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9-05-14 02:3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第一篇: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引致的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内控体系不完备,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失衡;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贯彻等不足之处,文章就以上缺陷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下列的措施建议:建立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并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资本计量等。

关键词:操作风险;内控机制;信息披露

巴塞尔委员会把操作风险界定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在此定义中,突出强调了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近年来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的频发才使操作风险的控制逐渐受到全球银行界的高度重视。如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因账务处理错误形成的6000万美元的损失;日本大和银行因操作风险控制制度缺失导致的11亿美元的损失。我国此类案件也不乏其数,如中行的“高山卷款10亿潜逃案”,建行的“吉林金融诈骗案”,农行的“邯郸金库5500万被盗案”等。从表面上看,引发这些案件的原因林林总总,但本质上,均是由于银行业内部混乱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所导致的,规范、科学、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从根本上起到规避和减少操作风险的作用。因此,从内控视角来研究探讨操作风险防范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引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国内外发生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和业务类型来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这2个业务部门,而且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也最大。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以及内外部相勾结的欺诈行为是操作风险发生的最经常形式。这说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健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不够有效。反思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其内控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商业银行内控体系不完备,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失衡

1、董事会未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操作风险带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得到董事会的充分重视。大多数银行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在经营层面分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未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来统一谐调。对于对同一类型的操作风险,即使在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做法也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自发性。

2、操作风险管理主要由各行业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理解和工作目标进行管理,缺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息协调、沟通与共享机制。目前,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只是在部分风险点有所突破,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不明确,风险标准不统一,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不清晰,缺乏一套规范的操作风险定义、识别、监控、转嫁等管理系统。

3、管理层与业务部门信息不对称。近年来,尽管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对人事、财务和信贷审批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大大加强了对分支行的控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总行在与分支机构的博弈中依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相反,各分支机构随着行长负责制的推行,使得岗位监督制约成为一种摆设。

(二)内控机制执行力弱,操作风险管理未能实现全面覆盖

内控机制是对银行内部管理活动进行衡量和纠正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商业银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盗用公款等行为的发生,它属于操作风险管理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段。从我国银行业最近暴露出的操作风险的诸多案件看,规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例如,在信贷管理上,违规向非借款主体发放贷款,超权限违规发放贷款,未按要求落实贷款限制条款,贷款担保抵押不合规,对外出具虚假存款保证金证明,签发无存款保证金或保证金不足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财务上,虚列支出、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消除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蚁穴”,已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任务。

操作风险未能全面覆盖。其突出问题在于产品创新管理混乱,缺乏面向市场的产品管理组织框架,“新产品开发-评估论证-申报审核-研究设计-完善内控-成熟移交-形成品牌”的创新流程尚未建立。

(三)操作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贯彻

在信息披露方面,我国银行业虽已迈出了很大一步,从2002年以前没有一家银行披露到2008年有14家上市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对操作风险进行披露。由于政府高层和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发案情况格外关注,各行普遍将依法合规经营纳入分支机构负责人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与各种资源分配挂钩,“发案率”对各级行管理层是十分敏感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利润指标。由于信息在银行内部不能及时、全面上传,结果失去了较早采取管理措施的机会。

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原因分析

(一)管理职责分散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有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室。人员因素涉及到人力资源部,系统因素涉及到科技部,流程因素涉及公司金融、个人金融等业务部门及事后监督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而外部事件会涉及安全保卫、事务等部门。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家银行已先后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控委员会,但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这样的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二)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不到位

国外对操作风险的研究显示,操作风险大多集中于基层分支机构。因此,国外银行一般会在基层分支机构设置风险经理一职,负责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保持与总行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银行总分行之间以及对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的操作风险管理这块基本上由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些部门仅在总行有设置,在基层机构基本没有专门控制操作风险管理的部门,这就造成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不到位。

(三)制度建设跟不上,制度执行不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订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凡是那些风险管理做得比较好的银行,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必定是完善的。在这方面,外资银行的做法显然值得国内银行学习。他们对每种业务都会制订详尽的操作手册,并列示所有潜在风险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并为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的监督提供指导。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制度和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外,制度执行不力也是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一大问题。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则会失去约束力。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防范和管理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制度

