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X关于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工作的调研
XXXX瑶族自治县关于加强强农惠农资金
监督管理的研究
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我县根据上级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监督管理机制,始终把推进中央和自治区强农惠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牢牢抓住打造“五个财政”(发展财政、民生财政、绩效财政、和谐财政、透明财政)这一目标,努力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全县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家电下乡补贴和汽车下乡补贴等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有效保证了政令畅通和强农惠农资金的安全运行,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我县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实施情况
目前,我县实施的强农惠农补贴主要有: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等。我县发放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一折(卡)通”到户,在落实好补贴对象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信用社,将补贴资金直接打进农户个人存折帐户,我县的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资金等大部分补贴,均通这种方式发放到户;二是部门审核发放,从村委会到乡镇政府到县直相关部门逐级上报名单,由县直相关主管部门审核后,再直接将资金发放到对象手中,如五保供养、抚恤优待、救灾等资金,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三是提货直接抵扣,由农户向县直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然后 签订购货合同,在提货时按照扣除补贴金额后的差价款交款提货,如农机具购臵补贴通过此种方式发放到户;四是工程验收报账制,工程开工建设后,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向施工单位拨付进度款,其余部分待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再拨付资金,如农村公路建设、人饮工程建设、中央小农水建设、沼气池建设、一事一议资金等均通过此种方式拨付。
2011年我县共发放强农惠农补贴资金7209万元(不含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对农民补贴的作用明显,通过落实强农惠农补贴和项目资金,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随着粮食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农民种养的积极性,2011年我县粮食总产量、水果种植面积、生猪出栏数均比上年有所增长。二是改善了农村现状。随着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人饮工程、中央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全县以道路、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2011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 万元、中央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 万元、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4965万元、城乡风貌改造和特色名村建设项目总投资 万元、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工程(共10处)总投资1 万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工程(12个)总投资 万元、农村沼气项目建设任务数(2500户)总投资 万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229个自然村)2504万元。三是激活了农村消费。2011年1-11月份我县实现销售 台,兑付补贴资金共502.89万元,惠及农户14074户,摩托车下乡2428辆,实现销售额1035.31万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 134.59万元,直接受益农民主2312户,“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在直接拉动农村消费方面初显成效。四是提高了农民收入。2011年我县惠农政策补贴使 2 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70元左右,为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县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央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成立了强农惠农资金监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惠农政策任务的落实,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强农惠农政策不走样,农民得实惠。
(二)健全工作机制。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一是实施“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建立项目库。由各涉农主管部门按照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然后由财政部门负责建立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对未纳入项目总库储备的项目,一律不予申报,不予投资。二是统一审定涉农项目。所有申报项目须经各级政府研究审定后,由财政部门纳入年度涉农资金安排范围。三是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项目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制度。财政部门重点负责资金的管理,强农惠农资金业务主管部门重点负责项目的管理,审计部门重点负责专项审计和跟踪审计。强农惠农资金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和纪检监察机关及纠风部门重点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资金监管。一是严格执行“约法三章”。即“给农民的补贴资金,谁都不能动,谁动处理谁;强农惠农专项资金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挪用;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今年我县各级各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将严格按照“约法三章”的要求,实施责任追究。二是健全资金备案制度。明确规定,每年初,涉农部门必须将强农惠农资金安排情况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三是健全资金发放制度。针 3 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资金申报在基层、发放在基层的特点,采取县财政统一逐级下达到乡镇财政所,利用“一卡通”、“一折通”等方式,由基层财政所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村、社干部集中领取和代领现象,保证了资金发放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四)加强舆论宣传。以“政策宣传,规范管理”为主题,广泛宣传强农惠农资金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管理办法、监督内容等,确保有关政策进村入户。健全信息公示制度,在强农惠农资金安排后,及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公示,广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涉农资金,接受群众监督;编发工作简报,及时总结基层鲜活经验,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定期开展检查。每年重点选择若干涉农资金项目,组织财政、监察、审计、经管等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资金监督检查实行点、线、面相结合,突出抓“五查”。一查受益农户是否属实;二查各项惠农式资金补贴发放是否到“点”;三查各业务系统承担的强农惠农政策任务完成及资金落实情况;四查资金拨付和流向;五查资金到位和用途,落实到面。通过监督检查,及时发现、纠正存在问题。2010年以来,全县组织专项检查15次,并聘请特邀监察员、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监督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杜绝资金滞留、挤占、挪用等现象发生。
