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02:5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第一篇: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之总结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潮,并有着深刻的、广泛的社会实践。但是自前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陷入了低潮。源于美国的“历史终结论”彻底排除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西方世界对于马克思主义给予各种批判,几乎将马克思主义彻底否定。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激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特别是金融资本吸血本性的愤恨,同时也唤起了西方世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念,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讨论再次达到高潮。

在此背景下,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特里·伊格尔顿,为抹去人们加在马克思头上的各种有意或无意的误解和曲解,恢复马克思的真面目,严谨和深刻地证明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该命题。

伊格尔顿指出了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十大错误认识和观点,并一一进行了雄辩,通过严密的逻辑和大量实证内容,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对的。下面我将先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结合我国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背景:马克思主义结束了。在那个工厂林立、到处充满饥饿暴动的世界里,那个以数量众多的工人阶级为标志的世界里,那个到处都是痛苦和不幸的世界里,马克思主义还多少有点用处。但马克思主义在今天这个阶级分化日益淡化、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的后工业化西方社会里,绝对没有一点用武之地。如今,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都是一些老顽固。他们不肯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世界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而过去的那个世界再也不会回来了。

当今世界,工人阶级的构成发生了变化,而工人阶级的总量不但没有消失,相反正在增长。与以往工人阶级主要是指产业工人不同,今天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其实都是工人阶级的组成力量。此外,不仅工人阶级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世界贫困人口也不断增大,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走向两级分化。故资本主义的“全面胜利”,并没有给世界人民带来真正的财富,财富只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同时,利润之上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问题的出现。所以,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弊端就在于资本的不可遏制的向外拓展,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的稳定性。只要资本主义不打破这种稳定性,马克思对它的批判就是有效的。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由此可以断定,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亡。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否必然导致极权主义?

背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对于那些衣食无忧、将自由和民主视为理所当然的西方学者来说,马克思主义看上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对于数以百万计的普通百姓来说,与马克思有关必然意味着饥荒、困苦、折磨、强制劳动、支离破碎的经济以及具有可怕压制力的国家机器。那些对这一切惨剧视而不见的人不是头脑愚钝、甘于自欺,就是附庸政治、道德堕落。僵化的社会主义意味着丧失自由和物资供应的短缺,因为这是废除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本身就是奴隶制、大屠杀、暴力和剥削的产物,资本主义也是在无数人的血泪中造就的。马克思由衷赞美中产阶级、自由、民主、民权、女性主义、共和主义、科学进步,且实行共产主义的前苏联和前东德都基本实现了为普通民众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平等,民众生活水平不比欧洲其他国家差。再次,马克思主义反对死板的教条、军事恐怖、政治压迫和独断专行的国家权力。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历史宿命论?

背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宿命论。它将世间的男男女女都视为历史的工具,并以这种方式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和个性。马克思相信存在某种任何凡人都无法抗拒的历史规律。封建主义注定将孕育出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总有一天也必将为社会主义让路。如此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论不过是世俗版的天命论。它和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统治的国家一样,都是对人类自由和尊严的冒犯。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这里历史并不是指任何发生的事情,而是指具有重大发展进程意义上的历史。革命、阶级、社会主义这些概念都不是马克思的首创,阶级斗争理论也不是马克思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特色在于将阶级斗争和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入手揭示社会历史变化规律。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会被推翻,给生产力让出道路。同时,生产力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自己的阶级代表。历史的发展就是当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时,就会由生产力的代表阶级起来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也就是推翻旧的社会统治阶级,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发展存在一定的规律,但是并不认为全人类的历史都服从一个既定的规律。马克思不是宿命论者,因为这种理论相信历史会按照一条既定的路线循序而进,我们无需做任何努力或改变,坐等迎接社会主义的到来。马克思认为未来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性,而这种必然性是不同于宿命论的。

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不现实的乌托邦思想?

背景:马克思主义不过是乌托邦之梦。它将希望寄托于一个完美的社会,那里没有艰难,没有痛苦,没有暴力,也没有冲突。在共产主义的世界里,没有对抗、私利、占有、竞争或者不平等。人人平等,毫无贵贱之分。人不再需要工作,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物质财富源源不断。这种出奇幼稚的想法来源于对人性的轻信。它完全无视人性的险恶,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这一点。马克思对未来的天真想法反映了他整体政治思想的荒谬与不切实际。

马克思主义注重现实,其力量在于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从而对共产主义的预见。共产主义也存在许多问题,未来不是无端臆想,而是从现实中推演出来的切实可行的可能性。一个完美的世界是一个消灭了全部偶然性的世界,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可能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秩序,平等是一种资产阶级价值观,过于抽象,真正的平等不是以同样的标准对待每个人,而是对每个人的不同需要给予同等关注。马克思的观念中,社会主义的秩序将比现有秩序更加多元,与抽象普遍人性相比,马克思更重视个性发展,并与人的全面发展连接起来。

五、马克思主义把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而忽视了人类经验的复杂性?