1、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该管理系统既能够支持操作风险和控制措施的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报告程序,又能够辅助生成风险识别、评估和检测报告。在该管理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包括对操作风险机构分布、业务缝补、发展趋势以及控制状态的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并且能够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

2、在完善该信息系统的同时还要加强损失数据库的建立。新协议中对损失数据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委员会认为,根据统一的损失风险和业务归属的定义,各银行有序的收集数据并且在银行业内进行合理的共享,对于操作风险计量的高级计量法十分重要。若没有这些数据,委员会在制定操作风险最低资本限额时将采取保守的假设。”可见,为了我国可以尽快采用先进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各银行就应提前作好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各业务部门的损失数据库。

3、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传递系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支行在刚开始发现问题时,隐瞒不报,导致风险进一步恶化,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相关信息采用恰当的形式并在恰当的时间内沟通,这样相关的管理和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履行职责,采取适当的行动,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一个有效地沟通机制,使相关信息能在总行分行之间,在管理层之间及时共享,使相关个层面拥有所需信息。

(二)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1、实行业务条线管理。我国的操作风险损失案件一再证明了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是操作风险的易发点,这与基层行监督制约机制薄弱有重大关系,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网点的有效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一把手”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具体做法为改变原来的行政条线管理为业务条线管理,银行的管理活动是按业务条线垂直进行的。

在制定业务部门流程及政策时,充分考虑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保证各级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参与各项重要的程序、控制措施和政策的审批,以确保与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一致性。此外,拟定、监测部门关键风险指标、容忍度指标,定期向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本部门操作风险管理状况,及时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2、真正落实问责制。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权利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不仅让责任者完全知晓个人责任与权利,在此权责范围内行事;而且也让本单位内部干部员工、上级来监督该责任人对权责的履行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来评估、反映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

(三)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资本计量,探索操作风险度量模型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量化管理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是按照银监会规定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计量,并合理配置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过程。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银行提供了3种可供选择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模型化发展基本上还处于零阶段,这就造成操作风险的管理始终停留在内部审计和主观判断的低层次。只有把操作风险量化研究与控制框架结合起来,才能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国际活跃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趋势,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最终选择。在现有数据条件下,可以按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法提取资本金,不断熟悉、完善该操作方法的具体过程,不断积累操作风险度量的经验,为将来采用精度更强、灵敏度更高的度量模型做准备。

(四)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第二,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第三,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篇: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湖中分理处

董开雄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问题一:片面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我国一些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片面认识,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一般来说,银行很看重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严厉的事后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发生,而对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措施关注较少。

二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以往发生的案例中我们得知很多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共同之处或密切联系。但是,一些银行往往“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屡屡发生。

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人员管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重视对基层人员的管理,而轻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大的商业银行都是由总行到省行到市分行再到县级支行和分理处五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导致总行管理半径过长以及分行和支行行长权利过大,无法对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掌管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监控;现实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与外部人员进行内外勾结,对银行造成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问题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人员因素涉及到运营管理部,个人金融部等业务部门及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性,这种分散的管理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看清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处在管理“盲区”,无人过问。

二是对银行的业务活动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过程,即风险暴露是什么,银行如何监测和控制风险;潜在的缺陷是什么,应在什么地方进行改善;每项行动的负责人是谁,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评估是一个对风险定性的过程,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欠缺。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我国很多银行将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不直接隶属监事会,而是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这就造成其权威性不够。往往是对分支机构的稽查监督容易,对总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同时,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不足,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风险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在经营与管理决策中,首先,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队伍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幸福指数,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将操作风险管理和防范纳入到银行风险防范范围内。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员工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银行要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一批吃苦耐劳、职业操守好、业绩贡献突出的正面典型,通过典型人物宣传、巡回演讲等方式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其次,内控与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合规教育,让员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对违规事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案例,抓反面教材,通过违规责任人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等方式强化对违规问题的认识,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最后完善激励分配制度,通过建立一整套细化完善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员工绩效管理和绩效分配框架,做到奖惩分明。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工作预警预报制度。推行动态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让管理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风险。将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不断提高细分领域的风险监测水平,开发出诸如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个人贷款风险预警平台、运营监管系统等先进的预警预报系统,利用先进信息手段增强银行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拓宽风险监测渠道,有条件的银行应积极探索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可以开通手机短信举报电话,设立专供员工举报的电子邮箱等。

