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2: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要求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一点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相吻合,建立服务型党组织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本文结合xx片区畜牧工作实际,就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背景分析

xx镇畜牧兽医站党支部负责xx片区5乡1镇畜牧兽医站的党建工作。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我们意识到xx片区畜牧建设,在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跟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阶层结构的深刻调整,由此我们的畜牧兽医党建工作就更加要坚持群众路线,突出服务主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切实增强党在基层的创新活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清楚xx片区的社会形态、社会阶层、群众需求,及时调整畜牧兽医党建工作的工作重心。

1、基层社会形态由“静态”转向“动态”,对基层党组织工作定位提出新要求。随着片区在畜牧生产上的项目引进,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对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要求提高了。相应地,畜牧兽医党建工作也较之以往领域更宽、内容更广、标准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动态思维谋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建立起更加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

2、基层社会阶层由“简单”转向“复杂”,给畜牧兽医党组织功能作用带来新变化。项目的引进带来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基层群体分层日趋明显,社会治理结构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基层畜牧兽医党组织也直接处于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服务于不同社会群体,创造性地做好管理工作,将是对基层畜牧兽医党组织依法行政能力的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专业化水平,寓管理于服务,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行政能力。

3、基层群众需求由“单一”转向“多元”,给基层畜牧兽医党组织工作取向产生新影响。随着片区项目建设地不断延伸,群众对更多更好地享受发展成果的期盼也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三个日益增多”,即精神需求日益增多、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多、扩大民主需求日益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舍弃原有单一的服务管理模式,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衡量、检验基层畜牧党建工作的新标准,引导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发展、群策群力促转型的强大合力。

二、xx片区推进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在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际,其实已经走过了一条从“党员示范岗定责到党员联系帮扶和服务群众”到“坚持两项制度,夯实服务基础;搭建两个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探索两种模式,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两大行动,突出服务群众(4﹢2)”,再到推行“1名支部书记+3名党员干部,增强凝聚力,1名党员+5名职工及村级防疫员,增强战斗力(1﹢3﹢5)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发展路子,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尤其在“网络化学习管理”工作上,创新出了一条学习提高服务民情“流水线”,拟定了《2014年党建创新方法工作实施方案》。这些做法在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突出群众参与环节,全方位入社驻场联系,扩大工作“接触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一是集中座谈研讨。通过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代表会议等形式,将群众请到一起,集中收集社情民意,并就相关惠民举措征求群众意见。二是全面驻场走访。规定每位党员每周需带领职工或村防疫员入社进小区科技咨询服务1次,畜牧兽医干部原则上每月对所服务区域内的养殖场至少服务2次以上,每月有1名支委成员到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参与管理、调研工作,并结合实际开展互学、互访、互谈活动。如xx乡在“动物春防”期间,党员干部职工通过入社进区驻场宣传动员,重点以群众的思想工作为抓手,促进了工作的如期完成。

2、突出群众受益主题,推行三大服务,扩大工作“受惠面”。一是推行定点化服务。以乡镇畜牧兽医站党小组为依托建点,整合小组(站、点)服务内容,增设养殖指南、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以明星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为依托,努力打造明星党员、代表、委员服务阵地,如李治祥党代表工作室、黄洪亮人大代表工作室,凭借自身行业优势,就近就便为群众提供服务。二是推行专业化服务。根据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办公室的职能特点,选拔一批有一技之长的畜牧干部组建学雷锋畜牧科技志愿服务队,与畜牧产业基地对接,提供培训、技术指导、产业升级等常态化服务。三是推行特色服务。开设了“民情信箱”、“服务热线”,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并围绕动物卫生、畜产品质量、养殖环境以及社会帮困助残、项目建设、社会治安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特色服务活动。

3、突出群众监督评判,全领域民情恳谈,扩大工作“影响面”。一是民情定期分析研判。各乡镇站每月一次,召开民情分析会、民情恳谈会,逐步建立起形式多样的民情民意研判和解决机制,拓宽党支部及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听取民意、汇集民智、解决问题、形成共识的渠道。二是民情日志分级点评。乡镇畜牧兽医干部每周走访联系群众后,根据收集的民情民意和心得体会撰写民情日志,并由党支部书记、各乡镇站“一把手”通过支部QQ空间平台,定期对民情日记进行点评,提出具体处理意见或给予评价,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激发干部职工的服务热情。三是推行服务办事承诺。推行“一事一诺一评价”工作制度(一事:基层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一诺:每件事都必须有承诺。一评价:由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双向打分,并进行公示)如舞雩乡站现场办理办结、现场答复承诺、现场解释说明、群众打分评价、公开服务事项的办理进度和效果深受社会好评。

三、当前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在于建立党支部服务党小组、党小组服务党员、党支部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体系建设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

