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时间:2019-05-14 10: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第一篇: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2)

(一)家庭经济条件恶劣...................................(2)

(二)接受教育限制.......................................(2)

二、留守儿童心理及教育存在的问题.........................(2)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2)

(二)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5)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7)

(一)从心理着手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7)

(二)学校的辅助教育.....................................(8)

四、国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政策.......................(9)

内容摘要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人口流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

(一)家庭经济条件恶劣

家庭困难导致父母被迫离家打工,从而使得留守儿童的产生,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中国长期的城乡差别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二)接受教育限制

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手续也会非常繁琐和复杂,再者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二、留守儿童心理及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自我封闭 性格孤僻,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情绪失控 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由于长期情感照顾,这些留在农村的轻少年儿童往往性格孤僻,有心理障碍,缺乏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学习成绩欠佳,缺乏竞争意识,行为懒散,不求进取,逃学迟到就是家常便饭。思想道德危机,价值观混乱,不少儿童经常说谎,缺少朋友和亲密的伙伴。大多数男性儿童经常违规违纪,盲目冲动、打架斗殴。据统计,目前中国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另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其中17% 的小学生成绩较差,4%的小学生成绩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经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特有的问题,其他国家没有发生过一样或类似的事情,有些发达国家也有过相似的情况,但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情况和他们不一样。中国人口基数非常大,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也很大,一旦决策失误会伤及很多人。中国更是没有福利制度,直到最近才建立了初步的福利制度。但是这种福利是有身份差别的,一般只有单位职工才能享受到福利待遇。显然,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背景是复杂的。本文仅仅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留守问题产生的根源。第一是国家制度造成的因素。例如,城乡差别的身份制度导致目前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共同结论,它是造成留守问题的制度根源。社科院学者陆学艺认为,”取消户籍差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只有放开户籍制度才能减少农民”。这一根本因素如果得不到解决,留守问题将很难打开局面。值得幸运的是这种身份等级制度正在被改变,不过进展的速度是如此之慢;国家长期以来贯策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的方针,导致城市和乡村差的生活水平急剧拉大。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因资金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过度剩余。因此,不可避免地农民工要流向城市;历史上,中央决策者的重大失误导致今天农村面临极大的发展困境。毛时代的“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口号使几十年间的中国人口大幅度整加。有限的土地与密集的人口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农村土地的支撑量已接近极限。因此,转移农村人口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第二

是中国人的身份等级观念强烈。城市市民普遍对农民工怀有偏见,认为城市的脏、乱、差都是农民进城带来的结果。城市犯罪率生高也主要是农民大规模进城造成的。城市居民的这种舆论倾向和观念导致基层决策者按照舆论调整思维,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农民工子弟入学的门槛。农业部相关课题组研究也认为,“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还在城市“。这些孩子因父母的原因,即使出更多的钱,也很难待在城市里站住脚;新的阶层体系又从新形成并趋于稳定,中国历来就是一个身份等级制度深严的国家,即使是现阶段中国的社会流动性依然不高,中国算不上是内部开放的社会。这些新的阶层具备一些新的典型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过去没多大差别。农民的身份一旦确定,社会流动的空间和机会是很小了的;精英结盟是当前一个趋势,知识精英、技术精英和政治精英的结合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一正在壮大的阶层或利益集团日益成为过分的分利集团,吞噬改革的成果。而弱势群体却日益被边缘化,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受害者。第三算是农民自身的问题。农民的素质不高是理论界和决策者的共识,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农民自身的不足导致发展困境。比如,文化素质低、缺乏技术、平均家庭人口多等。

(二)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

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失去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像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成绩倒退,在学校有老师管教,可是回到家便没人管了。可见,没有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

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由于“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一)从心理着手改善留守儿童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父母缺席的时候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情感的寄托。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差,内心孤独。对于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里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悲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起信心,快乐健康的面对生活。

(二)学校的辅助教育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

学习。增强他们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得坚强起来,思想变得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

四、国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政策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把“留守儿童”列入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参考文献:

[1] 张海莹.大学生健康心理养成的途径和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 , 2006,(02)

[2] 李冬生,阮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2)[3] 黄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初探[J].宜春医专学报 , 2000,(S1)[4] 李长文,时长江.大学生如何增进心理健康[J].黑龙江高教研究 , 1994,(05)[5] 张小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 2002,(03)[6] 李新红.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1999,(02)[7] 王群健,兰云.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 1995,(04)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在老家上学,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类学生的教育,也日益成为目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问题一:家庭教育出现死角 父母外出赚钱,孩子的教育咋办呢?

