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大学环境规划论文大全
美丽天津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姓
名:葛云丽
指导教师:牛志广 教授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零一四年一月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环境现状以及环境问题分析,综合考虑天津市环境管理总体规划,从环境管理对象,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给出合理的建议。并根据个人经历感受,阐明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天津 个人 政府 经济 新市镇 目 录
摘 要 „„„„„„„„„„„„„„„„„„„„„„„„„„Ⅰ天津环境现状与根源„„„„„„„„„„„„„„„„„„ 1 1.1 天津环境现状与问题„„„„„„„„„„„„„„„„ 1 1.2 天津市环境问题的根源 „„„„„„„„„„„„„„ 1 1.2.1 大气污染„„„„„„„„„„„„„„„„„„„„„ 1 1.2.2 土壤污染„„„„„„„„„„„„„„„„„„„„„ 2 1.2.3 地面沉降„„„„„„„„„„„„„„„„„„„„„ 2 环境管理的对象„„„„„„„„„„„„„„„„„„„„ 3 2.1 个人的管理„„„„„„„„„„„„„„„„„„„„ 3 2.2 企业的管理„„„„„„„„„„„„„„„„„„„„ 3 2.3政府的管理„„„„„„„„„„„„„„„„„„„„ 3 环境管理的手段„„„„„„„„„„„„„„„„„„„„ 4 3.1 法律手段„„„„„„„„„„„„„„„„„„„„„ 4 3.2 经济手段„„„„„„„„„„„„„„„„„„„„„ 4 3.3 行政手段„„„„„„„„„„„„„„„„„„„„„ 4 个人观点 „„„„„„„„„„„„„„„„„„„„„„„ 5
参考文献 „„„„„„„„„„„„„„„„„„„„„„„ 6
环境管理与规划
1.天津环境现状与根源
1.1 天津环境现状与问题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以下简称《规划》,确定天津的城市性质为:是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要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根据以上城市性质及职能,制定天津城市发展战略为: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1]
天津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工业和港口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天津市具有各种地貌,这虽然为天津提供了强大的环境自净能力,但是由于长期的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根据一再出现的自然灾害,不难发现,过度的经济发展已经带给了我们无法避免的恶果。天津市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城市垃圾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地面沉降这几个方面。
2012年,全市环境质量主要指标保持基本稳定。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值分别为0.105毫克/立方米、0.048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超过国家年均值二级标准(0.10mg/m3)5.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年均值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国控河流断面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为80.0%;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2011年有所下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声级为67.9分贝(A),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为54.3分贝(A),声环境质量等级分别处于“好”和“较好”水平;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电离辐射指标保持在环境本底范围内,均符合相关标准。[2]
1.2 天津市环境问题的根源
1.2.1 大气污染
当大气中某些有害有毒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或者大气的自净能力时,大气污染随之产生。其主要来源一般是燃烧的排放物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表现为损害人体健康,引起感官、环境管理与规划
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和亚临床病理的改变;可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抗病抗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还会降低天气能见度,减少太阳的辐射等。[3]天津市的大气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的地方是滨海新区和大港区。大气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大型电厂和钢铁企业,而且大部分燃烧设备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1.2.2 土壤污染
所谓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累积到一定程度导致土壤性状或质量变化,构成了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危害的现象。天津位于海河流域最下游,近几年来入境各河流几乎无清水补给,主要接纳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天津及上游省市水污染处理力度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造成河流水体严重污染。污水灌溉是水资源短缺的必然产物。工业排污和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浅层地下水、农作物污染,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害人群健康,紧急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1.2.3 地面沉降
自1959年就已发现天津存在明显的地面沉降,随着经济建设活动的加快,地面沉降越来越严重。而且天津现大力发展地铁,而地面沉降的继续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天津市的高速发展和繁荣,所以我们应加大控制地面沉降力度。
1.2.4 城市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情况。有资料统计显示:天津市和平区地处繁华街段,日客流量近60万人次。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噪声总体水平10多年居高不下。2006年天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声级达到54.9分贝(A),环境噪声源按面积覆盖率大小排序依次是:生活噪声59%,交通噪声25%,工业噪声13%,施工噪声3%。社会生活噪声已成为城市中心区环境噪声污染的首敌,这是与迅猛发展的文明社会、盘根错节的经济活动相伴而生的现代化副产品。
环境管理规划
2.环境管理的对象
2.1.个人的管理
