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2:5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调研报告第三篇: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第四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第五篇: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四治一树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镇常委书记李志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结合深入开展的”四治一树”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我对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基层党组织设置概况

**镇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3892户,18106人,有党员498人,其中农村党员390人,占党员总数78%,下设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1个。

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体工商户的不断增加,出现了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我镇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帮助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丰泉村等村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能力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村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党员+基地+农户”发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引导建立石灰石运销、农产品销售等民间协会,并在协会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根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镇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镇共有48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6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党员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评**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的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二是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初高中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各党支部中深入开展”支部共建、党员互帮、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党建联系点制度,要求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党支部指导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定期到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组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排除民忧、解决民难,为民谋利、帮民致富,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渠道,使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同时,要精心打造基层干群沟通的制度平台。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跟踪督查制、绩效挂钩制,坚持通过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各党支部必须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全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无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存在软弱涣散现象,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处理不当,责任分工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支部遇事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另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我镇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加快我镇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本职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我镇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作风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第二篇:关于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调研报告

中共荔波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方村乡农村党的建设“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级联创”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共荔波县委的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县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文件精神和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创建“五好”村、“六好”乡党委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调研的通知”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工作的成效

1、以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提高。几年来,我们对全乡各村六大组织的群众基础、工作实绩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充分发扬民主,尊重群众意愿原则基础上,对村级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特别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及选准支部书记的工作上。真正把一批党性强、有文化、素质高、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乡党政班子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制,在股级干部中推行竞争上岗,加强村级班子及全体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整体素质。一是抓培训、高标准、严禁要求开展好每年一度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就党务知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依法普法治理等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评出的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不合格党员分类处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弘扬正气,克服党内消极因素,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三是抓好发展,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年,本着入党自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重点优先发展有文化、思想好的青年,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党员结构。

3、克服困难,打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到xx年底实现了村村有综合办公用房的目标,积极为村级解决办公桌椅、会议桌,各种制度规范上增,村办公用房建设得到逐步加强,功能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同时,积极争取县直部门的支持,划地基协调宅基地,现农业服务中心已于1999年建成,派出所、林业站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乡村两级的办公条件。

4、以政务公开为重点,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乡11个村建有村务公开栏,分期分批对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财务收支,重大活动事宜向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乡七所八站,有效地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小康社会建设。

xx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3750亩,把抹村仔猪基地已发挥经济效益,投资8万元建成了尧并、把抹2500多亩速生马尾松基地,方村乡人民政府村大坝反季----------------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节蔬菜种植,十种植初里雏形,红坭村 综合开发起步实施,各村均已拟出了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想。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改造了方村乡政府进出口公路,方梅公路第一期工程已完工,共投资 万元建成了境内9座桥,完成方村街道路面硬化,50%的组户用生自来水,有16个组已实现路面硬化,建成沼气池200口,村村通广播电视,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通过积极努力,全乡已有2个村达到了五好村,实现一个基层群众 中心,稳步推进我乡“三级联创”工作。

二、创建工作措施

1、深入完善“xxxx”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上级的要求,从xx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村两级深入开展xxxx重要思想,举办培训班、办黑板报、写学习心得,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足,并逐步整改,用“xxxx”重要思想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2、召开会议,完善机构,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县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要点,每年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书记具体抓,村党政部书记全力抓,全乡党员配合抓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格局。

3、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补充规定》、《关于双休日上班有关问题的通知》、《群众来访问答制》等,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抓党建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干部考勤制度,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关心群众不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从而形成以乡党委为核心,以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党支部管理机构为基础的管理服务体系。

4、进一步落实干部联系村制度。实行干部入村记时制,每周每个干部入----------------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村工作时间不少于3天,主要对党建、群众生产生活、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作用调查了解,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要求每季度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所联系村组实际,写一份深入基层调研工作报告,努力提高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效率和水平。

5、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乡党委重点对创“五个好”党支部、创“基层群众满意站所”、创“文明村寨”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和督查指导,对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力,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向全乡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整体水平进展不平衡。目前全乡仅有2个村达到“五个好”党支部,仍有9个村未实现,公路沿线、基础好的村抓得快些、好些,交通落后、基础差的村抓得慢些、差些。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2、由于乡财政困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是难点,有经济收入或积累的村还是低水平的,有些村集体经济实体虽创办了,但短期内未产生经济效益。

4、部分村办公用房建得早,较狭窄,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5、部分村支部党员活动开展不正常,农村党员素质整体素质不高,需加强培训,改善党员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四、下步打算

1、在年底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真正把党性强、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群众拥护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

2、根据全乡各村地理位置及情况,实行并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干,特别是主要干部的报酬,调动和发挥好村级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继续加大“按章办事”的工作力----------------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度。一是完善议事、管理、监督制度;二是切实抓好乡、村两级政务公开,提高公开质量,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4、进一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提高标准、保证质量、上下联动、扎实工作,计划在2014年4个村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2014年5个村实现“五个好”党支部,达到“五个好”乡党委。

5、抓好交挠村集体办公用房的扩建,完善各村室内配套设施,办理好各村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书。继续抓好文明村寨建设和“四引”活动的开展。

第三篇: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到zz市xx县农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经济、农村教育的调研。经过调查,我发现了xx县农村建设的进步与不足。

xx县农村建设的不足

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近年来,随着领导班子的改进,经济措施的施行,沂水县农村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尤其在团组织建设方面。农村的团支部建设存在四大问题:

一、从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状况来看,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兼职过多的问题。

二、从农村团员队伍状况来看,农村团青比例偏低,团员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从农村团的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活动阵地少且利用率低的问题。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四、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对流动团员的管理日渐弱化

总结各省先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领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真意为人民办事。作为党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道理。

2、能够领导群众,具有发展的眼光,能够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带领大家向前走。

3、具有宣传和号召能力,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只要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而我村缺少的正是这些,“三个代表队”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应有亲的要求,只有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才能彻底地脱贫。

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经过统计,90%的村民自愿上了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国家及时地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但所采访的村民均一致表示虽然政府的政策很好但由于有钱数的限制,没有达到制定的钱数或没有生病住院就不能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医疗保险的根本用意,就是为了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才制定政策,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或家人生大病住进医院,也不希望因为有大病需要买价值昂贵的药来治病,所以村中几乎没有人真正通过医疗保障解决缺钱的问题。这样看来,政府的一片好心好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老百姓的身上。

农村经济

从经济的发展上来看,农民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些村子主要靠种植蔬菜,有些村子主要靠发展旅游,开农家院。另外,沂水镇、黄山铺镇、龙家圈乡是最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子比较多,主要靠发展旅游和食品工业等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近几年姚店子镇通过发----------------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展地下大峡谷发展很快。通过调查,了解到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急需加强。近年来,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危害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村干部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急需更新。部分村干部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前燕窝村和扎拉营村,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和旅游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3.增收措施不增收

为了使农民增收脱贫,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主为结构,推动农业主业化,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提高质量,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举措实际却不能解决农民增收。近年来当地村支部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政府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从国家采取了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税政策以来,“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有: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相连,201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

透过涨价现象可以看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农村教育

在农村教育调查中,安子沟小学是一所年前由村子里所有村民经过三年的筹款时间所建的小学校,这里只有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教育三个不同年级的约30名学生。这里设有半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学习数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五门课程,但这一所学校只有教师一名。这就是电视台曾报道过的在同一----------------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个教室有多个年级一同学习的复式教学。这里的房屋破旧不堪,一间屋子只有一个很小的灯泡,木质的桌椅板凳也已磨得不成样子。同时,在与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的不多。可见,农村教育急需进一步得到改革,加强硬件设备及学生家长的教育。

现在一些村民认为农村孩子读了大学没有用了,大学生在他们眼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荣誉感,一些人甚至对孩子读书失去了信心。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不可胜数。甚至出现了3个人打工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的局面。夏青的姐姐本来还在读书的,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就退学去打工挣钱,为的就是供学习成绩较好的弟弟上学。村里的人家大多有2个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有的只好让其中1个孩子继续上学。我发现,村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逐渐分成了3类:80%以上的孩子在读完初中后就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大人一起到外出打工了,另外一些孩子成为社会上的“漂一族”,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经过努力能够上大学。城市里的孩子几乎都能上大学,即使不能上大学,也能接受大学以外的职业教育,而在农村,如果考不上大学,孩子们只能继续父辈的生命轨迹,务农、打工。

想发展,农民才是主体,但是我村农民阶级的文化水平低,意识跟不上来。农民闲期间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大多数村民都沉溺于赌博等活动,社会风气较差。由于村民平时活动较少对于全国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不足,易于满足,所以没有强烈的求知未定心理。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对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胜层次的了解,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总结: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环境。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精选公文范文----------------

