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理投诉举报工作规定
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理投诉举报工作规定
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07-04-16
[ 字体: 大 中 小 ]
索引号:2754-3285-2007-68485
信息种类:制度规范
文号:
生成日期:2008-03-18 19:02:33
发布日期:2007-04-16 00:00:00
发布机构: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办理投诉举报工作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工作,规范投诉举报工作程序,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局纪检组牵头负责受理我局职权范围内各种形式(来信、来访、来电、网络等)投诉,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工作地址。地址:北海市海城区东二巷2号;邮政编码:536000;投诉举报电话:0779-2025151。
二、接待来电、来访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热情接待,认真记录,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借故推诿。
三、对所有投诉要逐件登记,及时受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者向有管辖权的投诉工作机构投诉。
四、投诉反映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的,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进行调查办理。
五、严格执行有关保密纪律,为投诉者保密,不得将投诉材料原件或复印件转给被投诉人。
六、应当在自受理投诉(包括接到上级转交的投诉)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事项;需转办给相关部门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转办。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需报经主管领导同意后,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最多不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七、受理投诉时,应当核实有关情况,可要求有关部门、人员或被投诉人提供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就相关问题作出说明。
八、根据投诉情况,可要求被投诉科(室)个人立即停止行政过错行为,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九、对投诉事项调查核实后,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十、署真实姓名投诉的,应当将办理结果告知该投诉者,听取其意见。
十一、不按本规定受理或办理投诉的工作人员,对责任人进行诫免谈话;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法给予政纪处分。
十二、本规定由局纪检组负责解释。
十三、本规定从2004年11月1日实施。
内容概述: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办理投诉举报工作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工作,规范投诉举报工作程序,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局纪检组牵头负责受理我局职权范围内各种形式(来信、来访、来电、网络等)投诉,并向社会...内容全文
内容全文
北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办理投诉举报工作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投诉举报工作,规范投诉举报工作程序,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局纪检组牵头负责受理我局职权范围内各种形式(来信、来访、来电、网络等)投诉,并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工作地址。地址:北海市海城区东二巷2号;邮政编码:536000;投诉举报电话:0779-2025151。
二、接待来电、来访的第一责任人必须热情接待,认真记录,语言文明,行为规范,不得借故推诿。
三、对所有投诉要逐件登记,及时受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者向有管辖权的投诉工作机构投诉。
四、投诉反映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的,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负责进行调查办理。
五、严格执行有关保密纪律,为投诉者保密,不得将投诉材料原件或复印件转给被投诉人。
六、应当在自受理投诉(包括接到上级转交的投诉)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办结投诉事项;需转办给相关部门的,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转办。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需报经主管领导同意后,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最多不超过三十个工作日。
七、受理投诉时,应当核实有关情况,可要求有关部门、人员或被投诉人提供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并就相关问题作出说明。
八、根据投诉情况,可要求被投诉科(室)个人立即停止行政过错行为,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九、对投诉事项调查核实后,应当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十、署真实姓名投诉的,应当将办理结果告知该投诉者,听取其意见。
十一、不按本规定受理或办理投诉的工作人员,对责任人进行诫免谈话;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法给予政纪处分。
十二、本规定由局纪检组负责解释。
十三、本规定从2004年11月1日实施。
武字〔2009〕62号
中共武安市委 武安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武安市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的 通
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武安市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武安市委
武安市人民政府
2009年7月23日
武安市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 举报奖励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制止和惩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民群众对全市范围内的煤矿、非煤矿山、钢铁危化、民爆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公共聚集场所等所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或相关事业单位存在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经济奖励。
第三条
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性质、危害和影响程度,从我市实际出发,具体分为下列五类:
(一)被责令停产整顿或停产停整的煤矿、非煤矿山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私自恢复生产,私自整改或借整改之名违
规生产的。
(二)无证的煤矿、非煤矿山生产经营单位非法生产,特别是盗采国家矿产资源的。
(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
(四)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五)重大事故隐患。具体包括:
1、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生产安全隐患;
2、生产经营单位及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安全资质、条件或资格,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或不落实;
3、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形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
