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郭店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精)
关于进一步加强郭店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 务平台和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推进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城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更好地服务城乡居民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提升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根据区基层平台建设工作的部署,现就进一步加强我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坚持“整合资源、规范服务、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机构、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加强保障,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规范、便捷、高效、均等的公共服务。
(二)总体目标:以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为重点,整合服务资源,加强队伍建设、明确职能职责,完善服务设施,在街道和社区基本建立健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
二、加强机构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统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名称,公共服务平台统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管区设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行政村设立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服务点,并聘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
根据区委、区政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济历城发【2010】44号),街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隶属于所在街镇人民政府的全额预算副处级事业单位,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同时接受区级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部门的业务指导;服务站和服务点由所在街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管理和监督。基层服务平台采用统一标识,悬挂于办公场所。
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职责
(一)街道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主要职责
1、就业服务: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管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2、社会保障:协助开展各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开展城乡未参保人员参保资料初审、登记及证卡发放等参保服务工作;负责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险信息录入、查询和情况公示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退休人员档案、养老等社会保险关系接收和管理,建立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开展社区文体、居家养老等社区服务;协助办理城乡参保人员养老
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帮助遗属申领丧葬补助和津贴,协助追缴各项冒领的社会保险金。
3、劳动关系: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等制度;开展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争议排查、预防工作;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创建工作。
4、调解仲裁:指导辖区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协助仲裁巡回庭在本辖区开展仲裁审理工作;设立仲裁派出庭的,开展辖区内 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执行情况,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及时报告辖区内重大、集体劳动争议。
5、劳动监察:配合上级劳动监察机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年度审查和信息采集等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对辖区内发生的一般劳资纠纷进行初步调查、妥善处置;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6、其他: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和行政村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基础台帐;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和咨询服务;完成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基本职责
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设立服务窗口,开展上门入户服务,承担的基本职责如下:
1、就业服务: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申请和初审,承担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就业服务;了解掌握、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调查核实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
2、社会保障:采集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对老年残疾等特殊人员开展上门登记参保服务;协助上级经办平台收缴社会保险费、审核领取人员资格和发放社会保险待遇;协助办理基础养老金领取人员情况公示。
3、人才服务: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开发服务工作,组织推荐农村各类人才参加培训活动;协助开展人才智力下乡服务。
4、劳动关系协调: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指导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等制度;开展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争议排查、预防工作;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等创建工作。
5、调解仲裁:指导辖区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协助仲裁巡回庭在本辖区开展仲裁审理工作;设立仲裁派出庭的,开展辖区内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执行情况,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及时报告辖区内重大、集体劳动争议。
6、劳动监察:配合上级劳动监察机构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开展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年度审查和信息采集等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对辖区内发生的一般劳资纠纷进行初步调查、妥善处置;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大事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妥善处理。
7、其他: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社区和行政村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基础台帐;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宣传和咨询服务;完成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管区、行政村(农村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站职能
1、就业服务:受理就业、失业登记的申请和初审,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组织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核对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调查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 服务工作。
2、社会保障:采集上报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对老年、残疾等特殊人 员开展上门登记参保服务;协助收缴社会保险费、认证领取人员资格等; 协助办理城乡参保人员相关情况公示。
3、人力资源服务:收集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 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流动和开发服务 工作,组织推荐农村各类人才参加培训活动;协助开展人才智力下乡服 务。
4、劳动关系协调: 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指导企业落实工资收入分配政策;协助开展辖区 内劳动关系协调及争议调解;督促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履行;协助开 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调查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 法规规章情况;配合专职监察员受理人民群众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规章行为的举报投诉,及时上报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5、其他: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情况调查统计;建立健全 各项业务基础台帐;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咨 询服务;完成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标准化建设。我街道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场所和设 备的配置,以满足工作需要、方便群众和经济实用为原则,综合考虑本 地经济发展、人口数量、财政收入、地理交通、服务半径及服务内容等 6 因素,适当考虑未来发展需要。我街道基层工作服务平台有固定的工作 服务场所,建筑面积 300 ㎡,大厅服务面积 200 ㎡,档案室 40 ㎡,办公 室 60 ㎡。配备 3 ㎡信息发布屏幕、7 台计算机、2 台二代身份证读卡器、1 台传真机、4 台打印机、14 个档案柜、连接内网于外网。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按照“完善功能、规范流程、强化服务、高效管理”的要求,统一规范,统一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利 用现有的技术成果和设备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 连、数据共享。
(三)加强专业化建设。建设了一支相对固定的专业化人力资源社 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队伍。
1、选聘高素质人员优化服务队伍结构。严把人员
选聘关,街道人力 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新聘用人员,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鼓励借助实施 “一 村(居)一名大学生”等基层就业和服务计划项目,选拔一批高素质大 学生到基层平台工作,优化服务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整体 水平。
2、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普遍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要积极组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推行持证上岗制 度,力争“十二五”期末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全部具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基层公共服务资质。
3、注重绩效考核。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 等活动,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考核奖惩机制,7 对工作成效突出、积极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和手段的优秀人员,适当给予 奖励。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人员应予辞退。
(四)加强制度化建设。通过健全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流程,统一 服务标准,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规范化,不断提升基 层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