三、我县强农惠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惠农政策接踵而至、盛况空前,惠农面之广、惠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由于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项惠农政策在基层实际执行时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惠农政策的使用效 4 益,在我县主要存在着以下“四难”。
(一)工作落实难。我县通过涉农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涉农补贴工作的开展,暴露出农业基础工作较差、农业基础数据核实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部分惠农补贴资金发放难。由于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涉及农户多、工作量大、时间紧,经常出现姓名不符、账号不对等情况,致使农民虽拿到“一折通”,但无法及时取款。而我县2007年退耕还林资金中央、自治区下达的补助数和我县上报的实补数有出入,耽误了补贴兑付时间,影响了政策和资金的时效性。
二是部分政策执行不尽合理。现行的一些惠农政策分项过细、要求各异必然加大基层工作的难度,在实践中难以实行,致使政策要求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中,如涉农补贴中粮食种植面积(早稻、中稻、晚稻、玉米、花生)、综合直补种植面积、能繁母猪补助头数、能繁母猪保险头数等核实十分困难,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要求按实际种植面积发放补贴到种植农户,但在实际执行政策中有偏差,有些乡镇在执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政策时按税费改革时的计税面积上粮食种植面积发放给农户的,变专惠为普惠,没有发挥出良种补贴应有的作用。此外,农村低保补助中申请人的家庭收入由村委会说了算,乡镇政府和民政部门根本无人力进行审核和复核,再加上收入核算的复杂性,无法全面做到家庭收入的准确性。
三是补贴资金分散,补贴效果不明显。补贴资金集中起来的确是很大一笔资金,但分散到户对农户增收意义不大。以我县为例,每年仅通过财政发放的各项补贴就达 多万元,但分散到每个农民头上仅 元左右,而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进一步弱化了各项惠农政策对农民的实惠。
(二)农民领取难。由于各项惠农补贴的性质不同,管理的单位也不同,如林业部门负责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渔牧部门负责能繁母猪补贴、保险,农业部门负责综合直补、良种补贴,民政部门负责低保、救助补助,卫生部门负责新农合补贴,水库移民部门负责移民补助发放等,每年至少发放十多次,基层各部门对每一项补贴的发放都要经过政策宣传、造册、录入、公示、审核、拨款等一系列环节,相关部门及乡镇村的干部都忙于的宣传、公示、核查的工作中,有时还需要应付上级多部门的检查,这样一来,增加了基层特别是乡镇的运行成本,形成了部门多头多次发放、农民多次领取的情况,这就带来了发放、领取成本过高。与此同时,有些补贴标准偏低一户每年仅十几二十元,偏远的农民还不够往返的路费,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成本居高不下,有时还要处理一些发放过程中的矛盾,基层财政干部陷入了“发钱不讨好”的困境。
(三)后续管理难。经过多年的投入和建设,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长足的进步,但有些建成项目,因为没有一套完整有效的后续管理办法,使建成项目无法长期发挥其效益,形成一方面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又不断重复投入的现象。
(四)发放监督难。惠农补贴基础数据的调查统计与核实都是由各个职能部门完成,乡镇一级几乎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监督力量薄弱,而由于基层财政人员普遍较少(财政局只有一两人负责补贴专户管理,各乡镇财政所只有2-3人),力量不强,每年仅发放这几项补贴的工作任务就较重了,因此财政部门只能审核各部门提供数据的合理性,不可能也无法到对诸如种粮面积、退耕还林面积及家电下乡、农村危房改造等基础数据的核实,在基础数据核实和发放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督,无法从源头上杜绝骗补现象发生。特别是在危房改造 6 方面有关部门前期工作做得不够,个别乡镇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基础信息难以收集,同时有个别村委干部法律意识淡薄,存在卡要和做人情事,导致真正的危改对象没有享受国家补助。如果要对每一项强农惠农的基础数据进行逐一核实,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四、惠农政策执行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县对惠农政策执行和落实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政策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往往会有一定的距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惠农政策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合理的安排。
(一)惠农政策实施过分依赖于政府。由于强农惠农政策的制定都是由政策制定,政策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处于被动地位,农民的需求通常只反映到乡镇一级,而乡镇没有动力也没有合适的渠道向政策制定部门反映农民的需求,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
(二)惠农政策重点不突出。一是惠农政策缺乏与农村长远发展相结合。在政策在密集出台时,缺乏对其长远效果的深入研究,过分强调支农力度,追求短期效应,而忽视了与农村长远发展相结合,如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返乡农民工补贴等补贴政策执行时效果不是很明显。二是政策没能与农村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如粮食直补政策和良种补贴政策,这是支持和鼓励农民进行粮食生产的一项惠农政策,按规定直补款应依据种植的田亩面积发放,但实际执行时却很难按照实际种植情况去核实。三是支农项目资金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如一些支农项目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难以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不能形成合力,难以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惠农政策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惠农政策,而惠农政策重心主要在制定和执行,在监督环节相对薄弱,特 7 别是缺乏有效事前监督,事后监督主要也是在政府内部的监督,往往是“自己人”监督“自己人”,监督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监督随意性强。
(四)基层力量薄弱。基层特别是负责基础数据调查统计与核实的乡镇一级的职能部门人手少、待遇低,人员变化快,缺少相应的知识培训,没有相关的技术设备,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惠农政策的落实。
五、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管的对策
目前,我县农业基础仍很薄弱,综合生产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增收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要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除了我县要发展经济加大支农投入外,还需要国家给我县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随着国家支农力度的逐年加大,将会有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出台,加大惠农政策落实监管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监管工作,明确相关部门的牵头职能和配合职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乡镇一级建立相应的机构和部门负责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审核,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建议上级部门建立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把已经出台的政策切实用足、用好,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要一分不少的落到实处,对一些标准低的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要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和提高补助标准。