1、保障“软化”。一是经费保障。党的建设工作虽然建立了工作责任制,但随着活动场地、办公场所的完善,日常运行活动经费逐步增长,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期待党建经费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二是人员保障。党组织对党员群众的直接服务都由党支部完成,随着党支部服务党员群众数量不断增长,党支委成员都是兼职,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三是设施保障。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基本解决了党支部无活动阵地的问题,但基本办公设施仍然配备不完善,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

2、机制“虚化”。一是需健全党员活动机制。由于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传统的组织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党员的需求。二是需健全党内帮扶机制。多以传统形式开展走访慰问、帮扶引导等党内关爱活动,帮扶方式多停留在“输血”层面,未能实现“造血”。三是需健全党员教育机制。基层党员独立性强,党性意识相对薄弱,导致党支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需要更多地引入网络媒体等技术手段。

3、能力“弱化”。一是需解决凝聚力不足问题。现实中,因为党性同社会资源和社会生活相分离,导致个别党员对党的理论、政策的认识下降,影响了党组织的整体凝聚力。二是需解决群众诉求解决难问题。当前,党支部受资金、人力、政策等因素制约,很多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使建设成果很难惠及养殖场户。

四、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努力方向

关键是“富民”。随着xx片区畜牧生产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农村要和谐,关键靠发展,畜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迫切需要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要进一步落实责任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创新发展形式,着力增强牧农经济的“造血”功能,坚持局上主导,探索由片区牵头,通过公司﹢专合组织﹢农户等形式,发展生态、现代畜牧业,在富民兴牧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物质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兴牧富民发挥更大的作用。

重点在“惠民”。要抓住良繁体系建设、能繁母猪保险、政策性补贴等更多的惠民政策契机,开展行之有效的科技扶持活动,让更多项目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要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并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全力解决基层群众的合理诉求。要注重发挥和利用好宣传教育这个优势,利用“开放式、互动式”党课、座谈交流等途径,加强正面教育引导,推动各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越是难度大的事情,越要把说服教育、沟通思想的工作做在前面、做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做法要“便民”。要进一步运用好“网络化学习管理、常态化服务群众”工作载体,通过主题式、日常式、回访式等走访联系方式,强化党组织和群众的直接联系,提高收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同时,要以各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积极整合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如五乡一镇站已建立的24小时服务热线,方便群众求助,及时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便捷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第二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 浅析XXX社区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XXX社区党总支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积极探索,坚持以群众路线为向导,以加强党员管理为突破口,努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背景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结构转型,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党员队伍的“四化”现象,即:老龄化、动态化、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是党员年龄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在地区党员中,超过85%是60岁以上老龄党员,年轻党员不足15%。老龄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加上体弱多病,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年轻党员大部分在单位有工作,很难做到请假到社区参加组织生活。二是党员队伍稳定情况日益呈现动态化趋势。社区流动党员数量增多,主要表现为流出型和流入型两种。流出型即本地社区党员为了自身某些需要到其他地方生活和工作、帮子女带小孩、买多套房长期在外居住等,形成人与关系分离现象。流入型即外地党员因务工等原因流入本社区,但大多不到社区报到,形成党员管理空缺。三是党员队伍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按党员性质分类种类变多。从原来的企业退休党员逐渐发展为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党员、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和刚毕业党员等。四是党员队伍思想状况日益呈现复杂化趋势,社区党员来自各行各业,在年龄、学历、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相差较大,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

二、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主要问题

社区党员队伍出现的新变化给党组织的建设、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主要面临“两多四难”,即:老党员多、下岗党员多,人员组织难、时间统一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一是社区党总支缺乏对党员有效的教育管理约束,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对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离退休党员,人虽然进了社区,但心却不能接受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现实,对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多有顾虑,不愿意融入。有些下岗、待业党员认为组织关系留在社区是暂时的、怕麻烦放放的,主观上不太愿意参加社区活动。二是社区工作人员有限,条线任务多,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分身乏术。同时,缺少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也只是边做边学,摸着石头过河。三是社区党员类型种类多,情况复杂,开展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平时,社区开展党员活动,受到人力、物业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党员分类教育、分类管理存在一定困难。

三、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探索

针对我社区在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整合社区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分三步走,尝试走出一个特色化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保障体系

优化组织设置,建立新型管理网络。在充分尊重党员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地域相邻、兴趣相近、知识互补、生活互助、学习互帮为原则,着力打造“楼院型”和“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形成“社区—片区—楼道”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

在“楼院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三举措”,即:抓覆盖、抓队伍、抓创新。一是抓覆盖,纵向在三级网格化组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横向拓展组织体系,将辖区友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纳入区域化党建,开展共驻共建。二是抓队伍,一方面通过培训提升社区党员服务水平,采取轮岗锻炼、结对帮带、专题培训等多种途径,有效提高社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推荐、自荐、上门做工作等方式,将一批优秀的党员纳入社区党员骨干队伍中。三是抓创新,在“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提升“组团式”服务水平,推行“1+1+1+X”组团式服务模式,即:“1位社工、1位在职党员、1位退休党员、多名居民骨干”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为居民提供24小时多元化服务。