1、健全服务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学习、岗位职责、基础台帐、服务 项目公示、工作“AB 角”、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突发事件 应急处理、安全防范、财务管理和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价监督等制度,不断提高基层平台服务制度建设水平。
2、规范服务流程。本着“便民、高效、科学、规范”的原则,对基 层平台开展的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要逐一制定并实施全市 统一的服务流程。
3、统一服务标准。实行柜台服务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服务用语、服务行为、业务受理、办结时限、操作规程等作出详细明确 的规定。
(五)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由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管区、社区有关领导组成的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 公室设在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负责制订基层平台建设实 施方案,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平台建设及相关工作。
2、精心组织实施。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纳入 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联合制定了实施方案,精心组织 8 实施。方案定于 2011 年 9 月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9 月底前基本完 成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9
第二篇: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规范(试行)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4年1月
目录
1.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 2.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流程 3.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试行)
4.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规章制度 5.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图形标识部分(初稿)
6.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为规范(试行)
8.省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标准
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职责
一、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服务职责
(一)公共就业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在辖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咨询。
2.人力资源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用工单位及人力资源信息调查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
3.就业失业人员管理。负责审核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相关手续,组织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工作。
4.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负责就业困难对象的审核认定,辖区就业岗位开发工作。
5.职业指导介绍。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
6.就业培训。组织和推荐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协助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7.就业创业服务。负责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调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做好创业项目推荐、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推进充分就业,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 — 和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活动。
(二)社会保险服务
1.组织辖区居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2.负责辖区内社会保险经办有关服务工作; 3.负责对辖区内享受社保待遇人员做好日常稽核;
(三)劳动关系服务
1.逐步建立健全街道(乡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研究和解决本辖区劳动关系领域重大事项。
2.督促指导辖区内用人单位及时到所属地劳动用工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配合上级部门对各类用人单位用工实行动态管理。
3.配合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对辖区内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各类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纠正违法行为,对拒不改正的,及时报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查处。
(四)劳动保障监察服务
1.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掌握和采集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发现和报告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
— — 3.接收、报送辖区内劳动者举报投诉材料;
4.协调解决一般性劳动纠纷;
5.配合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书面材料审查和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查处等工作;
6.对辖区内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控制,早上报;
7.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其他工作。
(五)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1.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人事法律、法规和政策,为本辖区各类企业及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政策服务,指导、督促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有效预防劳动人事争议发生。
2.遵循自愿、平等、公正的调解原则,负责协商、调解、处理本辖区各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下列劳动人事争议:
1)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2)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3)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 3.在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敦促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督促劳动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认真履行调解协议。
4.协助辖区企业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
5.建立、完善调解制度,管理文书、案卷、档案。6.完成县、区劳动人事争议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7.了解、掌握本辖区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县、区劳动人事争议部门报告争议发生、调处情况,并对突发性、群体性重大案件即时上报。
(六)社会管理服务
1.为企业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查询服务。
2.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适时更新离退休人员信息,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3.跟踪了解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流动状况,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4.帮助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待遇。5.集中管理企业退休人员的人事档案。
6.对受刑事处罚而应停发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及时上报处理。
(七)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务。
— —
二、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服务职责
(一)公共就业服务
1.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在辖区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咨询。
2.人力资源调查。组织开展辖区内用工单位及人力资源信息调查统计、实名制动态管理工作。
3.就业失业人员管理。负责受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承担就业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4.就业援助。开展就业援助对象的调查摸底和日常动态管理工作;受理就业援助申请,建立管理台账和及时更新信息库;协助落实就业政策,为就业援助对象提供针对性的援助服务;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推荐就业困难人员到公益性岗位就业。
5.职业指导介绍。负责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服务。
6.就业培训服务。了解、掌握培训需求,收集、发布培训信息,推荐城乡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
7.创业服务工作。掌握有创业意愿人员的信息,受理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协助贷款回收,提供相关创业服务,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
8.灵活就业服务。调查、核实和登记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 — 9.推进充分就业。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活动。
(二)社会保险服务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业务
(三)劳动关系服务
1.全面掌握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用人单位数量、单位性质、行业类别、经济类型、劳动用工及劳动合同签订等情况。
2.对辖区内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日常监测,督促落实国家及省工资支付法律法规,发现违法行为及时处理并上报。
3.对本辖区用人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情况进行摸底掌握,建立花名册,及时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对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及时上报街道(乡镇)公共服务平台。
4.对辖区内集体停工等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进行日常监测,发现情况及时上报。
(四)劳动保障局监察服务
1.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
2.掌握本地用人单位的用工数量、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等劳动用工情况;
— — 3.协助上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好举报投诉受理、调查等工作;
4.发现和报告本地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劳资纠纷和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
5.反映对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建议、意见和要求。
(五)社会管理服务
1.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社会保险政策咨询和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查询服务。
2.建立健全离退休人员信息数据库,适时更新离退休人员信息,对离退休人员实行动态管理。
