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山东省临沂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
【发布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发布文号】环办函〔2006〕845号 【发布日期】2006-12-12 【生效日期】2006-1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山东省临沂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考核验收的通知
(环办函〔2006〕845号)
临沂市人民政府:
根据你市申请、山东省环保局推荐,按照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程序,我局定于2006年12月19日-20日对你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行考核验收。请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协助我局开展考核验收工作。
联系人:国家环保总局 污控司 戴祥
电话:(010)66556241
附件:临沂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考核验收组人员名单
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附件:
临沂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考核验收组人员名单
组 长:赵华林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 副司长
副组长:张晓东 山东省环保局 副局长
联络员:陈永清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流域处 副处长
成 员:郑丙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所 所长研究员
吴舜泽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咨询部 主任研究员
张 辉 国家环保总局评估中心 研究员
班 健 中国环境报社 主编
赵银慧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综合室 高工
杨 凯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城市处 高工
戴 祥 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城市处 主任科员
曲光远 山东省环保局污控处 处长
苗 欣 山东省环保局污控处 副主任科员
王桂勋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室 主任高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丹江口创建湖北环境保护模范城
丹江口市创建湖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工 作 报 告
(2017年2月)
2013年4月,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下达了丹发【2013】6号文,正式提出在全市开展创建国家(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的决定。2013年以来,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围绕国家(湖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目标,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污染减排,严格环境监管,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关注民生,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能力全面加强,环境管理不断科学规范,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开展创模以来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4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9.3%,实现旅游收入57.5亿元,增长19%。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汉江干流丹江段、丹江口水库水质长期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以内,5个国控、1个市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100%(除官山河以外,其他均为Ⅱ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15年,我市城区优良达标天数为316天,达标率为86.6%。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0.093毫克/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浓度;SO2平均浓度由2014年的0.023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13毫克/立方米,下降43%;NO2平均浓度由2014年的0.029毫克/立方米下降到0.017毫克/立方米,下降41%。城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固体废物保持较高综合利用率,危险废物全部依法安全处置。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创模规划》得到全面实施,14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6个生活垃圾处置项目、2个水土保持项目、13个库周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5个工业点源污染治理项目、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项目、1个水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项目全部完成,重点项目完成率达100%。实现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和所有乡镇全覆盖。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9.56万吨/日,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7%;污泥处置率达100%。全市垃圾处理能力达到602吨/日,其中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350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6%。
四是环境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指标纳入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中小学环境教育全面普及,环境质量公告有效落实,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2012以来,丹江口市环保局连续多年在全省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中获得优胜单位;连续四年获得十堰市各县(市)环区环保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第一名;在2013年、2015和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中,丹江口市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轻微变好”县;在首届“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水源地评比中,丹江口水源地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2013年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2016年顺利通过 省级森林城市的考核验收。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机制体制,增强环保活力
