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传承文明
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我校启动《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教育需要健康而纯洁的文化。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是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的主导思想。基于这一教育理念,鳌江实验小学决定以诵读《弟子规》等圣贤读本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与习惯,开辟学校教育工作新途径,树立校园文化新形象,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学校特色文化。
9月23日下午,在鳌江实验小学五年(4)班同学琅琅的《弟子规》诵读声中拉开了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启动仪式。随后,饶道圣副校长致词,他殷切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读国学经典,学中华美德,做孝贤之人。最后,全体少先队员在“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红色条幅上签下了大名,也留下了自己庄重的承诺。
据悉,鳌江实验小学开展《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用经典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清洁社会人心、熏陶学生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第2、3周)
1、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各班
第二篇: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是最具价值的国宝。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篇1
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深。五千年来,国学经典对于文化的承载绵延不绝、流传至今。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处身立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提倡,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力宣传和践行,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一时间,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弟子规》,与古人居;学习《德道经》,与老子谋。让我们行动起来,诵读经典美文,实践道德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为繁荣校园文化而诵读!为振兴中华而诵读!
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师生加入到学习国学经典的行列中来,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倡议:
1、请同学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任何地方进行诵读,诵读弟子规、孝经、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中华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在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感悟国学精粹,陶冶道德情操。
2、要求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经。
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诵读经典、学习经典。以经典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倡议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篇2
全体师生、各位家长: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是最具价值的国宝。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这些至理名言对激发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进行经典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实途径。在网络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唯有读书可以开阔胸襟,观古达今,观人知己;唯有读书能养志安神,立君子之品,养浩然之气。诵读国学经典,让孩子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宝贵的书,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诵读国学经典,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蕴,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纯净的气质,为孩子以后的“薄发”蓄积力量。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孩子的刚健人格,使他们成为内外兼修的中国少年、未来精英。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丰厚文化底蕴,使我校学子将来走向世界的时候承担起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使命,我校德育处、宣传组、语文科组联合向全体师生、各位家长发出以下倡议:
一、读经典、诵经典,让诵读经典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悟经典、谈经典,坚持与家长、老师、同学分享交流诵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学经典、践行经典,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让仁、孝、爱、礼、信等传统美德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
倡议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篇3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毓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国旗下讲话.诵读国学经典倡议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现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三字经》,与古人居;诵读《德道经》,与老子谋。为此,团委发出倡议:
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在中学阶段系统接触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美文名篇,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熏陶、诵读、理解,从而在青年时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文化的巅峰上,长大之后就可以领略“一览众山斜的精神境界。因此在本学期里背诵至少5篇喜爱的优秀经典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份坚持与同学家长分享交流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做到储蓄经典国学,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同学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积极投身到经典书籍的诵读活动中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诵读经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倡议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第三篇: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用到倡议书的地方越来越多,倡议书本身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有关人员可以表示响应,也可以不表示响应。怎么写倡议书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毓秀钟灵,创造出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国旗下讲话.诵读国学经典倡议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现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三字经》,与古人居;诵读《德道经》,与老子谋。为此,团委发出倡议:
一、热爱国学,亲近经典。在中学阶段系统接触影响中国文化最为深远的经典著作,包括儒家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美文名篇,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熏陶、诵读、理解,从而在青年时期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和文化的巅峰上,长大之后就可以领略"一览众山斜的精神境界。因此在本学期里背诵至少5篇喜爱的`优秀经典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二、让读经典,诵经典成为我们学习的一部份坚持与同学家长分享交流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做到储蓄经典国学,培养文明行为。从自己开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远离自私,远离冷漠,让经典的忠、廉、孝、爱、义、恭、礼、智、信、让等理念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同学们,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积极投身到经典书籍的诵读活动中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诵读经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传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持不懈!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2亲爱的同学们: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深。五千年来,国学经典对于文化的承载绵延不绝、流传至今。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处身立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大力提倡,随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大力宣传和践行,传统经典的诵读活动正在海内外蓬勃兴起。一时间,大江南北书声朗朗,长城内外热潮滚滚。
太古清音喜又闻,道德昌明今胜昔,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脚步不可阻挡!诵读《弟子规》,与古人居;学习《德道经》,与老子谋。让我们行动起来,诵读经典美文,实践道德精神,传播中华文化,为繁荣校园文化而诵读!为振兴中华而诵读!
