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我国仲裁事业,完善我国仲裁工作”研讨会
北京市律师协会 “发展我国仲裁事业,完善我国仲裁工作”研讨会综述
一、我国仲裁工作专题报告
袁诗鸣处长代表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司详细介绍了全国仲裁工作的有关情况,并感谢北京律师对仲裁工作的大力支持,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仲裁工作基本情况
1.仲裁机构的发展情况。
袁处长指出,仲裁法94年颁布、95年实施的,确立了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尊重当事人意愿和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等原则,对我国原有的仲裁制度做出了重大改革。仲裁法颁布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四个文件,对重新组建仲裁机构、依法开展仲裁活动做了统一部署和安排,各地方、各有关部门按照仲裁规定认真做好仲裁工作,在市场工作有关行业领域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积极引导广大市场主体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支持仲裁机构依法独立进行仲裁,对仲裁法的贯彻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995年之前行政仲裁重组之后从几十家到一百多家,到185家。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当时规定的非常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商会研究依法重新组建仲裁机构和中国仲裁协会筹建准备工作,并联系全国仲裁工作。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仲裁协会还没成立起来,实际上目前法制办在联系全国仲裁工作。截止目前在直辖市、省会和其他设区市共依法重新组建202个仲裁机构,确立了全国统一的仲裁工作体制。截止目前全国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依法聘任了5万多名专家担任仲裁员,其中既有从事经济工作的专门人才,又有教学、科研机构的学者;既有从事法律实务的专业人才,又有研究或者熟悉市场经济的专家和企业家;既有我国大陆地区的专业人士,也有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专业人士,还有国际仲裁界的专家,包括在座的很多北京律师。2.仲裁案件受理情况。
截止2008年底,全国仲裁机构共仲裁各类经济纠纷34万多件,案件标的额达到人民币5千多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涉外仲裁案件,案件当事人涉及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照统计,开始刚重组时一个是仲裁机构比较少,受 1 理案件更少,累计起来34万多件。2008年当年65000多件,比2007年增加了4054件,增长率为6.6%,标的总额1020亿元,比2007年增加268亿,增长率为35%。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用仲裁方式解决社会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
3.仲裁案件处理情况
十几年来,全国仲裁机构把依法公正、及时仲裁纠纷、平等对待当事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抓紧抓好,制定和完善了仲裁工作质量保障和监督制度,保证了仲裁活动严格依照《仲裁法》的规定进行。据统计全国仲裁机构做出的裁决被人民法院撤销或不予执行的比例不到1%,随着《仲裁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仲裁的公信力在不断提升,受到越来越多中外市场主体的信赖,现在一直是这样的口径,不到1%,实际上2008年统计出来的结果被人民法院撤销的是0.2%,被不予执行是0.12%,这么多年来司法纠正率一直非常小,因为全国这么大,两百多家仲裁机构,情况不同,有的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从成立以来连续多少年没有一件被撤销,也没有一件不予执行,有的仲裁机构遇到的司法纠正案件多一些。
(二)全国仲裁工作坚持了正确政治方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仲裁工作坚持了正确政治方向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
袁处长指出,《仲裁法》开宗明义,第一条规定了仲裁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这也就是仲裁工作应该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仲裁事业的快速发展,围绕仲裁机构建设等问题也存在一些争论,由于区域差异较大,仲裁发展情况不同,产生分歧是必然的,但是我们全国仲裁工作始终坚持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仲裁理念为指导,坚持仲裁事业社会公益的性质,谨记和防止任何盈利性倾向,从而保证了仲裁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现代仲裁制度具有三个历史渊源:一是借鉴了国外行之有效的纠纷解决方法;二是脱胎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仲裁;三是发端于涉外仲裁工作,这是历史成因,那么这也就注定了在这段时期会出现几种问题:一是简单的以国外的做法来衡量我国的仲裁;二是行政仲裁制度的某些痕迹尤存;三是简单照搬涉外仲裁的做法。因此对我国仲裁工作体制总体而言,对全国绝大多数仲裁机构而言基本任务是做好国内仲裁工作,兼顾涉外仲裁发展,更多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我国仲裁界是比较早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道路的,这既是对我国仲裁工作本质的揭示,也是对我国仲裁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导着我国仲裁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2.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
袁处长首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是国际通行做法以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是自发产生的,是植入性的。这个国际通行的做法我们借鉴过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客观上要有个过程,移植来了以后要能够更好的不断的适应我国的具体情况,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
其次,我国仲裁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那么离开了这条就没有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前途,我国仲裁工作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起了这个作用。
再次,党的领导、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相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积极的借鉴国外成功做法而建立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袁处长最后表示,尽管仲裁事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但必须立足国情实际,始终不渝的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人民性本质,坚持社会主义仲裁理念,绝不可以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盲目照搬、简单套用国外理念和模式,国际做法只能借鉴不能克隆,更不能作为评判我国仲裁事业的标准,中国仲裁事业致力于国家仲裁指明的根本途径就是走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仲裁事业的发展道路。十几年以来全国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确定的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的任务,在坚持依法公正仲裁的同时注意做好当事人的和解、调解工作,努力为当事人继续合作创造条件,据了解许多仲裁机构仲裁案件快速结案率经济纠纷自愿和解调解率达到60%以上,仲裁裁决的自动履行率也达到50%以上,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当事人为解决纠纷付出的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维护了其合法权益,而且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
(三)全国仲裁工作坚持了科学先进的专业发展方向,严守仲裁工作质量,在创业中坚持创新
1.仲裁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袁处长指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际纠纷解决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包括传统的诉讼、仲裁在内的纠纷解决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被新的纠纷解决方式所替代,仲裁的生命力在于能够根据新的形势发展要求不断的进行自我更新,后发的中国仲裁不是落后的仲裁,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制度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发挥好后发优势,努力站在国际纠纷解决方式发展变革的前沿,不断创新。全国仲裁机构从国情实际出发,始终坚持科学先进的专业发展方向,在创业中坚持创新,不断推出专业创新举措,效果良好。
早在2001年在厦门召开的仲裁工作会议上,为了彰显中国仲裁的有适合特色,改变初始仲裁工作水平的面貌,提出了仲裁工作的三率指标:努力提高仲裁案件快速结案率,民商事纠纷自愿和解调节率,仲裁调解自动履行率,全国仲裁机构在多年的实践中都在努力提高三率,烟台、湘潭、吉林等一大批仲裁委“三率”水平都达到了70%以上,有的达到了85%以上,甚至更高。很好的实现了裁决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高水准的“三率”,特别是高水准的仲裁裁决自动履行率已经成为我国仲裁的重要特点。
2.全国仲裁机构实践仲裁制度创新的情况及取得的成就
近几年来在厦门、西安、天津、青岛等仲裁委的带动下,全国仲裁机构从国情实际出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现代仲裁理念和仲裁文化的研究,南京等仲裁委深入研究中国仲裁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武汉等仲裁委率先探索加强仲裁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在全国仲裁界引起普遍反响。把仲裁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去,正在成为全国仲裁界的实践,仲裁事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源泉。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上海分会、中国海事仲裁委、昆明仲裁委等许多仲裁委积极与市场经济行业组织合作发展仲裁事业,使仲裁为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德阳仲裁委探索的裁前预告工作方式,后来在全国相关仲裁会上有所介绍,其他很多仲裁委也在探索。成都、石家庄、海口等仲裁委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的做法,青岛仲裁委探索的提高仲裁当事人满意率的做法,西宁、乌鲁木齐、银川及西部地区仲裁委探索的和谐仲裁的做法,重庆、桂林等仲裁委实行的仲裁员履行职责遵纪守法承诺制,北京、哈尔滨等一批仲裁委实行的仲裁员利害关系主动披露或声明制,长 4 沙等30多家仲裁委开展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仲裁事业的探索,这些都是着眼于民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发展趋势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的创新性实践。最近深圳仲裁委改变传统的仲裁员遴选方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仲裁员,从源头上保证仲裁的公平公正,体现了仲裁为民的精神。德阳仲裁委探索的仲裁裁决自动履行机制的做法使仲裁的优势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上海仲裁委关于首席仲裁员的指定由制度和集体决定的一套程序机制的做法体现出首席仲裁员产生的客观、公正性。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上海仲裁委、广州仲裁委、西安仲裁委在对外经贸大学的协助下积极开展网上仲裁的研究与实践,取得的成果使我国仲裁正在走向国际仲裁的前列,也可以叫网上仲裁,也可以叫在线仲裁,而且这是得到欧盟资助的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可谓是走在世界前列。这些创新性的实践,目前全国两百多家仲裁机构还正在认真的回顾总结,正在相互学习、借鉴。
(四)全国仲裁的发展情况 1.仲裁事业快速发展的历程
袁处长指出,十几年来我国仲裁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发展到2008年受理案件6万余件,实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从1995年到1999年连续4年发展确实非常艰难,这么好的一项法律制度,而且成立了一百多家仲裁机构,发展确实比较艰难。全国仲裁的快速发展是从2000年开始的,2000年国务院法制办在仲裁事业创建最困难的时候在长沙召开全国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现场会,长沙会议是中国仲裁事业历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会上提出推行仲裁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场经济是关键的工作方针,在此后仲裁发展实践中,被仲裁机构所认同,发展我国仲裁事业,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场经济是关键,成为了全国仲裁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的总战略和从策略,全国上下深入持久的开展了宣传贯彻《仲裁法》的高潮,有利的促进了《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和仲裁事业的蓬勃发展。
针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初创阶段的客观情况,卢云华司长又明确提出仲裁工作的基本矛盾是先进的仲裁法律制度与相对滞后的社会仲裁意识和初始的仲裁工作水平的基本矛盾。针对这个基本矛盾全国仲裁界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创新长沙会议精 5 神,不推进仲裁事业的发展。全国仲裁界创业者们经过艰苦的努力奋斗极大的促进了仲裁事业的发展,曾经连续几年全国仲裁受案数量都以平均30%多的速度增长,2003年增长达到了68%,所以能在短短时间内有如此大的发展,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了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场经济是关键的仲裁工作指导思想。
2.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
在《仲裁法》实施十周年时,全国仲裁界又提出仲裁的二次创业,2005年在南京年会上提出仲裁二次创业,确定的目标是将仲裁工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升为重要作用,实现这个目标大约需要15-20年左右的时间,二次创业的三项基本任务是努力实现仲裁工作体制社会化、仲裁发展机制市场化、仲裁机构建设规范化,这三项基本任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在2005年6月,国务院法制办在扬州召开了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扬州、淄博、沧州、天水、柳州、鞍山、台州等43家仲裁委根据社会主义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现代仲裁专业规范开展了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仲裁机构规范化工作紧紧围绕提升仲裁社会公信力、提高仲裁社会作用迅速开展起来,根据软件、硬件设施兼备、内在素质外部形象俱佳的要求,不断提高“三率”,不断提高仲裁服务水平,大力提升仲裁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和谐作用,认真抓好仲裁队伍科学化建设,严格实施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仲裁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认真做好仲裁机构的根本治理制度的建设工作,不断改善仲裁机构财务状况,完善收支管理制度,认真解决仲裁机构办公用房等困难,满足仲裁机构依法仲裁的基本需求。应该说这项试点工作为中国特色仲裁事业是做出贡献的。经过几年试点之后,从2007年开始全国所有的仲裁机构都开始积极的开展仲裁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3.我国仲裁事业的前景展望
袁处长指出,发展到了今天,全国已经有一大批仲裁委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已经赶上或超过了国际上很多一流的仲裁机构,西方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共存,好多老字号仲裁机构发展很多年也就那样,中国仲裁发展十几年来,真的可以说一大批仲裁机构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完全赶上了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水平,而且很多 6 人老对比国内外仲裁机构,比如小小的法国有一百多家仲裁机构,而且机构仲裁和临时仲裁并存,并不是多少的问题,特别是讲到中国特色,结合我们仲裁的实际还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中国特色仲裁,只能走自己的路,发展到今天,也就十几年时间,我们已经取得这么好的发展成绩,已经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中国仲裁再发展下去前景是非常美好的。总之十几年来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充分说明仲裁法是一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比较的重要法律,深入贯彻实施《仲裁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仲裁机构要坚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仲裁工作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依法公正,及时的仲裁经济纠纷,努力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仲裁服务。随着我国《仲裁法》的深入贯彻实施,我国仲裁事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仲裁工作对于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4.我国仲裁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律师在仲裁事业中的使命