背景: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它不过是经济决定论的又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宗教、政治、法律、战争、道德、历史变迁„„所有这些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或阶级斗争的反映。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醉心于经济的马克思说到底不过是他所反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倒影。他的思想与多元论者对当代世界的人是背道而驰。当代世界的人认识到,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历史经验不能被硬塞进一个刻板的单一框架中,但马克思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极端重要,不仅仅是因为没有物质生产就没有文明,还因为物质的生产将最终决定文明的性质。没有物质生产也就没有文明,政治不过是经济的反映。马克思也绝非经济决定论者,其强调经济的主导作用,但是并不认为经济是唯一的因素。同时,马克思还强调其他的因素,并没有将一切社会现象都还原为经济。此外,马克思对于劳动的关注也远大于经济因素。

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忽略人类精神和道德方面的力量?

背景:马克思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除了物质,什么都不存在。他对人类精神层面毫无兴趣,认为意识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他极端蔑视宗教,认为道德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完全无视人性中那些最可贵的东西,将人简化为被动地受客观环境所左右的物质材料。马克思对人性的认识如此冷漠,也就不难理解斯大林那样的马克思主义信徒们犯下的暴行了。

马克思热情好斗,幽默诙谐,个性鲜明。长期生活困顿,但是却不忘全人类的苦难和解放。他是一位不屈不挠的道德思想家,他对资本主义道德进行了辛辣地批评。马克思反对道德主义,道德并非意味着法律、义务、守则和禁令,而是如何以最自由、最完整、最能实现自我的方式生活的问题。马克思以怀疑的眼光看待抽象的概念,对具体事物则满怀热情。在他看来,抽象事物简单且毫无特色;唯有具体的事物,才是丰富、复杂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学说的具有普遍有效性。同时马克思重视精神,尤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七、马克思主义痴迷于乏味无意义的阶级问题?

背景: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似乎没有注意到,自马克思写作的那个年代以来,社会阶级的图景已变得面目全非。特别是,他们甜蜜幻想着即将带来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阶级问题越来越没有意义,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大,谈论阶级斗争就犹如讨论火刑柱上烧死异教徒那样荒谬。具有革命精神的工人,就犹如邪恶的资本家,不过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凭空想象。

阶级的定义不是由风格、地位、收入、职业来确立,阶级问题不仅仅是态度问题。阶级之于马克思,就如同德行之于亚里士多德,并不是“你感觉如何”,而是“你在做什么”。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位置。社会的阶级是客观的,只有深入了解每个阶级,才能确保社会井然有序。社会阶级构成一直在变,但阶级远未消失。高级资本主义能孕育出无阶级的幻觉,其实一点也不意外。混淆差异、破坏等级,把最多样的生活形式混合在一起,这符合资本主义的性质。服务、信息、通讯业的巨大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财产关系的基本性质,恰恰扩大和巩固了这种基本性质。工人阶级队伍没有消失反而扩大了,阶级结果的变化,意味着工人阶级包括大量的退休人员、失业者和长期患病者、科技和行政管理劳动者、专业人士(教师、社会工作者、记者、技术人员、中层文书和行政官员)、体力劳动者也包括低层白领工人、小贩、制衣工人、童工、人力车夫、家庭佣人、小买卖经营者等等。

八、马克思主义者倡导暴力政治斗争?

背景: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他们拒绝温和渐进式的变革道路,选择了通过制造血腥和混乱达成目标的革命方式。一小撮起义者揭竿而起,推翻旧政权并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大多数人。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与民主制度势不两立的原因之一。马克思主义者轻蔑地认为,道德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完全不会因为他们荼毒生灵的整治行动而感到不安。马克思主义者的信条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算这个过程会带来无数牺牲也在所不惜。

革命通常伴随着暴力和混乱的图景。这与我们意识中温和、渐进形象的社会改革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马克思并不以暴力来定义革命,也并不认为举国动荡才是革命应有的状态。历史上,大多数的国家政权都是通过暴力手段建立的,只不过因为成功而抹去了革命的痕迹。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和平主义,工人运动的目的不是制造暴力而是终结暴力,世界上大多数的工人抗议都是和平的。相反,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真正的暴力史,充满了全球战争、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和本来可以避免的饥荒。马克思主义并非更偏向走革命的道路,当统治阶级不愿交出自己控制的生产资料,改良才成革命。革命者也不会拒绝议会民主,能实现目标,方法越多越好。

九、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过度依赖政府权力?

