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治市武乡县石圪垤村村民收入情况调研报告大全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长治市武乡县石圪垤村村民收入情况调研报告
段秉东
为了提升党员骨干队伍的认识水平,推进“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的常态化,同时为了深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通,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深入基层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对长治市武乡县石圪垤村村民收入进行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民收入基本情况
石圪垤村位于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乡西部,区域面积1.42平方公里,群山环绕。共有152户村民,人口433人,村中目前基本都是五十岁以上留守人口,青壮年外出打工。耕地841亩,据村民介绍,实际耕地面积为六七百亩。主要种植玉米,小米。村周围有两座公私合营煤矿(武乡县政府和私人占股),一部分村民在煤矿上班。
根据村民介绍,石圪垤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上班(煤矿)、种植(玉米、麋谷、枣树林、核桃林、花生)、国家发放的农村养老金(60岁以上)。煤矿收入2000到6000元(月收入)不等。种植玉米一斤9毛3分钱(外面可以卖到一斤到1快多钱),小米年产300斤一般留自用,超过300斤才会买,赚一部分钱,但由于小米价格不高,1 | 5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收入较低,甚至有卖不出去的情况。枣树林、核桃林收入一般。
根据调研情况,贫困户一年收入不过4000元,月收入居然只有333.33元(两口人)。有村民反应,月收入700元就已经非常满意。在煤矿上班村民收入相对可观,但与平均收入相比,村民收入不容乐观。收入较好的村民基本都在煤矿工作,种地贴补家用。
村民都会在地里种植蔬菜,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收入较低,但农村物价低,生活困难,不富裕,但还勉强可以生活。
村里也存在一定的贫富分化。都在煤矿工作,收入相对比较客观,可以达到上万元,种地补贴一些家用,在村里的生活条件比较富裕。贫困的村民年收入不足富裕的月收入一半。
二、收入较低情况分析
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发展。长治市武乡县石圪垤村是革命老区,中央北方局妇训班所在地,邻村王家峪是抗日期间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石圪垤村在经济上的先天性不足。村周围群山环绕,村民的家都依山而建。村里通向外面的路途遥远,每天只有一班车到武乡县城和太原市,去武乡票价7、8块钱,去太原市要50元。村里玉米收购价低于外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路途遥远,收购商收取相应的路费,直接减少收入几百元。
可种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因为地处山区,村里没有连片的土地,2 | 5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可种植土地多数是在山沟内开出的,本身可种植土地面积就较少,近年由于煤矿开采,造成很多采空区,土地没法种植,可种植面积进一步缩减,荒山上也根本无法种植,全部都是沙地。有的村民一家9口人,只有8亩可种植面积,人均不足一亩地,除去化肥等成本,靠种地收入只有2000元,如果不在煤矿上班,村民的另一项收入只有国家给的养老金,而国家养老金只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一年一人只有1000元,如果家里9口人都在村里,9个人的年收入只有4000元,人均444.44元,属于绝对贫困【1】。因为村里的收入来源单一且无法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青年人都选择外出务工,村里都是留守老人。村里常住人口年龄结构较大,进一步造成石圪垤村经济落后。
青年外出务工,经济形式单一。村内依旧是靠种植和煤矿挣钱,有红色教育基地,但是红色教育与自然风景区相比,可挖掘的旅游价值较低,一般以接待行政单位、院校学生进行党性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基本没有第三产业收入。进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也存在发展受限等不足问题。青壮年外出,村内发展缺乏活力,保留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明显落后。
地方政府不作为,扶贫走形式。国家的贫困户认定方式到地方执行不彻底,不考虑实际情况,死板套用标准,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不实际为村民脱贫。贫困户认定各种条条框框,卡住村民不认定贫困户。五保户、寡妇、一个人或几个人认定为贫困户。甚至存在只要住医院即认定贫困的荒唐做法,不管你花多少钱。五保户等的认定,存在真
| 5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贫困的没有享受,不贫困的样样有,农村问题复杂,干部工作不认真,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
三、问题解决意见
2017年我国农民占到我国总人口数的56%,连续几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关乎农业问题,解决好农村问题,一直是国家关乎的重大问题,脱贫攻坚任务也主要是在农村开展,解决好贫困地区的脱贫任务,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工作。老区人民在革命时期为国家的建立,做出不朽的功勋,新时期,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老区人民的生活依旧贫困,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较大。
老区的地理位置特殊,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改善老区的种植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经济。
依靠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产的产量和质量,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特产丰富。南方的枣不大,北方尤其山西等地盛产大枣,非常受南方人的欢迎,北方的核桃同样如此。北方的油糕在省外其他地方也备受欢迎,运用电子商务,将特产买到全国各地,价格相比会有所提升。
