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

时间:2019-05-14 02: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

第一篇: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迁、融合与进步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难免出现局限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加凸显。我国社会工作从西方引进到现阶段的几十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社会工作 发展道路

一、相关背景

改革开放以前,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被堵塞,在农村中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经济自给自足,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过着一种很平静的田园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也日益松动,原来农村中人们平静的生活逐步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被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弱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化和专业性的助人工作,即是开展科学助人工作,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它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共同面对现实问题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逐渐发展,从80年代初我国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和1986年北大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中断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得以恢复,自此全国2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991年民政部牵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之后社会工作者教育协会等组织也陆续成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从2004年人大等高校相继招收社会工作的专业硕士,2006年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2009年全国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其中部委属院校18所,地方高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校15所,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术性向务实的专业性发展。与此同时关于社区服务、社会保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扶贫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也得到快速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可见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有着更加直接、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而在服务于贫弱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社会工作也期待能进入教育事业领域,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好制定和执行出谋划策。

笔者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工作及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来考虑,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久的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将会落在他们的肩上,政府、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地健康成长,对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一)留守儿童

1.概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为了生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加剧。特别是农村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获取家庭收入而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越轨的行为。

2.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数目越来越多。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问题的产生应该归因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就家庭而言,由于家庭困难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外出打工;就社会而言,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第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城乡对立的户口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工没有能力带孩子一起进入城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再次,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二)社会工作

1.概念

对于何谓社对会工作,社会工作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与其时代和场景紧密相关。顾东辉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指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卢谋华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专业和学科。而比较合适于我国现在国情的定义是王思斌的: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领5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域,是以社会中特殊群体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科学。它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一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

2.功能

社会工作从其“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上,从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角度,有促进预防社会问题,个体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等功能。从其和社会政策行动的关系看,社会工作是政策受益者和政府的一个必要的中介,社会工作本身发展在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同时,改善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臵,进而是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得到完善。社会工作者能有效地反映广大弱势群体的呼声,引领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行动方向。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局限

(一)主体、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三部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政府为主体。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学校层面上,从学校政策层面,充分调动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从容地鼓励班级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流入。让留守儿童从感情上、习惯上、学习差异性上快速溶入学校的大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班级同学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学校在此过程中,必须起着一种指导、督促、总结的作用,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务求留守儿童认同同学、认可老师、亲近学校,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安心学习,让留守儿童对学校有亲近感。

家庭,在农村外出打工群体中,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有的家庭父母亲一个人外出另一个人留在家。处于这种情况,笔者根据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上代监护、自我监护。一般在监护方式上,上代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也有亲戚朋友监护的情况。在农村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社会层面上,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关心、关注与支持教育事业、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二)局限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对于政府来说,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确立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统治集团的有限理性、集团利益冲突以及对一致同意原则的违背等因素,国家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常常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也概莫例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其局限性集中体在现以下两方面:(1)在各级政府主体分担创立成本中,违背一致同意原则,使县级财政承担过多的投入责任;(2)在集团利益分配上,既不符合帕累托改进,也不符合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继续维护强势教育集团的利益,削弱弱势教育集团的利益。

对于家庭来说,由于农村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主要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这两种监护方式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总的来说,8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对于学校来说,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结构单一,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学校目前的功能只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学校教育功能还没有向代家长对学生进行监护和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延伸,且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缺乏“多元协作”机制。

对于社会来说,一直以来,社会在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支持、救助贫困学生,资助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等。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还缺乏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专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助。

四、社会工作主体、对象及面临的困难

社会工作的主体是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既有任职资格,供职于某个机构,服务于有需要人士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往往承担着服务者、支持者、倡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的对象即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因各种需要而接受服务的受助者,即按住对象,一般指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摆脱困难的弱势群体。从广义上社会工作对象又包括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普通公民三类,并正逐步实现以弱势群体为主,向劣势群体和公民扩展的转变中。

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很多方面还仍然依赖于国外理论和经验。虽然我国自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来,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发展,但质的方面却相对滞后,由于新生事物力量的弱小,在向本土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9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下才能发展,所以我国社会工作基本由政府系统实施,社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带有很强的行政性和政治性。当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也逐步的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但发展还是相当弱的。那么在当前,加快各项社会政策,特别是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发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五、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

