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问题的调研报告(三稿)
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问题的
调研报告
一、公益林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管护成本测算
(一)xx县公益林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
xx县共有公益林面积 万亩,分布于xx河流域,由xx县胡杨林管理站负责具体管护,是阻隔绿洲与沙漠、保障xx县及其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及其重要的生态保障。在公益林总面积中,有林地 5万亩,疏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7万亩,宜林沙荒地 万亩。按公益林级别分,国家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其中:有林地 万亩,疏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万亩,宜林沙荒地4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其中:有林地 万亩,疏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万亩,宜林沙荒地1.4万亩。
目前,xx县公益林面积中,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面积为 6万亩,其余未纳入补偿范围。根据《关于报送2015年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5】9号)文件的相关精神,2015年度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额度为 万元。
(二)管护成本测算
按2015年管护支出标准测算,管护成本为 万元每年,具体内容如下:
1、管护人员劳务补偿(万元)(1)劳务报酬(万元)
基本报酬:xx县公益林管护人员按管护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类别,预算支出管护人员基本报酬7 万元。燃油补助:公益林管护员(不含监管员)继续按照不同区、别按月发放一定额度交通燃油费(含摩托车修理费、保险费),全年预算发放交通燃油费 万元。
通讯补助:管护员通讯补助费发放标准按 元/人.月执行,共计 万元。
管护绩效奖励资金:xx县公益林管护人员按月考评,在不突破预算上限的基础上、按优中差三档发放:其中管护绩效优500元/人.月、管护绩效一般300元/人.月、管护绩效差0元/人.月,共计102.24万元。
(2)管护人员体检费:体检费用按500元/人〃年进行预算,年体检费总额为15.15万元,实际结算金额以xx县人民医院出具正规发票为准。
(3)管护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费用按200元/人〃年预算,年保险费支出额度为6.06万元。
(4)社会保障支出
核算比例仍为医疗保险7%、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1%、工伤保险1%、养老保险(监管人员不列支)20%、大病保险10元/月。全年共计278.663万元。
(5)临时管护人员劳务费
汛期,天然林引洪灌溉临时雇佣劳务人员100人次,周期为20天,每天每人150元,共需30万元。
2、日常管护支出(万元)
管护公共交通工具维护:xx县共有管护专用车辆10辆,每车预算列支 万元,共需105.6万元。
修缮:为使基层管护站、所等基础设施切实发挥作用,xx县胡杨林管理站共下辖18个中心管护所和1个管护所及附属设施,预算修缮投资45万元。
管护所生活设施购置:购买管护所窗帘、桌椅、洗衣机等生活设施,全年共需30万元。
取暖费:根据多年管护所燃煤需求数进行测算,xx县胡杨林管理站下辖的18个中心管护所和1个管护所,全年共需列支采暖、生活用煤采购款47.5万元。
水电费:为确保中心管护所给排水与供电设施的正常运转,每年都将使用状况进行检查、维修,按18个中心管护所(含所辖管护所)及1个管护所按1万元/所.年预算列支水电费用,共需19万元。
日常办公费:管护站日常办公所需打印纸张、碳粉、硒鼓、笔、GPS电池等办公用品,全年共需 万元。
印刷费:管护日志、管护合同、考评表、宣传牌、宣传单、宣传册等印刷及其他费用,全年共需 万元。
二、公益林管理与成效
1、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
xx县胡杨林管理站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xxxx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xxxx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和历年《xx县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公益林管护工作。每年年初与各中心管护所及全体管护员层层签订了公益林管护责任书,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管护人员。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并在日常的管护中实行严格的考核与考勤制度,使公益林管护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促进了xx县公益林管护质量的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年初的林业工作会议与各乡、镇(场)也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乡、镇(场)在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的具体角色和责任。
2、管护方式和资源变化情况
一是加强巡林力度,坚持依法护林。组织一线管护员认真开展日常巡林工作,对巡护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挖甘草、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同时,胡杨林管理站还成立了监察大队,专门负责对各基层管护所公益林管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察,并加强与森林派出所、国土、草原部门的协作配合力度,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涉林犯罪活动的势头。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乡镇大喇叭、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树立警示牌等多种手段,采用县主管领导电视讲话、管护员走家入户面对面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以经常性巡林为保障,多部门通力协作,严厉打击公益林林区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真正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方”。
三是强化考核与学习力度,不断促进公益林管护质量提高。采取管护所自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不定期抽查、每月例查等方式,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管护员绩效考核工资与补助发放的基本依据。同时,还采用轮训的方式对公益林管护人员进行《森林法》、《公益林管护办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工作,并将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在公益林管护工作中做到依法护林、依法治林。四是规范巡林日志的填写工作。将一线护林员巡林日志的填写情况作为平时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实行巡林日志和考勤表一月一报制,将巡林日志的填写情况与考勤有机结合起来,作为管护员工资用发放的主要依据。通过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管护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公益林管护绩效。