老区多处在山区,环境比城市要好,在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同时,开发农家乐,第三产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为农民提供多渠道收入。
农家乐近年来成为了一种新的旅游时尚,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喜欢
| 5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农村的环境,采摘、爬山、甚至呼吸新鲜空气都非常受市民的欢迎。老区的环境与市民对农家乐的需求相吻合,政府应该加大对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的投入,在保持原样的基础上,符合现代旅游的要求。增加城乡客运班车,逐步增加旅游专线,改善交通问题,为游客提供便利。
净化农村政治生态环境,把党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农民感受到党的关怀。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属于监察薄弱地区,村里的腐败问题较多,村主任选举、五保户评定等腐败问题较多,且跟恶劣,地方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农村两委的监察,省市监察委员会加强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的监察力度,对改变中央政策,违规办事要依法查处,决不姑息。
8亿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的改变,农村面貌焕然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因地制宜,事实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活水平不高、偏远山区生活贫困的面貌。石圪垤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窥斑见豹,全国各个偏远山区的致贫问题大同小异,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问题,必须努力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好的生活,是艰苦奋斗的来的,在走向富强的道路上,不丢下一个人。
【1】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 628—865元),低收入人 口(年人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 5
第二篇:党武乡摆贡村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党武乡摆贡村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摆贡村,地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花溪党武乡的西南部,距党武乡镇府只有三公里,距花溪中心区只有九公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适宜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境内交通便利,有磊花、党冒、党翁、大洋公路经过,连通210、312国道,光缆通讯网络已全面开通使用,并有移动通讯站六座,1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四通”。淡水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储水4760万立方的松柏山水库,水质优良、无污染。党武辣椒、紫皮大蒜享誉省内外。
2003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为77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78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5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5万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1.60元,增长6%。
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松柏山水库优良水质的哺育,形成了党武辣椒独特的品质,它以肉质肥厚、色泽红亮、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含多种丰富营养元素而成为人们喜爱的佐餐佳品享誉国内外,年产量在300万斤以上,精加工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党武乡因而被誉为“贵州辣椒之乡”。
摆贡村共 有78户居民,除了一户是苗族(五保户)外,其余均为汉族。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基本是初中以下。目前,全村有12户居民有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愿景。现有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居民有五户,只占全村人口的十六分之一,且这五户是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农户,并加入了花溪旅游协会,可以得到相应的扶持。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养殖、蔬菜粮食种植和外出务工(主要是在近边的城镇)。蔬菜种植以豇豆、黄瓜、辣椒、油菜为主,其中豇豆、黄瓜、辣椒于老干妈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并制定了保底价以确保农民利益,油菜种植(有6名打农药的专职人员)主要是为了举办油菜花观光旅游节。人均年收入达到了5000元。
从前的摆贡,农民基本满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民居大多采用木结构和石板镶嵌建成,寨子里全是烂泥路,用当地老乡的话说是,你去乡里赶集,别人一看你鞋上的泥就知道你是摆贡村的。2009年3月,摆贡村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经过5个月的改造后,摆贡已成为危房改造的示范点,改造危房为统一的灰白墙石板民居、美化庭院、修荷花池鱼塘、种植四季蔬菜瓜果、发展农家乐、修缮文化小广场等。
