识字,可不要那些文的。”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宝玉道:“没趣,不好。咱们占花名儿好。”晴雯笑道:“正是早已想弄这个顽意儿。” 红楼梦六十三回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不但领略了中国的酒文化,同时也对作者的学识更加感佩。

第四篇:陶渊明与酒文化

陶渊明与酒文化

以前,陶渊明和酒在我们脑海中没有任何关联,而学完《五柳先生传》后,陶渊明与酒便紧紧联系在一起!

说起陶渊明为什么会喜欢上喝酒,我总结有两条原因:一是陶渊明在做官时,有应酬,“酬”字的左边是“酉”,说明就和酒有不可分开的关系,于是在各个应酬中喜欢上了喝酒。二是因为他每次喝完酒后,精神很亢奋,很爽,所以喜欢上了酒。

再说陶潜陶渊明,在文中是这样描写他喝酒的行情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通过这段描写,可以简要概括,①贫穷,喝不到酒②别人请客③他喝④他醉⑤他走,去除第一步,只需四步,就可以喝得大醉,刚开始我想:“这不就是地痞流氓吗?虽说是别人请客,说两句客气话也是应该的呀!”而后来我才明白,这不是没礼貌,而是直率,我们其实有些做作了,就应该像陶渊明一样,不用管那么多礼节,所以我们应向陶渊明学习!

现在说一下中国的酒文化,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中国人最喜欢喝白酒,白酒是中国的国酒,也与它的原料有关,只有两个:高粱和水。高粱在中国的产量远比国外多!所以白酒的数量也多。但最重要的还是白酒能使人的精神麻木,有满足的感觉,它的味道也很甜美,劲很冲,使人陶醉!所以陶渊明喜欢酒也是情理之中的!

最后说陶渊明与酒文化,不如说是“文人与酒文化”,我发现文人大多喜欢喝酒,因为喝酒后会激发出人的潜能,从而作出好诗。李白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因酒的帮助成名,也因酒的危害而身亡,但没有酒他也不会作出这么多好诗,所以我认为还是值得的。陶渊明也是一样,酒使他的思想开阔,他享受那样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感觉才去喝酒,而不是酒本身。但总而言之,酒是中华民族的一根树根,它在某个方面引领或干涉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而陶渊明恰恰是受到了酒的影响!

总结全文的几个字可以这么说:“无酒无陶渊明,更无中华民族今日的辉煌。"

王明古

第五篇:汉字与酒文化

汉字与酒文化

汉语言文学0806 曾晓燕 20080101036

汉字历史悠久意义重大这是众所周知的,而酒文化与汉字两者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息息相关。我国酿酒的历史很久远,可以说是与种植生产同步的。据说殷朝人特别喜欢喝酒,纣王就曾‚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见《史记•殷本纪》)。据说殷即因此而灭亡。《尚书》中的《酒诰》,就是周成王告诫殷的遗民要以纣为鉴,不要沉湎于酒的。现代出土的殷代酒器极多,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的确很盛。其实喝酒并不是殷人独有的嗜好。例如在《诗经》里就有很多地方提到酒: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豳风•七月》)春酒为冬天酿制至夏始成的酒。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小雅•伐木》)这是说王有酒,就给我喝清酒,王若无酒就给我喝一宿酿成的酒。(湑:xǔ,许。经过过滤的酒。酤:gū,姑。一宿而成的酒。)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日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小雅•宾之初筵》)这是描写周幽王与大臣们饮宴喝醉后的丑态。(呶:同闹。傲:qī,欺。僛僛:歪邪的样子。邮:过失。俄:倾斜的样子。傞:suō,缩。傞傞:不能自止的样子。)如果我们再结合其他文献考查,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酒同样是周朝贵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例如《左传•昭公十二年》写晋、齐两国国君行投壶之礼,晋之大夫荀吴说:‚有酒如淮,有肉如坻。‛齐侯说:‚有酒如渑,有肉如陵。‛这说明他们何尝不希望有酒池肉林。历史上曾经专门谴责殷人沉湎于酒,其实是不公平的。古代的文士中有很多贪杯豪饮的人,‚不胜杯杓‛者寥寥,女作家也不例外。他们不但喝酒,而且写酒、歌颂酒,好像酒以及有关酒的题材真的能够浇其胸中块垒、启其神妙的文思。酒几乎成了古代文学创作的‚永恒的主题‛。

古代作品中所描述的喝酒情况,有的很吓人。例如樊哙在鸿门宴上立饮斗卮酒,而且表示还能再喝;唐代的王绩号称斗酒博士:他能每天喝一斗酒;宋代的曹翰酒量更大,喝了好几斗酒后仍然十分清醒,‚奏事上前(皇帝面前),数十条,皆默识(记住)不少差。‛与这些人相比,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过景阳冈之前一饮十八碗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其实古人之所以能喝这么多酒,奥秘在于古代的酒并不是烈性的。