五是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管护质量。为有效提高管护质量,监督基层管护所开展各项工作,xx县胡杨林管理站领导班子针对如何充分发挥监管员工作效能方面,对当前各基层管护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管护员工作纪律、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并拟定了初步方案。方案中将把胡杨林管理站全体在编职工从管护员队伍中分离出来,由在编职工担任驻所监管员,由胡杨林管理站监察大队统一管理,每个中心管护所安排1至2人。驻所监管员负责对中心管护所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发现中心管护所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可直接向单位汇报,如有瞒报、漏报等现象,驻所监管员与中心管护所负责人承担相同责任,如有违法行为一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该方案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试行,先抽调一部分在编人员担任驻所监管员,安排到部分问题较多的中心管护所开展监管工作,如成效突出将于2016年全面展开此项工作。
3、公益林林地的征占用情况
为认真做好林地管理和保护工作,xx县林业局依照国家林业局2号令和《自治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严格规范林地的征(占)用,征(占)林地必须按照管理权限依法逐级审批,取得合法的林地征(占)手续后,才能对林地进行开发和使用,同时在林政执法中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林地资源。随着石油、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与油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做好涉油施工单位征占用林地面积的核查,严格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落实生态异地恢复制度,使县域内林地资源得到依法保护。
在国家和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xx县公益林管护工作呈现出管理有方、措施得力、保障到位、林分质量显著提高的可喜局面,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不足5.2%,提高到现在的 %,为xx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4、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利用媒体、散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国家保护鸟类、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在野生动物繁殖季节,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我们在城区和各乡镇集贸市场、车站等地利用横幅、宣传标语进行保护鸟类、野生动物的宣传,调动广大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欢迎广大群众提供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案件线索和举报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了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二是全力拯救病危受伤的野生动物。凡发现病危、受伤、迷途或群众救送的野生动物,胡杨林管理站都全力救护,对正常的动物,选择合适的生境进行放生。2014年至2015年,xx县共救助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天鹅4只、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马鹿5头,并在冬季食物缺少的情况下,安排专人到野生天鹅栖息地定期向野生天鹅等其他野生动物投放食物,有效地维护了全县野生动物资源。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为全面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胡杨林管理站还专门制定了奖励机制,中心管护所凡救治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头(只)的,胡杨林管理站对该管护所予以500-1000元的奖励,凡救治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头(只)的,胡杨林管理站对该管护所予以1000-2000元的奖励,救治费用全部由胡杨林管理站予以报销。这样不仅调动了中心管护所救治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也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公益林管护及生态补偿制度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1、管护基础设施薄弱。xx县胡杨林管理站现有公益林管护所 个,其中:中心管护所 个,管护所 个。但随着使用年份的增长,仍有部分管护所水、电、暖配套设施亟待加以改造或重置。另外,xx县林区道路主要以石子路、土路为主,大部分林区道路为土路,多数道路崎岖不平,车辆难以行驶,亟需完善林区巡护道路和森林防火通道。
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重点加大国有林区内的护林防火道路、防火隔离带、护林防火指挥中心、防火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管护所供电、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所用房、有害生物防治、巡护工具、护林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将林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大力改善基层管护站办公、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区水、电、路、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2、地方公益林至今未纳入补偿范围。xx县共有公益林面积 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中 万亩纳入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内,地方级公益林至今未纳入到补偿范围内,xx县胡杨林管理站在负责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的管护任务,人均管护面积达 万亩,管护面积大、任务重,管护资金有限和管护人员偏少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扩大公益林补偿范围、增加管护人员迫在眉睫。
建议将没有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地方级公益林全部参照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纳入到补助范围,增聘管护人员,减轻人均管护面积大的压力。
