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用爱为留守儿童筑一个温暖的“家”
——太和县蔡庙中心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交流材料
太和县蔡庙中心学校地处偏僻的农村,交通不便,经济滞后,大量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务工,留下了众多的留守儿童,在我校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81.3%。如何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如何让他们在亲情的缺失中感受到家的温暖,成了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我校在教育局、关工委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落实、探索和创新关爱留守儿童的方式方法,努力用爱为留守儿童筑起温暖的“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交流如下:
一、成立关爱组织,充分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和跟踪,学校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办公室和留守儿童活动室,成立了以刘维东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各方力量,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向和思路。学校制订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落实。
二、健全工作制度,全面摸排信息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周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在留守儿童活动室张贴悬挂。对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了认真的摸排,摸清了留守儿童的信息,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档案、联系卡和成长档案。清楚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父母外出打工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成长档案的建立,在于密切关注和跟踪留守儿童的成长。
三、实施结对帮扶,认真落实“五个一”
学校确保每位留守儿童都要有帮扶教师,班主任、科任老师充当本班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并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每日一问:每天要给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每月一通: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计入成长档案;每季一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对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培训一次,增强代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家教能力;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评选先进工作者。学校向每位帮扶教师发放《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辅导记录》和《留守儿童结对帮扶谈心记录》,让每位教师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帮扶,并做好记录。
四、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学校要求各个班级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在期初、期中、期末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生活、学习情况,始终保持家校沟通,如有问题及时向对方反馈,并指导留守儿童经常给父母写信或通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学校不定期召开由家长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座谈会,进行互动交流;不断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新方法、新措施,不断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方式方法。
五、完善“家”的硬件建设,营造成长的良好氛围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并完善了硬件的配备,开通了互联网、亲情电话,配置了电脑、电视、音响、图书、爱心雨伞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和父母沟通,让父母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学校为孩子们开通了互联网,让孩子与家长视频通话;放置了电视,定期为他们播放教育影片;学校不断加大对留守儿童图书的投入,让留守儿童充分借阅,丰富他们的知识,慰藉他们的心灵。留守的孩子们几年来生活在留守儿童之家,不但丰富了学习生活,心灵得到了安慰,而且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思想境界,健康快乐的成长。在这个用爱筑成的“家”里,留守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六、广泛宣传,综合治理
我校历来重视在师生中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但是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我们还发动了村干部、镇政府人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镇关工委、镇妇联、镇团委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同时,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我校非常重视综治工作,加强了和派出所等执法机关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近几年来,我校多次积极配合派出所铲除了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净化了校园的周边环境。
七、身体免费检查,心理及时疏导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定期邀请镇防保站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检,免费接种健康疫苗。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身体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学校针对留守儿童心理较多的问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并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建档,一旦发现个别孩子心理有异常,及时进行疏导,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八、关爱活动丰富多彩,搭建留守孩子成长平台
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为内容,以亲情为核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团组织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目前我校成立了书法小组、篮球队、舞蹈小组、演讲讲故事小组和学雷锋小组。每周都有活动,保证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
2、联合上级关工委和司法部门,在留守儿童中广泛开展 “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关爱生命、注重安全”、“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
3、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清明、五
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4、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帮扶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留守儿童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
5、学校针对留守儿童举行演讲、书法、绘画、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在比赛中增强自信,找到成就感,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生活的快乐。
6、以留守儿童为主体,认真开展“中华魂”读书活动。在上级关工委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校的“中华魂”读书活动得到了深入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并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班级量化考评之中。
各班级广泛宣传,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开展活动,认真阅读“中华魂”读本,学生们认真做笔记、写心得,领会读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各班级举行“中华魂”主题班会、征文、演讲和诵读比赛等活动,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镇中心学校举行的征文、演讲和诵读比赛。我校在3月份和11月份分别举行了“中华魂”演讲比赛和“中华魂”爱国朗诵比赛,并开展了全校性的征文活动,收到征文600多篇,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加深了孩子们对中华精神内涵的理解,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九、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纳入教师考评和绩效考核
为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对师生的结对帮扶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坚决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情况纳入考核,并和绩效工资挂钩。
十、真情关爱,硕果累累