2009年8月22日,气候组织发起人、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与中国电影明星,“壹基金”创始人李连杰来到摆贡参观并启动了贵州首个“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生态低碳经济发展,摆贡成为这个计划的第一个示范村庄。这对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又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摆贡村特设了发展理事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寨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红白喜事宴请制度等等。村里建有图书屋及多媒体室,以便居民增长丰富文化知识,了解最新农业产业信息。
政府对当地农户开展有舞龙及厨师培训(参加培训者均有十元补贴),此外
政府对于种植有种子及肥料补贴,对于劳动力素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对于庭院绿化、沼气建设、危房改造均有相应补贴。
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什么公厕、垃圾箱几乎是看不到的,可供游览的人造特色景点也很少。当地的农家乐可提供的就仅仅只是打牌、打麻将、吃饭。菜色单一,味道平凡,没有特色的当地小吃,甚至有些是从外面买来的。还有服务人员态度不够诚恳热情,对你不闻不问,自己做自己的事。
作为游客,来到摆贡,你会觉得很盲目,不知道有什么可做,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似乎就是去当地的农家乐打牌、吃饭,觉得很单调,不但钱浪费,还浪费时间。游客完全是被动的,没有任何主动性,也没有可以用来和当地的乡土气息相互动的媒介。大部分农家乐好像自己在过初一一样,没有一丝新意,甚至还不如其他已有的其他地方的农家乐。我们应该发展自己特有的农家乐,把民族风情和社会文化结合起来,要有创新,要有吸引游客的地方。
借着建设新农村的东风,布莱尔、李连杰等的到访以及媒体的宣传。摆贡出名了,成了示范村。或是好奇为探个究竟,或是为取经慕名而来。便有了眼下的旅游形式虚假繁荣。村民说:“你们又是来参观采访的吗?”农家乐的位置预定出现了困难。在这种红火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问一下,这样的景象会持续多久,或是还会继续上扬吗?
以目前的旅游现状来说,答案是否定的,这里不仅没有良好的住宿设施,连最起码的吃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自己家里的小炒,没有什么特色的;还有他们的漠然给旅客的印象-----你们走吧,不要打扰我们。另外,其规划也不好,走来走去就是一条路,从这到这,没有要让游客留下的半点意味,还有周围的绿化带弄得也不好,就是一点平平常常的树,花草之类的都是“原生态”的,给人就是陈旧、脏乱的感觉,巴不得早点离开这。试问:这样的环境你还想再来吗?
第三篇:大南石村班子调研报告
长子县南陈乡大南石村村情调研报告
为了积极探索南陈乡大南石村建设发展的途径与方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大南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内涵,真实反映村情民意,帮助大南石找准症结,理清思路,更好地为上级党委政府、村“两委”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从任职以来,我对大南石村进行社会调查,通过翻阅资料,走访群众,进村实地考察,与村主要干部、老党员、经济能手、村民代表交流等方式了解村情,问计于村民,了解村民的愿望,倾听村民的呼声,重点围绕农村产业调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我受益颇多,同时对大南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将本次大南石村村情调研报告如下:
一、大南石村的基本情况概述
(1)大南石村概况。大南石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北方位,距离乡党委政府约6公里,与石哲镇相接。该村是一个自然村庄,全村共有100余户516人。其中有中共党员27名,五保户5人,低保户24人,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主要集中于长治、晋城、太原等城市。
(2)大南石村里的经济状况。大南石村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大部分村民仍以从事第一产业即种植业为主。全村可耕种土地550多亩,人均耕地1.06亩,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畜牧业以养猪、鸡、等几个传统的养殖种类占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迟缓,不能很好地为村民增收所利用。工业方面,由于当地缺乏工业发展所需条件,工业生存环境不利,并长期没有改善,致使发展工业一无进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3)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情况。计生工作是我党在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些年来,村“两委”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在村民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村民对计划生育这项战略性的
国策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积极上门动员适龄夫妇采取上环、结扎等计生措施,并大力协助计生部门对本村适龄妇女进行康检。三年来,共有70多名妇女参加了康检。但是,仍有极少数村民,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等现象还有可能出现。为此,抓好今后一个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依旧很艰巨。我相信,在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大南石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进展。
(4)村容村貌建设状况。由于少部分群众对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乡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的内涵理解有所偏差,大南石村村庄规划相对滞后,住房选址布局相对分散,住房建设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用配套设施不全,人居环境相对较差。此外,仍有极少数人置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顾,浪费土地和侵占耕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存在。
