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的调研
报告
河口区老龄办组成专题调研组,采取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老年人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老有所为情况进行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状况
近年来,河口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六个老有;目标,狠抓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老年人才作为重要人力资源,注重全方位开发和使用,老龄、老干部局、人社、关工委、老年体协、各镇街道等部门、单位全方位搭建平台,政策助推,充分发挥和利用老年人的智力人才优势,奉献余热,积极投身;银龄综治;、;银龄平安;、;银龄普法;、;银龄调解;、;银龄治安巡逻;、;银龄护教助学;、;银龄援农;、;银龄科技;、;银龄助老;、;银龄文化;等多种形式的;银龄行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广大老年人通过积极参与社会,通过老有所为的过程实现老有所乐,既奉献了社会,又充实了自己,有效推动了全区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具体做法
(一)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河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始终把老龄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重点,在政策引领、组织建设、拓展服务等方面做了积极有益探索,全区老龄工作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老年保障标准、银龄安康工程、老年宣传文化等项工作始终位于全市第一,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2012年,制定出台了具有较高含金量的《中国共产党河口区委、河口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50万元的老龄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老龄、社保、科技、民政、文体、农业等部门区分不同老年群体,积极推动有关政策的制定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年群体的作用,让他们积极投身村居、社区社会治安维护、矛盾纠纷排解、平安河口建设、义务助学护教以及关心下一代、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志愿服务、互助养老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奉献社会。
(二)制定政策,搭建平台。为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社会老龄化形势,让广大老年人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继续发挥余热,有所作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我们把老龄工作机构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为老有所为提供组织保障。全区各镇、街道、村居都建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和老年人工作委员会,区直部分单位也建立了相关组织,全区镇街、村居两级老工委组织达198个,专兼职人员650余人,其中450名工作人员为老年人。组织、宣传、老龄、民政、教育、文体、科协等有关部门十分重视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积极扶持发展各类文化艺术、科技、老年志愿互助以及关心下一代等老年人社团组织,以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为平台,在全区建立了老年组织党支部30个(主要包括离退休干部和老年文化艺术团体等),注重发挥好党支部在老年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些基层老工委组织、老年人党支部及参与其中的老同志,组织带领广大老年群众积极参加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无私奉献实现自我价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老骥伏枥,老年志愿服务亮点突出。近年来,河口区高度重视老年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推动社会各界成立各类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吸收广大老年人发挥各自特长积极投入到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全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模范个人不断涌现,形成了老骥伏枥、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老龄志愿服务主要围绕党和国家政策宣传、治安巡逻、民事调解、卫生保洁、义务护学、红白理事、义诊服务、文化传播等诸多方面开展活动。这些组织和个人无私的奉献、辛勤工作,为村(居)社区的安宁、城乡环境的美化、居民邻里和睦、学生儿童的安全、社会移风易俗、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发扬,值得全社会尊重。目前,全区建有各类老龄志愿服务组织及队伍 600多个 ,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2000余人,其中老干部;五老;志愿者368人,4名老干部志愿者受到省市表彰。仙河镇渔村已退老支部书记带领部分老年同志成立了;夕阳红治安巡逻队;,多年如一日义务巡逻执勤,维护了村庄良好的治安秩序;河口街道河宁社区的老同志张学武,在近六年的时间里,坚持清理小区墙上;牛皮癣;、拣拾花池路边垃圾、宣传环保常识,被社区居民亲切称为;环境卫士;,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许多老同志也加入到了义务环保队伍之中;六合街道河安社区有一老局长;金牌调解员;叫殷洪志,在调解居民邻里矛盾纠纷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社区范围内哪里出现了矛盾纠纷,哪里就有;金牌调解员;的身影,自社区成立以来,;金牌调解员;走家入户,多次成功化解居民矛盾和纠纷,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信赖和赞誉,并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河口街道河宁社区有位万学芬老人,20年前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位置上退休,退休后,不论是上街购物还是串门她必带两样东西,听诊器和血压计,随时可为群众听诊检查,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院长护士;,她还是河宁社区特色支部;永康支部;的负责人,她和曾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一道,组织建立了;银龄医疗志愿服务队;,坚持为社区居民宣传介绍健康保健知识,常年义务为群众健康查体。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河口区积极打造老年志愿服务品牌,其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三、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努力,河口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现实要求和老年群众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有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政府、社会对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还不到位,政府有关部门缺少必要的持续的政策性扶持,组织支持和引导不够,有的地方特别是农村关注度不高,许多学有专长的老年人没能真正融入老有所为队伍中来。