31--精选公文范文--------------------------压担子,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在活动时间、方式、内容上灵活考虑,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2、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必须积极开展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

3、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青年----------------精选公文范文----------------

32--精选公文范文--------------------------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镇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4、民主管理。用科技化的手段实现文化重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第四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不断提高,使全市农村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乡公路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精选公文范文----------------

33--精选公文范文--------------------------平方公里公里,其中列养公路公里;省道3条,公里;县道公里;乡道乡道公里。全市411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现有通车里程公里,其中101个村已建油路路面里程公里,未建油路路面的村310个,里程公里。目前,应城市已基本形成了,两横、三纵,一外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内早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条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场、沿路开园区、借路跑运输……在城乡公路上,当地农民因路制宜辟财源,2014年全市现实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9元。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经验

1、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工程”实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各处、镇、场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设----------------精选公文范文----------------

34--精选公文范文--------------------------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交通积极配合做到了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后申报补助资金到位。截止2014年底我市通乡公路已完成了上级下达三年通乡油路计划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0公里。

2、多法筹资,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为“亲民工程”落实。2014年,在通乡公路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城市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号召全市干部职工为通乡公路建设捐物捐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17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630多万元,为市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继续发挥这一光荣传统,积极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营业主发出“月是故乡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议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门通过支援农村小康建设纷纷向驻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于此同时,----------------精选公文范文----------------

35--精选公文范文--------------------------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积极出台了优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双五个一”的工作方法,即实行一条通乡油路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业监理人员,一条通村公路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交通局技术顾问、一个筹资和建设专班、一块质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人民群众中树一座丰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确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城市从公路部门抽调十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施工合同段,对工程所用的材料,----------------精选公文范文----------------

36--精选公文范文--------------------------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并挤出资金购置了回弹弯沉仪、铅孔取样机等检测设备,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隐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四是采取投标的方式和应城市广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作为通乡公路建设的社会监理,监理公司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五是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为使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证质量的义务,应城市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并提出了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三个到位”,“确保五度”及“严把六关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质量自检机构,在监理公司的)督办下,每个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精选公文范文----------------

37--精选公文范文--------------------------后都按规定出具了自检资料。六是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应城市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单独核算,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

4、建管结合,大胆尝试,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一是采取”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应城市以此为原则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县道由市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对农村公路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形式,确保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门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养的公路----------------精选公文范文----------------

38--精选公文范文--------------------------部门养护人员20余人,在行业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经长期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的协议工40余名。通过引导,让有劳动能力的退休退养人员、协议工、下岗人员继续到农村发挥技术优势,再找岗位,解决农村养护技术力量问题。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2014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14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沥青路,到2014年,行政村全部通沥青。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我市,是全省经济强市、文明城市,我们的规划应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的行政村通沥青路,差距很大,任务艰巨,按上述标准衡量,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上不来,启动难。据测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万元,除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需自筹,因此,各地虽有----------------精选公文范文----------------

39--精选公文范文--------------------------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工程竣工后,经省、孝感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精选公文范文----------------

40--精选公文范文--------------------------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精选公文范文----------------

41--精选公文范文--------------------------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第五篇: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逐渐摆脱贫困,在总体上由温饱向小康迈进。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精选公文范文----------------

42--精选公文范文--------------------------用。基于此,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就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调研,就如何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文化生活日趋活跃,特别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目前,全县××处乡镇,乡乡有党校、文化中心、广播站。××个行政村,村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拥有一种以上阵地的占95%,三种以上的占73%。阵地建设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尤其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乡镇党校基本实现了电化教学,配备了电教室、电视机、录象机。大部分村庄也达到了“两机一室”,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精选公文范文----------------

43--精选公文范文--------------------------“元旦”、“五一 ”、1

“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各级都举办晚会、街头汇演等文艺活动,年年办年年新,戏剧、小品、歌舞百花齐放,干部群众同台演出,演自己身边的事,唱自己身边的人,寓教于乐,鼓舞人心。

三是文化下乡深得民心。送戏下乡。每年从正月开始,文化部门都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古装传统戏和自编自演的曲艺、小品、歌舞等节目,组织下乡演出,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送图书下乡。每年都组织送图书下乡5000余册,义务为农村、企业、学校培训图书管理员500余人次,形成了县、乡、村图书管理网络。送电影下乡。县电影公司四支流动电影放映队常年活跃在山区,服务于农村,年放故事片、科教片达600 余部、2014余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以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通过----------------精选公文范文----------------

44--精选公文范文--------------------------组织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创新生活,逐渐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特别是从去年开始,为满足当前农民对优美生活环境、文明生活习惯的渴求,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目标,大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活动提出了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标准,坚持示范带动,连片创建,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与两个文明建设还不适应。影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制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意识淡薄,重经济轻精神文化。在经济欠发达乡镇,人们为生活而奔波劳碌,无暇顾及物质生活以外的----------------精选公文范文----------------

45--精选公文范文--------------------------事。但是在个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文化意识也不是很强。在有些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不但在决策上不能把文化同经济同等对待,而且对农村出现的封建迷信、烧香拜佛、打架斗殴、赌博等歪风邪气也不闻不问,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一些负面文化抬头。

二是基层文化站机构萎缩,功能发挥下降。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有些文化站的职能大大降低。有的文化站形同虚设,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干文化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出现了“种他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现象。有的文化站没有经费,没有设施,活动开展不正常。

三是阵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利用率不高。个别村的图书室刚建立时是什么样,七、八年之后仍是“容颜未改”,甚至是门可罗雀,书架尘封。有些村每年花近千元订的报纸,不是进了阅览室,而是成了村领导干部的生火纸。个别村甚至把文化阵地当成了仓库,导----------------精选公文范文----------------

46--精选公文范文--------------------------致文化阵地的“失守”。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提高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曾经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目前,大部分农民素质相对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督促检查机制,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文化站是城乡文化结合部的枢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情况下,----------------精选公文范文----------------

47--精选公文范文--------------------------全面加强文化站建设,必须强化人员、经费、设施、工作四到位。

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设施利用率。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没有一定的阵地,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和空中楼阁。因此,要增强“阵地”意识,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对于那些已经流失的阵地要尽快恢复,对于文化设施尚不健全的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资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农民创造一个学习、娱乐的场所。同时,要随着经济的

不断发展,逐步加大文化投入,真正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文化阵地的目的在于服务农民,否则,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落实文化阵地管理责任制,专人专管,定期开放,使思想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增加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良好场所。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民间----------------精选公文范文----------------

48--精选公文范文--------------------------艺人对活跃农村文化的作用。民间艺人大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专长,是农村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又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他们熟悉社情民意,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知道农民的文化需求。对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走出来,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同时,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不仅在业务上多培训辅导,生活上多关心照顾,而且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确立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商品意识和效益意识,积极研究和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发展思路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精选公文范文----------------

49--精选公文范文--------------------------化消费比例逐步增加,文化产业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发展。在人员配备上,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充实文化队伍。同

时,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通过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文化意识、经营意识的年轻干部充实文化领导岗位。在发展方向上,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以扩大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支柱,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回应文化市场需求为轴心,不能只有产业没有文化。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持久蓬勃的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亟需加强,但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何种方式,都不能急功近利,流于形式。要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充分考虑群众----------------精选公文范文----------------

第二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四治一树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镇常委书记李志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是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方式,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结合深入开展的“四治一树”干部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我对我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经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全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一)基层党组织设置概况

**镇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3892户,18106人,有党员498人(女党员84人),其中农村党员390人,占党员总数78%,下设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1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体工商户的不断增加,出现了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我镇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帮助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丰泉村等村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能力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村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引导建立石灰石运销、农产品销售等民间协会,并在协会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运作;二是根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镇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镇共有48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6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党员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评**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的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二是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初高中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各党支部中深入开展“支部共建、党员互帮、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党建联系点制度,要求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党支部指导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定期到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组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排除民忧、解决民难,为民谋利、帮民致富,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渠道,使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同时,要精心打造基层干群沟通的制度平台。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跟踪督查制、绩效挂钩制,坚持通过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各党支部必须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全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无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存在软弱涣散现象,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责任分工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支部遇事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另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我镇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加快我镇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本职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我镇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作风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第一要务的认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村级土地等资源优势,不断开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认真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基础的发展环境,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指引、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等具体措施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解决好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强化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真正为民排忧解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第三篇: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

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达了关于开展农村经济重大问题调研的指令,按照国家发改委下达的调研课题,笔者有针对性的深入湘潭县农村开展调研,并运用湘潭县县委基层办、县委政研室和湘潭县政府经研室的相关调研成果,形成了综合性调研报告。