(二)整合政策,简化补贴程序。一是将良种补贴和种粮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和粮食补助及完善退耕还林补助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通过科学计算将其合并,减少补贴的运行成本。二是对一些惠农政策别是粮食种植补贴,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种粮补 8 贴发放的时间要求上,不要分项制定,实行统一发放,统一监督。三是在出台新的政策时,充分考虑基层的实际情况;四是整合支农项目资金,落实管护主体,通过集中投入,达到规划一片建成一片,投资一项见效一项的良好效果。
(三)完善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支农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项目申报和审批、项目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源头上监督。一是设立支农资金专户,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要利用“一卡通、一折通”等手段,及时足额地兑现给农民;三是采取支农资金报账制,努力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四加强对支农资金分配、拨付、管理、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监控,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四)加强培训,配备专业人员。要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强农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对基层现有人员的培训,适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的技术设备,并落实好工作经费,确保强农惠农基层工作顺利实施。
(五)整合力量,加强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与联系是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的关键,纪检监查、财政、审计及各涉农部门间要多加强沟通和协调,在明确各自监管责任的同时,多交流协作,多支持配合,发挥集群优势,进行监督资源整合,提高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中的监管水平。同时,要注意发挥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采取发放资料、印发小册子、张榜公布补贴标准、广播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完善政务、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惠农政策,落实好农民对支农资金使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第二篇: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两当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主席会议决定,5月10日至11日,县政协常委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和部分县直涉农单位的负责同志,在县政协副主席田凤林带领下,深入到站儿巷镇冯河村,兴化乡树林村、化垭村、文家村,杨店乡颜河村等村组就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各乡镇的情况汇报,与涉农部门负责人、乡村干部、农民群众进行了座谈,采取查阅资料、发放调查问卷表、走访农户的形式,详细了解了全县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发挥强农惠农政策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强农惠农政策在我县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增产,农村经济朝着又好又快发展方向迈进。
(一)强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
1、大力扶持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向群众免费发放优质核桃苗木320万株,义务培训核桃嫁接及综合管理农民技术员2.5万次,目前,已发展核桃419万株,达到人均100株的目标。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中小药材留床面积4.82万亩,牲畜养殖2万头,出栏高品种牛、羊0.6万头只,蔬菜发展到8000亩,烤烟种植7500亩。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成了1.2万亩农田灌溉工程,解决了3077户人、1.38万人、4662头家畜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了1800口“一池三改”沼气建设,建立了7个村级沼池气服务网点,在建沼气池2268口,农村沼气村级服务网点20个,发放沼渣处理专用车15辆。
3、扶贫搬迁。争取到中央、省、市扶贫专项资金2500多万;移民搬迁资金2347.7万元,按照每个人补助建房资金2000元的标准,已建成5个安置点,移民搬迁330户1600人。
4、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007年下拨种粮补贴96.89万元、农资补贴246.32万元,2008年下拨种粮补贴96.89万元、农资补贴593.9万元,补贴资金通过财政设立的“直接补贴资金专户”,将资金拨付给各乡镇,以一户一卡的形式进行发放。2009年下拨种粮补贴81万元、农资补贴601万元,目前正在兑现。
5、农机具购置补贴。2008年争取得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18.19万元,省财政1.819万元,共购进各类机具111台,受益农户111户;2009年争取到位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资金90万元,省财政补贴资金10万元,组织农户申报购置各类家机具299台,受益农户299户。
6、能繁母猪和投保资金。2008年按照每头能繁母猪补贴50元的标准,落实能繁母猪1359头,补贴资金6.795万元,投保8.154万元;2009年按照每头能繁母猪补贴100元的标准,落实能繁母猪1764头,补贴资金17.64万元,投保10.584万元。
7、退耕还林生活补助和完善退耕还林补助。全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78750.6亩,按照每亩退耕还林生活补助粮食300斤(折合资金210元),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20元的标准,2007年落实下达1531万元,2008年下达1131万元。都已全部足额将资金存入到退耕还林户专用存折中,没有出现挪用、挤占、截留等违规现象。
8、教育强农惠农资金补助。一是“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2007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经费229.3万元,其中:学杂费147万元、公用经费26万元,寄宿生活补贴27万元,免费教科书28.3万元,受益人数14223人 ;2008年发放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经费366.1万元,其中公用经费214万元,寄宿生活补贴94万元,免费教科书58.1万元,受益人数8540人 ;2009年春季开学发放公用经费127万元,发放免费教科书22.3万元。二是助学贷款办理情况,2007年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8人,金额29.029万元;2008年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51人,金额25.627万元。三是普通升学考试加分情况,按照农村“两户”子女在升高中、中专加20分和省、市内大学加10分的要求,2007年有24户特征生享受了加分政策,2008年有26户享受了加分政策。2008年发放贫困寄宿生活补助94万元。
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情况。2007年全县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448人,参合率93.82%,共筹集资金175.372万元;2008年全县农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35945人,参合率96%,共筹集资金316万元;2009年,全县共有36390人参合,参合率98.86%。目前共筹集资金72.78万元,住院补偿90.8431万元,门诊补偿8.4966万元。