背景: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全面强大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不存在私有制,社会主义革命以专制集权的方式领导,这种方式将会彻底消除个人自由。所有这些都是已经付诸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过去是这样,将来恐怕也不会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逻辑的一部分:人民让位于政党,政党让位于国家,国家则听命于一个铁腕的领袖。自由民主也许并不完美,但至少人们不会因为批评专制政府就被关进精神病院。

国家存在的意义就是保卫现存社会秩序,管束试图改变现有秩序的人。如果这种秩序天生就含有不公正性,那么国家也会相应地出现不公正。马克思寻求并试图终结的正是这种不公正。实际上,马克思认为国家可以变为有益的强大力量。马克思赞同的国家是公民的自治,而不是少数派对多数派的统治。马克思的目标是将国家溶解于社会中,将政治溶解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弥合国家与社会、政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鸿沟。

十、马克思主义与激进思想如女性主义、动物权益保护、环保主义有关系吗? 背景:过去四十年中,所有引人注目的激进运动都源自马克思主义以外的思想。女权主义、环保主义、同性恋和民族政治、动物权益、反全球化以及和平运动已经超越了马克思主义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陈旧传统,它们所代表的全新的政治激进主义形式也已经将马克思主义远远地甩在后面。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激进主义的贡献微乎其微,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政治左派确实依然存在,但是它适合一种后阶级、后工业化的时代。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激进主义政治倾向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试图给第三世界的解放运动提供更具建设性的东西,而不是用本国的资产阶级替代外国资产阶级来统治。马克思主义的目光也并没有囿于民族这一范围,而是带有一种更加国际主义的视野。马克思主义不仅为第三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支持,还坚决否定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发展道路,为它们指明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不论是在女权运动还是环境保护中,尤其是在反殖民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这几大运动都从马克思那里吸取力量。正是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最先发展女权运动,在20世纪亚、非、拉轰轰烈烈的反殖民革命之中,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最热情的拥护。即使是环境保护主义,也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天然的联系。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资本主义无情掠夺自然资源的批判。

以上列举了十种对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对伊格尔顿的雄辩进行了归纳总结。资本主义的内在痼疾,马克思的理论实质,两两对照,雄辩地证明了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总之,马克思反对抽象教条,对平等保持高度警惕,希望看到的是多样化,从未宣传人是历史无助的玩物,将社会主义视为民主的深入,不反对社会改革并认为革命可以是和平的,将社会分为两个对立阶级不是他的主张,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并非他唯一关注的人群,他没有盲目崇拜物质生产,他的理想是休闲而非劳动,他关注经济是为了削弱经济对人类的控制力,他的唯物主义思想和人类秉持的道德和精神理念相符,他赞美中产阶级及其遗产,在自然和环境问题上有超越时代的惊人观点,为各种政治运动做出了无法比拟的贡献。

但有一点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是伊格尔顿的雄辩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理论和素材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上少数社会主义国家之中唯一的大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同时也遭遇到许多问题,付出过沉痛的代价,同苏联的社会主义一样,为西方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我觉得虽然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成果,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是这些理论成果和建设还不充分或未被广泛认可。所以,我们首先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和批判,在批判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再次,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拿出令人信服的理论成果,获得更多的实践成果,为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提供更多世人认可的依据,在理论上进一步创新。

第二篇:关于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

关于对读书无用论的思考

新中国成立至今,一共出现过三次“读书无用论”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文革”后期,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学校停课,学生停学,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成为批斗的对象。以大老粗为时尚,越穷越光荣。

第二次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许多没有读过多少书、又没有进入国营事业集体等等所谓“单位”的人,首先进入了个体户的行列而勤劳致富。由于体制等原因,教授、医生、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等依然在单位拿着固定工资,收入差距十分明显。

如今的“读书无用论”首先从农村出现。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几大难题:比如,高昂的学费让贫困家庭难以负担,以及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在一些农村学校,放弃高考的学生高达三成。中国大规模的搞笑扩招是90年代末开始的,也就是1999年。其原因是受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急需拉动内需,搞活经济。而如何拉动内需,国家有关部门经过调查显示,老百姓肯掏腰包的,有三大消费:一是住房;二是教育;三是婚丧。从99年开始,中国开始掀起房地产热;从99年开始,高校开始扩招。正如这次有关专家承认的那样:99年高校扩招是国家“政治经济全局战略中的一部分”。本来国家鉴于宏观形式的需要,计划扩招22万,但为了“解决经济因境”,临时又决定将指标扩大到48%!

