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11)

时间:2019-05-14 02:3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11)》。

第一篇: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11)

开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征程

――沈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11年7月13日

这是一盏保驾护航的明灯,它指引着沈阳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这是一幅气势恢宏的画卷,它描绘着实现全面振兴的璀璨蓝图。

2011 年7 月8 日上午11 时。辽宁人民会堂。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曾维同志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题为《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报告。

当大会宣布通过报告的决议时,会场上掌声雷动,豪情涌聚,与会代表用神圣的投票权表达了对这份重要文件的一致赞同。巨大的成就,伟大的实践,‚一面旗帜‛,‚两个动力‛,‚五大任务‛,‚三大目标‛,‚五个沈阳‛,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字字铿锵,令人振奋,句句暖心,催人奋进。

有一种涌动叫激情,回眸过去,五年巨变,老工业基地 焕发出勃勃生机;有一种感受叫使命,展望未 来,壮志雄心,沈城人民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个凝聚心血的结晶

一次盛会,跨度五载。迎接这一历史性的盛会,必须有一个历史性的报告。

时间追溯至2010 年12 月,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刚刚结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曾维同志就提出明确要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要及早准备。

2011 年2 月,曾维书记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指出,筹备好党代会,必须突出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即‚起草一个好报告、选出一批好代表、搭建一个好班子、形成一个好风气‛,并且着重强调:‚有一个好的报告,是党代会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报告要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给人以开拓进取的方向和希望‛,‚给人以真抓实干的办法和策略‛。

未雨绸缪,体现了十一届市委对报告起草工作的高度重视;谋而后定,彰显了十一届市委对沈阳加快振兴的强烈责任。

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在市委的直接领导下有序进行。

2011 年1 月,市委从政研室抽调骨干力量,成立 报告起草小组,沈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起草小组的同志们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分量――起草这份报告,绝不仅仅是文章的谋篇布局,而是要书写沈阳全面振兴的新篇章,擘画沈阳科学发展的新蓝图。这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

一切从学习开始。十七大以来,从中央到省再到市里的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兄弟城市的党代会报告、各种理论著作……起草小组在写作研究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各类资料超过400 万字。资料摞得比人还高,理论水平和政策素养也随之‚长高‛。

万事开头难。在最初的一个月里,为形成一个结构合理、思路明晰的写作提纲,起草小组共召开了 9 次专题会议,曾先后形成6 套备选方案报市委主要领导审阅。经过多个回合的研究调整和反复修改,写作提纲终于得以敲定。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报告来自实践,总结实践,更要指导实践。在市委的组织领导下,全市50 个市直有关部门,围绕事关沈阳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各部门均集中精兵强将,精心谋划,密切协作,共形成了 30 篇调研报告,40 余万字,一系列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调研成果瓜熟蒂落。

思路在调研中开阔,思想在调研中深刻。起草小 4 组先后奔赴6 个区县开展实地调研,并组织28 个有关部门召开了5 个专题座谈会。沈阳人民奋发有为的振兴实践,为报 告起草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广大干部跳出局限看全局的思路,更为报告注入了时代内涵。

从乍暖还寒的3 月,到夏日炎炎的7 月,一百多个日日夜夜,起草小组聚精会神、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起草工作之中,在市委党校起草小组的驻地,在市委机关政研室的办公室,灯火常常是彻夜长明。经过三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起草,报告在不断研讨、反复修改中逐步成形。

在整个起草过程中,市委领导始终给予密切关注。曾维书记五次听取起草小组工作汇报,还先后三次主持常委会研究讨论报告,既从宏观上把握、指导 报告的起草工作,又对报告的主题、总体框架、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等作出指示,倾注了大量心血。

一次次讨论、一次次推敲、一次次修改……报告日臻完善、成熟,内容更为充实,结构更趋紧凑,文字更加凝炼。月24 日,报告(讨论稿)正式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起草小组根据常委们的意见,对报告进行了认真修改。直至6 月27 日,市委召开十一届十二次全会之后,曾维书记对报告作了最后一次修改。

十二易其稿,报告方始定稿。一个群策群力的过程

集众思方能深谋远虑,聚广智方可运筹帷幄。一个好的报告,必然是实践的升华、智慧的凝聚;一个好的报告,必 然是民心之所向、众意之所归。

曾维书记多次叮嘱大家: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广泛征求党内外方方面面的意见。

早在报告提纲起草阶段,曾维书记就责成起草小组分别向部分市委常委征求意见和建议。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到今后五年发展的设想,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到全面振兴的目标与路径,各位常委都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并提供了许多最新的素材。正是在一次次思想的交流、一次次火花的碰撞中,报告的主题愈加鲜明,思路愈加清晰,为报告起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行‛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起草小组以座谈会的形式,先后征求了省委政研室,各区、县(市)、开发区政研室及主管调研工作同志的意见。这些‚同行‛都参与了各级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起草好报告大有裨益,起草小组成员均感受益匪浅。月中旬,征求意见稿形成之后,报告进入集中 6 征求意见阶段。市委先后印发报告书面征求意见稿 658 份,征求意见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从市委委员到候补委员,从副市级以上领导到离退休老同志,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咨询委员、专家学者,从市直部门负责人到各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从党外人士到基层党代表,纷纷出高招、献妙计、谋良策。市委还召开了市老同志和党外人士两次征求意见座谈会。曾维书记亲自主持,畅谈报告思路,坦诚交换意见,使两次座谈会开得热烈而有成效。尤其是在向老同志征求意见时,原定两个小时结束的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延长至三个小时,许多老同志纷纷围绕报告并结合切身经历,积极建言献策,饱含了老同志们对沈阳振兴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浓厚情感。

‚清前文化、近代文化、革命文化、工业文化,这是沈阳历史文化遗产最准确的提法‛,知名学者,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彭定安老先生如是说。

针对公众热议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有的同志提出要‚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的同志则提出一定要‚确保广大群众都能用上放心药品‛……

一条条鲜活的意见、建议,如涓涓细流,为报告 7 注入生机。

为更好地发扬党内民主、汇聚民众智慧,按照市委领导提议,起草小组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到13 个区、县(市)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先后与127 名基层党代表面对面交流。他们涵盖了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各条战线,包括了区(县)、乡(镇)、村等各个层次。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使党代会报告更加贴近老百姓的利益。百川归海,万言同宗。数以百计的意见背后是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振兴沈阳的巨大热情。

市委对这些意见十分重视,曾维书记反复强调,‚凡是大家的意见,能吸收的全部吸收。‛起草小组对各方面提出的意见认真梳理,逐条研究,归纳出 482 条,共采纳426 条。自倾听民声始,至凝聚民意终,付出的是真心,收获的是诤言。

参与报告起草的同志深深地感到,这一过程,不仅是为新一轮发展统一思想、廓清思路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过程。

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一个好的报告必须有科学而明确的主题,才能凸显时代特色,才能成为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

过去五年,沈阳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场紧紧围绕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的崭新而生动的实践,迅速在全市上下兴起。这五年,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全市综合实力实现大幅提升,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重大成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振兴发展成果越来越多地惠及全市人民;党的建设开创崭新局面,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沈阳正在向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 目标阔步前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未来五年,我们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不我待,在新的起点上,沈阳如何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沈阳经济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第十二届全运会主会场设在沈阳的难得历史机遇,从而赢得主动、发挥优势、开创未来,是摆在市委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思考在逐步深入,脉络在渐渐清晰……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3月1日,曾维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关于报告起草情况的汇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报告的主题:‚高举伟大旗帜,推进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沈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主题开宗明义,点明了沈阳新时期发展的时代脉动。

有这样一组数据,报告全篇‚科学发展‛出现了37 次,‚改革‛出现了32 次,‚创新‛出现了37 次,‚振兴‛出现了27次。这些关键词的叠加,更加凸显了这一贯穿报告始终的主题。

