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材料(百万亩 10.21)[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2: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汇报材料(百万亩 10.21)[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汇报材料(百万亩 10.21)[范文模版]》。

第一篇:汇报材料(百万亩 10.21)[范文模版]

汇报材料

(2011年10月21日)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循化片区的实施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循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全县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气温8.6摄氏度。全县辖3镇6乡154个行政村,12.69万人。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循化片区预算总投资近3.4亿元,涉及积石镇、街子、文都、道帏等7个乡镇111个行政村。项目区总面积17.71万亩,扣除不动工面积后项目建设规模为11.38万亩,可新增耕地2.32万亩,新增耕地率20%。项目区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其中北片1.9万亩、南片15.61万亩。

南片计划投资29879万元,工程建设内容如下:土地平整工程:共平整土地3.5万亩,客土回填70.23万m。灌溉与排水工程:修建支渠、分支渠100条,总长219.25km;修建斗渠、分斗渠582条,总长280.06km;修建农渠3152条,总长545.75km;骨干(干、支)管道15.40 km;配套(分、配)管道59.15 km;修建各类建筑物39956座;修建沟道引水枢纽8座;修建泵站10座。

3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338条,长145.19km;修建生产道路总1008条,长245.91 km。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种植农田防护林共132025株;修建防洪沟道9.50 km。

北片预算总投资4308.21万元,土地开发整理面积16571亩,可新增耕地4500亩,新增耕地率27.2%。2010年省财政预拨项目建设资金2209万元,其他收入28804.31元;项目支出及预付1768938.5元;结余20349865.81元。土地平整工程:共平整土地2946.7亩,客土回填222539.3立方米。灌溉与排水工程:渠道建设122594.33米,其中:支渠9条;分支渠2条;斗渠53条;农渠303条;新建泵站一座,主管2447米,干管2条857.2米,只管24条69340米,竖管186条186米。道路工程:修建田间道路167条76375.79米,其中:新建40条;整修34条;保留93条。修建生产路162条59126.99米,其中:新建111条;整修51条。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栽植防护林树木22100棵。治理排洪沟4条。

二、项目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上成立了以县政府县长为总指挥,主管国土资源、财政和水利工作的副县长为副总指挥,县国土资源、监察、发改、财政、公安、审计、农科、水利、交通和有关乡镇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循化片区项目建设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项目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和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项目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结合项目区实际,分析、研究、部署项目工作,并从各成员单位抽调10名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开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赢得项目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百万亩土地整理开发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我县在项目规划调研之初,印发了《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公伯峡北片)循化段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公告》,编印了5000本宣传册,并及时组织宣传组深入项目区各村,以召开村干部会议、群众大会和入户宣传等方式,对该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及相关事项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对群众关于项目实施后土地分配、土壤质量处理、具体经营等方面的疑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帮助他们消除思想疑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完善机制,规范运作。为从源头上防止项目建设中不廉洁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县国土资源局(指挥部办公室)与监察、发改、水利、财政、审计等部门就此项目签订了廉政责任书,与施工队签订了项目建设廉政责任书和项目施工安全责任书,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法人责任制度》、《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监理制度》等十四项管理制度,同时委托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为项目监理单位,青海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为项目质量检测单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作。

(四)严格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一是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用随机抽取方式委托青海诚鑫招标有限公司在国内公开招标,并邀请省国土资源厅监察处、县纪委人员参加监督,不存在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监管不力等问题。二是严格按设计图施工。各标段在施工前和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规划进行测量、放线,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按设计标准进行平整。三是加大对项目的巡查力度,严禁施工方违规作业,监理单位、质检单位全程监督,确保工程按质量标准要求实施。

三、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我省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农业重点项目。项目自去年9月份开工建设以来,我县把项目的顺利推进作为支撑特色产业乃至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和要事给予重视,在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案的同时,不断加强现场指挥调度和施工班组间的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总体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目前,项目循化片区到位资金3240.7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661.81万元,占总投资的51.3%。项目一、二、三标段现共投入大型机械44台,劳力270余名,平整土地188.22公顷,新建斗农渠支渠55.65千米,涵洞59座,跌水2407座,闸42座,毛门2146座,10米农桥1座,累计完成道路建设61.5千米。同时,积极配合设计规划部门深入项目涉及乡镇和村,开展南岸片区设计规划的前期摸底工作,已完成7个乡镇100个村的土地清查工作。