2006年,普通非稀缺专业的本科生的工资水平已与建筑工地民工接近,新的读书无用论又开始泛起。2013年九月开学季,成都女孩玲玲考上一所重点大学本科,因认为“读书无用,读大学是个肯定失败的投资”,父亲虽有钱却拒绝让女儿读大学。这条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成都女孩玲玲考上大学本科,父亲虽然有钱供她读书,但认为“上大学无用”而拒绝提供学费和生活费。这条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论。

关于读书有用无用暂且不说,那么这种思潮出现的背景原因是什么。我们们来分析一下。

(1)大学扩招后,整体数量上升,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精英教育机构承担着大众化教育的任务,大量的扩招任务落在原有的全日制普通高校身上,重点大学也承担了沉重的扩招任务,因此导致办学力量分散,教育资源分散,承受着猛烈的大众化教育的冲击。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出口不畅,就业向低层次发展,社会对人才文化程度的需求呈梯度攀升。由于全国高校大幅度扩招,本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了考研。人才高消费现象便产生,且愈演愈烈,人力资源被无谓浪费,出现了教育“过度”问题

对策:大学教育制度应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我觉得大学教育方式改革应该加快步伐,改变目前的教育制度,变“严进宽出”为“宽进严出”,在高校里进行优胜劣汰,增加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

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把质量关,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材。可如今许多学校的扩招,只是满足了“量变”这项单一指标。故要根除“扩招病患”,除了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外,扩招的大学也应与硬件设施尚有富裕的大学主动联姻,实施优势互补,共同承担扩招重任,如此,或许可以多少缓解一下扩招带来的弊端。我们理解高校为发展高等教育而扩招的良苦用心,同时我们希望扩招不只是简单化再生产,而是增量又保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大学生,这才是扩招的真正目的所在。

(2)对成功的单一衡量

功利化的态度看待读书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上逐渐产生了逐利的思想,一切唯利是图,有钱就是上帝。现在大学收费这么高,动不动就要农民几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市场过程,没有多少人有能力为了“兴趣”或“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些奢侈的理由去读书。对教育机构来说,它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对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他们追求的则是效用最大化。这个“效用”就是毕业以后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无法就业,则相当于买了一台不会制冷的冰箱,效用等于零,又不能退货和保修,那当然就是“无用”。这使得大学生上学读书也多以找工作、赚钱多为目的,高强度的就业压力之下大学生目前的业余时间多用来考四六级、托福、雅思或者其他各种有利于找工作的证书,即便读书也多以专业内的书籍为主。再有点时间,则会选择畅销小说、时尚杂志、速选读本等快餐式的阅读方式来缓解精神压力。这种读书方式即使帮助大学生暂时找到了工作,但长远看来不健全的知识结构也很难利于其发展。其实,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健全的人格、获得人生发展前进的动力。青年作家方鑫说过:读书是对外部世界的探寻和开发,也是对自己生命的挖掘与延伸。区区五尺之躯,短短数年光阴,能够经天纬地、博古通今,只有靠读书才能实现。现实生活中那些找不到工作就认为读书无用的人,恰恰是因为没有读好书,没有认识到读书的真正内涵。

(3)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

第一,首先教育体制畸形,高考为终极目标下的义务教育告诉我们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导致学生只顾埋头读教科书,成了只会考试缺乏创造力的机器。大学教育中专业设置不精,空大假专业使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如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等专业输出的人才往往是专业不精、泛泛而谈之辈,适应社会的佼佼者寥寥无几。

第二,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钩。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一直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加工为主,即处于朗咸平教授所言6+1中的最低端那一环,品牌、物流、创新、资本运营等掌握在别人手里,中国则是世界的加工厂;所谓优势就是低成本竞争,继续维持在这个阶段,高素质人才必然无用武之地,搞创新没市场没效率,大学生当然不如技术工人。

第三,教育、就业推向市场化带来各种弊端。政府搞大聪明省钱,学校为了自救、创收必然费尽心思提高学杂费、扩招。其结局是,扩招带来生源良萎混杂,师资质量下降;市场化导致教授考虑的是名声和金钱而非学术;学子们耳熏目染社会恶习自然以拉关系、搞小聪明为首,以竟次为原则,逐渐成为质量不高、不适应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3)寒门子弟就业难