以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我们真诚地期望广大师生加入到学习国学经典的行列中来,让融汇在国学经典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根植在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在此,我们向全校师生倡议:
1、请同学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任何地方进行诵读,诵读弟子规、孝经、道德经、论语、增广贤文、中华古典诗词等国学经典,在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感悟国学精粹,陶冶道德情操。
2、要求每周利用两节课的时间,由语文老师带领同学们诵读、学习《弟子规》、孝经、道德经。
行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诵读经典、学习经典。以经典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传承文明国学倡议书范文3全体师生、各位家长:
国学经典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经过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是最具价值的国宝。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这些至理名言对激发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进行经典文化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实途径。在网络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唯有读书可以开阔胸襟,观古达今,观人知己;唯有读书能养志安神,立君子之品,养浩然之气。诵读国学经典,让孩子在最宝贵的年龄读最宝贵的书,如同师从贤哲,从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从高起点展开人生。诵读国学经典,奠定孩子的人文底蕴,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升孩子儒雅纯净的气质,为孩子以后的"薄发"蓄积力量。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孩子的刚健人格,使他们成为内外兼修的中国少年、未来精英。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丰厚文化底蕴,使我校学子将来走向世界的时候承担起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使命,我校德育处、宣传组、语文科组联合向全体师生、各位家长发出以下倡议:
一、读经典、诵经典,让诵读经典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二、悟经典、谈经典,坚持与家长、老师、同学分享交流诵读经典的快乐与心得。
三、学经典、践行经典,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让仁、孝、爱、礼、信等传统美德在校园、家庭、社区扎根、生长、开花、结果,传颂在校园和社会每个角落。
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诵经典美文,做阳光少年!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国学经典浸润童心 博雅践行传承文明
国学经典浸润童心
博雅践行传承文明
—天润小学“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特色项目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及背景分析
天润小学是区政府、区教体局花费巨资新建的一所学校,2013年6月开工建设,2014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是襄州区重点规划的示范性完全小学,更是襄阳市第一所配套小区建设的社区小学,学校占地24 亩,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目前教学班十一个,在校学生近400人,教职工33名。
天润小学在建设期间,就高起点规划校园环境文化,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确定以“博、雅”为校园文化主题,现已全面建成,围绕“博 雅”,以“铸儒雅之师 育博雅之生 办典雅之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入口左边墙体设计为办学理念“天下兴盛基于教育,润泽花朵寄于园丁”竖排造型字,并配活泼绘画造型。南教学楼外墙,设计为“儒”文化浮雕墙,突出儒家思想,烘托校园浓郁的教育氛围。南会议楼外墙。设计为“雅”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的主题文化,体现师生的一种整体气质与追求。北教学楼外墙设计为“博”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文化,展现师生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北会议楼外墙设计为“学”文化浮雕墙,突出校园浓厚的学习氛围,体现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国学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能够使学生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自信心等方面全面提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结合“博 雅”校园文化主题,天润小学全体干部教师多次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经反复讨论酝酿,最终确定以“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为主题,以“国学操”为突破口,创建国学教育特色学校。
二、目标任务
通过“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文化特色项目的创建,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完善学生人格,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丰厚校园文化底蕴;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内容及形式
1、每周都会有一节国学教育校本指导课,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国学教育读本中选择一课,以情景剧形式在全班表演,全班交流讨论,领会感悟,内化品行。孩子们对配上了相关故事的《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以等尤其喜爱。
2、“国学操”是通过让孩子一边诵读精选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配以古典乐曲等,把国学、舞蹈、体操揉和在一起,集吟唱、舞蹈、体操于一体的健身养性活动。“国学操”创新了国学的诵读方式,既让学生感悟了经典,又让学生享受了锻炼的乐趣,在在悠扬明快旋律中,做着优美活泼的动作,既有益又有趣。我校将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集合在一起,集中开发,自编自创出一套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活动的国学操,现已在全校学生中普及推广,每天大课间,孩子们身心在有趣、有益的活动中得到健全发展,进一步促使孩子养成好习惯、好品质。
四、学校以“组织建设 制度保障 活动促进 评价激励 为依托,保障我校国学教育特色项目有序、高效开展。
(一)健全组织 加强领导
为使我校国学操特色项目高效开展,学校成立“国学天润 博雅践行——国学操”特色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贺海涛(校长)副组长:程建波(副校长)
成员:娄艳丽
梅楠
王云
吴永平
唐艳
吴永霞 刘邓红 张扬 郭利敏 韩海波
具体分工如下: 组
长:全面领导特色项目工作 副组长:具体负责特色项目开展工作 韩海波、张扬负责国学操评价体系的构造 娄艳丽、梅楠、郭利敏负责国学操课程建设 刘邓红、王云、吴永平负责国学操日常活动
吴云霞、唐艳负责国学操课题实践工作、教师培训。全体师生共同参与。
(二)构建有效机制,制度上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是促进国学操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的重要思路。一切管理机制都应该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品味国学的魅力,共同收获国学内化的成果,共同享受国学操带来的乐趣。
(1)“三时段”时间保障机制:每天大课间20分钟演练国学操,下午活动课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国学操,每周一次地方课——国学操。
(2)“三个赛”激励机制:每学期举行生与生比赛,班级与班级的比赛,年级与年级的比赛。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班级,年级颁发锦旗,给予奖励。
(3)“三个评”
1、规范性评价机制保障活动开展
每天大课间时间,由带班领导进行检查,详细做好记录;教师每周对学生背诵、吟唱、演练情况进行检查,填写诵读日志,学校把教师对此项工作的落实,纳入教师学期考核。
2、阶段性评价机制促进活动开展
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教师评、互评、家长评),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与锻炼身体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3、鼓励性评价机制推动活动开展