3、林地补偿费无法正常收支。2013年6月,财政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3]67号文件,文件要求取消林地补偿费的征收,林地补偿资金由征占用林地单位按规定支付给被征占用林地单位和个人,不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财政部门针对林地、林木补偿费没有设置专门科目,因此xx县征占用林地所产生的林地补偿费无法通过财政部门正常收支。
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文件,其中《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因此,建议自治区协调财政、发改部门,针对林地补偿费征收和支出问题,明确征收和支出渠道。
4、森林火灾扑救队伍。xx县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自2011年2月组建以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加强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的应急演练和日常管理,并于每年适时组织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实践演练,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做到一旦发生火情,就能拉得出,打得赢,将森林火灾消除在萌芽状态。四年来,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共经历森林火灾11次,成功扑救森林火灾11次,出动人员230人次,车辆29车次,成功开展森林火灾扑救演练4次,在xx县森林防火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保护xx县森林资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鉴于近年来xx县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以xx县现有的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及装备,难以应对突发性的重大森林火灾,建议将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由21人增至50人,配备先进扑火器具,以增强扑火队伍的战斗力,并升级为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为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再创佳绩奠定基础。
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定价问题 xx县公益林主要以xx河流域的荒漠胡杨乔木林及灌木林为主,伴河而生,伴河而存,沿xx河形成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绿色植被带,形成一条自然绿色长廓,属自然绿州生态系统,是xx县绿洲外围防风、固沙、阻沙的天然绿色屏障,对于阻止xx沙漠北移、减轻风沙危害、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障,对于抵御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2015年初国家对xx县公益林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但就xx县公益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xx县目前所实行的补偿标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地方补偿基金及来源用途
xx县公益林面积中有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但由于xx县财力有限,无力对地方级公益林建立补偿基金实施补助。
第二篇: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调研报告
区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国家林业局发展计划与资金管理司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调研组成员:姚昌恬 刘金富 戴广翠 闫春丽 闫宏伟 缪光平王丽
2004年,中央财政在三年试点的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为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政策,根据国家林业局2007年重大问题调研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们先后对福建、浙江、广西、江西、陕西、北京、广东、云南等省(区、市)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益林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
目前,根据《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联合颁布了《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同时,地方各省区根据各自的生态保护需要,区划界定地方公益林,并由地方进行补偿。
(一)公益林的区域分布
重点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根据《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截至2006年,在全国近43亿亩林地中(不含台湾省),经各地区划界定并由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核查认定的重点公益林面积15.62亿亩,占全国林地面积的36.33%。2007年,财政部对部分省提出的漏划问题予以认可,目前,全国重点公益林实际认定面积达到15.78亿亩,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7.2%,范围涉及除上海市以外的30个省(区、市),以及内蒙古森工集团、龙江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公司、解放军总后勤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5个单位。
——按权属分:根据申报面积的权属比例推算,国有重点公益林占59.52%,面积约为
9.39亿亩;集体重点公益林占34.06%,面积约为5.37亿亩;个人及其他重点公益林占6.42%,面积约为1.01亿亩。
——按区位分:江河源头0.76亿亩,占4.8%;江河两岸3.72亿亩,占23.6%;保护区与自然遗产1.34亿亩,占8.5%;湿地和水库0.80亿亩,占5.1%;边境地区0.74亿亩,占
4.7%;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7.35亿亩,占46.6%;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及海峡西岸0.15亿亩,占0.9%;2001年试点面积中不符合94号文件但延续补偿的面积0.68亿亩,占4.3%;解放军总后勤部0.23亿亩,占1.5%。
——按地类分:重点公益林中,有林地7.95亿亩,占50.4%;疏林地0.44亿亩,占2.8%;灌木林地5.16亿亩,占32.7%;灌丛地0.15亿亩,占0.9%;未成林造林地0.52亿亩,占
3.3%;宜林地0.73亿亩,占4.7%。
——按工程区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7.33亿亩,占46.4%;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8.45亿亩,占53.6%,其中有林地6.68亿亩。
——按地区分:东部地区1.01亿亩,占6.4%;中部地区1.76亿亩,占11.1%;西部地区11.38亿亩,占72.1%;东北地区1.63有亿亩,占10.4%。