在上级部门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校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留守儿童得到了真情的关爱,一个又一个温情的故事不断发生。留守儿童在关爱中健康快乐成长,个性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我校留守儿童刘淑婷是一名残疾儿童,在学校、关工委、妇联的关怀下,自信而快乐的成长,在09年的安徽省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放飞理想”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留守儿童王可的父亲因过失伤人入狱,王可的生活和思想都陷入了困境中,在老师的关爱下,他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并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校留守儿童宋晨浩曾经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他成了一名“雷锋式的好少年”,助人为乐,并树立起远大的理想。2012年在阜阳市举行的“学雷锋、讲文明、作奉献”演讲比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代表阜阳市参加省级比赛,并在省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在11月2日县关工委举行的优秀留守儿童表彰大会上,作为优秀留守儿童代表在表彰会上发言。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我校始终会站在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用爱为他们筑起温暖的“家”,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活动剪影
留守儿童体检
留守儿童参加乒乓球比赛
留守儿童在朗诵
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
留守儿童参加运动会
留守儿童参加文艺汇演
留守儿童观看教育影片
留守儿童参加绘画比赛
困难留守儿童帮扶
留守儿童“庆六一’活动
留守儿童参加反邪教活动
留守儿童在朗诵
优秀留守儿童代表县表彰会发言
留守儿童在省演讲台上
第二篇:留守儿童交流
留守儿童教育方法交流
关爱留守儿童,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必须注意教育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刚刚各位老师都交流了自己的教育方法,让我从中收获良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心关注留守学生,调查了解留守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2、关注留守学生生活,用爱开启留守学生孤独寂寞的心扉。
3、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既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又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辅以良好的行为指导和训练。
4、要号召全班同学关心和帮助他们,创建一个团结友爱、温暖和谐的班集体。
5、多同他的亲人沟通,教会他们怎样教育和管理孩子。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用温暖的言语去温暖留守儿童,用温暖的行动,去温暖留守儿童,使学校变成他们的精神乐园。
第三篇:留守儿童工作交流
用爱心点亮留守儿童孤独的心
(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
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是2006年建成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90人,学生1731人,其中回族、撒拉族学生占92%,无本市户口学生占91%。目前我校留守儿童共计113名。学生大多为我省民和、化隆、循化、甘肃等比较偏远的山区来格务工家庭。
建校初几年,学生留守现象十分普遍,留守学生高达400多,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11年学校在研究总结了前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式启动了“亲巢”工程,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牵手结对、开展亲情帮扶活动。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性格孤僻,行为习惯不好。针对这些特点,学校认真制定管理计划、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学期初对留守儿童进行摸底排查建档后,安排全体教师开展“一帮二、三”结对,与留守儿童开展“1+2+3+N”的亲情活动:每年给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过一次生日;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访问两次,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和学习;每学期与自己帮扶的学生期开展三次亲情活动(如郊游、购物等),从活动中增进留守儿童与帮扶老师互相了解,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开展N次的谈心或学习辅导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建立班内的“一帮一”活动,即把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在活动中对留守儿童进行“三个优先”:各项文体活动中让留守儿童优先参加;在学习中优先辅导;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和关心。让学生在学校不仅享受老师的爱护 1
关心和学生的帮助,而且得到了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的心灵不再孤单。
二、开展丰富关爱活动,增进感情交流。
为促进留守儿童与帮扶教师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交流,让老师走进学生心中,每年四月份组织开展“我们一起放飞梦想”放风筝亲情活动,五月份开展“亲子绑腿跑”等活动。老师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带领留守儿童上街购物等,通过老师们不懈的努力和各项欢快的活动,学生脸上洋溢着形容,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学生过生日,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会为他献上生日歌,并送上一个小小的礼物。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六一”儿童节等敏感节点,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到电影院看电影,到科技馆参观游玩,帮扶老师还带领留守学生到公园游玩一起过节日,让他们在自己的节日同样有“父母”陪伴过快乐的节日。
三、为孩子建立私密空间——“留守儿童之家”。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独立的活动场所,学校自筹资金,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之家,每星期定时组织留守儿童在关爱之家开展活动。配备了跳棋、象棋、书籍等物品,配置了电脑、亲情电话,他们在这里可以和父母亲进行视频聊天,还可以给父母亲打电话诉说想念之情,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设置了心理沙盘和宣泄假人等物品,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为他们进行辅导,抹去他们心理上的阴影。
四、社会关注、多一份关爱。
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今年5月份在市妇联的组织下来自全市各单位的24位“爱心妈妈”和我校重点留守儿童结
对,他们又多了一份关爱。团市委、市图书馆、市科技馆等单位也伸出爱心双手为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学习用品等。
五、用心交流,使学生不断脱留。
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学校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组织家长观看亲情视屏资料,做家长思想工作,劝说家长留在孩子身边,老师们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多次家长进行交流。通过不懈努力,大多数家长家庭教育和情亲教育的重要性后,不愿出远门打工。我校留守儿童人数由“亲巢”工程前的三、四百人逐渐下降到目前的113人。学生摘掉了“留守儿童的帽子”,回到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的帮扶结对也由原先全体老师的“一帮四、一帮五”改减为现在的中层领导、党员、班主任的“一帮二、一帮一”。
五、有付出就有回报。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和市妇联指导下,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初见成效,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青海电视台、青海日报、格尔木电视台、格尔木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毕业离校的学生在教师节前给帮扶教师寄来感恩信,感谢老师的关心和关爱,我们觉得很幸福。
成绩属于过去,我们只是做了学校、老师应做的事。希望学生不在留守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这些留守孩子做好我们的工作。
第四篇:2012年留守儿童交流材料
共同关注快乐成长
——陈汉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作为安庆市首批“留守儿童之家”之一,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现拥有爱心阅览室、语音视频聊天室、心理咨询室、亲情电话、金鑫鼓号队室、红领巾广播站、阳光运动场等设施,多年来我校一直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留守儿童”能和其它的孩子一样在爱的呵护下快乐成长。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留守儿童”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学校每学年初,中心小学对全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造册,摸清各班“留守儿童”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临时监护人、家长的基本情况)健全完善“留守儿童”档案,为学校开展“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为开展“留守儿童”工作找到行之有效的关爱方式。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工作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每一个成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每学期制定了详细的关爱计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
组 长:王秀华
副组长:梅益刚罗国林
组员:陈怀安朱平原陈正林金龙 邓飞虎朱才大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正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三、健全制度,完善体系
学校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有章可循。学校而且一直重视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活动,丰富载体,规划建设。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成长记录袋,学校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习惯养成。
3、建立 “留守儿童代管家长”制度,为每一个留守儿童陪专门的“代管家长”,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成长的保护人。