尽管我县在推进项目过程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但由于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容既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和建筑工程等,又涉及土地平整、防护林带、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多种工程,加上项目招投标完后又进行二次资金审核,以及部分标段项目设计不符合施工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规划设计中由于受资金额度的影响,地质灾害治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地质灾害隐患多,直接影响新开发整理土地的安全。同时,部分标段地形复杂,运土困难,费用加大。二是北片干渠分水口设计可参照平安灌渠设计方法,合理调整上游大水漫灌,下游缺水的问题。三是南干渠分水口应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耕地面积,按一村一个分水口的原则,以减少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纠纷,最少需要增设9个分水口。四是设计变更无法及时进行,部分工程处于停工状态。

第二篇:百万亩果园管理情况汇报

农业科技创新助推果产业建设

调研报告

2006年以来,我县苹果产业以建设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为目标,突出“严格技术标准,提升管理质量”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建设全市百万亩苹果标准化基地,以推广示范创新技术为先导,以行政推动为手段,严格标准,积极落实,规范操作,努力提高全县果园管理标准化水平。根据市人大办发„2012‟21号文件关于调研全市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五个百万”工程建设情况的通知精神,现将近年来全县果园管理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提升标准化基地建设水平。

1、在栽植环节中创新技术,规范栽植,高标准扩张基地规模。严格苗木规格,严把栽植质量,从源头上抓好果园建设标准,在栽植实践中探索创新,形成一整套高效栽植技术,为全县苹果产业优质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也是我们抓科技引领果园标准化管理的一个起点。从2006年以来,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统一栽植区域,各乡镇打破村组界限,整区域连片规划,依据我县苗木秋栽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的特点,秋季新植严格按照“统一苗木标准、统一栽植技术、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验收”和“包地块、包质量、包进度”的五统三包工作要求,调运地径1厘米以上,高度1.5米以上的三年生脱毒大苗。按照苗木修根分级、浸根补水、生根剂蘸根、泥浆蘸根、浇水保墒、埋土防寒,开春后刨土放苗、定干、浇水、套保苗袋等一整套技术措施,果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严把各环节质量关口,保证了栽植质量,苗木成活率均达到了96%以上,实现了高标准、科学化建园的目标。止目前,全县发展苹果幼园14.56万亩,涉及除中台、百里以外的11个乡镇114个村19526户,万亩乡镇达到7个,千亩村达到67个。

2、在管理环节中创新技术,规范操作,实施幼园标准化管理。通过抓建典型带动,规范落实管理技术,全方位抓好幼园管理,为全县苹果产业优质快速发展提供保证是我们抓果园标准化管理的第二个步骤。至目前,我县抓建不同层次的标准化示范基地共计47处,面积达到12.45万亩,其中省级标准化示范园8处,面积1.74万亩,市级标准化基地6处2万亩,县级33处8.71万亩,全县80%以上苹果幼园实现了标准化管理,邵寨、独店、西屯、什字、上良5个乡镇创建为全县苹果幼园管理标准化示范乡镇。在幼园标准化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以抓建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为重点,多方筹集资金,整修砂化、硬化生产道路,架设供电线路,铺设灌溉管道,栽植绿化苗木,不断提升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县果园整修硬化、砂化生产道路共计65公里,架设供电线路18公里,铺设灌溉管道达30.8公里,果园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栽植绿化苗木1万多株。二是规范应用早果

常生长。对三年生以下果园,指导群众严格按技术要求留足果带,选用经济效益高、管理简便、不与果树争肥水的豆类、薯类、蔬菜等作物为主,杜绝了高秆深根作物入园。2012年,全县苹果幼园套种面积8.21万亩,80%以上为地膜洋芋,亩均收入800元以上,保证了群众经济收入不减。七是积极实施疏花疏果套袋技术。今年,我县有2.17万亩四年生以上果园进入初挂果期,我们将及时培训群众,落实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等精细化花果管理技术,预计果园套袋15万只,产量达到5万斤。