(三)强化监督检查,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首先,明确派驻基层营业机构风险经理的组织体系,受派机构的一切业务经营指标不得与派驻风险经理经济利益挂钩,充分发挥派驻风险经理对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完善各个部门风险经理等级管理,持续提高风险队伍素质,修订个部门风险经理管理办法,完善准入标准、等级序列、评定流程和考评方法,不断提高各部门风险管理实务水平,发挥各部门风险经理对操作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作用。第三,强化审计稽核管理体制和内控合规部门的职责,充分体现审计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有效发挥稽核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检查目的,改进检查方法,严肃检查结果,提高整改落实的效果。风险管理部门要抓紧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设,抓紧完善风险经理队伍建设,出台风险经理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各部门风险经理的职责和管理,加强对各部门风险自评的指导。

第三篇: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近些年,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在银行系统的广泛应用,客户不再满足以前单一的银行业务,促使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应对客户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随之而来银行柜台业务操作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防范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现状

一是从思想上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有不少柜台业务人员交易业务熟练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由于自身风险意识的淡薄导致在办理业务时发生错报或漏报现象,造成个人和单位不必要的损失。根据统计,商业银行因为柜台操作风险发生的案件和纠纷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20%。可见由于自身风险意识的淡薄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占比较高。

二是未能弄清不同业务的重点注意事项。在办理业务时未能准确辨别,有条不紊。如对公业务的主要注意方面有:对每天收取的票据的真伪性的对比,对比所收取的票据与进账单或者电汇单的收汇款人和金额是否保持一致,客户票据印章与预留在银行印章是否相符等;一些柜台业务操作人员未能及时注意到这些,盲目办理业务,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个人业务的主要注意方面有替客户代签代写单据、违规查询、泄露客户信息等。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如何正确地理解掌握这些需要特别注意和遵守的注意事项,并做到时时防范,是远比快速熟练掌握交易技能更重要的。

三是执行银行的各项柜台业务操作流程不严格。银行的每一项业务操作流程都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实践操作和不断检验才形成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是为防范风险而设置的,有很深刻的风险防范措施贯穿其中,不能轻易打破。实际工作当中,有时为了办理方便未能严格按照业务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这样既是对客户的一种不负责,也是对于自身和银行的一种不负责。

二、柜台操作主要风险点

有些柜台业务人员普遍上存在着对业务风险的麻痹大意、忽视甚至是轻视的思想。不少人认为柜台业务是“低技术含量的熟练工种”,对于柜台业务操作来讲,柜台的每一个操作,都直接关系到客户每笔业务的完成,中间连接的是客户多种多样的资金供求和业务联系。柜台操作的一个很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地对待每一笔业务,对于规避操作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账户开立是客户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的起点,也是发生资金往来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不法分子伪造变造各类开户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银行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虚假开户的情况时有发生。虚假开户作为账户开立环节的重要风险点,自然而然也成为风险防范的源头。

支付环节是直接涉及资金管控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同时也是风险防范工作的关键节点。伪造、变造票据和银行卡,盗取客户密码的情况层出不穷。如何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成了各家商业银行不断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具体风险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应当加强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柜台业务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的“低技术含量的熟练工”,它直接面对广大客户,谨慎地对待每一笔业务,对规避操作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总体素质的体现;同时,通过对账户开立和支付两大环节的分析后,我们发现操作风险主要是由内部人员违规操作或者系统漏洞等产生的,所以应该从人员管理、系统建设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着手进行风险的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在业务理论知识及柜面操作流程方面加强对柜台员工的培训,做到全面了解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好新进员工上岗前的岗前全面培训工作,同时对产生的新生业务和新生流程及时进行培训和解读,在熟悉业务流程的过程中掌握办理业务时容易发生操作风险的风险点。同时,应经常性地对会计人员采取案例分析等警示教育,逐步巩固会计人员抵御违法违纪行为的思想防线。