最后,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全国仲裁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无论是相对滞后的仲裁意识,还是初始的仲裁工作水平,都还没有根本改变。仲裁裁决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准,仲裁的优势和特色还没有发挥出来,因专业和操守原因影响案件质量的情况也较为普遍的存在,《仲裁法》的贯彻实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仲裁事业,任重道远。当前全国仲裁工作面临的所有问题概括起来讲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归根到底也都要靠发展来解决。
律师业是我国仲裁事业创建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这个座谈会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请在座的各位律师、各位专家对发展我国仲裁事业、完善全国仲裁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接下来的座谈气氛再活跃点,我们特别希望听到大家的实话、真话,建言献策,请到会的各位律师、各位专家一定活跃起来,很多问题都能够交流、互动。
二、北京律师协会律师研讨成果
北京律协的律师的研讨成果主要集中在《仲裁法》的修改建议、具体仲裁问题研讨两大方面,具体是:
(一)对《仲裁法》修改建议与探讨 1.仲裁前的财产保全
北京律协仲裁专业委员会委员、环球律师事务所主任邢修松律师指出,现在法院只接受仲裁中的财产保全申请,仲裁前的保全至少没有一个确切的保全,有些地方法院可能也做过,但是可能只是零星的,多数法院不接受仲裁之前的保全申请,《仲裁法》修改时候建议考虑这个问题,比如海事仲裁可能就走在前面了,仲裁前的保全法院是采用的,比如说扣船。实际上很多当事人是不是选择仲裁也考虑能不能得到保全,如果能够保全他可能就打这个官司,如果不能保全,他可能就不打这个官司,特别是经济形势非常糟糕的情况下。还有一点,如果允许仲裁前保全,可以增强中国仲裁机构的竞争力,你如果选择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中国法院不给你保全,你不能在仲裁程序中得到财产保全,如果选择贸仲,马上可以保全。《仲裁法》如果允许仲裁前的保全,也能够提高中国仲裁机构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希望修改时候能考虑这个问题。
北京律协仲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咨律师事务所杨学芳律师也指出,关于财产保全审查决定含问题,按照现行《仲裁法》,申请人提出财产保全以后仲裁机构移交给法院,由法院先审查,然后再决定是否财产保全,这个做法有两个弊病,一个弊病是影响了仲裁机构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仲裁本身是独立审案,法院还要再审查;从时间上也有影响了,能不能有仲裁前的保全,保全对于债务人、权利人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情况下提出仲裁申请以后由于被申请人已经知道进入仲裁程序了,他可能转移财产,这也是目前中国债务人的特色。能够及时、有效的查封住债务人的财产,也是对债权人、乃至对整个仲裁程序有效的保护。仲裁立法时能不能把审查决定权赋予仲裁机构,而不是由法院审查决定。
北京律协仲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大成律师事务所李云丽律师也谈到仲裁前保全问题,她指出如果想仲裁前保全,根据现行法律无法操作,得立案之后才可以,这给仲裁的发展造成了瓶颈。从金融证券纠纷选择仲裁的角度而言,我们曾经跟贸仲和北仲秘书长沟通过,银行大量的借款合同,最合适拿来裁决,又快,费用做一定调整也会比较低廉,为什么大量银行没有选择仲裁?一方面可能确实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最重要一点还是担心不能诉前保全,一仲裁债务人马上把资产转移了,如果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未来在仲裁事业上的道路会走得更为宽广。
2.仲裁法修改的方向
北京律协仲裁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友邦律师事务所姜波律师主题演讲的题目是:“仲裁法修改的方向”。他指出:仲裁的特点就是一裁终决,风险也在这,仲裁裁决风险有两个:第一仲裁裁决本身的风险,第二种仲裁裁决因被撤销或不予执行造成的风险,当前仲裁风险的救济途径主要是司法复审制度,这里就有一个风险,我们认为仲裁是相对比较公正和具有公信力的裁决方式,我觉得会带来潜在风险,会导致仲裁权的伤害。在《仲裁法》修改的时候可以从宏观上扩充问题,能不能从仲裁体制内救济仲裁过程中的风险?
当前仲裁权和司法权关系主要体现在五方面:第一,仲裁协议效力的意义的优先决定权,法院跟仲裁庭就仲裁管辖权发生异议时候,法院有优先决定权;第二,法院对仲裁裁决撤销权;第三,法院对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第四,仲裁执行;第五,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
关于申请撤销裁决其中有几项非常模糊,实际操作中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比如第58条,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第四条、第五条,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4项,认定事项不足的,或者适用法律有错误的,从理论上可以启动撤销仲裁裁决。目前法院在公正司法方面还有一短距离的前提下,我认为不是解决仲裁裁决风险的最优方式,这样会浪费司法资源,加剧司法不公。如果一个仲裁裁决是以公众或者正义的方式做出的,都本着诚信去履行,这些制度肯定都不存在,实践中,双方都会想寻求其他非正当渠道获得胜诉,另一方也会寻求其他途径,司法权赋予了他们这种途径,从仲裁运作引向法院。
仲裁裁决复审范围有两种:第一种从主流国家来说主要是程序,审查范围仅限于仲裁中的程序性问题,仲裁裁决被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情形,可以充分发挥仲裁特点和长处,最大缺点是不公正的裁决无法纠正。第二种是审查范围既要审查仲裁过程的程序性问题,又要审查裁决认定事实和使用法律是否正确,优点在于有助于纠正仲裁裁决在适用法律反应的错误。缺点是仲裁的独立性受到损害,而且也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和不公正,特别是在我国整体司法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
仲裁裁决复审机构:在中国弊端是法院司法权并没有给司法公正的群体,由不是完全获得信服的司法部门复核仲裁裁决,可能会导致更大的不公正性,或者 9 加剧不公。我们可不可以成立中国仲裁协会?构建新兴仲裁裁决复审机制,在仲裁体制内、范围内解决仲裁风险。把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撤销权和不予执行权转移给中国仲裁协会的专家委员会,对仲裁裁决过程中关于对方当事人或者对方提出的撤销权和不予执行权予以审核。法院只承担证据和财产保全审查,仲裁裁决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构建法院和仲裁庭正常的渠道。设立仲裁员惩戒和投诉机制。法院一审时候,或者赋予了正常的二审渠道,纠正一审判决中的措施,我们应该探讨设立仲裁员惩戒和投诉机制。第三规范仲裁程序。
3.仲裁机构和仲裁庭之间的权利划分
中咨所杨学芳律师指出,按照现行《仲裁法》第20条第1款规定,把仲裁管辖权的确认权赋予了仲裁委员会,而不是仲裁庭。仲裁庭是对一个案件的审查和判断的专门机构,根据国际上惯例或者其他国家的做法,对管辖权的确认应该由仲裁庭,而不是由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很难有一个独立判断的能力,更多的是履行收案、接案的职责。另外很多情况下到底是不是有管辖权,需要进入实体审查以后才能判断出来,进入实体审查肯定由仲裁庭判断是否有管辖权,《仲裁法》修改时候能不能在这个条款上加以调整。
4.完善仲裁调查取证机制
北京市华贸硅谷律师事务所孙威律师指出,民事诉讼和仲裁在调查取证方面的差异,我们国家《仲裁法》第43条规定仲裁庭自行收集证据的原则,比较《民诉法》和《仲裁法》这两方面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民事诉讼和仲裁在调查取证方面有两点差异:第一方面的差异,法院在特定情况下负有调查取证的义务,但是仲裁庭没有这样的义务,他有决定是否进行调查取证的权利。第二方面的差别,《民诉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但是在《仲裁法》里没有规定在仲裁庭认为有必要自行收集证据的过程中,当事人还有案外其他单位和个人是不是有义务一定要配合仲裁庭提供这样的证据。在实践当中,基本上我国仲裁庭除了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造价师进行鉴定或评估以外,通常不会采取其他调查取证。此种差异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是导致案件事实难以查清,并可能会使争议难以得到公正解决,有些争议中仲裁庭没办法调查取证。孙律师还举出自己所办理的案件来加以进一步说明。
孙律师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新的《仲裁法》中允许仲裁庭借助法院司 10 法权利提高调查取证方面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仲裁庭可以自己决定,或者根据一方当事人应一方当事人的请求要求仲裁本身当事人提供某些特定的证据,如果当事人不服从仲裁庭的决定,《仲裁法》授权仲裁庭可以求助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对于案外人,仲裁庭可以自己决定,或者应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求助,让人民法院协助他向案外人调取证据。
(二)具体仲裁问题的探讨
1.仲裁中的股东代表诉讼
北京律协仲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环中律师事务所刘净指出,在2006年1月1号新《公司》法实施以后,股东代表诉讼引发的股东代表仲裁问题。刘律师首先举出最近发生的案例:有两个股东,因为发生合资合同纠纷,有股东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起仲裁,但同时有股东认为公司的董事、高管利用和其他企业的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提起了诉讼。刘律师将这个问题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刘律师阐述了中国《公司法》以及中国法院对股东代表诉讼作出的规定。其次,详细阐述了几种支持股东代表仲裁应当存在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东代表诉讼属于代位权诉讼,属于债权让与的范畴,可参考使用关于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的相关规定。根据广东高院关于代位权的司法解释,债权人提起代位权的诉讼,如果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订有有效的仲裁条款,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合同里有仲裁合同,你是代位权,你获得了这个权利你应该仲裁。第二种观点认为股东代表诉讼股东取得了公司进行诉讼的地位,他认为是一种受让或者继承了公司的诉讼地位,如果公司与第三方签有第三方协议,应当受仲裁条款的约束。第三种观点认为在揭开公司面纱、公司集团、关联协议情况下,扩大仲裁条款的适用范围。
其后,刘律师又详细介绍了反对股东代表仲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东代表诉讼是侵权诉讼,因此不受到合同里的仲裁条款的约束;第二种观点认为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合同,约定的仲裁地点只是你公司所熟悉的,而对小股东所不熟悉的,也不是小股东愿意申请的仲裁。如果股东代表诉讼也受仲裁条款约束的话,无形的可能就增加了股东的诉讼成本。第三种观点认为仲裁制度中不存在仲 11 裁第三人的情况,如果股东可以代表仲裁的话,各个主体在仲裁中的地位就不会清楚,严格的考虑中国《仲裁法》对于仲裁主题的约束。
然后,刘律师又介绍了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作出的与股东代表作仲裁有关的对“书面”进行的解释。最后指出,我们目前在股东代表诉讼提起仲裁方面尚存在着立法空缺,需要从《公司法》和《仲裁法》相协调的角度来规定,或者期待将来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股东代表诉讼可否提起仲裁进行明确规定。
2.律师代理仲裁案件注意问题
李云丽律师拥有比较多的金融证券的非诉项目经验,结合办理的仲裁案给大家总结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第一,替代性仲裁请求的提出。比如请求主张合同有效要求对方履行,仲裁庭有可能做出合同无效的判决,在法院有可能法官会超越你的诉讼请求,直接根据无效的合同做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判决,仲裁要严格依据仲裁请求,大家可能要做替代性请求。比如合同有效,对方就是不履行,我们曾经代表法国比较大的超市公司做过这样的案子,他跟房地产公司签了预租赁合同,最后房地产开发商将物业租给了他的竞争对手,合同确实没办法履行,但是合同肯定有效,在这个情况下只能提出替代性仲裁请求,如果仲裁庭认为不能履行应该给我们金钱赔偿;第二,能不能扩张仲裁的管辖范围?比如合资双方涉及到合资公司利益,能不能把合资公司追加进来?肯定不行,仲裁所有权利的来源都是基于当事人签订合同的仲裁条款,不是司法权,追加进来肯定不可以。还有这样的情况,包括申请人作为一方,合同对方有三个公司,但是我们代表申请人只请求了其中两个公司,那两个公司说一定要把第三个公司追加进来,仲裁庭未允许,在这种情况下,仲裁还是跟法院会有所不同,如果做出不太对的选择,仲裁庭会看低我们律师。第三,仲裁时重视交易惯例。法院非常看重合同怎么规定,仲裁庭讲究合情合理,他会关注过去双方履行合同时候是不是对合同条款有一些修订和变化,包括合资公司历次董事会决定和历次往来的邮件、传真等等,非常重要。
3.仲裁费用的计算问题
王申律师举了一个自身经历的例子:案件是在贸仲打的,其代表出租方,出租房子给房客,租期10年,每年100万,租了2年,房客两个月不付房租,按合同一个月不付房租合同可以解除,王律师去贸仲提起仲裁,贸仲怎么算争议金 12 额呢?按 10年计算。北仲怎么确定呢?北仲按剩下8年确定,如果有第二、第三项仲裁请求,比如第二项仲裁请求腾房,第三项仲裁请求要求对方支付拖欠的两个月房租,还有要求违约金等等,一条一条重新算,大家可能觉得第一条十年算完了下面怎么接着算,一条一条算,开始王律师拿表格或者速算公式算完之后20多万,但仲裁收费通知一下来70多万。王律师去找贸仲理论,提出修改仲裁请求,最后算出来的仲裁费用到底多少呢?贸仲说不解答,只有提了仲裁请求我才计算,这就是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
4.仲裁员信息的披露
到会的一位女律师指出,北仲有自行披露的规定,自行披露往往是不充分的,仲裁委对所选定的仲裁员的信息甚至处于保密状态,也不进行披露,在网上查我们的仲裁员,他说在北仲代理仲裁案,2000-2005年就200起案件,我们拿到非常不公平的裁决书之后想查一下。虽然仲裁事业发展很快,和国外比起来非常快,我们也很自豪,但是我们有一个条件跟国外不一样,我们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务院行政力量的推动,包括从成立到揽业务都离不开行政手段,刚开始起步的时候仲裁大部分业务主要是房地产或者建筑合同,咱们的业务怎么来的呢?主要从建委来的,要是从房地产或者公司来说,不一定特别想仲裁,作为弱势群体,他被动地选择仲裁。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仲裁委主任在其位谋其政,不能只挂名;二是加强仲裁员信息披露;三是增加可撤销的理由,这样撤销率就不会是0.2%了,至少是5%。
5.仲裁员中的律师队伍建设
张丽霞主任认真探讨了贸仲和北仲两个仲裁委员会限制律师仲裁员比例的现象,提出律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和完善自己代理仲裁案件的能力和技巧,同时现任律师仲裁员应该付出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仲裁工作,切实发挥作为律师仲裁员的作用。
北京律协副会长巩沙律师指出,仲裁事业的发展跟律师事业是息息相关的,很多律师原来做诉讼比较多,现在诉讼竞争太激烈,转向做仲裁了,起码解决了一部分市场和发展问题。再有有些人做律师时间长了,想在观念上或者心理状态上有所转变,比如想做主宰者,老到法院被法官训,希望做做仲裁员,满足一下心理要求,也可以为仲裁事业做点贡献,还有些律师以做仲裁员为主业。律师如 13 果想做仲裁员,有自身完善问题,一个是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二是有些律师希望有仲裁员这个身份,但是不想付出,这是仲裁委不能接受的。
三、卢云华司长专题演讲
与会律师就会议主题讨论完毕之后,卢云华司长在此基础上做了精彩的专题演讲。
卢司长首先代表全国仲裁界对北京律师协会和巩会长、仲裁专业委员会以及与会各位律师表示感谢,感谢倾注心智、不辞劳苦的为我国仲裁事业做出的这份贡献。同时,卢司长还客观的评价、充分的肯定律师界同志们在我国仲裁事业创建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尽管我国仲裁事业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我们总体的判断我国仲裁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要求还严重不相适应,因此我们的仲裁行业绝不能搞成自我封闭的一个工作体制,还要面向社会方方面面,广泛的团结和吸收社会专业人士,使我国仲裁事业能有一个又好又快的比较。律师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律师发挥作用,也提不出这些问题,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未来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律师的重要作用。
卢司长进一步鼓励北京律协和律师们多对仲裁事业的发展进言献策,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虽然不一定能够马上采纳,但法制办会根据这些提出的问题分别处理,仲裁法修改的立法问题可以转给立法机关,仲裁收费和仲裁员信息披露问题可以反映给仲裁机构,有些具体问题在研究解决时候也会考虑大家的意见,最后实现促进律师业发展和仲裁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最后,北京律协巩沙副会长致辞感谢卢司长、袁处长所做的精彩演讲。巩沙会长认为,诉讼和仲裁的确各有千秋,有些律师可能担心觉得仲裁没有救济措施,心理承受不了,但是仲裁确实有仲裁优越的地方,一个是时间快;再一个执行情况比较好,法院执行难是非常普遍的问题,仲裁这块自动履行的比较多。巩会长认为仲裁对法院可以起弥补作用,因为职业法官都是惯性思维,以不变应万辩,这种心理状态不利于案件的审理,仲裁员不是法官,没有思维定势,相对来说对于法院的定向思维是一种弥补和突破。