在“功能型”社区党支部建设方面实行“两化法”,即“精细化”党员分类和“个性化”党员管理。在“精细化”党员分类方面,一是以党员特点进行分类,一类以体弱、患病党员为主,重点进行送关爱活动。二类以离退休党员为主,重点开展服务社区和居民活动。三类以具备特长的党员为主,重点进行社区文化活动。二是实施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每位社区干部联系5名以上党员,每月通过走访、电话、微信、QQ等方式联系不少于2次。在“个性化”党员管理方面,一是对年老、患病、体弱的党员实施“贴心式”关怀,定期走访送温暖。二是对党员积极分子实施“设岗式”管理,根据党员特点设置相关岗位,带头宣传政策,带头调解纠纷,带头群防群治。三是对有特长的党员进行“项目式”管理,相同特长的党员可组成工作室、特色团队,以项目的形式向社区党总支申请支持。

(二)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

针对社区党员日常管理中“学习组织难、活动开展难”的问题,社区可推行党员积分制,以“一证、一卡、一册”为载体,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一证,即党员履责证,主要内容有党员基本信息,参加活动及党费缴纳情况等。一卡,即党员积分卡,主要是对党员的积极程度进行打分。一册,即党员考评册,通过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考评对党员进行评价。

探索社区党员“提案制”,实现党员参政常态化。即借鉴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的成熟经验和做法,鼓励和引导党员同志就社区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问题向党组织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党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为使“提案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社区拟通过“六步工作法”,进一步拓宽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规范操作的流程。第一步是汇集民意,通过社区干部联系党员制度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第二步是形成议题,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每月形成一条议题。第三步是公布议题,确定议题后,社区党总支在每月党组织生活会前一周将议题公示。第四步是讨论议题,在每月召开的党组织生活会上对议题进行讨论并形成最终决议。第五步是办理议题,对已形成的议题,如社区能办理就直接办理,办理不了的及时上报到街道及相关部门。第六步是反馈议题,在议题办理过程中,社区党总支及时将议题办理情况和结果进行公示,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

(三)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社区党员公益金”,用“小资金”做好“大服务”,搭起社区连心桥。社区通过“党员捐一点,社会助一点”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社区党组织教育发动群众、开展为民服务,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社区公益小项目等。同时,结合党务公开、居务监督,公益项目怎么建,实施哪些项目,钱怎么花,都由居民说了算。成立社区项目协商委员会和监督小组,对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进行全程参与。通过公开与透明,通过点点滴滴的小服务,让小爱汇聚大爱,让社区居民得到大实惠,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对社区有“家”的归属感。

建立“社区居民推贫会”,用“大民主”做好“小公益”,搭起社区爱心屋。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有些地方出现了“骗保”“闹保”“人情保”等现象,居民反映强烈。为使社会公平、社区民主,保护弱势群体,社区拟试行居民推贫会,探索“民主评议,集体举荐”模式。由社区居民自己来推荐身边的弱势群体、受帮扶对象,通过民主参与来倡导更多的人关心关爱身边弱势群体,同时让社区爱心基金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视频”宣传“正能量”,凝练社区新精神。门对门,脸照脸,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虽然我们是邻居,虽然我们同住一小区。城市化的社区,楼宇化的住宅,把人与人之间本应有的亲情与友情淡化为冷漠。社区成立“拾光纪工作室”,用小日历,小相册,小视频的形式,挖掘社区居民的身边故事。通过时光穿梭,岁月流转,追忆往日辉煌,宣传正能量,拉进彼此亲情。社区面向全体居民征集生动事例,通过每一次拾光纪活动,搭建沟通平台,让更多人认识彼此,了解彼此。以长期的、系列的活动,来感染更多的身边人,唤醒友情,恢复社区亲情,凝练出社区新的精气神。

第三篇: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中共浙江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

2011年06月20日1420来源:《浙江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的长期执政,是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课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在基层的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肩负着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使命。为了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近年来,浙江省积极顺应服务科学发展需要,努力把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律,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为核心,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了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提出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推行了“一员双岗”、民情日记、党员志愿服务等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行了积极探索。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浙江省在深刻总结本省实践经验、认真借鉴吸收重庆市等地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理念,并在全省全面铺开这项工作。提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党所处历史方位的变化,要求基层党组织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执政能力,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一重大历史方位的变化,相应带来执政环境、执政任务、执政思维的变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党在基层的执政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基于这一认识,舍弃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统制的、管制的组织方式、领导方式和工作体系,自觉地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转到服务上来,以服务为基础,以服务为载体,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中,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2、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要求基层党组织把服务作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党长期执政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服务群众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服务最大