现在不少村庄都是老弱病残看门照户,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淘金”。谁来监护、管理孩子,就成了首要问题。据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监护及管理多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些老人对隔辈子孙“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掉了”,疼爱有加,管理出现死角。而且有些老人对孙辈儿也颇动脑子,无奈教育方法多是过去的一套,好心不得好报,不少孩子一听老人唠叨,就退避三舍,撒脚丫就走,半句也不想听。要不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更有甚者“你让朝东,我偏向西,你让撵兔,我偏赶鸡”,逆反心理让人哭笑不得。可怜这些老人,一提起孩子,只有无奈叹息。若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亲友,则更是“深不得,浅不得”双方更是缺少感情沟通,其教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即便有的父母隔三岔五打电话问询孩子的情况,也只能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这可以说是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死角的原因吧!

父母外出谋生本也无可厚非,然而对子女的管教问题却不可忽视。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对孩子的放任自流,毁掉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业吧!

问题二:花钱大手大脚,无节制

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长,无论挣钱多少,对滞留在老家的子女普遍存在愧疚心理,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论文

也谈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贫困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马鹿中学 王文安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也谈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贫困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基本概念]:留守儿童是指在贫困地区农村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被迫留在家里,处在学龄阶段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从地域范围来看,特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从打工主体来看,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从年龄结构来看,处于正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员流动的产物。

一、问题的重要性

在西部广大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多为农民工或父母一方为农民工而长期在外,由孩子的祖辈或其它亲戚照顾。随着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队伍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扩大。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和雨季,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1.5亿农民外出打工,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全国农村目前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并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儿童的数量尤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从全民教育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以及从留守儿童完成社会化的角度来看,面对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育客体问题分析

1.监护人层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事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教育渠道,因此,父母应努力履行起家庭教育的职责。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条件的应尽量携带子女到务工地附件学校入学,没条件的应慎重稳妥地选好委托监护人,做到经常与委托监护人及留守孩子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地对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状况加以关心和教育,最大程度地保证对孩子委托监护的到位。同时,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留守孩子学校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和表现,力求配合好学校教育。必要时应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作为教育媒介,激励孩子要能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拼搏向上,用学习和知识谋求人生发展,让他们的下一代结束留守生活。

2.学校层面。学校要强化教育。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的生活真空。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务工、在什么地方务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到学生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养,包括相关的安全、生活常识、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知识,真正做到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增设心理教育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孩子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学校教育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

比例、在校表现(学习、行为、生活、人际关系、性格、兴趣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看法与采取的措施;留守原因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所带来的影响等。

3.当地政府层面。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政府要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严峻性,要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设立一定的专门管理、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机构,借鉴和推广河南省留守儿童与父母定期或不定期免费电话联系制度,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职能,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

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协作共同完成。一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上《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少年儿童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政策的精神,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和结合当地实际,从入学教育、学校建设、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确保流动儿童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政策的落实,解决一些有条件携带子女到城市读书的农村流动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应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不但有学上,而且能够上好学”。二是要建立明确责任机制。要坚持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大抓,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留守儿童中的贫困生优先纳入“一补”的范畴,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把农村村部、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建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和寄宿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

4.社会环境层面。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较差的问题,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应切实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真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从严打击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援助;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突出整治好校园周边环境,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教育主体问题探究(一)生活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方面,包括衣食住行的现状,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以及原因和解决的途径。1.留守儿童缺少应有关注,处境孤独。当地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概念理解比较模糊,留守儿童并未受到当地社会和相关部门的关注。个别县级教育部门和部分学校对什么是“留守儿童”并不清楚,他们所理解的“留守儿童”则为流动转学儿童,有关部门也没有做过相关统计。