调查结果表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乏力,村庄建设规划滞后和尚未建立长期投入机制,成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原因是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相悖的政策失衡、体制障碍、城乡隔阂。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目标,要做好做活五个方面的文章:

一、生产发展 用工业化的理念 实现经济重建--关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

二、生活富裕 用产业化的布局 实现社会重建--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三、乡风文明 用市场化的思维 实现制度重建--关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四、村容整洁用城镇化战略 实现生态重建--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研究;

五、管理民主 用科技化的手段 实现文化重建--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近三年,中共中央制定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三个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六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难题之一: 乡村债务问题

据调查,一般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刚性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一、乡村债务结构分析

~~县乡村两级负债总额为55161.99万元,其中乡一级负债42586.33万元,村一级负债12575.66万元,其债务结构如下:

按成因划分:A、地方上项目、办企业,造成决策失误或因管理、市场原因亏损形成的债务14992.45万元(其中乡级13814.10万元、村级1178.35万元)占27.18%。B、办福利事业、“普九”、乡镇医院和村办福利事业建设形成的债务5853.77万元(其中乡级4819.21万元。村级1034.56万元),占10.61%。C、民间高息借贷、完成各种上交任务,因本金、利息形成的村级债务3599.48万元(其中乡级2484.72万元、村级1114.76万元),占6.53%。D、如通乡镇油路、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债务4922.01万元(其中乡级3070.66万元、村级1851.35万元),占8.92%。E、因村级财务管理混乱,干部因素形成的历史性债务1335.54万元(其中乡级968.14万元、村级367.4万元),占2.42%。F、农户欠交税费,逐年欠款而增加形成的集体债务10640.2万元(其中乡级4659.72万元、村级5980.48万元),占19.29%。H、其它原因形成的债务13818.54万元(其中乡级12769.78万元、村级1048.76万元),占25.05%。

按债权人划分:A、欠银行、农村信用社、基金会及其他金融机构20131.79万元(其中乡级17614.46万元、村级2517.33万元),占36.49%。B、欠乡村工程业主3418.82万元(其中乡级2755.70万元、村级663.12万元),占6.2%。C、欠乡村干部7682.6万元(其中乡干部5769.09万元、村干部1913.51万元),占13.93%。D、欠乡村教师2518.4万元(其中乡级2452.30万元、村级66.1万元),占4.57%。E、欠民间个人2568.06万元(其中乡级l537.07万元、村级1030.99万元),占4.66%。F、欠其他经济组织10881.74万元(其中乡级6049.24万元、村级4832.50万元),占19.7%。H、欠其他债权人7960.58万元(其中乡级6408.47万元、村级1552.11万元),占14.42%。

二、乡村债务成因分析

1、财源有限。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区并乡、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等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村集体不再有剩余产品的分配权和经济收入的支配权,“五统三提”、农业税附加等乡村集体收入也随之消失,乡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多数被取消,预算外收入锐减,乡村集体收入来源被逐渐抽空;由于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缺乏、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曾经红火一时的乡镇企业,在90年代纷纷破产倒闭或改制重组,每个乡镇每年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企业管理费收入顿时化为乌有;1988-1993年,国家实行:划分税种、核实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财政的留成比例较高,理财自主权较大,财政状况相对宽裕,而94年以后实行的分税制,地方的独享税种只有营业税、地方企业上缴利润、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小额税种,而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只分享25%、40%,地方财源严重“缩水”。

2、刚性支出居高不下。由于机构雍肿,队伍膨胀,乡村二级的工资、误工补贴,办公费、交通费等基本支出使乡村不堪重负,政策性增资只能“挂空档”。旱涝灾害、山林火灾、矿山事故等突发事件而导致的不可预算费用,使原本拮据的乡村财力更加捉襟见肘。,3、财源流失严重。分田到户后,村级集体财产被一分而尽;撤区并乡、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人情税、关系税、税收征管力度不够,导致税收不能按国家政策足额征收;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税费收缴缺口大,尾欠收缴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实行分税制以来,一定四年的乡镇税收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不能完成的乡镇只能高价买税(20~30%的手续费)或高息借贷垫交;成立于1994年的农村基金会、互储会,一开始就以高息和分红疯狂吸收存款,违规大额放贷,直接威胁金融秩序,99年国家下令强行关闭时,乡镇财政向国家举债1.181亿元兑付农民存款,农村“两会”清收不仅使县、乡、村支付了巨额的清收成本,还承担了1368万元的利息债务,至今还有9000多万元的不良贷款没有收回,4、盲目性建设投资强力扩张。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企不分,政府办企业、政府为企业担保贷款,使乡镇不得不花巨资为企业亏损买单,为企业偿还不良贷款本息;各种达标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使乡村债务陡增;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发展新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和农民签订保产保利合同,项目失败后,政府不得不替农民交纳巨额学费。

5、预算约束力不强,挥霍浪费严重。乡镇人大会议上通过的财政预算报告往往是一个形式,乡镇的财政支出一是拆东墙,补西墙,毫无预算可言。二是乡镇财政支出往往是书记、乡镇长说了算,管他预算不预算,支出决策不仅脱离预算而且基本上没有民主可言、更不要说财务制度了。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乡级财务账性违规违纪支出现象较为普遍,有限的乡村财力“跑、冒、滴、漏”严重,乡村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四是乡镇主要领导异动频繁(平均任期2年左右),在领导的潜意识中,根本就没有长远打算,大多是过日子、守摊子、找路子,希望早日脱离“苦海”,支出的随意性也就被无限放大。五是村一级的支出就更没有计划了,“到手就是财、今朝有钱今朝用,管他明天怎么过”,是大多数村干部的理财之道。

在现行的乡村绩效考核机制中,数字化强制性硬指标不少,唯独没有行政成本的考核指标,乡村干部在行政过程中,没有成本意识,从客观上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个别乡村干部为了自己的仕途和声誉,不惜花公款制造虚假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在乡村财力日益拮据的状况下,办公费、交通费、通信费、公务接待费却节节攀升,大吃大喝俨然成风,公费请客送礼愈演愈烈。在公款消费上讲排场、讲档次、互相攀比,债务包袱越背越重,群众怨声载道。

三、乡村债务影响分析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湘潭县的干部工资只有~~市的1/

2、长沙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债主为了早日拿回欠款,无奈之下,只能无休止地纠缠乡村干部,围堵干部家门和乡村驻地、封堵学校大门、强行搬走农具和办公用品,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难题之二: 农民增收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湘潭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和“五统三提”,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3.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5.3%,2002年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较2002年增长7.5%,2004年较2003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湘潭县2004年农业总产值44.3亿元,农业增加值25.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2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2001年增长5.3%,2002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2003年,我们调查了8个乡镇20个村5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17户,占34%;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26户,占52%;年收入1000~5000元的5户,占10%;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2户,占4%。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农作物产量和价格也接近峰值,依靠提高单产和市场涨价增收显然“内存”严重不足。在世界农产品生产与贸易不断集中、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垄断性经营、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进行巨额补内贴并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进口设置绿色壁垒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进入鸡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首先是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接着是4月下旬~5月下旬的牲猪价格直线下跌,良杂猪由去年的10.2元/kg跌至8.4元/kg,良良猪由去年的11元/kg跌至8.4元/kg,在经历了一个月的低价运行后,牲猪价格才触底反弹,小幅上扬,但仍然没有恢复到2004年的价格水平。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创业板”。受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和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估计在近几年,工资性收入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最主要的贡献因子。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劳务经济也面临诸多制约,一是竞争越来越激烈。全国共有农村劳动力42亿,农业自身的劳动力需求只有1.7亿,尚有3.1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上城镇下岗失业工人和新增就业人员,城市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二是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少。三是劳动力的供大于求,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体力型务工人员的薪金待遇会越来越低。四是湘潭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讨吃”。目前,我国尚末建立农业风险救助机制,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实现了超常规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水士流失、生态失衡、资源紧缺必然导致气候的反常,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民增收的风险系数也就不断放大。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农产品价格是农业的“晴雨表”,农资价格又是农业的“风向标”,农民对“二价”只能无条件的被动接受,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今天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资价格却一路飚升,尿素零售价(下同)1950元/吨,同比(下同)上涨14.9%;钾肥2200元/吨,上涨29.4%;碳胺540元/吨,上涨17.4%;复合肥1050元/吨,上涨32.9%;种子9元/kg,上涨28.6%;农地膜14元/kg,上涨4%;抛秧盘0.65元/块,上涨160%;农药的平均涨幅也在20%以上。因农资涨价,农民种田成本增加50元以上/亩。按2004年湘潭县“二补一免”55.72元/人计算,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农资涨价全额抵消。