越来越多农村寒门子弟放弃高考。2009年,全国84万应届毕业生退出高考,导致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生总量首次出现下降。2010年946万高考考生中,弃考人数接近100万,除了21.1%的考生选择出国,另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农村的考生,他们多数选择读职校学技术或者直接打工。

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了新读书无用论的“助推器”

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停步不前,且呈每况愈下的趋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8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约为70%。这个数字是官方公布的,其间有无水分、有多少水分,我们不得而知,但眼前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确是不争的事实。另据有关部门预计,2009年能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约为150万个,而单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有700万,就业比例为7:1.5。即使签约,月薪大多在1500元以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太低的起薪,大大降低了民众对教育投入的热情,成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助推器”。

(4)留守儿童不健康的心理,导致新读书无用论抬头

我县8000人左右的初中一年级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比例约占48%左右,也就是说一—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年级近4000名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因为缺少父母的直接照顾与关爱,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不仅和父母疏远,而且在城乡分隔体制带来的冷漠、隔阂的心理环境下长大,对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科学教育观念淡漠,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即使没读好书,将来出去打工照样能挣钱;有的父母常年不在家,爷爷奶奶的宠爱让他们形成了任性、骄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学校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搞帮派、混社会、谈恋爱;有的父母外出,孩子在亲戚家长期寄养,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总之,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已是一句空话,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的误区。据我县某校对该校初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只有30%左右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还有50%的留守儿童表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至于学习成绩,认为自己“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留守儿童”约占32%,另有近40%的留守儿童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信心”。而学校老师和监护人却一致认为,“留守儿童”普遍成绩较差。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父母出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恐怕连这些家长自己都没有料到--—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关系”。因此,留守儿童成了辍学的主力军。曾有哲人说过一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在这里,“无穷的力量”却是可怕的。

措施:(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

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能人才。一是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

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

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二是要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和投身职业教育,激发学校发展活力,完

善现代学校制度。三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要提升发展保障水平。发挥好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完善经费稳定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健全就业和用人保障政策。五是要加强组织领

导。强化督导评估,减少对学校教育教学具体事务的干预。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

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3)发展教育技术,利用网络平台授课。

(4)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引起反思,虽然不把上大学作为唯一的成才选择,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中,其实是

社会的进步,意味着学生的教育选择多元、成才选择多元,但在我国当下,不选择上大学其实充满无奈情

绪,这就需要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育回报率。如果大学办学质量低、教育回报低,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学生选择放弃高等教育,并产生放弃高中教育、初中教育的连锁反应。其实,我国每年已有200

万左右的学生以各种形式放弃高考,只是由于学生做主放弃,或者家庭和学生共同商议放弃,没有像这位

父亲要求孩子放弃具有新闻效应。

(5)“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里,知识不仅可以改变命运,更可以创造财富。在‘创业圣地’美国硅谷流行着

这样一句话:‘无论背景怎样,无论来自哪里,只要你拥有知识和创新思维,就能成功’。”四川大学校

长谢和平鼓励在座的学生,要有敢于冒险、敢于吃螃蟹的精神,以及敢于失败、担当的勇气,大胆迈出自

己创业第一步,去勇敢地发掘“第一桶金”。

第三篇:马克思报告

校园文化调查报告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校园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促成的人文氛围与 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从 各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建设状况。建设积极、健康、活跃、严肃、认真 的校园文化也是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大学 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大学校园 文化建设,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扩大视野,个人特长得以 发展得以发展,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促进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

建设和谐、高尚的校园文化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无所不在的,校园 文化也是如此,它存在于全校师生的全部行为以及人与人的人际关系当中。校园文化也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制度 文化的等等。

在我看来,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氛围,大学四年,同学们为了使自己过的充实,想尽各种办法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以免使生活无聊。根据校学生会的调查显示,有59%的同学在业余时间“去图书馆或自习室”,有10%的同学“参加校内的科技文艺活动”,6%的同学做兼职,总之大部分同学的业余时间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读书和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但科技文艺活动方面参与度较低。另为仍有20%的同学在业余时间“无所事事,经常在寝室”。他们的业余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中的原因可以在作进一步的调查中揭示出来。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校园活动。

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校举行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比如说迎新活动,计算机技能大赛,校园十佳歌手,篮球赛,文化寝室节,各类的艺术展演等各类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校园曾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为精彩。让有才华的同学有展现自己舞台的机会,也让很多同学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们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迎新晚会

