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格式的论文(仅供参考,不得抄袭此文)doc
南开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装
订
线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论行政管理法制化
姓 名 陈仲平学 号 085315031 专 业 行政管理学
学习形式
函 授
层 次
专升本
站 名
南开大学东莞函授站
(院 系)
完成日期
2010年04月30日
指导教师
张宗有 副教授
内容摘要
现代行政管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在于它是一种法制化的管理,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然而,行政管理中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缺陷,促使我们更加强调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性,加快推进政体制,促进行政管理的法治化,以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关键词:行政管理 法制化
法治 社会发展行政效率 2
目 录
一、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管理观念上的错误识„„„„„„„„„„„„„„1
(二)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滞后„„„„„„„„„„„„„„1
(三)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2
二、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一)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2
(二)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3
(三)保证提高行政效率„„„„„„„„„„„„„„„„„3
(四)保证对行政管理的监督统一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3
三、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措施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法治化的路径„„„„„„„„„3
(二)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法治意识„„„„„„„„„„„„„4
(三)行政管理人员应严格行政执法„„„„„„„„„„„„5
(四)将执法监督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6
参考文献„„„„„„„„„„„„„„„„„„„„„„„„„„„„„7
论行政管理法制化
行政管理法制化,是指行政机关以法律为武器,根据法律活动的规律,程序和特点实施行政管理,也即是说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依法行政,把整个行政管理体系置于法律的调整和支配状态,并保证在实际行政活动中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使行政活动沿着民主政治的目标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使此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法治化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不仅仅是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深化,最重要的是通过法治化途径,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改革实践,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总而言之,行政管理法制化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前提和保证,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效,有利于解决行政管理中形成的问题的根源,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一、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管理观念上的错误认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为了适应以市场取向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当前整个制衡机制不健全。有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存在一个错误的法制观念,就是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更多地是强调管理约束,而不是维护保障。许多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基本没有程序性方面的内容,也没有关于行政权行使不得侵犯或损害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程序性规定。由于行政行为的步骤、方式、时限处于无序、无规律状态, 管理者存在个人利益、单位小团体利益的思想作崇,而许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如民主参与的管理、法治化管理、自治管理等,又尚未建立起来。在市场经济要求下,政府必须遵守市场法则,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运行规则,加强对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并从根本上清除旧的管理体制观念。
(二)行政管理程序法制化滞后
我国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缺乏行政程序的宪法规范。在现有的行政程序立法中,往往重事后程序,轻事前和事中程序。行政程序的参与性弱,公开度低,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有法可依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前提,完善的法律法规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便于遵守执行,对违法行为的处罚要有力度。而当前的法律法规,既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期的法律法规,又有为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而制定的法律法规,新旧法规中有的内容相互抵触,有的内容明显滞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如一些新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存在着某些内容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的缺陷。如《反法》、《消法》对违法行为的处罚,罚款额度一般参照违法所得为标准。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组织账目的不全或拒不提供,难以认定违法所得,或因违法行为人故意规避法律,仅承认极小的违法所得额,使一些违法情节十分恶劣、违法事实严重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重罚。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按照行政管理程序办事,提高办事的效率,真正做到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
