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改什么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改什么
开县敦好镇正坝中心小学 XWY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很多学校都已步入了深水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各个学校的课改模式也逐步完善,各显特色,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学校制定的课改模式感到无所适从,照着做吧有很多不习惯,不做吧又怕学校领导不依。这一方面可能是学校的课改模式老师们感到不适应,做着麻烦且效果也不够理想,而更可能是我们教师没有弄清楚改革的意义,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个人认为什么样的模式倒不是最关键的,改什么、怎么改,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改革教育的观念,解放自己思想。
课改不是走过场,也不是做表面功夫,要求切实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喊”了一些年了,但是在推行过程中相当缓慢,受考试制度指挥棒的影响,许多老师为了抓升学率难以改变观念固守陈规,观念不转变要进行课改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老师要始终明白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课堂和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读书权”交给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只有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学改革才能进行到底。
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表现的空间。
许多老师认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于是想方设法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会儿开展辩论赛,一会儿抬头看录像,一会儿进行讨论。一节课下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诚然一节好课必然要激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太多的活动让学生目不暇接,根本找不到“北”,不知道老师这节课讲述什么内容,哪些是重点,哪些要求掌握,只重形式不讲结果。我们要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师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充分留时间让学生思考、想象,相互探讨,步步引申。师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例如,在“抛硬币”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时问:“小朋友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吗?”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学生带入情景,教师向学生说明这一节课就是要做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拿一个硬币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左手还是在右手,有的学生说在左手,有的说在右手,有的说不一定,这时教师说:“不一定,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创设一个让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设置多次“摸球”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估计结果的可能性。活动与数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改革后课堂教师要明确这节课要达成的目标,摒弃“走到哪里黑就在那里歇”的思想。充分组织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不认真自学,教师就不讲授新课;学生不充分独立的思考就不能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习,在质疑问难中学习,在讨论合作中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遇到的障碍进行适当点拨、强调、提升。做到“三讲三不讲”,所谓三讲就是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就是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最后老师要留一些时间巩固这节课的内容,可以做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反思,形式多种多样。
三、改革教学方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而这种氛围一定是和谐的、民主的,这样才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学生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现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每当我们外出学习时,我们都会发现在大师级教师的课堂上,师生双边都处于对话的情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的课堂上,可以允许学生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同意就发言,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主地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即使我们在课堂中面临的学生质疑是幼稚可笑的,但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疑,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的。
例如,在教学求18和27的最小公倍数时,用短除法求解为:2×3×3×3=54,有个学生提出求18和27的最小公倍数能否用18×3或27×2来表示,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是正确的,有的认为是巧合,也有的认为是不正确的。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不迷信教材,敢于发现、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短除法分析:2×3×3×3=18×3,3×3×3×2=27×2,因此,上述猜想是正确的。由此,我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并得出探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简捷方法。这样引导学生质疑、议疑、释疑,促进派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当听完学生不同意见后,我们可以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的意见相同。话虽简单,但足以证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的师生交流过程,彼此都会忘了自己是谁,都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创新。
四、改革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
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们也力求开放性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我们每单元学习完成后教材都设计了一个自我评价板块,让学生来评价本单元自己的收获。我们每上完一节课,也可以让学生来评价这一节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收获,这个设计打破了多年来老师评价一贯制,把师生的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教学中,教师既要及时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中表现好在哪里,再进行小组间的互评,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更加完善自己。
课改的探索过程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也是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更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只要我们思想不滑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及时改进、不断完善,最终形成自己成熟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富有成效的教学风格,将会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得更为顺畅、更为便捷、更为有效!。
第二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导入新课”已被越来越多的同志所注重,但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很少有人重视。好的总结,可以使一节课诸多的教学内容,浓缩成“板块”,得以系统概括、深化,便于学生理解;可以使课堂教学的结构严密、紧凑、融为一体,显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还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并获得丰硕质佳的认识成果,以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可以说,总结是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步骤。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结尾的总结呢?