这是一篇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动员令。‚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沈阳要赢得主动、发挥优势、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高举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在于把科学发展观与沈阳实 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沈阳特色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

‚我们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五大任务’、‘三大目标’的内涵,并切实将其作为沈阳振兴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重点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伟业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全市大局的科学把握和对发展趋势的清醒认识。

这是一张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路径图。未来五年,沈阳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应采取怎样的战略举措呢?报告也给出了明确回答――

‚加快结构调整,做大经济总量,建设实力沈阳。‛ ‚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自主创新,建设活力沈阳。‛ ‚加强城市建设,办好全运盛会,建设宜居沈阳。‛ ‚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明沈阳。‛ ‚加强社会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建设和谐沈阳。‛ ‚五个沈阳‛是‚三大目标‛的形象化和具体化,进一步升华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内涵,理清了前进的方向,反映了决策者善于总结继承、敢于突破创新、勇于开拓进取的胆略和气魄,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沈阳人民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

这是一份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宣言书。

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党。报告从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部署,指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全市人民的主心骨和振兴大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与以往不同,报告在党的建设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新提法。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党员意识不强,部分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淡薄,提出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针对当前中央对群众工作非常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提出要‚认真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强调‚全市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永远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新情况、新特点、新趋势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的有机统一。

2011 年7 月5 日,这份十二易其稿,饱蘸市委与各方心血和智慧的党代会报告,终于呈现在各位党代表面前。

与会代表高度评价这份报告,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立意 高远,思想深刻,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总结过去与规划未来的统一,是指导沈阳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纲领性文件。

一次盛会告别一段生动的历史,一份报告开启一个崭新的征程。

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任务,是中央和省委的殷切 12 期望,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一个经济更加繁荣、体制更加完备、环境更加友好、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沈阳就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篇:武汉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06)

武汉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06年12月21日

昨日上午,承载着光荣和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剧院隆重开幕。苗圩同志代表中共武汉市第十届委员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的报告。

会场内代表的阵阵掌声,会场外群众的声声赞许,表达了全市党员、群众的共同心声: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富有时代特色、符合武汉实际,描绘了今后五年武汉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武汉中部率先崛起的催征号角。

18000字的报告,从酝酿到定稿,历时6月,数易其稿,凝聚各方心血,体现党心民意。

组建专班,深入调研,起草准备充分

过去5年,十届市委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未来五年,武汉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面对‚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武汉又该提出怎样的发展战略?

这些都是需要在本次党代会报告中回答的重大课题。

市委书记苗圩提出:‚只有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收集 民意,才有可能写出一份科学、客观、反映人民意愿的好报告。‛

按照市委领导要求,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起草人员从市委政研室抽调,报告起草小组随即组建。

起草小组成员下基层、搞调研、听意见,力求报告更具有武汉特色、更符合工作实际,更能够凝聚人心。

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和省有关文件政策,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借鉴市委常委会上半年组织的关于科技创新、医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外资密集区建设等13个重大课题的调研成果;写作班子一起到沈阳、郑州等地学习考察,同时分析和研究了广州、深圳、成都、南京、青岛等市的市委工作报告……

9月份,党代会报告进入起草写作阶段,月底形成报告雏形。11月16日,报告改定第五稿,印发市委常委征求意见。

报告起草期间,始终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苗圩一直关注、指导报告的起草工作,经常听取起草小组汇报,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报告草拟过程提出具体要求,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征求意见,广集民智,5场座谈会提升内涵

广纳群言、集思广益。在党代会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市 委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筛选,并采纳了部分意见和建议。

‚希望大家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对报告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和市委一起,共同把报告修改好,把武汉未来发展谋划好……‛11月29日,市委召开座谈会,就报告(征求意见稿)专门听取党外人士意见,苗圩的开场白直言不讳。

像这样的座谈会,连续召开了5场,就报告的修改,市委还专门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各区、市直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意见。座谈会成了‚诸葛亮会‛,成了献计献策会,与会各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家对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文风质朴,内容丰富,是一篇好的报告。‛尽管如此,面对这份未来5年武汉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还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从战略思想到文字表述,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民主党派人士提出:‚报告提出逐步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但指向应该更明确、更具体一些。‛苗圩当即表示赞同。在随后的报告修改中,这点被改成:‚充分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确保两个开发区五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确保五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一条条的意见和建议,饱含着各界人士对武汉未来的深 切关注和对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殷切希望。

5次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数百条,报告起草班子对这些意见、建议逐一分析、认真研究,对报告再次进行了50余处修改,使报告更加集中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和人民的心声。

主题鲜明,内容创新,彰显武汉特色

‚研究今后五年的目标或发展思路,重点是思考举什么样的旗帜,发挥武汉的比较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报告要有符合武汉实际、比较响亮的、易于记住的提法。‛苗圩在报告起草之初,就提出明确的方向,‚报告必须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大而全’。‛

10月上中旬,起草小组就党代会报告的主题、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分别听取市委常委的意见。根据所提的意见,起草小组集中研究,确定了报告‚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的主题,其关键词是‚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率先崛起‛。

为何要提这样三个关键词,市委基于四点考虑: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的需要。党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五年武汉的发展必须突出‚创新‛、‚和谐‛的主旋律和‚率先崛起‛ 的主题。

——这是发挥武汉比较优势的需要。相关调研显示,科教优势是我市目前拥有的最大比较优势,而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而报告提出建设‚创新武汉‛;我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两大计划成效显著,深得民心,因而报告提出建设‚和谐武汉‛;武汉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在中部地区各城市中综合实力最强,所以报告提出要‚为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

——这是保持我市工作连续性的需要。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曾就构建‚和谐武汉‛作了专门研究部署;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制定了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是现在报告主题的基石。

——这是弘扬武汉城市精神的需要。武汉有3500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革命建设实践塑造了武汉‚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创新、和谐就是这种精神的核心。

可喜的是,此次报告总字数约18000字,比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少3000字,比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少6000字。与会的代表一致赞许:报告变薄了,但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精炼,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第三篇: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坚持三个共同

加快两型发展

为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幸福长沙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县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杨 懿 文(2011年6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长沙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回顾不平凡的五年 全县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长沙县“破难题、拓空间、增后劲”的五年,也是全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承前启后,影响深远。五年来,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类自然灾害的挑战,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县最显著的变化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10年,全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亿元、财政总收入75.1亿元、工业总产值116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3.7倍、3.4倍、3倍和3.9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5年的 第53位跃升到第25位。成为全国十八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五年来,全县最难得的变化是布局和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集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松雅湖、空港城两大战略项目建设强势启动,广汽菲亚特、住友轮胎、中烟物流园、陕汽环通、黄兴现代市场群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顺利实施,黄花机场扩建、黄兴大道南延北拓、人民路东延等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新一轮大发展的框架全面拉开,各类优势资源加快聚集。五年来,全县最突出的变化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形成了全面开放、深化改革的崭新格局。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引进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家,一批县域企业加速海外扩张,城市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园区管理、城市管理、投融资、行政审批等各项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板仓小镇等示范项目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现代农庄蓬勃发展,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年来,全县最欣慰的变化是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人口等事业全面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党管武装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平安长沙县”建设取得实效,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有序。五年来,全县最可喜的变化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卓有成效,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全面推进,党内民主不断2 扩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回顾过去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复杂局面的考验,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引的结果,归功于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县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归功于历届县委和老领导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离不开驻县部队、武警官兵的关心协助。在此,我代表中共长沙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所有为长沙县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奋斗历程,是一部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改革史,是一部攻坚克难、团结拼搏的创业史。五年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全县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不断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预见性,坚持超前谋划,强化顶层设计,做到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快人一拍,先行一步;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制定和实施决策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依靠群众力量;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在全县改革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五年,我们共同体验了发展的艰辛,也共同分享了收获的喜悦。五年的实践,为我们乘势而上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的经验,已经成为我们再创辉煌的宝贵精神财富。回顾过去,面向未来,我们对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充满信心!

