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保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2:5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人保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人保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篇:黑人保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黑劳社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森工总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现将《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工作落实。二〇一〇年八月十日 主题词:人力资源 公共服务平台 方案 通知 抄送:各市、地就业局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0年8月10日印发 共印40份 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就业促进法》,落实《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2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37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

二、工作目标

各地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三级管理、五级网络”,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覆盖全省城乡。

三、主要任务

(一)统一机构名称。全省要统一基层服务平台名称,原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行政村)劳动保障工作站统一更名为“××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牌匾样式、尺寸全省统一。

(二)理顺管理体制。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区、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属公共服务性质,是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内设职能部门,依据《就业促进法》积极争取纳入全额预算事业单位管理。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设臵特定公益性岗位和聘用专职工作人员的,由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直接管理和监督,居委会、村委会应给予积极支持。由村委会人员兼职的,接受行政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的领导,同时接受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明确工作职责

1.街道、乡镇服务中心要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服务,并组织、指导、监督社区、行政村服务站开展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服务。其承担的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组织开展就业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

(2)负责组织开展就业及人力资源调查统计、建立就、失业人员及落实就业政策情况等基础台帐,并实行动态管理;

(3)负责审核、上报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资料,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4)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

(5)负责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

(6)负责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7)负责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援助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政策;

(8)负责做好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9)承办社会保险事务,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10)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服务工作。

2.社区、行政村服务站也要设立专门服务窗口,承办就业和社保等服务工作,并开展上门入户服务,具体职责主要有:

(1)开展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与咨询;

(2)开展城乡就业、人力资源、劳动力流动、社会保障等情况的调查统计,建立基础台账,并及时更新信息变化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3)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申请和初审,承担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等工作;

(4)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

(5)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

(6)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

(7)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受理就业援助申请,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协助落实就业政策,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上门入户援助服务;

(9)调查、核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10)负责社会保险及新农保的调查统计、参保人员录入登记、缴费及待遇发放等具体工作;

(11)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及社会保障等服务工作。

(五)加强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不断优化基层服务平台工作人员队伍结构,招聘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服务平台,逐步实现新老交替。要建立基层工作人员档案,做到工作人员人数清、年龄文化结构清、工作岗位清。对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业务培训,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达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要加强管理,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要建立工作人员考核奖励和竞争机制,使工作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随时掌握工作人员的变动情况,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需要调整、辞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时,应事先征求区、县(市)就业部门意见。社区、行政村服务站的专职工作人员由区、县(市)就业部门直接管理,保证工作队伍的稳定。

(六)改善工作条件。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努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并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将本地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纳入当地“十二五”发展规划,采取新建、改扩建臵换等办法,较好地解决基层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问题。街道、乡镇服务中心和社区、行政村服务站都要设有专门固定的办公场所和服务大厅。街道、乡镇服务大厅面积要达到300平方米。社区、村服务站办公场所要达到30平方米以上。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都要配齐桌椅、文件柜、档案存放等办公设备。

(七)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将信息网延伸倒村服务站。各地在“金保工程”二期立项和实施中要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作倾斜,优先保障基层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必要的信息网络设备、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投入,全面实现省、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网络的连接,信息资源共享。街道、乡镇服务中心需配臵的信息设备包括: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网络服务器、电子屏幕等。社区、行政村服务站需配臵的设备包括:计算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等。街道、乡镇服务中心及社区、行政村服务站信息网络设备配臵标准、型号应一致,满足工作需要,保证信息畅通无阻。

(八)保证工作人员经费。各地要积极争取将基层服务平台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建设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保证经费来源。

1.街道、乡镇服务中心的工作及人员经费争取由区、县(市)同级财政安排,或由市(地)、县(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共同承担。服务中心工作经费及人员工资、社会保险费,争取由地方财政根据人员数和工作量,按事业编制人员的规定及标准给予核定。

2.社区、行政村服务站工作经费及人员经费也应争取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暂时无法列入的,由地方自筹就业资金和省里补助资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费随事转、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解决。社区工作人员按公益性岗位给予的岗位补贴要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为其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费。村级服务站聘用的兼职人员每月岗位补贴150元,聘用专职人员的每月岗位补贴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障费。岗位补贴要与职业资格等级挂钩,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获得国家不同等级职业资格的按等级在原岗位补贴基础上再给予适当补助。为专职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按上年全省社会平均工资的100%作为缴费基数,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按相关缴费规定缴纳。