(二)总体上看,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人员数量少,老有所为群众性组织规模小,整体效应较弱,部分组织长期处于自发状态,自娱自乐,参与社会较少。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载体不多,针对老年人的专业指导和培训较少。
(三)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实现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不够丰富。河口区老年科技工作者参与工农业科研的较少,缺少典型师范的亮点项目,东营市老龄办近年来重点推动实施的老年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建设没有在河口区落地的项目。
(四)各类老年志愿者组织、老年社团的监督管理与服务不到位。许多老年志愿者组织、老年社团是由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的,全区没有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许多部门都管又都不管,也导致服务不到位问题产生。
四、几点意见建议
依据当前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情况,面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加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宣传引导,积极宣传老有所为的重要意义,搞好典型带动,提高社会对老有所为的认知度和关注度。
(二)政府层面做好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拓展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领域和范围。
(三)充分发挥各级老龄组织的职能作用,增强老年人对自身资源的自我开发意识,鼓励引导低龄老年人从事产业活动,发挥余热。
(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性。
(五)依托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开展老年人专业指导和培训,增强老年群众参与社会工作的能力。
第二篇:老年社会工作期末考试
老龄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的人口大于或等于7%;60岁以上人口大于或等于10%。老龄化的速度:指社会中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增长的速度,它主要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制约。
心理年龄: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与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叫“智力年龄”。
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个体年龄,它反映的是个体的社会行为的成熟程度。
丧偶老人的心理辅导:正确对待丧偶现实;避免自责;转移注意力;再婚有利于摆脱孤独;寻求新的生活方式。
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全体劳动者的切身需要;体现社会的公平。
老年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卫生保健;增加知识;兴趣爱好;专业技能。
原则:多科学;多层次;多形式。
了解老年心理技巧:注意倾听老年人的心声;注意观察老人的神态;了解老人的交往;了解老人的独特性,尊重老年人的尊严。
离退休综合的表现:坐落不安,犹豫不决,不知所措,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梦,行为重负,情绪变化明显。
成因:失落感,怀旧,恋友。
治疗:要有思想准备;注意保健,防止疾病;生活丰富,家庭和睦;要有
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空巢”孤独感的表现:爱回忆往事;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交往很少。
成因:认识上的错误;感情上的错觉;固执的怀旧。
辅导:正确认识家庭发展的规律;夫妻才是真正终身的伴侣;加强与社会的交往;正确对待孩子的离巢;开拓新的业余生活。
老年个案工作的辅导方法:怀旧;生命回顾。
辅导技巧:与案主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注意辅导的过程;注意老人的情绪;注意老人对子女的感受;协助老人抒发痛苦的感觉;协助老人重返现实;防止老人过分自责。
老年团体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者利用团体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增加其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通过老年在团体的娱乐、交往和学习等活动排除老人生活中的寂寞,解除其生活的疑虑,增加其生活情趣的工作过程。
老年团体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先入为主;照顾特殊原则;组团适当原则;不强求原则。
技巧:要有充分的准备;组织简单易学的活动;即使赞赏有能力的成员;
要关心老人对活动的感受;要及时调整团体活动;要赏罚分明;要有团圆结局。
社区老年工作:老年社会工作者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社区内的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的工作过程。
意义:有利于家庭的照料;有利于老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有利于在充分利用社区内的闲置资源;有利于低收入老人的养老。
养老的主要形式: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的特点:可以满足老年人和家庭的需要;社区养老方便灵活,形式多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适合普通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
第三篇: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五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考点 1:老年人的需要及问题老年人的需要 主要包括: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 事安排和一条龙照顾等 老年人的问题 ?疾病与医疗问题②家庭照顾问题③宜居环境问题④代际隔阂问题⑤社会隔离问题 考点 2: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 和行为; ②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③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 思并运用督导机制;④老年社会工作需要多学科合作。考点 3: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主要内容: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 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 的服务,即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 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服务、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老年人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 理 老年人精神问题的解决 处理的方式:帮助老人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等最常 见的 4 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关键在于要理解老人的行为方式,重要的是理解老人在精神上如何 界定自己的现实世界,在精神上关怀老人。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 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临终关怀、丧亲问题、酗酒问题、自杀等 考点 4: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主要包括:缅怀往事疗法、人生回 顾疗法、验证疗法。