第二篇:我国仲裁的特色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仲裁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我国仲裁的特色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是指仲裁庭在进行仲裁程序过程中,可以对审理的案件进行调解。仲裁中,这一调解是在当事人完全自愿、案件事实和是非基本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的。仲裁庭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然后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仲裁与调解相结合 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特别方式,与单独的调解具有根本的区别。在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时,主持调解的调解员就是同一案件仲裁庭的仲裁员;同时,将仲裁方式和调解 方式实行有机结合,即调解成功,则仲裁庭可以依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结案;调解不成,则仲裁庭可以恢复仲裁程序继续进行仲裁审理。调解并非仲裁的必经程 序,不能带有任何强制性。一.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一)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现实性
仲裁与调节相结合的做法,在 仲裁中体现了许多优点。首先,它省掉了一个程序,从过程上体现了很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其次,由于仲裁员进行调解,其成功率更大;第三,通过仲裁与调解相 结合而达成和解,则更有利于保持甚至加深当事人之间的友好关系。正因为如此,我国运用仲裁与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已在涉外仲裁实践中获得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了很大成功。据统 计,我国每年通过仲裁中的调解,可使案件总数的30%左右以当事人和解而撤案,或者仲裁按和解协议裁决而告终。这种做法,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并 由此引起了国际商事仲裁界的广泛注重,这也是我国涉外仲裁事业几十年来获得不断发展的重要经验。(159)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可行的。
(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可能性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扬长避短。其之所以能结合,也是由其各自特点决定的,现分述如下: 1. 仲裁的特点:
(1)自主性:自主性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体现。仲裁上的意思自治是从
国 际私法上解决法律冲突的意思自治原则发展而来的。意思自治原则的核心是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于他们之间法律关系的法律。进入20世纪后,由于仲裁制度在各国 的普及,加上国际经贸的发展,使该原则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和进一步的发展,进而允许当事人选择解决具体争议的方法。仲裁程序必须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仲裁 实质上是解决争议的一种合同制度,当事人同意将它们之间的争议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交给作为私人裁判官的仲裁员或作为私人仲裁庭的仲裁庭解决,作为一种合 同安排,仲裁应当受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支持。因此,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需要仲裁的事项、仲裁的地点、仲裁的程序、机 构、人员,甚至可以自主地选择所适用的实体法,有助于消除当事人之间及当事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人与仲裁者间的敌对情绪,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当事人选择仲裁是其意思自治的充分 体现。
(2)便利性:仲裁的程序简便、方式灵活、解决纠纷讲求效率与公正,而且一般
不公开审理,这对保守商业秘密和维护商业信誉是十分重要的,也有利于当事人间及当事人与仲裁者间的沟通。
(3)经济性: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解决纠纷速度快,所需费用也相对较低,因而对于主要分歧在事实方面而非法律方面的纠纷,当事人更倾向于采用仲裁方式。(34-35)
(4)不公开性:《仲裁法》第40条规定:“仲裁不公开进行”。在仲裁委员会审理案
件,秘密进行审理,几乎成为世界各国仲裁机构的习惯做法,否则将会被视作“违背商事性质”而不受欢迎。仲裁多涉及商业信誉,当事人发生财产权益纠纷,往往不愿 公示于众,为当事人保密,便成为仲裁的显著特征。仲裁不公开审理是就纠纷的外部环境而言的,对于当事人纠纷的内部分歧,则是根据公开辩论的原则充分表达各 自观点,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体现民主。(49)
(5)法律性。法律性使得仲裁更加正式化和制度化,从而有利于仲裁更有效地发挥其在解决 纠纷方面所具有的特有优势。然而,法律性或国家公权力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仲裁,并未动摇仲裁的根本,不然则使仲裁成为了诉讼。首先体现在,仲裁的民间性和 自治性并不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能完全排除仲裁应当遵守当事人选定或者法律规定必须适用的仲裁程序法和民事实体法,尤其不得排除适用强行法。其次体现在,仲裁与诉讼(或法院)的联系方面,就我国而言,仲裁过程中的证据保全、财产保全以及仲裁裁决和调解协议的执行,由于仲裁机构无权实施强制性措施,只能借助于法院根据法律依靠国 家强制力来执行,这便是诉讼或法院对仲裁的支持;同时,法院以撤销而不是变更仲裁裁决的方式监督仲裁。仲裁的法律化使得仲裁的性质由原初纯粹的民间性和自治性发展到民间性、自治性和法律性的交相融合。就现代仲裁而言,民间性和自治性仍然是其本质属性,法律性仅为附从属性。2.调解的特点
自 愿性,接受调解和达成调解协议均是自愿,是当事人处分自己民事权利的行为。非对立性,可以使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延续,是双赢的结果。灵活性,调解的时间、地 点、方式、形式、程序、途径、内容、结果等,均可以以当事人便利、迎合当事人解决纠纷的需要而定,不必受法律的过多干涉;多赢性,调解解决纠纷,当事人双 方无论从时间成本、精力效益、价值效率、综合费用、面子影响等各方面都有益处,因此,调解解决纠纷具有多赢性。
但是,相对仲裁而言,调解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没有有力的制度保障,以致于在当事
人 双方的地位不平等的情况下,其间的协商极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结果;调解的成功与否一般取决于纠纷主体的合意,如果纠纷主体达不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成调解合意,则前功尽弃;而仲 裁,由于其法律性保障着当事人双方在平等的环境中获得公平的对待和公平的结果。在仲裁过程中,纠纷主体纵然没有达成合意,仲裁机构亦有权根据纠纷事实适用 法律或者公平正义原则做出裁决,而这些裁决在通常情况下是终局性的并具有强制执行力。而且,由于其结果不具法律强制性,当一方当事人不按调解协议履行义务时,另一方当事人不能仅依此协议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仲 裁与调解相结合时,调解成功所制定的调解书具有法律强制力。当一方不执行时,对方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也是二 者相结合的显著优点。因此,将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可以避免因当事人坚持自己的利益而不肯让步时使纠纷难以解决的局面,有利于纠纷的尽快解决。
二. 前景与展望
当 今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仲裁制度和仲裁机构,不仅建立了国内仲裁机构,而且也建立了涉外仲裁机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英国伦敦国际仲裁院、瑞 士苏黎士仲裁院、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国际商会仲裁院、美国仲裁协会、日本商事仲裁协会、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 中心、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海事仲裁委员会等。并且,还出现了国际性的仲裁立法,比如,《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1958)、《关于解 决各国和其他国家的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1965)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等。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在市场经济中,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友好协商;
2、平等互利、3、效率至上。而这些是恰恰是与调解的主要原则不谋而合、并行不悖的,调解的发展是有广阔的空间的。
但 是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调解的过分注重当事人的意愿很可能导致调解的难以达成,甚至于造成对弱势一方的明显不公正。而仲裁由于其具有法律强制性的一面,而且 仲裁员往往是经验丰富的专家,甚至很多法律专家,他们能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迅速公正的解决矛盾与纠纷。在今天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 政治多元化的形势下,中国已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今后解决纠纷的工作一定会与日俱增。在充满高度激烈紧张的竞争环境下,在节奏快捷的工作生活中,人们越来越需要快速经济地解决纠纷,而仲裁与调解相结合的方式,正是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既有 法律严肃性又能充分体现当事人双方意愿的友好环境,因此,必然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施米托夫,《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中译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姜宪明,李乾贵主编,《中国仲裁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9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马赛副,制定统一的调解法很有必要,百度网 邵明,论仲裁,北大法律信息网· 穆子砺,前景光明的调解事业,中国仲裁网
新生女婴出租房内出生被弃垃圾桶脸粘污物死亡 http://s.yingle.com/l/ss/726814.html
申请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l/ss/726813.html
全国首例:因出卖个人信息获刑
http://s.yingle.com/l/ss/726812.html
外地青年在西安闹市被扑倒在地砍死 http://s.yingle.com/l/ss/726811.html
厨师因情感纠葛连杀女友等三人凶杀案当天告破 http://s.yingle.com/l/ss/726810.html
中专女生马桶里生下女婴将其从三楼抛下摔死 http://s.yingle.com/l/ss/726809.html
为琐事杀妻弑女戮侄重伤岳母凶犯伏法 http://s.yingle.com/l/ss/726808.html
二审法院如何进行调解
http://s.yingle.com/l/ss/726807.html
仲裁的基本制度 http://s.yingle.com/l/ss/726806.html 驱逐
出
境的性
质
如
何
http://s.yingle.com/l/ss/72680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非当事人的第三人是否可以参加诉讼 http://s.yingle.com/l/ss/726804.html
鉴定书应包括什么内容
http://s.yingle.com/l/ss/726803.html
如何确定证券赔偿的诉讼方法
http://s.yingle.com/l/ss/726802.html
第二审流程中的司法审查范围
http://s.yingle.com/l/ss/726801.html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后对案件扣押的财物还能不能处理 http://s.yingle.com/l/ss/726800.html
哪些案件不能适用简易流程
http://s.yingle.com/l/ss/726799.html
第三人是否有权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法律规定2018最新有什么 http://s.yingle.com/l/ss/726798.html
民事诉讼法对人 http://s.yingle.com/l/ss/726797.html 第二
审
人
民
法
院
对
上
诉
http://s.yingle.com/l/ss/726796.html
当事人应当如何提出回避申请
http://s.yingle.com/l/ss/726795.html
管制犯行使政治权利不应由执行机关批准 http://s.yingle.com/l/ss/72679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非律师不可从事诉讼代理业务
http://s.yingle.com/l/ss/726793.html
痴情男子拘禁孩子逼其母亲答应结婚 http://s.yingle.com/l/ss/726792.html
中学生效仿刑侦剧连杀三亲戚开液化气纵火焚尸 http://s.yingle.com/l/ss/726791.html
申请法院执行的法律条件http://s.yingle.com/l/ss/726790.html
2018最新
弟弟与嫂子偷情用棍子将哥哥打死 http://s.yingle.com/l/ss/726789.html
女子欲与前夫复婚遭拒为报复将其杀死并阉割 http://s.yingle.com/l/ss/726788.html
电话诈骗出新招男子被骗一百万
http://s.yingle.com/l/ss/726787.html
新娘不满婆家未给改口钱新郎官洞房内将其掐死 http://s.yingle.com/l/ss/726786.html
刑罚结构具有哪些概念和功能
http://s.yingle.com/l/ss/726785.html
盗汽车行驶证勒索被诉盗窃国家机关证件罪 http://s.yingle.com/l/ss/726784.html
诉讼费如何算 http://s.yingle.com/l/ss/72678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19岁少女拒绝性要求遭五旬老汉掐死陈尸出租屋 http://s.yingle.com/l/ss/726782.html
合肥某民办高校2名男生灌醉同校女生后实施轮奸 http://s.yingle.com/l/ss/726781.html
闵行城管打人案一审宣判
http://s.yingle.com/l/ss/726780.html
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否该判刑
http://s.yingle.com/l/ss/726779.html
休庭开棺验尸追踪之:法医严重违反鉴定程序 http://s.yingle.com/l/ss/726778.html
仲裁委员会的设立 http://s.yingle.com/l/ss/726777.html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法延长办案期限的决定 http://s.yingle.com/l/ss/726776.html
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及要求
http://s.yingle.com/l/ss/726775.html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与民事诉讼有牵连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 http://s.yingle.com/l/ss/726774.html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申请表
http://s.yingle.com/l/ss/726773.html
故意杀人罪之思考 http://s.yingle.com/l/ss/726772.html 刑事
简
易
程
序的特
点
http://s.yingle.com/l/ss/72677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强制措施 http://s.yingle.com/l/ss/726770.html 一支砂
枪
“
击
倒
”
三
名
买
卖
人
http://s.yingle.com/l/ss/726769.html
涉外 http://s.yingle.com/l/ss/726768.html 司法
鉴
定的组
织
与
监
督
http://s.yingle.com/l/ss/726767.html
什么是妨害民事诉讼行为
http://s.yingle.com/l/ss/726766.html
关于劳动能力鉴定有关问题的通知 http://s.yingle.com/l/ss/726765.html
黄石港:加强立案监督,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卷烟制品犯罪 http://s.yingle.com/l/ss/726764.html
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http://s.yingle.com/l/ss/726763.html
电刑犯人尸体解剖之病历探讨
http://s.yingle.com/l/ss/726762.html
死后时间推断 http://s.yingle.com/l/ss/726761.html 批准 http://s.yingle.com/l/ss/726760.html 债务诉讼时效 http://s.yingle.com/l/ss/726759.html 司法鉴
定
人
执
业
证
申
请
表
http://s.yingle.com/l/ss/72675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执行刑法 http://s.yingle.com/l/ss/726757.html
反诉与答辩有何不同
http://s.yingle.com/l/ss/726756.html
马赛克:面对测谎仪:公民有没有沉默的权利 http://s.yingle.com/l/ss/726755.html
恶男嫖娼被偷50元杀另一卖淫女报复后让人报警 http://s.yingle.com/l/ss/726754.html
BP漏油事故或将因而代价飙升
http://s.yingle.com/l/ss/726753.html