(三)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自从国家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行政管理人员改革有了很大的转变,整个管理队伍的文化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但遗憾的是,这一制度仍然存在不少亟待克服的缺憾。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主要是:因受传统计划经济及封建家长制作风的影响,公务员进人的控制上难以行之有效地建立科学、统一、严格的规范。另一方面,实践中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由于人员各自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法律意思不同,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野蛮执法、暗箱执法、滥权执法、以言代法、以权谋私、以情枉法、钱权交易等行政违法,这些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尤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乱罚款,乱集资和以权谋私等情况,严重地侵犯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败坏了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难以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竞争,势必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实施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自从产生国家,法律就作为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同时出现并长久地发挥作用,人治与法治的斗争也从未停止。法制的健全与完善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现 代化、民主化与否的重要标志。对全力迈向现代化的中国 而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结论,是维护国家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保障。总而言之,“依法治国”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须实施的基本方略。
社会主义的行政本质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性质所决定,中国社会主义的行政管理的本质特征,在于服务,在于为人民服务。人民需要行政机关,人民授权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行政管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制定法律,表达意志,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就是将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使行政管理不致偏离航道。行政人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主观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权 2
力运作的基点和着眼点建立在服务上,深化扩大服务内容,讲求和完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树立良好的形象,保证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要从“三个代表”要求的高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其服务职能,切实使行政管理的有效性能从深层次上取得突破。
1、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法治国家的特点是一切社会活动在法治规范下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这同时也是依法行政给行政带来的优点。有了统一,才能有公平和公正。否则,将会引起群众不满情绪,危及社会秩序。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朝令夕改,“政策多变”,必将使人民群众的活动无所适从,大大损害人民群众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管理的统一和连续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要保持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只有依靠依法行政。
2、保证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治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在我国,行政效率是人民政府投入使用一定的资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的促进和影响程度。行政效率是行政治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行政效率是政府全部行政治理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行政效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直接影响到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更关系到我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而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最重要的要求之一。依法行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策,依照法律规定执法,以保证行政管理符合国家和人民的要求,避免不公、错误和违法,减少纠纷和矛盾。同时,按法律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法定的操作规则,都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3、保证对行政管理的监督统一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
现代世界各国,行政机关大都是国家机关中权力最大,管理范围最广,人员最多,而且灵活性最高的机关。其管理的好坏,与公民、社会的利益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有一个统一、规范的权力运行模式和标准,以此来规范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这也是国家行政管理秩序的需要。反之,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力运行模式,任由执法人员各行其是,恣意而为,极易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权力的滥用,效率的低下,行政管理秩序的混乱,也根本无法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行政程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国家通过设计一系列程序,对权力运行的机构、权限大小、权力运行的步骤、方式进行统一规范,使执法人员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但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统一,便于管理,提高执法效率,也是执法人员获得权力的制度性保障。严格遵循执法程序,执法行为便有较强的公信力,更好地体现出执法行为的正当性。