3.协助了解企业离退休人员生存流动状况,帮助进行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4.协助死亡离退休人员的家属申请丧葬抚恤待遇。5.组织离退休人员中的党员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加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6.建立离退休人员健康档案,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保健工作,提供方便的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
7.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化体育健身活动,指导和帮助他们开展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发挥余热。
8.建立特困退休人员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最低生— — 活保障工作,对辖区内高龄、鳏寡、重病及行动不便需要特殊照顾的退休人员实行定期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
9.定期集中整理离退休老同志反映的问题,报有关领导或部门,供研究参考做出决策。
(七)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务。
— —
省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平台服务流程
一、咨询服务
1.服务内容: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咨询、业务咨询和引导服务,解释、解答相关问题。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 4.服务流程:
(1)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的工作人员,接待并询问服务对象咨询的政策、业务问题,引导服务对象到相关窗口或科室。
对服务对象询问或办理的事项不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的,应告知所询问事项的主管部门。
(2)受理咨询的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咨询登记,填写〘咨询服务记录表〙。主要包括接访日期、咨询人姓名、人数、单位或住址、联系方式、来访内容、处理意见、处理结果、接访人签字等。对咨询简单政策业务问题,工作人员应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给予答复;现场无法解答或需情史研究的,应详细记录咨询人联系方式、答复的主要问题等内— — 容,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函件等方式给予事后答复,并做好登记备案。
(3)咨询结束后,检查需要登记事项,及时补充漏填内容。对尚未解答的问题,单独列注明。已实行计算机管理的,要及时将有关信息录入计算机。按立档要求,将有关资料整理归档、备查,以利检索和日后查找、总结和跟踪服务。遇有重大或涉及面较大的事项,应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或形成书面统计分析材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报告。咨询的问题比较集中、频率较高的应及时总结归纳,并采取张贴宣传材料或手册的形式进行宣传。
(4)回访是咨询服务的后续服务,要将回访情况记录在咨询服务档案中。
5.工作时限:一般咨询服务现场完成;需事后答复的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
二、信息发布
1.服务内容:收集、整理、审核并向社会发布政策法规、求职和招聘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信息、工资指导价位信息等。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 4.服务流程:
信息收集: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调查— — 收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信息、辖区内服务对象信息等。
信息整理:建立信息登记表,对所收集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服务对象电子信息档案和公共就业信息数据库。
信息发布: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通过公共招聘网、短信、显示屏、信息栏及时向社会实时发布求职和招聘信息、职业培训信息、创业培训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以及相关社会保险服务信息。
三、就业服务类
(一)人力资源信息采集 1.服务内容:人力资源信息采集 2.服务对象:
3.工作依据:〘关于建立全国就业信息监测制度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86号)
4.服务流程:
制定方案→宣传发动→组建队伍→信息采集→汇总分析→动态跟踪。
(1)制定方案。方案包括信息采集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要求以及队伍建立、经费保障等内容。
(2)宣传发动。通过新闻媒体、张贴通告等途径进行广泛宣传。召开社区(村)或者居民(村民)小组会议进行动员。
(3)组建队伍。组建调查队伍,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软件操作培训,使调查人员准确掌握调查范围、内容、要求,熟悉工作流程,深刻理解各项调查指标的含义、口径和信息录— — 入的操作要领。
(4)信息采集。上门采集信息前,准备好要填写的表格、笔、告知信等材料,佩戴好胸卡,调查员实行包楼包片(农村分组包干)的方法进行入户信息采集。入户采集出示工作证件,告知身份,并简要说明此次信息采集的意义及主要项目,在征得被调查对象同意后入户进行信息采集。
(5)汇总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分类整理,录入系统。
(6)动态跟踪。调查后要定期不定期走访,及时了解人口及就业变动情况,填写跟踪服务表,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二)用人单位信息采集 1.服务内容:用人单位信息采集
2.设定依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指标集与代码〙
3.服务流程:制订方案→用工调查→建立台帐→录入信息→动态跟踪→发布信息。
(1)制定方案。信息采集的对象、内容、方法、时间、地点以及队伍建立、经费保障等内容。
(2)用工调查。依据统计部门统计数据,结合本网格内的街道、门牌号的结构,逐一进入用人单位经营(办公)场所;向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件,并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 — 内容;要求用人单位出示相关证件和资料,根据用人单位出示的相关证件和资料依次填写相关内容;填写完调查表后,请用人单位经办人员阅审签字,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
(3)建立台帐。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调查表台账,同时填写调查日程记录,交负责人复查。
(4)录入信息。经负责人复查完毕的信息,按软件要求进行录入,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5)动态跟踪。调查后要定期不定期走访辖区用工企业,及时了解单位用工变动情况,填写调查表,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6)发布信息。对用工信息及时发布到用工信息宣传栏等,帮助居民更好的就业。
4、提供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
(三)失业登记 1.服务内容:失业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服务流程:(1)初次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操作流程:受理申请→指导填写→初审材料→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失业人员持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或常住— — 地)社区(村)服务站申请。
2)指导填写。工作人员指导失业人员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一式两份。
3)初审材料。工作人员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初审无误后在〘失业人员登记表〙加盖公章并留存一份。
4)登记上报。将失业人员基本信息录入相关台帐,并初审后的材料和信息通过〘金保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所属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打印发放〘就失业登记证〙。
(2)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登记操作流程:受理申请→指导填写→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失业人员持用人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服务所申请办理失业登记。
2)指导填写。服务所工作人员指导失业人员填写〘失业人员登记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并对失业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
3)登记上报。工作人员将失业人员基础信息录入台账,并通过〘金保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所属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县(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打印发放〘就失业登记证〙。对已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转失业人员,可由区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原证件上做失业登记并打印。
— — 4.提供材料:
(1)初次失业人员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①户口簿、身份证、〘失业人员登记表〙、〘就业失业登记证申领表〙;②毕业证书或学校毕(肄)业证明;③被征地农民需出具“被征地安臵人员身份证书”;④2寸证件照1张。(以上材料一式2份)
(2)就业转失业人员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①户口簿、身份证;②〘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失业保险待遇审核表〙;③原有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或2寸证件照1张;④非本地户籍失业人员需出具有效的居住证。刑满释放、假释、缓刑、监外执行或解除劳教人员,需出具司法(公安)部门证明或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证明。
(四)跟踪服务 1.服务内容:跟踪服务
2.设定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平台就业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37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服务流程:人员认领→制定计划→入户调查→建立台帐→分类跟踪→个性服务→完善台帐。
(1)人员认领。工作人员从信息系统认领在街镇办理失业登记的本辖区内的失业人员,下载失业人员信息,并打印成册。
(2)制定计划。对失业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前要制定详细的— — 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时间、调查目的、调查的主要内容等。
(3)入户调查。对辖区内的失业人员通过入户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就业再就业状况。
(4)建立台帐。将入户调查情况填入〘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表〙,并建立〘失业人员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台帐〙同时录入信息系统,形成失业人员数据库。
(5)分类跟踪。“零就业家庭”的失业人员每月跟踪一次;失业有就业愿望人员三个月跟踪一次;不充分就业人员、暂无就业愿望人员每半年跟踪一次;充分就业人员、认领后无法联系人员、空挂户一年跟踪一次。
(6)个性服务。对“零就业家庭”的失业人员、失业有就业愿望人员、不充分就业人员、暂无就业愿望人员、充分就业人员等进行个性服务。
(7)完善台帐。将动态跟踪服务内容及时在台帐中进行记载和更新,并上传信息系统,完善数据库。
(五)就业登记
1.服务内容:就业登记包括灵活就业登记、自主创业登记和用人单位录用备案操作流程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
(1)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登记操作流程:就业申报→— — 材料初审→指导填写→记载信息。
1)就业申报。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应当由本人在就业后30日内,携带相关证件、材料到户籍或居住所属地的服务站申报就业登记。
2)材料初审。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申报人基本情况,审核申报人提供的所需证件及相关材料。
3)指导填写。材料审核无误后指导填写〘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登记表〙。
4)记载信息。工作人员在〘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登记情况栏”中记录就业信息并加盖服务站公章(或就业失业登记印章)。
5)登记台帐。填写完〘就业失业登记证〙后即时登记〘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台帐〙。
6)录入系统。工作人员即时录入信息系统,按季上报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登记花名册。
(2)用人单位录用备案操作流程:受理申请→资料审核→情况记载→登记上报。
1)受理申请。用人单位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并填写〘职工录用备案登记表〙、〘职工流动就业备案登记表〙、〘职工录用流动备案花名册〙。