古代的酒一般都是黍、秫煮烂后加上酒母酿成的,成酒的过程很短,而且没有经过蒸馏,其所含酒精量远远不能跟‚老窖‛、‚陈酿‛、‚二锅头‛比。陶潜《和郭主簿》之一:‚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杜甫《羌村三首》:‚赖知禾黍熟,已觉糟床注;‛‚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这些诗句不但告诉了我们造酒的原料,而且还说明酒是诗人或农民自酿自饮的。

烈性酒在我国出现得较晚,至早不过南宋。淡酒也有浓烈程度的不同。酿造一宿即成的叫酤,也叫醴(Lǐ,礼),其味甜。现在的糯米甜酒、醪(Láo,劳)糟即与醴相似,不同的是原料,今之醪糟系用黏稻(糯米),古代则不一定。《礼记•丧大记》:‚始食肉者先食干肉,始饮酒者先饮醴酒。‛这是说父母死后二十五个月行过‚大祥‛祭可以结束疏食饮水的服孝生活,但需有个过渡:第一步不可食鲜,也不可大开酒戒过瘾,应由酒味不浓的醴开始。《汉书•楚元王传》:‚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公不耆(嗜)酒,元王每设酒,常为穆生设醴。‛这也是因为醴‚没劲儿‛,适合不好饮酒的人喝。‚醪‛字在古代是指较为醇厚的酒。《史记•袁盎列传》: ‚袁盎使吴见守(被软禁),从史适(恰好)为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资)置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醉,西南陬(Zōu,角落)卒皆卧,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预定好)旦日斩君。‛’这恐怕是用灌酒法越狱的最早记录,而其所用的是醪,可见醪的酒力不小。

历时较长、经多次酿制加工的酒叫酎(zhòu,宙)。《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郑玄注:‚春酒至此始成,与群臣以礼乐饮之于朝,正尊卑也。‛这就是说酎与春酒同实而二名。汉代的‚饮酎‛则是一种祭祀:春酒酿成时皇帝用以献于宗庙。《汉书•景帝纪》:‚高庙(汉高祖刘邦的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颜注引张晏曰:‚正月旦作,八月成,名曰酎……至武帝时因八月尝酎,会诸侯庙中,出金助祭,所谓‘酎金’也。‛所谓正月旦作、八月成,是就汉代历法而言。汉以夏历十月为岁首,则其八月为夏历五月,十月为孟冬(冬季第一个月),五月为仲夏(夏季第二个月),符合上文所说的春酒酿造的时间,只不过汉代的‚饮酎‛之祭迟于《月令》所说的天子‚饮酎‛一个月而已。酎金的规定自汉武帝(一说文帝)时实行以后,几乎又成了中央政权削弱诸侯势力、剥夺诸侯封地的借口。《史记•平准书》: ‚至酎,少府省(检验)金,而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集解》引如淳曰:‚《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成色不好),王削县,侯免国。‛《汉书•东方朔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初,建元三年,[汉武帝]微行(改装外出)始出……微行常用饮酎已。八九月中,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微行以夜,漏下十刻乃出。‛其中‚微行常用饮酎已‛,意思是武帝偷偷出宫游猎常常是在‚饮酎‛之祭行过之后,所以下句说‚八九月中‛。汉之八九月正是盛夏,庄稼遍地,所以当武帝及其从人‚驰骛禾稼稻秔之地‛后,‚民皆呼号骂詈‛。

比醪、酎更烈的酒叫醲(nóng,农)、醇。《说文):‚醲,厚酒也。‛‚醇,不浇酒也。‛厚即酒味厚、酒性烈;不浇即不掺水,也就是酒精度数高。《说文》还有‚醹(rǔ,乳),厚酒也‛、‚醇(róng,荣),重酿酒也‛,这也是较烈的酒,而酙与酎同类。但在古代文献中醋、酮很少见,酿、醇多用为形容词,表示酒的品质。《诗经•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醻。酌以大斗,以祈黄耇。‛(曾孙:指周成王。大斗:柄长容积大的舀酒斗杓。黄:指黄发,高寿之征。耇:gǒU,苟。老。黄耇即老人。)枚乘《七发》:‚饮食则温淳甘膬,腥醲肥厚。‛(腥:chéna,呈,也是肥的意思。厚:也指酒浓。)《史记•曹相国世家》:‚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曹]参不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后汉书•仲长统传》:‚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