3.以科技创新提升管理层次,积极进行安全认证。着眼未来苹果市场,提升果业发展层次,大力度进行安全认证,为全县苹果产业优质快速发展指明道路是我们抓果园标准化管理的第三个步骤。“十二五”期间,我们确定了以建设全省有机苹果生产基地的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利用我县工矿企业少、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积极开展无公害基地、绿色基地、有机食品等相关认证。与金果集团合作,建成了什字西郊、西屯南头大社、独店姚景、邵寨干槐树坳4个出口创汇基地,面积达到1.27万亩。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积极进行绿色食品“皇甫谧金果”苹果认证工作,制定了有机苹果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选用肥料和农药,建立了田间生产记录及化学药品使用记录等档案资料,建立果园管理可追溯机制,积极与上级部门进行衔接,进行安全认证工作。目前,根据省绿办的要求,第二次对产品认证资料进行了充实完善,上报省绿办进行绿色食品产品

形式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果农的务果技能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采取请专家教授讲、外出参观学、举办培训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手段,加强技术培训,尤其是在果树管理的关键季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现场示范、演练,引导群众学技术、管果园,力争每户培养一个技术明白人,不断提高果农务果技能和管理水平。

3.加大生产管理投入助推科技创新。县上近年相继出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持政策”、“包抓帮扶苹果产业发展意见”、“扶持奖励决定”等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整合财政资金,从苗木、肥料、农资、农民技术员报酬等方面,加大对苹果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涉果乡镇也多放筹资,扶持引导农户投入,加快苹果主导产业发展步伐。这些扶持政策的出台实施,有效解决了果园管理人员紧张、资金紧困等具体困难,调动了乡镇工作积极性,对全县苹果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加强技术研讨交流助推科技创新。积极聘请国家、省、市各级有关苹果产业方面的专家,组成我县专家咨询团,定期邀请来我县开展专业技术咨询、技术研讨、授课培训、新技术引进推广、项目合作等活动。充分利用其专业技术方面的优势,依据灵台当地自然地理条件指导制定果树栽植管理、果品加工、贮藏等相关质量技术标准,并指导具体实施。从我县果园管理实际出发,以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形成的技术经验为研究项目,建立试验基地,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课题研究,深入调研,开展合作和技术交流,着力解决生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积累成功经验,培养和提高专业技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活动为新的起点,立足实际抓生产,强化措施搞管理,坚持“宣传引导开路、科技创新推动,资金机制牵引,规模管理攻坚,产业整体提质”的总体思路,突出规模扩张、幼园管理、典型培育、产业链条延伸四项重点工作,着力在宣传培训、资金扶持、政策机制、项目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全省有机苹果基地建设步伐,推动全县苹果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同步迈进,实现苹果产业转型跨越,快速发展。

第三篇:百万亩玉米螟防治工作计划

玉米螟是我旗常发性害虫,危害严重,每年玉米损失率均在10%以上,给我旗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造成了重大损失。为切实做好今年的玉米螟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治规模

全旗实施玉米螟防治面积100万亩。其中频振式杀虫灯和田间释放赤眼蜂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

二、防治目标

(一)技术目标。全旗玉米田间平均防治效果50%以上,玉米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其中:频振式杀虫灯当年田间防效60%,当年挽回产量损失不小于3%;白僵菌僵虫率75%,田间平均防治效果6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不小于5%;颗粒剂防效85%,挽回玉米产量不小于7%。

(二)效益目标。全旗挽回玉米螟危害损失平均每亩不低于40公斤,当年挽回玉米产量4000万公斤,按每公斤玉米1.5元计算,总增产值6000万元,扣除防治成本341万元,当年新增效益5659万元。

三、防治形式

采取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筹集资金、统一购置药剂药械、统一防治时间的“五统一”组织形式进行玉米螟防治示范和大面积防治工作。

四、防治方法

根据多年防治实践,开展玉米螟防治较经济的有效技术措施,可采用农业技术措施、物理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化学防治方法等。

(一)农业技术措施。主要处理越冬寄主,降低虫源基数。即在越冬代化蛹前,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如秸秆还田、用作饲料、燃料等,可消灭虫源,减轻一代螟虫危害。