(2)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机制。商业银行高管层应按照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要求,规范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指导分支机构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在绩效考评中,要坚持以风险为本,增加风险类指标权重;不得层层加码,不切实际提高考核要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大员工的晋升空间,使员工从本质上规范自身行为。

(3)加强系统建设,共创安全操作环境。随着科技时代到来,电子系统日新月异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显著,加强系统建设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部门应在支付环境安全性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现代信息系统逐步升级,电子设备对人工操作的替代率逐步提高的大环境下,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4)不断强化内控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健全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岗位分工,完善AB角制度,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使其业务操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准确化。在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授权、对账等几大方面加强会计内控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内外部的内控制度、流程和方法,成立专门内部检查监督部门,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与纠正,最终实现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和工作机制。

总之,柜台业务操作风险作为当前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如何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零差错,零违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柜台业务人员积极主动的去认识风险的危害性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超.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J].金融论坛,2005.4.[2]李万里.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J].华北金融,2009.5.[3]程普.浅谈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青海金融,2008.9.(1)明确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法律地位

制定储备法是各国实施矿产资源储备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矿产资源储备战略的重要保障。国外矿产资源储备立法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综合储备立法。其主要特征是储备对象比较广泛,重要战略物资和关键物资都包括在内,矿产资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行业储备立法。其特征是国家制定的与矿产资源相关的行业、产业法中规定了矿产资源储备的内容,不同种类矿产资源储备的法律规定相应地分散在有关的行业和产业法中。其优势在于储备与产业相结合,便于实施和操作。三是战略矿产单独立法。它是针对重要的战略矿产制定专门的储备法律。

(2)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并存

国外矿产资源储备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国家储备;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开始将民间储备作为储备的主体,然后逐步增加政府储备比重,实现政府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美国储备模式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日本模式需要有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明确的法律规定,现阶段我国还都不具备。

(3)稳定的储备经费来源

建立矿产资源储备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日本国家石油储备资金由政府通过征收石油税的方式予以保证,民间石油储备资金是由各企业将其纳入产品成本之中筹措的。

(4)权责分明的储备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施矿产资源储备的国家,大多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储备的管理,并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储备的运行,努力降低储备成本。日本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在体制上形成了清晰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并通过法律文件明确规定各层次的职责,运行机制也相对完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是,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委托民间机构进行日常运行的管理。联邦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设在能源部,由一位能源部部长助理主管,负责储备政策和规划;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与民间公司签订管理和运行合同,由其负责储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保护。

(5)允许勘查但不得开发

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制度中明确表示,在为国家目的而保留的含矿土地内,允许勘查,但除非紧急情况发生,否则不得开发。勘查主要是由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来开展,一般是一些基础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有时也包括矿产普查,一般不会开展商业性勘查工作。这种一般性的勘查工作完成以后,基本上可以查明该基地内资源远景甚至可以确定资源量,以后在非常状况发生时,稍加补充工作,即可开采。勘查工作的资金一般来源于国家专门预算。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负责执行这些预算并完成相应工作。国家地质调查机构也可以委托公司开展相应工作。

(6)赋予矿产资源储备以生态环保的内涵

国际上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将储备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矿产资源储备过程中可借鉴这一制度。同时,出于遏制我国优势矿产的过度开发,也可以借鉴这种制度来实施优势矿产生产总量的宏观调控。

(7)我国石油储备管理

2002年,原国家计委启动了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2003年5月,负责建设和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开始运作。

2005年国家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公司成立。2007年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其运作模式类似国储粮、国储棉,即受国务院委托以国有独资的方式进行国家储备的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规划三期,储量大致安排是第一期1000―1200万吨,第二期是2800万吨,第三期是2800万吨。首批国家战略石油基地已在浙江镇海、山东黄岛、浙江岱山和辽宁大连四地建成。首批基地储备规模能形成中国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能超过30天。

可以说,我国已基本搭建起石油储备的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三个层面,初步形成了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很不完善,各机构的职能、相互关系也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如何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如何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广泛存在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面临的基础风险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进行案件专项治理所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和应对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