2)资料审核。审核用人单位提交的相关材料,查验〘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审核无误后在相应栏目签署意见并盖章。
— — 3)情况记载。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建立台帐,并将需说明事项加以记载。
4)登记上报。将用人单位信息及审核后的资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
4.提供材料:
(1)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需提供的材料: 1)劳动者的户口簿、身份证;
2)填妥的〘从事个体经营、灵活就业人员申报就业(失业)登记表〙,并经劳动者本人签名或盖章;
3)属已办理失业登记且失业登记仍有效的人员,还需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
4)属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民办非企业的自主创业劳动者,须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的原件、复印件;
5)属从事灵活就业或在个体工商户就业的劳动者,须提供与用人单位或雇主签订的劳动协议书或证明。
(2)单位录用备案登记需提供的材料:
1)劳动者的〘就业失业登记证〙、无〘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提供有效身份证;
2)非本市户籍或在本市求学尚未落实户的大中专毕业提供有效报到证(或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和有效身份证;
3)〘职工录用备案登记表〙或〘职工流动就业备案登记表〙;
— — 4)〘职工录用流动备案登记花名册〙。
(六)职业指导(求职)
1.服务内容:对求职者的职业指导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服务流程:工作准备→接待登记→咨询了解→就业指导。
(1)工作准备。准备好求职登记表、纸张、笔,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资料、岗位信息资料、经过职业指导已经就业的人员的情况资料,准备好接待桌椅等。
(2)接待登记。即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接待,并指导求职者进行求职登记。
(3)咨询了解。即通过协理员询问、求职者口头描述,了解求职者基本情况。
(4)就业指导。针对求职者对求职愿望的描述,详细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具体岗位供求情况、专业工种要求情况和从业条件;根据求职者的具体选择,为求职者提供职业需求信息、技能培训信息、推荐就业岗位等,供求职者选择;向求职者进一步提出实现就业目标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建议。
(七)职业指导(用人单位)1.工作内容: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指导
— —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指导包括帮助用人单位进行岗位用人设计和对用人单位进行用工指导。
(1)岗位用人设计的操作流程:岗位信息收集→岗位信息分析→核实用人需求→汇总收集意见→总结反馈信息。
1)岗位信息收集:做好日常辖区内用工单位岗位信息收集,建立辖区内用工单位岗位信息库。
2)岗位信息分析。分析总结岗位用人需求,包括岗位所属的职业、岗位的基本工作性质、岗位用人所需要的知识、操作技能、性格特征、岗位用人所需要的身体条件、岗位用人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岗位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空间。
3)核实用人需求。对第二步骤中总结的岗位用人信息进行核实后,总结为岗位用人需求。
4)汇总收集意见。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或与岗位工作人员面谈等方式,收集岗位工作人员的意见,主要了解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否说清,同事之间协作是否顺畅,岗位工作负荷是否过大或不足,对个人今后发展方向认识是否清楚等。
5)总结反馈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写出岗位用人设计信息反馈意见。
(2)用人单位用工指导的操作流程:工作准备→接待— — 登记→询问了解→用工指导。
1)工作准备。准备好用工登记表、纸张、笔,准备好本地区失业人员数量状况资料、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资料、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求职者的信息资料,准备好接待桌椅等。
2)接待登记。对接待用人单位情况进行登记,形成工作日志或台账。
3)询问了解。了解用人单位用人合法资格、行业归属、生产经营状况、规章制度、单位地址等情况。了解用人单位招用岗位数量、工种专业要求、基本能力、员工待遇以及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情况。指导用人单位编写招聘简章并发布用工信息。
4)用工指导。就本次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分析,根据用人单位综合情况和用人需求情况,帮助用人单位确定合理的招聘方案,组织现场招聘,并指导用人单位办理聘用手续。
(八)岗位信息采集与登记 1.工作内容:岗位信息采集与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操作流程:咨询登记→上门调查→系统录入。
1)咨询登记。使用规范性服务礼貌用语拨打询问电话,— — 认真做好记录,对有招聘需要的用人单位,约定上门登记服务的时间、地点。
2)上门调查。佩带工作胸卡,携带好〘空岗招聘申报表〙和相关资料,进入用人单位经营(办公)场所,主动出示工作证件,简述来意。指导用人单位如实填写〘空岗招聘申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核,根据用工需求,提出合理化建议,审核通过后请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经办人员签字。
3)系统录入。建立〘空岗招聘申报表〙台帐,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2)岗位信息登记的操作流程:日常接待→电话接待→系统录入。
1)日常接待。准备好相关表格和有关工具书等,指导用人单位如实填写〘空岗招聘申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对填写的申报表进行审核,并请用人单位加盖单位公章。推荐用人单位通过现场招聘或网上招聘等形式满足招聘需求。
2)电话接待。使用规范性服务礼貌用语接待询问电话,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提问,并做好咨询服务记录。告知用人单位招聘登记须知,服务流程。
3)系统录入。建立〘企业用工招聘信息登记表〙台帐。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基本信息数据库。
— — 4.提供材料:〘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九)求职登记 1.工作内容:求职登记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做好接待准备→指导填写表格→进行审查校核→输入信息系统。
(1)做好接待准备。1)准备好相关表格和有关工具书等。2)工作人员热情、礼貌接待求职者,认真听取提问。
(2)指导填写表格。指导求职人员填写〘求职报名登记表〙,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3)进行审查校核。对求职表格进行审查,根据求职意愿、学习工作经历、技能特长以及当前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开展职业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4)输入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求职信息输入信息系统,形成求职人员电子信息档案,初步建立人员求职基本信息数据库,同时建立〘求职人员信息台帐〙。
4.提供材料:持身份证件、〘就业失业登记证〙、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等有效证件和一寸近照1张。劳动保障协理员要按照提供的相关证件,仔细核对求职人员的基本信息是否属实。
— —
(十)职业供求信息发布 1.工作内容:职业供求信息发布
2.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做好工作准备→确定发布方式→进行信息编辑→实施信息发布→收集反馈意见。
(1)做好工作准备。社区应按照发布职业供求信息的最基本要求,设臵社区用工信息栏、社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开本部门工作网站或本地区人力资源网站资料等,要有供召开座谈会和张贴海报、招用工通知的场所。
(2)确定发布方式。针对不同的职业供求信息,经过分析比较、分别确定不同的信息发布媒体。除非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出了明确要求,协理员在基层工作中应充分利用好本部门的发布设施来进行信息发布。
(3)进行信息编辑。根据发布媒体的需要,将职业供求信息整理、汇总、打印,或者进行其他的文字、图片、图像等编辑处理。
(4)实施信息发布。确定信息发布的时间、地点或参加人员。
(5)收集反馈意见。信息发布后要注意收集反馈意见,使职业供求信息发布既不脱离实际需要,又能及时修正补充。
4、提供材料:〘单位招聘登记表〙、〘求职报名登记表〙。
(十一)职业介绍
— — 1.工作内容:职业介绍包括推荐介绍和组织招聘会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
3.业务流程:
(1)推荐介绍操作流程:接待登记→提供信息→职业指导→信息发布→推荐介绍。
1)接待登记。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应进行求职登记或用人单位用工登记。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确定服务形式,并引导他们进入相应服务程序。
2)提供信息。通过职业供求信息发布渠道,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用人和求职信息。
3)职业指导。提供职业咨询,开发职业潜力;引导调整就业观念和用人观念;指导设计职业生涯,提高求职和招聘技巧。
4)信息发布。根据求职者求职登记和用人单位用工登记情况,发布求职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
5)推荐介绍。根据接待和登记的求职者的求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推荐。
(2)组织招聘会的操作流程:做好准备→查验资料→组织洽谈→开展指导。
1)做好准备。准备好必要的场所、工具和材料。2)查验资料。从洽谈会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求职登记和— — 用工登记要求,查验确认相关证件、材料,指导填写相关表格。
3)组织洽谈。组织职业供求双方见面互相了解信息,按双方认可的选择对象组织面谈,根据职业指导和用工指导的内容,提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正确求职和合理用工。
4)开展指导。根据职业指导程序和方法对求职者进行职业指导,根据用人单位用工指导程序和方法进行用工指导。
(十二)培训意愿调查 1.工作内容:培训意愿调查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意愿调查→建立台帐→情况反馈。(1)意愿调查。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对有具体培训意向和择业期望的人员,了解其基本状况,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2)建立台帐。将意愿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建立辖区内具有就业培训意愿人员台帐,并将相关信息录入信息系统。
(3)情况反馈。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反馈情况,加强与培训机构和具有培训意愿人员沟通。
— —
(十三)协助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1.服务内容:协助开展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1号)、〘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摸底调查→组织报名→后续服务(1)摸底调查。掌握本辖区失业人员的数量、年龄、学历、职业技能和培训就业创业意向等情况,采集失业人员培训信息,汇总整理,建立培训需求情况台账;了解掌握本地社会生产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对劳动者职业(工种)技能的需求形势,建立职业(工种)需求情况台账。
(2)组织报名。指导有培训意愿的失业人员选择确定培训专业、培训等级、培训地点和培训形式;组织失业人员到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后续服务。及时与相关用人单位取得联系,推荐培训合格学员;为取得证书的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对实现灵活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人员,指导其落实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档案代管、社会保险补贴、自谋职业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
4.提供材料: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报名表〙;〘居民— — 身份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及特殊对象的相关证件复印件。
(十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1.工作内容: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初审→建立台账→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受理、核实申请人认定就业困难人员的相关材料,指导填写〘失业登记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
(2)初审。对申请人提交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认定条件的在申请人所在辖区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公示无异议的,在〘失业登记及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表〙上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