(二)物理技术措施。频振式杀虫灯:在村屯四周间隔100米安灯1盏,从玉米螟羽化始期开始,一般在6月5日开灯到7月5日结束,开灯一个月。具体开灯时间每晚8点30分开灯到次日4点闭灯,诱杀玉米螟成虫,达到防螟目的。

(三)生物技术措施。

1、田间释放赤眼峰:亩放蜂量1.5万头,分2次释放。当越冬带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大约时间在6月22日-26日即为第一次放蜂适期,间隔5—7天后放第二次。每亩共释放1.5万头,分两次释放。选择睛天的上午或下午,每亩均匀的放4点,将撕好的蜂卡用针线缝在玉米背光中部的叶片背面,距基部三分之一处。

2、白僵菌封垛:根据玉米螟越冬后化蛹时爬出洞外补充水分的特性,将白僵菌施入秸秆垛内,封垛时间在我地区一般为5月5日-5月15日。封垛方法有两种:一是喷液法,二是喷粉法,要尽可能使白僵菌在秸秆内搌布均匀,根据垛的大小,一般喷液法每垛用菌粉50-100克加水25-40公斤,每平方米一个点,尽量喷在垛内,喷粉至垛外冒白烟为止。

(四)化学防治措施。采用毒死蜱氯菊颗粒灌心叶,亩用量350-500克,具体用量根据亩株数而定。

五、具体要求

(一)建立防虫组织。成立由旗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牧业局领导、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防螟工作领导小组;各苏木镇要成立由行政领导、技术人员组成的防虫领导小组;村级要成立防虫专业小组或专业队。各项技术措施要统一进行。

(二)明确责任分工。旗农技推广中心负责防控技术方案的制定,对各苏木镇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示范区所需物资购置及大面积防控所需白僵菌、颗粒剂的购置;苏木镇负责协调各村的防虫工作,检查各村防治玉米螟各个阶段的工作;技术人员负责各村的技术培训,指导各项技术的实施操作;村级防虫组织负责频振式杀虫灯的安装、管理、维修、保管、颗粒剂的发放使用、田间释放赤眼蜂和白僵菌封垛等防治技术措施的实施和人员组织安排等。

(三)强化防治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不断向广大农民宣传玉米螟危害的严重性,普及玉米螟防治技术,提高农民自觉防治玉米螟的意识。旗农技推广中心要系统制作玉米螟防治可视化宣传片,在全旗范围内广泛宣传,进一步推动玉米螟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资金概算及筹措

20**年全旗玉米螟防控示范及大面积防治100万亩,共需资金356万元。其中:

(一)防治物资购置。全旗需投入资金341万元。

1、频振式杀虫灯100盏(示范控制面积3万亩),需资金4万元(亩成本1.33元);

2、赤眼蜂卡750张(示范控制面积3万亩),需资金7万元(亩成本2.33元);

3、全旗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需白僵菌粉2吨(控制面积100万亩),需资金30万元(亩成本0.3元);

以上三项所需资金计41万元,由旗、乡两级财政解决。

4、购买颗粒剂500吨(控制面积100万亩),需资金300万元(亩成本3元)。该项资金由群众自筹解决。

(二)技术培训。

以村为单位举办玉米螟防治技术培训班,达到每户有一名熟练掌握玉米螟防治技术的明白人。预计培训人数达10万人次,需经费10万元,由旗财政负责解决。

(三)科普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大玉米螟危害严重性和强化防控的紧迫性及防治技术的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和防治技术水平,确保防治效果。需经费5万元,由旗财政负责解决。

第四篇:许昌市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许昌市建设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2011年8月2日)

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贡献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为把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新科技的引领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创业区,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粮食主产乡镇为基地,以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为重点,以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为依托,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中打造百万亩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高产示范区,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二、建设原则

1、集中连片。选择生产条件较好,生产设施完善,土地平坦,灌溉条件好,连片种植面积大的乡镇,进行整乡整建制推进。

2、标准化生产。集成组装先进的实用技术,采用先进的物质装备,培训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设 1

施化栽培、集约化经营。

3、创新机制。在基地各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灌溉专业合作社等,实行公司化运作,提升农业抗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创建目标

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生产基础等因素,在全市选择生产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24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建制推进,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实现小麦单产达到600公斤以上,玉米单产达到700公斤以上。主要区域分布如下:

东北片:许昌县五女店镇、陈曹乡,长葛市南席镇、石象乡、古桥乡,共30万亩。

东南片:许昌县张潘镇、将官池镇,鄢陵县只乐乡、张桥乡、望田镇、南坞乡、陶城乡,共30万亩。

西北片:长葛市后河镇、坡胡镇、石固镇,禹州市山货回族乡、古城镇、郭连乡,共30万亩。

西南片:许昌县榆林乡、蒋李集镇,襄城县范湖乡、姜庄乡、麦岭镇、丁营乡,共30万亩。

四、主要措施

(一)集成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生态条件,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多抗的新品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100%;推广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推进

农机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收技术,机械化率达到100%;搞好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统防统治率达到100%;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配方肥达到100%。

(二)开展部分协作。发挥行政推动的主导作用,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综合开发、国土、水利等部门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科研、推广等单位全力参与,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方面参与的大协作格局。规划区所在县(市)、乡镇,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协调,狠抓落实,统筹整合各类投资项目和专项资金,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合力推进。

(三)推进标准化。重点实施田间设施标准化,管理服务专业化,生产过程机械化,生产方式集约化,提升粮食生产水平,通过整合项目,集中资金,完善示范区田网、路网建设,实现成方连片,土地平整,井电配套。积极扶持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统一整地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促进技术全面入户到田。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小麦玉米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四)创新管理机制。做到“三个结合”。一是行政与技术相结合,发挥政府部门、科研推广、基层干部在组织发动、方案制定、政策扶持、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构建政

技结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技术指导体系。二是科研与推广相结合,以技术集成推广为载体,发挥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的优势,推动高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应用、推动高产技术的普及推广、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县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标兵”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三是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相组合,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耕地向农业公司、种粮大户集中,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乡(镇)政府要积极扶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每个行政村组建2-3个专业化服务组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行政推动。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涉及的部门要加强协调,强化指导,推进工作落实。基地建设所在县(市)、乡(镇)都要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搞好统筹协调,配套项目资金,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都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实施。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基地建设所在县(市)、乡(镇)的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节水灌溉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都要向基地乡(镇)倾斜。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等项目,都要集中投向基地所在乡(镇)。

(三)强化技术指导。基地建设所在县(市)、乡(镇)都要成立专家指导组,聘请一名专家任组长,牵头组建包括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农机等优势互补的专家团队,每个村都要固定一名技术承包人。实行专家和技术员承包责任制,量化任务指标,开展全程技术服务,对农民开展面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

(四)强化责任落实。实行干部分乡包片制度,加强对百万亩优质粮基地粮食生产的督促检查。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人员、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到先进乡、村学习观摩,促进百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第五篇:讷河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讷河市2010-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

第一章 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自然条件

⑴ 地理位臵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的北缘, 齐齐哈尔市东北部。地处东径124°18′28″-125°59′23″,北纬47°57′37″-48°55′55″,北靠嫩江县,东与五大连池市、克山县接壤,南与依安、富裕县为邻,西以嫩江为界,与甘南县、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相望。幅员面积6648.21km2,其中耕地面积3544.7 km2(531.7万亩),占总面积的53.32%,水田面积188.33km2(28.25万亩);旱田面积3356.33km2(503.45万亩);林地面积301.3km2(45.2万亩),占总面积的4.53%;草原面积220.7km2(33.1万亩),占总面积的3.32%;水面面积64.7km2(9.7万亩),占总面积的1%。我市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讷河市辖4个乡、11个镇、两个街道办,171个行政村。总人口 73.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9万人(其中劳动力转移11.96万人),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

⑵地形地貌

讷河市是由大小兴安岭山脉山前高平原向松嫩低平原过渡地带,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为高平原和平原两种。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和西北部属高平原,最大海拔高度为438m,东北部地势高,海拔高度为330~420m,西北部海拔高度226~334m。平原分为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和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中部的二级阶地面积最大,海拔高度220~280m。市西南部起伏小,为呈微波状起伏的平原区,海拔高度为170~220m。

⑶气象

讷河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灾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

①降水:讷河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7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多集中于7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易发生洪涝灾害;4月~6月降水很少,只占23%,易发生春旱。