4、被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停产停业整顿、关闭的生产经营单位,逾期未改、未停或未关闭而继续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5、非法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及危险物品的;
6、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或使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的单位,不具备许可条件或未经许可的;
7、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未与主体工程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或使用的;
8、设计、施工单位或个人出具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虚假证明、报告的;
9、公众聚集场所未通过消防部门消防验收或违反有关防火规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
10、尾矿库闭库后,需再利用的,未经主管部门批准及设计审查或者尾矿库周边建筑物安全距离不符合《尾矿库安全规程》的;
11、其它重大事故隐患。
举报人举报的事项,应当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没有发现,或者虽然发现但未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的。
第四条
下列情况不在举报奖励的范围:
(一)涉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管中发现或办案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
(二)举报人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公务人员;
(三)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举报人在举报时没有留下姓名、联系方式以致无法取得联系的;
(五)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应奖励的其他情况。
第五条
根据举报事实的价值、确凿程度和举报人协助调查
情况,将举报分为三个等级:
(一)一级举报。举报人对违法违规事实完全清楚,已直接掌握证据并可以协助查办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完全相符。
(二)二级举报。举报人对违法违规事实基本清楚,已掌握部分证据并可以协助查办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基本相符。
(三)三级举报。举报人尚未对违法违规事实进行直接核实,但已取得部分重要证据,仅提供查办线索,不直接协助查办活动,举报情况与查办事实大致相符。
第六条
举报人可以通过书信、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形式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
第一、二、四、五类举报受理部门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地址:武安市南关街645号;邮编:056300;电话及传真:5551234;电子信箱:ajjxxgk@163.com。
第三类即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行为举报受理部门为市公安局。地址:武安市塔西路14号;邮编:056300;电话及传真:5610800。
第七条
市财政每年从安全生产和涉爆违法案件罚没收入中安排不低于50万元的资金,设立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基金。其中用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使用民用爆炸物品案件举报奖励的资金单独列出,由市公安局负责管理;其他
奖励资金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管理。年度奖励资金不足的按程序追加,剩余部分结转下年度使用。
第八条
根据举报内容类别、举报级别和查办案件的案值大小、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奖励标准。
(一)对于第一、二类举报,属一级举报的,奖励举报人5000元—10万元;二级举报,奖励3000元—8万元;三级举报,奖励2000元—5万元。
(二)对于第三类举报,属一级举报的,奖励举报人5000元—5万元;二级举报,奖励3000元—4万元;三级举报,奖励2000元—3万元。在严打涉爆犯罪期间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适当增加奖励幅度,但一般不得超过最高奖励额。
(三)对于第四、五类举报,视情况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一级举报、二级举报、三级举报奖金最高分别不超过3万元、2万元、1万元。
同一违法违规行为及重大事故隐患有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举报的,只对第一时间举报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多人联名举报同一事件的,奖金可以平均分配,但奖金合计总额不得超过上述规定标准;由第一署名人或者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领取。举报人就同一生产经营单位同时存在第三类和其他类别违法违规行为、重大事故隐患分别向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举报的,可以由举报受理部门
分别按上述标准给予奖励,但两个部门奖励之和不得超过一个案件的最高奖励额。
第九条
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受理部门要安排专人负责举报受理工作。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后,要立即向部门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汇报,由部门领导根据案件情况,及时组织调查处理;涉及其他部门的,联合其他部门或报请市安委会领导协调其他部门进行调查处理。经查属实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责任上顶格追究,经济上高限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向司法机关移交。
举报受理部门之间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密切配合。
第十条
凡接触举报人信息或举报材料的人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透露举报人和举报材料的信息。对举报材料建立专门档案,实行保密管理,未经授权或者批准,其他工作人员不得查看。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或被举报人。
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受理部门对举报奖励每季度评审一次,一般在下季度的第一周进行。奖励对象及奖励金额由举报受理部门根据上述有关规定提出意见,奖金在1万元以下的,由部门主要领导审定;奖金在1万元及以上的,报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审定。
第十二条
奖励决定作出后,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受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通知举报人领取
奖金或提供个人账户。举报人应当自接到奖励通知之日起30日内,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领取奖金或向举报受理部门提供个人账户。逾期不领取且不提供个人账户的,视为自动放弃。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举报受理部门要设立奖励基金专户,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管理,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谎报、虚报或伪造举报材料骗取举报奖金或冒领举报奖金的;
(二)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对举报拒不受理,或在举报受理、查处工作中推诿、敷衍、工作不力的;
(四)因工作失职造成举报人个人信息或举报材料泄漏,给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向被举报单位或被举报人泄漏举报人或举报材料的;
(六)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故意拖延发放举报奖金、冒领奖金,收受或变相收受举报人奖金回报的;
(七)挪用、侵吞举报人没有领取的奖金的。对冒领、挪用、侵吞的举报奖金要追缴国库。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局负责
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篇:举报投诉有关材料