这次的迎新晚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展现了我们莘莘学子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晚会给我们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一次极好的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

“青春师院·文明学子”

“文明学子”活动的开展,是对师院学子优良传统的传承。学院的“劳动实践课”是“文明学子”活动的典型代表,校园卫生人人打扫,每个学生都在为美丽、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奉献自己的力量。“文明六个一”主题校园文明建设活动主要包括:树一种意识·体味“文明”的厚度,做一次实践·触摸“文明”的温度,扫一间寝室·开启“文明天下”的步伐,擦一块黑板·温馨“师”字的认识,收一个餐盘·“整洁”就餐的秩序,行一身正气· “放大”文明校园的建设等六项子活动。在“文明学子”活动开展的同时,及时地进行提炼和丰富,使每个学生成为言行文明、关爱他人的人,让文明校园长期文明,让校园文化风尚在文明中积聚、永存。

文明学子 学法懂法

5月15日至17日,校团委积极组织各系出黑板报,主题为“文明学子·学法懂法”。

校团委希望通过主题黑板报的宣传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法律知识,增强在校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培养同学们的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和提升法律素养,真正将校园法制素质教育融入到学校教学活动中,形成“法制宣传时时有,文明素质教育人人知”的良好法制教育氛围,指引大家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文明大学生,为全校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尽一份力!

第九届“寝室文化活动月”

10月14日下午2:30,我校第九届“寝室文化活动月”开幕式在篮球场隆重举行。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品位,丰富我校广大学生课余生活,展示大学生风采和增强寝室凝聚力。活动的内容主要由“十佳文明寝室”评比,“党员示范寝室”评比,叠被子比赛以及跳绳比赛组成。曾伯平副校长作讲话,认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同学们充满青春活力,踊跃参加各项寝室文化活动,各生活园区充满了浓厚的寝室文化氛围,体现了我校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为了让此次活动开展顺利,达到预期目的,曾副校长还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裁判员要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认真评判;参赛队员要文明参赛,赛出水平,赛出风格;二是希望广大同学要以此次寝室文化活动为契机,持之以恒地抓好寝室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三是希望相关管理老师和学生干部要认真组织,做好活动期间的各项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校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完美落幕

10月28日晚,由共青团遵义师范学院委员会、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遵义市汇川区分公司主办,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青春动力创业团队承办的第六届贵州电信“青春动力”大学生校园十佳歌手大赛遵义师范学院赛区决赛在我校音乐厅隆重举行。

当晚,来自各系、各分院的19名选手激烈角逐校园“十佳歌手”。比赛由一支充满青春动力的舞蹈拉开序幕,动感的舞蹈,立刻就掀起了现场的第一个小高潮。随后,主持人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和评委,团委书记唐露萍老师为大赛致辞,她对本次大赛的主办方、协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并希望各位选手能借此次大赛展现青春风采,倾情演出,给观众们带来一次视听盛宴

绿色丝带 传承文明

——“青春师院·文明学子”之“绿丝

带”与

“十佳文明学生评选”活动

11月14日下午4点30分,由我校共青团遵义师范学院委员会主办,遵义师范学院学生联合会承办的“青春师院·文明学子”之“绿丝带”与“十佳文明学生评选”活动启动仪式在篮球场举行。参加此次活动有校团委组织部部长李强老师、学生会主席刘忠辉、学生会主席助理孙煜琦。

首先,李强老师对此次活动的开展给予了赞扬,不仅为接下来的“校长杯”兵乓球大赛做了一个铺垫,也为我校争创“全国文明单位”作了贡献。

据活动负责人介绍,此次活动旨在呼吁同学们努力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绿草如茵、使人心情舒畅的坏境。还校园一片洁净,一份温馨,给自己留一份品德,一份骄傲。让我们携手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维护文明校园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墙。

音乐系2011年迎新篮球赛开赛

10月10日,由音乐系学生会主办的2011年“迎新杯”篮球赛拉开帷幕。系副主任刘云松、系主任助理王小林等到场为各位同学加油喝彩。

比赛共有8个参赛队,采用循环赛制。队员们积极投入、全力以赴,裁判员秉公执法,严肃认真。同学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裁判,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充分展现了音乐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