一、画龙点睛概括性总结
这是一种常用的总结方式,它多用于新授课。在一节数学课里,或者为了形成某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为了确立某个法则、性质,或者为了讲授某种数学方法,课堂总结时,将新授内容归纳、概括、梳理,实有必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快速、精炼地再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起到深刻理解、巩固、强化知识的作用。
二、融为一体——串联性总结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注意将知识概括、总结,还要不失时机地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良好的整体知识结构。
三、妙趣横生——趣味性总结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能使学生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
四、埋下伏笔——悬念性总结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可引人入胜,激发情趣。数学课的总结,也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可考虑设置悬念。
五、循循善诱——启发性总结
启发性总结,就是在学生掌握了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作结。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以条理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当然,数学课的总结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方法。有时可在讲授结束时,出几道紧扣讲课内容,答案简明的题目让学生自解,这种“检验性总结”,能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另外,以上几种总结的方法也不是孤立地单独去使用,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之,数学课堂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数学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出发,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平安学校小学部高年级数学组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注重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生活化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模式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只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可以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接着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可以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注重反馈,加强课后的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注意布置分层作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注重调动多方资源,开展轰轰烈烈的家长助学生、好学生帮助差学生的活动,使得课后的练习与巩固得以有效的实施。
四、注重个别辅导,及时转化潜能生。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同时,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组,利用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课外加强辅导工作,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篇: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报告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行为的深刻变革,对学校工 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数学课改大事一览。
学校利用寒假学习时间,学校组织班子成员、及骨干教师研究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结合市镇教研部门要求,制定了“五环四评合美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组根据要求开展了系列活动。开展活动如下:
1、校长赴外地考察学习。
2、召集骨干教师制订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3、全体教师假期动员学习并培训新课改。
4、召开学生、家长的新课改培训。
5、教研组每周召开一次课堂教学改革总结经验会。
6、全体数学教师上达标课。
二、采取的措施。
以课堂为主阵地,实施“五环四评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打造幸福课堂。
学校利用寒假学习时间,学校组织班子成员、及骨干教师研究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结合市镇教研部门要求,制定了“五环四评合美课堂”教学模式。数学组根据学校课堂改革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操作规范。
(一)、导入(检查导学案、情境导入、出示目标)(5分钟左右)
这一步是为学生先学打下基础,是学生进行“自学”前的准备阶段。对解决尝试问题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采用“以旧引新”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过“尝试题”发挥旧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学习解决尝试题铺路搭桥。
这一环节可视教材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
1、尝试题引路。(常用的)
2、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的教育情景。
总之在这一阶段,通过尝试题的引路或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下开始新的一课。
(二)、探究交流(自主学习、组内交流)(10分钟左右)认准目标,即把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地把握住,这既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教师说的。教师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方向才不会跑偏,才会集中精力攻主要问题,才会高效。目标的认定方式可灵活多样。既可课前重点认定,也可课中逐一认定。
出示学习内容后,学生转入自学,这里关键的是教师要根据学情出示相应的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更加有目的的自学。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间,了解自学情况,特别应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指导。同时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不守纪律的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双展(组内展示、组间展示)(15分钟左右)合作学习首先是“兵教兵”,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有了学习成果学生之间可以讨论、可以在课本范例中获得启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解决开始提出的尝试题,这也是学生自学后的第一次反馈。
(四)、归纳(学生归纳和教师归纳)(5分钟左右)
这是第二次的集中反馈,学生经过了前面的自学,解决了尝试问题,还没有从本质上抓住问题的特征,有必要进行巩固。这一层次教师要通过归纳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目的。教师抓住普遍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作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纳入学生的知识系统。
(五)、测试达标(当堂练习、兵教兵、课外拓展)(10分钟)当堂练习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兵教兵是从面向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独立作业题,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得,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这样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也能从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
这个模式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感受。从而达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目的。
三、取得的成绩。
1.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有较高的认同感 2.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较大变化 《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的过程,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接受教育理念和改变教育行为的过程。课程改革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受到重视,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这就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能从整体上考虑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体现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运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使数学的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教师在数学中也关注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整体表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的过程。
3.师生教与学在方式方法上发生较大变化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教与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探索多样化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能通过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探索过程的组织,为学生留有更多的参与和思考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也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注重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以及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越来越多的教师试图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探索和运用启发式、探索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与交流。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活泼,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评价方式发生较大变化
以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主要目的的评价方式正在逐步改变。许多中小学教师尝试运用口头测试、课堂观察、成长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同时,对传统的纸笔测验进行改造,测验题目的选择注重现实性和问题情境,也增加了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使得评价更加灵活多样,与课程改革的多元目标相适应。