10、计划生育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2004年以来,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1402人、84.12万元,独生子女领证户父母奖励资金20.592万元,农村二女户节育奖励金46.8万元,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金发放90户、10.08万元,有66户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领取资金7.392万元,投入78万元给1300户农村二女结扎户和独生子女户办理了养老储蓄。为1300户农村“两户”家庭免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16.5万元。在民乐工程、集雨节灌、母亲水窖、移民搬迁、沼气建设方面都有加大对“两户”的扶助力度。
1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2007年农村低保保障户数1368户、4786人,投入保障资金129万元;2008年农村低保户数1368户、4700人,投入资金298.68万元。2007年、2008年全县农村“五保户”供养户数均为528户、529人,投入供养资金63.48万元。2008年,全县投入资金28万元,建成五保家园4所;投入80万元,建成敬老院2所。今年启动了五保家园建设15所、中心敬老院1所。
12、农村特困家庭医疗救助落实情况。2008年下达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4万元,上年结转21.2万元,共计65.2万元,全年支出救助金40万元,救助95人次,结余资金25.2万元;2008年下达城市医疗救助资金27万元,支出15.8万元,救助23人次,结余资金7.2万元。
13、家电下乡。启动实施了万村千乡和家店下乡工程,对30户乡村农家店进行了改造,落实补助资金12.5万元,商品配送率达到45%。按照国家实施家电下乡的要求,全县确定了8个销售企业为家电下乡的定点单位,家电下乡惠农政策正在开展当中。
14、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2004年到2008年,通过阳光工程共投入培训资金92.6万元,培训农民4860人,稳定就业4620人。农村劳动力技能明显提高,劳务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下派农业科技特派员81名,义务帮助农民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培训农民技术员。
(二)加强“一册明,一折统”财政强农惠农改革工作。
县财政、涉农部及各乡镇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一册明、一折统”这次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进行了大力宣传,召开专题会议,加大对农民群众宣传“一册明”、“一折统”的管理意义,向群众印发了《告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制定《两当县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办法》。部分乡镇建立了“一册明、一折统”改革领导小组,目前,站儿巷镇已完成了《甘肃省惠农财政补贴明白册》的填制工作,已全部发放到了各农户手中,剩余乡镇目前也正在抓紧填制。“一折统”工作各乡镇现正在与农村信用社衔接登记填制,将于近期及时送达到农户手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调研中也发现我县在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册明、一折统”强农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宣传不够,农民群众知晓率低。在调研过程中部分群众对国家各项强农惠农的政策了解不全面,没有完全享受到自己应该享受的强农惠农政策,对各项资金补贴标准掌握不够,部分补助资金张榜公布不全面,缺乏民众监督。
(二)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还不够规范,存在监管不严。少数地方存在专项资金未设立专户,将专项资金与其他资金混账管理,资金拨付不及时,报帐资料和手续不全,没有专款专用,部分乡镇存在捆绑使用的情况。
(三)地方配套资金过多,难以落实到位。上级在安排一些强农惠农项目时,往往要求地方按一定比例投资配套或只有政策无资金,但由于我县财力困难,一些项目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到位,项目实施受到影响,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县级配套资金就有298.2万元,但由于县级财政困难就未到位,农村“两户”参加新农合资金和“沼气池建设补助资金”没有全面落实。
(四)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行政运行成本较高。为保证每项政策的落实,县乡政府都需要层层部署,组织人员抓落实,乡村都有要召开会议,转发兑付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帐卡、表册、上门宣传,丈量土地、核实面积、张榜公布、协调纠纷等,相应增加了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由于乡镇行政经费紧张,工作人员短缺,这部分经费完全由乡级政府自行承担,普遍感到压力很大。
(五)农资涨价弱化实惠。近两年来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收益,部分惠农资金被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所抵消,这些使得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大打折扣,再加上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农户经营风险高,强农惠农政策成效降低。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和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管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要采取形式多样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正确理解和掌握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二)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对认真落实政策规定好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贯彻不力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向当地政府问责。同时,积极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
(三)统筹兼顾,尽量减少地方财政的配套压力。鉴于我县财政比较困难,安排落实配套资金压力比较大的现实情况,建议省、市政府尽可能减少配套或适当降低地方配套比例。同时,省、市政府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出台新的要求县级配套的政策,对属于省级事权的项目,应由省财政全额承担;对属于省、市与县(区)共同事权的项目,应区别不同类别的县(区)制定不同的配套政策,以减轻我县安排配套资金困难的压力,进一步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进一步强化资金的监管,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落实。要进一步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要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的审计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截留、挤占、挪用强农惠农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确保上级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运转不出问题。
(五)简化工作程序,改变补贴方式。对于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各种补贴,在核定面积时稳步推进,各乡(镇)政府应建立行政大厅,把惠农项目统一在一起,有固定办事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程序。在资金兑付上应采用“一卡统”与直补相结合的兑现形式。
(六)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发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成效。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农资价格上涨较快,农民负担增大,国家应对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七)确定发放时间,保证补贴作用的发挥。春播之后是农民各项生产、生活费用(学生上学、生产资料的购买)开支最多、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农民最缺钱、最需要钱的时候,建议上级下拨补贴的时间应尽量提前,给农户发放的时间确定在每年的五月,以保证补贴作用的较好发挥。