坚持以三个共同总揽全局 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即“三个共同”),是县第十一届党代会二次会议作出的重大抉择,是我们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立足长沙县的实际,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形成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正转化为全县上下的统一行动。

进入新时期,我县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结构还不优,开放程度和工作标准仍有待提升;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但农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亟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正确分析长沙县面临的新课题、4 新挑战,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未来五年,是我县产业高端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加速推进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在统筹城乡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决落实省委“四化两型”(四化是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两型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战略和市委“五化一率先”(即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两型化、城乡一体化、城市国际化和管理法治化,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战略部署,围绕“争当排头兵,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幸福长沙县。

未来五年,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按照“三个共同”的要求,更加注重民生的持续改善,更加注重农村的繁荣发展,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更加注重环境的生态友好。在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品质”、“速度”、“绿色”、“协同”、“创新”的总体原则:追求“品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指针,进一步转变增长方式,调优经济结构,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多样需求,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强调“速度”,就是要继续保持大干快上的工作作风和理念,继续保持争先进位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推进大项目、大园区、大产业建设,使县域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坚持“绿色”,就是要严格落 实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把长沙县建设成为最适宜创业、工作、生活的生态宜居城市。注重“协同”,就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四化”同步,推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快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突出“创新”,就是要高扬“全国改革开放典型地区”这面旗帜,积极传承本土红色文化,大力弘扬放眼世界、敢为人先的长沙县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热情,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顺利展开“十三五”建设。要力争到2016年,迈上“五个台阶”、实现“五个领先”,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迈上1500亿元台阶,工业总产值迈上3000亿元台阶,财政总收入迈上300亿元台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迈上45000元和30000元台阶。保持各项工作在中西部地区的排头兵地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在全国领先,城乡统筹水平在全国领先,两型建设成效在全国领先,人民幸福指数在全国领先,社会文明程度在全国领先。

围绕“三个共同”新要求和新目标,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县域产业比较优势,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6 双轮驱动,加快打造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之都。一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进一步支持经开区发展,加快园区托管步伐,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打造“工程机械之都”和“汽车产业集群新版块”,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发展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千亿产业、千亿企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积极谋划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高端化、集群化。二是要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坚持把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按照国际先进理念,积极推进松雅湖、空港城、黄兴现代市场群、星沙中央商务区等重大功能区建设。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休闲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引进国内外企业集团总部和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运中心,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三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把信息化作为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城乡发展全面融合,建设以无线网络和泛在网络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三网融合产业化基地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强化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中的运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城市管理、应急联动、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二)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 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形成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一是要优化县域空间布局。突出区域主导功能,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发展导向明确、要素配置均衡、空间集约集聚的发展格局。县城及南部城郊乡镇要按照工业和城市服务型定位,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与长沙市区的无缝对接,不断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北部乡镇要按照农业生态型定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长沙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完善分类发展的保障和评价机制,实施差异化的财政、土地、环境等政策。二是要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以城育产,以产兴城,提升品质,努力将星沙新城建设成为“三湘门户之城、山水宜居之城、活力创新之城”。推动工业园区新一轮城市功能和形态开发,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新建园区要力争一次性建成产城融合体。实施社区综合开发,建设空间紧凑、功能配套的生活社区,打造人性化的步行空间。坚持以组团式发展优化城镇布局,提高规划水平,加强生态控制,建设山环水绕、各具特色的新型组团城市。三是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城市资本向农村聚集、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城乡水利、交通、能源、广电等基础设施统筹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品牌优势,加快板仓小镇和100个现代农庄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生态农业、生物农业,加强乡村治理,推行农村精细化管理,8 积极探索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引导一批合作组织向现代企业转变。

(三)大力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坚持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创新意识,推动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财富驱动转变。一是要强化自主创新。把握创新重点,重视基础研究创新,强化应用研究创新,加快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力争在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力引进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平台。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长沙县继续保持创新创业环境的领先优势。二是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观念创新与政策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符合长沙县实际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把握国际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着力引进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项目。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主动对接中央和部属大企业、大集团,争取国家重点战略产业和重大投资项目在我县布局。三是要加强人才建设。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包括学术环境、发展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在内的一流创业环境。大力推进人才下乡,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以实施人才引进“3235工程”(即3年内,面向全国引进专业人才200名,引进和储备党政干部后备人才300名,公开选聘到村和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500名)为重点,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管 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县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

(四)大力推进社会服务和管理创新。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一是要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社会价值认同,构建全县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五老”(即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优势,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文艺创作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率先建成广覆盖、普惠型的公共文化体系。二是要加强社会民生建设。坚持民生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途径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扩大教育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扩大“农民免费门诊”覆盖范围,逐步向全县推广。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10 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提高保障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三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以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管理,以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以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管理,以协同互动促进社会管理,以改革开放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积极倡导志愿者和义工服务。注重人文关怀,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以铁的决心和手腕确保食品安全。

(五)大力加强两型社会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长沙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品牌。要坚持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和重大的战略任务,加快形成符合两型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切实保护好长沙县的青山绿水。一是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淘汰劣势企业、劣势产品和落后工艺,利用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大力推广绿色交通、节能建筑和文明、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要加大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抓紧整治工业污染、城市生活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强浏阳河、捞刀河流域 环境综合治理。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要加强城乡生态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坚持尊重规律、善待自然,加大对林地、湿地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抓好植树造林,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有序实施生态移民。

(六)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县有机统一,全面提高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营造稳定、公开、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一是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和保障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积极探索和创新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有效途径。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工商联、民族、宗教、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共青团、工会、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按章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二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以依法执政为核心,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为重点,加快推进法治长沙县建设。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推进开放型政府建12 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塑造现代法治公民,使依法办事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三是要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居)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监督体系,把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监督实效。进一步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对重点部门和资金、资产、资源等关键领域的监管,着力提高公开透明度。

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为推进三个共同提供坚强保障

在新的起点上,要把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未来发展蓝图而共同奋斗,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党的自身建设抓好,把各级班子建设好,真正打造一支特别有理想、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党员干部队伍,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不断开创“三个共同”的崭新局面。

(一)加强思想建设,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思想状态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千变万化的新情况,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切实加强思想建设。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中央和省市保持高度一致;要始终高举解放思想的旗帜,自觉向国际先进城市看齐,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标 准;要始终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树立“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的理念,以宽松的政策支持干事创业者,以宽容的精神善待干事创业者,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创新;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坚决反对高高在上、漠视群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盲目自大,坚决反对不思进取、无所作为,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弘扬正气、维护大局,敢于承担责任、真抓实干。要把加强学习作为紧迫任务,发挥县委党校、远程教育站点等主阵地作用,实施大规模干部培训,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努力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功能、增进团结为重点,进一步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重用勇于开拓创新、破解难题有本事的人,重用坚持科学发展、好中有快有贡献的人,重用长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有功劳的人,重用立足本职岗位、踏实肯干有潜力的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广辟途径培养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长沙县的事业中来。着力构建开放式选人用人机制,加大重要岗位竞争性选拔和公选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认真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14 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从政治上、生活上切实关心老干部,更好地发挥老干部在促进社会和谐、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坚持以“四评”(即群众参评、党员互评、支部讲评、领导点评)工作法和“三联三为”(即联系困难群众、联系身边群众、联系普通群众,为群众代言、为群众排忧、为群众服务)为抓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以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两级为重点,积极创新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努力把基层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优势。按照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实施“三带”工程(即以城带乡、以上带下、以强带弱),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合力。建立健全管理严格、服务到位的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发展党员工作和加强党员管理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改善党员结构,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健全基层党建资源支撑体系,完善基层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和管理,鼓励更多有知识、有活力、有抱负的青年一代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奉献基层。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 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为推进“三个共同”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村级规范化管理,坚决清除基层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强大合力,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长沙县的发展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昨天的辉煌已经载入史册,未来的伟业要靠我们共同创造。在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之际,召开这次党代会尤为重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开阔大气的视野、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三个共同”,加快两型发展,为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幸福长沙县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临安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在中国共产党临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邵毅