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激发社会活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要求基层党组织把服务作为重要途径,同步实现自身转型。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层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战场、主阵地。当前,基层党组织动员组织党员群众的有效资源和手段逐渐减少,要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切实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探索一种机制,不断激发党员自觉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并通过党内带党外、党员带群众,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抓发展、群策群力促转型的强大合力。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同步推进基层党组织转型,通过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实现从行政型到服务型、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家长型”到民主型的转变。

4、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现实需要,要求基层党组织把服务作为基本职责,推进服务制度化经常化。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危险。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为了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所指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等四方面内容:

1、服务发展。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推进科学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思想,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服务社会。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安、促进民和,切实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的工作,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3、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通过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持久信任和支持,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4、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作为组织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积极适应党员队伍结构、思想状况的新变化做好服务党员工作,是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重要任务。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护党员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爱党员的工作机制,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的格局。

三、浙江省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近年来,浙江省以服务为导向,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机制,对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

1、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构建一张功能强大、全社会覆盖的服务网络。一是以“上提下分”为主要形式,积极拓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的覆盖。根据农村村庄规模、产业布局、组织形式、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在规模较大、党员较多的村建立党委或党总支,在自然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把党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村社会各个层面。推进城市街道“一社区一党组织”建设,探索升格社区党组织、建立楼道党支部和特色党小组等形式,使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更加便捷有效。2010年,全省新升格(新建)村党委(党总支)337个、社区党委(党总支)201个;共建有楼道楼群党组织3344个。二是以“强基固网工程”为主要抓手,扎实推进党在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的双覆盖。突出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建立联合党组织为主要形式,不断扩大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采取“以大带小、以条带块、以点带面”的方法,加大新社会组织组建党组织力度。2010年以来,全省共有14140家新经济组织和1328家新社会组织单独或联合组建了党组织。三是以区域联建为主要模式,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在农村、社区、大型商贸区、商务楼宇等地,以区域、行业、产业为纽带,探索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片区统筹、村企统筹等区域化党建模式,加强对区域内各类资源的统筹整合。目前,全省共建立区域性党组织3200多个,初步构建起了立体式、全方位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

2、统筹城乡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服务能力突出的工作力量。一是牢牢抓住书记这个关键,着力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努力把服务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与上届相比,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明显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上届提高了5.2个百分点,平均年龄比上届降低了1.2岁。二是切实加强教育引导,着力建设一支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目前,全省共建立18个省级党员教育培训基地、2000多个市县级教育培训基地。三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展示评选活动,着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泛组织评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发展、促进和谐方面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做法,每月评比“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今年以来,全省共推荐基层党组织“闪光言行”8700多条、党员“闪光言行”5.6万条,参与投票评选的党员群众达360万人次,形成了人人争先、人人“闪光”的良好氛围。四是扎实推进作风建设,着力打牢基层党员干部自觉做好服务的思想基础。近几年,浙江省持续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省市领导集中下访、县委书记大接访”、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同时,抓住创先争优活动契机,切实加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作风建设,组织评选出一批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优秀服务标兵和“为民服务之星”。

3、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创新经验,形成一批贴近需求、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一是全面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即以家庭为单位,以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将居民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组建党员服务团队,对网格内居民进行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服务。目前,全省所有的乡镇(街道)和98%以上的村(社区)都已推行网格化管理,共建立网格30.4万个,组建服务团队9.6万支,覆盖企业和基层单位21.7万家。二是扎实推进“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开展“双服务”专项行动,省市县三级联动,组建专项服务组,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先后开展了5次、每次10天的“双服务”专项行动,全省共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和专家人才8万多名,走访企业和基层单位40399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1.27万个。三是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大力推广“15分钟党员服务圈”、“党员服务日”、“党员工作室”等做法,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法律援助、扶贫帮困、治安维稳等方面的服务。目前,全省共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6万支,吸纳党员志愿者61万余名,创先争优活动中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8万多次。四是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共建帮扶。目前,全省共有2706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14505个村党组织结成对子,全省集体经济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都有共建单位。五是集中开展“送温暖”惠民大行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科技帮扶企业、支农惠农送服务、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开展各类惠民活动6700多次,送上慰问资金、物资等共计3.9亿元。

4、全面深化以党员服务中心为重点的阵地建设,搭建一个服务内容多元、资源有效整合的服务平台。一是扎实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社区组织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力度,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省所有村都建成专门的活动场所,有3581个社区活动场所达350平方米以上,占总数的88.1%。同时,积极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党员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与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有机融合。目前,全省共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16031个,覆盖所有县(市、区)、乡镇(街道)和42%的村(社区)。二是普遍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基金)。全省共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基金)5347个,资金(基金)总额达4.6亿元,在关爱生活困难党员群众、支持帮扶党员群众创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积极构建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加强以工作网站为重点的组织工作信息发布平台、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党员教育平台、以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为重点的党内信息互通平台、以微博为重点的党群即时互动平台等四大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利用网络宣传政策、汇集民意、服务群众、引导舆论的能力。目前,全省共建有5.7万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创先争优官网——“之江先锋网”点击量达710万人次;创先争优微博注册用户11000多个。