三、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措施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法治化的路径
1.通过法治化的路径,有效地消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人治因素的影响。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解决其不适应的问题。必须调整好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行政权力与各种利益的关系,必须用具体的权利义务的形式来予以调整和肯定,而权利义务关系的载体就是法律制度。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是改革既存的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关系在现实中的不平衡状态,真正维护、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与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是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制约权力的扩张和滥用,监督权力的行使,防止行政权力的乱作为和不作为,保证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公开化以及透明化。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坚持创新性也坚持合法性原则,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将合法性与创新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7.现代社会从根本上讲是法治社会,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实的需 要、历史的必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治化也是法治国家的必然结果。
(二)行政管理人员树立法治意识,加强法制学习,强化法律意识。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其要求行政立法及法律适用对于任何人一视同仁,不能有人在法律之上,也不能有人在法律之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并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这样才能确保行政活动的正确执行,国家的法律规范体系才能在行政管理领域得到切实落实,才能建立起较高法律素质的干部队伍。
2.为人民服务意识。目前“话难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状仍较为普遍。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缺乏主动性,敷衍塞责,遇事推委。一些工作人员见事就推,见难就躲;对群众的诉求和利益常常置于脑后,为民服务不热情,态度冷淡脸难看;有利的事争着干,麻烦事互相推。为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转变行政人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行政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控制、管理、服务。控制的目的是保障社会的稳定;管理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秩序和发展态势;服务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合法的,切身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积极行政的意识。积极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是伴随着国家行政的重点日益向服务功能倾斜这一历史的、国际的潮流的演化而形成的。现代行政所特有的灵活性、高效性决定了它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唯一权力形态;现代行政法治的发展,为行政的 4
可靠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强化了行政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引导和促进力量的地位。
(三)严格行政执法
除了完善相关立法,规定行政决策、行政许可方面相应的程序规范外,行政机关还应当提高对行政程序的认识,做到行政行为合于法律程序,提高决策的效率,增强决策的透明度。行政程序是依法行政的程序保证,我国《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以及《行政复议法》均规定了相应的程序规范,对设定和做出行政处罚行为、解决行政争议,促进依法行政,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关键,行政执法也是目前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1.要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机构的法律水准和法律意识,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2.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
3.要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4.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5.应实行行使职权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推进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同时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
(四)将执法监督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
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及有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实行监察、督促、督导活动。行政法制监督是控制、制裁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的一种特殊手段。通过检查、监督、审查,对不依法和不适当作出行政行为和实施行政管理,都要使其承担法律责任。西方行政发达国家的法治传统历史久远,其法制监督机制健全严密,是一个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的控制系统,对行政机关合法合理行使行政权,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保证作用
1、要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管理活动依法实施监督,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