(2006年12月11日)

同志们:

我受中共临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临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为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而奋斗。

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市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朝着“融入大都市,迈向现代化,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目标开拓奋进的四年;是全市人民开放大气敢创新,团结拼搏勇创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四年;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四年。

(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次产业协调较快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五优”工程,启动 “工业西进”,注重强队建设,培育块状经济,缓解要素制约,工业经济实现扩量提质,预计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32.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三个一工程”,全力推进以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平台建设,成功引进杭氧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四年来,预计新增工业性投资85亿元,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为97.5亿元和1.6亿美元。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推进以农业“八大产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村“八件实事工程”,做好“四篇农民文章”,政策支农、科技兴农、服务促农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2006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16亿元。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强化生态旅游特色,完善旅游产业体系,临安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预计2006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5亿元。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特色街区和专业市场初具形态,实现连锁超市乡镇全覆盖,预计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房地产业发展趋于多元化,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二)综合环境不断优化。大力推进城市化,坚持项目带动,完成华光潭水库建设,杭徽高速公路临安段、锦城城防工程等即将竣工。四年来,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构建“一中两副多镇”的城镇体系,旧城改造成效明显,城市功能逐步完善。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连续几年成功举办森博会,提升了城市形象。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不断改善。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开展“万里清水河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持续优化。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外贸出口平稳增长,外经合作不断加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加强市民思想道德建设,成功创建省文明城市和省双拥模范城市。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普及15年教育,实现省级教育强市创建目标。支持浙江林学院建成万人大学,市校合作不断深化。建立健全科技推广和创新体系,建成国家火炬计划临安电线电缆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千百十”百姓文化工程,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计生、体育、新闻、通信、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高度关注民生,破解“四难一差”,开展“春风行动”,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救助体系。四年来,新增就业岗位5万多个。完成“四五”普法教育、“二五”依法治市工作,全面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全社会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平安临安”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各类应急工作机制,保持了社会稳定,临安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市)”。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 进政协履行职能“三化”建设,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工作,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工作。加强对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做好党史研究、老干部等工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干部“菜单式”培训,多形式选派干部挂职锻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化“先锋工程”创建,开展“落实三真、关爱基层”活动,推进新经济组织和社区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推行党员发展票决制。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深化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大行业不正之风治理力度,实施村级廉政工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推进。

过去四年,临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多次进入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十五”计划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开局良好。预计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8.7亿元,比2002年增长77.2%;财政总收入14亿元,比2002年增长1.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420元和8000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53.8%和49.2%。

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历届县市委奠定的扎实基础,靠的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临安市委,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临安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四年的奋进历程,我们深感创业蕴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四年来,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临安现代化进程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经受了考验,积累了经验:

——必须坚定发展,坚持发展的特色。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临安实际,体现时代要求,确立了“融入大都市,迈向现代化,全面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奋斗目标,有效地引领了全市人民的行动。

——必须务实创新,解决发展的路径。围绕发展目标,切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发展的重大问题,坚持在务实中创新、在创新中实干,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城市化、环境立市、科教兴市、开放带动五大战略,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工作载体和工作举措,推动了重点领域的发展跨越。

——必须和衷共济,凝聚发展的合力。传承合力兴市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临安精神,营造团结拼搏、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干事业一条心,抓发展一股劲,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必须以人为本,践行为民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以民为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各方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强化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思想解放,充 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建设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大事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临安过去四年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积累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区域竞争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够协调;工业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要素制约问题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巩固“平安临安”创建成果任重道远;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精神状态、思想作风、素质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还不够适应。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放眼世界,环顾周边,审视临安,我们已经站在新的更高的发展起点上。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杭州构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加速推进,临安面临更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的严峻挑战期。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世界经济中不确定因素对我市的影响将更为直接,地区间尤其是周边县市在更高层次上谋求发展、争先进位的压力更大,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繁重,化解要素制约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的 工作艰巨,我们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严峻挑战。今后五年,是我市发展的攻坚决战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发展大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齐心协力,发奋图强,推进临安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融入大都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

今后五年,全市主要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到2011年达到300亿元,人均达到6000美元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年均增长18.3%,到2011年超过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5%,在翻一番的基础上,力争到2011年突破30亿元,其中地方性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2%以内;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市民素质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改善;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创建目标,并朝着内涵更深、层次更高的现代化生态市目标迈进。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是我市今后五年和未 来较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杭州西郊,就是立足于杭州市区西部近郊的定位,主动接受杭州城区的产业转移、功能延伸、要素溢出和文明辐射,逐步实现由“郊县”向“郊区”的转变,着力构筑与杭州城区无缝对接、高度融合的半小时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文化圈,把临安建成杭州先进制造业特色基地、历史文化名城传承基地,大都市高新技术产业拓展基地、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基地,长三角发达地区辐射皖赣的经济接转基地。现代化生态市,就是一个以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为主要特征,发展协调、以人为本、山川秀美、和谐安宁,全市人民生活幸福、引以自豪和令人向往的“品质临安”。生态经济发达,就是建立起以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生态经济新模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优美,就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城乡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文化繁荣,就是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期人文精神得到弘扬,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观及生态伦理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生态社会和谐,就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和谐,建立起适应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人口生态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好、生活质量高。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就是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和杭州西郊定位,注重发展目标与发展方略的统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加速迈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共融,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过程。

生态是临安最大的优势和特色。立足优势,特色发展,走符合时代要求和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在历届县市委带领下全市人民不懈的追求。从封山育林,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到“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再到“强市名城胜地”,全市上下对生态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逐步探索走上了生态与经济共赢、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迈向现代化,是临安今后五年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人的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对临安来说,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是对“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和“强市名城胜地”目标的继承、深化和发展,是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临安的生动实践。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努力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走新型产业化和新型城市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社会引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必须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同时,让人们在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必须遵循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要坚持“融入大都市”这一主线,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环境立市、人才兴市、民生安市五大战略。

融入大都市,就是要实现与大都市城市空间布局的一体化、功能分工的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一体化。立足大杭州,融入大都市,是临安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首要推动力,是推进临安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取向。同时,要从更宽视野、更高起点、更深层次看待融入问题,进一步融入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赢得发展主动权。融入大都市,要以观念为先导,增强“同城意识”,强化“杭州西郊”概念,发挥“零距离”融合优势,借势发展,借力发展。要以规划为龙头,着眼于更大的背景谋划发展,加强与大都市规划衔接,差异互补,联动发展。要以交通为基础,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高速路网,缩短时空距离,增强区位优势。要以产业为支撑,着眼于大都市主流经济,立足特色优势,增强配套意识,完善产业体系。要以环境为保障,发挥临安独特的环境品牌效应,吸纳资金、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打造长三角一流的“要素洼地”、“人才高地”和“投资福地”。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工业经济是富民强市之路,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基础,必须把工业强市作为“第一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临安的经济实力。

大力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开放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 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前提,必须把开放作为“第一动力”,以开放促进融入,以融入扩大开放,不断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深化改革,创新举措,倍添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大力实施环境立市战略。一流的环境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制胜点,必须把环境作为“第一引力”,发挥生态优势,建设更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以一流的环境吸引优质要素,使之与我市优质资源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关键,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注重有序引进、积极培养和合理使用相结合,充分激活各类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创优氛围。

大力实施民生安市战略。富民强市是融入大都市、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根本目的,必须把惠民富民作为“第一追求”,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三、着力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