一是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自2013年提出创模以来,环保创模工作成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入了市委、市政府日常工作决策视野,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把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作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安全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以创模总揽全市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把“保水质、迎调水”作为全市的一项中心工作,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予以了高度重视。及时调整成立了高规格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委书记任主任,市长任第一主任,市“四大家”相关领导任副主任,市直各相关部门为市环委会成员单位,形成了党委政府统领、环保部门牵头、成员单位协同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丹江口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了环保委员会在创模中的积极作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带队,召集市编办、市财政、市人事等多部门一把手,在环保局调研,现场办公,研究解决环保创模及环保能力建设问题。
二是完善创模的制度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定期研究生态环保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出台了《中共丹江口市委、丹江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意见》(丹发[2013]11号),把市级环保专项资金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同时,市财政每年从国家生态补偿 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用于污染减排、生态保护和创模工作。市纪委制定了《丹江口市开展五城联创责任追究制(试行)》,强化督办与责任追究,全力推进创模任务的落实。出台实施了《丹江口市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依照这一制度,在创模期间,对3个单位下达了“一票否决”预警,对10家企业进行了环保约谈。在全市引起震慑效应。有力的促进了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切实履行好各自承担的环境保护法定职责,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保欠账。
三是强化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坚持把环境保护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强化责任追究和工作问责,实行“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创模工作作为镇(办、处、区)和市直部门重点考核指标,同时还将水环境质量和空气环境质量纳入日常管理考核,每月进行通报。
四是以南水北调为龙头,强力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制定了《丹江口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市、镇、村(居委会)三级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全市20个镇(办、处、区)全部结合《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划定了以村委会(社区)为单位的三级网格,两委会负责人担任环境保护网格员,并结合辖区实际,明确了环境保护具体职责,真正做到“处处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责”,将责任体系层层细化,做到环境执法市域全覆盖;为强化库区环境监管,成立了丹江口市库区综合执法管理办公室,从环保、公安、海事、水产、水务等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对库区水质保护进行综合执法;在库区环库的15个乡镇 成立了6个环境保护管理站,前期分别在库区4乡镇设立固定办公地点,建立了环库环境监察和巡查机制;此外,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强环库公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的通告》、《加强丹江口库区(丹江口市境内)岛屿监管保护工作的通告》、《关于严格落实直接入库河流日常保洁责任的通知》等文件,将库区水质保护纳入库周各镇(办、处、区)网格监管重要职责;制定了《丹江口市入库支流环境保护河长责任制管理办法》,对进入丹江口水库各支流水质实行河长责任制,市长担任总河长,分段河长分别由镇长和村委会主任担任。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创新和有效实施,确保了库区水质安全,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五是强化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进环保责任落实。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得到加强,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的能力、水平显著增强。环境监察、监测实现了标准化,在2014年全部通过了省环保厅组织的环境能力标准化建设验收。
增设了环境应急中心、机动车尾气监管中心和六个乡镇环境管理站;环境监察大队单位性质由自筹自支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环保系统的人员、经费、编制等问题得到加强,二级单位人员编制由过去的17人增加到38人,环保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给予充分保障。
全市环境监管的能力全面加强。2012年以来,通过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4000余万元,全面加强环保执法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市环境监控中心大楼建成投入使用;购置水质监测采样船一艘;新建城区噪声监测LED显示屏两座;新建两座6参数空气自动站(左右岸); 对胡家岭水质自动站高标准升级改造;购置气质联机(GCMS)、气相色谱、原子荧光等大型分析仪器,水质常规分析能力超过64项。二是加强监察能力建设。建成全市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视频、数字化信息平台;对一线执法人员全员配备使用便携式手持移动执法终端。
(二)强化环境基础建设,环境保护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14个城镇污水处理项目、6个垃圾处理规划项目等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行,实现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城市和所有乡镇全覆盖。
二是实现了所有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覆盖。作为全省唯一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县推进县(市),累计投入资金20513.35万元,对全市194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境覆盖。
三是构建城市生态滨江样板。我市自2012年5月开始启动“一江两岸”观景带和沧浪州湿地公园项目建成,总投资2亿元,整个工程区域总占地面积94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343公顷,水域面积597公顷。收集乡土植物600多种,公园花带15000平方米,种植广场高大乔木、江堤柳树、池杉、水杉、松、竹、梅、桃等各类树木25万株。公园内树木葱茏,芳草如茵,四季繁花盛开,蜿蜒曲折的游步小道纵横交错,碧波荡漾,随处可见鸥鹭翩翩飞舞,形成“依山傍水,城河一体”的休闲、生态景观。
四是大力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西气东输二线丹江口支线天然气项目在2010年引入我市,通过全力普及居民、酒店、餐馆使用天然气、对 城区所有出租车和部分私家车油改气、燃煤锅炉煤改气,切实转变了城市能源结构,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大幅度提升,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达到93.04%
