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华小学教师共读一本书发言稿
路华小学教师共读一本书发言稿
张坤
拿到《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我先看了封面,写着这样一句teach like your hair's on fire,是要我们都教到头发都着火了吗?当然不是,是说教育需要热情。热情是指能在生活中展现自我内在的欲望,生活中,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其实展现的都是自我内在。能展现出来的一定是自身有的,没有的东西是给不出来的。比如在这个读书交流活动中,我们能展示出来的,也一定是自己有的,也许深刻,也许肤浅,都是通过这个活动展现出来的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程度。同样的,思考一下,我们又展示了自己怎样的内在?换句话说,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内在可供展示呢?可展现的内在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一个人的格局。如果一个人格局足够大,作为妈妈,你的孩子也会有大格局。作为老师,你的学生才会有大格局。大格局意味着胸怀家国天下,也意味着原来一个人的一生还可以这样活,原来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我不一定要和别人一样。这才是我们通过阅读要给孩子的,流水线一样的教学孩子变成了固定的成品,让孩子活出自己才是教育的目的。有大格局,意味着我们要更好的更多的去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途径有很多,读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古语有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本书第40页是《把阅读和世界联接起来》,请深深地思考一下,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阅读,是否忘了我们的初衷?举个例子,我们究竟为了什么来读这本书?为了完成交流活动?或是为了自己喜欢?不同的阅读目的,这次读书带来的感受就不一样。相应的,交流汇总,能带给别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下课的时候我学生送我一个小书签,我问她为什么做书签?她说她喜欢,只是因为她喜欢,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不是为了让家长高兴,不是为了一朵小红花或类似的奖励,单纯的就是因为自己喜欢。读书是为了悦己还是悦人,很明显,上面提到的这个学生是取悦自己,即悦己。如果我们做事只是为了取悦别人,那么我们很有可能会累,我们要时刻想着对方需要什么,而不是自己,于是慢慢地,动力就不足了,直到放弃。而悦己则不同。我们一定是快乐的,轻松的。事实上,悦己者一定也能悦人。比如这个学生,她自己享受做手工的乐趣,然后把作品给了我,悦己又悦人。因此,我更希望阅读是为悦己,更能够让自己拥有开阔的眼界和大的格局。陆游有诗云“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因为喜欢而读,才能坚持下来。
第二篇:共读一本书
共读一本书
——写给山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住在城市里的一个女孩,我并不认识你们。但是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捐书活动让我认识了你们。
我知道你们的学校是希望小学。我知道你们不畏辛苦天不亮就起床上学,每天早上要走许多路。当我听到学校要开展这个活动后,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一大叠书收拾好捐给你们。我想你们收到后一定会开心的。因为你们可渴望上学,渴望获得知识。这些品质我都没有,我跟你们比真是自惭
我捐给你们的书中,有几本是我最喜欢看的《意林》。《意林》是一本杂志。它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但它蕴含的是许许多多的大道理。在这里面我常常被这些故事所感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小女孩为了给妈妈买生日礼物,每天早上捡竹子编篮子。等她凑了足够的钱去买那个美丽的项链时,蔡知道她要店员留着的项链已经被买走了,她很伤心。她回到了那个破旧的小屋。第二天,她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一串项链,小女孩开心地笑了。看完后,我的心里像被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是滋味。小女孩虽然家境穷困,但是她每天早上冒着严寒,手被冻的通红,只为了给妈妈买一个礼物。这需要躲春的童心啊!这一个小故事,使我彻彻底底地爱上了《意林》。
我相信你们也会爱上它的。
祝你们在知识中快乐地成长!
远方的小朋友
第三篇:“共读一本书”
5月19日,我校以“共读一本书”为主题,初中与高中分别围绕《》《红楼梦》开展系类活动。
为了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以切实实现国学教育,我校发动教师、学生团体与学校三个层面的力量常规性地开展课外经典阅读活动。本次活动以“卷面竞赛” “公众竞答”的形式开展,参与面广,融趣味性与文学性为一体,对普及文学名著,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气氛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四篇:亲子共读一本书
亲子共读一本书
《我要做好孩子》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叫金玲的小女孩,在班里学习成绩一般,尤其是数学学得不好,但她是一个善良、机敏、正直、有爱心的小女孩。为了做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为了能考上外语学校,她和家长都做了一切努力。但她同时又为了六年级时不失去自己的童年的天真与自己的纯洁,又与家长做了很多对抗。金铃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为了成为好孩子,又不被家长像玩偶一样被摆弄这上补习班,就与家长对抗。当她看到自己的家长喜欢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时就推出了一套令人佩服的理论:猫和老鼠的理论。把好同学比作猫,其他的比作老鼠,按常理说,一般人会喜欢猫,可金铃偏偏喜欢老鼠,经她这么一解释,好像本来就是这么一个理。
金铃的数学不好,所以老师特意为她“开小灶”。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做十道计算题,她做错五道就以是家常便饭。把530写成503更是常有的事。她考试能考一百分,就是天大的喜事。
金铃很有同情心,无家可归的小妹妹,就把她领会了家,和她同睡,同吃、同住。为她洗澡。为小女孩辛辛穿衣服,像一位母亲。
有时我想:好孩子与坏孩子并不是对一个人永远的定义,我们为什么要一味的喜欢好孩子,而就不给所谓的坏孩子一点机会呢?大人们总把小孩子的想法当做幼稚的想法,而金铃她善良、机敏、正直、有爱心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孩。
金铃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她的善良、机敏、正直、有爱心,我要向她学习。让自己也做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努力学习,以后成为有用之才。
初一一班
于清芳
第五篇:亲子共读一本书
亲子共读
这个假期,我与妈妈一起读了三本书,分别是:《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青铜葵花》。
《青铜葵花》这本书我小学就看过了,不过是自己看的,我想这次是与家长一起看,一定会令有体会。
读着读着,妈妈竟放不下了,青铜一家浓浓的亲情深深的感染了我和她。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不得不辍学在家,可是葵花竟教会了哑巴青铜认识了很多的字。青铜为了多赚几个钱在大雪天到街上卖芦花鞋,把自己脚上的都卖了,赤脚回家。还有打茅草盖房,让妹妹坐在他的肩上看戏,捕野鸭,妹妹葵花瞒着家人跟着船队去拾银杏,很多感人的情节。曹老师描写得非常细腻。这种友情,这种亲情当今社会是多么需要啊。学生又多么需要感染啊。
书中的结尾部分,当哑巴青铜依稀看到葵花的身影向他走来时,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喊出:“葵花!”他真的开口说话了,我不禁哽咽,泪水再次夺眶而出。终于明白平常不太懂事的儿子为什么会被感动的流泪了,因为他被青铜对葵花的真情所感动。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对当代生活舒适,娇生惯养,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是有多么好的教育意义啊!
有位书友是这样评价曹文轩的文章:感动曾经、感动当下、感动永远,我深有同感,觉得评价相当贴切。最后,我想对作者说:“如果有机会写大麦地这对小主人公续集的话,真心希望你能给故事一个纯美的结局,让他们永远不再分离。”
这本书无论是描写,还是情节,都值得学生一读。而亲子共读,更能随时交流读书的感受,引导孩子读书方法,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评价,更能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书中角色产生认同,从而产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而家长和孩子平等地聊书,也是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这与让学生呆在电视机前相比是多么地有意义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