5、加强以服务为导向的制度设计,建立一套科学长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切实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建立市、县、乡党委书记向上级党委专项述职抓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推动党委书记切实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今年4月,省委召开市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会议,40名党代表列席会议参与评议,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县一级和基层单位建立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6930个,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指导联系单位做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各项工作。二是积极构建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各级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建设,形

成统筹推进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合力。目前,省本级、所有的市和82个县(市、区)建立了“两新”工委或社工委。同时,指导县(市、区)党委在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设立“两新”工委,落实编制和人员,配强工作力量。三是完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按照农村党员人均不少于30元的标准,将党员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落实企业党建工作经费按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5‰至8‰在税前列支的规定,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转。

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在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这项工作契合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和发展趋势,符合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应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和主攻方向不断加以推进。下一步,可以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进一步明确以强化服务功能为核心的功能定位。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作用,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功能定位,把握好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已经回答了基层党组织应该做什么的问题。最近习近平同志又指出,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实现这些功能,要求继续深化对基层党组织所处地位、工作目标等问题的研究,切实找准发挥职能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当前经济转轨、企业转制、社会转型的实际,以及基层党组织所掌握的行政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相对不足的客观情况,决定了这一途径只能是“服务”,必须以服务促发展、聚人心、保稳定。因此,建议在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时,更加集中地体现“服务”这一核心要求,并在党的有关重要文件中予以阐述。

2、进一步围绕提升服务效率创新组织架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在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作为政党组织所必需的层级式结构的同时,打破原有的组织架构限制,根据服务需要,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体系。要认真总结推广开展区域化党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网格服务团队等做法,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党的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更加有效地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质量。

3、进一步建立民主开放的组织运行机制。要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虚心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使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规则和程序,全面推行基层党务公开,积极推行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和党员议事会制度,形成党员民主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

4、进一步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考评指标体系,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切实增加群众在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要深化党员公开承诺践诺、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拓宽群众参与党员干部民主评议的渠道,努力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服务承诺落到实处。

第四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内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正能量,是各级党组织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所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我们认为,就是要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四个方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党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肩负着重要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社会、促进和谐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转变服务观念,引导基层党组织致力于关注民情、维护民主、促进民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把服务贯穿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全力做好通达民意、理顺情绪、凝聚人心工作,努力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顺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基础工程。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整合服务资源,引导基层党组织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诚心诚意办好群众希望的事,尽心竭力办好群众关心的事,坚持不懈办好群众满意的事,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增进与群众的深厚感情,赢得群众的持久拥护,夯实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服务党员、保持先进性的现实需要。基层党组织是组织党员、管理党员、服务党员的基本单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工作上关注党员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组织关爱服务党员、党员关爱服务群众格局,推动基层党组织在植根群众、服务群众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持续过程。近年来,**县各级党组织按照“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百姓”的要求,始终把创建“零距离”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与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相结合,积极探索完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服务优质化水平,有力推动了“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建设。

(一)优化组织设置,注重构建覆盖全面、功能齐全的“零距离”服务网络。健全科学合理、覆盖全面的组织体系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县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结构多元化、服务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有利于协调管理的原则,创新突破行政和地域界限,不断扩大、优化和延伸党组织设置,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管理组织网络。一是创新“产业型”党组织设置促发展。围绕培育草畜、蔬菜、林果、菌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采取“支部+实训基地”、“支部+基地园区”、“支部+产业协会”等方式,在基地园区、专业合作社、产业链上建立产业型党组织56个、设置党小组356个,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覆盖到特色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红河乡宽坪村采取“支部+协会”的形式,在设施农业示范园建立联合党支部,帮助群众解决蔬菜种植中遇到的技术、管理、销售等难题,达到了亲情服务心贴心、技术管理面对面、互利共赢促增收的效果。二是创新“区域型”党组织设置促和谐。坚持以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为主要抓手,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社联建等方式,建立区域型党组织26个,充分发挥区域型党组织的“兜底”作用,实现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王洼镇李寨村与宁夏王洼煤业有限公司机关成立联合党支部,加强地方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先后解决占地补偿、塌陷区移民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等问题24个,实现了党组织、企业和服务“三对接”。三是创新“功能型”党组织设置促服务。为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流动党员集聚区、党员志愿服务区、生态移民安置区,建立功能型党组织15个,推动基层党组织为辖区党员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草庙乡针对外出劳务人员多、分布广、管理难的实际,在长江三角洲成立劳务管理站,建立临时党支部,把管理融入服务中,为流动党员和务工群众提供信息、维权、援助等服务,成为农民工在外地的“娘家”。