②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41.5mm,特点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蒸发量年内变化较大,一般4~6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70%左右。

③气温:讷河市多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达-40.4‴(19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7.5‴(1985年)。≥10‴的积2 温一般在2461.9‴。无霜期平均为129d。江河一般在11月中旬封冻,至翌年4月中旬解冻,多年平均封冻天数135d,多年平均冻深2.5m。

④季风:年平均风速一般4m/s以上,以春季为最大,其中4~5月风速最大。

⑤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755.3h,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

根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成果,我市为松嫩平原温和半干旱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⑷水文地质

讷河市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松嫩中断坳陷带西北部。主要地层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甘河组上统嫩江组、新生界下第三系依安组、上第三系大安组,第四系下更新统泰组、中更新统上荒山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全新统冲积层。

西部季节性冻结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带分布于松嫩平原。松嫩高平原表层为厚20m左右的黄土状土,下层为厚20m左右的粘土层,地下水埋深10m~20m,降水入渗量和潜水蒸发量都较小。松嫩低平原上层为砂性士或黄土状土,其下为砂砾石或粉细砂层,地下水埋深2m~4m。降水入渗和潜水蒸发条件好,江河补给和排泄并存,循环方式垂直和水平兼有,以渗入—蒸发动态类型为主,单井涌水量1 000m3/d~5 000m3/d,为重碳酸钙、钙镁、钙钠或钠钙型水,矿化度0.5g/L~0.7g/L。

⑸河流湖泊 讷河市境内有一江四河,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由北向南从我市西部过境流过,流经4个乡镇,境内长125km。讷漠尔河是嫩江的第一大支流,发源天小兴安岭,由东向西横贯全市中部,境内长124km;老莱河由市中北部入境流入讷谟尔河,南阳河、石底河由市中东部流入讷谟尔河。

⑹土壤植被

讷河市土壤类型较多,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市有7个土类、13个亚类。黑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台地、阶地,占总面积的51.6%;黑钙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沟谷地区和沿河两岸河谷漫滩,占总面积的7.5%;草甸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沿江河高漫滩地和漫川谷地的低洼地段,占总面积的27.4%;泛滥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讷谟尔河低漫滩局部洼地,占总面积的13.5%。黑土和黑钙土适于发展节水灌溉。

2、社会经济状况

讷河市现有11个镇、4个乡,171个行政村。2008年全市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03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农村人口 6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2.2%。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26亿元,在GDP中比例为33.26%;第二产业13.15亿元,在GDP中比例为18.03%;第三产业35.52亿元,在GDP中比例为48.71%。人均生产总值9933元。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32亿4 元,占66.49%,林业总产值0.76亿元,占1.25%,牧业总产值19.01亿元,占31.35%,渔业总产值0.4亿元,占0.66%。

3、农业生产情况

2008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2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旱田面积497.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4.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5.8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7%。

讷河市主要粮食作物以大豆、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杂豆、马铃薯、甜菜、葵花为主,其它作物以蔬菜为主,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79%,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21%。

2008年全市粮豆薯总产量131.68万吨(其中粮食总产量102.12万吨,薯类总产量29.56万吨),全市人均占有粮食1395kg,平均亩产284kg。2008年全市大牲畜年底数量为4.4394万头,其中:牛4.026万头,马0.2488万头,驴、骡0.1646万头;猪年底数量为11.1324万头,羊年底数量为14.8154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4、水利工程现状

⑴蓄水工程

截至2008年底,全市水库、塘坝总计16座(处),其中:小型水库5座,塘坝11座。年供水量140.4万m3,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库容减少,调节能力下降,地表水调控能力只有7%。

⑵机电井

全市现有机电井11937眼,其中:大井(井深>80m,管径≥273mm)668眼,中井(井深40-80m)管径≥273mm193眼、管径<273mm914眼,小井(井深<40m)9794眼,组合井368眼。配套机电井11578眼,配套率在97 %,年供水能力6.97亿m3。

第二节 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

讷河市现有土地面积525.5万亩,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现有标准化农田万亩,其中农业开发投资改造万亩、农委投资改造万亩、水利部门投资改造万亩、国土部门投资改造万亩,尚有505.5万亩中低产田没有得到改造,其中:中产田240.2万亩,低产田264.3万亩。改造空间十分巨大。