2、基本生活缺乏保障。

留守儿童不能按时保质吃饭,营养状况不良,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和上学读书的情绪。有留守儿童这样写道:“(我的)第二个烦恼是家里没有人,爸爸妈妈出去打工没有人给我洗衣服。我也没有零花钱。”(见某留守儿童作文)“每次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我就烦恼,因为回到家的时候家中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这时候我就会流泪,想爸爸妈妈在家的时候,回到家有香喷喷的饭和家人围在一起吃。”(见某 留守儿童作文)与其他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由于大都跟年迈的祖辈们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缺少父母悉心的照顾,常常只能是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在营养状况和卫生健康方面难以得到完全保障,此外,由于缺乏正常的引导,一些孩子也容易出现诸如抽烟之类的不良生活习惯。

(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包括他们的学习态度,监护人与学校的沟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作用发挥得如何等。

1、留守儿童潜在辍学率更高。据某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某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不到1%,这与国家实施“两基”攻坚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有很大关系,正如他们所言:“现在上学学生自己不出钱了,几乎不存在上不起学的问题。”(与某县教育局领导访谈)

2、家务与学习的冲突。父母外出,有些家务势必落在儿童身上,家务与学习发生冲突。“我回到家里,有很多家务事要干,而我的学习也不太好,回到家里,想学一会儿,都没有空,干什么着呢?就是做饭,扫地,喂猪等等。我真的很烦,每次都是一样。”(见某留守儿童作文)

3、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介入过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就像他们所说的“你辛辛苦苦的跑到远方去打工,太不了解我的学习情况,母亲在家里一字不识。所以,我回家只能一个人做作业,不知道的题都留下来,准备到校时问老师。这样一来,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了。”(见某留守儿童作文)另外,由于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娇惯儿童,加之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关注大于学习方面的帮助,学习介入不够。正如某受访老师所说:“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思维不一样,考虑问题也不一样,更偏重于儿童的生活方面,对孩子的学习重视度不够。”(与某中学教师访谈)(三)情感心理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情感方面,包括监护人是否与留守儿童谈心,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相处得怎样,父母在与不在留守儿童的表现有何不同等。

1、亲情的淡化和缺失。有关专家认为,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抚慰与关怀,往往表现的比较焦虑,并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在与留守儿童的交流以及研究者所收集的部分作品中,得知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对父母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家庭经济表现出忧虑的情绪,他们从心底里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打工。有个留守儿童这样写道:“我记得你走的时候小弟才四岁,他在外面见一个人就叫爸爸,有时候他甚至问我们有没有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哄他,可是我每天睡觉前都流着泪进入梦乡的。”(见某留守儿童作文)

2、监护人难以理解儿童的心理,有时甚至会发生矛盾和冲突。研究者在调查中设臵了一项“你有心里话一般会给谁说?”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首选的是母亲、好朋友和老师,而不是爷爷奶奶。同时,爷爷奶奶的某些失当教育行为更加激发了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得双方的矛盾会有所加剧。“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儿童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由

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照顾,委托监护的难以到位,使他们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教,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很少,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孤独、离群和自我封闭,这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

(五)性格方面的问题

正确、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成长、成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影响因素。留守儿童父母在外,缺少正确的引导和长期的督促,“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呈现的更自由、更随意一些。”(与某小学教师访谈)有留守儿童在谈自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看法时说:“有的同学父母去外地打工,觉得自己没人管了很容易会走上邪路,比如抽烟、喝酒等。还有的同学有时候会感冒或者疲劳时,没人管,所以情况会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得病等情况。”(见某学生作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经常外出打工,与留守儿童联系较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缺乏必要的关注和教导,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得留守儿童性格比较内向、孤僻、甚至悲观。正如某个受访老师所言:“留守儿童心理上比较孤僻,缺少父爱和母爱,(虽然)也有个别比较自立、自强。”(与某中学教师访谈)(六)思想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求学动力下降,思想压力过大。

1、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文化的认识有所加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直接或间接地告知留守儿童,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但是,“这种教育是比较肤浅的、简单的,只是停留在好好念书,将来在外面容易坐车、好找厕所、不容易上当受骗”(与某小学教师访谈)等这种浅层次的多识几个字就能解决问题的层面。另外,有些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表示“理解”,从而认为“他们在外面受很多苦,我多想让我自己去(打工),而不让父母去(打工)。”因此,儿童的求学动力将会不断下降。(见某留守儿童作文)

2、父母注重眼前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对儿童的过低期望,以及“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左右着儿童的上学与否。研究者了解到某初中八年级某班前5名学生有3名被家长强行辍学去学作拉面和保姆,儿童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儿童思想压力过大,对自己的前途比较渺茫。