法医小常识 http://s.yingle.com/l/ss/726752.html 普通程
序
与
简
易
程
序
如
何
区
别
http://s.yingle.com/l/ss/726751.html
什么是“一审判决” http://s.yingle.com/l/ss/726750.html 男子常看黄色网站去医院偷拍女患者隐私被抓 http://s.yingle.com/l/ss/726749.html
结束立案监督程序的要求
http://s.yingle.com/l/ss/726748.html
广西最大诈骗高速公路通行费案半年偷逃超400万 http://s.yingle.com/l/ss/726747.html
诉讼代理人有什么权利
http://s.yingle.com/l/ss/72674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高中生被社会青年围殴60多同学乱石砸死打人者 http://s.yingle.com/l/ss/726745.html
论司法会计鉴定与审计的共性与差异 http://s.yingle.com/l/ss/726744.html
取保后报复举报人违反规定重新收监 http://s.yingle.com/l/ss/726743.html
诈骗罪的相关法条 http://s.yingle.com/l/ss/726742.html 司法鉴定的受理 http://s.yingle.com/l/ss/726741.html 民事起诉状写作中值得注意的相关法律纠纷问题 http://s.yingle.com/l/ss/726740.html
强制医疗防“被精神病”
http://s.yingle.com/l/ss/726739.html
关于批准发布《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通知 http://s.yingle.com/l/ss/726738.html
浅议复核鉴定费的负担
http://s.yingle.com/l/ss/726737.html
鉴定结论的内容 http://s.yingle.com/l/ss/726736.html 公安机
关
立
案
侦
查的案
件
http://s.yingle.com/l/ss/726735.html
修正「法」 http://s.yingle.com/l/ss/726734.html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之回避 http://s.yingle.com/l/ss/72673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文书鉴定的范围 http://s.yingle.com/l/ss/726732.html 犯罪分
子的假
释
考
验
期
限
http://s.yingle.com/l/ss/726731.html
哪些人不能成为证人
http://s.yingle.com/l/ss/726730.html
五年立案监督28件 http://s.yingle.com/l/ss/726729.html 印章真伪鉴定 http://s.yingle.com/l/ss/726728.html 立案 http://s.yingle.com/l/ss/726727.html 活体检验 http://s.yingle.com/l/ss/726726.html 知识产权司法
鉴定申报
业务指南
http://s.yingle.com/l/ss/726725.html
民事证据之当事人陈述
http://s.yingle.com/l/ss/726724.html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侦查阶段控辩平衡比较 http://s.yingle.com/l/ss/726723.html
什么是公告送达 http://s.yingle.com/l/ss/726722.html 法院
强
制
执
行
如
何
收
费
http://s.yingle.com/l/ss/726721.html
有价证券诈骗罪立案标准和构成
http://s.yingle.com/l/ss/726720.html
财政部公告2018年第25号
http://s.yingle.com/l/ss/726719.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方法
http://s.yingle.com/l/ss/726718.html
仲裁当事人 http://s.yingle.com/l/ss/726717.html 国有法人 http://s.yingle.com/l/ss/726716.html 文强涉黑案强
奸是否定
罪成焦点
http://s.yingle.com/l/ss/72671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第三篇: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
完善
专业年级: 法学2007级 学
号: 05181312 姓
名: 卢 茂 春 指导教师: 成 红 评 阅 人:
中国·南京 二〇一一年六月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目 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4
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概述.................................5
(一)劳动争议概念的界定..............................5
(二)劳动争议仲裁概念的界定..........................6
二、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及其启示...................7
(一)美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概述........................7
(二)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8
(三)美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10
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与不足....................10
(一)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10
(二)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不足.....................11
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13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完善.........................14
(二)劳动争议仲裁监督制度的完善.....................14
(三)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的完善...............15
五、结语................................................16 参 考 文 献.............................................17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19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中文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具体规定仲裁制度各个方面以使该制度较之以前更加完善和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时,将劳动争议仲裁推向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仍存在诸多缺陷,归结起来主要有:劳动争议仲裁缺乏仲裁性;仲裁机构因定性不准、法律地位不明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仲裁机构的“三方原则”有名无实;仲裁与诉讼程序衔接不良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难以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的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完善,即明确仲裁机构的性质,规定劳动仲裁员的任职资格,树立仲裁裁决的权威;劳动争议仲裁监督制度的完善,即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实现行业自律,由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进行司法监督;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的完善,即实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机构 仲裁监督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Abstract]The“Labor Dispute Mediation and Arbitration Law” improved the labor arbitration system much by formulating detailed stipulations on all respects and made it more exercisable which at the same time push it to a more important position.However, the labor dispute arbitr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shows much defects including as follows:lack of arbitration characteristic,lack of independency arising from the vague legal status,110 enforcement of‘three party principal'’of the arbitration institute,defected link of the arbitration procedure with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etc.These defects made the labor arbitra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har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aling of the labor dispute and therefore the improvement and innovation thereof become necessary.Perfect measures include: the perfection of the labor dispute arbitration institution which means clearly prescribed nature of arbitration agency and the qualifications of labor arbitrators and establishing the authority;the perfec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which means the perfection of intern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and achieving self-discipline and supervised by the people's court;the perfection of linking up labor dispute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Key words]the handling of labor disputes arbitration for labor disputes arbitration agency supervision for arbitration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劳动关系领域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矛盾日益激化,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逐年急剧上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维护社会的安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主要方式。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吸取以往经验,力图能够在新的形势下及时高效地处理我国不断膨胀的劳动争议案件。该法明确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着力解决以往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仲裁时效过短、仲裁机构行政化严重等,但其仲裁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管辖权异议制度和财产保全制度、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体制不完善等等,不利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公正、及时处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概述
(一)劳动争议概念的界定
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都未对劳动争议做出明确的定义,而是采取列举的方式 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现实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纠纷各式各样,如何界定劳动争议的内涵和范围,直接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在多大范围内依法定程序解决劳动纠纷,而我国的列举式的规定,无法穷尽现实存在的各类劳动争议,因此,有必要给劳动争议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
对此,我国学者们的主要观点有: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
①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指的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对劳动权利义务和其它相关利益有 ① 王文珍.走近劳动争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①不同主张和要求而引起的纠纷”。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亦即劳动纠纷,在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亦称劳资争议。它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即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因执行劳动合同或劳动法规所发生的一切争议”②。第四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方基于劳动关系,围绕劳动权利和利益所发生的争执”。“其广义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或其团体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其狭义仅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争议”。③
笔者认为,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方基于劳动关系,围绕劳动权利和利益所发生的争执”这一定义较好地把握了劳动争议的实质,对争议范围的界定也比较切合实际,比较准确全面的揭示出劳动争议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基本赞同该观点。
(二)劳动争议仲裁概念的界定
劳动争议仲裁,迄今为止并无法定的概念,从现有理论著述来看,劳动争议仲裁概念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当事人自愿把劳动争议提交第三者处理,由其就劳动争议的事实和责任,做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判断和裁决④;第二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的一种,是指法律授权的专门机构,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争议当事人的申请,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争议事项居中调解并做出判断和裁决的法律活动⑤;第三种观点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指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成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为第三方,遵循法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对劳动关系双方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和裁决的一项劳动法律制度。
综合而言,劳动争议仲裁是对劳动争议由第三方居中所作的裁断,是劳动争议解决的程序制度,它必须从劳动争议和仲裁两个环节去分析和概括,才能尽可能地完整地表述。劳动争议仲裁应该是仲裁制度的组成部分,必须符合仲裁的性 ①② 徐智华.劳动争议处理的几个疑难问题的研究[J].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③ 范战江.劳动争议处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 ④ 范战江.劳动争议处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 ⑤ 邢新民,沉翔.劳动争议仲裁员调解员业务指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质、概念、程序、规则和特征,否则,就不能称其为仲裁,如果背离了仲裁的本质,即使名为仲裁,也不能起到仲裁应有的作用:如仲裁员应为立场公正、并赢得双方当事人信赖的第三人,如果没有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信赖,不论是自愿仲裁还是强制仲裁都不能起到仲裁的作用;仲裁委员会所做出的仲裁裁决,因得不到当事人的信任,而使裁决的履行必须付诸于司法强制,仲裁的经济、快捷的优点也会大为逊色①。
二、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仲裁性质的确定、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员独立地位的保障、仲裁程序的简化以及裁审关系的衔接等方面,都有值得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借鉴之处。