2、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有现实辨识小组和动机激发小组。
3、老年社区照顾工作方法主要分为医疗性照顾和社会性照顾两 部分。
4、老年机构照顾工作方法有三个实务模式,分别称为爱登选择 模式、住房与服务模式和以延续理论和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为基础 建立的模式。
第四篇:老年社会工作论文
《老年社会工作》论文
--农村养老问题相关分析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社会工作10-1班
学号:姓名:2010025412(03)
吴
丽
农村养老问题相关分析报告
在为期十二周的时间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老年社会工作》这门课程,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我决定做一个关于农村养老现状与对策的探究。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值得我们社会大众予以关注,尤其是在老龄化愈演愈烈的当代,我们更应该对这一群体予以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农村发生了一系列与养老有关的变化,出身农村家庭的我对这一问题感受更加真切,所以就此谈谈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老年人作为社会上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大到我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小到每个家庭的组建与维持,他们都曾贡献过自己毕生的力量,不管他们的成就大小或成功与否,他们都曾奉献过,曾为国家和家庭奋斗过、努力过。所以在他们年老之际,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度过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为此,我们的国家、社区、家庭、子孙后代等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力量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在爱与自我满足中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时光。所以,老年社会工作是一门十分有意义的学问,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它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真正地为老年人办点实事,让他们的处境能得到实质上的改变。但我们国家的养老现状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养老,发展尤为滞后。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得先了解现状,所以谨借助此文分析一下农村养老存在的普遍现状及问题,并据此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老人们的幸福感。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主干家庭逐渐向核心家庭转变、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及老年人口急增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变化,不赡养老人或者赡养老人不充分等问题接连不断,操劳一生的老年人到晚年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如何解决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是新农村建设中关注较高的一大难题,并且各地的现实情况又不一样,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中国农村养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下面着重分析一下现在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现象透析--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受中华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思想的影响,并且政府对农村养老投入的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农村养老仍然以家庭养老为主、以政府养老为辅的模式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人口老龄化致使以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养老的需求,所以我国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养老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增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类:
一是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空巢老人”负担过重。这种老人生活的家庭大都是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这种状况在农村是十分普遍的,我所居住的村庄几乎有百分之七十,甚至是百分之八十的家庭都处于这样的状态。青壮年外出务工挣钱,将老人与孩子留在家里,仅仅在过春节时才回家,所以留守在家的老人的负担可想而知。且不说他们自己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被照顾的需求,仅仅是一同被留守在家孙子们和家里的家务就让他们难以承受。而这种状况又是极为普遍的状况,所以农村养老状况的糟糕程度可想而知。
二是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自身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无法支援老人。这样家庭的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所以其间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老人生病了根本不会得到及时的照料,如果不是平日里邻居及村委会的帮忙他们的生活肯定更加糟糕,由此观之其生活的惨淡境况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并且这样的群体在农村目前还是普遍存在的。
