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XX县发生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处置情况报告
关于XX县发生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
病例处置情况报告
(四)工作开展情况:
8日下午,县政府XX县长在XX镇召开了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防防控工作会,部署全县H7N9防控工作。
9日,县政府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9日上午,县卫计委召开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对8日下午在XX镇召开的全县联防联控H7N9禽流感工作会精神进行传达部署,对前阶段H7N9病例处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县卫计委成立了H7N9医疗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专家组,要求各医疗单位开设发热门诊,做好作筛查登记上报工作,加强对发热、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就诊患者、不明原因发热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的预检与筛查,对38.5度以上的不明原因发热和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一律转定点医疗机构救治。
1月9日,县疾控中心继续抽调12名卫生应急机动队员分成流调、消杀、健教、采样四组到现场开展处置工作。
1、对患者XX居住地XX村东方红组村民鸡、鸭养殖情况进行了摸排,并采集其周围邻居养殖的禽类粪便、笼具涂抹标本共6份。
2、先后在XX镇政府对XX镇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在XX村对各村小组长和党员代表、在XX镇对机关干部举办了三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的科普活动,共计约150人次参加,并每人发放一份防控知识宣传单。
3、现场示范和指导XX村干部在XX村各小组对禽舍、污水沟等重点场所进行消杀。
4、在XX村人员流动频繁地和东垦总场XX分场街道设立咨询台,对群众开展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发放宣传单800份。
5、对16名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均未发现异常情况。
6、已将前两天采取的样品全部送至市疾控中心检测。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继续对密切接触者、一般医学观察者进行医学管理。
2、督促医疗单位要对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进行重点筛查。
3、邀请省市专家到XX指导防控工作,并在电视台录制一期关于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知识的访谈节目,以达到科普宣传、稳定人心的双重作用。
4、在县城人员密集地区组织一次防控传染性疾病的科普宣传活动。
XX县卫计委
2017年1月9日
第二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
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进一步指导中心相关科室做好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的风险,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等规定,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中心在主任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疫情防治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
下设医疗救治、信息组、消毒隔离及防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安全保护组6个工作组,负责全院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工作。
(二)具体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
1、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领导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xx
成员:xx xx xx xx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的总体管理,协助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统一领导。协调、指挥全中心各相关科室及部门共同完成此项任务。
2、医疗救治组 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xx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辖区内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具体医疗救护任务及医学观察病例的筛选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中心内感染控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信息组 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xx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报、分析、核实及上报工作,保证中心内外信息的有效衔接及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畅通、数据准确、上报及时。
4、消毒隔离及防护组 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xx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中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及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
5、后勤保障组 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xx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应急医疗及后勤物资、器械、药品、食品等供应和储备工作。
6、宣传教育组 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各村卫生室健康教育宣传员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相关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相关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安全保护组 组
长:xx 成员:xx xx xx xx
主要工作职责:负责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秩序维护及现场保卫等工作。
三、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发热门诊
1、建立疑似、确诊患者隔离、转出和救治的工作流程,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备有手消毒剂等,确保手卫生符合防控要求。
2、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接触所有患者时均戴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措施。接触疑似患者或确诊病例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
3、医务人员必须掌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对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报告,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4、医务人员进入或离开发热门诊时,要按照有关要求,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5、陪伴着及病情允许的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
6、按要求设置留观病房,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应当分开安置;疑似患者进行单间隔离,经病原学确诊的同类型感染患者可以同室安置。
7、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传播途径,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对疑似或确诊患者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等措施。