(3)推荐上报。将初审材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县区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条件成熟的进行认定,并在〘就业失业登记证〙上予以注明。
(4)建立台账。对本辖区内的就业困难人员登记造册,通过广泛的入户走访调查,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台帐〙。
(5)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失业状态和具— — 体情况,做到人员底数、困难类别、援助需求、参保情况、政策享受情况清楚,及时更新数据库,实现动态管理。
4、提供材料: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困难类别相关证件(证明)及复印件、〘就业失业登记证〙等。
(十五)公益性岗位开发
1.工作内容: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2.设定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失业登记证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75号)、〘关于加强就业援助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0〕29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初审→建立台账→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受理并指导申请人填写〘公益性岗位申请表〙和〘享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人员承诺书〙。
(2)初审。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3)建立台账。对本辖区内的申请公益性岗位人员登记造册,入户走访调查,建立相关台帐。
(4)推荐上报。将初审材料上报上级业务部门。(5)跟踪服务。按季对享受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回访和服务。
4.提供材料:〘公益性岗位申请表〙、与社区签订的〘享— — 受公益性岗位相关补贴人员承诺书〙一式三份、申请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原件和复印件一式三份。
(十六)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1.工作内容: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2.设定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
3.业务流程:受理申请→情况审核→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受理申请。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须携带所需相关材料到其居住地或户籍地的服务站进行申报,同时填写〘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
(2)情况审核。认真核实其〘就业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收入证明、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凭证及个人社会保障卡等材料,对于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予以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则说明情况,告知其原因;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申报表〙的内容录入信息系统,并打印反馈单,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3)推荐上报。对录入系统的申报人员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打印〘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花名册〙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汇总表〙,加盖公章后上报。
(4)跟踪服务。对享受人员的有关情况进行回访和服务。4.提供材料: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就业失— — 业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本人办理的社会保障卡原件及复印件。
(十七)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受理 1.工作内容: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受理
2.设定依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银发〔2008〕238号)、〘关于规范小额担保贷款微利项目贴息比例的通知〙(财金〔2009〕41号)、〘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72号)。
3.业务流程:接受咨询→受理申请→情况核实→推荐上报→跟踪服务。
(1)接受咨询。设立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咨询窗口,及时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相关问题,为其说明政策适用范围、对象、条件和申请程序,提交的证明、材料等。
(2)受理申请。受理并指导申请人或单位填写〘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等。
(3)情况核实。初步审查申请人或单位提交材料的齐全性、真实性、是否符合小额担保贷款资格。
(4)推荐上报。对申请人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在申请表上签写受理初审、调查意见,经办人签字后加盖公章。将签署意见的相关申请资料向上级业务部门推荐。同时—
— 建立管理台账,并登记在册。
(5)跟踪服务。协助借款人制定还款计划,指导按时归还贷款本息,防止出现失信记录。按照还款计划,当贷款即将到期时,提醒借款人提前做好还贷准备;贷款到期时,与借款人取得联系,落实还款资金到位情况。
4.提供材料:
(1)个人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政〘民办非企业单位执照〙;〘税务登记证〙;人民银行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失业人员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2)合伙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合伙投资人员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合伙企业营业执照〙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合伙协议〙以及公证部门出具的〘公证书〙或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验资报告〙;〘税务登记证〙;人民银行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失业人员合伙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3)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贷款提供的资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居民身份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认定证明〙;人民银行出具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信用报告;提供反担保方式及担保机构所需的资料;填写〘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小额担保贷款申—
— 请表〙。
四、社会保险类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1.服务内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 2.服务对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3.设定依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关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7〕3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豫政〔2007〕68号)等有关规定。
4.服务流程:
1)城镇居民携带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二张1寸免冠照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还需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领取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到社区服务平台申报参保(变更)登记。
申请材料:居民身份证和户口
1寸免冠照片2张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人员、重度残疾人员、低收入家庭老年人应分别提供最低生活保 障领取证、残疾证、低收入家庭证明等。
填写表格:〘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
—
—
(社区)〙
〘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
更表〙
〘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增(减)变
动申请表〙
〘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 2)社区工作人员审核居民资料后,将符合条件的居民信息录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或〘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更表〙)上报至辖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3)经办机构复核并验证社区报送的参保居民证件或资料,在10个工作日内为符合规定的城镇居民办理参保登记的确认工作,审核通过的,经办机构对服务平台的录入信息进行确认,将有关资料归档,并未参保居民制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IC卡;未通过审核的,应向服务平台说明原因。
4)经办机构根据参保登记信息确定参保居民的缴费信息,填写〘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由社区服务平台通知参保居民缴费。
5)社区服务平台在收到〘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后,通知参保居民到规定的缴费网点缴费,居民缴费后将银行回单送交社区确认。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
—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8号)
4.申请材料: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特殊参保群体人员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5.服务流程:1)协办员检查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在〘参保登记表〙上签字、加盖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于当月20日前将〘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上报街道(乡镇)服务所。2)街道(乡镇)服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将参保登记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在〘参保登记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参保登记表〙、户口簿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一并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3)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应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参保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复核,可与公安、计生、残联等部门及有关社保机构的信息库进行信息比对,复核无误—
— 后,对参保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同时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三)变更登记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9号)
4.申请材料:本人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 本人居民身份证; 公安部门出具有效证明。
5.服务流程:1)参保变更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所在地址等。以上内容之一发生变更时,参保人员应于当月20日前,携带公安部门出具有效证明、身份证和户口薄原件及复印件到街道(乡镇)服务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2)街道(乡镇)服务所负责对参保人员的相关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将需要变更的信息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生成〘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变更登记表〙(以下简称〘变更登记表〙),—