2、必须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通过层级监督,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工作,并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互通有无,形成监督合力。
3、抓好对“两制”实施的监督。在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是推进依法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人大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实施“两制”的监督,特别是要加强对错案、执法过错的监督,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依法行政。
4、监督和支持司法机关对重大违法的行政案件的查处。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具有法 5
定的监督职能。人大要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大力的支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在行政执法工作中的法律监督作用。特别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审查重大违法的行政行为,查处权力腐败案件,鞭策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5、完善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严格依法、公正地进行。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要从惩治腐败,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着眼,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不怕露丑,做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大力支持新闻媒体对行政执法中所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所进行的揭露和鞭挞,以警效尤,推动依法行政、公正执法。
参考文献
[1] [德]康德.沈叔平译.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4 [2] 张涛.中国的政治发展[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84~86 [3] 张国庆.行政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5~56 [4] 彭和平.公共行政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0~33 [5] 田培炎.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15~121
第二篇:论文抄袭
你的论文是[抄袭]的吗?
交大附中
2011届8班
王晨洋
5月26日,上海某高校一位博士研究生小唐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在中国期刊网上发现了一篇比此前“史上最牛硕士论文 ”还要牛的论文系抄袭,该论文除了“致谢”不一样外,其它地方和另一论文的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内容、注释、参考文献竟一字不差。(摘自:6月1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的福音,但是在这背后也伴随着的是数不尽的纰漏,就像上述新闻,论文抄袭事件不断出现,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好好去反思!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毕业论文本身是检验高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是为了更好的选拔人才。如今演变成这番景象,到底在什么地方出了差错?大学毕业生论文写作为何陷入抄袭怪圈?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高校教育还差强人意,在当时,学生抄袭论文的现象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入学的门槛也都比较高,不是凭借真才实学很难登大学的大雅之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九十年代,凭关系和金钱入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再到后来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明显呈现出了良莠不齐的状态。作家韩寒曾毫不客气地将中国的高校比做一所所有钱就能进的大妓院,可谓是一针见血。
时代在进步,为何学生的素质却日见趋下。论文抄袭到底是学生的错还是制度的问题? 面对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弄虚作假现象泛滥的局面,在教育界则产生了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存废之争。一些专家认为如今的社会是就业胜过一切,毕业论文的存在只是一个小插曲,应当废除减轻大学生负担,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专业。一些人认为大学毕业论文的积极意义和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毕业论文旨在让本科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科学研究初步训练,提前适应社会。是不可以废除的。而大多数人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和当前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关系,应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革,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吉林大学教务处郝彦辉老师表示,本科毕业生应该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它是一名学生大学四年来的知识总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毕业论文的写作的过程和成果,正是毕业生对自己学习成果最好的检验。(摘自:中国学术期刊网)毕业论文是否应该存在已经显而易见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对自己专业学科研究的初步训练,如果废除了毕业论文,就会导致学生的部分能力就会缺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之所以在论文是否应该存在上会出现分歧是因为我们对毕业论文功能定位存在不同理解。一些人认为论文只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忽略了论文的训练作用,毕业论文的写作业在训练一位大学生的研究能力。
不可否认,虽然已经有了毕业论文的正确方向,但是论文抄袭应经泛滥,如何解决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当前不可推辞的任务。
要从根本上解决抄袭成风问题就要了解根源何在。
(一)利益驱动