3、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波及到中国偏远的农村,在西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好多大专毕业生国家分配不了,当地没有其他出路,一直处于待业的状态。就业难的残酷现实不仅影响到父母供给儿童上学的决心和信心,更影响到儿童进一步求学的动力。

(七)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价值观出现偏差。农民外出务工从事的工作大多数为体力活,技术含量和文化程度要求并不高,只要加班加点,多出力气就基本上能拿到比较“可观”的工钱。因此,有部分外出打工的父母,持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比较简单甚至粗暴,对儿童的期望值也不高。在加上社区部分外出打工青年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家就业难问题,导致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认为读书无用,有些留守儿童则为了对父母外出打工很辛苦表示“理解”,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也定位为外出打工挣钱,如此错误的价值观念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般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特别是由于委托监管的不到位,父母的物质补偿心理,更易使孩子们形成重物质、讲享乐、不节俭等不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中发现,有的留过儿童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有的认为父母没读什么书,同样能挣钱,产生读书无用的意识和厌学和情绪,学习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八)安全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是安全问题。他们提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触电等等。父母对留守儿童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

四、教育策略面面观

1.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努力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代监管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其健康成长。

2.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国家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与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了这一制度,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远远满足不了学校布局调整后大量寄宿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农村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学校建学生宿舍楼,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到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

3.学校和教师应更多地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弥补农村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还要与家长及代监管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注意发挥留守儿童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4.发挥教育部门及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建立“留守儿童”监测体系,健全并及时更新“留守儿童”档案,全局地、整体地、动态地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对“留守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学生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保卫、食品安全等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要畅通“留守儿童”、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通过公布校长及教师的电话,开设专线电话、电子信箱,利用节假日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交流、联系,形成学校内外教育的合力。

5.政府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地接受教育。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制定工作计划和考核细则,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项经费,用于托管服务机构、寄宿制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农村“留守儿童”就学、教育管理、人身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总之,为了避免“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学生的代名词,加快农村小康化的进程,真正实现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责无旁贷。

还有关于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如何;留守儿童自己如何看待父母外出打工;自己如何看待监护人对自己的监护;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讲述父母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的生活故事;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带来了哪些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等,这一系列的新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参考资料:《甘肃教育》

《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信息网》 《西部教育教学网》 《中国知网》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读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题:走访学校附近农村,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任务:从村长处了解本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与受访儿童聊天谈心,了解其心里真实的想法;

利用周末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义务支教;

根据毛概课上学到的知识,对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农村的父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离开孩子来到了城市。相应的,出现了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孩子因为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隔代人缺乏沟通,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这次的毛概实践活动,我把视角锁定在这群孩子身上,了解他们的教育问题,与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多的农田被征用,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都纷纷走进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而且工业的发展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这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问题,农民工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这是毋庸置疑的。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暂且不说这个,伴随着农民工进城的另一问题同样令我们头疼,那就是留守儿童问题。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已经很严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文化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农村的父母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背井离乡,辛苦劳动只为挣那一个月几千元的工资。可是,有得必有失,离开家就意味着不能和孩子朝夕相处,不能及时和他们沟通,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孩子将会在心里形成难解的心结,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这样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

(一)调查过程:

为了深入调查留守儿童问题,通过“阳光工程”志愿者这个平台,我来到了学校附近的南强村。三月二十号,跟随阳光工程志愿者的队伍,我来到南强村对这里的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

(1)采访村长。在支教之前,我和另一个志愿者来到了村长的家里,向他了解留守儿童的有关问题。在整个南强村里,有8个孩子是留守儿童,其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父母都出去打工,有的是单方出去,有的甚至是孤儿曾经在福利院呆过。最普遍的情况还是父亲出去西安市打工,母亲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有的妈妈会在家附近的超市工作但一日三餐会在家里吃。