三是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农村里常常存在很多这样的家庭,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并且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另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且在精神生活方面更不幸福。这种状况让老人们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在他们眼里他们就是子女们的负担,所以整天郁郁寡欢,经年累月就慢慢失去生活的信心甚至形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在农村多子女的家庭大都是这般情况。
四是儿女赡养老人难保障。现实农村里,多子女老年人的比例高,子女在赡养费的承担上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甚至相互之间闹矛盾,其结果有:
1、轮流养老,即让老人到每个儿女家轮流过一个月或两个月;
2、分摊养老,即:每个儿女按比例负担一定比例的粮食和零用钱,提供老人生活来源;
3、都不养老,造成老年人生活无着,要求政府府帮助解决老人们的养老问题。
五是无儿女的老人即五保户生活难有保障。这部分老人都无儿无女属于五保户,他们每年由政府发给五保供养款,村委会负责发放部分口粮,不过现在由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村民素质的差别和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使有些村在给五保户粮食和生活护理方面出现了问题。近年来,在某些地区由于政府的投入有部分五保户得以入住乡镇敬老院,敬老院包吃穿住医,生活水平较好并且有专门工作人员管理,所以老人在这里的生活还算可以。但由于敬老院管理经费不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老人不能接收。更加糟糕的是,有些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对老人们疏于管理和帮助,有时候老人重病在床数天无人知晓。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老人死于敬老院数天未被发现,等等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综合而言,敬老院养老的老人生活现状也不容乐观。
二、追本溯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
一是养老观念差,尊老、敬老氛围不浓厚。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养老观念淡薄,把老年人不当“财富”,而当“包袱”。受经济、社会条件制约和个人认识水平的影响,个人和政府对老龄问题的重要性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法律意识淡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法律,都明确了老年人应得到的权益保障,而很多人法律常识不足,不能认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有些赡养人道德伦丧,只知向父母索取,却不尽“反哺”义务。
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模式难运作。由于年青的家庭成员要去工作挣钱养活老人和抚养孩子,家庭中无闲人照顾老人,特别是子女较少的老年人,这种类型正在增多,纯粹的家庭养老让赡养老人变成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对于子女比较多的老人还好说一点,但对于子女较少的家庭来说,一边供养老人一边抚养孩子,的确是一个十分沉重地问题。
四是资金投入不够,社会保障缺乏,养老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健全。各乡镇都有老龄工作机构和人员,但都是由民政办兼管,业务也仅仅是办老年证、发放百岁老人补贴,老龄工作基本是处于应付型,与当今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今年才在部分村开展,但基本养老金标准十分低根本那以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不用提老年人生个病什么的了。总而言之,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太低,不足以改善老人的生活。
三、建言献策--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养老问题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弘扬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优秀文化。为了积极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加强老龄宣传工作,各新闻媒体要从多个角度开展为老服务宣传,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入持久地进行敬老、养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通过宣传努力提高全民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意识,营造出浓厚的敬老、养老氛围,认真总结养老敬老以及老年事业发展的经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孝敬老人的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美德,在全社会促进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二是健全法律法规和老龄服务机构。要结合广大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日常护理存在的问题,体现对农村老年人的重视和关心。理顺和健全老龄机构,确保各级老龄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建设上,配备专人或兼职工作人员从事老年工作。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问题,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现状,让广大农村老年人权益得到保障。
三国家要加大对基层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对资金极其匮乏的农村地区来说,加大资金投入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资金实行社会化筹集,社会化发放,普及老年人基本生活补助金、护理金、医疗补助金等,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培训从业服务人员,让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让老年人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不断保障,而且在精神慰籍上得到充实,使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幸福、更美满。
四、社工精神--用我们的力量为老人打造一个爱的天堂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老人们送去一份温暖,有义务为改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贡献一份力量。下面结合我们社会工作专业谈谈我们应该怎么样行动去为农村养老贡献一份属于社工群体的力量。