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今后五年,我们要把长远目标与现实基础联系起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逐步把生态理念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着力增强经济实力,改善城乡面貌,推动文化繁荣,促 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增强经济实力。发展经济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首要任务。要按照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转型和提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一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产业协调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目标,构筑互为渗透、彼此支撑、布局合理的三次产业格局。到2011年,三次产业比重达到7:55:38。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业,不断提高生态经济的比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推进经济国际化,注重利用外资质量,扩大外资引进总量,改善外贸出口结构,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科技、文化的投入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着力推进制造业和农业产业由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转化。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

二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发展“清洁、轻型、高效”工业,做大做强东部,推进“工业西进”,逐步形成以杭徽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带。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增强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和“引擎”作用,提高工业功能区的承载和集聚能力。到2011年,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65%。实施激活民资和招商引资“两轮驱动”,加大工业性投入,推动精密制品、五金工具、竹产业、轻纺等块状经济做大规模和提升层次,促进电缆、节能灯、装饰纸、农 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坚持“市外即外”,注重“选商择资”,强化“以民引外”,改进招商引资办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吸纳一批大都市先进制造业梯度转移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技术含量高、符合产业链要求的重大工业项目。加强品牌创建,争创一批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完善工业经济扶持奖励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优质企业、优势产品等的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引进先进设备。到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占全部工业的70%。完善工业经济工作体制和机制,切实加强涉工领域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优先保障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需求,不断改善投资创业环境,营造浓厚的合力兴工氛围。

三要着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按照“高效、生态、外向”的要求,大力发展集生产、服务、消费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的生态功能,拓展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巩固“东竹西果”产业格局,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带。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强做优山核桃、竹笋、茶叶、蔬菜、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信息服务,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向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四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相统一、与先进制造 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继续发挥旅游业的龙头作用,带动发展特色餐饮业和休闲娱乐业,进一步做大做优休闲度假产业。到2011年,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和培育繁荣专业市场、特色街区,继续推进连锁超市、“放心店”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城乡消费环境。到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5亿元。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构建为各类产业和各类园区配套的物流体系。有序开发景观房产,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增强服务功能。

(二)改善城乡面貌。改善城乡面貌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重要内容。要立足生态优势,着眼于城乡协调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让临安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一要推进新型城市化。以中心城区发展为先导,以要素集聚和功能互补为导向,加快与杭州大都市基础设施、产业、要素等对接,完善“一中两副多镇”的城镇格局,做到城市发展与生态容量相协调,构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生态城镇体系。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转化。坚持项目带动,改善投资结构,着力实施“六大工程,百大项目”,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加快城镇现代化进程,做到城市建设与环境相 统一,建设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生态城镇。加快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到2011年,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

二要建设农村新社区。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扎实推进以完善农村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培育各具特色的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广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到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农民非农收入占到总收入的70%。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景观的设计和保护,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农村生态新社区。

三要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政府引领和示范作用,增强全社会节约和环保意识。实施节地节能节材节水标准,促进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有序地开发低丘缓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求。完善市域空间布局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开发,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开发格局。开展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推进电源电网建设,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建设一批生态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

逐步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的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转变。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提高城区截污纳管率,完成两个副中心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乡镇、村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清洁”五大工程,加强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和饮用水源保护,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完善环境监控体系,提高环境突发性事故应急能力。

(三)推动文化繁荣。繁荣文化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内在要求。要培育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大力发展具有时代特征、临安特色、大众特性的区域文化,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文化繁荣局面,增强文化软实力。

一要培育生态文化。积极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等“多绿”创建和文明镇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培育生态理念,增强全社会崇尚自然、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消费模式,树立简朴和谐的消费观念,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依托山水特色和文化底蕴,注重彰显城市个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山水风光与文化内涵和谐统一、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相映生辉的城市风貌。把生态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让生活成为生态化的生活,让生态成为活的生态、生活化的生态。

二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弘扬吴越文化精华,挖 掘天目山文化、浙西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重视文化的物化形态,加快建设钱王文化广场、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加大文化事业投入,着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步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民间文化,活跃基层文化。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催生一批文化精品和优秀学术成果,推出一批重大文化节庆活动。加快发展广电事业,办好《今日临安》,提高文化传媒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文体娱乐、文化创意、现代传媒等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共同繁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进对外文化交流。

三要构建创新型城市。文化是创新的支撑,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临安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精神动力,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建设科技强市,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推进与浙江林学院的战略合作,加快建成一批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型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以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重点强化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到2011年,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要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培育要素市场,形成有效引 导要素资源服务科学发展的机制。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力度,重点在文化、卫生等领域进一步放开搞活。

(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要提高人的素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倡导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与服务、使用与激励、流动与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以先进文化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设教育强市,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化、均衡化,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建设卫生强市,建立有效的新型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臵,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建设市体育运动中心。推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到2011年,全市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接近80岁,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要强化民生保障。创业是财富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安民之要。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群众的首要途径,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强化创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促进充分就业。重视协调劳资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实现“居者有其屋”和“居者优其屋”。发展城乡公交,改善城乡居民出行条件。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改善对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和服务,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问题。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选举任免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人民武装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双拥共建”。

四要深化“平安临安”创建。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开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弘扬社会正 气,倡导见义勇为。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完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依法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建设“法治临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市,提高市民法律素质,在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大对“地霸”、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建设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平安临安”。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吃上放心食品。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有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重点推进七大工程建设

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必须以项目作支撑。今后五年,要重点实施“七大工程”。

(一)工业平台建设工程。着力构建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工业功能区为基础,重点工业功能区为支撑,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为补充的工业平台体系。坚持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再建20平方公里的工业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完善工业平台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探索“一区多园”等发展模式。推进经济开发区的扩容和提升,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打造长三角一流的经济开发区。加快锦城、玲珑、高虹、於潜、昌化、龙岗等重点工业功能 区建设,增强集聚能力,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特色,培育产业集群。更加关注中小企业的创业困难,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降低中小企业创业成本。

(二)百村建设示范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五年,要着力抓好100个重点村建设,从农民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抓起,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带动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力争使我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八大工程”,开展“三百活动”。积极发展农村生产,形成一批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农家乐”等特色村,壮大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强村庄规划,扎实推进村庄整治,以优惠的政策、良好的配套设施、整洁的居住环境引导农民,确保农民按照规划新建、翻建住房。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交通、水利、供电、环保、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条件。

(三)中心城镇建设工程。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征地后配套、先储备后开发、先做环境后出让,提高经营城镇的水平,推进城镇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强化城镇规划控制,推进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建设市场化。提升城镇设计和建筑品位,彰显城镇的个性。围绕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和发展,发挥辐射扩散作用。按照“城中湖”的定位,坚持生态优先、“还湖于民”,实施青山湖区域综合开发,推动锦城和经济开发区东西并进、互动发展、逐步融合。加快城东新区和城南区块建设,增强“森林城市”特色,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吴越花园”。围绕现代化小 城市的目标,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於潜、昌化两个副中心,明确城镇定位,加快产业发展,提高集聚带动能力。要合理规划,加快建设一批中心镇,增强产业优势,体现城镇特色,完善城镇综合功能,使之成为繁荣农村、服务农业、集聚农民的重要载体。

(四)旅游产业提升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旅游精品,丰富旅游产品,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推进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加强政策扶持,加快整合旅游资源,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参与,推动旅游企业联合,重点实施好天目山综合保护工程和青山湖综合开发项目,着力打造天目山、青山湖、浙西大峡谷、大明山、太湖源等重点景区。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会议休闲、山地度假等旅游业态,规范有序发展“农家乐”。加快建设一批高星级宾馆酒店,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丰富特色旅游商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协调、相互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拓宽发展视野,鼓励旅游企业主动对接杭州西湖、安徽黄山等品牌景区,加快融入沪浙皖“名城名湖名山”国际黄金旅游圈。