一、强化人本教育,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核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核心内容。因此,抓员工教育培训,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防范操作风险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

(一)抓员工入口关。把好入口就把好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源头关。一是招聘员工市场化。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按工种和岗位从社会人才市场上择优选录员工,确保招聘员工渠道的多样化。二是招聘员工多元化。农村信用社由于经营商品的特殊性,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这就要求员工应当是通才。三是招聘员工高标化。农村信用社员工招聘定位要高、起点要高,不能因管理体制、发展现状等束缚人事管理的思想和理念。

(二)抓业务培训关。一是对新入社员工,根据不同文化层次扎实搞好岗前业务技能培训,不能留空档和盲区。二是对现有员工,企业也要根据工种、岗位、文化结构,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搞好在岗培训。经过培训,员工要能清晰地知道业务操作的各个环节和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农村信用社内控规章对风险的控制和对违规操作出现风险的惩处,从而增强操作风险控制的针对性和约束力。

(三)抓职业操守关。一是加强职业操守教育,让员工清楚地懂得农村信用社的职业操守行为准则,知道操作风险的危害性。二是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行为准则观,增强其操作风险控制意识和自觉性。

二、强化制度建设,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根本。

(一)及时梳理修订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已有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和实施细则很多,但缺乏有效的整理修订。农村信用社应将现有的内控管理制度(含各种执行登记簿)分门别类地进行全面清理,汇编成册,分发到各个层面的管理者、执行者、操作者。并迅速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以杜绝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产生。

(二)准确把握制度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一是制度制定要统一规划,适用范围和对象要具体明确,确保执行效果。二是制度制定要科学严密,以形成固有的业务操作流程和权限,有效控制风险环节。三是制度制定针对性要强,并要进行周期性的论证、评价、修订,不断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保持制度持续有效和管理的连续性以及风险的可控性。

三、强化稽核监察,抓操作风险防范的保障。

(一)加强稽核监察队伍建设。一是有效整合稽核监察机构设置,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内审稽核部门的职能作用,达到齐心协力,齐抓共治,有效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和员工个人行为。二是配齐人员。农村信用社应按机构网点、员工经营管理水平合理配备稽核监察人员,以全面监控防范各网点机构的操作风险。三是加强稽核监察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其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加大稽核监察审计力度。一是扎实搞好常规稽核检查,加大稽核频率,增强稽核深度和广度,提高稽核效率和质量。二是积极有效实施专项稽核和重点稽核。要加强对案件高发单位和易发部位及可疑人员经办的业务的专项、重点稽核检查,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延伸检查,直至查清为止,达到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三是实行月度稽核会审制、季度稽核例会制。

(三)加大处罚力度。俗话说:“十案九违规。”违规就是风险。为防止风险案件发生,要务必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对稽核监察查出的问题,就要按农村信用社内部规章严肃处罚,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绝不能姑息迁就,养奸为患。

四、强化风险管理,抓操作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一是各级农村信用社管理部门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组建操作风险管理专门科室,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二是建立操作风险预警机制。诸如建立信贷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卫、人事管理等操作风险预警系统。三是建立操作风险暴露机制,防止有操作风险不暴露,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四是建立操作风险报告机制。农村信用社要结合银监会制定的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制定操作风险报告细则,对发生的操作风险第一时间向决策层、管理层报告,同时报告控制操作风险损失的补救措施以及查处的进展情况等。五是建立操作风险分析通报机制。

(二)有效利用操作风险管理资源。一是积极借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高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二是积极运用银监会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自主研究开发的非现场监管数据系统,组建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数据库,及时预防、控制操作风险的产生。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利用农村信用社开发的信贷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门柜业务操作系统软件,对所有网点机构实行实时监控管理,控制操作风险。

(三)全面实行社务公开,严防操作风险。社务公开是一项“阳光”工程,它涵盖了业务经营的各个领域和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既有内部的强力约束,又有外部的有效监督。农村信用社要不断丰富社务公开的内涵,积极发挥其监督制约作用,全方位、全流程地监控操作风险。

第五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特别是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入手就如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对策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涵义及基本分类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有两种方法第一