老年社会工作在整个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老年社会工作是每个国家与社会都需要去积极面对并努力构建的重要领域。老年社会工作是针对老年人的问题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主要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社会服务,以协助老年人解决生理、精神、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加社会活动,幸福安度晚年的专业服务活动。到底我们在为老年人服务的时候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从价值观念上尊重老年人,努力去理解和接纳老年人。如果一个人在思想观念上排斥、歧视老年人,是无法真正理解老年人的,所以更不会真正愿意以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老年人解决其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接触老年人,所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接纳、尊重老年人,让其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心,以更好地开展后期的工作。
二、工作细致、周到、有耐心,并多鼓励老年人。一般从事老年社会工作的人大都是年轻人或中年人,较难理解老年人的生活经历与心理特点。老年社会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行动、反应能力来要求老年人,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给予老年人细致周到的照顾,并多鼓励老年人,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及对生活的热情。这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三、协助老年人自立、自决,与老年人建立相互依赖的、有目的的良好情感关系。能否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是老年社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为了有效地协助老年人解决其生活问题或困难,社工必须取得老年人的信任。
以上是社工在开展工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在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上,我们有能做些什么呢?就农村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专业角度提出以下的解决办法:
(一)、通过宣传向社会大众及政府部门等发出呼吁,积极为农村养老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临时医疗队,社会捐助等,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二)、在农村开展敬老爱老类的活动或在电视等大众传媒上进行敬老类的宣传教育节目,唤醒子孙们的敬老、养老意识;
(三)、向政府部门倡议,争取国家扩大对养老方面的投资,在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的养老机构,并积极提议让专业的社工进入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
(四)、指派专业团队定期去农村进行专业的服务,并发动当地的志愿者对其进行简单的专业培训,以扩大服务范围和参与人群;
(五)、开展农村社区活动,拉近邻里关系,邻居经常互帮互助以使老年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邻里们及时的帮助。等等之类的方法都是我们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老年人做的,所以对于老年社会工作,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能做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现在就开始去实践、去探索。关爱老年人、关爱我们每一个家,需要千千万万的社工一直努力、一起努力。
第五篇:老年社会工作案例
137老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方案名称
俏夕阳—老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小组
二、工作理念(1)构思背景
在电视剧《最浪漫的事》和《婆婆》中,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孤独的身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也不少见。他们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屋子里,显得是那么的无助,着实让人可怜。做儿女的也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所以不可能天天回家陪老人。再孝顺的子女,也不能照顾周到。
不管人们的愿望多么美好,人到了老年时期,总会有生离死别现象的发生。
首先,丧偶就是任何老年人终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观念里,老年人丧偶后,就应该独善其身,自己或者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不应该再有什么“非份”的念头。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
其次,精神上的需要。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面对的不再是喧嚣的机关、工厂、学校而是家,从一个社会人变成一个家庭人,和孩子的沟通也有一定的困难,毕竟生活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现在人们都是生活在高楼大厦里,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少。老人的情感得不到释放,长期这样,势必引发各种疾病。
再次,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2)理论背景
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这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也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但是有很多老人在物质上是富有的而在精神上却是空虚的。从而致使老年人产生许多心理问 1 题,如孤独、恐惧、抑郁、自卑、多疑、生活满意度降低等。老年人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机能衰老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反应。
(1)体态的衰老。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惑,体态的衰老,如头发变白,牙齿松动,皮肤出现皱纹等,必然导致老年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的自尊心,常感慨人老珠黄,来日无多,情绪比较低沉。
(2)各脏器功能衰退。如心脏舒缩能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动脉硬化、肺活量下降、前列腺肥大、骨质疏松、骨关节退行性变等。
(3)认知功能退化。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自我中心化,表现为固执、超自尊感、过分自信和排他性,还表现在认知的不守恒现象。
(4)记忆力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老年人无论是无意记忆还是有意记忆都比年轻人差,但对老年人来说,有意记忆的保持要比无意记忆好。
(5)人格改变。随年龄增长,会造成行为、情绪上多方面变化。①健康及经济上的不安;②由生活上的不完全适应所造成的焦虑感;③在精神上由于兴趣范围变小而造成孤独感;④对身体舒适的兴趣增大;⑤活动性减退;⑥性冲动减少;⑦对新的情景学习和适应都有困难;⑧一个人孤零零地感到寂寞;⑨猜疑心、妒嫉心加重;⑩变得保守,喋喋不休。
2、疾病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