(三)突出水环境整治,改善水环境质量
一是大力推进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我市把确保“一江清水北送”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和政治任务来完成。为保障调水工程的顺利持续通水,我市全力推进入库河流治理、生态修复、坝区环境整治等工程,有效实施了“五河治理”(官山河、浪河、安乐河、沙沟河和大柏河)。作为水源地,我市库区上游2条一级入库支流、10条次级入库支流中,原来存在官山河、浪河和大柏河三条河流不达标。为确保库区水质良好水质,我市组织有关科研单位编制了各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多措并举,自筹资金进行治理(其中官山河先后投资1.65亿元),实现了三条河流水质的根本性好转。
自2015年开始,官山河稳定达到Ⅲ类以上,多数月份达到Ⅱ类水质,浪河自2014年开始,水质稳定达到到Ⅱ类;实现了域内无劣V类、无黑臭水体的目标。
二是强化饮用水源管理。针对饮用水源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问题,投资106万元,完成城区第一水厂陆域一级保护隔离网工程、水域一级保护区防护带工程和饮用水源保护区警示标志“三建”工作,拆除了保护区内库汊拦河坝和网箱;启动总投资2.98亿元的二水厂迁建工程,目前已投入1419万元,工程正在紧张进展中;规范了备用水源建设,制定并上报了《备用水源汉江集团水厂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等待省环保厅批复,设置了规范化的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围网等物理隔离设施。自2014年开始,每年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一次109项全项目分析,水质达标率为100%。从2014年开始,对全市15个镇(处、区)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进行每年2次29项常规监测。通过强大的宣传攻势和持续不断的严格执法,落实了饮用水源巡查制度,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规范涉水企业污染治理。先后开展四轮“清水行动”,深入开展“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向三大污染宣战”、“保水质、迎调水,百日攻坚战”等专项行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五创办多次联合市直相关单位协同作战,密切配合,联合督查,重拳整治对库区水环境构成较大危害的环境隐患,强制取缔十堰川流汽车配件厂、十堰市紫源宏物贸公司等“十小”企业;关闭丹江口市鑫隆生物科技公司黄姜皂素生产线、丹江口磷化工公司磷酸生产线;丹江口市神龙化工有限公司黄磷生产线等不达标涉水企业;拆除网箱养殖93534只。
四是加大在线监控设施的建设力度。我市已有27家重点企业安装了34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其中废水24套,全部安装并通过验收和联网,并且每季度开展了有效性审核,传输数据有效传输率达到96.58%。全市工业企业达标排放能力持续提升。
(四)实施综合整治,改善空气质量
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全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一是加大了落后产能淘汰落力度。自2010开始,先后关停了位于城区的市第二水泥厂和太和水泥公司、6座电石炉、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 司68台电解槽等多家企业或生产线,此外还有4台电石炉2013年来实际已经处于停产关闭状态。
二是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湖北东圣丹江化工有限公司的30蒸吨的锅炉采取脱硫除尘措施,丹江口市宏茂冶金有限公司和汉江集团丹江口电化有限责任公司6台半密闭电石炉都改为全密闭,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00吨/年。
三是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加强燃煤锅炉、煤气发生炉、炉窑、茶水炉、食堂大灶等煤改天然气工作;在城区禁止新建燃煤炉窑、锅炉和大灶,其他地区禁止新建小于10蒸吨的燃煤锅炉;淘汰燃煤小锅炉,停用燃煤锅炉10台,对12家企业22台燃煤锅炉进行了煤改气。这些措施的落实,为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强度的降低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开展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强化了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湿法施工,落实施工现场围挡全封闭作业、现场道路硬化、施工车辆进出工地冲洗、渣土运输车辆全密闭等措施。强化道路扬尘监管,加大了道路冲洗降尘频次,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了73.7%以上。落实了企业堆场、料场的覆盖、封闭等措施,有效抑制了堆场扬尘的产生。实施以城市绿化、保护生态为主的园林绿化系统工程,全面实施裸露山体整治工程,基本实现了裸露山体的绿色全覆盖。
五是加强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线1条,在建1条,于2014年9月,正式开始机动车尾气检测和环保标志核发工作,到 2015年底,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率达到78.4%。同时,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的淘汰步伐,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426辆。
六是深入开展餐饮油烟整治。从市财政专列专项资金,对餐饮油烟污染治理进行了补贴,合计完成了124家餐饮单位油烟治理。
(五)开展噪声整治,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解决噪声扰民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制定了《丹江口市城区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丹江口市城区生活、交通噪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通过加强法制管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大城市噪声整治力度,有效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有效地控制了声环境质量。
一是强化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确保施工场地噪声达标排放。规范工地施工行为,严格夜间施工噪声执法监管,完善工地公示制度,及时处理噪声污染投诉,化解群众矛盾。
二是开展工业、五金、建材等生产、加工噪声的专项整治。2013年7—9月,环保局成立专班,对群众投诉较多的工业企业、钢窗、石材加工、广告制作等作业门店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噪声专项整治,主要针对居民休息时段进行巡查。对厂界噪声超标的圣达锻造有限公司、环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达标排放;规范各加工门店作业时间和作业行为,落实噪声防治措施,对污染大却拒不整改的,强制停电、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三是加快城区道路设施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造拓宽、刷黑环 城南路、沿江大道、挖断路、红花路、姚沟路、车站路、生产南路等二十余条城市主次干道;整理、扩建人行道,合理布局车辆停车点,改善人车混行现状。通过改善城市道路环境、缓解车流量压力,降低城市噪声与尾气污染。
四是加强交通管理,实施畅通工程。实行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分流。中心城区完善交通管理措施,切实改善车辆通行能力。左岸主城区除环城南路、沿江路外,其他道路实行货车限行。提高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减轻了市区道路交通压力,显著降低了因为交通拥挤而造成的噪声污染。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我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监测值明显降低,关于噪声问题的投诉明显减少。