3.服务中心、服务站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并按上年度全省社会平均工资100%作为缴费基数,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其他4项按相关缴费规定,给予全额补贴。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适当提高生活补贴标准。

4.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一次性奖励3000元,被评为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的一次性奖励2000元,奖励资金从省里下拨的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三)考核评估。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指导,按时间安排分阶段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年终工作总评的重要依据。省厅也将按工作目标和方案实施步骤对各市、地进行考核评估,并对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对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地方在建设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支持。

第二篇: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

汇总分析报告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张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对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张人社通„2012‟140号)精神,对我县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建设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就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建成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现有居民48517户,共有人口183761人,其中16周岁以上人口125934人。共有机关事业单位159个,从业人员4548人,企业204户,从业人员6775人,民办非企业组织19个,从业人员1867人,个体工商户2752户,从业人员4192人,灵活就业从业人数2317人。

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011工作经费7.72万元,其中就业资金拨付7.32万元,自筹0.4万元。8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6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办公场所面积1416㎡,自有8个,合用6个。现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窗口41个,现有计算机29台,打印机12台,电话4部,档案柜8个。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现有工作人员69人,其中专职人员46人。专职人员中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9人,聘用下岗失业人员10人,聘用大中专毕业生28人。专职人员中财政供养人员12人,享受就业补贴35人。

二、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现状

作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层服务窗口,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成为联接人社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了政府搞好就业服务的重要依托,也成为了落实再就业政策的前沿阵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也是落实政府扶持政策、做好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键。

自2003年以来,先后在各社区和各乡镇成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和劳动保障事务所,基本做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并基本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形成了服务广大劳动者的基层网络,为辖区内各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提供基本就业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在就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城乡统筹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现有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平台建设人员、设施不到位。由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缺少编制和经费,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变动较大,人员不固定,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人员编制,工作人员大多为聘用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工作人员工资普遍偏低,工作人员和经费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等工作中的作用。各乡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办公场所均和其他办公室共同办公,没有专用的办公场地,硬件设施配备也不齐全,面对大量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工作人员更显的力不从心。

(二)工作人员存在多头管理。目前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人员是双重身份,一方面受到乡镇政府的领导,另一方面受上级劳动保障部门领导,身分尴尬,工作中有阻力。工作中承办的是人社部门交办的各项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等工作,但在工作中又难免有些问题要受到乡镇、社区中心工作的影响和干涉。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乡镇和社区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上级人社主管部门不便规范管理,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了一定影响,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的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队伍不稳定。目前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仅有1名正式编制人员,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均无编制。他们除了兼职做劳动保障工作,还承担着其他大量的乡镇社区的工作。尤其在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经常变动,一名工作人员好不容易刚刚对劳动保障工作有所熟悉,就又离开了劳动保障工作岗位,更迭频繁,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难以保证劳动保障业务的有效的开展,致使劳动保障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很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一名工作人员服务的对象就是两三千人,甚至一个乡镇的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仅有一名工作人员,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四)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经费“缺位”。目前,我县大多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工作量较大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人员均是聘用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没有编制,工资从就业专项资金中解决,每月工资仅830元左右,而且没有规范的工资晋升机制,过低的收入严重影响了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工作人员工作不安心。另外,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没有收费项目,没有预算外收入,工作经费没纳入财政预算,单纯依靠部分就业专项资金支撑工作运转。

四、今后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对今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工作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臵。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通过考核促使乡镇政府把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臵,抓紧抓好。

2、加强资金扶持,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经费。劳动保障工作涉及民生,基层机构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政策宣传、劳动者维权等各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服务范围点多线长,工作成本逐年增加。应将基层机构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支持基层机构,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以奖代补,以弥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加大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并将专项工作补贴和平台建设补助经费直接核拨到基层机构,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对所有经费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以保证正常运转。