受煤、电、油、运紧张和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农资价格上涨有其客观原因。但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第四篇:和谐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实施科学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小康社会,农村是薄弱环节,必须加强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是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而农民占了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绝大部分,所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点。湖南县总面积151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3778公顷,全县总人口90来万,农业人口就接近80万,农村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湖南又时逢发展的最好时机,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在各方面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重庆市被国家规划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试点市,而湖南又成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三个试点区县之一,所以,湖南的新农村建设是时不待我,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抓紧时间,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然而,要使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政府扶起来让人们看的几个典型,要真正达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目标,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湖南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已经很多年了,由于客观上湖南地处渝东北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效益好、支撑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形成困难,主观上湖南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的中青年农民大量外出,使农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难度加大等原因,虽然粮食、生猪、柑桔、蚕桑、牡丹、蔬菜、榨菜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上看,还没有摆脱传统的粮猪型结构,农业效益仍然低下,所以,产业化结构调整非常必要而且紧迫。最近两年,随着人工工资的提高,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上升,使农业发展的空间更大,政府应鼓励农民从事经济作物的的生产,大力发展甘蔗、蚕桑、油菜、藕、向日葵、花生、大豆、核桃等产业。以油菜、大豆、核桃为例,在最近一年内价格上胀额达50%,甚至100%以上,种植这些经济作物比种传统的玉米、小麦、水稻经济收入高得多,有的高出几倍。另外,农村本来是蔬菜出产地,农村天然应向城市提供蔬菜,而我县最近几年的蔬菜却多数靠从外地调入,乡镇集市的反季节蔬菜反而从城市输入,从而导致一种反常现象,有时农村的蔬菜反而比城里贵。我县应引导农民发展蔬菜大棚,在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5到10个,不但满足我县城镇人口的蔬菜供给,而且还可向临近县市提供蔬菜,这样既有了较大的经济回报,又降低市场了菜价,还让人民群众吃到更新鲜的蔬菜。

二、加快土地流转与集约化使用的问题

重庆大学教授蒲永键认为:“城乡统筹的关键要以土地的流转为突破”,重庆市政府城乡统筹的大体思路中也有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保障农民收入的规划。土地流转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充分发挥经营能手在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及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使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使无力经营或不愿经营土地的农户通过流转经营权而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将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三是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便于统一规划,有利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品种的推广,特别是高效经济作物的开发。四是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县外出打工人员多,土地空闲率大,在使用的土地收益也很低,大家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的进程。

其具体办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土地出租的办法,农户将土地出租给经营者,每年或一次性收取土地租金;二是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经营者,让其规模化经营,便于增强农业的科技含量,达到农户与承包者双赢的目的;三是农户以土地入股,共同经营或不参与经

营只分红利;四是将土地转让或互换,使土地相对集中、达到集约化使用的目的。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应做到明确目的,理清思路,坚持原则。土地流转的目的应是“集约,增效,益农”;思路是“集得拢,转得出,做得强”;应坚持的原则可以参考长寿区《农村土地流转办法》中的条款:一是“稳制、分权、放活”,即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动摇的前提下探索有效流转形式;二是“依法、自愿、有偿”,即充分尊重农民自愿,不搞强迫、命令,但根据本地实际应做好宣传动员;三是“集中、规模、增效”,即通过规模经营实现农村土地增值增效;四是“指导、管理、规范”,即在流转过程的前中后,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指导。

三、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的问题

交通、饮水、燃料是直接影响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应重视对农村道路的整修、自来水设施的安装,引导、帮助农民修沼气池,使用天然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另外,土地的综合治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要基本实现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必须首先要根治土地。我们可以将高低接近的田、土合并在一起,同时修好灌溉设施,以便机械耕作和施肥浇水;对土壤的酸、碱性和肥质进行检测,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进行治理。为了稳妥起见每个乡镇可以选一两个村先行实施,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广。

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国家对农村、农业的投入逐渐增多,农民自己筹资办公益事业

也多起来,从而农村的事物也就多起来,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多种矛盾,甚至成为农村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所以,农村的村民自治进程,特别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应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更为重视,早在十六大时就反复强调了民主与法制建设问题,十六大报告中“民主”二字出现了58次,“法制”二字出现了32次,单看这两个数字就知道我们的党和国家是多么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什么是法制呢?法制就是指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村,在农村事务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章可循,有章必行。那什么是民主呢?民主的本意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主要是指集体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现全体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识。实施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努力。目前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我建议全县学习开县麻柳乡的“八步工作法”,结合本镇和本村实际借鉴使用,其具体意见是如资金来源于农民的项目可完全按“八步工作法“实施,如是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可充分征求意见后只要多数人支持就实施,其余不支持的人群我们不能放弃,要继续宣传、说服,同时在实施项目中实行公开招标,结帐透明,主动接受村民代表监督。

五、新型农民建设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没有新型的农民,前面谈的几点也根本无法实施。所以,通过对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引导教育农民遵纪守法、崇尚科学、更新观念、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项任务成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建设新型农民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成人学校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我县各乡镇都有成人学校,然而过去多数都成为摆设,或者作用单一。各乡镇应充分利用成人学校这一现有的校舍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职业培训让传统农民转化成为新型农民。除了成人学校的教师外,还应请县上的农技师和大学的农业专家授课。县上组织人员根据本县实际研发乡土教材,内容包含我县土壤、气候特点,适合在我县生长的经济作物的具体情况,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农业综合开发知识和经营理念,民主与法制知识等。

二是充分发挥我县职业中学优势,培养年轻一代新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后备力量。我县有3所职中,应充分发挥我县职业学校的作用,从更新观念,经济作物的培植、农业科技等方面进行培训,让学生在即将走入社会之前就具有了新型农民的意识、知识和技能。三是鼓励自学。县上研发的乡土教材可以免费发放,一家一册,县电视台和远教网络定时开展讲座,给愿意学习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是组织考察学习和实践活动。对各村新型农民的骨干人物组队外出考察,学习其它地方的好经验,回村后发展特色产业,培养典型以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对有理论而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新型农民,政府帮其联系基地,组队参加现场培训和实践,让他们从理论过渡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从书本走入现实。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前三个是从现实着手,做好了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效果;后面两点是从长远和根本出发,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许有的人会说或者心里想,这些办法我们都知道,是的,可能大家确实知道,但知道就行了吗?关键在于行动,谁先行动谁就先富裕,哪个镇或村先行动起来哪里就会出现崭新的新农村面貌。我们期待——十年后的湖南农村将成为人间天堂。

第五篇: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与农村清洁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

目录

**镇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严格坚持《党章》要求,以便于党员接受党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和监督为准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按照党员的生产、工作地和行政区划属地管理原则,合理设立基层党组织。全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80个村民小组,3892户,18106人,有党员498人(女党员84人),其中农村党员390人,占党员总数78%,下设12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6个,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3个,企业党支部1个。

(二)合理设置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近年来,随着新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体工商户的不断增加,出现了新的党建工作点。为加强新社会阶层党建工作领导,我镇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一是帮助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二是按照“五好五带头”目标要求,对后进党支部进行整顿。围绕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重点,先后对丰泉村等村党支部进行整顿,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基层党支部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能力办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双带”作用,我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需要,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活动新方式,不断丰富党组织活动内容。一是按照各村的经济产业优势,走“支部+协会”、“党员+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引导建立石灰石运销、农产品销售等民间协会,并在协会会员之间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保障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化

运作;二是根据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在全镇50岁以下的农村无职务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分别设置了经济发展、政策宣传、村务监督、技术服务、科技示范、环境卫生、治安管理、扶贫帮困、民事调解等多种岗位。目前,全镇共有48名党员参与设岗定责,使农村党员丢掉“无事牌”,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建设。同时,在党员工作岗位上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岗位,共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6个,以此来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党员的有效机制。以“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为标准,明确考核评议内容、标准和方法,对党员进行监督考核,并把考核评**果作为各类评先评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四)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我镇以“三级联创”为载体,按照“五好五带头”和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精心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选准和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建立村帐镇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堵塞开支漏洞,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村务、政务定期公开制度,增加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建立健全“一事一议”制度,对所有的村集体大事均召开群众会或群众代表会共同协商决定,不搞“一

言谈”和个人说了算,进一步扩大村民委员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

(五)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一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坚持扩大基层民主,提高群众参与面的基础上,在部分村委会实行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充分体现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解决班子人员分工重叠问题。二是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以初高中毕业、退伍返乡人员为党员发展重点,着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为农村干部选拔任用提供保障;三是坚持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教育”工程。采取党课教育、素质教育、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使每一位农村党员、干部都能熟练掌握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种植技能,提高党员、干部的领导能力,培养复合型村干部。