(六)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一是加大督办整改力度,推进“清水行动”有关环境问题的整改。“清水行动”中查出的21家单位的存在问题全部整改到位;挂牌督办的湖北东圣丹江化工有限公司已摘牌验收。
二是严格环境监管,保持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00人次,检查300余企业家。关闭不达标企业6家,对21家企业下达整改通知;建立了环境违纪案件查处、环境刑事犯罪案件移送、环境违法案件处罚强制执行等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
三是落实了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完成了总量控制任务。按照省政府给我市核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对重点监控企业核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共核发排污许可证26个。年 度省、市减排项目全面完成。
四是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丹江口市被列入《十堰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施方案》中的企业共有16家,其中八家企业因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被关闭、停产等原因无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其它全部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率达100 %。
五是危险废物得到依法安全处置。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理处置的要求,域内13家工业企业危废、27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进行了网上申报登记,2012年至2015年,全市共产生工业危险废物1059.23吨,医疗废物419.26吨,全部实现了依法安全转移和处置。
(七)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一是严格控制“两高”企业落户,强化节能评估。坚决遏制高耗能项目的上马,对“两高”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审批,从源头上控制“两高”企业落户。
二是坚决落实淘汰措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实现“淘能关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先后关闭文字605厂落后PS版生产线、丹龙化工公司落后小黄磷、汉江集团电化公司3万吨落后电石产能、丹江口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万吨电解铝(拆除114.5千伏安预焙电解槽68台)、丹江口市鑫隆生物科技公司、西保公司、汉江集团电化有限责任公司12500KVA电石炉等落后产能企业。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稳步实现产业转型。从2010年以来,我们 将原定的大力发展“四大一新”支柱产业改为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产业中轻重工业比重已从2008年的13︰87转变为2014年的24.3︰75.7,轻工业和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从而较好地平摊了传统高耗能企业能耗;第三产业增加值(现价)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2015年全市GDP182.0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63.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5.1%,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八)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和绿色创建,深化环保理念
一是大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推进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参与。组织实验小学、徐家沟小学、肖家沟小学等学校开展环保成果、环保科普展览,向小朋友们赠送环保科普读物300余本,环保局长还与师生共同探讨绿色校园的建设,勉励小朋友们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市环保学会、市教育协会协办开展了丹江口市“武当山泉杯”青少年环保科普知识竞赛,参与学生达2.8万人。以向“三大污染”宣战,宣传新《环保法》、《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为主线,开展了环保知识宣讲暨环保书籍、环保科普画册赠送、街办(乡村)网格员环保知识培训等活动。策划拍摄环保警示专题片,通过回顾我市环保事业发展历程,客观反映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警示环境污染危害,宣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是开展 “绿色”系列创建。利用广播、电视、网站以及新媒体、街面立体广告深入宣传环保创模工作,持续开展以“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为主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动员广大群众支持创模、参与创模,并对创建成功单位,用“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奖励。截止到2015年底,已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绿色学校3所;十堰市级绿色社区11个,绿色学校66所,绿色机关11个,绿色企业8个,绿色家庭70个;丹江口市级绿色学校32所,绿色社区4个,绿色机关27个,绿色企业4个,绿色家庭 20个。
三是全面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家园建设,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近年来,对全市194个行政村的饮用水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畜禽养殖污染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全市农村环境治理的全覆盖。累计争取资金20513.35万元,建成垃圾清运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三个覆盖”、“十个结合”、“九种模式”,抓好长效运行和管理。推动建立了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长效运行,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建成省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村29个;十堰市级生态镇13个,生态村148个;丹江口市级生态生态村37个。
四是强化生态管控,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产业的同步发展。近年来,我市把生态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确定了“生态立市”的战略,把生态建设放在全市发展的的核心地位,开展“生态家园”创建,实施“绿满丹江口”行动,着力两廊一带(孟土路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走廊、江北百 里生态农业走廊及特色村镇带、江南百亿生态工业走廊)建设。在治水、治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生态产业,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新建的武当道茶城、武当紫薇园等、“武当花谷”生态景区开门迎宾。新增武当南神道、丹江口市水库2个4A级景区,伍家沟故事村等9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92万人次,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7.5亿元,占全市GDP182,04亿元中的比重达到31.1%。