第三篇: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市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1-07-12
中共保康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李立学
今年4月份以来,保康县纪委监察局结合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组建9个工作专班分别由9名班子成员带队,对全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为其两个月的走访调查、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在督促各地各单位及时纠偏、认真整改的基础上,对突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以期有效服务领导决策。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各乡镇、县直各涉农部门上报的自查情况和县纪委监察局工作专班监督检查来看,近三年来,虽然我县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方面工作力度较大,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报冒领资金问题时有发生。惠农政策资金落实中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虚报冒领套取资金,如在落实“家电下乡”惠农政策中,我们通过对购买2台以上家电产品农户进行逐户核查,发现存在经销商和农户串通,虚报冒领、套取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的现象。在调查中职学生补助政策落实中,发现承担政策兑现的中职学校对提前退学、辍学、就业的学生不是及时主动上报名册申请减少资金拨付,而是故意隐瞒事实,截留财政划拨的补助款。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中,原县劳动和就业保障局在2007年至2009年,采取重复申报参加培训人员的方式,套取就业培训补贴39450元(2010年已处理)。
(二)少数项目资金存在挪用现象。部分基层单位为发挥项目建设的综合效应,存在未经审批即自行调整项目资金用途的现象,如两峪乡、龙坪镇将个别村危房改造等部分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改变了资金用途。环保局在落实村庄连片整治项目政策时,未按要求实施项目,将上级下达的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资金,补助给农户用于开展庭院绿化。
(三)增加农民负担苗头亟待遏制。部分单位对农民负担问题重视不够,如在落实新农保政策中,县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县人社局不经公开招标,私自指定农民群众定点照相单位,从中收取赞助费,迫使定点照相单位及其委托照相单位(个人)将照相费用从过去的10元/人涨为15元/人,加重了群众负担,目前此案正在查处之中。
(四)非法占有侵民利问题依然存在。尽管我们近年来查处了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侵犯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并进行了公开处理,但是仍有个别村干部心存侥幸非法占有惠农资金。如今年我们查处的某村支部书记刘某非法侵占案,刘某在为该村复员军人屈某代办申领优抚款手续时,将镇民政办核发给屈吉军的优抚存折据为已有,并于2008年元月至2011年元月先后取出现金1万余元供自己使用,刘某被给予留党察看两年之处分。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根因
(一)法纪观念不强,思想认识模糊。一些部门、单位在贯彻减轻群众负担、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各项规定中,思想上不重视,态度上不积极,行动上不能同上级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小团体思想占了上风,没有意识到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事关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甚至错误地认为,在现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下,巧立名目多收点费和截留政策资金是给地方财政分忧解愁,为经济发展多渠道筹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旦查处,至多追究单位责任,不会追究个人责任。
(二)服务理念不浓,滥用手中职权。部分党员干部尤其是重点岗位、关键环节的党员干部,存在“官本位”思想,没有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穿到日常为基层群众服务之中,没有把工作职务和岗位当作服务群众的窗口,而是作为权力的象征,借助手中权力“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造成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甚至贪腐。
(三)财政保障不足,部门利益驱动。一是体制机制原因,在现行行政体制和财政分税体制下,尽管进行了多轮机构改革,减人减事减支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经费紧张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为了维持单位运转和保障职工工资福利,部分单位通过乱收费和截留政策资金增加收入。二是小团体利益作祟,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制定政策只顾及局部和个人,没有从全局着想;有的为给自己出政绩,不切合实际地乱上项目、铺大摊子。三是满足违规开支的需要,乱收费和截留政策资金的收入除一部分纳入财政专户外,其余则入了单位“小金库”,用于单位接待费用、职工福利等支出。
(四)监管不够到位,惩戒教育不力。一是工作力度不强。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减轻农民负担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逐级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齐抓共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工作看,工作力量仍显单薄,协调配合力度不够,监管层面狭窄。二是监督管理不力,现行管理部门都是本级政府的组成、直属部门,尽管在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和管辖范围,但由于违背政策乱收费或不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的对象大多是其系统内二级单位或基层人民政府,对出现的问题一般仅限于提出整改建议,至于整改结果如何,群众是否满意,没有硬性规定。三是惩戒力度不够。很多情况下,当执纪执法机关查处部门乱收费和截留强农惠农政策资金问题时,就会出现诸如上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干预和说情、违纪违法单位恶意抵制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只对收费主体进行经济处罚,而很少对收费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更谈不上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导致管理部门不能严格依法行政,执法力度不够,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违纪违法者起不到惩治教育的作用。
三、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力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要以开展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党的宗旨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岗位廉政教育、依法行政教育、典型激励教育、反面警示教育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地各单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利益观、群众观,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利益的关系,克服本位主义、小团体思想,提高以国家利益、群众利益为重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改变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真正使我们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入耳、入脑、入心,生根、开花、结果。