(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各党支部中深入开展“支部共建、党员互帮、建设小康”活动,以支部为龙头、党员为骨干,带领、带动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推进生态村、文明村、小康村、和谐村建设。建立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机关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实施党建联系点制度,要求镇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基层党支

部指导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定期到联系点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联系点开展党建工作,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三是实行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基层党组织必须自觉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组织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积极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排除民忧、解决民难,为民谋利、帮民致富,拓宽基层党员干部了解民意、体察民情,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渠道,使社会管理由传统的单一治理向多元化综合服务转变。同时,要精心打造基层干群沟通的制度平台。基层党组织要大力推进党员服务站、民情意见箱、网络平台的建设。把民意收集与反馈纳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党员干部值班考勤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跟踪督查制、绩效挂钩制,坚持通过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各党支部必须结合实际,在农村党员、在职党员和社会中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用于对困难党员帮扶救济、看望生病老党员、慰问病故老党员家属和重大节庆日对困难老党员进行慰问。以互助的形式帮助困难老党员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党员的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党员流动性大,党员组织关系不顺,给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带来不便。

二是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从总体上看,全镇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稍显偏大,总体素质不高。

三是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村集体无经济来源无积累,无钱办事问题突出,党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难党员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存在软弱涣散现象,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部分村党总支和村委会关系处理不当,责任分工不明确,一部分村党支部遇事统包统揽,不注重发挥村委会的作用;而另一部分村委会干部又片面认为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以村民自治说了算,事事包揽,未体现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着力点

(一)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方法,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按照“扩大履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研究,从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当前我镇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研究、制定和完善各类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体现成效的工作评价体系和责任落实体系,要从严管理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基层党建工作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巩固党对传统领域的领导,同时大力开拓新领域党组织建设。

(二)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要求,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制定村“

两委”工作规范,建立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两委”职能,强化党总支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加快我镇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开展本职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为我镇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纪律作风保障。继续加强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的教育整顿,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按照“三培养”的要求,加强班子后备力量的储备和培养,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通过培训提高他们思想政治觉悟、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村党支部中的主心骨作用。

(三)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党建和基层政权物质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关键是集体经济要有实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必须强化对“发展”这一 制度,重点落实好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务制度,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加强村级集体生产增值,逐步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改善党员结构。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培养”目标,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严格发展党员程序,以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退伍返乡青年为重点对象,重视在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高知识群体和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党员年龄、文化结构。

性强、有文化、素质高、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中;乡党政班子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在股级干部中推行竞争上岗,加强村级班子及全体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整体素质。一是抓培训、高标准、严禁要求开展好每年一度的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就党务知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适用技术推广,依法普法治理等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对评出的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不合格党员分类处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弘扬正气,克服党内消极因素,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三是抓好发展,按照党员发展“十六”字方年,本着入党自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重点优先发展有文化、思想好的青年,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提高队伍素质,改善党员结构。

3、克服困难,打攻坚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到xx年底实现了村村有综合办公用房的目标,积极为村级解决办公桌椅、会议桌,各种制度规范上增,村办公用房建设得到逐步加强,功能作用逐步得到发挥。同时,积极争取县直部门的支持,划地基协调宅基地,现农业服务中心已于1999年建成,派出所、林业站也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改善乡村两级的办公条件。

4、以政务公开为重点,深化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全乡11个村建有村务公开栏,分期分批对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财务收支,重大活动事宜向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乡七所八站,有

效地加强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5、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小康社会建设。xx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3750亩,把抹村仔猪基地已发挥经济效益,投资8万元建成了尧并、把抹2500多亩速生马尾松基地,方村乡人民政府村大坝反季节蔬菜种植,十种植初里雏形,红坭村 综合开发起步实施,各村均已拟出了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想。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改造了方村乡政府进出口公路,方梅公路

3、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作风的补充规定》、《关于双休日上班有关问题的通知》、《群众来访问答制》等,建立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村抓党建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干部考勤制度,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关心群众不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人,从而形成以乡党委为核心,以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党支部管理机构为基础的管理服务体系。

4、进一步落实干部联系村制度。实行干部入村记时制,每周每个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入村工作时间不少于3天,主要对党建、群众生产生活、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作用调查了解,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要求每季度必须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所联系村组实际,写一份深入基层调研工作报告,努力提高为民服务为民办事的效率和水平。

5、加大工作督查力度。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乡党委重点对创“五个好”党支部、创“基层群众满意站所”、创“文明村寨”活动进行跟踪服务和督查指导,对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力,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以督查专报的形式向全乡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整体水平进展不平衡。目前全乡仅有2个村达到“五个好”党支部,仍有9个村未实现,公路沿线、基础好的村抓得快些、好些,交通落后、基础差的村抓得慢些、差些。

2、由于乡财政困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3、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仍是难(请你支持:)点,有经济收入或积累的村还是低水平的,有些村集体经济实体虽创办了,但短期内未产生经济效益。

4、部分村办公用房建得早,较狭窄,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5、部分村支部党员活动开展不正常,农村党员素质整体素质不高,需加强培训,改善党员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四、下步打算

1、在年底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中,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真正把党性强、作风正、能力强、有文化、群众拥护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

2、根据全乡各村地理位置及情况,实行并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干,特别是主要干部的报酬,调动和发挥好村级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继续加大“按章办事”的工作力度。一是完善议事、管理、监督制度;二是切实抓好乡、村两级政务公开,提高公开质量,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

4、进一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提高标准、保证质量、上下联动、扎实工作,计划在XX年4个村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XX年5个村实现“五个好”党支部,达到“五个好”乡党委。

5、抓好交挠村集体办公用房的扩建,完善各村室内配套设施,办理好各村的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书。继续抓好文明村寨建设和“四引”活动的开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的问题解决好,才是最彻底的,最有价值的,最革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到zz市xx县农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新农村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农村经济、农村教育的调研。经过调查,我发现了xx县农村建设的进步与不足。

xx县农村建设的不足(一)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近年来,随着领导班子的改进,经济措施的施行,沂水县农村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也存在着不足,尤其在团组织建设方面。农村的团支部建设存在四大问题:

一、从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状况来看,村级干部队伍中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兼职过多的问题。

二、从农村团员队伍状况来看,农村团青比例偏低,团员意识淡薄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从农村团的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来看,存在活动阵地少且利用率低的问题。

四、团员教育管理工作徘徊不前。调查发现,农村团员流失严重,发展团员困难,团员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特别是对流动团员的管理日渐弱化

总结各省先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领导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1、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真心真意为人民办事。作为党就应该为人民服务。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道理。

2、能够领导群众,具有发展的眼光,能够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带领大家向前走。

3、具有宣传和号召能力,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只要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而我村缺少的正是这些,“三个代表队”提出后,村支部对自己的行为应有亲的要求,只有努力去实践“三个代表”才能彻底地脱贫。

(二)医疗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

经过统计,90%的村民自愿上了农村医疗保险,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能够得到国家及时地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但所采访的村民均一致表示虽然政府的政策很好但由于有钱数的限制,没有达到制定的钱数或没有生病住院就不能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医疗保险的根本用意,就是为了能减轻农民的负担才制定政策,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或家人生大病住进医院,也不希望因为有大病需要买价值昂贵的药来治病,所以村中几乎没有人真正通过医疗保障解决缺钱的问题。这样看来,政府的一片好心好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落实到老百姓的身上。

(三)农村经济

从经济的发展上来看,农民的经济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些村子

主要靠种植蔬菜,有些村子主要靠发展旅游,开农家院。另外,沂水镇、黄山铺镇、龙家圈乡是最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子比较多,主要靠发展旅游和食品工业等来实现经济发展的。近几年姚店子镇通过发展地下大峡谷发展很快。通过调查,了解到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1、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急需加强。近年来,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危害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村干部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急需更新。部分村干部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前燕窝村和扎拉营村,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和旅游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3.增收措施不增收

为了使农民增收脱贫,提出并实施了诸如调整农业主为结构,推动农业主业化,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措施,都是提高质量,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举措实际却不能解决农民增收。近年来当地村支部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

然灾害的能力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政府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公司加农户和协会加农户等模式并未给农民增收带来多少实惠。公司、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几乎没有在企业或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有的地方将合作经济组织或协会作为普通企业对待,有的作为社会团体对待,还有的地方根本没有适当的名分。这种混乱局面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贷款、纳税、保险等诸多方面困难重重,严重妨碍其发展。三是转移性增收难。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比例逐年增加,外出打工和就地转移的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由于综合素质低,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着低收入的工作,技术型、技能型劳动力转移输出很少,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受到抑制。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从国家采取了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税政策以来,“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有: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XX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