——按流域分:长江流域6.95亿亩,占44.0%;黄河流域4.64亿亩,占29.4%;黑龙江流域1.79亿亩,占11.3%;珠江流域1.06亿亩,占6.7%;淮河流域0.25亿亩,占1.6%;辽河流域0.25亿亩,占1.55%;闽江与太湖水系0.59亿亩,占3.77%。
地方公益林是指各省(区、市)根据保护本区域内生态安全的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确定的公益林,主要包括中央认定的重点公益林范围以外的,对本
区域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问题具有重要影响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据统计,全国现有地方公益林约11.5亿亩。
(二)公益林补偿情况
根据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财农字[2007]7号)的规定,生态效益补偿的对象是承担公益林保护管理的单位或公益林经营者和所有者,具体包括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乡村集体组织、林农个人等;补偿范围是重点公益林林地。中央补偿基金按照国家核定的补偿面积,平均每年每亩补助5元。其中,4.75元用于重点公益林的管护等开支,0.25元用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验收、跨重点公益林区域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以及林区道路的维护等开支。截至2007年,中央财政已对6.68亿亩重点公益林实施了补偿,每年投入中央补偿基金33.4亿元,累计投入133.4亿元。
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实施,带动了地方公益林建设和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有25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6年补偿资金约为12亿元。
二、公益林的管理与成效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极大地调动了公益林经营者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公益林管护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手段明显加强
(1)建立了严格的重点公益林管护制度。各省根据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的要求制定了重点公益林管理、管护核查和绩效考核等办法,确保公益林管护工作规范运行。
(2)层层落实了管护责任制。各省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行政部门责任书,明确了管护责任主体。通过采取资源登记、签订管护合同或协议等方式实现了重点公益林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3)是建立了公示制度,强化了社会监督。各省(区、市)将公益林管护责任人及其管护面积、范围、补助标准、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张榜公布,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4)结合实际,探索试行了不同的管护措施。各地根据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管护难易程度,总结出分户经营分户管护、分户经营集体管护、集体经营集体管护、国有林专职护林等不同的管护形式,使重点公益林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
江西省崇义县总结出“三看、二查”的质量检查方法。“三看”,即一看人,看是否落实了护林员并签订了有效的管护合同;二看山,看公益林小班是否出现盗伐、滥伐林木以及砍柴、烧炭、采石、修路、挖笋等违规现象;三看档案,看实施单位公益林管护合同、协议书、验收单、各级责任状、林权证等资料档案是否齐全。“二查”,即一查实施单位管护费使用账目,审查管护费使用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二查出勤表,了解护林员是否坚持日常巡护,督促其尽职尽责。严格的检查验收,有效地促进了管护质量不断提高。目前,该县公益林管护合格率、管护制度执行情况合格率、资金使用管理质量合格率都在90%以上。
(二)资金运行机制不断强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的原则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始终,由于机制健全、运作规范,保障了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一是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二是采取建立工资账户、张榜公示等公开透明的方法,确保管护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例如,北京、湖南、福建等省(直辖市)由乡镇财政所对补偿基金实行专账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依据乡镇林业站对公益林管护的检查验收情况、管护人员的出勤情况所出具的通知书,兑现补偿。三是通过采取招标制和政府采购等方式,有效堵塞了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四是加大了资金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度。
(三)重点公益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灾害及林政案件明显减少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森林资源管护有了可靠保障,管护能力增强,成效显著。补偿区内森林案件、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明显降低。浙江省2005年全省森林火灾受害面积和损失立木蓄积,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83%和90%;同时,盗伐、滥伐林木案件较去年同期有明显下降,生态公益林得到了有效保护。北京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后,森林火灾下降了85.71%。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公益林林地逆转面积控制在0.007%,林业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森林火灾、林政案件明显减少。
(四)公益林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趋于改善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使公益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林分结构得到改善,质量逐步提高。如江西省崇义县2005年重点公益林活立木总蓄积量278.96万立方米,比2002年增长了9%;遂川县重点公益林蓄积量年均增长6.8%。江西省通过公益林补偿政策的实施,重点公益林抚育力度加大,以杉松阔混交林、落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为主体的森林群落结构正逐步形成,混交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比重由15.2%上升到52.1%。