二、标准化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讷河市十年九春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除自然灾害影响外,还受其它制约因素影响。如在种植结构上,还始终坚持小规模多品种经营,没有更好的发挥优势,突出主栽高产、高效作物。具体表现在:

一是农业生产环境虽经多年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得到改善。由于前些年重产出、轻长远;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使得耕作层变薄,犁底层坚硬,硬瘦现象比较严重。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呈明显下降趋势,6 土壤黑土层变薄,平均以每年1cm左右的速度下降,土壤有机质以每年0.1—0.2%的速度递减,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减弱。近几年采取增施有机肥和一整套的松、翻、耙、旋耕作方法,使之有所改善,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底子薄,旱作物面积大,灌溉面积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春旱、伏旱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导致农作物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波动性较大。因此,打配机电井,进行节水喷灌,提高抗旱能力当务之急。

三是由于农村经济效益长期相对比较低下,致使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在农作物生产中资金、物质和科技投入上下去,使得农作物产量不高。

四是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问题是我市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据统计,仅市属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9.8万公顷,占市属土地总面积的33.2%,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3.4万公顷。全市共有冲刷沟近1500条,面积近330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区。全市耕地土壤侵蚀模数为40吨/年.平方公里,由于多年来盲目开发,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江河两岸,黑土层薄,易受风、水的侵蚀,土壤沙化尤为严重,大量无组织的开垦,使草原面积迅速下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五是种植结构不够合理,调整难度大。由于分田到户,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种植结构不够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农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之小块经营影响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二是小块经营地块间不同作物使用农药及灌溉互相影响;三是小块经营的土地对大型农机具作业的影响。

六是农田水利设施缺乏,不能发挥规模效益。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能集中配套,产生的效益不明显,水利工程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幅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5.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龙江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保护性耕作,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8 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国家持续稳定的提供数量多、质量好的商品粮,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第二节基本原则

1、必须是粮食主产区且农田连片集中,具有开发潜力;

2、具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规模种植有一定的基础;

3、有较健全的良种扩繁体系和科技依托力量;

4、,规划设计上要有科学性,能解决影响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

5、市场及营销网络健全;

6、领导重视,群众有积极性,并有种植的经验;

7、地方财政、农民群众有一定的资金配套和自筹能力。

8、耕地受干旱等气候影响比较严重,改造条件较好;

第三章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标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是,“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2010-201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2011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201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大豆产量由现在的亩产120公斤,达到亩产175公斤;玉米产量由现在的亩产400公斤,达到亩产650公斤;马铃薯亩产由现在的亩产1500公斤,达到亩产2100公斤。

(产量、行业标准、面积)

第四章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点选择在老莱镇的晨光村,建设面积4万亩,分两年实施。

4.1项目区晨光村的基本概况 4.1.1自然概况

1、地理位臵及范围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位于讷河市东北部的晨光村,距讷河市35公里。小区行政归属讷河市老莱镇。

2、水文气象

本区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第三、四积温带之间,属温凉半干旱区。春季多晴少雨,便于农事;夏季多雨,光照充足;秋季昼夜温差大,初霜较早;冬季气温低,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在1‴左右,全年日照时数为2,750小时,无霜期125天,全年有效积温2,400‴,全年平均降雨量440mm,作物生长季(5月—9月)降雨量为400mm,占全年降雨量的91%,作物生10 长季每天纯日照时数可达8.5小时,构成雨热同季。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得到满足,昼夜温差大,为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积累有机物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地形、地貌及土壤

本区地形较为平坦,稍带起伏,属漫川漫岗区,平均海拔220米,是我市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项目区土壤类型以碳酸盐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2—4%,土层厚度30—60厘米,土质较好。

4、水资源

本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为上第三系孙吴组砂岩、砂砾岩组成的潜水含水层,下伏有第三系依安组砂砾岩含水岩层,可综合开发利用。地下水埋藏深40-60米,水层厚度20-30米,适宜成井80-100米,单井出水量30-40吨/小时,小区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500万立方米,年补给量254万立方米,可供开采量201万立方米,可以发展喷灌。

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晨光村耕地皆为旱田,面积5864万亩,种植作物以大豆、马铃薯、玉米为主。