心得体会

这次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积极参与,团结互助。通过这次的调查不仅增强了我们的同学之情,还让我们对我们的学校了解更多。在这过程中每个人都尽心尽力,都有不小的收获。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调查报告,但是在此能看出一个人的办事能力,和社交能力。大学校园是我们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文化情愫,我们也要为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努力。这些校园文化活动涵盖理论学习、科技创新、实践技能、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健康高雅、文明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侧重于理科。就时间安排而言,每一个月都有不同类型的活动,加上每一个系,每一个社团的活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报告人

10级计科系一班

罗泽丽 19号

穆元巧 24号

穆彬 35号

第四篇:马克思调研报告

“我为民生提建议”

调研报告

调研人: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2013年11月17号

“我为民生提建议”调查报告

——@@@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23日

调查地点:顺江小区,永宁公社天洪村

调查对象:顺江小区居民,永宁公社天洪村百姓

一、调查背景以及的调查的主要问题和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都在着眼于加强民生改善,提高生活质量的工作。中央政府提出的民生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地方政府都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但是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具体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广大人民对于政府工作的认可程度却有一定的差距。本次调研以群众对于政府政策的认可程度以及对政策的不足为主要内容展开。希望可以通过此次调研,了解当地一些民生工作的展开的情况,同时看到不足之处,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现场调查情况:

1、调查的提问内容及回答(见附页)

2、现场采集图片(见附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

(一)调研结果:

1、政府当前做了一些真正惠及到人民群众的事情:粮食补助,低保(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的二胎生育政策。

2、群众认为当前当地政府的工作还有相当的地方需要完善:修

补道路、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人民的利益、开展贴近人民实际生活的工作(比如多做一些实地考察),落实相应的政策。

(二)状况分析: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整个中国正逐渐变得富有,但是中国当前的状况是,政府有相当的收入,变得富有,但是多数群众并不富有,大量的资金集中在政府手中;政府当前迫切需要改变的是如何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从整体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即是说如何让政府手中掌握的财力更好的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粮食补助这一政策可以说是民生政策的一个巨大的突破,因为农民从以前的每年上税到现在的不用上税还有耕种补助,这一政策的实行为各项民生政策中落实的树立了很好的旗帜。还有就是城乡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惠及到了很多人的。民生工作正在一步一步的展开。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政府工作与民众实际需要脱节的状况依然存在,就拿调研内容中的那座危桥来说:当前状况是人们很需要那座桥来通行,那座桥为人们正常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政府做的是告诉人们:那是危桥,不要从那里过河。可以说政府没有考虑到人民的需要,或者说是政府的所做的工作只是考虑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从根本上去分析、解决问题,重建一座新桥。

当然民生工作是方方面面的,需要一点点去发现,落实和完善。改善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才是民生工作的重心,而搞好民生工作,就必须切忌脱离群众。只有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很好发现、地解决问题。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本次调研内容中最民生的项目包括:粮食补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生工作展开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政府还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一步一步来改正,并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工作质量。

(二)建议:

第一部分:

1、多开展政府与人民群众对话制度(了解人民的需求);

2、多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实际情况);

3、多从群众的角度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

1、针对当前市场肉价偏高,政府实施一些鼓励政策(如对于养殖大户进行一定的补助,鼓励大家养殖,改变供求关系,稳定物价。确保民生工作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消费环境中展开。

2、全方位普查以前几年各地民生政策的落实情况(如“村村通”公路建设),对不按照要求实行相应政策的官员进行查处。

3、保证当前的一些民生设施的维护,打击不法行为(如富士康截断灌溉水源的事情)。

4、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窗口,并为群众提供一些有助于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的建议(如给房屋,家禽买保险)。

调研现场内容笔记

1、请问一下您对于当前当地政府的工作满意吗?

回答:不满意

请问您觉得哪些方面,政府还需要加强?

回答:我们门前这条路已经修了很多年,现在都烂成这样了,没有人管,上次还与人在前面那个满是泥浆的地方摔了一跤。我们这里到顺江的那个桥都成了危桥了,没有人来维修,政府只是表明那是危桥,不能通行,但是一直都不提出解决方案,进行维修。虽然是危桥,但居民还是从那里通过,因为附近没有其他的路。

2、请问您实际感受到的政府做的改善民生的工作有哪些?

回答:一个是农村低保,每个月以前是300多元,现在增加了一点,达到400元了。另一个是粮食补助,按照每户田地的总数以及相应的标准进行补助。请问您对于郫县公交车收费标准按照成都市市区公交车的标准执行这一政策怎么看呢?