⑴学校对各班的诵读活动在抽查、比赛等基础上,通过对班级书香氛围的创设、学生参加活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开展评选“国学操之星”活动。
(三)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国学操广泛、深入开展。
在国学操活动中,我校坚持自由活动与定时活动相结合,课内渗透与课外拓展相结合,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主题活动与专题研讨相结合。
(1)国学单项活动。开展古诗词背诵比赛、古诗词默写比赛、硬笔书法竞赛、经典诵读征文活动、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国学经典辩论会、古典诗词朗诵会等。每逢节日,学校都会有相关的主题活动:“三 八”妇女节“妈妈 我爱你”感恩主题活动;“清明节”集体缅怀先烈英雄事迹,听革命故事,追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端午节”追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九九重阳”是登高望远、尊老爱幼的日子,他们会给爷爷奶奶洗一次脚、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说一句感恩的话„„
(2)国学操兴趣活动。根据年级特点,分别组建内容不同国学操活动小组,低学段一年级将《弟子规》内容以情景剧吟唱、舞蹈、体操形式展现,中学段二、三年级将《三字经》内容以快板、舞蹈、体操内容展现,定时定点开展活动,形成人人爱国学、个个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3)国学操主题活动。国学操主题班会,谈谈你练习国学操后的感受,开展《我与国学操》征文活动等。
(4)国学操专题研究。为了将国学教育引向纵深发展,使国学操升华为一种校园文化特色,要认真开展国学操课题研究活动。
(四)、列出专项资金,保障活动持久开展。学校把活动开展所需经费,列入财务计划,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学校特色项目的扎实、有序进行。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国学教育,孩子们的言行将变得更加文明儒雅,个人整体素质将进一步提高,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提炼校园文化内涵,将课堂内外和谐统一,让国学之风浸润校园,从而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国学素养,全面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创办特色学校的新途径。总之,我们将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创一流教育的使命感,推动我校在特色创建的道路上,更快更好的发展。
襄州区天润小学
2015年5月20日
第五篇: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相关资料汇总
中国传统节日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对推动民族振兴有重要意义。
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月:月亮绕地球公转而形成。
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而形成。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冬至、大雪、小寒、大寒.十二生肖:鼠、牛、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的传说:相传远古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里为非作歹,被一家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在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春节的习俗:扫尘、守岁(除夕之夜通宵不寐)、放爆竹、压岁钱、吃年糕。
二、元宵节(正月十五)
来历: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献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习俗:吃年糕、吃元宵、燃灯、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
三、清明节(踏青节,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
清明节的特色:○
1、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
2、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
3、兼有肃穆(或悲伤)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社会功能:1能够满足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情感需要,同时密切了人际关系;
2、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
3、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说法: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吴越民族图腾祭。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五、七夕情人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想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乞巧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六、中元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
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传说:
1、婵娥奔月;
2、吴刚折桂;
3、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的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
八、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重阳节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登高、赏菊、宴饮、赋诗为主要内容的游乐性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传说:
1、登高 ;
2、戴茱萸;
3、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九、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每年12月22
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日的传说:
1、冬至混沌夏至面;
2、吃狗肉;
3、吃赤豆糯米饭
十、腊八节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西晋是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到了腊八的时候断炊了,小伙子饥肠难熬,收遍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我国法定节日
一、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取世界的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二、三八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节期在每年的三月八日。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的纪念、庆祝活动。
三、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四、五四青年节
1918年11月11日,延续了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
行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中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代表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一般地开始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时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49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六一儿童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六、七一建党节
建党节的来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1936年建党十五周年时,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文章。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是在1941年6月。
七、八一建军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名革命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规定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
九、国庆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