(五)广大群众公益林管护积极性得到调动,收入增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提高了广大林农生态保护意识,调动了林农参与公益林管护的积极性。各地在安排补助资金时,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经济成分,将财政资金直接补助给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得到了林农的拥护。部分山区农民通过参与公益林管护增加了收入。据测算,目前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已使700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
三、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区域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经验借鉴
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6年补偿资金约为12亿元。
(一)资金来源
(1)地方财政预算安排。据调研,广东、浙江、北京、福建、江西、广西、云南等7省(区、市)均在省级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地方补偿基金,预算总金额达到9.4亿元。如广东省1998年开始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广东的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生态公益林纳入保护范围,列入省级财政预算。广西自治区2006年启动区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治区财政当年安排2000万元补偿基金。
(2)受益者补偿。一是从旅游收入中征收。如福建省政府规定,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旅游的,从旅游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资金,直接用于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的补偿;四川省的青城山风景区将门票收入的25%用于景区森林管护。二是向矿产等行业征收。如山西等地从煤炭收入、其他矿产收入中提取生态建设和维护基金,用于生态恢复。三是从水、电收入中征收。如广东省每年从东深供水工程水费收入中安排1000万元,用于东江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福建省根据省内主要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筹集资金补偿上游地区的公益林;湖南省的一些县市从水力发电中提取0.01元/度,用于公益林补偿;云南省的龙陵、腾冲等县分别从自来水、水库发电等行业筹集一定补偿资金;广西每年从水电经费中拨出100万元用于全区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四是从其他工业及副业产品收入中征收。如辽宁省对省内采矿、造纸工业、药材、蚕茧收购企业等单位征收林业开发建设资金,每年拿出一部分用于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建设。
(二)资金用途
(1)弥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足。如广东、浙江省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在5元的基础上,再增加3元,达到每年每亩补偿8元;北京市山区生态林补偿,平均每亩每年达到21元。
(2)省内补偿。大部分省区地方森林生态补偿基金都用于本省区内的地方公益林保护。
(3)省际补偿。如广东省每年拿出1.5亿元给珠江上游的江西省寻乌、安远、定南三
县用于东江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四、生态补偿制度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补偿标准偏低
(1)补偿标准低于木材经济利用价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经营林业积极性提高,而且近年南方省区发展商品林的态势很好,农民经营商品林获得的收入比以前大幅度增加。相比之下,经营重点公益林得到的补偿基金远低于木材的经济利用价值。以木材生产为参照标准,测算每年每亩公益林的直接经济价值约74.70元。例如,湖南、江西、广西等南方省区,经营杉木用材林到25年成熟林时,每亩至少可产木材7立方米,获利至少在2000元以上,年均收入达80元/亩;每亩毛竹林平均每年至少能采伐10株,收入超过50元/亩;大部分林地每亩年租金约20元,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已超过100元。由于经营公益林与经营商品林之间存在巨大的收益差距,林地所有者或经营者普遍认为现行补偿标准太低,远不能弥补农民的经济损失。
(2)补偿标准没有根据价格指数变化调整。目前的财政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从2001年政策执行以来,一直沿用至今,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对补偿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同2000年相比,200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8.96%,GDP上涨44.60%,中央财政收入上涨292.69%。
(二)补偿标准单一
不同地域、区位、地类和质量的公益林,其管护成本和生态价值是不相同的,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重要性有差异。不同区位的重点公益林,其生态价值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中,对我国重点公益林按照区域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即:重要江河源头、江河两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和水库、边境地区陆路或水陆的国境线、荒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台湾海峡西岸的林地。二是管护成本有差异。受地区间经济差异和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管护难度的公益林实际管护成本差异也比较大。如陕西省陕南地区每年每亩公益林的管护费用只需4元,而陕北地区则需要几十元。三是不同类型公益林经营投入差异。如公益林的天然林经营成本每年大约在4元/亩~6元/亩之间,而人工公益林经营管护成本多达15元/亩~25元/亩。四是不同经营主体在投入水平上也会存在差异。由于不同经营主体实施的管护模式不同,投入水平和管护成本相差较大,如江西靖安县,国有林场的管护投入为每年12元/亩,而对集体和个人的管护补助每年仅为
4.3元/亩。
(三)未对全部重点公益林实施补偿
国家认定的重点公益林面积15.78亿亩,目前中央仅对其中6.68亿亩实施了补偿,尚有9亿多亩未予以补偿。此外,天保工程区内的7.3亿亩重点公益林也未列入补偿范围,管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的重点公益林目前仅依靠每亩1.75元天保工程管护经费支撑,尤其是对于划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的集体和个人的林子,同重点公益林每亩有5元的补偿经费相比,存在明显差别,甚至在同一个山头的公益林按两个标准进行补偿,有失公平,影响着公益林管护政策的执行效果。
(四)非公有制造林收益难以实现
一些地方根据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需要,将农民的自留山、责任山、承包造林以及社会多元主体投资造林划为公益林。由于禁伐或限伐,他们无法通过木材收益回收造林投入,甚至使一些造林大户成为负债大户。我们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调查中了解到,造林大户马淑芳1985年和1993年两次贷款造林,共造林1284亩,目前本息合计共欠银行37万元。由于她的林地被划入公益林,已进入主伐期的林木不能采伐,使这位80年代的万元户变成了贫困户。延安市黄陵县侯庄乡贾塬村农民贾中全,1984年承包本村荒山荒坡造林288亩,累计