— 经参保人员签字确认后,在〘变更登记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变更登记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3)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变更登记信息进行确认,并及时将有关材料归档备案。
(四)待遇核定与支付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核定与支付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11号)
4.申请材料:〘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单〙
5.服务流程:1)街道(乡镇)服务所按月(或季、半年)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查询生成下月(或季、半年)符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交协办员通知参保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手续,同时提醒参保人员缴纳当年保险费,应于年满60周岁当月10日前到指定金融机构—
— 缴费。2)协办员收到街道(乡镇)服务所提供的下月(或季、半年)符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名单后,应进行公示,并逐一通知当事人准备相关资料及时办理待遇领取手续。3)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员,应在到龄当月15日前,携带户口簿、本人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户口所在地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填写〘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一式两份)。4)协办员负责检查参保人员提供的材料,在〘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上加盖村民(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章,于当月20日前将相关材料一并上报街道(乡镇)服务所。5)街道(乡镇)服务所应对参保人员的年龄、本人参保缴费情况等待遇领取资格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情况进行初审,初审无误后,在〘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上加盖公章,于当月25日前将〘养老保险待遇申请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6)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应对有关材料进行复核,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定,确认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对其个人账户进行年内计息结存,计算待遇领取人员的养老金领取金额,生成〘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计算单〙。7)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从参保人员办理待遇领取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参保缴费人员滞后办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手续的,从到龄次月起计发待遇。
—
—
(五)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1.服务内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关系转移接续 2.服务对象:
3.设定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61号)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2011〕7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58号)、〘关于印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农保〔2012〕12号)
4.申请材料:户籍关系转移证明 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服务流程:1)转入地协办员负责检查其提供的材料,于当月20日前将〘转移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转入地街道(乡镇)服务所。2)转入地街道(乡镇)服务所初审无误后,于当月25日前将〘转移申请表〙及有关材料上报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由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将有关信息及时录入城乡居保信息系统。3)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复核无误后,应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开具〘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接收函〙(以下简称〘转入接收函〙),并将〘转入接收函〙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发给转出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
— 构。4)转出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在城乡居保信息系统中收到〘转入接收函〙后,应对申请转移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符合转移规定的,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向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开具〘个人账户明细表〙,并于15个工作日内通过指定金融机构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划拨至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指定的银行账户,终止申请转移人员的城乡居保关系,同时保留申请转移人员的参保信息。5)转入地县(市、区)城乡居保经办机构收到〘个人账户明细表〙并确认转入的个人账户储存额足额到账后,应及时告知转入人员,并通过城乡居保信息系统进行实收处理、为转入人员记录个人账户。
五、劳动保障监察类
1.服务内容:劳动保障政策宣传、监察和调处服务 2.服务对象:全体劳动者
3.设定依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1〕79号)。省政府〘关于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劳动用工监管工作的意见〙(豫政〔2012〕2号):“进一步充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壮大县级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尽快在乡镇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 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豫劳社监察〔2007〕6号):在每个社区(行政村、新型农村社区)设臵—
— 劳动保障监察服务站,聘任2-3人为劳动保障联络员。
4.服务流程:
1)受理事项:A.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C.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D.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E.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F.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G.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H.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I.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2)不予受理:A.应当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B.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的;C.已经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
3)提交材料:
A.举报人应当据实举报并提供被举报人的名称、地址和被举报人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情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予以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
B.劳动者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体投诉,投诉人可推荐代表投诉;
投诉应当由投诉人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
— 投诉人签字。
投诉文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投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和联系方式,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劳动保障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和投诉请求事项。
C.举报投诉人如果掌握举报投诉事项相关的证据材料(劳动合同、工资表、考勤表、工作证、社会保险费缴费清单等),请尽量收集齐全如实提供,以利于案件的及时准确查处。
4)审查方式: 书面审查或调查核实。
六、劳动争议仲裁类 1.服务内容:劳动争议调解 2.服务对象:劳动争议当事人 3.设定依据: 4.服务流程:
1)调解申请。当事人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申请争议调解。书面申请需填写〘调解申请书〙;口头申请由调解委员会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申请调解事项、理由和时间。
2)调解受理:调解委员会应当在申请人提交〘调解申请书〙后3日内,做出调解或者不予调解的决定。
A.当事人调解申请不符合调解规定,决定不予调解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制作〘不予调解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
— B.接到当事人单方调解申请且符合调解规定的,应当询问对方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对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不得调解,并作好记录,制作〘不予调解通知书〙,在3日内送达申请人;
C.经询问当事人同意调解且符合调解规定的,由调解委员会指定或由当事人共同选择的调解员调解争议。
3)调解结果
经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制作〘调解协议书〙。A.〘调解协议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员署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B.当事人共同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调解员应当记录协议内容并经当事人签字认可予履行。
4)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发现争议事项不属于本委调解范围或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制作〘调解意见书〙,经调解员署名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在3日内送达当事人。
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1.服务内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管理服务 2.服务对象:企业退休人员
3.设定依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
— 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我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办〔2004〕2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2006〕29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关于印发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试行)的通知〙(人社险中心函〔2009〕87号)。
4.服务流程:
(一)退休人员接收
1.退休人员在完成所有必备退休手续后,携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见附表1)和身份证到常年居住地的社区办理社会化管理服务手续。
2.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接收退休人员,并与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利用信息系统或书面转递的信息进行核对。
3.按照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的编码规则,确定退休人员联系卡编号,制作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发放给退休人员,并进行发放登记。
4.按照退休人员居住地点和就近原则,将新接收退休人员编入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
5.与退休人员核对基本信息,尤其是退休人员的住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等,建立准确无误的退休人员完整基本信息库。
—
— 6.按照〘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明确的70岁以上高龄、孤寡老人、特困、重病等特殊群体类别,将属于特殊群体退休人员的相关信息记入相应的特殊群体服务台帐。