(一)美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概述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内容非常丰富,其最具特色之处有四个方面。1.仲裁员与仲裁机构:美国对仲裁员的资格基本上并没有绝对的限制,任何人均可以对外宣称他具有担任仲裁员的能力,问题是申诉案的当事人是否愿意选择他担任仲裁员。通常两种人可能被选为仲裁员,其一为专职于劳工仲裁事务的律师,其二为学术界专攻劳工法规、劳资关系与经济学的教授。在美国,仲裁机构主要是由仲裁人士组织的三个著名的团体,即:全国仲裁员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Arbitrators,简称N从)。该学会由全国高知名度的仲裁人士组成,活跃的仲裁员是以被邀请的方式加入。美国仲裁协会(American Arbitration Association,简称AAA)。是被美国团体协议广泛指定提供仲裁服务以解决纷争的团体,这个团体虽然并未雇用仲裁员,但却为争议团体与仲裁员提供中介的服务。联邦调处服务中心(Federal Mediation and Concilation Service,简称FMCS)。
2.仲裁形式:美国劳动争议仲裁的形式分为五类,即强制性仲裁(依法仲裁)、行政性仲裁(依据合同条款仲裁)、利益性仲裁(对合同进行协商)、调解性仲裁和申诉性仲裁(合同之外的仲裁)。②
① 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② 姜学清.美国解决劳动争议仲裁的形式[J].中国公务员.2002年第8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3.仲裁程序: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前置作业;选择仲裁员,团体协议上将明确规定仲裁员的选择程序;听证程序,仲裁员挑选出来后,即开始安排听证的日期,当事人可以委托代表出席听证,在听证会上提供证据并陈述案情与主张,最后等候仲裁员的裁决;做出裁决,听证结束后,双方当事人通常有30至60天的期限,用以递交他们听证会后的材料简报,最后仲裁员将依据双方先前的协议以及仲裁的程序规则做出裁决。
4.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对仲裁的态度:在美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被最高法院承认的同时,美国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Nartional Labor Relation Board,简称NLRB)也对仲裁制度采取肯定态度。美国的劳动争议,通常包含申诉和对不公平劳动行为的控诉。为了避免案件的积压,对于同时主张违反合同与不公平劳动行为的控诉案件,NLRB采取对仲裁尊重的态度。
(二)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比较 1.仲裁性质的比较
从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上来讲,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除了由法律明确规定强制仲裁的以外,在性质上类似于普通的商事仲裁,是非政府性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是否启动以及何时启动仲裁程序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事前或事后意愿,并且仲裁员的确定也依赖于当事人的选择;而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在协商和调解不成的情况下,只能首先通过仲裁的途径解决,同时,仲裁委员会的确定也是由法律来规定,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机构和仲裁员方面并无自由可言,因此,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是一种政府行为,其在性质上应当属于行政性的公断行为。①
2.仲裁机构的比较
从仲裁机构的设立与性质上来看,美国的三大仲裁机构,都是服务性机构,仅仅是为当事人提供可以选用的仲裁员和提供仲裁的工作条件,因此,该类机构基本上脱离了官方的性质,纯属中立的仲裁服务组织;而中国的仲裁委员会则是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依法设立的国家仲裁机构,当前主要设立在劳动行政部门之下,其日常机构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其所属的劳动行政部门指派,而经费则来源于 ① 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地方财政,因此难以摆脱其政府机构的属性。①从仲裁员的选聘来看,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员均为独立的个人,不代表政府或者某个团体的立场,完全独立办案,且没有严格的任职资格,可以是专职或兼职,多由律师、教授、法官等转行而来,其选任完全基于当事人对其阅历和办案水平的信任;当前,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员必须经省级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考核认定,并发放由国家统一监制的仲裁员资格证书和执行公务证书,在取得仲裁员资格后方可担任专职或兼职仲裁员。
2.仲裁程序的比较
在美国,劳动争议仲裁都要经由一个类似司法裁定的“微型审判”,仲裁员在听证、取证和事后听证以及裁决等事项的行为上都遵从一定的从业准则,即使如此,这个程序也要比中国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简单的多,办案的效率当然也高。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要比美国的程序繁琐和复杂的多,仲裁员审理仲裁案件依据的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的办案程序,而该规则在程序的规定上,基本上仿照了人民法院审理普通民事案件的程序,并且,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中还附加了一些类似行政审批的之类的程序,甚至在一些地方,影响较大的劳动争议案件,需要经劳动局分管领导签字才可以立案,因此,繁琐的程序难以保证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解决。②
4.仲裁与诉讼关系的比较
美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比较好,仲裁是由仲裁员以私人和独立的身份实施的,其裁决结果是终局的,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如此确立的裁审关系,将会提高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权威性,并会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有利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妥善解决。③中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程序,当事人对劳动争议裁决不服的,可以起诉,仲裁裁决从法院受理之日起失效。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需要经过一个普通民事程序,且在审理过程中,并不审查仲裁裁决的任何问题,而是对事实部门进行完全的重新审理。这样的裁审关系和制度,将会浪费宝贵的司法资源,并导致劳动争议案件的久拖不决,从而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① 林晓云.美国劳动雇佣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② 欧阳琼.试论劳动争议的分类处理[J].中国劳动.2004年第7期 ③ 林晓云.美国劳动雇佣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三)美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差异,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可以为我国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强化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性,赋予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时的自主权,提高当事人在参与仲裁时的主动性,允许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自由约定仲裁方式、仲裁机构乃至仲裁员;确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完全独立的地位,赋予其独立的人事任免权和财务支配权,以便于其独立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进一步简化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程序,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完全可以采取一种简易程序或者类似听证的程序,在查明事实后,及时做出裁决;理顺我国的裁审关系,废除仲裁前置制度,实行“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调一裁两审”,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一调一裁两审”的制度将仲裁作为诉讼的一个前置程序,不经仲裁,当事人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一调一裁两审”体制进行重大变革,实行对涉及金额不大的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养老金或者赔偿金的争议,以及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一裁终局的制度,对这部分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终局裁决,使劳动纠纷终止于仲裁环节,不再走完全过程,有效解决周期长的问题,真正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法成立的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的专门机构,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劳动争议仲裁庭及仲裁员组成。第二,劳动争议仲裁受案范围。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界定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可以有效地解决此前有关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之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间的分歧,同时,有利于建立我国统一、高效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第三,仲裁的管辖。劳动争议仲裁管辖,是指确定各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明确当事人应当到哪一个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由哪一个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法律制度。①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实行特殊地域管辖,不实行级别管辖或者协定管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管辖作了专门规定,明确了劳动合同履行地优先的管辖原则。第四,仲裁的程序。冲裁的程序包括开庭前的准备程序和开庭审理程序,后者包括调查和辩论。此外,还有仲裁调解及制作调解书、仲裁庭合议及合议后复庭、宣布仲裁裁决、制作仲裁裁决书等阶段。
(二)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不足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作中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仲裁过程中财产保全制度缺失、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体制不完善、劳动仲裁的程序规则与诉讼的程序规则并不衔接,不衔接则主要变现在举证期间不统一和关于管辖权不统一等。
1.仲裁过程中财产保全制度缺失
我国有关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和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均没有就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财产保全做出明确规定。②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的财产保全成了法律上的空白点。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也可能会产生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它原因,使案件最终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的情况,这切实关系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终是否能得以兑现,很有立法的价值和必要。而在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立法中对保全没有相应的规定,从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实践来看,在劳动争议仲裁中需要采取保全的情形将越来越多。③在劳动争议仲裁的实践中,因没有实施财产保全而无法实现仲裁裁决所得到的权利的情况经常发生。劳动争议仲裁的现行规定中没有财产保全的内容,也没有仲裁机构在接受当事人的申请之后再申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的相应规定,程序的保障 ① 信春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② 薛胜利,何迪迪.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J].大众商务.2009年10月 ③ 班玉环.劳动争议仲裁中也应增加保全程序[J].劳动争议处理.1999年第9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性非常脆弱。
2.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监督体制不完善
首先表现在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体制不完善。在劳动法律制度中只有两个地方规定了对劳动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更全面一些,但也存在此下问题:一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一裁两审的机制本身就是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但现行的这种两审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表现在人民法院在进行审判时小受仲裁裁决的影响,也不考虑仲裁的结果,完全由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劳动法》独立处理案件,即使判决内容与仲裁裁决内容完全一样,也以判决为准,即使裁决错了也没有规定要撤销仲裁裁决,仲裁裁决的对错似乎与法院无关。另一方面,民事诉讼有再审制度,劳动仲裁一旦进入诉讼,便由诉讼法来调整,这样如果真的诉讼结果出了问题,将来再审是针对判决结果的再审,而不是针对仲裁的再审。其次,从劳动仲裁内部来看,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机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第34条规定了劳动仲裁委员会内部的纠错机制。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规定重新仲裁的原因是原裁决有错误,但并没有明确“错误”的内涵和外延。其次,由于仲裁委员会之间无隶属关系,因此即使裁决有错误,只能由原仲裁机构重新仲裁。最后,劳动仲裁委员会没有建立一整套机制健全的错案追究制,使得仲裁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不强,不能确保仲裁员公正、严格办案。
3.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规则不对接
劳动仲裁与民事诉讼作为解决同一问题的两种行为,应当使用相互衔接的规则。但劳动仲裁的程序规则与诉讼的程序规则并不衔接。主要表现为:
首先,举证期间不统一。②在劳动仲裁中,由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对举证期间未做规定,劳动争议案件仲裁机关就无需确定举证期间,当事人只要在案件审理终结之前,都可以举证。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一般都要依据最高法院对证据的规定。为当事人确定明确的举证期间。当事人未在举证期间向法院提交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这使得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消极举证:到了 ① 刘源.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的完善[J].中央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② 周其熹.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的思考[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1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诉讼程序。当事人才积极举证。这样仲裁中举出的证据与诉讼中的证据可能不同,这就使得仲裁中查明的事实与诉讼中查明的事实可能不一致,从而使仲裁的裁决与诉讼的裁决依据事实可能不一致。
其次,关于管辖权不统一。对同一劳动纠纷,劳动仲裁是准司法行为。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该适用司法行为的相关规则;法院是可以对该劳动纠纷进行重新处理,也是一种司法行为,也应该适用司法行为的相关规则。并且两者适用的司法行为规则应该是一致的。那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行使管辖权确定的规则与法院行使管辖权确定的规则是应该统一的。①但是《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第18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企业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处理。这就意味着劳动争议案件。职工住所地与用人单位营业地一致的,由被申请人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职工住所地与用人单位营业地不一致的,由劳动者工资关系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被告所在地法院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由于仲裁案件的被申请人与民事诉讼的被告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是不同的主体。并且劳动者工资关系所在地与劳动合同履行地也是不统一的。这就导致处理同一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与法院在地域上是不统一。