实践证明,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形式,是新时期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的服务热情,有利于增进党员与群众的亲和力,有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提振党员动力,注重建设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亲情化”服务队伍。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重点在服务,关键在党员。*县各级党组织突出“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善于服务”这个重点,不断强化党员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责任和能力。一是加强党性教育,着力培养党性强、责任强、能力强的“三强型”党员队伍。始终把党性教育与作风教育、诚信教育、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思想理论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采取举办专题培训、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网络教学等形式,加强党员党章党史教育、爱国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是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是干部就要给群众办事”的理念。古城镇创建了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室,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接受为民务实清廉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二是加强亲民教育,培养善为民、能惠民、真爱民的“三民型”党员队伍。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先后选派15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千名百日宣讲调研”、“下农村送政策促发展”、“三同六送六帮”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进村组、进社区、进楼宇、进家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推动党员干部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工作力量聚在基层、民生实事办在基层。城阳乡针对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作风不实等问题,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六访六问六寻”活动,先后收集村情民意122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6个。三是加强作风教育,培养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三干型”党员队伍。严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和固原市干部作风建设“十项规定”、“八办要求”,制定出台了全县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推进年”,扎实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即开展一次作风自查自纠活动、开展一次说国情讲县情话乡情活动、召开一次联系群众民意恳谈会、召开一次作风建设民主评议会、建立一套密切联系群众制度、表彰一批作风务实的先进典型,下大力气整治党员干部“慵懒散软奢”问题,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群连心、干群齐心、踏实干事、激情干事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正能量,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队伍的主体活力,有利于提供持续坚强的动力支撑。

(三)突出领域特点,注重搭建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实效性”服务载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组织的特点,结合实际明确服务重点,是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的现实需要。**县各级党组织以建设生态**、宜居**、富裕**、诚信**、和谐**为主题,积极探索找准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一是突出“加快发展”创建农村载体。积极探索项目化党建工作路子,建立农村党员“双带”发展基金,深入实施以“扩基金规模、扩扶持范围、扩覆盖面、选树‘双带’标兵”为主要内容的“双带”能力建设“三扩一树”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目前,基金总额已扩大到3000万元,覆盖全县所有乡镇80个村2378户党员和群众,受益群众11028人,选树“双带”标兵1280名,带动培育经济林示范基地30个,养殖示范村42个,养殖园区60个,设施农业示范园区10个,形成了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群。二是突出“引领发展”创建机关载体。坚持以服务承诺制、目标管理制、全程代理制“三制”为载体,不断深化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形象,党员互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窗口、创优质服务品牌、创先进党群团组织”为主要内容的“四亮四创四评”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比学习态度、比大局意识、比亲民作风、比发展实绩、比帮带群众,真正让群众见到实效。县公安、工商、税务等单位,全面推行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等服务方式,设立“回访复查”、“网上审批”等服务窗口15个,带动提升了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责任和能力。三是突出“和谐发展”创建社区载体。坚持以“争创星级社区和党建示范社区,争当和谐社区带头人和服务之星”为载体,采取“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驻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的形式,实现了党支部领导、社区自我管理、居民依法自治的有机结合,推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服务、特殊群体的救助服务、辖区居民的全面服务。白阳镇友谊街社区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3个、居民自愿联谊队5个,广泛开展维护好一小区、管理好一栋楼、办好一件实事、帮助一户困难居民“四个一”活动,有效延伸了服务触角,推动了温馨、文明、平安、和谐、幸福“五型”示范社区建设。

实践证明,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实际和党员特点,分类提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加强分类指导,有利于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有序推进,有利于扩大覆盖面、提高影响力。

(四)强化服务支撑,注重完善措施具体、支撑有力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职能作用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县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全力保障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物质支撑。一是搭建服务平台惠民生。注重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健全服务功能、发挥服务作用上,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搭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体六功能”服务平台,形成了“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服务大厅、村有服务室、组有服务点”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创设群众工作室、党代表工作室等,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发布、受理诉求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开通组织工作手机报,在乡镇搭建起“农信通”服务平台,及时向党员群众发布政策法规、防灾减灾预警信息等,党员群众通过“农信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架起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对话的窗口,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古城镇店洼村依托群众工作室,建立了民事代办、民情代诉制度,形成了“群众办事、干部跑腿”的服务方式。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增动力。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保障的实施意见》,从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列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30万元,重点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任职报酬由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提高到2倍,并对累计任职10年以上的离任村干部,按任职年限补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在全市率先为所有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村干部轻装上阵办好群众的事、干好村上的事。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强堡垒。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了《**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探索建立了土地流转、资源开发、资本经营、服务创收、管理服务等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使全县90%以上的村有了稳定的创收项目和增收路子。村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后,有的维修村组道路,有的补贴务工人员路费,有的奖励“少生快富”户,村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和亲和力。冯庄乡小寺村党支部流转土地种植紫花苜蓿1100亩,年创集体经济收入8万多元,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问题。