(二)加大纠偏查处力度,着力构建“不敢为”的惩治机制。一是深入开展明察暗访。纪检监察机关要组织工作专班,深入各地各单位对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巡回式、拉网式明察暗访。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纠风网络作用,随时就地发现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二是督促问题整改到位。要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逐个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纠正,要督办存在问题的单位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实行时间倒排、责任倒查、销号解决,确保情况查清弄明、问题彻底纠正、责任追究到位。三是严查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从严给予党纪政纪处理;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强化查办案件综合效应,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对同一部门或系统及其二级单位多次因不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被查处的,要作为典型案例公开处理,督导发案单位深挖根源,举一反三,并对其主要负责人实施问责。
(三)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着力构建“不能为”的防范机制。要针对在拉网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创新科学管理强农惠农资金的制度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强农惠农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惠农政策资金公示制、惠农政策监督卡和惠农补贴发放“一卡通”制、惠农资金专户管理制、惠农资金备案制、惠农政策落实无差错双向承诺制、涉农部门配合协作管理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督制、惠农资金县乡村三级监控制、惠农政策资金监管绩效考评制、惠农资金落实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规范运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形成事前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大监督”格局,为确保强农惠农资金资金安全、高效运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加大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构建“不必为”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坚持职设编定岗,推行人员、职责、经费相一致的编制管理办法,通过精减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减少财政支出。要进一步深化收费管理体制改革,压缩行政事业性收费范围,明确收费依据、标准,并向社会公示,从源头上堵塞收费渠道。要进一步深化税费体制改革,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基层单位正常运转经费。
第四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县财政局关于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落实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你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农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为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我县根据省州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补贴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增效、农牧民增收,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情况
2006—2008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为4050519.84 元。其中:粮食直补459946.37元,农资综合直补3590573.47元。将资金全部拨付到12个乡镇。各乡镇按照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后,大部分乡以现金形式已发放到户。各别乡(镇)以一卡通”
或一折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农机具购臵补贴落实情况
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臵农机具的补贴政策,我县从2007年起实施,两年我县购臵农机具5大类10 种156台(件),补贴区域覆盖8个乡镇,受益农户142户,共完成补贴资金28.96万元。占下达计划35万元的96.53%,(三)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落实情况
为了对能繁母猪养殖户尽快落实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能繁母猪养殖的积极性。我局根据甘财农(2007)139号文件精神,将上级下达我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8.4万元(中央补助13.8万元、省财政补助4.6万元)和县级配套的4.6万元,共计23万元,对我县的4600头能繁母猪直接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农民的原则,对折合后能繁母猪数量、补贴的金额进行了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把所有资金按比例(每头不低于50元标准)分别拨付给各乡(镇),各乡(镇)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村级防疫员一起把现金发放到农民养殖户手中。并积极动员农民能繁母猪养殖户参加应保的能繁母猪,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报案66起,已理赔66起67头,已理赔金额共计31600元。对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退耕还林(草)补助落实情况
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此项工程共涉及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230个自然村的4221户24655人。共到位粮食360万公斤,已通过粮食部门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2000-2006年共到位教育医疗补助资金162.7万元;2003-2006年到位粮食折现资金710.18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2008]1号)精神,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发放工作任务。在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对每一项补贴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级政府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真正作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并把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考核内容量化来抓。
(二)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落实政策。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镇,村、组三级干部集中的机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认识一致,政策落实顺利到位。目前,全
县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贴、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