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
鉴于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制度设计和实践运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使得重建新型、高效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从而保证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在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相关的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完善,即明确仲裁机构的性质,规定劳动仲裁员的任职资格,树立仲裁裁决的权威;劳动争议仲裁监督制度的完善,即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实现行业自律,由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进行司法监督;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的完善,即实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① 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5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完善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完善必须首先要明确仲裁机构的性质,规定劳动仲裁员的任职资格,树立仲裁裁决的权威。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从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中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仲裁局,充分行使国家授予的仲裁权。而且,仲裁人员应当专业化、职业化,仲裁员应经过严格的考核并且要经过权力机关的任命。专职的书记员也是必要的。也就是将实现仲裁机构实体化,把仲裁委员会和办事机构从劳动行政部门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专门的办事机构。①只有这样才能排除行政的干扰,实现独立办案,同时也有利于实现仲裁员队伍的专业化和仲裁人员的稳定。建立的模式可以参考一些已有的经验,如可以参考深圳试点建立的独立仲裁院,或者建立地方仲裁办。在组建过程中应以国际通行的“三方代表”为准则设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保证仲裁委员会中立第三方的形象。为此我国法律不仅应在具体条文上确认仲裁委员会由企业的代表、工会的代表以及政府代表组成,而且也要在现实层面上积极培育工会和企业的独立性和代表性。②
(二)劳动争议仲裁监督制度的完善
现代仲裁制度之所以存在并继续发展,是与司法的监督和司法的协助分不开的,为此,对仲裁实施监督,特别是法院对仲裁予以适当的干预,是世界各国仲裁立法的惯例。然而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仲裁监督又未作规定,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监督机制。
首先,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实现行业自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内部监督机制,仲裁委员会主任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认为确有错误静,可以将该裁决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讨论,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即可决定交由新的仲裁员重新仲裁。同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加入中国仲裁协会,遵守中国仲裁协会的章程和规范,并由中国仲裁协会对各劳动争议仲裁委 ① 涂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② 周显志,陈慧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员会及其仲裁员进行行业监督和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实现行业自律。
其次,由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进行司法监督。司法监督的范围仅限于仲裁的程序,不涉及实体权利义务管理的审理,即由人民法院针对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出现违法情况而作相应的监督。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的监督仅限程序的范围内,不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审查,只要劳动争议姊裁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所做出的仲裁裁决,应当受到包括人民法院在内的所有人的认可,这就从另一个侧面维护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业务领域的权威和信誉,以免仲裁裁决常常被推翻而导致当事入和社会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权威性、公正性的怀疑。
(三)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的完善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采用的是“一裁两审”制,即指劳动争议当事人在寻求具有法律拘束力的争议解决过程中,所必需经过的法定程序,包括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其中,诉讼程序又可分为一审程序和上诉程序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脱钩,二者捆绑在一起,造成制度设置的重叠,即产生劳动争议案件又裁又审、裁后又审、一裁两审的作法,这种程序设计既不利于发挥仲裁制度的作用,又拖延了解决纠纷的时间①。
有鉴于此,我国应当实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②,并应注意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独立后,迅速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员的素质,提高对仲裁员准入资格的要求,在保证仲裁员素质的前提下,制定完善的仲裁程序规则,强化对仲裁员职业道德和仲裁纪律方面的约束,以避免一裁终局情况下由于仲裁业务不熟而出现适用法律的错误,同时,防止因仲裁员徇私舞弊而导致的程序不公正;仲裁、诉讼分家,彼此尊重对方裁决,实现裁审由当事人选择,使当事人在争议解决过程中不仅有实体权利的处分权,也有程序权利的处分权,充分地体现当事人的意志,至于如果运用权力强制当事人接受劳动争议仲裁,则实际上形同“垄断”,会逐渐失去信任,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程序障碍。
① 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② 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五、结语
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己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具体规定仲裁制度各个方面以使该制度较之以前更加完善和更具可操作性的同时,将劳动争议仲裁推向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施行对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无疑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是仅靠一部法律就能做到的,需要健全的法治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制度的配套。
随着国家对劳动者保护的倾向日益凸显,同时劳动争议处理成本也得以进一步降低,因此劳动争议的发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变得更加频繁。日益膨胀的劳动争议案件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构成了新的挑战。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所追求的目标,随着劳动关系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出现,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强,加上学界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制进行不断的再思考、再审视,相信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必将得到不断地完善,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参 考 文 献
(一)著作类
1.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前瞻[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2.王文珍.走近劳动争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3.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 4.范战江.劳动争议处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 5.范战江.劳动争议处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年
6.邢新民,沉翔.劳动争议仲裁员调解员业务指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7.社.2000年
7.谢振民.中华民国立法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8.林晓云.美国劳动雇佣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9.信春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二)论文类
1.沈宝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2009年第2期
2.涂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3.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4.刘源.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的完善[J].中央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5.张珂.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弊端及重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6.何选营,张宗峦,刘帆.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7.涂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8.徐智华.劳动争议处理的几个疑难问题的研究[J].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 9.姜学清.美国解决劳动争议仲裁的形式[J].中国公务员.2002年第8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10.欧阳琼.试论劳动争议的分类处理[J].中国劳动.2004年第7期 11.薛胜利,何迪迪.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J].大众商务.2009年10月
12.班玉环.劳动争议仲裁中也应增加保全程序[J].劳动争议处理.1999年第9期
13.周其熹.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改革的思考[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1期
14.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5期
15.周显志,陈慧华.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前的法定必经程序,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主要方式,主要体现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中。法学界很多学者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学者认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设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缺乏管辖权异议制度和仲裁保全制度,对仲裁裁决的监督体制不完善等等,导致在实践中并没有达到立法者预期的效果。部分学者还通过对国内外劳动争议仲裁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的相关措施。
为了获得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基本认知,了解我国学界有关此问题的研究现状,笔者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包括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中美劳动争议仲裁的理论与实践、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不足与完善措施。现就上述阅读范围内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产生及发展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性的仲裁制度,并非从一开始就独立存在的,而是将仲裁制度运用于劳动争议的解决之中的产物,从而形成了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将仲裁制度引入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之中,无疑是对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一个重大补充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是针对劳动关系调整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性仲裁制度,并不是所有的争议都分门别类的建立仲裁制度,如房地产、消费和科技争议。我国仲裁制度恢复后,曾按行业设置仲裁机构和仲裁制度,事实表明,按不同行业设置仲裁制度只能分割仲裁制度,破坏仲裁制度的统一性。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建立是劳动关系调整的特殊性以及劳动法脱离民法的理论与实践而有别于民商事仲裁制度的结果。①
华东政法大学沈宝琴学者指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劳资冲突的加剧迫使当局必须解决劳资关系中的不协调因素。尤其是这种不协调因素发展成为劳动争议后,不及时解决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损害是明显的。在此期间,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没有间断;同时,清末民初的法律 ① 郑尚元.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法的现代化——中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前瞻[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96页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引进和移植催生了中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劳动争议仲裁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分为两部分——劳动争议和仲裁。仲裁一般是针对当事人可以处分的权益争执,利用仲裁人的中立立场,求得公平合理和经济快捷的处理结果。劳动争议中的部分争议符合上述仲裁对象的特征,仲裁被引入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劳动争议,尤其是集体争议并非是当事人完全能够处分的“私权”,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劳动争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曾引起决策当局对解决争议或纠纷解决程序的强制与任意而摇摆不定,1928年制定、1930年颁布的《劳动争议处理法》中的仲裁制度因政治需要而频繁变更,对实行强制仲裁还是任意仲裁,同期有过激烈的争论。①
对于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国内一直争论不断,其中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吸取以往相关法律经验的基础上力图能够在新的形势下及时高效地处理我国不断膨胀的劳动争议案件。有学者认为②,随着这部法律的颁布,国家对劳动者保护的倾向日益凸显,同时劳动争议处理成本也得以进一步降低,因此劳动争议的发生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变得更加频繁。日益膨胀的劳动争议案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组织特别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二、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发展的比较早,在十九世纪的劳工协会(Knights of Labor)时期,即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利益的差异问题,二次大战时的全国战时劳动委员会(National War Labor Board),也要求劳资双方所签订的合同中,应约定相关的仲裁条款。