(5)农民负担及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南石村的农民负担及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较好。“一折通”小本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教育收费、支农惠农、农民负担控减、医疗惠民等政策执行基本上畅通无阻。
(6)农村医疗合作工作的落实情况。据统计调查,大多数村民都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全村参合率为70%,2007年达到80%,今年则高达90%以上,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任务。同时,村卫生所也成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大大方便了村民的看病需要。村民在乡卫生所住院可以报销高达75%以上,使村民都从中得到了实惠。
(7)社会治安问题。近些年来,大南石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刑事案件。村“两委”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分工合作,责任到人,及时排查、化
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大幅上升。几年来全村没有出现过集体上访现象。面对新形势,全村上下应进一步明确目标,立足实际,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权威的法治环境,全面推进大南石村民主法制建设。
(8)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大南石村共有党员27名,村“两委”班子共6人,其中包括新分配来的大学生“村官”。在南陈乡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塑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发家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9)农村文化发展状况。当前,大南石村电话、电视,电脑及各类家用电器也逐步进入农户家庭,展现了乡村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农户,为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了基础载体条件,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乡村健康文化氛围。但大南石部分村居民劳作之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缺乏,给予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
二、大南石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不断提高村“两委”干部素质,转变大南石村基层干部作风。
(一)要利用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加强对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用来指导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二)要主动找部门跑资金,加强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要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群众对村务的参与度。
2、宣传教育工作要强调扎实有效。
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教育,既要有必要的形式,更要防止脱离实际、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倾向,提倡节俭、新颖、有针
对性、有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注重深入人心。要利用办报、办网站、广播、电视、张贴海报、拉横幅等宣传手段,正确引导农民循序渐进搞建设,不能盲目地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建房。当前,要大办提倡和鼓励把资金优先用于发展生产,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腾出资金投入生活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3、筹集各方面资金,积极筹建村办创业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可以考虑建设一个创业项目,由村委会和村民参入股份,当然要想方设法保障技术和销路。但由于大南石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因此,希望能在今后的扶贫资金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手段进行积累。另外,可以由村委牵头,村民参与,通过招商引资,利用村里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水利资源发展工业建设,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信息化网络系统。
要大力培养以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运销大户等为主体,以村干部为辅助的农村信息服务队伍,使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带头人,引领带动村民自主发展,积极致富,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5、要力戒急于求成或做表面文章,对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事情要做足做实。
通过村里广播站、文化宣传报刊栏等途径进行科技推广、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告别封建迷信,移风易俗,克服婚丧中诸多陋习等,要以当前农民最迫切的切身利益为着力点,应多搞“雪中送炭”少搞“锦上添花”,帮助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6、要高度重视对村民的培训工作。
如果有可能,尽量找上级有关部门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统筹兼顾,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其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其尽快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技能,接
受现代工业文明成果,引导使用现代生产手段,大力推广应用新农机具和新能源,尽快告别耕、种、收“三弯腰”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脏、乱、差”的生活环境等。