社会工作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是家喻户晓、成熟的专门职业,然而,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的认知还相当有限,还是一种新型的、未成熟的社会角色。随着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国的社会工作将越来越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其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决定了我国文化价值的取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他们“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习惯不良、违反校纪校规,对环境、社会有敌对情绪,甚至有打骂长辈;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误导,有偷盗、抢劫等不良表现或违法行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心理异常、情绪波动大、胆小、多虑、敏感、抑郁、暴躁、行为异常等等,与父母难以沟通。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倘若对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而言之,将有损于留守儿童本身的健康成长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大而言之,将不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是关注民生、关爱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需要,是创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社会工作所推崇的助人自助的理念,是一项充满爱10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心的崇高事业,必须树立自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这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必须倡导的精神,因此学校要给他们灌输这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学习成绩,而且还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工作,引导、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社会工作,从小树立社工理念,扮演好“小社工”这个角色,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这项工作就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每个家庭作出努力,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动员起来,建构适宜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望着政府更快地认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地位,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和制度化渠道上的支持,让社工们能走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圈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第二篇:关于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的探析

关于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

展道路的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迁、融合与进步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难免出现局限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加凸显。我国社会工作从西方引进到现阶段的几十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社会工作 发展道路

一、相关背景

改革开放以前,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被堵塞,在农村中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经济自给自足,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过着一种很平静的田园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也日益松动,原来农村中人们平静的生活逐步被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弱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化和专业性的助人工作,即是开展科学助人工作,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它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共同面对现实问题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逐渐发展,从80年代初我国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和1986年北大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中断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得以恢复,自此全国2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991年民政部牵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之后社会工作者教育协会等组织也陆续成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从2004年人大等高校相继招收社会工作的专业硕士,2006年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2009年全国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其中部委属院校18所,地方高校15所,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术性向务实的专业性发展。与此同时关于社区服务、社会保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扶贫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也得到快速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可见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有着更加直接、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而在服务于贫弱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社会工作也期待能进入教育事业领域,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好制定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和执行出谋划策。

笔者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工作及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来考虑,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久的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将会落在他们的肩上,政府、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地健康成长,对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一)留守儿童

1.概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加剧。特别是农村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获取家庭收入而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越轨的行为。

2.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数目越来越多。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问题的产生应该归因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就家庭而言,由于家庭困难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外出打工;就社会而言,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城乡对立的户口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工没有能力带孩子一起进入城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再次,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二)社会工作

1.概念

对于何谓社对会工作,社会工作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与其时代和场景紧密相关。顾东辉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指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卢谋华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专业和学科。而比较合适于我国现在国情的定义是王思斌的: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领域,是以社会中特殊群体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科学。它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一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

2.功能

社会工作从其“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上,从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角度,有促进预防社会问题,个体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等功能。从其和社会政策行动的关系看,社会工作是政策受益者和政府的一个必要的中介,社会工作本身发展在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同时,改善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置,进而是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得到完善。社会工作者能有效地反映广大弱势群体的呼声,引领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行动方向。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局限

(一)主体、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三部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政府为主体。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学校层面上,从学校政策层面,充分调动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从容地鼓励班级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流入。让留守儿童从感情上、习惯上、学习差异性上快速溶入学校的大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班级同学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学校在此过程中,必须起着一种指导、督促、总结的作用,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务求留守儿童认同同学、认可老师、亲近学校,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安心学习,让留守儿童对学校有亲近感。

家庭,在农村外出打工群体中,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有的家庭父母亲一个人外出另一个人留在家。处于这种情况,笔者根据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上代监护、自我监护。一般在监护方式上,上代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也有亲戚朋友监护的情况。在农村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社会层面上,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关心、关注与支持教育事业、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二)局限

对于政府来说,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确立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统治集团的有限理性、集团利益冲突以及对一致同意原则的违背等因素,国家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常常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也概莫例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其局限性集中体在现以下两方面:(1)在各级政府主体分担创立成本中,违背一致同意原则,使县级财政承担过多的投入责任;(2)在集团利益分配上,既不符合帕累托改进,也不符合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继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续维护强势教育集团的利益,削弱弱势教育集团的利益。

对于家庭来说,由于农村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主要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这两种监护方式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对于学校来说,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结构单一,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学校目前的功能只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学校教育功能还没有向代家长对学生进行监护和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延伸,且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缺乏“多元协作”机制。

对于社会来说,一直以来,社会在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支持、救助贫困学生,资助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等。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还缺乏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专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助。