一.为维护烟草专卖执法的严肃性,鼓励群众对烟草专卖管理违法违规行为以及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提高行政效能,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对烟草专卖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的受理工作由专卖监督管理处(科)负责,对烟草专卖管理机关行政执法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投诉受理工作由本级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烟草专卖管理机关应当设立举报信箱、向社会公布通讯地址、邮政编码、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安排专(兼)人负责受理举报投诉工作。
三.举报投诉内容:违反烟草专卖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不秉公执法、不文明执法、不履行职责、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处罚不当、违法执法等行为。
四.举报投诉方式:电话、信函、来人来访等方式。
五.举报、投诉工作的处理实行属地管辖的原则。市、县两级烟草专卖管理机关按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管辖的地域范围对举报、投诉情况进行处理。
六.接待投诉举报人或接听电话,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言语礼貌、切忌草率、急躁、激化矛盾。
七.受理部门对每起群众举报投诉要认真规范地做好记录,根据不同情况,分类作出妥善处理。对有明确的被举报人姓名及地址、违法事实的,应予以登记,填写举报投诉登记表。
八.受理部门应当对所受理的举报和投诉实行首问负责制度。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举报和投诉,应当受理,并在规定时限内及时答复或者核实、处理;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举报和投诉,应当负责及时转交相关部门或者告知举报人、投诉人向有责任核实、处理的部门进行举报、投诉。举报、投诉,需上级部门或其他执法部门处理的要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在上级部门统一协调下及时处理。
九.受理举报投诉的工作人员应当对举报投诉的情况严格保密,切实保护举报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如发现举报投诉的案件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申请回避。
十.接到投诉举报后,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核。符合受理范围的,要认真登记投诉情况,经分管领导同意核签后正式办理,并明确具体承办人。
十一.一般情况下,应与投诉、举报人面对面解决问题。负责调查处理的部门和承办人必须秉公办事,针对投诉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或提出处理意见。
投诉举报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应做好相关解释说明工作,并告之其他投诉渠道。
十二.对捏造事实或者以举报投诉为名,扰乱烟草专卖品市场秩序及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监管工作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十三.受理举报、投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举报投诉故意拖延时机贻误查处的或者严重失职造成不良后果的,应当根据情节追究其责任。
第三篇: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定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定》的通知
(文市发[2004]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物局、文管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为了加强对文化市场举报工作的管理,规范文化、文物行政部门和执法机构受理办理群众举报工作,保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文化市场举报工作的管理,保障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文化市场举报工作应当遵循依法、便民、准确、高效的原则。
第三条 县级以上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受理对下列经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举报:
(一)营业性演出活动;
(二)音像制品的进口、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活动;
(三)营业性歌舞、游艺场所,其他各类游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四)艺术品经营活动;
(五)电影发行、放映经营活动;
(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互联网文化经营活动;
(七)文物经营活动;
(八)其它文化市场经营活动。
除前款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对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依照本规定进行举报。
第四条 县级以上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设立文化市场监督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定期向社会公布,安排专人负责受理举报。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设立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举报电话。
第五条 举报人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来访或其他形式向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进行举报。
第六条 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可根据有关规定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七条 举报受理应填写举报受理单,记录举报时间、举报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匿名除外)、被举报人的名称(姓名)、地址和违法行为等相关信息。举报受理单应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号。
受理举报时应鼓励举报人提供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备查询和回复意见。对不愿提供个人信息的举报人,尊重其意愿。
第八条 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在接到举报后2个工作日内对举报内容进行核查。对于证据易灭失的举报,经文化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负责人批准后,应当立即赴现场核查。
对留有联系方式的举报,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在核查结束后,及时向举报人反馈查处情况。
第九条 上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交办的举报案件,下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按照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调查处理,并上报查处结果。
其他部门移送的举报,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抄告该部门。
文化部印发《文化市场案件查处通知》、《文化市场举报转办函》、《文化市场举报受理单》所载明的事项,有关文化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按要求及时回复处理结果。《文化市场案件查处通知》载明事项,由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直接组织查处。
第十条 不属于本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职权范围内的举报,举报受理人应告知举报人向相关部门举报或将该举报及时移送给相关部门。
受理其他相关部门移送的举报案件应履行签收手续。
第十一条 举报案件办理完毕后,应将核查结果填写在举报受理单上,并将相关材料归档保存2年。
第十二条 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当定期分析举报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监管工作。