(2)和留守儿童家长聊天。在对孩子进行帮扶之前,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这是很必要的一个步骤,因为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更好的完成支教工作。在这次的志愿者活动中,我帮扶了三个小孩,她们都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小雨的女生,再和她奶奶聊天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震动了。因为她的父亲在她两岁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然后母亲改嫁,和奶奶相依为命。虽然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但它存在着和留守儿童能够同样的问题---缺乏沟通。在问及小雨平时学习乖不乖时,奶奶很欣慰的告诉我,小雨平时很乖,放学后总是先写作业然后再玩,平时家务活也帮着干,她明白白奶奶的辛苦,从来不乱花钱,不要求奶奶给她买新衣服,他的许多衣服都是姑姑给她买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一点都没错。可是这么懂事的小雨心里平时该有多么煎熬,看着别人的父母给他们买好吃的,看着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看着别的孩子拿着成绩单向她们的父母索要奖品时,心里只能默默地流泪。奶奶说,平时小雨会和他说在学校里的各种事情,大事小事都会给他说,包括上课老师提问谁了,他今天和同学玩什么了,谁又惹他生气了等等。但从来不提起她的爸爸妈妈。我能感受到奶奶说这话时对小雨的担忧,但她的语气里又透着无奈。我不知道如何让来安慰她,只能沉默以对,同时也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在最后,我对奶奶说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雨,毕竟年龄比较接近,我可以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分担她的心事,并给她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健康快乐的成长。

还有其他两个女生----小文和小靓。她们的父亲都在外面打工,而母亲都在附近的超市里上班。在去她们家了解情况的时候,由于周末他们的妈妈都不休假,只有爷爷奶奶在家,很遗憾没有从她们母亲那里了解更多的情况。相对于小雨,他们两就稍微不“刻苦”了,在放学后有时会看看电视,玩玩其他的,但成绩都还可以,毕竟父母都很关注这个问题,而且她们的的母亲也会经常督促他们学习。老人告诉我,孩子的爸爸一般一个多月回来一次,每次回来之前都会打电话回来问孩子们想吃什么,然后大包小包的带回来。从老人描述的欢呼雀跃的申请,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们对父亲的思念。当受到委屈时,孩子不仅需要母亲柔声细语的安慰和爱抚,还需要父亲那坚实的臂膀的支持。两者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

(3)对受助儿童支教并和他们聊天

在每周的支教活动中,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时间很短,任务很重。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辅导,更要旁敲侧击了解他们心里的故事。我认为重点是要开导他们的心理,让他们开心快乐的学习生活。所以在支教过程中,和他们聊天是我每次的必修课。通过和他们聊天,我了解到毕竟还只是12岁的孩子,对待生活还是比较乐观的。当我避开小文和小靓问小雨平时妈妈来看他不,想妈妈不,他回答是有时会来看,但不会很想他。因为长期不在一块住的缘故,妈妈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陌生的称呼了,平时有什么困惑时,更不会给妈妈说了。他说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他都会给奶奶说。当问到小文和小靓平时想爸爸怎么办时,他们说就会给爸爸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而且他们都在抱怨父亲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挣钱。她们并不懂,要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要拿到高的工资,离家远是不可避免的。

在我们的队伍中,有一个志愿者帮扶着一个叫小凯的初二学生,这个学生很有特点。它相对于同龄的孩子明显的很成熟,我感觉带着一股社会的气息,很活泼,很叛逆。最荒唐的他一直给我们的志愿者说她不想念书了,想去北京找他堂哥,他感觉念书没用,想早点进入社会闯荡。听着同学如是述说,我为小凯担忧,像他这样的年纪要出去社会闯荡,该经受怎样的苦难,在这个只是占据强大地位的时代,初中没毕业就出去,也只有给别人干苦力的分吧。

通过和她们的沟通,可以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同其他孩子一样,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若干年后他们将是农村社会的“主力军”。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很迫不及待,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针对留守儿童问题,我的建议:

(1)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和孩子接触最多的学校,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例如,老师应该经常找这些孩子聊天谈心,成为她们的朋友,引导他们乐观的面对生活。由于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的心里比较复杂,老师在授课的同时要负责她们的心理问题,这个工作也是做不好的。所以,教育部门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组织,主要负责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例如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免费提供资源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等。

(2)邻里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在村子里,许多人都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和留守儿童的关系比较密切。所以她们和孩子沟通起来比较容易的。而伴随产生的问题就是,这个需要村委会干部的督促,毕竟很多人是不愿意多管事的。村委会也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给予留守儿童尽可能多的关爱。