四、社会工作主体、对象及面临的困难

社会工作的主体是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既有任职资格,供职于某个机构,服务于有需要人士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往往承担着服务者、支持者、倡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的对象即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因各种需要而接受服务的受助者,即按住对象,一般指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摆脱困难的弱势群体。从广义上社会工作对象又包括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普通公民三类,并正逐步实现以弱势群体为主,向劣势群体和公民扩展的转变中。

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很多方面还仍然依赖于国外理论和经验。虽然我国自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来,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发展,但质的方面却相对滞后,由于新生事物力量的弱小,在向本土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下才能发展,所以我国社会工作基本由政府系统实施,社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带有很强的行政性和政治性。当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也逐步的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但发展还是相当弱的。那么在当前,加快各项社会政策,特别是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发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五、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

社会工作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是家喻户晓、成熟的专门职业,然而,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的认知还相当有限,还是一种新型的、未成熟的社会角色。随着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国的社会工作将越来越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其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决定了我国文化价值的取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他们“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习惯不良、违反校纪校规,对环境、社会有敌对情绪,甚至有打骂长辈;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误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导,有偷盗、抢劫等不良表现或违法行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心理异常、情绪波动大、胆小、多虑、敏感、抑郁、暴躁、行为异常等等,与父母难以沟通。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倘若对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而言之,将有损于留守儿童本身的健康成长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大而言之,将不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是关注民生、关爱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需要,是创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社会工作所推崇的助人自助的理念,是一项充满爱心的崇高事业,必须树立自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这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必须倡导的精神,因此学校要给他们灌输这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学习成绩,而且还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工作,引导、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社会工作,从小树立社工理念,扮演好“小社工”这个角色,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这项工作就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每个家庭作出努力,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动员起来,建构适宜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望着政府更快地认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地位,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和制度化渠道上的支持,让社工们能走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圈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现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现阶段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 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很显然,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广泛力量的密切配合。

数据显示,中国现有2 亿左右的农民工,而且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由此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5800万,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

一、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他们都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1、入学率偏低

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在学者占全部流动儿童的90.7%,一直未入学者占6.85%,失学者占2.45%。”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流动儿童中,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2、学习成绩差

留守子女在受教育当中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及道德偏差等问题。对文盲率高达30%的祖辈来说,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成绩明显偏差。成绩排名中,留守子女只占优秀生的10%,而差生当中有70%都是留守子女。

3、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儿童,因不能及时得到引导和帮助,他们的性格会受到影响。测试结果显示,有30.3%的留守子女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非留守儿童。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1、劳动力转移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工业化迅速发展的三十年。伴随城乡一体化的深化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二元经济体制和分配制度失衡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受利益驱使,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由于相关政策的滞后,农民工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

2、所处的环境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1)家庭环境。人的社会生活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从家庭环境中开始的。家庭的气氛,亲人的性格及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子女的生活习惯及道德观念。留守子女与父母的分离,弱化了家庭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祖辈及其他亲戚。显而易见,祖辈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存在很多的误区。首先,对孩子过分溺爱,很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其次,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孩子很好的帮助;再次,在教育方式上缺乏畅通的交流,这对儿童的语言及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消极影响。而在亲戚的立场上,他们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缺乏更多的关爱。

(2)学校环境。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孩子成功的教育,源于学校和家庭的协调与配合。但是,由于留守子女的父母外出打工,学校无法配合和协调家长一起对留守子女进行教育和监管。此外,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的缺乏,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教育,造成对学生的教育程度不够,不利于对留守子女进行很好的教育。

(3)社会环境。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以1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农民的收入基本上停滞不前。由于中国广大的农村经济落后,农民贫困,使得他们没有能力照顾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走上外出打工之路也是生活所迫。近年来,随着赚钱作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念兴起,打工照样挣钱的“新读书无用论”随之出现,使得农村家长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加,很多学生中途辍学,过早的走上了打工之路。

(4)政策滞后。政策的偏差,使得薄弱的农村的教育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地方出于本地利益的考虑,不愿意接收农民工子弟在当地公立学校上学或者收取高额借读费,以限制外来学生“占用”他们的教育资源,所以留守儿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三、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很显然,如果农民工子女继续留守,得不到很好教育的话,农民工这个阶层与整个社会的脱节就会越来越严重,这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十分不利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广泛力量的密切配合。

1、政府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1)加大投入力度, 进行政策倾斜。加大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和薄弱校教师的收入水平,提高现有农村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2)加大农村公共教育资源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完善体育、文化娱乐设施;建立健全农村寄宿制校舍管理体制,实施并完善素质教育理念;普及信息化教育模式,鼓励学校积极开拓教学新方法和育人新理念。