当今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已经成为大部分人心中的至理名言了。不论是毕业论文还是一些评职称论文,有许多都是抄来的,评文章的人员却不以为然,宣布通过。这是应为之前这些人都贿赂了评选人员。久而久之,这就不是秘密了,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这条路,大学生用金钱贿赂教授,从而使自己的论文通过。所以抄袭就不怕发现了,所以就会促使更多的人进行抄袭。
(二)学校管理体制
学术逐渐官场化,大学的管理纳入了行政体制,以官场的方式管理。毕业、评职称都要求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如果达不到要求面临的将会是留级等。另外,现在扩招也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个老师要带十来个学生。有的学生研究的领域是导师不是很熟悉的,比如导师是研究鲁迅的,学生做的是郁达夫的论文,学生抄袭了导师不一定能够看得出来。这更加给学生有了可钻的空子,尽找一些导师不熟悉的领域。
抄袭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体系和学术氛围。我们的教育没有引导我们成为一个长于创新、发现的人,但我们的学术氛围却要求每个人都能有新颖独特的发现见解。学校年年扩招,但师资力量跟不上,有多少老师可以经常带着学生去做课题做研究的?没有了这些前提基础,能写出什么论文?能不抄袭吗?再者,抄袭的也不单是学生,不少老师教授也在抄袭。(摘自:高校青年教师小林)
(三)评价体系
大学现在的评价体系并不是从学术出发而是注重指标和学校的排名,并不是潜心追求质量。大学也是属于官办大学。学校之间的相互竞争,需要论文来提高自己的排名之类的。简单说就是大学没有办法评价自己,只能靠别人来评价自己。所以要学生多写好论文,给学生过重的负担,所以不得已去抄袭。大学里面的评价体系让大家都非常急功近利,你在短时间内没有够数量的文章,人们难免就会去抄袭,今天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都是看你发表的文章,甚至都是只看数量。如果看质量的话往往都是看你发表文章的级别,看你发表在哪一级别的刊物上。(摘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项裕荣副教授)
上述问题已经概括了大部分原因。现在谈谈如何遏制抄袭。
从大学出发,对于抄袭的学生不应该有所宽恕,应该全部发回原点,取消学位。就是因为我们今天惩罚太轻了。现在所谓法规缺少细化的措施,这些惩罚的法规太过于大而化之,空而泛之,所以只能束之高阁。从而助长了抄袭风。
从体制出发,可以适当的降低论文标准,减轻学生负担。
从法律而言,抄袭是一种剽窃行为,应当予以杜绝。由于论文被抄袭,难以证明“利益受损”所以又很少人会从法律上的帮助。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去完善法律,支持论文被抄者,维护他们的利益,给抄袭、剽窃者严厉的惩罚,从而杜绝抄袭。
抄袭已经存在,我们就要加强反抄力度。所有发表过论文的人应该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发现被抄袭了就应该予以举报。
劝解所有人抄袭是错误的,不要让自己多年后为自己的行为后悔。
第三篇:浅谈论文抄袭
浅谈“论文抄袭”现象
在现代,论文抄袭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现在很多人不用再为了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烦恼了,因为他们懂得在电脑上“复制”,“黏贴”; 现在毕业论文不再是莘莘学子展现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越来越像师生间的一场“战争” 他们之所以要抄袭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时间,而且如果自己写的话很难写出一篇好的论文。所以难免存在抄袭的现象。那么论文抄袭是否恰当呢
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论文抄袭”这种现象。“论文抄袭”的原因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些人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来做研究,交论文的时间越逼越近,自己分身乏术,便利用各种途径,顺手牵来人家的东西。也有的人是自己写不出或不想写,但又想要得到相关的荣誉,于是不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稍微改动便拿去发表了,等等
我觉得本质上是抄袭者存在这一种侥幸心理。有的人抱着侥幸心理抄袭论文,改头换面,还很成功地瞒过了其他人,这种不幸中的“幸运”便会成为其他人争相模仿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被“默认”了:他没有因为抄袭而受到处罚。所以有的人心理就开始活动了,他们宁愿相信自己也是有所谓的“好运气”的。这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赌博一样的,都是在“赌”和“博”。
现在社会上有一定数目的论文抄袭现象存在,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抄袭”这种不端的行为涉及个人的道德观念,同时,也折射出现代社会的学风和教风问题。所谓“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如果这种不诚信的行为不受遏制,用不了几年,中国就没有了真正的学术研究了延伸开来,近几年来发生的“地沟油”、“塑化剂”、“毒奶粉”事件,等等,不也是无良商家不诚信的表现吗?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将会是恐怖的,可悲的,是不知道廉耻的。那么,这个一个国家又何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么,应该如何对抄袭采取有效遏制措施呢?我认为应该动员社会全体公民,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导师必须严格审查指导学生的论文,不能不负责任,允许抄袭;学生必须自觉自律,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诚信的人,远离抄袭的行为;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关措施完善抄袭惩处制度,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第四篇:论文抄袭剽窃标准的界定
http://www.xiexiebang.com/
论文剽窃标准的界定
更多关于论文抄袭检测的文章,请查看520check官网。
美国《电化学学会杂志》最近发表一篇社论,对剽窃行为做出了严厉的批评,特别提到吉林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王金忠博士等人去年在《晶体生长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抄袭了《电化学学会杂志》和《应用物理通讯》上的论文,并已将这篇文章撤销。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初王金忠等人的论文刚发表时,就有人向我反映过这起剽窃案,而该论文的其他作者也曾写信给我澄清说这篇论文是王金忠一个人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写的,署名和投稿都没有经过其他作者的同意。
这是今年以来国际学术期刊第三次揭露、批评中国研究人员剽窃。另两次是:《模式识别通讯》发表撤销论文声明,指出北方交通大学袁保宗、文富荣去年发表在该刊上的一篇论文为剽窃之作,应予撤销;《电子学通讯》发表社论,揭露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系宋阳、胡光锐去年发表在该刊上的一篇论文几乎完全剽窃自哈穆·勾德曼(Haim Goldman)在1988年和1990年发表的两篇论文。