其依附的载休,广大农民群众可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直补、良补给了农民一条稳定的政策性增收渠道,减负和增收使农民在长期的“高负低收”的恶性循环下解脱出来。

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

透过涨价现象可以看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农业和农村经济刚有转机和起色,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或是忽略不计,或是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农资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农资涨价埋下伏笔。二是农民对农资生产成本、进零差率等生产经营信息全然不和,涨不涨价、为什么涨价、涨多少,全是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三是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他们一方面享受国家的行业政策优惠,一方面叫苦不迭,大呼亏本经营,一次又一次提高农资市场价格,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四)农村教育

在农村教育调查中,安子沟小学是一所12年前由村子里所有村民经过三年的筹款时间所建的小学校,这里只有两间破旧的教室却教育三个不同年级的约30名学生。这里设有半年级、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学习数学、语文、美术、音乐、体育五门课程,但这一所学校只有

教师一名。这就是电视台曾报道过的在同一个教室有多个年级一同学习的复式教学。这里的房屋破旧不堪,一间屋子只有一个很小的灯泡,木质的桌椅板凳也已磨得不成样子。同时,在与一些家长的交流中,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的不多。可见,农村教育急需进一步得到改革,加强硬件设备及学生家长的教育。

现在一些村民认为农村孩子读了大学没有用了,大学生在他们眼中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荣誉感,一些人甚至对孩子读书失去了信心。中途辍学、外出打工的青少年不可胜数。甚至出现了3个人打工才能供一个孩子读书的局面。夏青的姐姐本来还在读书的,由于成绩不是很理想,就退学去打工挣钱,为的就是供学习成绩较好的弟弟上学。村里的人家大多有2个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后,由于家庭经济条件限制,有的只好让其中1个孩子继续上学。我发现,村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逐渐分成了3类:80%以上的孩子在读完初中后就随大人一起到外出打工了,另外一些孩子成为社会上的“漂一族”,只有极少数的孩子经过努力能够上大学。城市里的孩子几乎都能上大学,即使不能上大学,也能接受大学以外的职业教育,而在农村,如果考不上大学,孩子们只能继续父辈的生命轨迹,务农、打工。

想发展,农民才是主体,但是我村农民阶级的文化水平低,意识跟不上来。农民闲期间没有什么经济来源而大多数村民都沉溺于赌博等活动,社会风气较差。由于村民平时活动较少对于全国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了解不足,易于满足,所以没有强烈的求知未定心理。

对于此次社会实践,我对农村发展现状有了更胜层次的了解,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总结:

1、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创新农村基层团的工作环境。新形势下,基层团组织应紧密结合党政中心工作部署,主动向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使党组织了解团组织,及时给团组织指路子、压担子,以此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以服务青年需求为中心,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在活动时间、方式、内容上灵活考虑,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避免为活动而活动。重点做好青年创业致富工程的服务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训力度,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从而为农村青年的增收成才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2、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必须积极开展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

3、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全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镇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4、民主管理。用科技化的手段实现文化重建。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不断提高,使全市农村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乡公路现状

截止XX年底,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养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条,75.57公里;县道139.61公里;乡道乡道327.01公里。全市411个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现有通车里程722.6公里,其中101个村(含沿省、县道路边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个,里程657.66公里。目前,应城市已基本形成了,两横、三纵,一外环为主骨架,干支相连、内早外联、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一条路带动一个产业,一条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条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场、沿路开园区、借路跑运输……在城乡公路上,当地农民因路制宜辟财源,XX年全市现实国内生产总值89.5亿元,财政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29元。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经验

1、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工程”实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各处、镇、场和开发区也

相应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交通积极配合做到了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后申报补助资金到位。截止XX年底我市通乡公路已完成了上级下达三年通乡油路计划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筹资,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为“亲民工程”落实。XX年,在通乡公路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城市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号召全市干部职工为通乡公路建设捐物捐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17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630多万元,为市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继续发挥这一光荣传统,积极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营业主发出“月是故乡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议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门通过支援农村小康建设纷纷向驻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于此同时,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积极出台了优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双五个一”的工作方法,即实行一条通乡油路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业监理人员,一条通村公路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交通局技术顾问、一个筹资和建设专班、一块质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人民群众中树一座丰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在签

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确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城市从公路部门抽调十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施工合同段,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并挤出资金购置了回弹弯沉仪、铅孔取样机等检测设备,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隐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四是采取投标的方式和应城市广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作为通乡公路建设的社会监理,监理公司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五是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为使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证质量的义务,应城市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并提出了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三个到位”(路槽处治的深度、土质、辗压),“确保五度”(宽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实度)及“严把六关(备料、配比、拌和、摊铺、辗压、养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质量自检机构,在监理公司的)督办下,每个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后都按规定出具了自检资料。六是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应城市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单独核算,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

4、建管结合,大胆尝试,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

一是采取“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应城市以此为原则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县道由市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对农村公路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形式,确保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门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养的公路部门养护人员20余人,在行业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经长期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的协议工40余名。通过引导,让有劳动能力的退休退养人员、协议工、下岗人员继续到农村发挥技术优势,再找岗位,解决农村养护技术力量问题。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XX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XX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到XX年,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我市,是全省经济强市、文明城市,我们的规划应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务艰巨,按上述标准衡量,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上不来,启动难。据测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12万元,除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需自筹,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计划、财政、交通、建设、国土、农业、供电、林业、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水利)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路基宽度6米,路面宽度3.5米),工程竣工后,经省、孝感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

十五届三中全会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日趋完善。目前,全县××处乡镇,乡乡有党校、文化中心、广播站。××个行政村,村文化大院、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广播室,拥有一种以上阵地的占95%,三种以上的占73%。阵地建设装备逐步实现现代化。尤其是随着农村远程教育活动的开展,乡镇党校基本实现了电化教学,配备了电教室、电视机、录象机。大部分村庄也达到了“两机一室”,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向多功能、综合性发展。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元旦”、“五一 ”、1 “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各级都举办晚会、街头汇演等文艺活动,年年办年年新,戏剧、小品、歌舞百花齐放,干部群众同台演出,演自己身边的事,唱自己身边的人,寓教于乐,鼓舞人心。

三是文化下乡深得民心。送戏下乡。每年从正月开始,文化部门都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古装传统戏和自编自演的曲艺、小品、歌舞等节目,组织下乡演出,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送图书下乡。每年都组织送图书下乡5000余册,义务为农村、企业、学校培训图书管理员500余人次,形成了县、乡、村图书管理网络。送电影下乡。县电影公司四支流动电影放映队常年活跃在山区,服务于农村,年放故事片、科教片达600 余部、XX余场次,观众达20万人次以上,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开展“文明乡镇”、“文

明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摒弃旧观念、旧习俗,创新生活,逐渐在农村形成了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特别是从去年开始,为满足当前农民对优美生活环境、文明生活习惯的渴求,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目标,大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活动提出了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标准,坚持示范带动,连片创建,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村文化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与两个文明建设还不适应。影响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观念上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制约,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文化意识淡薄,重经济轻精神文化。在经济欠发达乡镇,人们为生活而奔波劳碌,无暇顾及物质生活以外的事。但是在个别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文化意识也不是很强。在有些领导干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不但在决策上不能把文化同经济同等对待,而且对农村出现的封建迷信、烧香拜佛、打架斗殴、赌博等歪风邪气也不闻不问,缺乏正确的引导,致使一些负面文化抬头。

二是基层文化站机构萎缩,功能发挥下降。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有些文化站的职能大大降低。有的文化站形同虚设,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干文化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出现了“种他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现象。有的文化站没有经费,没有设施,活动开展不正常。

三是阵地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设施利用率不高。个别村的图书室刚建立时是什么样,七、八年之后仍是“容颜未改”,甚至是门

可罗雀,书架尘封。有些村每年花近千元订的报纸,不是进了阅览室,而是成了村领导干部的生火纸。个别村甚至把文化阵地当成了仓库,导致文化阵地的“失守”。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提高对发展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曾经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目前,大部分农民素质相对低下,这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深化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建立相应的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督促检查机制,把文化建设成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基层文化站建设。文化站是城乡文化结合部的枢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搞好乡镇文化站建设对于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情况下,全面加强文化站建设,必须强化人员、经费、设施、工作四到位。