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重在过程,目标在于改善环境质量,建立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举全市之力,“护好源头水、建设生态城”,为有效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环境安全做出应有努力。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长效机制建设,以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统领全市环保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的形成,真正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稳步实现产业转型。重点发展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水资源和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辅导产业,实现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和辅导产业显著增强。二是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措施,保障全市饮用水环境安全。全面强化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对涉及饮用水源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
三是持续改进大气环境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抓好堆场、料场、建筑施工、渣土运输和道路扬尘管理,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禁止露天焚烧;继续加强油烟污染整治,要求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并强化稳定运行;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在各工业园区、城区规划区以及各乡镇天然气管网能够覆盖的区域,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区域原则上不得新建10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按期淘汰黄标车、老旧车;在中心城区,划定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区域和规定禁止燃放时间,并强化监管;加强城市绿化,抑制扬尘产生;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污染源监管与监控,努力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四是全力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继续加强沙沟河、大柏河和安乐河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加快沿岸管网的建设,全面提升水质质量。
第三篇:南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南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工 作 简 报
2016年第7期(总第19期)
南宁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总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7月31日
本期要目
★解环境之问题 应民众之诉求 南宁市迅速查处环境信访投诉件 ★南宁市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考评制度 ★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治理扬尘
确保第二个“100天”实现巩固提升
★南宁市持续抓牢扬尘治理 严格开展督查抽检 ★南宁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南宁市黄标车淘汰任务已完成80.6%
解环境之问题 应民众之诉求 南宁市迅速查处环境信访投诉件
7月14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工作,7月25日,对南宁进行下沉督察。7月16日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组共分十六批次交办南宁市群众举报环境污染问题165件次。对此,南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直部门调查核实处理。截至31日18时,累计办结上报114件,办结上报率69.09%,按时办结率100%。
高度重视
成立迎检工作领导小组
7月14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式进驻广西,南宁市以督察组的到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难得的契机,高度重视中央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投诉问题的办理工作,并成立迎检工作领导小组,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
就此,南宁市主要领导还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对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投诉问题,各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按照“边受理、边督察、边整改”的原则,组织专门力量立即开展现场调查,依法依规查处,及时上报反馈。
“迎检工作其实早在今年年初就启动。”我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市各级各部门行动迅速,目前,中央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投诉问 2 题正在快速有序地办理之中。
迅速响应
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
针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投诉问题,我市各相关部门和县区、开发区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第一时间派出专人现场检查核实,对查实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处理。
在反映的问题中,群众最关心的是有关大气、水、噪声污染问题,因此,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到,只有用实际行动切实加强整改才能取信于民。截至目前,在中央督察组交办的案件中,办结上报的有69件。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关于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投诉问题,我市将依法及时公开查处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为确保上报办结的环境信访件真实性和合法性,我市迎检办专门成立了信访件调查法规审核组,对各县区、开发区上报办结信访投诉件进行严格审查和把关。此外,我市还将加强问责,严肃纪律。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的环境问题查处办理不及时,整改措施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查处整改过程中弄虚作假,瞒报、漏报、迟报,或因工作不认真负责造成负面影响,或向被投诉对象通风报信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严肃追究直接负责人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整改落实
助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到来,是对我市环保工作的一次大检查,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大考验,更是助推我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动力。