(五)交通网络建设工程。围绕加快融入的要求,推进以“一横四纵”为重点的主骨架公路网建设。全面建成杭徽高速公路,加快启动彭浦线建设,扎实做好临金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融入长三角和华东地区高速交通网。完成13省道、16省道、昌文线改建,完成18省道龙岗至鱼跳段拓宽工程。完善农村公路网和旅游交通网,实现三级以上公路通乡镇率、等级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三个100%”。积 极争取文一路西延,配合做好中远期过境铁路和杭州轻轨西延等规划建设,提升青山航道通航能力,形成综合性的交通运输网络。

(六)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加大教育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收入、生产总值的比例。健全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助学。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高标准普及15年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多层次的技能型实用人才。把农村教育摆在重要位臵,科学合理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扩张,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重点抓好一批中小学改、扩、迁建工程,推进职业教育中心建设。

(七)社会保障基础工程。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年均递增5%,工伤保险两年完成全覆盖,完善“五险合一”的征缴办法。继续推进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向农村延伸,五年内实现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缩小城乡“低保”差距,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城镇标准的70%。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五年内实现全覆盖,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市、乡、村三级救助网络,加大对弱势群体扶贫帮困力度。

五、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按照中央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贯穿于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的实践,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一)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加强思想建设。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推动思想解放,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促进临安更好更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解放思想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重点,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党史工作,加强党史教育。要把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实践创新,达到解放思想、提升理念、推动工作的目的。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解放思想要贯穿于更好更快发展的始终。要真解放思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实际能力。要敢解放思想,按照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意愿,冲破一切制约发展的思想束缚,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规定。要会解放思想,善于解决发展进程中的“桥”和“船”问题,不断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要在实践中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奋发有为,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勤政为民。

(二)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 设。要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执政能力上,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科协、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有效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按照实行常委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体制的新要求,完善市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根据发展的需要搞好班子配备,注重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群众公认选干部,着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艰苦创业、大胆创新、争先创优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较真的干部队伍。建立高效实用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深化“菜单式”干部培训。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女干部、党外干部,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有计划地选派干部上挂下派锻炼。广大基层干部处在一线,任务重,压力大,要切实关心、真情爱护、严格教育、有效激励,引导 好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热情为他们排忧解难。

(三)以固本强基为目标,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要以固本强基为目标,以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要求,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功能。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结合基层党组织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先进性建设。以提高发展富民本领、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为重点,实施好“领头雁工程”和“先锋工程”,更加注重选好用好能够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改变农村面貌的村党支部书记,建设致富型农村党组织。以提高影响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为重点,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十家示范、百家指导、千家覆盖”工程,开展党工团共建,建设和谐型企业党组织。以服务社区居民、构建和谐社区为重点,推进“共驻共建”,优化社区党组织设臵,建设服务型社区党组织。以推进机关作风转变、提高服务效能为重点,继续深化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活动,建设满意型机关党组织。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学校、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党组织,都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着力点,提高党的影响力。

要充分激发党员队伍整体活力。建立健全“党员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和途径,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制度,深入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活动。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继续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发挥村级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系统的作用。畅通出口,妥善处臵不合格党员,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 性和先进性。加强流动党员、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关心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

(四)以效能建设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党的作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要以效能建设为重点,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要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机关效能革命,着力解决机关“办事难”问题,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优化服务环境。着重围绕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重点工程,简化办事程序,促进效能提速。健全效能建设的责任落实机制,完善效能建设考核、督查具体办法,健全效能建设制度,做到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一把手”亲自抓、主动抓,切实把机关效能建设抓到实处,抓出成效。

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党员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倡导不事张扬、埋头苦干、多做少说的工作态度,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干群众急需和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和利长远的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贪图享乐的习气,严格控制公务开支,规范公务接待行为,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五)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从严治党,扎实有效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以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带动社会风气。

要切实加强廉政教育。重视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深入开展权力观、利益观、群众观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全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政治纪 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敢于坚持原则,勇于承担责任,善于依法行政,做到廉洁从政、权为民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带头廉洁自律,带头接受监督,带头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要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不同意见畅所欲言、平等讨论的环境,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基本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惩防体系构建的质量和水平。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继续深化完善党内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重点围绕管好人、管好权、管好钱,加强廉政制度建设,真正让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腐败发生。突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村级廉政工程。

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继续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方面的案件,严肃查处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和违反“两不”规定的案件,严肃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不断开创党风正、民心顺、事业兴的新局面。

同志们!融入大都市,创新大发展,全面建设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将进行的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崭新事业。惟其光荣,才需要我们励精图治、矢志不渝;惟其艰巨,才需要我们只争朝夕、奋勇拼搏;惟其崭新,才需要我们勇 于开拓、锐意进取。回顾过去,我们为临安发展的巨大成就而倍感欣慰;展望未来,我们为临安发展的壮丽前景而豪情满怀。只要我们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同心同德,创新实干,就一定能在新的征程上不断从胜利迈向新的胜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与时俱进,勇创一流,为创造临安的美好未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第五篇:县十二次党代会报告

加速转型突破

推进绿色崛起 为建设现代生态田园新太白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太白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动员组织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为建设现代生态田园新太白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太白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一、梳理奋斗历程,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

十一届县委履职以来的五年,是太白发展进程中极富挑战而又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和罕见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承受着保护生态和富民强县的双重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直面困难、迎接挑战,克难攻坚、创新实干,圆满完成了县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推动太白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至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6年的2.3倍和3.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06年的2.8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07年的2.3倍,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3亿元,人均1.4万元,荣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前十县第一名。

——解放思想持续推进,科学发展亮点纷呈。这五年,太白最大的变化是人的变化、思想的变化。面对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逼人态势,我们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工程,按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依人民的意愿解放思想,用创新的实践解放思想,使“小县也有大作为”牢牢扎根于干部群众心中,内化为全县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正是思想的解放,我们不甘落后,另辟蹊径,确立了“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探索走出了“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发展之路;正是思想的解放,我们破除了机制、资金等瓶颈制约,率先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一乡一校”布局调整,开创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1

“团队式援助管理”先河,创造了一系列太白模式、太白经验;正是思想的解放,我们提出了农民增收“三个一切”工作要求,推行“三包六到户”,制定“3个1000万元”措施,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党的建设等方面均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思路举措,奠定了太白绿色崛起基础,开创了太白科学发展新局。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平台更加稳固。这五年,太白最显著的改变是城乡环境的改变。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64个,投资之巨、项目之多、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县城东扩南移稳步实施,太白路、北环路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市民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相继投用,县体育馆(场)、商业步行街、翠矶山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拔地而起,成为我县城市建设的一大靓点,跻身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通过省级验收。农村环境显著改善,完成40个扶贫重点村建设任务,1.49万人脱贫,搬迁贫困群众1502户6852人,消除了85%的土坯房,村村通水泥路、通水、通电、通讯,学校成为乡村最美的建筑,“青山绿水、红瓦白墙”成为最亮丽的风景,城乡面貌焕发新姿,秦岭山城绽放异彩。

——特色产业蓄势突破,品牌优势日益彰显。这五年,太白最响亮的名片是特色产业。蔬菜、休闲、林特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凸现,特色经济由一支独秀走向三业并举。蔬菜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稳固,种植面积由7万亩发展到10万亩,引资建成米禾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带动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太白蔬菜供世园、进超市,人均蔬菜收入突破4000元,跻身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生态休闲产业异军突起,“一心两线三区”初具雏形,青峰峡森林公园、黄柏塬原生态风景区不断升级,“两节一会”等节会活动效应显现,带动农家乐等三产经济蓬勃发展,荣获“老百姓心目中陕西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县”、“陕西最美的绿色园林旅游城镇”等殊荣,打响了“雪域太白、秦岭夏都”品牌。林特产业蓄势待发,农民人均3亩果药目标如期实现,药王茶、雪芽茶填补了全市茶叶产业空白,林特产品研发中心高效运行,农林牧立体化发展模式日益完善。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年产黄金过吨,投资2.3亿元的观音峡水电站顺利并网发电,支撑县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事业突飞猛进,幸福民生成效凸显。这五年,太白最欣慰的发展成效是民生。全县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实施民生八大工程项目855个。成功应对了08年特大地震灾害,提前一年完成了灾后重