个人的经济活动对环境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对消费品进行必要的清洗,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生活垃圾。保存、运输消费品时使用的包装物也会成为生活垃圾。不仅如此,消费品本身最终也会成为垃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个人进行行为的调整,建立合理的消费模式:宣传教育,唤醒公众的环境意识;经济、法律手段引导规范消费行为;采取技术措施等。
2.2.企业的管理
企业从环境中索取各种自然资源,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物,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从企业的内部来讲,我们要建设企业环保文化气氛;从外部来讲,要形成环境友好型企业得到更高市场回报的运行机制;在技术管理措施来讲;一定要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实行环境评价制度。
2.3.政府的管理
政府作为一个管理部门,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作为投资者为公众提供服务;掌握固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支配权;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控制和引导。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整个环境做出一个最合理的规划。
环境管理与规划
3.环境管理的手段
3.1.法律手段
我国现在的环保基本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本身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因此如何明确法律的适用范畴,情形,规定行为规则以及法律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3.2.经济手段
运用价格、税收、补贴、押金、补偿费以及有关金融手段,引导、激励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环保的措施。例如: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
3.3.行政手段
行政机构以命令、指示、规定等形式作用于直接管理对象的一种手段。包括制定实施环境标准,颁布推行环境政策等。
环境管理与规划
4.个人观点
作为一个已经在天津生活20多年的天津人,对于故乡的爱是无法用一两句的话去简单描述的,我想所有人对家乡都有着特殊的感情,无论它在别人的眼中是好是坏,但是在我们眼中总是最美丽的。但是,脑海里的印象却并不一定是现实的写照。就像老一辈的人总是说再也看不到儿时的蓝天白云了,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没有雾霾的日子越来越少了,天空总是被笼罩的灰蒙蒙的。
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天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越来好的,无论是城市的建设,地铁,火车站的修建,还是人均收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大港油田的开采,滨海新区的航天航空制造业等等一系列的工业发展,我们无法避免这一过程,因为资金的累积,总是需要过程的。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去减少或控制其污染的后果,在不恶化的前提上,能够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
因为我目前居住在东丽区,我也感受到了天津的政府部门正在努力的进行环境的改善。天津市东丽区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近几年,对东丽区的规划就是进行新市镇的建立,目前已建好的是华明镇,还有正在搬迁的金钟新市镇和规划中的军粮城新市镇。新市镇,又称计划城市,指事先经过周密城市规划所兴建的新城市或大型社区,取代现有都市市中心向四方扩张的发展模式。新市镇通常位于城市的郊区,主要目的是解决和舒缓市中心过多的人口和由此而产生出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便是环境问题,规划后,将轻工业整体聚集起来形成工业区,原来在村子建立的加工企业全部被整合,并且将工业区建在远郊或者是下风口处,远离城镇居民的居住区,这样不仅方便了我们对于工业区和生活区污染的不同管理模式,而且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使居民免受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东丽区新市镇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借鉴上述各地的新市镇建设管理模式,结合东丽区、乃至天津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管理模式。1.采取镇镇联动开发模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让生产要素冲破行政区划壁垒,实现资源整合,产生集聚效应。2.充分发挥涉及跨行政区划的新市镇的新市镇管理委员会协调职能,以合理配置资源3.进行社区建设实验,创新新市镇基层组织管理体制4.引导、吸引和大力发展社会部门来共同建设各新市镇社会共同体。[4] 既然是农村城市化,那么也必然面临着城镇化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城市是人工环境系统社会经济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利用问题,耕地锐减,农民失业以及转业。纵观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这个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与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的趋势,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耕地随之减少人均用地偏多,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小城镇镇区水污染严重,噪声污
环境管理与规划
染日益刺耳。目前,噪声污染是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后最严重的污染,即使重视环境污染治理的发达国家也不例外。长期接收强度较高的噪声不仅对人体听觉器官有严重损伤,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都有影响。[5]在不断的进行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未知的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去制定环境规划,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现在的我也许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去改变家乡,但是很庆幸我学习了这个专业,我可以努力的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去改变我的天津。我希望在使天津环境变好的过程中,我能够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终有一天我能让父母再见曾经那么蓝的天,我们不再呼吸充满颗粒物的空气。我希望在我们不断地努力下,可以给天津更多能看见晴朗天空的日子,不希望我美丽的家乡再被雾霾掩盖它多彩的颜色,就让它去绽放她美丽的颜色,去展示他610年的底蕴。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环境局.2012年天津市环境状况公报
[2] 天津市规划局.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3] 魏文静,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探析. 天津科技,2009(6).