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属于非政府性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方面享有很大的自主权,除了由法律明确规定强制仲裁的以外,仲裁的方式大都是由当事人在集体合同或个人劳动合同中预先约定。美国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都是非行政化的中立组织,其作用主要是为当事人提供可以选择的仲裁员和进行仲裁活动所需的工作条件。仲裁员均为独立的个人,多由律师、教授、法官等转行而来,其选任完全是基于当事人对其阅历和办案水平的信任,因此可以完全独立地办案。美国的仲裁都要经由一个类似司法裁定的“微型审判”,仲裁 ① 沈宝琴.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2009年第2期 ② 涂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员在审理仲裁案件时,大多会进行一个比较简单的听证程序,以查明主要事实和争议的焦点,其在听证、取证和事后听证以及裁决等事项的行为上都须遵从一定的从业准则,以保证案件的及时公正审理。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一经做出,便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不服裁决的,仍然可以向法院起诉,但除有仲裁缺乏管辖权、仲裁程序违法等法定情形外,法院将会维持仲裁裁决。这样的裁审关系,将会有利于提高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权威性,并有助于提高劳动争议处理的效率,保证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妥善解决。①
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己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随着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的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正在逐步转向由市场机制调节,因而导致了劳动关系主体与内容的变化、不同所有制形式下劳动关系的发展以及各种劳动关系调整手段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变化直接导致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逐年增加。但是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一些不足,这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进行完善。
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
对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国内学者研究较多,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如下总结:
张需聪认为,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呈现出诸多缺陷,归结起来主要有:劳动争议仲裁缺乏仲裁性;仲裁机构因定性不准、法律地位不明而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仲裁机构的“三方原则”有名无实;仲裁与诉讼程序衔接不良等等。
刘源认为②,现行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的不足包括:劳动争议仲裁缺乏管辖权异议制度,劳动仲裁管辖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管辖权异议的规定;我国劳动仲裁缺乏劳动仲裁保全制度,劳动仲裁由于缺乏财产保全制度,进而缺乏了仲裁裁决强制执行的连接点,结果导致当事人历经千辛万苦等待结束了仲裁和诉讼,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早已变得无影无踪,当事人不能达到仲裁和诉讼的目 ① 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② 刘源.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法律机制的完善[J].中央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期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的,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监督体制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体制不完善,其次,从劳动仲裁内部来看,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律监督机制;未明确工会的当事人地位,劳动争议仲裁举证制度存在问题(包括第劳动仲裁机构主动调查收集征据,有违法律的公正性;,在劳动争议案件中一般哪些证据与仲裁请求有关未明确;第二,用人单位在哪些具体情形下要负举证责任未明确等)。
张珂学者则具体指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上存在的问题①:仲裁中请时效太短,“先裁后审”制度中裁审关系无法定位,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规则不对接。其中劳动仲裁的程序规则与诉讼的程序规则并不衔接的主要表现为:举证期间不统一和关于管辖权不统一。
四、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措施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发展需要,已不能在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方面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重建新型、高效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此很多学者纷纷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归结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明确仲裁机构的性质,规定劳动仲裁员的任职资格,树立仲裁裁决的权威②。将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从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中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劳动争议仲裁局,充分行使国家授予的仲裁权。
2.加强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监督。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实现行业自律,由人民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进行司法监督。
3.完善仲裁与诉讼衔接制度③。废除“一裁二审”的制度,建立“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制度。根据我国的情况,实行“裁审分离、各自终局”制度已具备现实的可能性。劳动法作为公法和私法之间的社会法,既有公法的性质又不可避免的具有私法的性质。私法就应体现对当事人的公平原则,公权利不能干涉的太多,否则就会造成公权利的滥用而限制私权利的保护。选择用什么方式处理劳动 ① 张珂.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弊端及重塑[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② 涂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③ 张需聪.中美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兼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及完善
争议是当事人的自由,应体现仲裁的自愿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成为相当普遍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所有的制度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在实践中依然会不断出现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制度研究更是如此。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学界相关研究为基础,尝试总结归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不足与完善措施,提出个人创新论点,以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贡献微薄之力。
第四篇:浅谈我国高速事业发展
浅谈我国高速公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养护
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高速公路快捷、安全、舒适,达到“畅通、平整、洁净、美观”的行驶质量的重要手段。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通过对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周期性的预防、养护与维修,保持其正常的使用质量、路容美观。从目前来看,在养护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快捷。关键在于对紧急事件处治的力度。除雪除冰、防洪抢险分别是冬季和夏季常规性的养护工作,从而实现预防为主、排查有效、反应迅速、快速畅通的目标,达到“下雪不封路”或“雪后快速开通”。二是如何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构造物二期检测频率和密度,以提高安全设施被损坏后的恢复速度。三是如何保证舒适。要保证高速公路路面质量、行驶指数达标及抛洒物清理及时,提高路面行驶的舒适度和车辆的行驶安全。四是如何保证畅通。在高速公路日常养护路面维修中关并车道实属必要,但施工时应体现高效管理、快速施工、热情服务,以确保高速行驶的车辆在施工路段不出现拥堵点和安全隐患源,真正做到道路通畅安全。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在于各级管理者把传统管理观念向“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彻底转变,真正实现从普通道路养护到高速公路养护,从被动养护到预防养护,从经验养护到科学养护,由手工作业到机械化养护全方位的转变与提高。
二、收费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不仅关系到通行费征收,同时也是各个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直接面对社会展示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收费队伍的人员素质至关重要,关键是对收费人员的制度管理、激励机制及素质培养,其中包括业务技能培养、日常行为规范、文明形象塑造、作弊行为处理等,都是影响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必须结合实际,注重收费员工的人本管理,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下列问题:
一是建立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提高收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培养收费员工参与社会化就业的技能和能力,为员工创造再就业的条件和机会;三是加强收费员工劳动保护,防止职业病发生;四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收费站快速放行能力,使高速公路真正实现“高速”,避免和消除对公众时间和社会资源的浪费。要从多方面入手,在设备配置、收费站车道的开放使用、收费人员配备和技能、紧急预案、服务承诺等方面完善制度,建立有效机制,保证快速放行;五是提高收费设备维护能力,保证收费系统正常运行;六是在收费路段内维修里程达到10公里以上时,考虑对通行车辆收费实行优惠;七是对收费作弊行为如何进入司法程序,以确保收费的质量和回收资金安全,稳定收费队伍。
三、路政
路政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高速公路路产,维护路权。它具有行政执法效能,更具有服务功能。目前,全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很不统一,有交通厅设立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专门机构,与管理者相对独立的形式;有交通厅向高速公路派驻路政执法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形式;也有路政管理职能与巡警合二为一,成立高速公路综合执法队的形式等。但无论是怎样的管理体制,最根本的落脚点就是如何确保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的力度,如何做好为高速公路行驶车辆竭诚服务。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单位,理顺与路政部门的关系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形成联动机制,管理部门与路政执法有机结合,做好路产的索赔、恢复、路权
维护,保证路产、路权不受侵害;另一方面,要形成互动体系,在路政管理中充分体现服务的理念,做好道路巡查、事故快速清障工作,全面保证高速公路高效、安全和畅通。
在路政队伍的内部管理中,强化队伍建设是路政管理的核心。必须以制度管理人,以规范约束人,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制度,解决实际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事故清障的及时性、提高路政人员巡查的责任心、认真负责地对超限车辆管理等问题,特别是要与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保证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理,与驻地政府、医院紧密联系,以保证交通事故的紧急救援。
另外,如何有效地把握和实施行政处罚的尺度,达到以教育为目的,规范路政管理,也是一个值得不断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四、服务区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配套设施,从10多年的发展来看,早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仅仅是从配套设施的要求出发,没有以人为本从服务功能、人性化方面考虑,因而大多存在功能不够完善、布局不尽合理、外观设计不尽美观等缺陷。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功能日益提升,服务区不仅承担着高速公路加油、修理、餐饮、休息等重要功能,而且也是高速公路经营者直接面向社会、面对顾客展示文明形象的又一重要窗口。据不完全测算,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营业额约在50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群体,服务区不仅要做到功能完善、服务到位,而且应从建设期就合理设计、长远规划,在运营后,加强公共设施维护,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服务。同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根据所辖服务区的情况,做好长久性的资金准备,针对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不断变化的顾客消费需求,本着以车为本、以顾客为本,长期持久地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改进服务设施,从而提高顾客在接受服务时的舒适度与满意度。
高速公路管理单位要注重加强对所辖服务区的监管,切实解决“以包代管”、“以租代管”、放任自流的问题,要以搞好服务区优质服务为根本,确保高速公路运营的整体形象不受损害。管理单位还应注重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数据管理和量化考核,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服务区经营服务项目、营业额、收益以及本路段通行量、经过服务区前的相关交通量和服务区的消费车次、消费人次、消费水平、顾客有理投诉等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归档再进一步分析、对比和研究,可有效地用于对所辖服务区经营服务的考核和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服务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各类数据的积累和研究,对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定位、建设规模的论证将发挥重要作用。
五、体制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一直是管理同行讨论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尚未形成集中统一、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基本有三种类型:一是组建了省政府直接领导、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为一体性质的高速公路集团公司,按企业方式运作,基本脱离与省交通厅的隶属关系;二是组建了由省交通厅领导兼任董事长的投资实体;三是成立了事业性质的高速公路管理局。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内地除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外的27省、市、自治区共有高速公路路段管理机构(公司)239个,其中事业单位113个,中外合资企业35个,国内企业91个,平均每省8.85个。而这些管理机构又分别隶属于89个管理单位,其中事业单位有33个,企业性质的有56个。从管理里程看,目前239个路段管理机构(公司)中,管辖里程超过100公里的只有56个;89个管理单位中,管理里程超过300公里的只有16个,超过500公里的只有4个。从整体分布看,南方地区以公司化运营居多,北方地区以事业单位居多,孰优孰劣,尚难定论,可说各有利弊。属于事业单位的,更注重管理,人本化的服务观念较为淡薄,服务质量稍逊一筹,因此应不断研究和提高服务品质;而公司化的管理单位比较注重强化服务,注重提高顾客满意
度,但管理整体协调性、统一性不足使高速公路的快速、便捷打折扣,也为司乘人员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行业管理亟待加强。笔者认为,围绕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行业管理、管理单位企业化经营三原则,对理顺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将有益于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六、属性