(1)医务人员进出隔离病房时,必须尊徐《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正确穿脱防护用品。
(2)原则上患者的活动限制在隔离病房内,若确需要离开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时,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如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专人专用。非专人专用的医疗器具适应后,应当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设陪护。
(二)急诊
1、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的转出、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域以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3、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个人防护和诊疗环境的管理。
4、发热门诊保应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
(三)普通病房
1、备有应急隔离室,用于疑似或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救治,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北邮充足的应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和防护用品。
2、病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3、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远着上不探视;必要时要及时转到有隔离和救治能力的专科医院,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四)医务人员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4)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5)处理患者使用后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6)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五)加强对患者管理
1、应当及时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隔离,并按照制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隔离病房或隔离区域。
2、病情允许时,患者应当戴外科口罩;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胡下到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手消毒剂清洗双手。
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四、病例的发现、报告
(一)病例定义
1、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同时具备一下4项条件的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2、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参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二)发现与报告
临床医生发现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病例后及时报中心防保科,防保科须于24小时内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后报中心防保科,防保科须于2小时内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采样与检测
(一)流行病学调查。
具体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调查,中心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予以密切配合,重点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可疑动物(如禽类、猪类)和农贸市场的接触和暴露情况,以及发病后至隔离治疗期间接触人员情况等,必要时根据个案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开展病例主动搜索。
(二)标本采集、保存、运送与实验室检测
临床医生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采集病例的相关临床标本。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抽取物、咽漱液等)、下呼吸道标本(如气管吸取物、肺洗液、肺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等。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前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间隔2-4周的恢复期血清。如病人死亡,应当尽可能说服家属同意尸检,及时进行尸体解剖、采集组织(如肺组织、气管、支气管组织)标本。
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与实验室检测按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策略》进行。
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接诊医务人员都要掌握相关疾病诊疗、预防控制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控制处理要点等相关知识,调高医务人员的早期发现病人的意识、预防、诊断、鉴别诊断、诊疗水平和病理报告、医院感染控制及个人防护能力。
七、加强督导和检查。中心要认真开展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督查应急预案制定、业务培训、疾病监测、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玩忽职守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八、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等物资。
九、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健康教育,宣传人感染H7N9禽流防控知识。
十、疫情防控期间,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全中心工作人员须服从领导安排,确保信息畅通。
第三篇: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报告方法
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病例”报告方法
一、人感染H7N9监测病例定义
监测病例要求同时具备以下4项条件:
(1)发热(腋下体温≥38℃);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
(4)不能从临床或实验室角度诊断为常见病原所致肺炎。
二、发现与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监测定义的病例后,须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中“H7N9监测病例”。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于24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H7N9监测病例”病例类型选择为“临床诊断”。“H7N9监测病例”一旦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与确诊病例”,要求对相应的报告卡进行订正。
第四篇: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输液(血)反应报告规定
一、科室发生输液(血)反应必须及时填写输液(血)反应报告单一式三份护理部,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追究要求各项填写准确、完整,经该病区护士长签名后,于当日送交院感科、病区发生输液(血)反应逾期不报或有意隐瞒的,责任。
二、输液(血)反应液体的瓶口、静脉管道、针头用无菌纱布包扎,附上细菌培养申请单及病人寒颤高热时采的血标本和血培养申请单,及时由护士送检验科
三、检验科应将培养结果及时报告院感科,科室应将培养报告单贴入病历中。凡遇节假日、双休日或班外时间,输液(血)反应标本直接送往检验科签收处理.输液(血)反应报告单有紧急情况可直接报院行政总值班, 然后补报院感科。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一、医院感染病例应严格按照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二、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人时需在24小时内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或电话报告上报院感科,报告人必须是病人的经治医生,进修生填写时需由上级医生签名确认,送院感科。