7.向退休人员征求意见或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退休人员在养老护理服务、日常文体活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并登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需求台帐。
8.社区在办理完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所有接收手续后,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书面形式,向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机构报告接收情况及已确认的退休人员基本信息。
(二)退休人员的转移
退休人员纳入社区后,因长期居住地发生改变,应及时变更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办理跨社区转移。
1.转移申请。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到所在社区填写〘企业退休人员跨社区转移申请表〙(见附表2,以下简称“跨社区转移申请表”),所在社区审核同意后,在〘跨社区转移申请表〙签章同意转出,同时收回退休人员〘联系卡〙。
2.转出。所在社区通过社会化管理服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向转入地转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变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构。
3.转入。退休人员本人或委托人持〘跨社区转移申请表〙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基本信息表〙到新社—
— 区报到,转入地社区按接收程序办理接收退休人员的相关手续。同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确认接收。
4.清理资料。转出地社区及时将转出的退休人员从本社区的自管组织中移出,在待转出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中,以及相关的特殊群体、管理服务需求等台帐中注明“正在转出”字样。退休人员转出本社区满一年后,转出社区可对其基本信息进行注销。
5.建立台账。转出、转入社区建立退休人员转移情况台账。
6.定期报告。定期向街道报告本社区退休人员转移的有关情况。
(三)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 1.定期指纹信息认证
①制定计划。依据经办机构关于开展领取养老金资格指纹信息认证工作的统一安排,制定开展指纹信息认证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步骤的时间进度。
②组织指纹信息认证。召开自管组长会议,布臵指纹认证工作,明确参加指纹认证的时间、地点,提出要求。对于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协助经办机构进行上门指纹信息认证。
③督促指纹信息认证。对于未按时进行指纹信息认证的,如找不到退休人员本人,应及时与其家人或联系人取得联系,了解退休人员情况,通知其尽快完成指纹信息认证。
—
— 社区应设立指纹信息采集比对点,方便离退休人员进行指纹信息认证。跨统筹区域居住离退休人员的指纹比对认证,可在本社区或就近指纹比对点进行认证。
开展异地退管系统协助认证的按经办机构要求办理。2.动态资格认证
①发现情况。通过走访慰问、自管组织或社区居民报告、自管组织开展活动等形式了解退休人员的生存状况。
②核实情况。接到退休人员死亡的信息报告后,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必须上门进行核实。
③出具证明。通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在规定期限内开具医院的死亡证明或公安机关的户籍注销证明。
④按时上报。退休人员死亡7日内,要将死亡退休人员信息报告经办机构。
(四)申领丧葬抚恤待遇
1.查看资料。了解到退休人员死亡消息后,查看死亡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初步了解其家庭情况。
2.告知权利。告知死亡退休人员家属、亲属享受丧葬抚恤待遇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待遇申请表。向其家属详细说明待遇项目以及申领条件和手续,避免申领时材料缺失或不合格。并告知其开具当地规定形式的退休人员死亡证明。对不符合申领条件的,要做好解释工作。
3.按时报告。退休人员死亡后7日内,将死亡退休人员有关情况报告街道。
—
— 4.申领待遇。指导死亡退休人员家属准备经办机构要求提供的有关资料,协助办理该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注销和丧葬抚恤待遇申领手续。
申办资料:(1)死亡证明;
(2)公安部门的户口注销证明。
(3)经办机构要求的其他有关证明和资料。5.记录退休人员家属申领丧葬抚恤待遇情况。
附图:
1.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流程图 2.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一般程序流程图
3.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服
务流程
附表:
1.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2.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社区)
填表说明
3.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居民信息变更表 4.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缴费增(减)
变动申报表
5.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核定表
—
—
第三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促进就业再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结合襄州区目前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区城乡就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统筹城乡就业、全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新形势下,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就业与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构建设方面的现状
目前,全区各乡镇都已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按照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基本达到了“六落实”的要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发展不平衡,在全区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有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
1.2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管理问题
目前我区所有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是双重身份,隶属所辖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资没有着落,他们不但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业务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当地党委政府分配的其他工作任务,不能做到专职专用,精力容易分散,对劳动就业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基层工作人员成长进步和发展。
1.3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经费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承担着辖区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的重担,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没有工作经费,没有收费项目,也没有预算外收入,由于人员没有编制,工资没有着落,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1.4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由于不固定,所从事的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只能满足于上级交办的工作,对于一些需要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的工作思考不够,把握不清,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1.5基层劳动就业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建设问题
我区人口密度大,外出务工人员多,经济还不够发达,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来完全实现“金保工作”的各项指标要求。这样,大量的工作就必须在区劳动保障局办理,造成了很多困扰。
2、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发展的要求,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让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认识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定和要求,充分认识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对于加快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并作为考核乡镇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硬性指标,促使乡镇政府和党组成员把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这项工作摆上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二)建议规范公益性岗位,合理配置与管理
认真落实对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规定政策,真正做到机构、场地、人员、制度、经费、工作“六落实”。确保每个乡镇配备2—3名专职劳动保障工作人员、每个村配备1个公益性岗位(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逐步形成村镇一体、信息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村级协管员这一点带动各个自然村这个面,实现网络的全覆盖,为深入开展职业介绍、培训就业及其他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保证。
要充分发挥行政村、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发挥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大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就业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业务政策多,涉及范围广,需要对基层工作人员及各村级协管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逐步建设成有文化、素质高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作队伍,逐步以专职取代兼职,以稳定的队伍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建立《公益性岗位作风和目标考评制度》,根据制度规范工作作风、设立年终考评标准,对考评不合格的协管员矛以解聘,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设置与管理的规范化。
(三)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
要进一步提高乡镇党委、政府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维护社会稳定上的认识,在政策、资金、物质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公共就业信息的覆盖面,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及时拨付劳务工作经费,确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以便正常开展工作。
(四)加快“金保工程”的推进速度
建立局域网,实现“五险合一”以及网上查询、网上传输、网上审批业务。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体效能,及时为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周到服务;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基本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发布力度,拓展就业信息覆盖面,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广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
(五)加大培训基础建设