除了基础性,高速公路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公益性和商品性。目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占到全国汽车保有量的10%左右,日通行费收入达到2亿多元,由此看来,高速公路在人民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目前,公益性与商品性在高速公路管理和服务中哪一个显现得突出一些?地域不同,情况也不同。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行驶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大,管理和服务中似乎其商品属性显现得浓一些;而在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辽宁、山西、吉林等地,行驶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小,管理和服务中似乎其公益性占到了主导地位。
实质上高速公路公益性特征十分突出。政府投资和主导修建高速公路,监督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其主要目的不在于取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和回报,而追求的是广泛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历史的进程和发展的趋势来看,高速公路的属性应以公益性为主,其商品性应渐趋弱化。而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应掌握好高速公路的公益性兼商品性的属性,在管理和服务中把握好“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尺度,将两种属性有机结合。特别是投资多元化之后,一方面,收益好的高速公路要保证其公益性,保证所有的服务功能满足顾客,设施完好;另一方面,收益暂时不好的高速公路不要忽视其商品性,要讲究经营管理和服务营销,吸引车流,追求效益,注重回报,实现利润最大化。总之,在强化高速公路行业管理中,要注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也需要经营有方,应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发生,从而确保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经营
长期以来,国内高速公路单位大都存在只注重管理、不注重经营的倾向。至今年3月,我国公路上市公司已达19家,截至目前,这些公司利用市场募股筹资已达273亿多元人民币,包括国内上市和香港上市的公司,效益普遍较好,现金流量大,有的在资本运作方面迈出了极大的步伐。但在经营开发方面,普遍未在其他领域进一步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上市公司目前财务闲置现金达上百亿元。那么,如何有效利用高速公路管理融资,创新经营理念,激活经营机制,拓宽经营思路,充分整合、利用高速公路资源和资产优势,发挥高速公路交通节点优势、传播媒介优势和产业政策优势,在打造高速公路行业品牌的同时,加快高速公路产业化进程,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经营战略,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则是高速公路管理中应该努力进行研究的问题。
时间缩短、空间拉近,是高速公路一项主要特点。它在物流、广告、旅游等行业中,充当着媒介的角色,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的媒介优势,挖掘潜力是高速公路经营开发的主要途径。例如:围绕高速公路主业,统筹规划,拓展沿线广告开发;利用高速公路网络优势及有利资源,介入现代物流行业,为客户提供仓储、堆存、配货、发送服务;开发通讯管道租赁业务;开发和租赁高速公路沿线地产,发展生态农业、养殖业;与沿线政府、地方企业联合,发展特色经济与特产经济等,都是高速公路进一步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
八、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速公路是以高科技为先导谋求发展的,在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无不体现出高科技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运营管理以人性化为根本,使整个系统始终在实践着管理现代化、运营自动化。因此,以各省乃至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及不停车收费为代表的智能化交通建设将势在必行,然而,目前高速公路科技仍面临着制约发展的几个问题:
一是技术协调。联网收费涉及到的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视频监控、银行结算等,在不同地域对技术程度、水平要求也不同,如何有机地集成应用到高速公路,保证三大系统的统一性、整体性和有效性。
二是资源整合。高速公路电子通讯、骨干网建成之后,在收费监控、监控调配、紧急救助、应用通讯等方面,如何把所有资源进行整合,以提高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为前提,以安全畅通为保障,实现人、车、路全天候无障碍沟通与对话。
三是技术拓展。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高速公路企业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现代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到交通征稽、公路运输、运输管理、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领域,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交通全方位服务。
九、整合当前,由于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不同,管理体制、机制也不同。可以说,投资不等,造价不一,负债不同,实力不均。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的浪费以及机制不活等问题。更重要的还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还贷问题。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大部分来自贷款,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直接关系到还贷问题;二是高速公路资源利用和共享优化问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拆分账、高速公路监管、通信设施管理、国防设施功能维护等内容,在管理上具有不可分割性,管理主体多元势必造成运行系统多元;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各种设施投资巨大,只有充分利用资源,实行设施共用,信息共享,协调运转,步调一致,才能达到提高运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所以,必须进行有效整合,充分盘活国有资产,实行集约化经营,才能减少管理成本,增强企业活力,使高速公路运营达到最佳效果。故有必要对各省高速公路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和整合,根据路段、贷款、经营等实际情况组建集团公司,有利于形成高速公路大产业,由此既突出了整体效益,又强化了行业管理,还可以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
十、联网
目前,国内部分省市实现了省市内联网收费,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了较为先进、快捷的方式,但与此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1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联网之后带来的技术难度和管理问题,对今后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员工管理、顾客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内部,首先就是员工管理,要强化人员素质,提高业务技能,加大收费稽查的力度,严肃处理作弊行为;其次,就是顾客管理,杜绝车辆通行卡倒卡的不良行为发生;三是在解决好通行费拆分账结算的同时,要考虑解决好各收费站因收费额大小不同而带来的工作强度不均的问题,收费站薪酬总额分配要合理调整,从而保证结算公正、合理。要特别针对里程长、通行费额大的实际情况,解决好司机随身携带现金数额较大、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问题,由此可见,通行费储值卡的应用势在必行。
总之,我国高速公路在十几年间的发展令人叹为观止,已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增长最快的国家。高速公路在交通乃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其管理,服务与经营虽正在逐步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但应该全方位地进行良好管理、“提速”,切勿让低效率、低水平的制约因素和问题成为发
展的羁绊。面对高速公路管理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研究高速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懈探索和持续改进,是每一个高速公路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五篇:我国仲裁监督体制的问题[范文]
就如何完善我国仲裁监督体制的问题,可以先从《仲裁法》中存在的问题考虑:
(一)《仲裁法》第20条规定了法院对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优先权。这是与仲裁最基本的原则—当事人自愿原则相违背的。双方当事人基于自愿选择仲裁机构裁定纠纷,已经间接排斥了法院的管辖。对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当然首推其选择的仲裁机构。而由法院认定仲裁协议的效力似有“越俎代庖”之嫌,仲裁机构也丧失了独立性,失去了其最基本的存在基础,成为受制于法院的二级机构。
(二)《仲裁法》第28条第2款及第46条规定了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管辖法院,分别由财产所在地和证据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仲裁与诉讼不同,不存在法定管辖的问题。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就可以约定由任一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而仲裁机构完全可能与财产所在地和证据所在地不同,而法院也不如仲裁庭了解当事人争议的具体情况,在执行的过程中难免有所疏忽延误,使得仲裁高效、快捷的特性无法突现。
(三)《仲裁法》第58、63、70、71条规定了法院撤销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制度。仲裁离不开法院的支持和监督,同时法院应在法律范围内对仲裁行使司法监督权。整体而言,我国仲裁员的业务水平及各方面素质普遍要比法官好,从两者选任的条件就可看出。可根据现行的司法监督制度,法院做出撤销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之前,完全在审查和听取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及提出的意见基础上做出裁定,将仲裁庭排斥在外。《仲裁法》在详细规定法院撤销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制度的同时,却不赋予仲裁员陈述意见的权力。一旦仲裁裁决被错误的撤销或不与执行,势必影响仲裁这种解决方式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在解决纠纷体系中的地位,造成诉讼的扩张和仲裁的萎缩。
(四)《仲裁法》第58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17条规定,法院在审理撤销裁决申请和执行裁决时,对国内仲裁裁决的审查范围既包括对程序的审查,又包括对认定事实和使用法律是否正确的实体方面的审查,而对涉外仲裁只就程序问题进行司法监督,形成了双重监督标准。对国内仲裁裁决的审查过于严苛,不仅使同是仲裁当事人却因一方又涉外因素而受到特殊待遇,与《仲裁法》确定的当事人法律地位相同原则背道而驰,而且也与国际上弱化法院对仲裁干预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在找出完善《仲裁法》司法监督制度的办法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下面客观的事实:
(一)必须充分肯定《仲裁法》确立的我国的仲裁监督体制。由于当时立法技术、法律适用和社会背景的限制,《仲裁法》规定的司法监督制度与国际通行仲裁原则还有矛盾之处,其部分条文之间的规定也不统一。但它毕竟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仲裁法典,吸取了各国仲裁法及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长处和精华,在司法监督方面的规定基本符合国际通行的仲裁原则。结束了我国仲裁立法不统一,仲裁制度不一致的混乱局面。
(二)必须承认某些程序性问题与实体性问题的重叠性。按照一般法律规定,法院对裁决的审查分为程序上的审查和实体上的审查。程序性问题主要发生在仲裁程序的过程中,对裁决的结果或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不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实体问题主要发生在裁决作出时,对裁决的结果或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产生直接的作用。但是对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的。例如《仲裁法》第58条中规定的后三种情形即是如此,这三种情形是: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这三种情形既含有程序因素,又含有实体因素,体现出某些程序性问题与实体性问题的重叠性。
(三)顺应国际上仲裁司法监督方面立法的趋势。各国仲裁立法中大多规定了法院有权对裁决进行实体审查,但仅限于两个方面,一是出于“公共秩序保留”的事项,二是兼具程序性的实体事项。此类国家的典型代表英国和美国对仲裁制度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而逐步缩小了法院对裁决的审查范围。英国在其1979
年仲裁法第3条中规定法院不再对事实认定进行审查。在国际立法方面,《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和1985年的《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都承认仲裁裁决的终局性,法院在执行裁决时,只审查程序上的自然正义问题,而不对裁决的是非曲直进行司法复审。所以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趋势来看,法院对仲裁的干预趋向减少。
针对国家既要对仲裁实行司法控制,又要使这种司法控制在仲裁的保密性、快捷性和终局性与广泛的公共利益之间达成平衡的两难境地,笔者认为“适度性”是较好的办法。“适度性”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承认仲裁裁决的终局性;
二、法院原则上不审查或者严格限制审查裁决中的实体内容,只审查仲裁程序是否合法;
三、在仲裁程序中,法院的监督以支持或协助仲裁为主,且法院介入仲裁的范围以当事人或仲裁庭的申请事由为限,不得擅自扩大监督范围。在当事人与仲裁庭不需要法院协助时,法院采取“不干涉主义”;
四、法院监督仲裁应当坚持以促进仲裁发展为原则。
在“适度性”方法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对仲裁的司法监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以图完善:
(一)由仲裁机构裁定仲裁协议的效力。现代国际仲裁立法的趋势是,由仲裁庭作为最终判断仲裁协议效力和自身仲裁管辖权的机构。由仲裁机构作为仲裁协议效力的裁判者,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本原则相一致,有利于仲裁机构的独立性
(二)授权仲裁机构直接对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申请进行裁定。由于仲裁庭比法院了解当事人争议的具体情况,由仲裁机构直接对保全申请进行裁定,不但有利于提高仲裁效率,及时解决纠纷,而且还可以减少保全错误的发生,避免给当事人造成损失。
(三)明确规定仲裁员参加法院对仲裁的司法监督活动,并有权陈述意见。法院对仲裁行使司法监督权的活动与整个仲裁制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采用仲裁制度处理大量涉外经济纠纷更为必要。为避免审判人员因欠缺仲裁经验而做出错误裁定,建议法院在审理撤销仲裁裁决申请时和做出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时,听取仲裁员的意见,让仲裁员参加司法监督活动,做到兼听则明,符合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
(四)取消法院有关仲裁裁决不予执行的规定。法院通过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两种方式进行司法监督。但从《仲裁法》第58条有关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第217条、第260条关于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规定来看,除了对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司法监督的区别之外,两者并无实质性的差别。当事人在申请法院撤销仲裁裁决未果时,还可以再次申请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这样的二次司法救济将可能造成授予故意拖延执行仲裁裁决的当事人以合法依据的恶果。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外国仲裁立法,以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方式吸收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司法监督方式,使撤销仲裁裁决成为仲裁司法监督的唯一救济手段。
(五)统一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载的司法监督范围。《仲裁法》中规定的法院对国内仲裁和涉外仲裁审查的“双轨制”不仅不符合世界各国仲裁立法的趋势,而且与其规定的仲裁当事人地位一律平等相矛盾。为了使我国的司法监督制度是国内与涉外并轨,建议取消法院对仲裁裁决的实体审查规定。至于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的界定,建议通过实施细则进行细化。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建立了以《仲裁法》为首的国内仲裁立法和包括《纽约公约》、《华盛顿公约》在内的国际仲裁立法的较完整的仲裁法体系,其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看到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不足。与国际先进仲裁立法相比,在司法监督、仲裁程序等方面我们尚有不足之处。加入WTO后,为迎接新的挑战,《仲裁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尤其是在法院司法监督制度方面,急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