实践证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体现党性民心的基础工程,建立健全覆盖全面、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的作用,有利于彰显服务型党组织的价值取向。

(五)创新方式方法,注重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全方位”服务格局。前置服务力量,下移服务重心,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县各级党组织不断深化拓展领导联系点、城乡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扶、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等工作,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接受锻炼,提高能力。一是领导联系基层抓引领。建立机关干部下基层、抓基层、直接联系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结合联系乡镇、部门(单位)和分管工作,每年至少确定1个村(社区、学校、乡镇卫生院)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坚持每月至少两次到联系点宣传政策法规、调研社情民意、结对帮扶服务、进村入户劳动、帮建基层组织、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通过县级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一。二是干部联带群众抓帮扶。全面推行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结一联五”制度,“结一”即每名党员干部与1个村(社区)党组织结对联系,每名非党员干部与1个村(居)民委员会结对联系;

“联五”即每名干部至少与1户农村贫困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双带”标兵户、1户致富典型户、1户村组干部户结成“1+5”帮扶对子。目前,已建立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联系、结对帮扶、定点服务关系9830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00多个,促使服务工作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城市联帮农村抓共建。采取基层组织联建、发展大计联议、富民产业联抓、惠民实事联办、党员干部联管、党群关系联促“六联”措施,建立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广泛开展机关和农村结对帮扶、互助共建活动,机关党组织注重从政策、人才、技术、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对基层组织进行重点扶持,先后帮助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组织建设、信息指导等问题2300个,促进了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相融互促。四是先进联促后进抓示范。建立“双挂一联”集中整顿后进党组织责任制,每个乡镇每年至少确定1个后进党组织,从乡镇选派1名党员领导干部挂任“第一书记”、从乡镇机关选派1名党员干部挂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单位)选派1个整顿工作组,直接联系和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形式多样、切合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途径,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中走在前、作表率,有利于党员干部下移重心接地气、转作风、帮发展、解民忧、促和谐。

(六)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健全科学有效、务实管用的“长效化”服务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有效的服务机制。**县始终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来推进,促进党员干部与群众保持最紧密联系,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建立服务承诺制。按照“热情、周到、细致、耐心”服务承诺要求,年初,全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要求,党员干部根据岗位职责和自身特长,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向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作出岗位工作承诺、服务事项承诺、廉洁自律承诺,由基层党组织书记审核把关,签订承诺书,并采取适当方式公开公示,督促引导党员干部讲文明、讲礼貌、讲信用、讲效率、讲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乡镇、部门(单位)结合中心工作,根据党员干部工作岗位和服务对象需求,确定服务目标,明确服务事项,细化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程序,并以目标管理书的形式确定下来。积极推行全程代办、延时下班、提前预约、委托代理、电话咨询、网上解答等服务模式,实现了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过程“零差错”、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对象“零投诉”目标。三是建立全程代理制。整个办事流程分受理、承办和回复三个环节。各基层党组织把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计生服务、宅基地审批、低保申办、救灾申请、林权登记等36个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代理范围,群众办事只需提出办事申请,提供有关材料,代理员负责全程办理,对办理不了的,将材料直接转交相关办理单位,并按承诺时限办理并通知申请人。四是建立办事公开制。深入开展以党务公开促进村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公开栏公开、网上公开、电子显示屏公开、会议公开、文件公开、政策咨询员公开等“六公开”平台,将工作职能和范围、服务承诺事项、办事流程和程序、办事时限和结果等进行公开,便于群众知情,方便群众办事,利于群众监督。

实践证明,健全科学规范、完整配套、务实管用的服务机制,有利于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责任制落实,有利于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有利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这项工作契合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需要,符合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根本要求,必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抓手和主攻方向,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一)提高服务意识,解决好“谁提高、提高谁”的问题。党员既是党组织的服务对象,又是服务群众的主体,党员形象和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效果。问卷调查显示,34.6%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是党员干部要有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为此,一要增强党员干部服务意识。综合运用学习研讨、座谈交流、外出观摩、考核评议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坚定性、自觉性、能动性,做到用真心服务群众、用真意打动群众、用真情感染群众。二要提高党员干部服务能力。组织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向群众请教学、向生产实践学,通过总结分析、专题调研、岗位提高、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增长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服务基层群众、强化群众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三要转变党员干部服务作风。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单位,走进基层、走进群众,让党员干部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接地气、受锻炼、转作风。