[4]《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设的内涵与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组,田先钰,米子明.天津市东丽区新市镇建成与管理模式初探 [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6(12)[5] 任建强,许白皋,刘杏认,陈亚恒.论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 [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06)
环境管理与规划
第二篇:环境规划
第一章环境规划与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通过一定的手段,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对从事集团和个体行为实施监督控制,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社会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具体安排。
关系: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是两者又存在各自独立的内容和体系。规划是职能是环管的首要职能;环境目标是共同核心;共同的理论基础
目的是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基本任务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对象: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个人、企业、政府行为)。五大手段:法律手段、经济、行政、技术、宣传教育。
三个路标: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
中国环境管理和规划五大改革1由传统发展方式开始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2由环境污染治理进入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建设阶段3由对局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进入到对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4在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加大治理度的基础上,开展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5环境与规划管理由传统的行政命令加计划,转向依法行政和管理。
第二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标准和管理体系
基本方针政策体系:三同步三统一;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为何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1.国情(人均资源短缺、环境难以持续)2.环境状态(局部有所控制整体仍在恶化)3.履行国际公约责任。
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污染者付费”政策、“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法律责任按性质分环境行政、环境民事、环境刑事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因破坏环境资源而造成他人损害的,实施过失责任原则;因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实行无过失责任原则;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战争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故意、过失等法定免责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八项制度: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3.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4.污染集中控制制度5.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6“三同时”制度7.排污收费制度8.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关系:层次性、包含性、系统性
第三章 相关理论
米勒生态学三定律1.多效率原理或极限性原理2.相互联系原理或生态链原理3.勿干扰原理或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态工业园艺区为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总量控制:目标控制、容量控制、行业控制
第四章 数学基础
环境数据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
数据特征分为:位置特征数(算数、加权、几何、调和平均数);离散特征数(级差、差方和、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布形态特征数(偏态和峰态系数)
精密度(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正确度(指测量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被测量对象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其真值的接近程度。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综合反映)
第五章 综合分析方法
环境预测方法:定性(内推法、经验判断法、专家预测法)定量(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马尔特夫法)
环境统计:用数字反应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的影响。
环境质量预测:预测各类污染物在大气水体等环境要素中的总量、浓度以及分布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新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预测规划期内有环境污染可能造成的各种社会和经济损失 环境审计:对特定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生产及环境保护设施运转与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有文字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
第六章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基本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管理原则 工作程序:规划的编制、规划的申报与审批、规划的审核
环境规划文本:技术档案文本、环境规划文本、环境规划报审文本
实施条件:将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环境规划的分解、落实环境保护资金 第七章流域水环境规划
流域: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区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流域水环境问题:水质和水量问题流域水污染繁殖的特点:设计地域宽,跨多个省市、市县区域;河流水文条件复杂变化大;同一水体兼具多种功能;污染源种类多、情况复杂
内容: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
第十章 环境管理模式
一般发展趋势: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基于末端控制(排放、治理、回收利用)的传统环境管理模式向以多种管理方式综合运用为主的基于污染预防(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模式的转变
美国自愿性伙伴合作计划:针对高环境风险污染物而设定的计划、全球环境问题的计划、自我承诺改进的综合性计划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位置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污染预防:在人类活动各种过程中,采用消除或减少污染控制措施,以达到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各种过程产生的废物,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十一章 组织层面的环境管理