综上所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就要求我们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当前交通现状,使种植业、养殖业,实现长足发展,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医疗文化事业得到大发展。
报告人:苏彩亮
第四篇:歙县石潭村特色旅游调研报告
歙县石潭村特色旅游调研报告
石潭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上个世纪九十代以后引起摄影界的关注,藏在深山人不知的“穷山恶水”逐渐演化成“金凤凰”。
一、石潭村概况及旅游业的发展
石潭村是很有潜质的自然风光旅游摄影景区,位于安徽省歙县霞坑镇,离徽州古城34公里,距杭徽线4公里,交通便利。境内有着独特的山区地貌,变化莫测的云海,连绵起伏的山峦,星罗棋布的村庄,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自然和谐的人文环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批摄影家无意间闯入这片神奇的土地,石潭美景随他们手中的相机走出了大山。之后,每年都有摄影爱好者来石潭拍景,甘当义务“宣传员”,为石潭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今驴友来了,旅行社带团来了,石潭摄影旅游火了。近年来,油菜花盛开的高峰期,日旅客达数千人甚至超过万人。
石潭旅游业的异军突起,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注。景点交通得到改善,摄影台等景点配套设施开始落实,古祠堂修缮、徽文化挖掘等旅游拓展和提升工作摆上了日程,石潭成为市百佳摄影点。
蓬勃发展的旅游给石潭村带来了商机,旅游服务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目前,石潭村从事餐饮住宿服务的家庭有30余户,从事客运服务的家庭有10余户,年户均收入可达5万元,最多的旅游服务经营户年收入可达15万元。此外,还有当向导或帮游客背行李的。摄影旅游旺季,霞坑镇所在地霞坑村也是人山人海,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一个个喜笑颜开。2011年4月,石潭叙伦堂、春晖堂抢修工程竣工。石潭在人文历史景观的开发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石潭人对未来旅游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石潭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石潭旅游业异军突起,既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又是石潭人抓住机遇的结果。
摄影从专业走向大众是其重要原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摄影从专业走向大众化,驴友越来越多,乡村“农家乐”旅游也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吴朱康是石潭村开展接待游客服务的“元老”,他最初一年只接待几十人次,主要是从事摄影的,现在每年要接待游客数千人。
其次,现代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视。一是因为摄影作品在网络上的传播,二是石潭村本身也有一些如吴秋虎那样善于利用网络进行宣传的文化人。
再次,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投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护旅游交通顺畅,出警量每天需要十余人。政府频频开展的旅游推介活动,也是石潭摄影旅游火红的原因之一。如: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山东卫视及黄山和歙县电视台等几十家权威主流媒体都对石潭进行了专题报道宣传。
当然,如此火爆的旅游势头,与现代交通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苏浙沪主要城市至歙县仅需要3至4小时,歙县也以其丰富的徽文化旅游资源成为苏浙沪的后花园。
归根结底,石潭旅游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是石潭人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机,适应市场,满足人们旅游需求的结果。
三、石潭旅游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笔者在看到石潭旅游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为了石潭旅游业能够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对其存在的问题必须正视。
一是景区摄影旅游的季节性太强。3月初到4月中旬油菜花开放时节是游客高度集中期,其它时间段游客却很少。这是石潭旅游发展的最大制约。
二是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较低。从事旅游服务的农民大多是利用传统的住房开展经营活动,规模小、档次低,条件差,只能满足游客吃、住、游等方面的基本需要。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甚至连厕所、垃圾池这些常规的配套设施也没有合理布局。尽管路道实现了硬化,设置了防护栏,由于弯急路陡,路面狭窄,双车难交会,交通安全隐患大。
四是受益面还比较小,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多。因旅游业发展得到实惠的农民还不到10%,大部分群众没有受益。
五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脏、乱、差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个别摄影者为了追求所谓的“独一无二”,有意破坏标志性景物,如花钱受意当地村民
砍伐古树。收费不规范、甚至宰客现象也有发生。
四、石潭旅游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石潭旅游业发展近期必须务实的重点。但是,石潭旅游景区是开放型不收费的景区,政府为了发展石潭的旅游业,不仅不能得到收益还要投入人力、财力。石潭的旅游业如果眼光只局限在石潭本身,或许问题永远无法求解。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一、树立大旅游思维,明确石潭旅游的定位。为了突破石潭摄影旅游季节性强的瓶颈,近年,当地干部开始引导农户种植向日葵,希望以此吸引游客。在肯定他们敢于探索的同时,必须注意“油菜花思维”的局限性,石潭的优势不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是石潭特殊的山势地貌。因此,必须把石潭景区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园”,通过合理种植木草的人工植被措施,以及种植业用地的合理安排来提高视觉美感;必须加强与昌溪古村落旅游产业的联合,推出游客喜欢的旅游活动;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都市时尚,走摄影旅游、休闲旅游、健身及体能训练基地为主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道路。