种将操作风险简单的分为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四类第二种分类方法将操作风险较详细的分为七类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等

二、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制度执行力得到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表现一是内控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各商业银行基本建立了由基层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再监督部门共同组成的内控组织机构体系二是内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商业银行按照建设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对相关制度办法进行了清理和完善细化了业务操作办法增强了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

性三是内控制度执行力逐步增强各商业银行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合规文化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了员工自我约束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四是强化了审计、监察部门的再监督职能各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工作定期检查、评价各分支行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加大了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力度监察部门加大了执法监察和违规处罚力度五是加大了内控建设投入物防和技防水平得到提高各商业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增强的同时加大了对营业网点的内控投入提高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加之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加大操作风险的表现方式更为多样化操作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

1.部分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部分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性风险对操作风险缺乏整体认识和把握导致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四轻四重”现象即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往往看重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事后的查处、补救措施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重个案查处

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多次发生;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特别是一些基层经营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经营、轻内控管理的思想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发展业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搞政策变通有章不循甚至违章操作一些基层行对各类问题的责任人处理不到位“重检查轻处理”没能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2.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战略规划和系统管理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并加强协调配合但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将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归由不同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协调部门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高层管理者无法清楚地了解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在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上过于信赖内部审计忽视外部审计的力量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电子化手段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水平较低

3.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如综合业务系统推广应用后相关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备有时出现内控滞后或内控“真空”以致高科技作案时有发生制度执行意识淡薄一些制度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违章操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4.内控岗位设臵不能适应风险防范的要求近年来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加大了撤点减员力度部分基层行在撤点减员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一些营业网点人员紧张在岗位设臵和人员配备上很难达到内控要求随着网点经营业务品种的增加网点机构风险控制点相应增加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员工素质都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在少数网点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卡、主任混岗等内控制度难以落实的现象干部交流、员工轮岗以及强行休假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银行内部业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管理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减弱内控实施的有效性

5.合规文化建设滞后受历史因素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历史包袱较重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商业银行网点较多且比较分散分布城乡链条长管理难度大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许多员工思想上呈现出矛盾性、多元性的特点给内控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专业银行转变过来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尚在形成之中部分干部员工的合规管理、依法经营意识还有待加强自觉维护制度、遵守制度的合规文化氛围还没有广泛形成

三、对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稳健经营、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应坚持“内控优先、规范操作、遵守制度、违规问责、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所谓“内控优先、规范操作”是指业务的发展必须首先考虑内控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要求业务操作必须坚持诚实守信、合规合法;所谓“遵守制度、违规问责”是指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必须做到岗位明确、职责清晰、执行坚决对违规操作行为应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所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是指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要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也要研究治本之策

(一)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覆盖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及报告等程序和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操作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基本目标要通过一定程序定期监测操作风险的状况及时报告有关

信息敏感地反映操作风险的变动以此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决策支持机制要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和报告制度商业银行除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例会外还应要求各专业部门将检查的范围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全行的风险防范管理另外应对信息交流和报告制度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内部各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不报或是对该项工作不加重视而引发操作风险(二)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层次操作风险管理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应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根据西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各国商业银行分别处于操作风险管理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上分别是传统管理—认识—监控—量化—整合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传统管理阶段强调内部控制、同部审计分离风险控制项目认识阶段设臵操作风险管理人职位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充分认识并定义操作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监控阶段制定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统一的监控指标进行风险限额控制和风险临界指标分析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监控分析和风险管理报告加强员工风险管理培训量化阶段建立完善的风险损失数据库制定量化管理目标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和警戒指标设臵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配臵模型整合阶段建立系统化的风险度量和管理工具建立风险指标和损失之间的相关性模型跨部门的风险分析以及

基于风险分析和资本实力考虑的保险策略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操作风险管理的特征来看有的尚处于传统管理阶段部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层次有所提升但与量化、整合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在做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做好传统管理阶段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层次