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增加生态效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危害内容:清洁的能源、生产过程、产品、服务;
路径:资源综合利用、改进工艺设备、改进操作加强管理、革新产品体系、采取必要的末端处理、组织范围内清洁生产审核思路:3个层次(污染源清单→原因分析→减少废物产生的方案与实践)8各方面(6个输入:原料、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人员管理;2个输出:产品、废物)审核对象:组织(企业);方式:企业自我、外部专家、咨询机构审核 类型:自愿审核、强制审核;步骤:筹划和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
环境管理体系模式:PDCA模式 规划 实施 检查 运行六个阶段:管理者决策与准备、初始环境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体系试运行和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第十二章 产品层面的环境管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GB、HJ强制性标准ISO14000 和 /T 非强制性标准
面向环境的三项标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审核FA、环境行为评价EPE;面向环境的三项标准: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标志EL、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EAPS
生命周期评价: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环境标志: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具有多种环境优势
第三篇: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第一章绪论
环境规划的定义
是人类为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行为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之一 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环境规划的作用
1能够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3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透支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基本特征(了解)
总体性 综合型 区域性 动态性 信息集中性 政策性
环境规划的任务
解决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调整 经济发展的规律或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
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1做好生产力的布局
2合理布局污染工业体系形成“工业生生产链“
3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编制地区发展的规划纲要
4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5搞好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政策
环境规划的类型(了解)
按规划期分 长期,短期,规划环保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 经济制约性 协调的环境制约性
按环境要素划分 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分
按性质划分 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环境规划的目的对规划的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环境规划的目标的基本要求
1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
2与环境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
(1)两种目标都可达到,发展经济与环保投入同时发展
(2)环保投入受经济质量限制,必须降低环境目标
(3)环境目标必须保证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
3应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4应满足现有经济技术条件 5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在环境规划中某一目标一旦确定,污染总量消减
流域水环境规划的目的1确定应该达到或维持水体的水质目标
2确定流域范围内应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3计算出每个污水排放口的污染物最大允许排放量 4最佳的水控制方案决策者选择
水环境容量
源于环境容量,是指某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相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量,持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能力,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的特征有关 水体特征
包括一系列自然参数,如几何参数(形状,大小),水文参数(流量,流速,水温),水化学擦书(PH,离子含量)以及谁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自净作用等,这些自然参数决定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能力,从而决定着水环境容量的大小
水质目标
水体对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是相当于一丁点功能和用途而言的水环境容量的分类
1按污染物性质分类 好氧有机物 有毒有机物 重金属 2按讲解机制分类稀释容量,自净容量
水环境容量的模型
1零维模型
2一维模型
水环境容量设计条件的类型及其内容平均化过程是设计条件的主要过程,即在稳态条件下平均化,或在概率分布条件下平均化,由此构成了两类设计条件;随机设计条件和稳态条件,时期,时段和保证率是建立这些条件不可
缺少的三要素
1设计自然条件 包括设计水量,水温,流速,和上游设计断面以及水质,浓度,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混合系数等
2设计目标条件 主要设计污染控制因子,控制区域与断面和水质及达标率等
3设计排污条件 包括设计排污量,浓度,排放低点,排放方式和排放强度等
4设计约束条件 包括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案有关的约束性因素
稳态设计条件
忽略各变量的波动过程,取各设计变量的平均值表示
1设计保证率:通常选取90%保证率,也就是选自然条件最恶劣,排污总量最大的情况 2设计流量:流量设计时期应根据拟解决的水质问题发生时间确定,时段可有7天,15天和30天三种
3设计流速:一般用曼宁公式结合实测值和设计流量计算
4设计温水:根据流量和代表性污染条件所处时期确定该时期平均水温值
水功能区划分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相互兼顾,适当考虑潜在的功能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6与陆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环境功能区别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
功能区
是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特定作用的地域或环境单元
环境功能区划的依据
1保证功能与规划相匹配
2依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3依据环境的开发利用潜能划分功能区
4依据社会经济的现状,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划分功能区
5依据行政直辖划分功能区 6依据环境保护的重点和特点划分功能区
环境功能区域的内容
1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使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位