三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高设施利用率。文化阵地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载体,没有一定的阵地,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和空中楼阁。因此,要增强“阵地”意识,巩固和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对于那些已经流失的阵地要尽快恢复,对于文化设施尚不健全的村,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资建设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为农民创造一个学习、娱乐的场所。同时,要随着经济的

不断发展,逐步加大文化投入,真正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文化阵地的目的在于服务农民,否则,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要落实文化阵地管理责任制,专人专管,定期开放,使思想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增加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良好场所。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对活跃农村文化的作用。民间艺人大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专长,是农村文艺活动的活跃分子,又是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他们熟悉社情民意,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知道农民的文化需求。对此,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走出来,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同时,要加大对他们的培养,不仅在业务上多培训辅导,生活上多关心照顾,而且在思想上加强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向。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文化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确立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商品意识和效益意识,积极研究和探讨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思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发展思路上,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消费比例逐步增加,文化产业只有适应市场需求才能发展。在人员配备上,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充实文化队伍。同

时,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按照干部“四化”标准,通过选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品味和文化意识、经营意识的年轻干部充实文化领导岗位。在发展方向上,要正确处理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以扩大社会效益为前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支柱,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回应文化市场需求为轴心,不能只有产业没有文化。只有这样,文化产业才能持久蓬勃的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亟需加强,但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何种方式,都不能急功近利,流于形式。要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可承受的程度,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扎根农村,蓬勃发展。

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清洁工作调研报告

目录

清洁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2、部分村率先而起,带领村民整治生活垃圾。近两年,随着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以社区为单位的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综合整治的村相继出现。xx村中心社区XX年投资近2万元统一购臵20个垃圾桶,一部垃圾车,新建垃圾堆放点,聘请了一名垃圾清洁工,在xx区按照门面和住户由社区卫生监督站每月收取垃圾清理费,至今卫生保洁保持正常,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姚河村是乡政府所在地,XX年建立中心社区以来,姚河集镇卫生一直由社区卫生监督站来管理,投资近5万元购臵了40个垃圾桶和一部垃圾车,每月同样由社区向集镇住户和商业门面以及单位收取环卫费,采取每天清扫,定时搬运,卫生保洁正常,受到群众拥护;梯岭村社区XX年新建40座沼气,卫生环境得到很大改善,XX年投资34万元对社区住户环境卫生进行了综合整治,新建了公厕,拆除简易厕所28个,同时新建了绿化带,环境卫生进一步得到改善,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我乡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垃圾处臵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依然严重。据 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二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三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四是其他垃圾,如砖瓦搪瓷、建筑垃圾等。我乡在调查时发现,大部分村和群众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不将垃 圾倒入垃圾圈里,竟将其乱

倒在圈外。

2、“四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据调查,全乡还有3个村处于“四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很可观的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3、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据 调查,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大部分农户柴草、杂物随意堆放在沟渠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另外,农民焚烧垃圾、秸杆现象也比较普遍。农户在办完红白喜事后均将烟花鞭炮的残留物化为灰烬,大部分农户对破旧衣物、鞋及部分橡胶、塑料制品均选择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每年xx月底至xx月初收获茭白后,农户秸杆均要焚烧,不仅严重污染当地的空气,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区,并对森林防火造成威胁。

4、大部分农户尚未改厕,粪污较为突出。随着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少数农户已用上卫生厕所,实现了“即冲即净”,但污水大多随下水道流入沟渠,导致水污染。尤其是大部分未改厕的农户,其粪便污染更加突出。据调查,全乡xxxx多农户还有50%以上仍在使用过去的简易厕所,成为了蚊虫的繁殖与聚集地,加速了疾病的传播,有害于农民的身体健康。

5、畜禽粪便治污仍未到位,污染比较严重。据 调查,我乡仍有一部分养猪户没进行粪污整治,对周边的水源、土壤、空气和作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成为牲畜疫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传染源,对

当地农民生 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同时,大部分农户家禽均是散养,禽粪房前屋后到处都是,严重影响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目前,我乡大部分农民烧沼气的积极性 也不高,故全乡建设、使用沼气池的农户不多。据统计,全乡xxxx多户农户,已建成的沼气池只xx座,仅占2%。沼气池的冷落,从而对畜禽粪便及废弃物的无害处理率极为低下。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一是农民认识不足,部分村引导不力。调查时发现,一些村干部认为,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家庭琐事,村管不过来。还有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哼着一句顺口溜:“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其中既有 无奈,也有无所谓。所以大多数地方呈现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状况。调查中还了解到,许多村民还没有定点投放垃圾的观念,也没有垃圾池(圈)的习惯,更没有为垃圾分拣的意识。这为乡村整治生活垃圾污染造成了很大难度。

二是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建设滞后。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地方财政。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农村经济还相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垃圾处理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环卫设施建设也随之滞后,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主要瓶颈。

三是垃圾呈批量化、毒害化趋势,增加了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随 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在数量上呈现了批量化、在构成上呈现了毒害化的趋势,越来越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的形态。过去,农村垃圾主要 是一些容易腐烂的菜叶瓜皮,现在

的农村垃圾却成了塑料袋、废电池、农膜、农药瓶、工业废品、腐败植物的混合体,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塑料,导致垃圾中不可降 解物所占比例迅速增加。据专业人士介绍,其中塑料制品就占1/3。随着无法降解的垃圾越积越多,农村垃圾正呈现出毒害化发展的趋势,大大地增加了农村整治垃圾污染的难度。同时,由于农村养殖业的发展,批量产生的禽畜粪便以及宰杀后的废弃物无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危害,更加增添了乡村治理垃圾污染的难度。

四是管理机制建设滞后,农村整治垃圾缺乏刚性。对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对农村垃圾的处理几乎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硬性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缺乏管理办法和机制。

三、几点建议

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机统一体。农村垃圾处理作为村容整洁的一个方面,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程度,解 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已成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因此,应以搞好农村垃圾处理和清洁卫生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加强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加快推进新农村清洁工程,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1、要广泛宣传,提高思想认识。群众是农村垃圾等环境污染的制造者,也是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他们对环境卫生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工作成效。因此,要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 问题等农村环境情况的宣传教育,利用农村人口学校及广播、宣传栏

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要进一步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新风尚,保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对农村环保工作,要实行村民门前三包、村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好的表扬奖励,对违反环保规定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并限期纠正和改 进。

2、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小垃圾、大文章。处理农村垃圾决不是一件小事情,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这是治理农村脏乱问题最简单易行又立竿见影的 方法。要尽快形成“户集、村收、乡运和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和以县为主、乡村为辅的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 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3、要加大投入,落实农村环保和村容村貌建设资金。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环境基础设施的投入。虽然近年来,随着旧村改造、村庄绿 化、户户通等的不断深入,县委县政府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资金项目比较分散,效果不明显。为此,建议政府将各项资金捆绑使用,把用 于新农村建设的各类资金统筹列出一部分,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划拨到乡镇,专门用于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户户通、改水改厕等工程,加强环卫

基础设施 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 行。

4、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建 议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措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垃圾分拣后,对金属、纸、塑料等进行回收;对厨余垃圾、落叶杂草、瓜果等有机物垃圾,通过打热水凼进行生物降解形成肥效;对渣土、砖瓦、沙石等建筑垃圾,由村或乡(镇)就地集中填埋;对废旧电池、农药瓶等有害垃圾及不可 回收、分解的垃圾,由乡镇运送到县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各村与农户要将柴草、杂物统一、有序地堆放,努力做到村容整洁;同时,不要随意焚烧秸杆,以免造成空 气污染;另外,各养猪大户与各农户要圈养好畜禽,并及时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污染当地的水源与土壤。乡(镇)村要建立和完善指导、监督、奖惩的 长效机制,引导和督促农户整治好房前屋后及责任区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确保乡(镇)村整洁、卫生。

5、要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要 加快农村环保地方立法进程,制定完善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章。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 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加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 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

系和环 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4、建章立制、运行规范。

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相继制定了《xx乡环境卫生管理办法》、《xx乡农村清洁工程村规民约》、《xx乡门前“三包”责任书》、《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xx乡保洁员职责》、《xx乡垃圾处理“3+5模式》、《xx乡环境卫生评比制度》。清洁工程档案资料健全,制度上墙,长效管理机制已建立并完善。

5、各施其职、全面铺开。

全乡93名保洁员全部上岗到位,2名清运员每日拖运垃圾,x村x场全面展开,x名联络员各负其责,乡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经常下到各村点督促检查。

二、农村清洁工程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针对措施

1、保洁员工资缺乏安全保障。

有钱好办事,这是我们大家都认同的事实。然而,全乡自XX年12月份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以来,除了12月份发了工资外(并且12月份工资还是从民政方面解决的),1---6月份一直没有发放工资。这让很多从事农村清洁工程方面的同志心有余悸,保洁员更是如此,有的干脆不干了。要想保洁员履职到位,首先要解决资金保障,并且及时发放。