(二)创新组织设置,解决好“谁服务、服务谁”的问题。优化组织设置,扩大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服务功能的先决条件。问卷调查显示,31.2%的被调查者认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着眼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针对性”。为此,一要实现党组织设置“无死角”。在进一步完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村居联建等现有组织设置的基础上,加大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链和专业市场建立党组织的力度,将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渗透到项目、融入到产业、覆盖到党员、辐射到群众。二要实现党组织活动“无空白”。积极探索构建更加精简、扁平、弹性的组织框架,构筑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实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活动方式从“偏于形式”向“发挥作用”转变。三要实现党组织发挥作用“无缺位”。深入推进项目化、区域化、开放式基层党建工作,根据不同领域、不行业中心工作和党员群众需求,构建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符合实际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拓展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统筹资源、协调利益的功能,推动各领域服务资源有机整合、服务链条无缝衔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三)优化运行机制,解决好“谁监督、监督谁”的问题。群众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问卷调查显示,29.5%的被调查者认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不畅,为民办事的公信度和透明度不高”。为此,一要寓民主监督于服务中。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民情分析、民声回应等制度,畅通公平的、开放的、多向度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全面了解和掌握党员群众的真实愿望和需求,动员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更具扎实的群众基础。二要寓民主管理于服务中。加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积极推行“开放式党委会”、党内事务民主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党员议事会、党群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党员群众民主参与服务全过程的有效机制,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三要寓民主决策于服务中。不断完善重大决策的议事规则和程序,为群众提供公平有序的利益表达平台,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切实保障社情民意上传下达渠道的多样化,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真正建设在科学、民主、开放的基础上。

(四)健全考评体系,解决好“谁评价、评价谁”的问题。服务好不好,群众是监考。问卷调查显示,35.6%的被调查者认为“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尺”。为此,一要请群众当参谋。充分利用书面征集、口头征集、网络征集、约谈征集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群众对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让群众全面表达服务需求,真实反映群众意愿,使服务更有群众基础、更有群众观点。二要让群众来评价。科学制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党组织自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群众测评体系,尤其要加大群众满意度指标所占比重,增加群众在考核评价中的话语权,提高群众满意度指数。三要向群众作承诺。不断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承诺践诺、民主评议、评星定格等活动,建立健全群众监督、民主问效、请民评判机制,创新运用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在线问政等手段,促使基层党组织作出为民服务承诺,推动党组织承诺和群众评议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实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长期坚持、取得实效。

第五篇: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理州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全面覆盖工作体系,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阵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构建三大服务群众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服务群众工作全社会覆盖。一是构建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党委)—自然村(村、居民小组)设党支部—党员集中设党小组—党员不集中设“党员中心户长”—流动党员设“网上党支部”的全覆盖组织体系。针对大理山区、民族、贫困的实际,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在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在村(居)民小组、自然村设党支部,在党员分散的地方设臵1名党员中心户长,在流动党员中建立“网上党支部”,实现组织全覆盖。二是构建州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站—村(社区)民事代办点—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员为民服务体系。在州和12县市成立政务服务中心、110个乡镇成立“农民服务站”、1078个行政村和65个社区设立民事代办点,1.3万个村(居)民小组设民事代办员,推行“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实现群众“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三是构建“三深入”“四联户”“1+X”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体系。在县以上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四联户”活动,在农村和社区推行党员联系1户或多户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全州4.5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23万户,12万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78万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万余件次。

二、开展三项为民服务活动。围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全面开展党员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全州12300个基层党组织、17万名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公开承诺事项23.9万件,兑现承诺事件21万件。二是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有效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群众提供窗口便捷服务达1.2万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万多个,群众满意率达96%。三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开展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访党员示范户,问基层组织建设见解;访困难户,问困难和问题;访意见户和矛盾纠纷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党员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察民情,解民忧,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三、实施“三大先锋行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围绕争先进位创发展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先锋、生态优先创绿色先锋、强基固本创云岭先锋,深入开展“白州党建示范走廊”、“环洱海党建长廊”建设,建立保护洱海“片长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绿化责任区,2012年,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二是实施“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面对连续干旱,组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1220支,结成帮扶对子1600个,3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蹲点抗旱救灾,16万名村组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骨干投身抗旱救灾工作,修建“共产党员爱心水窖”3186个,惠及

1.8万户9.1万多群众。三是实施“百万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先锋行动”。对60岁以下农村党员实行以“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致富先锋工程,1078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城市党组织进行结对,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每人至少帮扶2户以上的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18.7万个;对全州70岁以上老党员实行“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每人给予获得20元/月困难补助;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每人给予300元/月生活补贴,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下载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基层畜牧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国有企业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8-000-01 摘 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全党作出的新......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4年12月23日 作者:陈永强 烟草在线专稿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的各......

    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材料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材料点”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痛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需要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凝聚群众、引领社会治理、维护社会......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李鸿儒2013年07月05日1636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字号 大中小】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分享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

    关于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

    城学党发„2015‟6号 城阳乡中心学校 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组织......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摘要: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策略与途径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推进策略与途径 摘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党和政府一直大力提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此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