二、当地政府要加大对石潭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对外协调,景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如果离开了政府的支持,单靠石潭村自身力量是不可能的。提升石潭旅游的对外形象,提升石潭旅游的品位需要政府的坚强支持这一点无须多言。
三、要高度重视发展规划的可行性,做到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衔接,局部规划和整体规划相协调。遵循保护性开发原则,实现可持续、不衰竭,永久利用目的。如:改善路况,增加交通标识可以加强交通安全;在制止乱建乱搭建筑物的同时盘活存量房基地,可以满足群众建房需求避免社会矛盾;完善昌溪至石潭以及山中旅游线路的徒步路道,可以满足日益增多的“驴友”需要。这些近期既有可能也有条件,但没有一个长期规划的指导,盲目行动必然导致环境的破坏。
四、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培育旅游服务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以商引商,农民工还乡创业等方式,吸引投资资金。现在到石潭旅游的游客中,有相当一部分游客是通过旅行社组团方式来的,但本地却没有门票收入。如果有当地旅游服务机构从事以石潭为目的地的旅游项目,那么,即便没有门票收入也会为地方提供
税收。如果能形成以昌溪和石潭为核心的高档旅游区,那自然是各方皆赢的最佳结局。
五、创新发展,形成利益共享机制。近期目标,可以实行景区服务准入制度,将进入景区的客运车辆集中管理,通过适度收取管理费作为旅游发展资金。长期目标,旅游业的发展能够带动集体收入的增加,根据农民土地和种植面积进行利益分配,将旅游业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群众。
第五篇:论奉安村村民自治的调研报告
论奉安村村民自治的调研报告
姓名
[摘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颁布实施以来,村民自治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支持下,经过广大农民数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现实中因受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与体制的影响,村民自治也逐渐暴露出来许多问题,给基层民主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有鉴于此,本文在界定村民自治的含义、梳理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四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问题 村民自治 对策 在线代理 网页代理 代理天下
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从1980年果作村村委会自发成立,到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通过实施,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初步建立起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村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现基层民主,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村民自治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一些引人注目的问题也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村民自治的进程,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对策,否则村民自治就不能深入开展,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
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因此,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
(二)村民自治的发展历史
发端和普及:村民自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并在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迅速普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与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并列的农村改革三大成果之一。
获得法律地位: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1987年11月24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村委会组织法(试行)》,并于1988年6月1日施行。
全面推进: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农村跨世纪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方针。全国农村普遍进行了三至四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村民在自治中遇到的弊端
(一)选举的弊端
村民依法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是实施村民自治的基础和前提。村委会成员的选举直接关系到村委会对农村的管理,关系到各种促进农村发展的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是村级权力的集中点。因此,在选举方面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1.选举模式的弊端
村民选举基本上已经确立了直接选举,普遍选举,匿名投票选举,差额选举,秘密选举和竞争选举的原则,村委会的海选和公开竞争已经成为农村民主选举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村的村民自治制度还不完善,法制也不健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明确规定了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村委会成员,可是并未规定如何提名候选人,也未规定候选人的名额,这样在“海选”时同一个人可能被选为多种候选人,这时就可以选择其中较低职位参选,其较高职位的选票也可以记作该职位的选票,这就为各类领导展开“工作”、进行“安排”提供了方便。