回答:这个政策好啊。我们都可以刷老年卡,免费乘车了。但是温江区还没有实行这个政策,就只有郫县实行了。

请问您知道新的计划生育二胎政策吗?回答:不知道。

这个政策就是说 夫妻某一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二个孩子

回答:这样对于老年人来说很好,不然外公外婆,跟自己的爷爷奶奶要抢着带孙子。家里面人多,也闹热。

3、我刚刚来的时候看到这边有那么一两间危房,请问政府有没有建议给房屋买保险,保证财产安全的工作呢?

回答:没有

4、我听说某些地方政府对于家禽养殖户每年给与一定的补助,鼓励居民养殖,不知道这边的情况是什么样?

回答:这个我们这边都没有。

5、请问这是一条水渠吗?

回答:是的,是一条灌溉渠,现在都干了。

是什么原因干了的?

回答:前面的富士康把上面挖断了,水都流不过来。

6、请问您期望当地政府在哪些方面能做更多的工作呢?

回答:把这边的路修一下,限制一下来往的车辆,再好的路那些重车长期碾压,都会被压坏的。还有就是多关注一下实际的情况,我们老百姓说了也没有谁听。

第五篇:马克思调研报告

暑期实践活动调研总结报告

虽然我们这个专业没有安排产学合作教育,但我想提前体验一下社会上的风风雨雨,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以便将来可以适应这个社会,因为我知道我们大学生缺乏实践,而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况且大学四年眨眼就过,所以就利用暑假在一家公司实习——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有限公司是一个旅游公司,每年都有很多游客到那里去玩。本着好奇的心理我来到这里,本以为这里是人间仙境,是一个游玩的好地方,其实不然,这里是一个充满谎言的地方。不是因为老板给我的工资低我才这样说的,而是这是事实(我在这里管理一个小区域,名为水上乐园,月工资一千二百元,管吃住)。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设备都还没到位,老板就匆匆忙忙开业了。当旅客来玩我们这个项目的时候,看到只有一两个设备的时候,当时我们哑口无言,最后灵机一动,只好说设备正在更新中,下次来的时候就有了。其实设备坏了,不能再用了。旅客听到我们这样说,也知道我们不是拿主意的人,这件事就只好不了了之了。我们拿了老板的工资,总不能跟游客实话实说吧。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终于体会到了。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请了电视台来做采访,很多设备因为年久失修而不能用了,但老板让我们强行将这些设备人工运作,以供电视台拍到好的一面,我本以为电视台应该很有正义感的,应该会据实报道,可是他们无动于衷,并没有据实报道,而是夸大其词,说这个地方多么多么好,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好地方,希望更多的游客到这里来玩。看到这个情景,也许是我大惊小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劣者淘汰。

最后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老板给我们结工资,说暂时没钱,最后在我们强烈要求下,老板结了我们的工资,但少结了一百多元钱,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打工者,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认作倒霉了。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其实社会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在学校生活无忧无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本以为社会是一个充满和谐,充满关爱的地方,我们简直太幼稚,太天真了,其实不然,而是一个充满了是是非非,尔虞我诈的地方,我们身处其中,一定要万分小心,须知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实际上走的还是资本主义道路,只不过我们自欺欺人,不愿意承认而已,我认为像我们老板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资本家代表。他们为了获得高额利益,不顾礼义廉耻,践踏诚信,欺上瞒下,实在可恨。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才真正认识了他们的嘴脸。希望我们当代大学生引以为戒,修身养性,诚实守信,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下载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标题:从参观辽宁省博物馆中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时间:2012/11/11按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求,参观辽宁省博物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参观加深了......

    马克思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社会实践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是为了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我们观察问题、......

    马克思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一名来自日语,最初是“共产主义者宣言”的意思,后来在1904年11月13日日本《周刊·平民报》上,这部著作首次被译成「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写于1847年12月......

    马克思读书报告

    《共产党宣言》读书报告 12-广告-於天旭-120620133《共产党宣言》让我学习到了许多的道理,,在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所阐述的一般原......

    马克思读书报告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读书报告样板 一、《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之D 本人负责读书报告的D版块内容:组员就文章主要观点或重要观点展开讨论情况的总结纪要以及本组遗留不解问......

    马克思开题报告(★)

    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与意义当前研究现状;2009年,国务院决定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意味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出现,目前,国内有许多学者纷纷研究其产生的意......

    马克思实践报告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城 乡 居 民 业 余 文 化 生 活 的 现 状 调 查 学院:测绘学院专业:测绘工程班级:测绘09-1班学号:310905010117调查人:邱文好 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

    马克思实践报告

    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实践报告 在哲学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一直就是一个很深刻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小组对这一话题产生了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