4、规范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合理配臵人员。开展乡镇劳动保障工作,首要条件是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一是要争取上级编制部门的支持,明确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性质和工作职能;二是要根据劳动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合理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三是劳动保障工作专职人员不得由乡镇人民政府随意调整到其他岗位上从事其他工作,通过提高专职人员的比例,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队伍。要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〇一二年六月八日

第三篇:关于印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人社部发[2010]2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第42次部务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及时转发,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落实要求。

关于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的指导意见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和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不健全、职能不完善、队伍力量弱、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提高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现就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按照转交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健全完善县以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质,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办与购买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坚持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健全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坚持属地管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三)总体目标:第一阶段,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的3年时间内,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点,有效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明确职能职责,完善服务设施,保障工作经费,在全国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基本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第二阶段,从2013年开始到“十二五”末,社会保障“一卡通”经过试点全面实施,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整合资源,明确职责

(四)将建立健全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纳入工作规划。要将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十二五”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争取所有街道、乡镇都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所有社区、行政村都设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协管员)。各地也可根据区域分布和服务人数等实际情况,在邻近的乡镇或行政村建立共用的服务平台和网络。街道、乡镇已经建立多功能公共服务平台的地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所)要主动设立办事窗口。

(五)完善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功能。已经建立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地区,要强化服务功能,逐步增加和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劳动保障监察、人事人才、失业登记、职业培训、劳务输出、农民工监测、农民工权益维护等服务功能,并进一步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可主动承担其他公共服务功能。尚未建立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要整体设计、统一推进。

(六)创新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运行模式。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站点一般应与其他公共服务项目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建设,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来实现。社区、行政村可以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聘用专职协管员,也可以由居委会、村委会工作人员兼职完成相关任务,按完成任务数量、质量给予经费和报酬。服务人口较多的城市社区,也可以建立与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类似的专门机构,工作人员可由街道服务机构派出。

三、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七)统一机构名称。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可以统称为“××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网络可以统称为“××社区(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今后,国家将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和标识。

(八)明确服务场所建设标准。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的建设要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和经济实用为原则,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数量、地理交通、服务半径、服务内容等因素,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具体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制定。

(九)明确设备配置标准。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所)的基本配置包括:计算机及配套设备(服务器、网络)、办公设备、档案存放设备及其他设备。同一省份内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设备配置标准应大体一致。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十)理顺管理体制。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中心(所),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属公共服务性质,应积极争取纳入金额预算事业单位管理。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点,设置特定公益性岗位和聘用专职协管员的,由街道、乡镇中心(所)直接管理和监督,居委会、村委会应给予积极支持;由居委会、村委会人员兼职的,接受社区、行政村党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的领导,同时接受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所)的业务指导。

(十一)合理配置工作人员。各地应根据辖区内的服务对象数量,综合考虑辖区内的就业人口、用人单位数量、辖区面积、工作任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配置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的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并实行动态管理。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一般每6000名左右服务对象应配置1名工作人员。

(十二)优化人员结构。制定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人员聘用资格标准,不断改进和完善聘用办法。采取公开招聘形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队伍;鼓励“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等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

(十三)加强岗位培训。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强化定岗、定向培训,努力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人员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要注重培训质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建设一支专业化、多功能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人员队伍。

(十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切实加强基础管理,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和奖励,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五、改善保障条件,推进信息化建设

(十五)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为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置等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十六)保证街道、乡镇服务平台工作经费。要积极争取将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和项目经费金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经费来源,确保工作人员享有合理的工资待遇。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同级政府对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给予适当经费支持。同一街道、乡镇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类工作人员待遇水平要大体平衡。

(十七)优先推进信息化建设,尽快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信息联网。各地“金保工程”二期立项和实施要向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倾斜,优先保证基层开展公共服务必需的设备、软件开发和网络建设投入。研究制定统一的编码体系和信息标准,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信息网络的全覆盖。街道、乡镇平台和社区、行政村服务站点要实现与省、地市、县三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业务联网,首先与县级实现联网,业务协同处理,信息资源共享。