下一步,南宁市将按照“交办一件,查处一件、公开一件”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严肃查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我市的其他环境信访案件,对于有条件马上办理的环境信访案件,有关单位和部门将马上进行办理。对由于客观原因不具备马上办理结案的环境信访案件,要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和措施,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市迎检工作领导办公室将对各县(区)、开发区和有关部门承办的环境信访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每个投诉件查处落实到位,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切实解决影响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改善我市环境质量。
南宁市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考评制度
近日,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南宁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南宁市将实行严格的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与评优、绩效挂钩。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评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注重实绩、突出重点、客观公正的原则。
考评内容包括三方面
《办法》明确,对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的考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改善、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评价。环境质量改善包括辖区大气、水(包括饮用水源)、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主要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环境管理包括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组织协调、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情况;公众参与评价包括辖区内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公众对辖区内环境投诉的处理情况以及公众对辖区环境保护和治理情况的满意度。
对各县(区)党委、开发区党工委的考评内容还包括传达学习及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要求的情况;听取本级环境保护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落实本辖区环境保护工作重大事项情况。
此外,《办法》指出,对负有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职责的市有关部门的考评,主要围绕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内容包括目标完成情况、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等。
考评和阶段性考评相结合
如何考评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我市主要采取总考评和阶段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办法》明确,各县(区)党委、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责任单位须在每年7月10日、10月1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阶段性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下一步推进措施计划等。
各县(区)党委、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市有关部门须 5 在次年1月中旬前报送上环境保护工作专题报告及自评资料,自评资料结合上述考评内容及考评任务提供支撑证明材料,对仅在工作总结中提及但无具体支撑材料的,考评时不予认定得分。
同时,市环保委办公室对各县(区)党委、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及市有关部门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履职情况组织不定期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通报结果视情况抄送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被通报单位就所通报问题要在规定时限内提交整改报告及有关支撑材料,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将在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评时被扣分。
考评结果与评优、绩效挂钩
《办法》指出,未完成目标考评任务、因环境问题被挂牌督办而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只要有其中一种情况,当年考评结果不得评为优秀;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和“土十条”工作不力、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如有这些情况,当年考评结果为不合格。
同时,考评将实行奖惩制度,结果与单位、个人评优评先及单位绩效挂钩。例如,考评结果将抄送组织部门,作为单位或个人评优评先以及干部职务晋升的参考依据;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目标责任制考评结果为不合格的单位,该单位绩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治理扬尘 确保第二个“100天”实现巩固提升
7月25日,南宁市召开“美丽南宁·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2016年5月、6月考评工作会议暨扬尘污染治理深化工作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冯学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各级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及顺应市民的期盼,坚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治理,确保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在第二个“100天”里实现巩固提升。
会前,冯学军一行首先来到凤岭北(厢竹大道至高坡岭路一标段)一期工程工地、兴典混凝土公司及松柏消纳场等地,对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进行实地检查。冯学军要求,各工地、厂区要落实好扬尘污染治理工作标准要求,加强进出作业车辆的冲洗检查工作。在松柏消纳场内,冯学军专门了解了泥头车进出场管理及视频监控等情况,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应加强全市视频信息的整合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信息化应用逐步实现扬尘24小时监控,确保在源头遏制扬尘污染。
在随后召开的工作推进会上,冯学军要求市级相关部门在下一步工作中,一是要正确看待成绩,充分认清形势,为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并以扬尘污染治理为抓手,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勇当广西“两个建成”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二是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瓶颈,找准当前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三是要强化责任落实、创新手段运用,加快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加速推进“智慧南宁”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 7 用,全力推动扬尘污染治理和“大行动”工作再上新台阶。会议还对南宁市“大行动”2016年5月、6月分别排名前两位的县区进行了颁奖。