5.教材与课程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多数 中小学教师的共识。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分析课程目标,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和需要,分析教材的特征和现有的条件,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呈现进行校本化处理,使具体内容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实现了课程与教学目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四、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近乎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标志。的确,学生在一定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仅扩大了课堂的参与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耐心,倾听别人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优化自身学习效果的能力。但是小组讨论这一颇为盛行的学习活动形式,究竟发挥了多大功效呢?可以说,小组讨论纯粹流于形式,无实效可言。在课堂上,仅有少数学生能围绕老师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其它学生则无所事事,甚至在下面打闹,说话(低年级表现较为突出),每每讨论一会儿后,老师便暗示停下来开始汇报,交流,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小组讨论是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其实,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仅是过程,而精彩才是结果。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作为教师,为了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的问题后,从内心深处总是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最好,当学生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者有困难时,作为教师显得就那么不沉稳了,甚至有些急躁,不愿意继续等待,或催促,或换人,还有的甚至自问自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当然也就毫无精彩可言。
五、整改措施及今后的改革思路
(一)、继续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从事课改的一线老师千万不能只顾跟着家长的言论走,仅仅关注孩子一般性的学习,而要确立对孩子终身负责的理念,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适应竞争作准备;不仅要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要使学生具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帮助他们的形成强健的体魄。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立足于社会、具备服务社会的本领打好基础。
(二)、大力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更需要尽最大可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农村教师同样要搬掉讲台,走进孩子,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激励学生的思考、发现和创新。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共同得到进步,逐步使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场所,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主阵地,成为引发师生共振的磁场。
(三)、科学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在课改中,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学校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教学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却没有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的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更多的内容”。教师自己可以上“文山”进“题海”,决不能让学生负担过重。只有把思考的时间、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四)、切切实实加强课改督导检查。学校对课改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在市镇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红庙小学将会大胆实践,完善制度,践行责任教育,打 造教育高地,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出积极的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心得
为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感悟生命真谛的驿站,切实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我校通过深入的学习研究,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方案,凤庆县课堂教学改革资料汇编,临沧市第一中学二·六·二课堂教学模式临沧市民族中学531自主·启智·高效课堂模式等课堂改革实施方案,并于2011年7月决定移植嫁接各教学模式经验,同年8月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并在9月至12月进行了课堂实地考察和课堂模式实践课。至今新课程改革已有整整一年了,透过新课改,我们从教材,教法到对待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新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多年来在传统初中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单一的,主要以教师、讲台为中心。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记,在师生活动上,强调教师起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更不用说还敢提出质疑了,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以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导学式。适当的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已揭示出教学活动的本质。教不再是目的,而是一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去探索,最终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获取知识。怎样才能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要敢于放下教师的架子,亲近学生,注重同学生的沟通,改变已往的一言堂模式
重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师生间平等的交往,通过师生间民主的对话,让学生从教师那里体会到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尊重,信任与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显;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有了更多的发言权,更能够自主进行学习,而不再象以前一样被动的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
1.2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多用激励性语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任何课堂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评价中既要重视学生得出的结论,又要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要肯定学生在评定回答中的个性化优点,同时又要恰当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严禁责骂学生,倡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利用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客观认真分析学生现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十个手指都不是一样齐,更何况面对一个班几十个不同的个体,优生、中等生和差生各占一定的比例,而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上普遍存在关注优生,忽略差生的现象,面对新课改,笔者花了很大的决心和时间将这样的观念抛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他们的要求可适当放低一些,题的难度浅一些,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课后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尽量让他们从取得的一点成功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重视数学活动
几十年来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师这样的讲授下,传统教学课堂上很少有数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就结束新课,留给学生的是大量的习题练习与巩固。而今,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从学习的过程中去获取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探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当注重教学形式的改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设计并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用适当的点拔去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担心为此浪费了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要知道学生亲身体验过比你口授要记得更牢,也许你做100道题都没有他亲自去研究取得的效果好。
课中随时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从不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有趣,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只是一味地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从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老师的反思很重要,能使你提高教学的能力。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有益于学生的、做得好的,哪些是对学生不利的,教学中的优缺点都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以后扬长避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课堂上还要经常对学生察言观色,为什么这里没能引起学生的吸引力,要作思考,并及时纠正改进。比如在应用题的解答和几何题的分析上,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综合。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保证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有所发现,有所思考。
进入新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也是笔者教学思路和方法发生蜕变的一个过程,希望学生能从数学课堂中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能够获取成功的喜悦,使大家在这种宽松氛围下积极快乐的学习,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样,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所以,只要学生对数学的体验是幸福而自信的,这就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要追求的目标!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兴趣的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授“轴对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首先提出几何引言中的问题四:“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学们对这一早已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积极思考,互相商讨并尝试解决。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一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入了新课。通过这样引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测树高吗?不过河测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作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知道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让学生总结出垂径定理的内容。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强调。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认真讨论,大家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很容易的掌握了垂径定理。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4)练习要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同时,练习时教师应习中要有反馈,教师要根据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