投入资金16.5万元,目前,林木总蓄积已达1600多立方米,产值达78.2万元,已进入采伐期,由于无法变现,至今仍负债11.6万元。
(五)补偿资金渠道单一
森林生态效益的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生态效益补偿主要应由政府“埋单”。但从我国国情来看,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维护公益林生态效益的成本相对较高,单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单一的政府投入也难以激发受益者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防止生态破坏。
五、政策建议
(一)提高现行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标准,实行分类补偿
在最近一两年内,应将中央财政补偿标准提高到平均每年每亩10元的补偿标准,进而根据区域生态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并综合考虑森林质量、地位级差、管护难度等指标,对现有重点公益林进行分类补偿:重要江河源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和湿地的保护事关国土生态安全与民生之大计,建议按照每亩20元给予补偿;江河两岸、边境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海峡西岸林地按照每亩10元给予补偿;荒漠化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公益林由于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管护相对容易,建议按照每亩7元给予补偿。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国家财力情况,逐步提高补偿标准。
(二)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渠道的生态补偿机制
积极研究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补偿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建立公益林资源保护的受益者直接补偿体系。如,从依托公益林景观施业的旅游部门经营收入,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等企业营业收入,以及狩猎收入等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该区域的生态效益补偿;通过碳汇市场交易和碳基金实现公益林的补偿,鼓励一切有志于中国森林资源保护的国际国内企业、政府以及个人通过绿色碳基金“购买”碳汇。二是继续推进建立地方生态补偿基金,落实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政策。受益明显的下游地区应对上游地区的公益林给予补偿。同时,鼓励社会捐资、认养等形式筹集资金用于补偿公益林管护。三是研究探索以森林生态效益入股、参与经营性收入分成。如鼓励以森林资源入股方式参与新建水电站和旅游区的开发,以林地入股森林公园等,达到完善公益林保护和增加入股者收益“双赢”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重点公益林收购政策
根据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对部分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区域由非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营造的重点公益林,特别是农民投资营造的重点公益林,由国家进行征收或赎买,转变其所有制形式。应尽快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确定收购标准,落实收购资金,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收购中,应优先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等对国土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的非国有重点公益林,以及农民个人投资营造的、事关农民收益、生存等切身利益的个人所有重点公益林进行收购。同时,对生态脆弱地区,应考虑和实施生态移民。
(四)积极探索重点公益林的经营利用政策
对于部分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生态区位不十分敏感的公益林,可以考虑在不会对生态带来影响的前提下,开展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充分利用生态公益林的景观资源、林下资源,开展公益林的非木质的经营利用,在提高公益林林分质量的同时,增加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的经济收入。
第三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报告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报告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
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
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
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3月10日
第四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情况汇报
土地总面积530.14万亩,林业经营面积853,404亩,林业用地面积841,359亩,有林地面积561,198亩,活立木蓄积1,339,799立方米。经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22,905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2,488亩。2005年1月,经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我县在上游、新兴两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尝试点工作,试点面积33,930亩,试点补偿资金16.9万元。半年来,我们在省市林业、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扎实推进,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保证森林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试点工作好坏关系到林业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到解决林业发展建设中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 林业局、财政局局长为成员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林业局设立了试点工作办公室。二是认真宣传。县林业局局长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口号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县政府发布了生态效益补偿公告,依安信息报开辟了专题板面,在碾北公路明显处和两个试点林场同时分别设置了4×11米的宣传公示牌,各乡镇和试点林场张贴标语和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三是积极部署。在今年3月18日县政府召开的森林防火工作会议、4月13日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和6月10日林业推进工作会议上,主管林业的县领导对生态补偿分别做了进一步的专题部署。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规范化开展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责任重大,关系到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今后大面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我们在突出重点和完善措施方面,做到把好“四关”。