这些剽窃论文,有的是从文字表述到研究成果都全盘剽窃,例如宋阳、光锐的论文;有的则是在引言、分析部分大段大段地抄袭别人的文字表述,研究成果倒可能是自己得出的。后一种情形在国内研究人员中相当普遍,在我们揭露的剽窃案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此类,而剽窃者往往来函辩解说,他们是因为英语水平有限,所以借鉴、套用了国外论文的表述,但是实验数据和结果是自己的,因此不算剽窃。例如最近我们披露今年院士候选人、南开大学廖代正等人发表的论文被国际期刊揭发抄袭之后,其学生代表廖教授发表声明理直气壮地声称:
“因为英文水平有限,所以我写英文文章时借鉴了那些母语为英语的同行发表的相关文章,甚至原封不动地摘抄了一些语句,这是我个人的问题,以后我肯定会多加注意!与文科类文献不同,即使在化学专业学术论文中原封不动地借鉴了文献中的某些语句,但只要报道的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和结论,就和抄袭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化学文献注重的是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而不是个别单词或者语句的写法。”
其实,不管什么学科的论文,照抄别人的字句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表示是别人的话,都构成抄袭。美国现代语言联合会《论文作者手册》对剽窃(或抄袭)的定义是:“剽窃是指在你的写作中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表述而没有恰当地注明出处。……这包括逐字复述、复制他人的写作,或使用不属你自己的观点而没有给出恰当的引用。”可见,对论文而言,剽窃有两种:一种是剽窃观点,用了他人的观点而不注明,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观点;一种是剽窃文字,照抄别人的文字表述而没有注明出处且用引号,让人误以为是你自己的表述。当然,由于论文注重观点的原创520check 论文查重改重一站式服务 http://www.xiexiebang.com/ 性,前者要比后者严重。于普及性的文章却有所不同,因为并不注重观点的原创性,所以并不要求对来自别人的观点一一注明,因此只看重文字表述是否剽窃。
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文件对论文剽窃区分得更为详细,出剽窃有5个层次,根据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惩罚:
一、未注明出处地全文复制一篇论文,将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吊销违规者在IEEE刊物上的发表权利达5年。
二、未注明出处地大量复制(达一半的篇幅)一篇论文,处罚同上。
三、未注明出处地照搬句子、段落或插图。可能导致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并且必须提交向原始作者的书面道歉以避免被吊销发表权利达3年。
四、未注明出处地不恰当地复述整页或整段内容(通过改变个别单词、词组或重排句子顺序)。要求做出书面道歉以避免被吊销发表权利和可能在该文章记录中注明违规。
五、注明出处地复制一篇论文的很大一部分,而没有清楚地表明谁做了或写了什么。要求书面道歉,并且必须修改论文以避免被吊销发表权利。
中国那些声称“照搬文字不算抄”的研究者事实上犯了IEEE所规定的第三严重的剽窃。还有人以为,只要注明了出处就可以照搬文字,也是不对的,他们犯了第五严重的剽窃。即使注明了出处,也必须对引用的内容做复述而不能照搬,如果照搬,则必须用引号引起来表明是原文。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戴维·莱特(David Wright)认为科学家们之所以造假,有四个基本原因:某种心理失常;外国研究者所学到的学术标准有所不同;监督程度不够;最常见的原因则是巨大的发表压力。
中国科学家的心理素质未必比国外的同行差,发表压力也未必更大,但是剽窃之盛行却到了自己见怪不怪、国外同行群起而攻之的地步,则只能归咎于另两个原因了。要改变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标准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这只需有关部门制定出学术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学道德教育,改变“照抄不算剽窃”的错误观念,就可以避免因为错误的认识而犯下的错误。
要防止明知故犯,却只能加大监督力度,这要困难得多。勾德曼曾写信问我,上海交通大学校方是否对宋阳、胡光锐如此恶劣地剽窃他的论文的行为采取了任何处罚措施,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他据我所知交大校方对此不闻不问,宋阳将在今年年底用剽窃文章如期获得博士学位,而胡光锐则继续当他教授、博士生导师。事实上,几年来,在被我们揭露出来的众多剽窃者中,极少有人受到任何处罚,即使在媒体上、国际学术期刊上出尽了丑,也对他们毫发无损。有这样的榜样,任何规范都是一纸空文,任何道德教育都成了话。
520check 论文查重改重一站式服务 http://www.xiexiebang.com/ 本文献由520check论文检测中心整理提供,更多关于论文抄袭检测的文章,请查看520check官网。
520check 论文查重改重一站式服务
第五篇:如何看待论文抄袭
怎么看待论文抄袭
在现代,论文抄袭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现在很多人不用再为了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烦恼了,因为他们懂得在电脑上“复制”,“黏贴”; 现在毕业论文不再是莘莘学子展现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越来越像师生间的一场“战争”。他们之所以要抄袭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时间,而且如果自己写的话很难写出一篇好的论文。而许多将要毕业的学生表示,由于就业压力很大,毕业论文的写作又是安排在找工作的时间,因此在论文写作上所花费的工夫越来越少,所以难免存在抄袭的现象。那么论文抄袭是否恰当呢。
我坚决反对论文抄袭,写论文有很多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写论文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为当代大学生写作能力是很重要的!这不仅是展现自己文采而且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再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以后的工作经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或者是公司员工等都有可能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如果论文我们一味的去抄袭的话很难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其次,写论文是有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知道自己的
知识面是否足够宽,可以了解到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可以了解自己的写作功底如何。从而,我们就可以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弱项,不对提升自己。
最后,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具有开拓精神。而编写论文就恰好就需要一定的创造能力。论文需要在一定的文化功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论文抄袭只是复制别人的思想观点,没有自己的创造力也没有自己的见解。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没有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