4、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心理疏导制度。关怀学生的成长,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四、加强“留守儿童”的关爱,建立帮扶机制
对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许多教师深入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为特困“留守儿
童”解决了生活后顾之忧。为了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学校教师和社会爱心人士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主动担任“代理家长”和“社会妈妈”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家的温暖。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快乐地成长。
1、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学校每位家长必须担任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2、学校各中队定期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中队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爱。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读书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每个星期读一本好书,以排除对父母的思念,并开展“留守儿童”书信比赛,来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4、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文体活动,学校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兴趣小组找到快乐。
5、开展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以来学习、生活、身体情况。
6、写一封亲情书信,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自己父母的生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亲情信,培养留守儿童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尊敬长辈的美德。
7、为留守儿童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大力开展为留守儿童谢一张生日卡片,写一句生日祝福语,让每一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8、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应道留守儿童为家、学校、班集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培养学生荣誉感和上进心。
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我校积极探索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加强管理,规范制度。我们制订了 “留守学生儿童之家”活动室规章制度,对儿童之家开展各类活动提出了具体安排,即“每年为留守儿童开展一次‘心系祖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朗诵大赛”;每年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给家长一封信征文比赛,如“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每学期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班(队)活动或文体活动,如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班队会、演讲大赛、书画大赛等;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电话,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每学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图书阅览时间、每学期为留守儿童播放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电视文艺节目,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校沟通;通过电话、网络视频聊天,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
(二)是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状况。充分利用文化长廊、红领巾广播站让留守儿童展示才艺、倾吐心声;每班设立的留守儿童行为监督小组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定期组织家访,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
七、加强“留守儿童”管理研究,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我校教研组申报的县教研课题《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影响学生成长问题的研究》,该课题于2007年已成功结题,学校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对 “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让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同时呼吁更多爱心的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让“留守儿童”幸福常留守。当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再多一些耐心,需要留守孩子的家长再多一些积极配合,需要社会各界再多一些支持和帮助,我相信,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留守儿童一定能拥有一片湛蓝的天空。
陈汉中心小学
2012.9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课题交流材料
关爱留守儿童课题交流材料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我校共有720多名留守儿童。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本着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
以“心灵关爱,陪伴成长”为主题,心育德育结合,通心励志对接。传承中华美德,感恩励志成功!坚持走进孩子的生活,融入孩子的心灵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实现全覆盖,全关爱的目标。
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留守孩子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任组长,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咨询室方老师和课题组六位老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及思想教育,64位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团总支老师担任留守儿童亲情网聊室的心理师,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制度
落实责任全
1、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少先队,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
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爱心妈妈”们经常详细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无私的帮助,留守儿童情不自禁从心底里喊出了“妈妈”。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学生”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学生”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队会,各班团、中队辅导员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子主题,策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队会。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在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校蔡东剑同学被评为市留守孩子“自强少年”。
四、召开家长会,家校携手同心育人
本学期期中,学校聘请了教育专家亲临我校开展“感恩---我们要行动”演讲互动大会,大家感慨万千,心潮澎湃,引导孩子落实在实践中,化为孩子勤奋学习的动力。使他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真正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心动不如行动,让感恩成为一种永久的好习惯!又以班级召开家长座谈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太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他们树立了具体学习目标。
五、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并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六、聘请社会力量担任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学校聘请了村官担任“留守儿童”之家长,还聘请了家长担任“留守儿童”之家长,定期和不定期来参与“留守儿童”工作。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七、开展各项活动
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两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学生失学。
八、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集中家访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近年来,我校与镇派出所、“110”报警中心建立了“警、校联动机制”、“青少年维权岗”,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社会不良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不良风气的漫延,单亲家庭的增多,拜金主义的盛行,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暴力游戏、网吧等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使学校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本课题被确定以来,按照课题实施的方案,作了具体大量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本课题实施阶段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果收集