(三)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一是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制定若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强化统一性为此首先应统一制度的出台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打架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多种并且不断更新具体操作的员工不易全部掌握而且一项业务受多个制度约束员工很容易在操作时顾此失彼这也是在制度制定时应着重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即制度制定时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操作和执行在开发推广新业务产品的过程中相应管理制度必须同步落实彻底扭转“先发展后规范”的做法二是在清理完善的同时狠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一套执行制度的监督机制加大内控管理在各级经营单位业绩考评中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三是对各类规章制度要进行定期的清理集中汇编印发给每一位员工还可将制度细化为员工手册或岗位手册或采取表格化的方式将经办业务种类和应

当审核的条件采取的步骤和需注意的事项分别列示方便员工掌握和执行给员工提供一个学习规章制度的平台并通过制度学习考试等形式强化学习制度的意识以提高员工掌握制度、执行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计算机系统控制各项业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不仅是一个数据平台和操作平台更应当是一个管理平台和控制平台要加强各项业务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一方面对计算机系统的立项、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维修等全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计算机系统不留下操作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制度约束应在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得以体现并得到“固化”达到通过计算机系统有效实施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因此在开发各项业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将各项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原则和要求在系统中以程序的方式加以限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如对网点柜员的操作权限控制严格根据柜员岗位制约的要求设臵交易掩码和应用掩码加强授权管理按规定配臵和使用柜员安全认证卡严禁“一人多卡”严禁“飞卡”授权和明码授权严禁柜员办理本人金融性业务和非金融性业务

(五)完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方法把各要害岗位的

内控落实和案件防范作为考核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重要目标同其业绩考核、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使各级领导干部与其所主管的要害部门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提升案件防范能力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制定全面、规范、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界定各岗位的操作权限使人人认识到滥用职权是越权“怠用”职权则是失职每个银行职员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切实做好岗位职责的修改工作及时根据文件和人员岗位的调整进行修改做到人人有章可循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利薪酬较高的岗位其相应的责任也大只有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才敢去、才能去竞争这些岗位从而有效规避操作风险的发生可以建立内控扣分制度对于高风险点的岗位应该是级别越高的相关人员扣点和处罚的程度越高以便加大管理层的责任提高其对防范风险的重视度

(六)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审计监督是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内控制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必须进一步强化一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超脱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监督体制二是推行外部审计再审制度由商业银行总部选择技术

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审计师事务所不定期地对各级行进行全面稽审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在防范银行操作风险中的控制作用三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审计检查人员的检查水平和检查能力不断提高四是在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强化内部审计的指导职能指导被审计单位推进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及时整改落实审计检查中反映的问题对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七)强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一是决策层必须依法决策各级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决策层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状况的好坏所以合规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规范决策者的行为要求各级行决策者的行为必须合规严格按照上级行授权管理的规定依法合规地正确行使决策权不发生越权、变相越权行为二是传导层必须尽职尽责各级行的中级管理人员是规章制度和决策者意志的传导者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基层机构执行规章制度起着引导、指导、监督的作用是合规管理的重要环节传导层是否尽职尽责直接影响着各项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正确有效的贯彻执行对各级行的内部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具体而有效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责使其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尽责经营与管理不失职、不渎职三是操作层必须按章操作直接办理各类业务的操作人员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最终执行者规范“一线员工” 的操作行为是合规管理的关键环节上级行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使之规范化、程序化便于操作;同时要建立对操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实行违规积分考核办法并与效益工资直接挂钩四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辅导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要通过优化结构、强化培训、完善激励等手段努力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加大对新业务、新产品、新制度的适应性培训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全面推行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银行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

下载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华北金融浅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孙波涛摘要:操作风险是银行需要管理的最基础的风险之一,它是与银行的业务相依相存的。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步......

    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www.xiexiebang.com 浅谈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迄今为止,国际上对操作风险的概念理解有所争议,国内银行考虑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将操作风险划分为广......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42号2007年5月14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强商业银行......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分校名称 分校 教学点名称 分校 年级名称 2010春 专业名称 金融专业 课题名称 浅析商......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在我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行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我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其社会形......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在我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行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我行造成了巨......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和防范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和防范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论文摘要:商业银行实行综合柜员制是国际商业银行业务操作现代化的趋势综合柜员制在具有明显的优......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建立和实施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和防摘要: 范,有助于保证其稳健发展,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