酒酿成时汁与渣滓混在一起,是混浊的,若经过过滤,除去渣滓(糟),就清澈了,所以古人常说浊酒、清酒。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显然,浊酒是较低级的酒。‚清酒‛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滤去渣滓的酒。《后汉书•南蛮传》:‚[秦昭襄王刻石]盟曰:‘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人安之。‛《三国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列传》:‚瑯玡太守单子春雅有材度,闻辂一黌(hóng,洪。学校)之俊,欲得见。辂父即遣辂造(往)之……辂问子春:‘……辂既年少,胆未坚刚,若欲相观,惧失精神,请先饮三升清酒,然后而言之。’子春喜之,便酌三升清酒,独使饮之。‛另一种意思是专指祭祀所用的酒,其实也就是醪、酎、春酒。《周礼•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日清酒。‛郑玄注:‚郑司农云:‘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玄谓事酒酌有事者之酒,其酒则今之酵酒也;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醳者也;清酒,今中山冬酿接夏而成。‛(醳:yì,意。新酿的较醇的酒。酋:在这里也是久的意思。)祭祀用的酒又叫清酌。《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酒曰清酌。‛韩愈《祭柳子厚文》: ‚维年月日,韩愈谨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亡友柳子厚之灵。‛

古代的酒也有糯米做的,当糟滓未经滤出时,即泛出白色,因而浊酒又称白酒。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陇西行》:‚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现在上海人喝的白酒就还是古之浊酒,而在北方,白酒早已指烈性的烧酒了。

酒的过滤叫漉(là,路)。《南史•陶潜传》:‚郡将候潜,逢其酒熟,[潜]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著头上。‛陆游《野饭》:‚时能唤邻里,小瓮酒新漉。‛浊酒也可以由其自行沉淀而稍清。杜甫《羌村三首》:‚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在古书中我们还可以见到酒变酸的记载,这在喝惯了烧酒的人似乎是不可理解的。其实道理很简单:酒中杂质多,糖分多,放久了自然会变酸。《晏子春秋•内篇上》说:‚人有酤(同沽,卖),为器甚洁清,置表(标志,即酒幌子)甚长‛,但是因为家里养的狗太凶,没有人敢来光顾,因而‚酒酸不售‛。又《内篇谏下》:‚酒醴酸,不胜饮也(酒多得喝不完)。‛

最迟到唐代,酒的品种就很多了。王翰《凉州曲》中‚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已经是人们所熟知的了,而有些酒则只是在诗文中保留其名,而其酿制方法早已失传,甚至这些酒的味道、颜色等等特色也已无法考证。例如《汉书》上提到了‚百末酒‛、‚挏马酒‛(见《礼乐志》),南北朝有石榴酒、梅花酒(见梁简文帝等人诗、《四民月令》),以后又有琥珀酒、金银酒、紫驼酒等。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中提到:‚唐人喜赤酒、甜酒、灰酒,皆不可解。李长吉云:‘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白乐天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杜子美云:‘不放香醪如蜜甜。’陆鲁望云:‘酒滴灰香似去年。’‛宋人已觉‚不可解‛,则现在就更无法追寻了。

以上所述,皆表明了汉字与酒文化的紧密联系,二者源远流长,意义重大,两者关系值得我们去研究分析。

下载鱼与酒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鱼与酒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酒文化与品牌大全

    酒文化与品牌 品牌是一个外来词,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进行品牌塑造已经成为中国酒企业在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中国几千......

    酒文化与广告

    传统文化元素在酒类广告中的作用 广告大师奥格威曾经说过:“广告惟一正当的功能就是销售———不是娱乐大众,也不是运用你的原始力或美学天赋使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一针......

    历史名人与酒文化

    历史名人与酒文化 历史上与酒有关的文人,可真不少,流传着许多佳话和故事。这里只能零星地作一点介绍。 西汉时,长于辞赋的文人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前117年)与富人卓王孙......

    春节与酒文化

    春节与酒文化 “无酒不成席”,此乃中国老话。新春佳节,当然更离不了琼浆玉液。饮“春酒”就是其中一大习俗。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茅屋”中的“春 指的......

    陶瓷与酒文化

    陶瓷与酒文化 几千年来,陶瓷容器一直是美酒陈酿密不可分的搭档,直到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逐渐被淹没在量产迅速的快餐文化中。如今的瓷城醴陵,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正将......

    唐诗与酒文化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从唐诗看唐代的酒文化 摘要:酒这个意向在唐诗中频繁出现,我国古代的酒文化发展可谓繁荣,我们直到今天仍受其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唐诗了解唐代的酒......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工学院班 级:09机制二班 姓 名: 胡译文学 号:200940614221 课程论文题目:《浅析葡萄酒鉴赏与文化》 课程名称: 《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评阅成绩:评阅意......

    酒文化与健康

    “酒文化与健康”课程论文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姓名:林婷婷 班级:动科1312 学号:201321032031 电话:*** 1 浅谈酒文化与健康 摘要: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国酒文化源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