市领导杨维超、唐斌参加会议并一同检查。
南宁市持续抓牢扬尘治理 严格开展督查抽检
7月12日,市委副书记冯学军率各城区(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市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进行抽检,通过检查准确把握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就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冯学军指出,扬尘污染治理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各城区(开发区)、各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打好扬尘治理持久战,让“南宁蓝”长久不衰。
冯学军一行先后来到马巢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铁路改线段)望天冲河道工地、三津大道江南区扬尘治理检查点以及石埠收费站高新区扬尘治理检查点等地,对工地降尘措施、源头管控措施、道路保洁状况以及联合执法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发现,目前扬尘污染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部分工地扬尘防控措施不到位、破损道路扬尘明显以及泥头车违规撒漏等现象。
冯学军检查后召开现场会,会上各城区(开发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下一步整改措施。冯学军指出,经过前段时间的治理,我市扬尘污染情况明显好转,8 他要求,各城区各有关部门一要加大检查力度,加大执法强度、密度,持续做好扬尘污染治理工作;二要继续抓好源头治理,对工地、消纳场、堆场等扬尘污染源加强管控,从源头上遏制扬尘的产生;三要对扬尘造成的城市道路、园林绿化用地、绿化带的污染及时整改,研究务实长效机制;四要积极做好信息沟通,整合资源,加强扬尘治理领导负责制度,切实打好扬尘治理持久战。
今年我市提出通过“3个100天”集中力量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探索建立扬尘防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南宁城市空气质量,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目前,经过第一个“100天”的集中整治,我市扬尘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已连续两个月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南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专项规划》评审会议15日召开。评审组原则通过了《专项规划》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系统性推进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2015年9月市城管局通过招投标,委托中标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专项规划》。编制单位经过半年的努力和反复修改,完成了《南宁市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专项规划(评审稿)》。
当天会议邀请了区内外专家以及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环卫处、青秀区城管局、经开区城管局等单位参加。专家组及各相关单位对《专项规划》的编制内容及规划方向给予了肯定,并提出深层次、专业性的意见建议。下一步编制单位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各单位的修改意见对《专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并实施后,将为我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工作提供思路、具体做法、实际措施,进一步构建环保节约型社会,达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目标。
南宁市黄标车淘汰任务已完成80.6%
近年来,南宁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针对尾气不合格的黄标车,南宁市动了“真格”。
今年南宁市黄标车淘汰任务为14800辆,到2017年,将基本淘汰全市范围内的黄标车。上半年通过多措并举,已完成全年黄标车淘汰任务的80.6%。
一是严格落实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从2015年起,南宁市就率先在全区实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市民踊跃淘汰黄标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计划安排6000万元的补贴,并进一步完善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联合审核机制,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二是强化道路限行,加强联合检查力度,让高污染车辆处处受阻。10 2014年发布高污染汽车第一阶段限行通告,2015年发布第二阶段限行通告,形成全天24小时的快速环道内黄标车限行封闭区域。目前,东葛路、友爱路、长湖路等黄标车限行区域的主要出入口都竖立了“禁止无绿色环保标志车辆通行”的标志牌。今年上半年环保、交警、交通运输部门强化联动,继续加大路检力度,对高污染车辆进行严格管理。
报:环境保护部、华南督查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送: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指挥部成员单位 编印:南宁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指挥部办公室 地址:南宁市竹溪路33号
邮编:530022 电话:0771—5757560
传真:0771-5757529 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共印75份)
第四篇:清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
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周工作快报
二〇一〇年二月 第四周 2010年2月26日
2010年2月20日——2010年2月26日为春节后上班第一周,我局按照创模工作计划开展了相关“创模”工作,现将本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1、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完成我市创模工作目标。2010年2月23日清镇市委常委杨亚林副市长、市委常委卢达文副市长共同组织召开我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指挥部第三次调度大会。我市各市直机关责任单位参加了会议。