2在所研究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3在功能区内,根据其在社会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只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4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将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以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决策
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和方法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人口预测 GDP预测 能耗预测
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一是大气污染源强的预测,即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预测
二是大气污染环境质量变化的预测,即对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质量预测
1箱式模型
2高斯扩散模式
水质基本预测方法
1水质相关法 是指将水质参数与影响该水质参数的主要因素建立相关 2水质模型
流水质模型
考虑削减
动态规划
是处理具有多阶段决策过程问题的优化方法,所谓多阶段决策过程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活动构成的过程。一个多阶段决策问题的最优决策点,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
策序列
动态规划模型的基本要素
1阶段 是对整个过成的自然划分,通常根据时间ianhua或空间来划分
2状态 表示每个阶段开始时过程所处的自然状态
3决策 当一个阶段的状态决定后,可以做出各种选择而演变到下一个阶段的某个状态,这种选择手段成为决策
4策略 策略组成的序列
5指标函数和最优函数 6最优策略和最优路线
第四章 水环境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内容
对未来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环境效益
水环境规划的过程
1明确问题(范围,现状,水资源利用)
2确定规划目标(提出既要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相协调,又要与目前的环境状况和经济实力相适应)
3选定规划方案(数学规划法和模拟规划法)
4拟定规划措施
5规划方案
6实施与评估
进行规划时注意的问题
1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水量和水质 2要充分注意流域的用地与人口增长对水量,水质的改变,以及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 3应把流域以及水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来考虑
4要特别注意减免洪水灾害的问题
5不能采取污染搬家的做法,要妥善处理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及各种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6应明确水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资源系统规划
水环境规划的层次
流域系统,城市(区域)系统,单个企业系统
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环境分析化学(环境监测)**
为了寻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人们着手调查污染物质的性质、来源、含量极其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
灵敏度
指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变化所引起的的仪器响应值或其他指示量的变化程度 公害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恶臭、噪声、震动、地面下沉
采样单位*
代表所研究样品的采样单元
气溶胶*
任何固态或液态物质以小的颗粒形式分散在气流或大气中时都称作气溶胶
共沉淀法
当目的的组分浓度极小,向试样中加入实际不能使之沉淀时,可先向试样中加入一些可以沉淀的物质,并以此沉淀为载体,将目的组分积累下来
分配比**
溶质在有机相和水相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总浓度的比值
萃取率***(有公式 多做题)平衡时,有机相中目的组分量占有有机相和水相目的组分量之和的百分比
交换容量* 1g干燥度H+型或OH-型树脂能交换的阳离子或阴离子的毫克当量数
整合树脂** 将有整合功能的螯合剂嫁接到树脂的支架上,就形成了螯合树脂
比移植**
远点到斑点中心的举例与原点到展开剂终点的距离的比值
掩蔽**
将试样中与被测组分共存的干扰组分变成不再具有某一反应特征的形式,使之不再影响正常测量的方法
硫酸盐化速率 空气中的含硫污染物(SO2,H2S)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过程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盐雾或硫酸雾的速率
COD** 1L水中所含还原性物质(主要指有机物)在给定条件下被氧化剂氧化所需的氧气的毫克数 BOD*
在好气条件下,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所需要的溶解氧的量 浮选分离
在一定条件下,向试液中鼓入空气或氮气使之发泡,将溶液中存在的欲分离富集的微量组分吸附在其表面,并随气泡浮到液面,然后收集起来,达到分离和富集的方法
回收率 目的组分浓缩后与浓缩前的比值
环境规划的指示体系*
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环境影响评价
指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情报收集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1确定规划的方向范围和结构,缩小情报收集范围,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工作 2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仔细甄别,去伪留真,去而得到数据的时空界限和权威化 3规划收集的资料应妥善分类和保管,订立使用制度和范围,注意不使之扩散
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
1自然环境评价区域环境现状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水体环境污染现状 土壤环境污染现状
噪声污染现状 固体废物污染现状
2社会经济现状评价(1)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主要包括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力发展
水平现状分析
(2)区域相关的社会因素,社会人口状况分析社会意识状况分析 3污染评价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确定区域内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
染源
环境预测
指依据人类过去和现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环境预测的依据
1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2规划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3规划区内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各水平年的发展目标 4村镇,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交通运输的有关资料 环境预测的基本原则
1经济社会发展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突出重点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1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人口,经济能源消耗,国民生产总值,工业部门产值
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 3环境污染预测
水中有机物氧化方法
1酸性高锰酸钾法(污染程度小):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将水中还原性物质氧化,反应后用过两点草酸钠去除剩余的高锰酸钾,后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草酸钠 2碱性高锰酸钾法:在碱性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氯离子较高时,使用碱性高锰酸钾法 3重铬酸钾法;在强酸条件下,用重铬酸钾将水样中还原物质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回滴,根据重铬酸钾消耗量计算水中COD的量