(十八)逐步统一各项公共服务应用软件。组织开发全国统一的标准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在保证信息系统基本思路、基本框架、基本功能和指标体系全国统一的前提下,各地要积极采用系统参数配置的方式实现对本地政策和经办模式的支撑。对于确需本地化的地区,要按照“最少、必须”的原则,以省为单位开展,以保证应用软件的统一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全国统一的标准版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能够兼顾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之外开展各类业务的需要。

(十九)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公共服务,要借助有关政府网站,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网上服务系统,提供网上办事、网上信息查询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效率。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完善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功能,逐步将各项公共服务纳入群众咨询范围。

(二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按照全国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要求,整合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发行和应用社会保障卡,早日实现全国“一卡通”,努力做到为各类服务对象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六、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一)明确工作责任。省、地市和县三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本地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和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十二)制定实施方案。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的要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抓紧制定推进方案和实施办法,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特别是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积极争取同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十三)加强分类指导和检查评估。要加强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分类指导。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要优先发展,加快建设进度;其他地区要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基本的服务功能。要对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确保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们就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结合徽州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与大家一起探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徽州区地处皖南山区,下辖三乡四镇及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10万,其中农村人口8.33万余,占全区总人口的83%以上。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工业立区、农业稳区、开放强区”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加重,乡镇基层平台建设日趋重要。辖区内3个社区、51个行政村共聘请55名劳动保障助理员,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为统筹城乡就业和延伸基层社会保障平台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区按照“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夯实基础,规范运行”的原则,全力打造基层劳动保障平台。

一、主要特色

一是落实编制,组建机构,做到有人办事。严格按照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完善人员编制“软环境”建设。该区2003年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在街道社区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2004年在各乡镇就挂牌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2名工作人员。区委、政府在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充分考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

作重要性,印发的《徽州区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徽发„2007‟35号)中要求各乡镇政务中心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岗位,全额事业编制2人,2008年元月区编委下文进一步明确乡镇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人由乡镇确定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兼任。全区共配备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14名。工作人员通过市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其中7人今年获得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该区在51个行政村各聘请了1名劳动保障助理员,从而形成覆盖全区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二是因地制宜,落实场地,做到有地方办事。结合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完善了办公“硬环境”建设。区委、区政府要求有政务大厅的办公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没有政务大厅的必须要有一间专门办公室对外服务,并加挂企业招用工报名点明显标牌,配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区乡镇两级财政每年给予每个平台1万元工作经费,保证办公需求。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做到按章办事。各街道、乡镇、社区的工作平台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服务项目,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服务项目》、《服务承诺》、《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图》等规章制度,并全部公布上墙,基本实现了劳动保障工作规范化。同时在就业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保险、站所建设四大类进行考核,以制度规范行为,用业绩考核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是摸清底数,完善台帐。各乡镇、社区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外出务工情况、有意向外出务工情况、职业技能情况、企业

离(退)休人员、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等调查登记,摸清了农村劳动力的家庭情况、就业愿望、技能水平等信息,分别填制《求职登记表》、《特殊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情况登记表》、《劳务输出人员情况登记表》、《职业介绍人员情况表》等七类基础台帐,实行动态化管理。据统计全区在外务工人员2.5万人,大部分在江、浙、沪等沿海发达城市。

二是帮助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各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对农村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的劳动者进行动态登记,提供用工信息、用工咨询、用工劝导。在街道、社区、乡镇平台设立了“企业用工招聘站”,进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报名登记,有效缓解了该区的“招工难”问题。

三是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专项技能短训班。该区服装、纺织企业用工尤为短缺,为解决这一矛盾,区里统一组织,开设服装纺织专业培训班,由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每月至少组织一人参加,已成功开设四期,培训学员211名,合格结业154名,就地就业130名。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及政府促进职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劳动者就业,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缓解用工压力、建立培训鉴定的长效机制探索了有效途径。

四是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充分利用贴近基层的优势,进村入户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将《春风卡》《农民工务工指南》《招用工信息》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材料等送到农村劳动力手中,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帮扶247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登记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3460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5600人,城镇企业职工参保8000