上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应当定期抽查下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的举报办理情况。
第十三条 举报受理人受理举报,应主动热情,耐心周到,不得推诿、拖延。
第十四条 举报受理人和其他有关执法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不得将举报内容透露给被举报人或与被举报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员
和单位。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举报人打击报复,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 受理举报的文化、文物行政部门或执法机构违反本规定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对直接负责的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投诉举报办案工作流程
(一)登记立案
1、投诉
①投诉人以来访方式投诉的,首问监察员应要求投诉人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应证据材料。
投诉人2人以上的,应分别填写。书写确有困难的,可以由投诉人口头投诉,监察员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对确系同一单位、同一事由引起的人数较多(5人以上)的集体投诉,监察员应建议投诉人推荐代表投诉。投诉人未推荐代表的,应分别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
②投诉人以来电方式投诉的,首问监察员在听取投诉事由后,认为属劳动争议事项的,直接告知投诉人依照劳动争议或者诉讼程序办理,并做好相应记录;认为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和发生违反劳动保障法律行为超过2年期限的投诉,直接告知投诉人,并做好相应记录;认为需投诉人前来登记投诉的,直接告知投诉人受理机构、地点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投诉人坚持投诉的,首问监察员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提出处理意见,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③投诉人以信函方式投诉的,投诉信函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视为投诉人已提交投诉书;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投诉人补充投诉材料。
④投诉人以网络方式投诉的,案卷档案管理员应当收集、登记投诉事项、投诉人联系方式等材料,登记编号后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
2、举报
①匿名投诉、未提供真实姓名的投诉以及未提供真实有效通讯方法导致无法通知投诉人补正材料的投诉,视为举报。
②对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举报,首问监察员应及时填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登记表》,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决定是否立案查处。
③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举报,应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机关反映或作出解释。
④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为举报人保密。匿名举报或无法通知举报人的举报不予受理。
3、补充证据
首问监察员在审查举报、投诉案件相关证据时,如发现证据不足的,发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补充材料告知书》,告知举报、投诉人补充材料。
4、案卷登记
将《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登记表》及有关证据材料交由案卷档案管理员登记后,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
5、指办意见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根据不同情况签署下列意见:
①指定主办监察员和协办监察员进行初步调查;
②移送其他部门办理。
③提请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
④指定或者委托下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
⑤不予受理。
6、回避
被指定的主办监察员和协办监察员认为需要回避的,按规定回避,并由负责人重新指定监察员。
7、立案
经初步调查,需要立案查处的,在5个工作日内按以下规定办理: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立案审批表》。
②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立案。
8、案件移送
①经过调查、检查发现所查处的违法案件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②查办的涉嫌劳动保障犯罪案件,应当按《关于涉嫌劳动保障犯罪案件移送的规定》办理相关移送手续。
9、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的投诉由承办监察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投诉人,并将有关文书材料交由案卷档案管理员存档。
投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
①投诉内容、要求应当或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仲裁,或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已经其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查处的;
②投诉人所提供、反映的内容或要求及其基本情况不明确的;
③投诉人没有提供有关线索且被投诉单位的违法事实不清的;
④投诉人不提供被投诉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违法事实等基本情况的;
⑤投诉内容经核查,与事实不符的;
⑥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发生在2年前的;
⑦不属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调整范围或投诉事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范围的。
(二)调查取证
1、书面调查取证
①由承办监察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询问通知书》。
②送达当事人。
③按规定调取证据材料。
2、实地调查取证
①两人以上同行,出示证件,告知被调查人监察事由。
②被调查人提出回避请求的,按规定回避。
③制作询问笔录或现场检查记录。
④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3、异地调查取证
报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批准,承办监察员可直接赴异地调查取证,也可以向涉案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发出协查函,请求协助调查取证。
4、委托审计
①承办监察员书面提出委托审计报告。
②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
③制作委托审计文书。
④送达受托人并负责接收相关的审计报告。
5、证据保全
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出证据登记保存申请,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②监察员将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及证据登记清单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当事人拒不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劳动保障监察员注明情况;
③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7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期限届满后应当解除证据登记保存措施。
6、中止调查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需要中止调查的,由承办监察员书面报告中止理由,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投诉人。
7、延长时限