第四篇: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1
目 录 引言..............................................................2 2 环境管理相关概念..................................................2 3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2 3.1环境标准制度.................................................3 3.2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3 3.3环境资源规划制度.............................................3 3.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3 3.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 3.6“三同时”制度...............................................4 4 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4 5 我国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5 5.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完善.............................5 5.2环境管理成本高、资金不足.....................................5 5.3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5 6 对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建议............................................6 6.1健全环境管理机构.............................................6 6.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6 6.3完善现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6 6.4建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7 7 结语..............................................................7 参考文献............................................................7
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发展
摘要:通过探讨我国当前环境管理的手段,分析当前境管理存在的问题,指出对旧的环境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建立新的科学的环境规划体系是我国环境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环境管理法制建设,完善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等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在建立新的环境规划体系过程中,应加强环境规划理论、环境规划法制建设、环境规划教育以及环境规划管理及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环境管理;管理制度;公众参与。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an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blems, pointed out to the old environmental planning system reform, establish new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planning system in China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Put forward a sou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legal construction, improve officials' achievement appraisal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environmental planning system in the proces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Key Word】Environmental management;management system;public participation.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环境问题广泛复杂,其处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环境管理作为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可以很好的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并对已有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环境管理相关概念
1974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联合召开“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提出协调环境与发展目标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环境管理的概念也首次被正式提出。环境管理定义为,依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调控人们的各种行为,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我国学者叶文虎认为: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现阶段,环境管理主要是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环境计划的管理、环境质量的管理和环境技术的管理,涉及到多种环境要素和多个部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我国环境管理制度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环境管理,我国在近些年来也不断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了实现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标,贯彻执行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原则,环境资源法律法规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吸收各国的经验,规定了各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述具有全局意义的基本制度。
3.1环境标准制度
环境标准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因为要保护和管理环境就必须对环境质量、污染物的排放以及监测方法等作出统一的规定,环境标准就是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身健康,对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作出的量值规定。环境标准制度则是关于环境标准的分类、分级、制定和实施的规定。
3.2环境监测和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是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其后果等,进行调查和测定的活动。它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环境监测实行日报、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报告的制度。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每年6月都发布环境状况公报。3.3环境资源规划制度