(1)来源于诊治过程的反映。疾病本身会使老年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特别是患癌症的老年人表现消沉、抑郁、绝望;曾患过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常有悲观、抑郁、恐怖的情绪;老年人对各种辅助检查产生恐惧、痛苦、不安的反应;老年人用药过程中的心理效应表现较突出,他们对青年医生开的药不放心,盲目崇拜老医生开的药,对很熟悉的药,怀疑其疗效,对不熟悉的药,怀疑其副作用,反复查阅说明书中的副作用,反复向医生咨询。
(2)来源于个体反应。老年人患病引起的心理挫折比躯体障碍更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需别人协助自理的老人,他们的老朽感、无价值感油然而生。老年人常以能否自我料理日常生活或给予别人帮助为生存的价值,一旦患病,自身价值感会受挫而烦躁不安,由于患病,老年人常会陷于自责或责备别人的困惑中。
(3)来源于周围人的反应。周围人对老年人患病的态度是倍加关注的、积极热情的,患病老人会有一种“继发性获益”的感觉,倍感欣慰,对疾病的负性反应降低;若周围人对老年人患病的态度是嫌弃的、埋怨的、无奈的,患病老人会受其暗示影响,倍感累赘,余生无味。3.社会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1)退休
退休意味着社会职能的变化、经济收入的下降及人际关系的淡漠。退休是对自己有没有存在价值和是否有用看法的一种挑战。多数下层人士对脱离劳动感到高兴,假若存在失落感,主要处于经济原因。而中上或高级社会阶层的人,因为他们的高等职业为他们赢得尊重,拥有权力,承担责任,这些人常为退休感到烦恼。退休心理反映除了与职业有关,还与人格有关。那些情绪特征上易怒和激愤的人,常不适应退休,他们要么认为社会已将他们抛弃,要么责怪自己无能。退休反应还与对退休的看法、态度有关。若把退休看成退出社会舞台,走向坟墓,必然会有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若把退休看成人生经历中走过的一部分,社会舞台很大,退休意味着从舞台的这一端走向舞台的那一端等等。若有这些积极的态度,退休则是一件乐事,同样有新鲜感和满足感。
(2)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
①丧偶。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数的7倍。②再婚。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来之传统观念社会舆论、子女阻挠及本人的认知。婚后,有些老年人不一定幸福,原因一是再婚动机不正,比较现实主义和利己主义,二是期望值过高并不切实际,带来的失望越大。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又要坦诚,既要从实际出发,又不要太现实主义,这样才能给再婚带来幸福。③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赡养及善后问题。④家庭不和睦。除了经济原因外,长辈和晚辈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导致各种家庭矛盾、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投下阴影,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3)理论基础
运用班杜拉活动理论,采用行为修正模式、交互模式、团体中心模式
三、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意在让老年人明白正面积极的晚年心态有助于成功幸福的度过金色晚年,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诸多原因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四、小组特征
小组性质:通过对该小区老人的个别走访和观察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本次方案定义为自 愿性、封闭性互动小组。
小组持续时间:待定 小组规模:8—10人 小组活动时间:待定
五、活动宣传和人员招募
1.前往五一劳动公园晨练场所与老人近距离沟通交流,建立亲密关系后诚邀参加此次活动。
2.利用已经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老人这一资源,通过他们招募新成员。
3.向社区机构询问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经过评估对可以参加活动的老人登门邀请。
六、活动具体安排 前期:宣传筹备
签订小组契约,准备书面材料,确定活动相关事宜 动员宣传:社区所有老年人
组员招募:一组寻找、一组登门,社区协助,督导老师和社区审核 小组会议:五位社工
活动地点:社区办公室或学校教室 中期:活动细则
第一节 15分钟 主题:促进组员间的熟识 目标:1.与组员相互认识 2.发展小组融洽关系 3.建立小组信任感
活动:1.两小组组员一对一相互介绍 2.重返各自小组围圈介绍自己的伙伴 3.相互回馈感受
第二节 15分钟 主题:我是谁
目标:正视自己的优缺点 活动:1.组员讨论以下问题: 假如你要与人交谈你会找谁? 假如你要找人帮你做家务你会找谁? 假如你突然病倒你会找谁? 假如你在家中休养你会找谁陪你?
第三节 15分钟 主题:处理丧失感和寂寞感
目标:寻找应付丧失感和寂寞感的途径
活动:1.引导他们讨论人生中的有关丧失感和寂寞感 2.提供机会让组员们说“再见”
吩咐组员门想象一个自己会与他说“再见”的人 组员自找一人扮演该角色,完后再换一人。做完后双方静坐思考道别后的感受 3.组员回馈刚才的感受与其他组员分享。
第四节 15分钟 主题:处理死亡
目标:尝试接受死亡是人生必经之路 活动:1.小组领袖解释为何谈论死亡
2.小组领袖读出一则死亡幻想,每一组员尝试去经历幻想。3.组员就死亡幻想习作相互回应分享
第五节 15分钟 目标:确定组员价值观、总结活动 活动:1.组员就整个小组活动提出意见 2.每个组员用一句话表达自身感受
七、预计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1.小组活动过于复杂和抽象游戏或程序,对老年人造成负面效果。解决方法:设置简单的游戏,对活动程序进行精简。
2.是否有老人不敢袒露自己的心中看法,碍于面子,对自己遇到的困扰开不了口。解决方法:可以先寻找一些积极分子先开口,消除老人们的不好意思,在活动短暂休息时间中,可以私下与有顾虑的老人进行接触,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3.每个人人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在感情上更会碰到许多的波折,虽然老人阅历丰富,已经相对看淡,但或许会令老人想起过去一些不好的回忆。解决方法:在活动进行之前,对这些困难进行简单的预估,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当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对老人进行安慰,引导好老人家排解忧愁。
4.工作者的经验不足,可能让老人难以信任。另外,工作者控制局面的能力不够,会让场面失控。
解决方法:在活动进行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从思想上到资料上再到临场的发挥上,都要先进行模拟。活动进行之时,工作者应该尽量展现自己的优势方面,避免暴露自己的弱势。
5.场地空间上的困难
解决方法:寻求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与帮助。若无场地可在社区会议室进行。在活动前一天再次前往社区,以确保活动如期举办。
6.突发情况发生
解决办法:若遇天气原因,活动顺延另行通知(在前期通知时向参与人员说明);若因活动内容致使老人突发疾病,需立即送往医院。小组成员在通知时应征得老人家人同意,在活动前学习突发病紧急救治知识。
八、评估方法 对过程评估
1.观察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对活动进行评估。2.通过在小组活动结束时老人所说的一句话进行评估。3.依据督导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评价进行评估。对结果评估
1.通过收集组员对小组的成效的评价进行评估。
九、经费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