2、村级组织没有高度重视。

村级组织的日常事务也很多,对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视力度普遍不够,这就造成了在选聘保洁员上马虎,管理上粗放的局面。要想解决好这种不良局面,一定要实行书记负责制,并纳入全年考核范畴。只有这样,他们在选聘保洁员上会慎重,对不合格的保洁员也会重新筛

选。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定期下到村组检查,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3、村民环境意识淡薄。

自从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村民的环境意识有了一些改变。他们知道,垃圾要倒入垃圾桶内,每周清运车辆会来拖垃圾。除此之处,他们依然会随手乱丢垃圾,门前屋后杂草丛生,柴棍乱堆乱放,根本没有门前“三包”意识。有的村庄破旧烂屋到处都是,一片狼籍。还有很多村民把乡里下发的户垃圾桶拿去当水桶,或洗衣服用。这些都是村民环境意识淡薄所造成的。而环境意识的改变非一朝一夕,它需要经济与文化水平的共同支撑才能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群众的文化教育,特别是环境卫生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工作建议

1、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卫生意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环境卫生的有生力量还是广大的农民群众,要想改变淡薄的环境意识,就要广泛宣传,扎实开展以农村清洁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改善,提升文明卫生意识,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向上争资,确保工资发放有保障。

农村清洁工程能否运作下去,资金是关键。如果资金没有保障,运作不下去,不是我们的事。资金有保障,我们不仅做,而且要做好。

3、加强管理,让保洁员和清运员履职到位。

在保洁管理方面,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聘,二是监

督。保洁员选聘一定要责任心强的,有的村为了应付了事,随便报个保洁员,这是不行的。选好了保洁员,乡、村两级要进行监督,好的可以扩大他的业务范围,增加他的工资。不好的,要及时进行更换。全乡2个清运员总体来说,做得较好,只是偶尔做点其它副业。

4、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乡、村两级一定要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会出现保洁员放羊的现象。

5、明确职责,让上下各施其职。

农户的职责是做好门前“三包”与垃圾分类入桶,保洁员的职责是清扫道路、河道两旁等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员的职责是及时拖运垃圾,联络员的职责是保洁员选聘与监督,乡清洁办的职责是日常事务管理与检查及工资发放。

6、上下动员,开展一次村庄卫生环境大整治。

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破旧烂屋等狼籍景象。建议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起来,[莲山 课~件]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各村、场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下去,各挂点单位,蹲村干部一定要下到村组督促落实。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人民群众联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西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XX年起,用2年时间在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

为了获取最新的农村的清洁状况信息,我实地的探访了几个村子。而调查的结果是这样的,很多的村庄都在村子里铺起了水泥路,无论是从村子的环境卫生考虑还是从村民的出行考虑都是极好的。首先水泥路便于清扫垃圾,不再是垃圾满地,也使得整个村子的村容村貌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不再是泥泞的小路,让人寸步难行;其次呢,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得各种机动车行驶起来更加安稳,村民的生活过得也更加的舒心。

另外呢,我还发现村子里都已摆放垃圾桶装垃圾,同时建了很多沼气池,各家各户也都建了自家的卫生间,化粪池。垃圾桶的作用不言而喻,为处理生活垃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呢,沼气池也极大的解决了处理禽畜粪便问题,解决了农村清洁的难点之一。卫生间呢也解决了个人原因而产生的卫生问题。然而,探访中呢也有些特别的问题,有一个村子竟然没见到垃圾桶!细问后才明白,原来这个村子的

村民把它们搬到的自家的院子中。因而给整个村子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我了解到垃圾桶数量有限,不可能每家每户都能分配到,而是要几户人家公用一个垃圾桶。将垃圾桶拿回自家的话,会对其它几户家庭处理垃圾产生影响。两一方面,这些农村家庭的化粪池出口很多都是排往河中或者沟里。问题不止这些,下面我列出其它的不足之处。

二、不足之处 及其产生原因

我发现在我探访的村子中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方面虽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垃圾处臵不当,乱丢乱倒的现象依然严重。据我调查了解,农村垃圾大致分为四类:首先是可回收垃圾,如金属、塑料、玻璃、废纸;其次是有机质垃圾,如剩菜、菜根菜叶、杂草等;再者是有毒害垃圾,如废旧电池、灯管等;最后是其他垃圾,如砖瓦搪瓷、建筑垃圾等。大部分村和群众根本就没将垃圾分类,而是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更有甚者,有的农户不将垃圾倒入垃圾圈里,竟将其乱倒在圈外。

2、柴草与杂物堆放无序,焚烧现象严重。不少农户堆放柴草、杂物呈杂乱无序的状态。大部分农户柴草、杂物随意堆放在沟渠旁,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另外,农民焚烧垃圾、秸杆现象也比较普遍。大部分农户对破旧衣物、鞋及部分橡胶、塑料制品均选择焚烧,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每年11月底至次年1月初收获甘蔗后,农户秸杆均要焚烧,(请您支持)不仅严重污染当地的空气,且严重影响到周围地

区,并对森林防火造成威胁。

3、“三无”村较多,村级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还处于缺失状态。据调查,全乡还有很多村处于“三无”现状:无专职(或兼职)的环卫人员、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处理垃圾(或填埋或沤泡)的专用场地。有些村即使有垃圾池(圈),但缺乏清运垃圾的工具,所以垃圾清运不及时,致使很可观的垃圾池或垃圾圈形同虚设。

我认为产生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户户通、改水改厕等工程,加强环卫基础设施 建设,切实做到每村有专(兼)职的环卫人员、有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有垃圾清运工具、有处理垃圾专用场地”,以确保整治生活垃圾污染的工作长期、有序进行。

2、要建立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制度。小 垃圾、大文章。建立完善的垃圾收运网络体系,按照“村收集、乡镇运输和 处理”的要求,在各村设立垃圾箱及垃圾收集点(中转站),配备清洁工,各乡镇建设垃圾焚烧炉或垃圾填埋场,负责收集垃圾到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填埋。

3、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着力整治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应该采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全民参与、就地消化”的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在垃圾分拣后,对金属、纸、塑料等进行回收;对厨余垃圾、落叶杂草、瓜果等有机物垃圾,通过打热水凼进行生物降解形成肥效;对渣土、砖瓦、沙石等建筑垃圾,就地集中填埋;同时,不要随意焚烧秸杆,以免造成空 气污染。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x县北部,全村共有2970人,耕地面积1484亩。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村共有人口2970人;有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45名,55岁以上的32名。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6人,全部40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两委干部大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四是农村干部

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3、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了。

三.农村党员状况

农村党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他们有的是低保护,有的受政府补贴。其中流动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流动党员外出流向难以掌握,关系难以接转。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起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也有的党员在外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一直自己装着组织关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党 ”,2、流动党员不能按时缴纳党费,基数难以把握。3.是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近年来,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党员由于一时无法安臵工作,经常到异地寻找工作,成为流动党员的一部分。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4.是织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有的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

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我村人多地少,主要以在县城务工为主。在教育方面,由于我村在xx镇,孩子们上学都比较方便。医疗卫生方面,我村2970人全部参与。

社会保障方面,国家现在很重视民生问题,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一时一事的小民生,而是包括了大到发展战略、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大民生。对此,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村在社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的意识,对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②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家庭保障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将给未来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③农民享受到的实惠少.,农村社会保障门路很多。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

五、热难点问题

1.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 建设是农民所盼

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2.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3.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我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过去,在农村发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已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也越来越纯正。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比较和协。在农村赌博现象较为严重,红白

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针对我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两委班子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集中力量解决一些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真正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切实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争做创先争优典型。

下载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建设活动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平安农村建设调研分析

    开展平安农村建设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在开展平安建设活动中**镇主要......

    邓州市新型邓州市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合集)

    新型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邓州市人民政府发展关于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通知》要求,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

    检察机关服务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五篇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住村下乡工作调研 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右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胡永斌 在社会主义新农......

    检察机关服务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2(精)

    “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干部住村下乡工作调研报告 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右玉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胡永斌 右玉县属国......

    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说到乡村建设,像是每次重大的会议都会提到。但却总是不能很好的落实。我想中国的农村始终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表。现在是,在将来的几年到几十年中都会是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

    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张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

    农村建设

    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10-3-8 21:45:17 点击:2988 核心提示: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情况的调研报告结合年度卫片执法检查情况,执法监察支队对全市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发现,我市农村建设用地违法违规在新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