余人。

五是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对辖区内的退休人员情况开展了普查,做到底数清,状况明,并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定更准确、更及时。退休老人重大疾病、去世必须上门慰问,协助解决问题。社区活动中心,丰富了老年生活。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浓厚了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氛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乡镇平台建设中存在由于部分企业缺少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用工信息时效性缺乏;该区缺少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师资及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培训技能多样化的要求;就业扶持政策宣传由于受山区环境所限,达不到理想的促进就业效果等不足。为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的平台作用,发挥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大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就业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二)要加大对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要安排专项资金,使其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补充,专心从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

(三)要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做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及时为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周到服务。

(四)要加大培训基础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及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及鉴定科目,满足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能学有一技之长,提高成功就业率,并做好培训服务跟踪服务工作。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整合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服务资源,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篇: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户县就业服务局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调研报告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平台建设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推进当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向纵深发展,日前,我局对全县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了调研,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我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一些工作对策,以更好的指导今后工作。

一、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现状

我县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平台建设始于2003年,在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站,目前共有劳动保障事务所18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23个;劳动保障事务所按照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和2名协理员予以配置,劳动保障工作站按照2名协理员予以配置,劳保所和工作站共计配置工作人员145人;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工资由同级财政负担,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劳动保障工作站协理员工资由市智信公司负担,县财政没有专项工作经费;518个行政村未设立劳动就业工作站,仅有工作联络员,无工资和工作经费。

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劳动就业工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收集发布用工信息,组织劳务输出,完成就业安置任务;负责组织开展辖区内未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技能开发和就业服务工作;为自主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有关手续;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负责开展社会保障事务代理。做好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和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组织开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负责辖区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及劳动监察工作;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调查统计工作;指导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完成上级劳动保障部门安排的其它工作;完成乡镇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职责是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咨询工作;社区内劳动力资源及外来劳动力的调查统计、建立台帐及动态管理工作;社区内就业、失业人员登记、证件申办等管理工作;社区自办就业实体、居民办小企业开发,推动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职介、培训等信息发布及组织推荐工作;零就业家庭及其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城镇居民医保等社会保险的宣传动员、登记扩面等工作;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社区内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核查、管理及低保金发放工作;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二、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新形势下,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建设方面

目前,我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存在两个方面的不平衡: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县城镇23个社区居委会都已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工作站,按照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基本达到了“六落实”的要求,但在全县518个行政村队既没有工作场所,也缺乏办公设施,人员也不固定,这与当前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民创业与就业等工作极不相适应,缺乏有效的抓手,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二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全县18个劳动保障事务所基本上都有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而在23个劳动就业工作站,只配备二名协理员,没有编制、没有经费来源,工作场所变动很大,造成我县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不平衡。

(二)人员管理方面

身份尴尬、队伍不稳定。目前我县所有乡镇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是双重身份。2009年乡镇机构改革,劳动保障事务所并于社会事务所,隶属所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资由同级财政解决,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对劳动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成长进步和发展。

(三)工作经费方面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除了乡镇工作人员工资由同级解决外,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收费项目,也没有预算外收入,工作经费严重不足,而社区劳动就业工作站,由于人员没有编制,更谈不上工作经费,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人员素质方面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涉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由于经常变动,所从事的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只能满足于上级交办的工作,对于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信息网络建设方面

2010年,市信息中心为我县设社区的7个乡镇配备了计算机、LED显示屏、触摸式查询机等办公室设施外,其他11个乡镇都没有配备计算机,更谈不上信息联网。

三、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工作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劳动保障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城市劳动就业工作同时,把农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摆上位置,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点向社区村队延伸,最终实现劳动就业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国家、省市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促使乡镇政府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规范完善基层平台工作机构,合理配置人员。开展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首要条件是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建议将社区、行政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工作人员纳入同级编制序列,明确基层公共服务工作机构的性质和工作职责,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合力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保障工资收入,激发工作热情。

(三)建立对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社区行政村劳动就业工作站等机构“垂直管理”机制。

借鉴外地等其他垂直管理单位的成功经验,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划归由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垂直管理,这既能稳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思想,有利于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职能职责的发挥,更进一步促进我县就业与创业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对基层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公共就业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

(五)加强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培训。

建立学习和培训制度,建设一支精湛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队伍。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业务政策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建设成有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6

台工作队伍,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六)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的推进速度。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力度,拓展就业信息覆盖面,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下载黑人保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人保发[2010]73号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