环境资源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和手段所作的总体安排。环境资源规划制度是关于这种规划的编制、内容、执行等事项的法律规定。制定环境资源规划,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之中,并严格执行,是实现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措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还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各项自然资源法律也对规划及其编制、审批和实施等作了规定。如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法规定国家制定水资源战略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等等。3.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是以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保护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责任者是地方各
级政府的首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的法人代表。上级政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通过与下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签订责任书,层层分解环境保护责任,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将环境保护任务落到实处。其法律依据是环境保护法关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其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规定和产生污染的单位应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的规定。近年来在进一步强化这项制区,强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加强考核和奖罚,并把环境质量的好坏作为政绩考核和干部任用的一项重要内容。3.5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一项为规划和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防止产生不良环境影响的预防性制度。3.6“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这是我国独创的,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相衔接的,预防产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重要制度。该制度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对这项制度的有关事项作了具体规定。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环境管理已形成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协调的综合管理制度,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
当然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环境管理也应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社会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环境管理将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二是环境应急机制的深化与完善,三是确保环境信息公开化,四是加强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在环境管理方面,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别人做的好的方面,并虚心去学习,进而不断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系,找出我国环境管理中的问题,弥补其中的不足。我国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环境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变得更为复杂、严峻。在处理这些更复杂的环境问题,现阶段的环境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5.1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健全、完善
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地域空间整体性,不受行政区界线的限制,如酸雨、流域水污染、沙尘暴等均为跨行政区域的,然而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管理还停留在地方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管理的阶段。由于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往往表现为把本行政区的环境成本外部化的机会主义倾向,这种倾向使地方政府在处理跨行政区域的环境问题时容易陷入囚徒困境。因此,建立区域性和流域性环境管理机构已经刻不容缓。虽然环保部成立了华南、华东、东北、西南、西北和华北六大环保督察中心,负责承办跨省域和流域的重大环境纠纷的协调处理工作,但是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立法支持和财政支持。而对各大水系,只有水利部成立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跨省的水资源调配和工程建设,环保部则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对黄河、长江等水系的污染事件就行管理和防治。5.2环境管理成本高、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实行的是政府直控型政策,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环境管理政策实施成本高,而环保部门无力来承担。环境管理成本主要包括组建机构、增加人员、购买装备、上下联络、左右协调、开展监测、法律诉讼等,这些成本大部分都落在承担环境政策职能的环保部门身上,由于各级环保部门规模和经费是十分有限的,所以面对大量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企业或对象,环保部门无法长期有效监管,由于这个特征,我国环境政策需要耗费较多的财政资源,这与十分有限的财政支持能力形成突出矛盾。以有限的政府力量监督数量庞大的污染行为,必然力不从心。
5.3环境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包括自然资源归属、环境污染预防、环境资源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及跨区域环境纠纷管辖及解决等内容,体现了预防、管理、监督、救济的法律控制思维,但却散见于不同的环境法律法规之中,且在具体控制制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导致实施效果欠佳。同时,我国现行环境法律体系只粗略规定了地方政府对当地环境负责,而具体到如何负责、负责到何种程度、失职后承担何种责任则没有明文规定。这种情况极易造成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缺位与机会主义行为。对于我国环境管理的建议
通过分析我国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根据我国国情,提出几点建议。6.1健全环境管理机构