(三)调查摸底,建立农户基本信息库。我们与各乡镇做好补贴发放前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农户信息资料库,为发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各项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7天的公示,使农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政府行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惠农资金县级统发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并主动深入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纪检监察部门,并责令改正,确保国家的惠农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折(卡)通”难以实现。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惠农“一折通”发放新机制难以实现。
1、补贴量小,按“一折(卡)通”领取费用高。
2、行政运行成本高,费用支出大,乡镇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乡镇还未设立信贷金融机构(信用社)。
3、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县乡财政与代理信用社之间的各项惠农资金下拨、信息上传等信息不畅。从而也造成“一折通”难以实现。
(二)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导致补贴资金与土地实有亩数个别有误差。农户间土地流转私下商定,使各乡镇对土地流转难以监管,必然导致补贴难以按标准发放,分配不公等现象。
(三)由于我县的能繁母猪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导致发放直补和参保理赔工作量大,运作成本高。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费难以收缴。并且农牧民群众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报案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发案一个月后才报案,导致养殖户与保险公司发生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四)退耕还林(草)补贴落实中,由于农林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林、粮间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乡镇不能通过省、州验收,从而出现资
金缓拨退补现象发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在我县难以实现“一折(卡)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被各乡镇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村、到户,建议今后政府出面、社会市场搭建平台,使农村信用联社发挥职能,每个自然村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农民补贴专户,由村上再将资金发放到户,并上报领取资金的签名册。
(二)加快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加大对乡镇的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每个乡镇都通网络的目标。
(三)加快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县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为主,形成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很少,对散养户进行补贴和保险导致工作量大面广,行政成本高,并且生猪出栏少、对调节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针对当前正处于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调整时期,我县应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引导扶持力度,将能繁母猪直补和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已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使其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生猪饲养方式。
(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由于我县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直补资金难以实现“一折(卡)”。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
“一折(卡)”服务。
(五)减少发放环节,提高发放效益。凡需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均实行县级统发,对各项惠农资金不再拨付主管部门或乡镇财政层层划转,减少发放环节,实行“财政——银行——个人”发放模式,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抵扣。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第五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定稿)
平农办发„2012‟43号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关于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
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的总结报告
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近年来,市直农口部门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举措,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的贯彻落实为核心,以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为关键,以强农惠农政策的督查落实为根本,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靠实责任主体,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确保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和省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扶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为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与“三农”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结合市情实际,制定出台了确保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办法规定和管理制度,健全责任体系,靠实责任主体,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惩防体系日趋健全,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坚决贯彻。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市、县(区)两级党委成立了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切实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注重改革创新,从2005年起,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文件为契机,市委连续出台了7个1号文件专题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在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水利改革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支持“三农”、农业保险、撂荒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办法意见,实施了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水权制度改革、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及配套改革,增强了农村改革发展活