建任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居民丧葬抚恤金制度和城乡养老保险并轨,覆盖城乡、涵盖一生的系统民生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免两全”,跻身全省“双高普九县”,建成省级标准化高中,2011年高考上线率位居全市前列、山区县第一名;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探索推行家庭保健式医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科技、文化、广电、计生、档案等工作全面加强,“五五”普法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实现了双拥模范县省级“五连冠”和市级“七连冠”。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县农民户均一人经商务工。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创建,加强安全防范和信访维稳工作,“两率一度”连续四年位居省市前列,荣获省级平安县、信访工作“三无”县和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县殊荣,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

——干部队伍活力迸发,党建水平全面提升。这五年,太白最有力的保障是党的建设。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发展主题,突出实践特色,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有了新的风采。坚持不懈地狠抓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持之以恒地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县政府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和镇党委换届圆满完成。深化创先争优、“科学发展、升级晋档”等活动,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完善决策议事机制,调动和发挥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充分履行职责,注重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形成了突破发展的强大合力。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案件查办和行业纠风等工作,深入开展“三心”活动,大力改进作风,形成了风清气正、心齐劲足、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年的奋斗历程伴随着艰辛与汗水,镌刻着太白人民艰苦创业的跋涉足迹,抒写着山城百姓拼搏进取的壮志豪情,铸就了“加压奋进、加倍苦干、加力突破”的太白精神,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一是只有解放思想,才有思路,才有突破。寻求突破、加快崛起,靠的是我们在实践中的艰辛探索,无论是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的确立,还是“三化”方针的提出,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带来视野的高远、思路的拓展、发展的突破。二是只有科学发展,才有特色,才有出路。这几年,我

们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蔬菜、生态休闲和民生工作之所以声名鹊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贪大求全,不人云亦云,而是坚持立足自身实际,挖掘潜力,错位发展,以特取胜。只有坚持科学发展,举生态旗、走特色路,才能在竞争中扬长避短、夺得先机、后来居上。三是只有真抓实干,才有发展,才有变化。回顾太白的发展历程,正是干字当头、好字当先、实干为基,使我们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跨越了一重又一重障碍,干成了创卫创园、“一乡一校”、新农保等一批大事难事好事。实践证明,只有真抓实干,才有发展希望、才能赢得主动、才会迈向成功。四是只有团结和谐,才有激情,才有力量。太白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靠的是全县各级领导班子的紧密团结,靠的是全县上下的凝心聚力,正是目标同向、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才激发和调动了县级几大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凝聚了社会各方的无限创造力,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战斗力。

五年来,太白发展的每一个创新和突破、每一点成长和进步、每一项成绩和荣誉,都饱含了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承接了历届班子的艰辛和努力,倾注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鼓舞,凝聚了各界朋友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十一届县委,向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界人士、驻县部队和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太白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前进征途上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仍不够充分,经济总量偏小,整体实力薄弱,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三次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工业经济仍是“短板”,人才、资金、技术等瓶颈制约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仍需加大力度;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投资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四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创新创造活力不强,部分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精心描绘蓝图,太白未来五年发展大有可为

今后五年,是我县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转型突破的攻坚时期,也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全国看,经济基本面日趋向好,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进

一步加大,东部产业向西部加速转移,这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争取项目资金创造了基础条件。从省市看,关天规划启动实施,宝鸡打造关天副中心城市加力提速,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竞相涌动,这为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产业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我县看,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和“三化”方针的确立与推进,抢抓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机,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太白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转型突破蓄势待发。发展大有可为,机遇稍纵即逝。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巩固好现有基础,切实增强转型突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必须强化机遇意识,抓住并用好重要机遇,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必须强化进取意识,在抢抓机遇中争创优势,在扬长避短中谋求突破;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把潜力变成实力,把机遇转化为项目,把优势放大为成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综观发展形势,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后五年全县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大幅增加居民收入为核心,以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保障,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富民两大战略,坚持生态化、特色化、民本化三化方针,力促现代农业、生态休闲、全民创业、统筹城乡四大突破,努力建设现代生态田园新太白。

总体而言,就是要按照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现代生态田园的本质要求,把太白建设成为具有田园式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社会功能、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生态优美、贯通城乡、配臵均衡、功能完善、独具魅力的新山城。

按照这一思路,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总量达到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总量突破8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五年累计投资达到12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和1.06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城乡一体加速推进,民生问题持续改善,党建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

围绕上述思路目标,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一)保护青山绿水,夯实发展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县的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和建设好这一方青山绿水,打响“秦岭最绿是太白”名片。坚持增绿增收并重、造林造景并举、绿化美化并行,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等重点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林业资源,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探索碳汇林业建设,开展生态效益监测,落实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发展碳汇经济,实现“国土增绿、农民增收”。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加大石头河、牛尾河、湑水河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力度,完善水资源供应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体系及环境监控体系,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恢复等项目,改善环境质量水平。广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等绿色能源,努力把太白建设成为经济与生态并驾齐驱,城市与村镇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大县。

(二)挖掘特色优势,壮大县域经济。产业兴旺则民富县强。要立足绿色崛起、错位发展,加快推动特色产业优化升级,鼓励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1、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按照农林牧立体发展要求,以园区为发展方向,突出蔬菜、林特产业重点,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加速研发,让生态菜、有机茶、道地药、放心肉热销大市场。围绕建设全省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板块布局,园区推进,力争建设一批省级和国家级科技示范、种苗繁育、研发加工等示范园区。提升蔬菜品质,建成5万亩绿色蔬菜基地,发展有机蔬菜1万亩以上,蔬菜面积巩固在10万亩。发挥品牌效应,完善市场体系,壮大米禾、绿农、秦绿等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冷链、包装、加工等关联产业,打造区域性蔬菜集散地。围绕打造农民增收“第二支柱”,巩固“南板栗、东核桃、西花椒”产业格局,发展“林采、林果、林药、林养”,开发太白山珍、果蔬饮品等特色产品,衍生新产业,打造增长点。发展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质量认证,强化疫病防控,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推进休闲产业快速发展。围绕“雪域太白、秦岭夏都”定位,积极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建设国内知名避暑休闲目的地。以景区为重,加快云岭度假中心、青峰峡和黄柏塬4A级风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规范发展农家乐,建设一批星级宾馆酒店,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综合配套、相互衔接的旅游产业体系。以文化为魂,挖掘独特民俗风情和生态资源优势,培育生态养生文化、休闲运动文化和人文历史文化,开发汽摩赛场、野战基地、高山滑翔等休闲健身项目,发展休闲农业,形成城南生态休闲新区,打造“西部慢城”。以营销为要,加大区域合作力度,持续举办重大推介及节庆活动,携手策划旅游产品和线路,构建无障碍休闲观光区,让生态休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生态工业要主攻矿产,做强水电,发展植化,实施黄金探矿增储、微晶板材开发等项目,壮大矿产业规模;

整合水电资源,推进水电业向集团化方向运作,加快风电实质性开发步伐;依托宝钛丝杆材项目,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3、推进现代服务业和全民创业。高标准规划建设和培育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产业融合,增强服务功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速连锁超市、放心店向农村延伸,改善城乡消费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培训服务,支持各类人群自主创业,做大“小老板”经济。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向县内二三产业转移,加强就业援助,强化劳动执法,实现充分就业。完善和落实扶持激励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家园。按照现代生态田园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生活都市化,让淳朴的乡土气息和浓郁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时尚的流行元素和本真的田园风光浑然天成,走出具有太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新路。