要加大培训基础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及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及鉴定科目,满足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能学有一技之长,提高成功就业率,并做好培训服务跟踪服务工作。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整合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服务资源,基本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乡镇、农村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第四篇: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浅谈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的重要载体。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们就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结合徽州区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与大家一起探讨,积极推进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徽州区地处皖南山区,下辖三乡四镇及一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10万,其中农村人口8.33万余,占全区总人口的83%以上。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工业立区、农业稳区、开放强区”发展战略,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加重,乡镇基层平台建设日趋重要。辖区内3个社区、51个行政村共聘请55名劳动保障助理员,从而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为统筹城乡就业和延伸基层社会保障平台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该区按照“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夯实基础,规范运行”的原则,全力打造基层劳动保障平台。
一、主要特色
一是落实编制,组建机构,做到有人办事。严格按照省、市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完善人员编制“软环境”建设。该区2003年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在街道社区设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2004年在各乡镇就挂牌成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每个所配备2名工作人员。区委、政府在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时,充分考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
作重要性,印发的《徽州区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徽发„2007‟35号)中要求各乡镇政务中心设立劳动保障工作岗位,全额事业编制2人,2008年元月区编委下文进一步明确乡镇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负责人由乡镇确定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兼任。全区共配备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14名。工作人员通过市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其中7人今年获得助理职业指导师资格。同时该区在51个行政村各聘请了1名劳动保障助理员,从而形成覆盖全区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二是因地制宜,落实场地,做到有地方办事。结合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完善了办公“硬环境”建设。区委、区政府要求有政务大厅的办公面积不得少于40平方米,没有政务大厅的必须要有一间专门办公室对外服务,并加挂企业招用工报名点明显标牌,配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区乡镇两级财政每年给予每个平台1万元工作经费,保证办公需求。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做到按章办事。各街道、乡镇、社区的工作平台明确了工作职责和服务项目,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服务项目》、《服务承诺》、《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图》等规章制度,并全部公布上墙,基本实现了劳动保障工作规范化。同时在就业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保险、站所建设四大类进行考核,以制度规范行为,用业绩考核成效。
二、主要成效
一是摸清底数,完善台帐。各乡镇、社区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外出务工情况、有意向外出务工情况、职业技能情况、企业
离(退)休人员、用人单位用工情况等调查登记,摸清了农村劳动力的家庭情况、就业愿望、技能水平等信息,分别填制《求职登记表》、《特殊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情况登记表》、《劳务输出人员情况登记表》、《职业介绍人员情况表》等七类基础台帐,实行动态化管理。据统计全区在外务工人员2.5万人,大部分在江、浙、沪等沿海发达城市。
二是帮助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各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对农村有就业愿望、就业能力的劳动者进行动态登记,提供用工信息、用工咨询、用工劝导。在街道、社区、乡镇平台设立了“企业用工招聘站”,进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的报名登记,有效缓解了该区的“招工难”问题。
三是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专项技能短训班。该区服装、纺织企业用工尤为短缺,为解决这一矛盾,区里统一组织,开设服装纺织专业培训班,由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每月至少组织一人参加,已成功开设四期,培训学员211名,合格结业154名,就地就业130名。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及政府促进职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劳动者就业,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缓解用工压力、建立培训鉴定的长效机制探索了有效途径。
四是做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充分利用贴近基层的优势,进村入户有针对性的开展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将《春风卡》《农民工务工指南》《招用工信息》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材料等送到农村劳动力手中,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帮扶247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登记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13460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5600人,城镇企业职工参保8000
余人。
五是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各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对辖区内的退休人员情况开展了普查,做到底数清,状况明,并建立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定更准确、更及时。退休老人重大疾病、去世必须上门慰问,协助解决问题。社区活动中心,丰富了老年生活。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浓厚了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的氛围。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乡镇平台建设中存在由于部分企业缺少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人员变动频繁,造成用工信息时效性缺乏;该区缺少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师资及实训基地,无法满足培训技能多样化的要求;就业扶持政策宣传由于受山区环境所限,达不到理想的促进就业效果等不足。为加强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站)的平台作用,发挥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加大劳动保障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项就业政策进村入户,深入人心。真正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二)要加大对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要安排专项资金,使其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补充,专心从事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
(三)要完善区、乡镇、村三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建设,做到信息全覆盖、资源共享,上通下达,及时为群众提供所需要的周到服务。
(四)要加大培训基础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固定的培训场所、培训教师及实训基地。不断扩大培训及鉴定科目,满足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能学有一技之长,提高成功就业率,并做好培训服务跟踪服务工作。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
基层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利益,通过整合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各项服务资源,基本实现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使城乡居民能够就近享受到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五日
第五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汇报
汇报材料
今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开展这项工作。在全乡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征收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了个人缴费登记、缴费证与领取证发放、人员信息输入、缴费金额核对、上报数据等各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提早发动。县里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召集乡村两级干部召开社会保险法普及会议及新农保保费征缴工作动员会议,在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对今年新农保保费的征收标准,征收对象及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解释。为每村制作了宣传标语和社会保险法、《新农保政策要点解答》宣传明白纸,在宣传中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轧制传车入村宣传,提高参保率。二是讲究方法,行动有效。在征缴工作中,全乡4个管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管区采取“以村为主”,由村干部家家户户上门做工作;有的管区行政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在包村人员的带领下,村干部、党员、小组长各包一片,负责到底;有的管区采取“分阶段、分任务”和先易后难的作战方法,集中突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加强督查,奖惩促动。乡里成立了督导小组,不定期对各管区进行随机抽查,每天通报进度,使各村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征收工作结束后,按照完成任务比例换算分值,计入年终考核,与绩效工作和评先树优挂钩。
截止目前,全乡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258万元,参保人数1.2万人,参保率达88%。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28万元,下一步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收缴任务。
基层平台服务建设情况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始终把基层平台建设作为大事来抓,从物力和人力上给予了大量投入,切实加强服务平台基层建设,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年初,乡政府投资20余万元,新建一处170平方米的社会保障服务大厅,档案室30平方米,配有专职工作人员5名。大厅内购置了配套办公桌椅、信息发布屏、微机、投影仪、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等办公设备,劳动服务信息平台和新农保系统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功能完备、运转协调的信息网络,确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城乡一体化和全覆盖。厅内设社会保障、新农保、劳动监察、调解仲裁、就业服务等主要服务窗口,办理惠农资金发放、新农保参保及其待遇享受资格认定、劳动仲裁、就业服务、政策咨询等服务项目,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上墙,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同时空调、吧椅、连椅等设施齐全,大大改善了办公环境,提高了我乡社会保障服务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