2.行政干预的弊端
现实中,由于体制残留,思想僵化,利益引导等原因,乡镇政府仍然把村委会看成推行政令的下属机构,过分的干预村委会的选举。造成有少数的村干部是由乡镇党政部门直接任免,还有的虽然不直接任免村干部,可是仍然想方设法干预村委会的选举,例如对选举结果不满意时,乡镇政府要么找借口不予批准,重新安排选举,或者不再经过选举直接任免其他人。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村委会失去了其独立性,实际上变成了乡镇政府的下属机构。久而久之,村民自治就变成了行政控制下极为有限的自治,农民对村民自治就失去了信心,产生厌选情绪,对于村委会干部的工作不予配合甚至加以抵制,农村的工作就很难开展下去。
3.贿选严重的弊端
所谓贿选是用金钱或其他物质利益来收买选民、候选人和工作人员,从而达到自己多得选票而当选的目的。自从实行村民自治以来,贿选问题就已经存在。贿选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农村民主化的进程,多数贿选出身的村官其初衷并不是为村民谋福利,而是为了家族或自己的私利。这样的村官对于农村建设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村务不公开的弊端
1.政务不公开的弊端
农民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还是相当关心的,一些农村在村级事务中决策无程序,办事不规范,少数人垄断决策权,已经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很多地方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实际控制了村里大小事务的决策权管理权和执行权,侵吞了村民的自治权,这种现象在全国农村还是相当广泛的存在,不利于发挥农民参与政治决策。
2.财务不公开的弊端
经济因素对于我村村民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村村民主的很多方面都证明了这一点。在我村村民自治中,在本文中我们需要阐释明
白的是我村财务的管理这一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
(1)账目混乱
一些乡村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总帐、明细帐,会计事项核算不清,收支不实,利润失真,无故丢失,外借,以权占用,正常报废而不做帐目处理,责任赔偿,新购买固定资产不入账等。导致村财务不清,给管理增加了难度。
(2)侵占贪污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强行征收费用,肆意挪用公款,吃喝嫖赌无所不能。利用职权插手工程,偷工减料赚得数万元中饱私囊;贪污村财的行为会引起村民公愤,使村民丧失对村干部的认同感,对于党和国家农村工作的开展危害极大。
3.其它弊端
由于受传统领导体制的影响,大多数村党支部都把这种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由村党支部完全负责村务工作的决策权和决定权。而如果这样做的话就会把村委会架空了,成为有名无实的组织,没了存在下去的必要。一方面不少村党支部书记大权独揽,不注意支持协助甚至包办、替代村委会工作,完全无视村委会的存在;另一方面一些村委会主任认为自己是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比村支书更有群众基础,因此拒绝甚至否定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不服从村党支部的指导,不完成党支部的指示,任意妄为。
三、改善我村村民自治的措施与建议
(一)完善法律体系,使村民自治的管理规范化
健全清晰的法律是实行村民自治的必要前提,要尽快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配套的法律,不仅对村民自治的组织作出规定也对村民自治的制度等作出相应规范。在《村民自治法》中要对村民自治的概念、性质,有选举权的村民资格范围,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人员组成,召开时间议事规则等作一个详细界定。还要明确
村民自治的代议机构和常设机构各自的组织结构及职权范围、村民委员会和各种国家权力机关的隶属或指导关系,包括和党、政、军等部门团体的关系,并对这些关系作出明确的规范。
(二)转变政府职能,为村民自治打造良好的环境
转变政府职能首先要精简机构,减轻村一级的财政负担,使村有更多的资源可以用在发展自己上。其次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把该办的事情办好,不该办的就交给别人去办,在大方向给对村委会指导,在具体村务比如计划生育工作等要放手给村委会去做,给村民自治的发展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再次还要改革乡镇政府以上的政府组织,只有自上而下的改革足够彻底,才能给基层组织松绑,给基层干部减压,便于村民自治的实行。
(三)提高素质,为村民自治培育合格的主体
要提高村民素质,首先必须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使农民具备参与民主活动的能力。大力开展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农村的民主政治文化,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农民从传统等落后观念中解放出来并形成主体意识,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等现代意识,使农民形成参与民主活动的思想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民主议事能力、民主决策能力、民主管理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使村干部能够掌握现代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不仅为村民自治打下坚实基础而且也为村民自治提供内在的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程建平,粟志强.村民自治之路为何如此艰辛.决策探索,2005,(4):43
[2] 方晓悟.村民自治中的若干问题与解决途径.安庆师范学院院报, 2004,(2):7—10
[3] 董江爱.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出路.三农问题研究:生产力研究.2004,(8):39—41
[4] 毛寿龙,李梅.三农问题背景中的村民自治..2006年4 月23日
[5] 其它工具 在线代理 网页代理 代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