会议上根据我市创模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工作计划。还对清镇市创模办公室开展创模工作起草的《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挥部工作调度会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指挥部工作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督查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项目协调组工作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执法工作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活动子方案》等创模方案体系的6个子方案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2、为强力推进我市创模建设项目工作进度,2010年2月24日,市委常委、杨亚林副市长召集市环保局、建设局、发改局、财政局、站街镇、百花湖乡、城投公司、北控水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市人民政府第三会议室召开清镇市污水处理专题会议。会议上对我市污水处理项目工作分工和职责明确,确保了我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95%这项创模工作指标的按时完成。3、2010年2月22日,贵阳市创模办公室督查领导小组孙运林主任带队到我局进行检查。督查组认真听取了我市创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的工作汇报。市创模办同时向孔主任上报了《贵阳市环保系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自查情况记录表》。4、2010年2月22日,按照贵阳市创模办公室文件筑创模办通[2010]28号《关于尽快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取缔关闭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我局监察工作人员出动人员10人次,车辆3台次,对清镇市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情况进行清查并向贵阳市创模办、贵阳市环境监察支队、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汇报了清查结果:共3各排口,(1)贵州华电清镇发电有限公司粉煤灰场存在1个污水排口。(2)清镇市天筑绿色墙体有限责任公司有4蒸吨/小时锅炉一台,存在1个废气排口。(3)贵州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1各污水排口。
5、按照《关于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排查工作的安排意见〉的通知》(黔环工发[2009]2号)文件要求,2010年2月25日,我局向贵阳市环境保护局上报了《清镇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境保护问题专项治理排查情况》。6、2010年2月26日,我市环境监察大队召开2010年创模监察工作会议。会议上,监察大队队长袁志东对监察人员2010年监察工作进行了分工及责任落实,根据我市创模工作内容,按照《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执法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制定了监察大队夜间值班表及夜间执法检查方案。针对我市在创模指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完成我市创模工作目标。7、2010年2月26日,我市创模办对我市辖区企业上报的“一源一档”资料进行再一次清查。我市59家重点工业企业已经按照要求完成资料备档49家。其中国控已经上报7家,差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贵州兰花水泥有限公司2家。同时,在清查中对各家缺差的资料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汇总。我市监察大队将针对“一源一档”资料缺差资料及存问题的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督促,指导企业按要求完善资料,确保企业创模资料齐全。8、2010年2月20日至27日,清镇市“创模”指挥部为提高市民对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的参与率和知晓率,全面启动“创模”宣传活动子方案,扎扎实实开展了“创模”宣传工作。一是按照市“创模”指挥部宣传活动子方案要求,召开各责任单位例会,对宣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利用短信平台宣传的方式,宣传“创模”知识、标语,发送短信100000条进万家活动;三是利用广播电视开避“创模”专栏,公益宣传广告100条次;四是在城区进出口、交通干道营造“创模”宣传氛围。制作大型“创模”宣传固定标语3条。五是利用市邮政局电子频滚动宣传贵阳“三创一办”标语50余条次。
二、存在问题 1、2010年2月10日我市“创模”资料上报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26项“创模”指标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中主要是其他机关单位提供资料不完善问题。
2、《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挥部工作调度会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指挥部工作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督查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项目协调组工作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执法工作方案》、《清镇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宣传活动子方案》6各指标已经通过了审核,并进行了修改。具体工作暂时没有开展。
3、我市58家企业“一源一档”资料缺差资料及存问题主要难点在于环评手续不齐全。如:二矿建矿环评、贵阳弘业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贵州盘江民爆有限公司、砖厂环评等以及相应的环保手续等。
清镇市环境保护局“创模”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六日
第五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国家环保模范城1.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工 作 计 划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市卫生局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指示精神,进一步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创建领导班子,实行院长负责制,创建小组人员职责明确,设立防保组为上下联动、互通信息的专门机构,防保组长任联络员。
二、深刻领会创建精神,工作责任明确:
1、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向镇政府作回报,由镇、院两级机构联合召开全镇各村干部和村医生大会,传达市局创建工作中农村主要内容是改水改厕,宣传加强水、厕管理的重要性,使我镇安全卫生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
2、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防保组工作人员定期到餐饮、娱乐场所进行卫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规定凡有大型聚餐活动,饭店必须先向卫生部门回报,届时食品监督人员负责具体检查督促,防止食物中毒。全镇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发放率达100%。全年对每个单位卫生监督2次,抽样检测2次,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进行暴光,督促其改正,餐具消毒率达95%以上,对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单位负责人进 1
行卫生知识培训2次,使广大从业人员了解相关卫生知识。做到无食品卫生责任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准确率、及时率100%。
3、认真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通过广播、画廊进行卫生知 识宣教,增强防范意识,对已发生的传染病及时上报,使传染病情网络直报、及时率100%;及时调查处理率100%,认真做好疫点消毒、隔离,控制疫情漫延,不发生因处置不力而出现的二代病例。
4、认真做好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 行相关的处理后交医疗废物处置公司集中处理。
5、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无偿献血,认真宣传无偿献血精 神,鼓励全社会参与,确保无偿献血达100人次,同时对受血者进行成份输血,节约血源。
三、持之以恒确保创建工作的持久性,定期检查创建工作的活 动开展情况、创建工作成绩以及问题整改措施,使创建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
娄庄卫生院
201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