一是突出管护队伍建设,把好护林责任人员准入关。森林生态公益林确定之后,管护工作和选择合格的护林责任人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县在两个试点林场公开招聘专职护林责任人员。在职责先期公告、林场正式职工优先报名的前提下,经县教育局出题,县纪检委监考,进行文化和专业知识考试,择优录取了24名身体好、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林责任人员和两名管护管理人员。
二是实施了“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制度,把好经常性管护经营关。为改变过去经营者和护林者责任不清及责任心不强问题,县林业局授权两个林场管理公益林,并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管护经营授权证书》,两个林场与责任人签订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书》;两个林场实行《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情况登记薄》,管护经营责任人实行《国有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责任区管护薄》;给24名公益林管护人员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证》,两个林场和管护经营责任人《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检查验收证》待年末验收时发放。通过《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经营单位责任清了,经营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责任心增强了。在今年防火关键时期,管护责任人昼夜看护在林地和重点地块,严查入林人员,经营单位责任人经常深入责任区检查管护情况。截止目前,两个试点单位未发生一起破坏森林案件。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省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把好资金运行关。为保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专款专用,按省管理办法制订管理细则,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度。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县财政局拨到县林业局设在依安信用社专用户头上,之后由林业局按季度给试点林场拨付70%的资金,余下30%待年末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每月试点林场管护责任人员工资明细表到林业局报帐结算。
四是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把好管护经营实效关。针对试点单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加大投入,高标准配置,科学化管理。其一,在生态公益林埋设了100个界桩,设置3块公示碑,24块管护牌,3块宣传牌;其二,每个试点林场都购进了GpS、数码相机和微机;其三,每个试点林场都设立了固定专用档案室,统一购置了铁卷柜和各种办公设备。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设立了管理制度;其四,两个试点林场设立了三处护林房,护林制度以板面形式上墙;其五,护林责任人统一着装,统一配发标志牌。
三、加强管护,提高质量,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目的是保护培育好森林资源。因此,我们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这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定了公益林建设规划,到2008年两个试点林场要完成6000亩宜林地公益林营造任务。二是县政府6月10日召开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推进会。县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深入乡、村,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截止目前,已取缔108处非法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5起,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起。三是加强重点公益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使森林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防治率达到100%,有效预防了森林火险。四是对新营造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做到三铲三趟,达到林地无杂草,幼林无折损。
四、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努力实现行业管理标准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试点工作之初,我们就加强对试点林场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生态补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试点林场从方案的编制到具体实施,不但县领导亲自到林场检查,而且派出人员具体指导,保证不走弯路。在行业管理上,建立了学习、例会、上岗、出勤、奖惩等多项
第五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情况汇报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情况汇报
土地总面积530.14万亩,林业经营面积853,404亩,林业用地面积841,359亩,有林地面积561,198亩,活立木蓄积1,339,799立方米。经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722,905亩,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2,488亩。2005年1月,经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同意,我县在上游、新兴两个国有林场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尝试点工作,试点面积33,930亩,试点补偿资金16.9万元。半年来,我们在省市林业、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宣传,扎实推进,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切实保证森林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顺利启动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试点工作好坏关系到林业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关系到解决林业发展建设中的动力和机制问题。