设置高规格、高权威的环境管理机构并配置高规格、高权威的专门性协调和咨询机构,明确协调的范围、具体内容和工作程序等。设置独立的政府环保部门, 健全环保部门的内设机构,要与环保部的设置对口,以确保政令畅通,提高工作效率。合理界定环境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环境管理方面的职责、职能与职权,从而使环境管理协调、统一、高效。实行环境保护部门垂直管理,克服中央环境政策和目标在地方政府实行时的扭曲。另外,建立跨区域环境管理机构,负责跨省区和流域的环境事物,同时加强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的建设。6.2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以法律形式确认各级各类环境管理机构的管辖分工、职权范围和活动规范, 尤其要明确区域环境保护督察机构与环保部和各职能机构及各省级环保部门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区域环境保护督察机构的执法权,以使其工作能合法有效地开展。针对目前环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政干预环保执法的现象,要加强执法监督和监察工作,可实行环境稽查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果,对原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之间,需加以改革和完善。6.3完善现行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对地方官员行为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通过完善官员考核体系,可以改变地方官员的效用函数,进而影响地方官员行为。目前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过于依赖GDP增长,而GDP增长只是一个数量概念,无法代表经济增长的质量,盲目追求GDP增长会引发不及资源环境成本的破坏式经济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建立一套考核地方政府的环境指标体系,以此作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此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国务院批准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将减排指标跟地方官员的政绩直接挂钩。6.4建立环境管理公众参与机制
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应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把政府直控型环境政策转变为社会参与型环境政策。需要大量政府力量以外的社会实体从事环境监督和制约工作,这些实体可以是盈利性企业、非盈利组织和公民个人。我国的环境政策特别是环境法律,要在强调公民应该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同时,扩大他们享有的环境权益,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知情权、监督权、索赔权、议事权等,通过责权利的规定来激励公众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以此鼓励群众关心环保、参与环保,使公众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一种基本力量。结语
近十几年来,环境管理的观念与模式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创新,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但是多年来形成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管理方式,仍然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方式,其种种弊端仍然不可避免,这也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工作面对巨大压力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尽快地转变传统的环境管理思想和模式,找出适应我国的有效的环境保护与管理模式,是一项迫切而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叶文虎.环境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 谢钰敏.环境管理手段研究.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5):26-30.[3] 白永秀,李伟.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3年回顾.中国城市经济.2009,(1):24-29.[4] 莫创荣,张世喜,陈新庚.我国环境管理中经济手段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环境保护科学.2005,31(5):26-29.[5] 唐冀平,曾贤刚.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体制深陷利益博弈.环境经济.2009,(3):35-39.
第五篇:最新环境规划重点
P4,由环境管理定义可以得到什么结论;P5,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是?;
P9,环境规划生命力的主要标志是什么?环境规划的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实质是影响人的行为。P1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什么?
P17,环境管理的类型是什么?P18,环境管理按管理性质可分为?
P19,环境管理按环保部门的工作领域可分为?P24,美国环境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P28,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通过的32字方针是什么?
P31,1996年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做出了„„P34,三同时制度;
P41,什么报告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一词;《我们共同的未来》与谁有关;
P4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每段的第一句话)P4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P49-51,细看,主要出选择题;P53,协调共生的理论内涵是什么?
P57,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内涵是什么?P6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
P68,环境保护途径的目前较有影响的手段是什么?
P74,环境政策的主要特征;P85,循环经济理念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实现途径;
P90,环境规划与管理,目标的原则;P91,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
P97,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P104,环境规划管理方案的生成?
P112,环境规划与管理实施的基本条件;P119,环境预测工作展开包括哪7个步骤;
P135,隐枚举法的解题思路;P141,区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基本步骤;
P180,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技术路线;P182,水污染控制单元应用的技术流程;水生态系统健康包括的内涵? 水生态修复遵循几个原理?P187,区域最优化处理下面的那段话
P193,水环境规划的技术措施下面的一段话;P198,复习思考题的1、4、6
P200,区域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P215,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
P274,固废处理的指导思想与原则;P275,固废管理技术路线?
P277,固废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P278,固废收运路线最优化模型:网络流、模型描述。综合路径长度,最优化方法与步骤;P287,表8-4P289,复习思考题第一题P294,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
P304,社区概念,社区的特征;P316,iso14000系统标准的制定初衷是什么?
P322,产品生命周期。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评价由那几个部分构成;P333,复习思考题4、7; P352,综合决策的基本内容;P353,综合决策的主体;P363,环境信息系统的组成;
P364,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P373,决策支持系统特点P375,决策支持系统的七大类;
P377,决策支持系统的三个技术层次P381,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和结构;P392,DSS开发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计算:P120,公式4-3,考计算;
P134,线性规划4-35,4-36考计算;整数规划4-37,4-38考计算;
P157,4-69考计算;
P158,4-70,4-71,4-72,4-73考计算;
P187,区域最优化处理考计算;
P206,箱式模型的计算公式;
P207,甲类二氧化硫容许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P210,丘陵山区大气污染物计算公式;发电厂烟尘容许排放量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