1、建设生态田园县城。严格执行县城建设规划,加速县城东扩南移,推动“跨河”发展,打造以东大街、北大街为轴线的综合服务区,以南大街、太白路为轴线的商贸物流区,世纪大道以南、麟留路以西的休闲观光区,形成“四面森林两河水、一环两轴三片区”的发展格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平方公里。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开通人民路、南环路,建设关中风情一条街,带动城南生态休闲区发展。建设夏都休闲中心,实施电影院、商务物流等综合开发项目,改造城区道路和临街建筑立面景观,形成“显绿露水、休闲时尚”的田园特色。加强城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城区管理智能化。

2、建设特色中心集镇。按照“贯通城乡、服务产业、凸现特色、整体带动”的思路,以镇政府所在地和农村社区建设为核心,以城镇、集市、街道各类建筑为重点,突出自然韵味、秦蜀风情和三国文化,融居住与商业、建筑与文化于一体,既为群众建造新家园,又为致富培育新产业,充分体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的建筑风格,走出一条对内宜居兴业、对外极具吸引力的特色城镇化之路。总结推广咀头镇中心社区建设经验,示范带动各镇农村社区发展,激励农民进城入镇,实现县城、集镇、社区互促互动,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5%。

3、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把村庄作为景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健全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整合项目资金

和帮扶力量,扎实推进晋星创建、项目到村等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低碳生态新农村。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民生服务进社区,完善城乡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制度转续对接措施,有序引导农民向集镇或中心村庄集聚。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培育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坚持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健全培训体系,培育新型农民。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量,落实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信贷和互助资金等措施,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8000人脱贫。

(四)突出项目引擎,增强发展后劲。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转型突破的重要支撑。要不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为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1、突破招商引资。下功夫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定政策给优惠,在土地、融资、规费等方面形成吸引力,重点项目享受重点政策,特殊项目享受特殊政策,倾力打造投资“洼地”。加速融入关天经济区,以理念融入为先导,以产业融入为主体,力争成为关中城市群的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休闲度假基地、产业配套基地和产业承接基地。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开展重点招商,优先承接和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积极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强化产业配套,加强技术协作,推动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

2、力促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至上意识,准确把握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投资重点,科学做好项目筛选、编制工作,建好项目库。主动加强对接联系,争取建设一批涉及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的重大项目。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健全项目建设责任制、全程跟踪监督服务等制度,在项目一线使用干部,用项目成效评价干部,调动全县上下争项目、引项目、建项目的积极性,力争建成一批事关长远、带动全局的重大项目。

3、加强基础建设。按照统筹兼顾、适度超前、优化网络、提升水平的原则,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太凤高速,加快改造太洋公路和潘太公路,开通黄厚路,提升县乡公路通行能力,鼓励发展城乡客运,逐步实现城镇交通便捷化、公交化。抢抓国家加强水利建设的政策机遇,推进防洪保安、农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土地整治等项目;加快县城区备用水源建设,改造提升供水管网,提高居民用水质量。继续推进电力、通信等基础建设,建成高标准的城乡信息网络体系。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幸福指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打造幸福太白、法治太白、文明太白。

1、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按照“巩固、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实施民生工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制度,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和养老事业,建设福利中心、殡仪馆等项目,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优先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教育,逐步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跻身省级教育强县,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巩固“四个一”体育事业发展成果,开展全民体育健身活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卫生管理县镇村一体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夏都花苑、水岸花城等住宅新区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统筹发展科技、档案、气象、保密等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夯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提高全民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广播电视演播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县博物馆等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引导的原则,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强化对外宣传,提高太白知名度和影响力。

3、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大调解体系,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和技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坚持依法治县,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推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廉洁执法,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安全生产监管,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把太白建成全省最安全的地方。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转型突破提供组织保障

建设现代生态田园新太白,关键在党,核心在人。要深刻认识我们党当前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坚决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1、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充分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推进工作上,始终把握发展主动权。进一步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围绕发展大局,依法依章、独立负责、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支持审判、检察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党管武装,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筑牢转型突破的思想基础。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实践在深入。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推动科学发展。要深化理论武装,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为载体,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重点,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发展能力。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传承优良传统、弘扬红色精神,激发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爱岗敬业,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解放思想永无止境”的理念,建好县委党校、太白大讲坛等学习的平台,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学习,带头调查研究,破除思想桎梏,打破思维定式,不断超越自我,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勇当创新发展的时代楷模。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习惯,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工作研究,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筑牢信念根基,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发展的人才支撑。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强化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形成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加注重从履职尽责看干部,从关键时刻看干部,更多关

注在基层一线工作的老实人、正派人,以实绩论英雄,凭公论用干部,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建设好各类人才队伍,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使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深层次、多领域、大规模培训干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健全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注重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引领科学发展、推动转型突破的责任意识,使每位党员干部“在岗在位在状态、有责有为有激情”,创造出骄人业绩。

4、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顺应形势变化新要求,按照建组织、育骨干、顺机制、强服务、促发展“五位一体”的思路,探索实施以社区化为核心、以网格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党组织管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完善县、镇、村(社区)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加大“两新”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新时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建立党员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新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完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议事质量和服务水平;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和管理考评激励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思想集中到立大志上,把本领体现到干大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创大业上,敢于向高的攀、与强的比、同勇的争,把争创一流作为最大责任,把建功立业作为最高追求,使创先争优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不竭动力。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各级干部廉洁从政。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完善和落实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纠风并重的惩防体系。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推行公务卡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和述职述廉等制度,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水平。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事务公开,探索完善村民监督委员会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和公务用车、“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始终保持反腐倡廉的

高压态势。充分发挥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职能,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各种破坏投资发展环境的行为,确保县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用反腐倡廉实效取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加强自身修养,恪守为政之德,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6、加强作风建设,形成真抓实干的氛围。作风建设事关党的形象,事关全县发展大局,要树立“作风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狠抓作风建设。要强化责任意识,职务意味着责任和使命,兴太富民是各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敢于担当,善于决策,勇于突破,多为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多做利长远、打基础的事,切实履行好职责,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的检验。要强化纪律意识,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必须不折不扣保证落实;对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事,必须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办好,坚决制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消极应对、各行其是的现象。要强化落实意识,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面对面解决问题,实打实推进工作,真正把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落到实处。要强化为民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疾苦急于一切、群众呼声先于一切,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要强化勤俭意识,自觉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风气,始终坚持勤俭办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群众的拥护支持下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各位代表、同志们,美丽的太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生在太白、长在太白、工作在太白的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都要为太白的发展竭力尽智。我们坚信,在这充满机遇和希望的征程中,有各级党组织做坚强基础,有全体党员干部的支持奉献,有全县人民的信任努力,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5年后,太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路更畅、房更美,经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光辉历程永载史册,壮丽画卷更待描绘。让我们携起手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不争论中发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奋起,为建设现代生态田园新太白而努力奋斗!

下载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沈阳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十二次党代会

    上杭县第十二次党代会隆重开幕 9日上午9点,县第十二次党代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 大会执行主席赖继秋、谢海波、郭青海、林旭、钟爱华、吴锦添、陈学良、林英锋、钟寿......

    十二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甘肃省十二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以来,镇原县人社局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大家一致认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高度概括的“一个......

    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汇编)

    十二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倍受瞩目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已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描绘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建设**的进军号角。**书记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主题......

    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吴奉军(定稿)

    坚持解放思想 勇于变化变革 为实现尼勒克科学跨越和后发赶超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尼勒克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吴奉军 (2011年7月20日) 同志们: 现在,我受中国共......

    沈阳党代会报告

    团结一心 开拓进取 为实现“三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沈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6年6月27日)陈政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沈阳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

    34、南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5篇可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 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而努力奋斗 ——罗志军在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0月8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一届......

    关于学习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5.3

    中共*市*局党组 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情况的报告 中共* 市委: 中国共产党*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省努力建设西部经济发......

    上海九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07)(5篇)

    共谱科学发展崭新篇章 ——上海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诞生记 (2007年5月25日) 2007年5月。上海。一幅擘画城市今后五年发展的蓝图徐徐展开——— 《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