为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一是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林业局、财政局局长为成员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林业局设立了试点工作办公室。二是认真宣传。县林业局局长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宣传口号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一个月,县政府发布了生态效益补偿公告,依安信息报开辟了专题板面,在碾北公路明显处和两个试点林场同时分别设置了4×11米的宣传公示牌,各乡镇和试点林场张贴标语和散发宣传单5000余份。三是积极部署。在今年3月18日县政府召开的森林防火工作会议、4月13日召开的林业工作会议和6月10日林业推进工作会议上,主管林业的县领导对生态补偿分别做了进一步的专题部署。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全面推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规范化开展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责任重大,关系到森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今后大面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能否有序进行。因此,我们在突出重点和完善措施方面,做到把好“四关”。
一是突出管护队伍建设,把好护林责任人员准入关。森林生态公益林确定之后,管护工作和选择合格的护林责任人员是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县在两个试点林场公开招聘专职护林责任人员。在职责先期公告、林场正式职工优先报名的前提下,经县教育局出题,县纪检委监考,进行文化和专业知识考试,择优录取了24名身体好、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护林责任人员和两名管护管理人员。
二是实施了“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制度,把好经常性管护经营关。为改变过去经营者和护林者责任不清及责任心不强问题,县林业局授权两个林场管理公益林,并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管护经营授权证书》,两个林场与责任人签订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合同书》;两个林场实行《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和管理实施情况登记薄》,管护经营责任人实行《国有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责任区管护薄》;给24名公益林管护人员发放了《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证》,两个林场和管护经营责任人《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经营检查验收证》待年末验收时发放。通过《两书两薄两证》的管理,经营单位责任清了,经营责任人和管护责任人责任心增强了。在今年防火关键时期,管护责任人昼夜看护在林地和重点地块,严查入林人员,经营单位责任人经常深入责任区检查管护情况。截止目前,两个试点单位未发生一起破坏森林案件。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省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把好资金运行关。为保证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专款专用,按省管理办法制订管理细则,资金实行专户存储、封闭运行,报帐制度。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县财政局拨到县林业局设在依安信用社专用户头上,之后由林业局按季度给试点林场拨付70的资金,余下30待年末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每月试点林场管护责任人员工资明细表到林业局报帐结算。
四是加大投入,科学管理,把好管护经营实效关。针对试点单位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们加大投入,高标准配置,科学化管理。其一,在生态公益林埋设了100个界桩,设置3块公示碑,24块管护牌,3块宣传牌;其二,每个试点林场都购进了G、数码相机和微机;其三,每个试点林场都设立了固定专用档案室,统一购置了铁卷柜和各种办公设备。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并设立了管理制度;其四,两个试点林场设立了三处护林房,护林制度以板面形式上墙;其五,护林责任人统一着装,统一配发标志牌。
三、加强管护,提高质量,有效促进林业经济健康发展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目的是保护培育好森林资源。因此,我们狠抓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这个关键环节。一是制定了公益林建设规划,到2008年两个试点林场要完成6000亩宜林地公益林营造任务。二是县政府6月10日召开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推进会。县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深入乡、村,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截止目前,已取缔108处非法木材经营加工厂(点),查处破坏森林资源案件15起,其中,移交司法机关2起。三是加强重点公益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使森林病虫害发生率降低30,防治率达到100,有效预防了森林火险。四是对新营造的生态公益林进行抚育,做到三铲三趟,达到林地无杂草,幼林无折损。
四、加强指导,强化监督,努力
实现行业管理标准化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试点工作之初,我们就加强对试点林场的指导和监督,保证生态补偿工作有条不紊进行。试点林场从方案的编制到具体实施,不但县领导亲自到林场检查,而且派出人员具体指导,保证不走弯路。在行业管理上,建立了学习、例会、上岗、出勤、奖惩等多项规章制度,并经常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做到有培训计划,有学习课本,有学习笔记,有考核记录;在日常管理上,林业局派出工作组,无论是造林,还是森林防火,无论是幼林抚育还是病虫害防治,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档案管理都做到一步一检查、一步一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生态效益补偿工作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虽然我们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照省、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不足,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管理,扎实工作,把这项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大事办好,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振兴县域经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