需要延长办案时限的,由承办监察员书面报告延长理由,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后,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8、撤销立案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立案后经调查,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撤销立案。
①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②违法情节轻微的,且已改正的;
③被调查用人单位依法宣告破产、解散、关闭,没有财产进行分配,又没有相关义务承受人的;
④不属于立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
⑤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
⑥根据《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五条应当由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程序办理的;
⑦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发生超过2年的;
⑧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撤销立案的情形。
撤销立案由承办监察员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撤销立案审批表》,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三)行政强制及处理、处罚
1、责令限期改正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
②7日内送达。
③督促改正,并记录在案。
④当场作出限期改正指令的,由承办监察员按照《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31条、32条的规定办理,并将改正情况记录在案。
2、一般案件处理、处罚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处罚)审批表》。
②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
③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组织集体审议,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④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批。
⑤制作《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处罚)事先告知书》。
⑥送达当事人,告知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行政、司法救济渠道。
⑦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陈述申辩记录》,交由当事人签字。
⑧送达处理、处罚决定书。
⑨监督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并记录在案。
⑩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由承办监察员按照《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第31条、32条的规定办理,并将履行情况记录在案。
3、重大案件处罚
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上,对单位处以5万元以上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的重大案件处罚,按下列程序办理:
①制作《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处罚)审批表》。
②经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核后组织集体审议,提出处罚意见。
③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提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④送达处理、处罚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行政、司法救济渠道。
⑤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制作《陈述申辩记录》,交由当事人签字。
⑥当事人申请听证,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组织听证。
⑦送达处理、处罚决定书。
⑧监督执行处理、处罚决定,并记录在案。
⑨对在规定期限内拒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负责人集体讨论重大案件处罚应当如实给予以记录,《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①集体讨论的时间、地点;
②主持人、参加人员、记录人员的姓名;
③案由;
④案件调查人员案情汇报;
⑤参加讨论人员的主要观点和意见;
⑥结论意见。
4、文书送达
劳动保障监察文书送达当事人时,应由签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应当注明拒绝理由。
5、行政复议或诉讼
用人单位或个人对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决定(处理)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罚(处理)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复议,或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延期或分期履行
①由当事人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书面提出延期或分期履行请求。
②经承办监察员审核后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7、执行
①劳动保障行政处理或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15天内予以履行。
②对不自动履行决定的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定期检查履行情况,告诫被罚单位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以处罚;如发现用人单位有抽逃资金、转移财产的行为,应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
③行政处罚(处理)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制作《申请强制执行书》,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批,在决定起诉期限(行政复议期为二个月,行政诉讼期为三个月)届满之日起180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四)结案归档
1、案件办结后,由承办监察员填写《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审批表》,报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批。
2、按规定整理案卷材料。
3、经案卷档案管理员检查后,办理移交手续。
4、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3年。
第五篇:投诉举报工作总结[模版]
2017投诉举报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通过广播电视,3月31日子普法宣传,发放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牌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参与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大力营造群防群管,人人参与社会共治食品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今年以来共接受投诉举报 个,比去年明显增长,其中食品经营案件 件,食品生产案件 件,餐饮 件,药品 件,医疗器械 件,化妆品 件,保健食品 件,对案件按程序查处,有效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明确了投诉举报电话接听受理办理回复等工作程序,完善登记台帐,明确业务流程,细化工作分工,明确了12331受理人员,按时登录举报邮箱,查看举报信息,热情接待走访人员,确保投诉举报工作依法依规有效运行。
三、迅速办理,狠抓重点。接到举报第一时间做好登记,请示,流转工作及时调查处理,调查完结第一时间回复举报人,今年根据网路经营食品案件多发,专门召集了网点相关负责人,对其进行组织学习和谈话,收到显著效果。
四、2018年,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投诉举报受理工作,为全县人民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