项目区为晨光村的 自然屯,耕地皆为旱田,面积2万亩。种植作物以马铃薯、大豆、玉米为主。

项目区开发潜力为:多为中低产田,缺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作物良种应用面积少,农业新技术推广面小等。

6、自然灾害

本区自然灾害以旱灾为主,特别是春旱严重,基本上是十 年九旱。2003年由于春旱严重,农作物基本绝产。土壤平均含水量仅为9.8%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土壤含水量。

4.1.2社会经济状况

1、人口及劳力

讷河市晨光小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为讷河市老莱镇的晨光村 的自然屯。全村总人口7100人,农业人口7000人,农业劳动力2600人。

项目区总人口1540人,农业人口1540人,农业劳动力570人。

2、土地利用现状

晨光村幅员面积7.19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243万亩,林地0.366万亩,交通及居民点占地0.341万亩,草原用地0.246万亩。

项目区幅员面积2.6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万亩,林地0.2万亩,交通及居民点占地0.3万亩,其它用地0.15万亩。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看,耕地面积较大,林木覆被率较高,交通道路畅通,村屯占地合理,土地利用状况科学合理。

3、农业生产水平

2008年,全村总播种面积6.243万亩,其中马铃薯1.8万亩,平均亩产1500公斤,大豆3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玉米1.2万亩,亩产400公斤,粮豆薯总产 1380万公斤,其中马铃薯总12 产(折粮)540万公斤。

4、地方财政及农民收入

全村2008年农业总产值3333万元,种植业产值1873万元,养殖业产值160万元,其他产值1300万元,农民纯收入3.29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580元。

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农业技术服务站1个,科技副村长1人,农业技术人员4人,完全有能力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4.1.3基础设施

1、水利骨干工程现状

全村共有人畜饮水井5眼,单井出水量为30吨/小时;抗旱井3眼,单井出水量为30吨/小时。

项目区为旱作农业区,田间无其它水利工程。2.3.2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全村现有农业机械465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15套,(1304轮式拖拉机 3台,1202履带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8台,玉米收割机1台),小型拖拉机450台。配套农机具406套,其中:大型配套农机具6套,小型配套农机具400套。综合机械化程度80%以上。

项目区现有农业机械295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9套,小型拖拉机140台,配套农机具146套,综合机械化程度80%以上。2.3.3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便利,城乡公路纵横交错.乡村公路已实现网格化,为人民生活、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

项目区电力资源充沛,已实现与东北电网并网,电力资源可随时保证供应,尼尔基水库已建成发电,电力供应将更加充足。

(范围、面积、村、作物)

第五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措施

(按行业说明)第六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七章 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领导

下载汇报材料(百万亩 10.21)[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汇报材料(百万亩 10.21)[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建设情况汇报

    **县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我是**县委书记**,现在有由我来汇报**县百万亩防风固沙林建设有关情况。**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自然环境恶劣,三面环沙,是全......

    进一步加大“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力度

    进一步加大“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力度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促进常德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上下形......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六盘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生态屏障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宁夏林业局 二○一○年四月前 言 宁夏六盘山区的生态建设工作,随着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实施,成效......

    进一步加大“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力度(精选五篇)

    进一步加大“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推进力度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促进常德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部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市上下形......

    亩怎么组词

    五年级上册词语(一)第一单元 1、窃读记 ( 17 + 8 ) 招牌 担忧 急切 贪婪 惧怕 环境 .知趣 光顾 恐怕 充足 理由 屋檐 ..其实 支撑 鼓励 倾盆大雨 饥肠辘辘 .窃喜 炒锅 饥饿 皱纹 饭......

    通渭县土地整治工作汇报(百万亩省上踏勘用)(五篇)

    通渭县土地整治工作汇报 通渭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3日)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通渭检查指导工作。下面,就我县土地整治工作特别是坡耕地现状......

    黔西六中百万公众网络培训汇报

    黔西县第六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 学习情况汇报 为深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促进全民科学素......

    《花田半亩》读后感

    在死亡的悲泣里,摇曳着生命的欢颜倘若、这世界上从未有我,那么又有什么遗憾、什么悲伤、生命里跌撞的曲折、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归于雨露。这世上不再有我,却又无处不是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