粮食、物价、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减轻农民负担及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谁督查、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市直部门分工包抓县(区)责任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责任追究制度,将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项目资金监管作为各级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签订责任书,年终考核,对工作不到位、执行政策不力、项目资金管理不严,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按照“先建制、后分配,先规范、后运作”的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行惠农财政补贴“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的意见》、《平凉市强农惠农专项资金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平凉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平凉市公益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落实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四项制度”、农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制度、农村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部门联合检查监督制度、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务票决、村集体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乡财县管”、“村账乡代管”等制度,推动乡镇资金管理中心建设,积极完善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提升村务管理透明度,促进了农村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监管落实工作步入科学
三榜定案”,扩大了民主评议的范围,提高了准确率。二是规范资金兑付程序。完善了强农惠农补贴资金“一册明、一折统”发放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六个一”、“五到户、六不准”制度,各类惠农补贴采取“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按照位臵便捷化、服务人性化、项目综合化、程序规范化、效率最大化的要求,6个县(区)开通了惠农政策信息化服务平台,102个乡(镇)组建了惠农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制度;构建电子监管系统,采集录入了农户家庭人口、土地面积、身份证号、户口本号、家庭成员、手机号码、“一折统”账号、开户银行以及享受的政策等信息,保证了各项工作业务的及时、高效办理和资金的安全、规范发放。
五是加强项目监管,保障资金安全。坚持项目资金“专所储存、专账管理、专人核算、专款专用”,全面落实项目资金管理报账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公告公示制等制度,探索建立了项目建设定期报告、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跟踪督查等制度,对项目进度实施月汇总、季通报、年考核,做到了事前评估、事中监督、事后检查验收,保证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有序运行。
六是跟踪督查检查,确保落实成效。为有效防止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管理使用中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全市落实了惠农政策定期检查督查制度,及时发现、纠正、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市现代农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半年检查一次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人大、政协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列为重要议
万吨,比2007年增长21.92%;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6.2万头和39.36万头,比2007年增长29.24和31.2%;果树经济林面积和苹果产量分别达到185.7万亩和86万吨,比2007年增长38.74%和48.28%;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73.73万亩和102.33万吨,比2007年增长33.98%和32.69%。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科技应用得到强化,以“平凉红牛”、“平凉金果”为主的品牌效益显著提升,农村经济全面提速。2011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亿元和3581元,比2007年增长59.31%和70.93%。
三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跑项目、争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路、水、电、气、房等民生工程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乡乡通油路、53%的村通硬化路,今年年内有望基本建成“自来水化市”,农村居民彻底告别土窑洞,“梯田化市”、“沼气化市”实现程度将达到76.6%和80%。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三清五改”示范村覆盖面分别达到了97%、41.2%和50.7%。扶贫开发工作按照新的贫困线标准和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要求,新的扶贫开发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农村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全面发展。
四是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林权已全部确权到户,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的配套改革正在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
慢,成效不够显著。针对目前工作实际,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部署和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始终贯穿于“三农”工作之中,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科学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强化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督查监管长效机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宣传不漏一户、政策不漏一项”,使每个农户知晓惠农政策是党和政府的关怀,知晓惠农政策的具体项目,知晓自己家庭享受的惠农政策及标准,知晓惠农政策受益对象的确定原则和审批程序,成为落实政策的明白人,并能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行有效的监督。
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政策执行力。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加强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培训,健全完善各级干部强农惠农政策学习制度,做到经常学、深入学、带着问题学,促使干部真学、真懂、真用,消除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和操作力。加大对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扩大示范效应。加强干部法纪教育,选择一些典型案例在媒体上刊登或录制警示
0
查工作成果,针对我市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大原则、各项制度和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各县(区)、乡(镇)后期的问题整改和制度建设进行重点检查、跟踪督办。进一步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力度,继续推行市直部门包抓督查县(区)工作责任制,着力纠正并解决好一批损害农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9月21日
中共平凉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2012年9月21日印发
共印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