课题按研究计划,在实施阶段中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对感恩意识较差的农村留守儿童采用个案追踪的方式,有目的地对感恩教育进行针对性地研究,并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向学校提出对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具体建议。
2、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3、家校联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进行一次感恩意识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变化情况。由原来的 80%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感恩意识,转变为60%农村留守儿童没有感恩意识。从数据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意识增强。
(二)、问题发现
在实施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实施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1、问卷调查设计不合理。调查人数太少,即调查的对象单一,且调查的方式也太简单。
2、细化活动、落实责任不够。没有划分出常规活动、具体活动。具体的常规活动应该是在校每日必做。但常规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好,学校没有很好地形成感恩教育良好氛围。
3、方法不具体。我发现了很多营造感恩教育氛围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具体操作起来不具体,不便于操作效果也不突出。
(三)、方向探寻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充分认识加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不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和道德修养,激发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2、明确目标,扎实推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各部门、各班级要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实际,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班会、黑板报、宣传栏、征文、演讲等形式,寓教于活动之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参与的积极性。
3、家校结合,齐抓共管。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内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必须坚持家校结合,要采取多种形式,要求家庭教育配合学校做好该项工作。
4、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感恩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通过周密的计划和部署、切实的措施和行动、经常的督促与检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力争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意识方面有新突破。
我在课题研究中,每完成一个阶段就认真总结一个阶段,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深化。
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在各班开辟 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
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监护,儿童的身心发展,思想教育,安全问题更需要社会、学校去关注和帮助。多年来我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帮扶与教育,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创佳和谐社会,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针对留守儿童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加强管理,将各项工作常态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留守儿童的成长营造温馨的家,让孩子们健康、活泼、茁壮地成长。
1、建立管理机制 准确把握信息
学校拟定详细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德育、教学、少先队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班子、行政、班主任、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中。
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要求结对子的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班级、中队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在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的组织下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建立师、生两级帮扶体系。转载请著名来自:http://www.xiexiebang.com/shengchangongzuozongjie/生产工作总结
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开学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留守儿童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班级、性别、年龄、父母姓名、打工地点、联系电话、学生监护人、学习成绩、行为道德、思想品质、学校帮教人等。
2、针对留守特点 全面落实措施
(1)、做好关爱工作 温暖学生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全校师生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及时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交流,把握学生生活上思想上的发展状况,及时引导教育,保证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体参与到学校学习中来。
(2)、做好学习帮助 提升学生
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儿童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我校教师们就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让他们在老师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经常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
(3)、做好心理辅导
健康学生
我们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心理教师每周定期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班队会、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教育,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方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有效心理干预,消除了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留守儿童养成了讲卫生、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在班级中养成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家庭氛围”。
3、拓展教育渠道 丰富教育形式
留守儿童是社会现象,对于他们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要把留守儿童关爱到位还需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协同工作,才能把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我校在工作中充分重视与社会上相关部门、人员的联系,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加强与家长监护人的联系
学校在日常通过电话,校信通,及时告知交流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外,还着力办好家长会,利用家长会,与家长相互交流学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家庭教育;日常邀请留守儿童在家的监护人参加,传授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2)、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学校加强了和关工委、妇联、团委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片健康成长的蔚蓝天空。在团市委的安排下,几十名社会志愿者与我校留守儿童一一结对,开展了一系列的关爱活动。我校还与高邮镇关工委联系,安排留守儿童参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周末活动,使留守孩子们学习有人指导,活动有人关照,也保证了学生放假期间的安全。
(3)、加强了活动的组织安排
为进一步丰富留守流动人口子女暑期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健康发展,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感受“家”的温馨。
学校让留守儿童优先参加学校的鼓号队、国旗班、广播站、小记者站、合唱团、书法、美术、音乐等兴趣小组,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培养、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利用班队会,节日活动,把留守儿童融入集体,使他们充分感受集体的温暖关爱。
定期组织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的交流,让志愿者们做一天“家长”陪孩子们一起生活、游戏、看电影,给孩子们买一些学习用品或者留守孩子想得到的礼物。开展“心愿墙”活动,让留守孩子们写下自己的心愿,由老师、同学、志愿者们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心愿,陪他们过一次有意义的周末,过一次开心的生日聚会。
学校还通过表演、演讲、书法绘画、体育竞技等比赛创设了丰富的展示留守儿童风采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关爱,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学校将继续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更加务实工作,更加密切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