三、如发现短时间内同一病区中出现多例同类感染的病例时,应及时通知院感科。
四、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副院长,医院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上报市卫生局。
五、院感科将每月查阅发现的漏报病例通知病区医生,经治医生应及时进行核对,修正内容并补填至病历首页。
六、院感科将每月漏报的医院感染病例汇总,出现一例漏报扣1分对科室或个人进行奖罚。
终末消毒制度
一、床、床旁桌、椅子热水瓶用消毒液擦洗。
二、出院后更换清洁的床单、棉褥、棉被、枕心晾晒或紫外线消毒后备用。三、一次性口杯、便盆、脸盆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四、传染病人、病房按传染病人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消毒。(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二)病人的随身用物如衣服、食具、玩具、书报等均需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三)熏蒸消毒后,室内家具、墙壁、地面再次分别用含氯消毒液擦洗,进行彻底打扫除,并开窗通风1小时。
(四)换下的被服放入双层污物带内,标识清晰,密闭运送到洗衣房。
(五)收有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全部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并贴“特殊感染性废物”标识,统一送医疗废物暂存处。
五、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生活垃圾用黑色袋装,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各类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用黄色袋装,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外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包内放置3M灭菌标志,标明打包者、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使用时间7天),灭菌后放入专柜,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以重新灭菌。
四、各种注射器严格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静脉注射时应一人一针「止血带(门诊抽血室应加一巾)。
五、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1次,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外用盐水无菌保持24小时有效。以上各种药液、溶媒开启后应注明日期、时间、用途。
六、碘酒、酒精、碘伏瓶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常用无菌持物罐每周灭菌更换1-2次,置于无菌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漏的污物袋内,及时密闭运送至垃圾屋消毒处理。
八、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治疗车、治疗盘使用后保持清洁整齐。
九、各种管道做到一人一管一消毒,引流管、引流瓶、呼吸气囊、舌钳、牙垫、开口器、雾化吸入及面罩用后浸泡,消毒后再清洗。
十、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十一、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生活垃圾用黑色袋装,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用黄色袋装,各类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只能装3/4满,并注明生产单位,生产日期、类别,做好交代登记工作。
十二、医护人员应熟悉掌握院感知识。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一、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污染区(污物回收、分类、清洗、干燥)、清洁区(检查、维修包装)、无菌物品储存区(储存、发放),各区域用屏障隔开,人流物流外开,物流由污到洁,逆流,人员不能来回穿梭。
二、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物品运送车有“洁”、“污”标记,专车专用,做到无菌物品与回收物品密闭运送,运送车用后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保持干燥,定点放置。
三、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每天应做B--D监测,若维修,也应做B--D监测合
四、预真空蒸汽灭菌,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工艺监测每周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由专人监管,入库前检查检验合格证,外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标记是否清楚,包装清洁,是否有污染、水渍、霉变、包装是否有破损、变形,并记录入库日期、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进入无菌储存区的物品应去掉外包装.六、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灭菌供应,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七、认真执行检查制度,无菌物品要求包装规范,包布完好无损,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貼3M灭菌标志,标明打包者、灭菌日期、过期日期(有效使用时间7天),灭菌后放入专柜,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过期予重新灭菌。
八、无菌物品取出时应保持干燥,贮存前检查品名、有效期、化学指示剂变色情况.包装完整性,是否湿包、散包、工号,不符合规定者一律视为非无菌物品。有筛孔的容器灭菌前应打开,灭菌后及时关闭,无菌物品在搬运或贮存过程中一旦掉落地面或变潮,应视为已被污染,需重新灭菌处理。
九、凡传染病人或可疑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由科室处理浸泡后,送供应室常规清洁灭菌处理.十、无菌室每天由专人负责擦拭,每周固定消毒日,每月做好各项监测.定期对无菌物品抽样细菌培养,空气环境、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进行监测;压力蒸汽灭菌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物理、化学、生物检测。
十一、消毒员持证上岗。
十二、建立登记制度,所有质量监测、效果监测、工作流程均应登记备案。
十三、医疗废物的管理应达到国家及卫生部的管理要求。
十四、器械去污一ㄧ彻底清洗-保养--灭菌(或消毒)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十五、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必须高水平消毒。
第五篇: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如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的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粘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特殊感染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
为了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院职工的感染,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并做好标准预防,如一旦发生锐器刺伤情况,立即按下列规定进行: 1.立即用软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75%的酒精或0.5%碘剂对伤口局部清洗消毒、包扎处理。2.尽可能了解暴露源的危险程度。
3.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并做相应登记。
4.由感染性疾病科指导预防及治疗(书写相关病历)。
5.医院感染科除对刺伤职工进行血样监测外,并追踪随访六个月。
例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先抽血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并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抗体阴性者于皮下注射乙肝疫苗(按0月、1月、6月间隔),随后复查血液乙肝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