(3)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要让在外打工的孩子父母的回来,那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于靠近山区的农村,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回流的农民工便可以在家附近找工作,例如可以当导游,可以办起“农家乐”等。对于其他的一些农村,政府可以改善其投资环境,吸引大小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岗位,是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这样就能缩短农民回家的周期。另外,也可以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比如政府可以在养殖业等副业上进行补贴,吸引农民回家创业。另外,父母应该经常打电话回家和孩子进行沟通,要关注孩子的成长。

(4)让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和父母一起生活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但城市的生活水平毕竟高于农村,这样无疑会增加农民工的负担,在城市中孩子入学也是问题,而且接受教育费用比农村要高很多。这时政府就很有必要进行政策的调整,让进城农民与市民拥有平等的生活条件,让城市的学校接受更多的农民工子弟。

(5)重大高校应该发动学生帮助留守儿童。像我们学校的“阳光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又可以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尽管现在已经出现各种去山区支教的项目,但毕竟愿意去山区吃苦的大学生还是很少,面对庞大的留守儿童的数字,现在的志愿者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所以学校的宣传力度应该加大,号召学生去义务支教,通过帮助别人来提升人生价值。

(三)在此次调查中,我的心得及领悟:

(1)除了实地调查外,我还在网上查看了相关的数据资料,我认识到了在中国留守儿童问题是多么的严重。他们除了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外,生活问题、安全问题、道德问题也是很突出的。由于缺少照顾,他们中许多人会营养不良,这会直接影响她们的身体发育;由于缺乏看护,他们常常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欺负,而且可能会因没人警告他们有些危险的地方不能去,有些游戏不能玩,而导致严重的人身伤害;同样,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会常常逃学去网吧打电游,看电影,那些如凶杀、淫秽等镜头会严重影响他们人格和道德的健康发展,导致他们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事情常常发生。

(2)珍惜幸福。通过和她们的沟通,我发现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从小父母一直陪在我的身边,每当学习生活受挫的时候,总有爸爸妈妈站在我的后方,支持我鼓励我。当我心理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她们总是能及时发现并引导我接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我一直都在幸福快乐的成长着,现在走进了大学,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和他们相比,我真的拥有了很多,所以我应该感恩生活赐予了我这么多,在以后,我要怀抱感恩之心面对生活,勇敢的面对挑战。

(3)甘于奉献。既然生活给予了我这么多,我就要将我的幸福与别人分享。以后我要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些志愿活动,走出去,走近社会最真实的角落,感受那里的景,倾听那里的人。象牙塔里的生活很轻松愉快,但塔外的生活更能给人心灵的舒适与安逸。能够帮助别人的感觉真的很美妙,因为奉献,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对别人来说很重要的人。而我相信,只要多些人主动拿出自己的一些时间,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少点悲伤,多点欢声笑语。

(4)多锻炼自己。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强,与别人接触时不自然,这都使自己不能很好的和别人沟通,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不知道怎么说出口,就是所谓的不会圆滑处世吧。我一直很佩服那些巧舌如簧的人,口才对于她们来说就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武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口才是很重要的一张凭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多和同学沟通,侧重练习自己的交流能力。

第五篇: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是大家所共同希望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关爱留守儿童。我的学校是这样做的,应该说很多学校都是如此:

一、建立、建全留守儿童的档案。

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家校常联系。

通过开家长座谈会、与家长电话联系、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

三、重视《儿童心理学》。

各科教师要重视儿童心理学,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化。教师必须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老师要在网上多学习一些疏导儿童心理知识,针对留守儿童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怎样进行解决等等,这样使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四、加强社会关爱

社会的关爱是留守儿童不可缺失的,必要的正面的社会关爱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否则将逆道而行。因此,让孩子多参与社区活动,呼吁社区活动更多地呈现的多样化,健康化,去成人化等。

下载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暴露无遗。笔者的主要关注点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界近几年......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以河源市江源小学为例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江源小学 何红娣 电话:*** [论文摘要]“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关于家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查时间:2011年暑假 调查地点: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 调查人员:陈学虎 据统计:建始县外出务工农民9.65万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代管的“留守儿童”总......

    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自己家庭收入带来大幅度提升的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很多未成年人群体农村......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变革,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程中,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受农村贫困及城市利益的驱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乡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日益增加,很多父母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发言稿

    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关注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啊,而在面对这一状况,不应只看到劳务经济蓬勃发展拉动农民收入提高的一面,还要看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