(3)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把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

2、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如前所述,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来说,家庭教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上,而更应该从情感的角度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发展良好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另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再者,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责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必须注意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这一点,任何其他措施都无助于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

(2)重视对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作为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实施单位,农村学校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营造健康活泼的教学氛围。同时,要积极同留守孩子的监护人进行交流,对其做必要的培训,让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励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作为教师应有的责任。

3、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招募组建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队伍,推行“结对接力志愿服务”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形式的结对方式,组织志愿者队伍或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签订结对卡,针对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心理抚慰和应急救助等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2)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社会化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和主题活动的宣传活动,开展爱心募捐、义务家教、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关爱活动,更大程度地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关爱行动,动员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参考文献】

[1]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35-37.[2]谭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13-214.[3]中广网.《留守儿童达5800万 新数字新问题催生新建议》[EB/OL].(2008-4-28),

第四篇: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摘要: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他人寄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这些留守子女人口众多,年龄普遍偏小,有必要引起教育界的关注,文章针对目前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其成因,做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城市化;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5-0248-02

一、留守儿童的产生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年龄一般为6~16岁。

二、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留守儿童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占据绝对多数。按照全国3亿6千万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没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这将对我国教育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再者据调查,目前留守儿童的年龄偏小,正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内,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品质,会对将来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留守儿童教育这个问题上,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三、我国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其原因

1.学习较差。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3.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价值扭曲。部分外出打工者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四、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教育博客[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与经济 季刊.“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栏目[M].该刊编辑部出版.

[3]张乐天.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凤琳(1987-),女,重庆忠县人,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农村教育改革。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孙雪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参与城市建设,逐渐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城市,一方面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有效推动了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亦称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非常突出。教育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化、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正因如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描述和解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和形成机制,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如何认识和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一直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焦点问题。社会工作是一门强调实践与应用的学科,儿童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两大专业领域,这两大领域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另外,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分析视角出发,本人认为:留守儿童是一个应该被关注和关爱的群体,但关注不能误读,关爱更孕育着理解。正确的认识和感悟是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一切干预活动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和探索该问题的出发点。本文选取人参之乡——吉林省抚松县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剖析出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从优势视角出发,利用增能理论作指导,运用叙事治疗方法和技巧,寻找解决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介入措施,以期推动该问题的顺利解决。另外,对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探索也是推进社会工作专业本土化的有效尝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王思斌说:“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走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之路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本土化则是其职业化、专业化的必经之路[1]。”而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 社会化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69.5 【目录】:

       摘要4-5 Abstract5-9 引言9-11

一、绪论11-15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二)研究方法13-14

(三)研究思路14-1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文献综述15-19

(一)国内研究现状15-17

(二)国外研究现状17-19

三、参乡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9-23

(一)参乡基本状况19-20 1.地理环境19 2.经济现实背景19-20

(二)参乡留守儿童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20-21

(三)参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21-23

四、参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综合调查23-38

(一)家庭环境下的参乡留守儿童教育23-33 1.参乡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23-26 2.参乡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分析26-30 3.参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30-33

(二)学校教育下的参乡留守儿童33-35

(三)社区环境下的参乡留守儿童教育35-38

五、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38-45

(一)介入中应用的理论及治疗方法38-41 1.基于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38-40 2.增能理论的指导40-41 3.叙事治疗法41

(二)实施运用以及反思41-45 1.增能的实施及运用41-42 2.叙事疗法和优势视角的结合运用42-45

六、实践操作模式的选择45-47

(一)学校教育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者及留守儿童家长的联合45

(二)政府、社区工作者与社会力量的结合45-46

(三)“社工+助工+义工”的联动服务46-47 结语47-48 注释48-50 参考文献50-51 导师及作者简介51-52 后记52-53 附录53-55

下载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精选5篇]

    论文 也谈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贫困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马鹿中学 王文安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也谈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5篇模版)

    主题:走访学校附近农村,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任务:从村长处了解本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与受访儿童聊天谈心,了解其心里真实的想法; 利用周末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支教;......

    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我的学校是这样做的,应该说很多学校都是如此: 一、建立、建全留守儿童的档案。 档案主要包括以下......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笔者的主要关注点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界近几年......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以河源市江源小学为例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江源小学 何红娣 电话:*** [论文摘要]“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家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暑假 调查地点: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 调查人员:陈学虎 据统计:建始县外出务工农民9.65万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管的“留守儿童”总......

    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2) (一)家庭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