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时间:2019-05-14 05: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第一篇: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来源:黄石日报 时间:2007-1-18 9:13:00 标签: 蓝图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通讯员 郑言实

2007年1月8日上午,市移动通信剧院装饰一新,华灯璀璨主席台上党徽高悬,红旗夺目。

全市上下热切关注、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黄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开幕。

在热烈的掌声中,王振有同志代表十届市委向大会作报告。他激昂洪亮的声音在会场内回荡,激起了与会代表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掌声折射褒扬,认同引发共鸣。代表们高度评价这份题为《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加快崛起,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而努力奋斗》的报告,认为报告主题鲜明、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始终都是在市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有序进行的

早在去年年初,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在安排部署2006年市委常委会工作时明确要求,下半年要集中精力抓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确保党代会选出一个好班子、形成一个好报告。他强调,党代会报告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要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统一思想、激发干劲的作用。市委副书记郭远东同志要求写成一个目标明确、思路创新,重点突出、亮点频闪,鼓舞人心、激情豪迈的报告。3月份,王振有同志又专门在市委政研室2005年工作总结上批示:“党代会报告,要及时谋划,及早调研,争取写得好一点。”

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工作从去年8月份正式启动,在全省同类城市中起步最早。8月4日市委成立了由市委政研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建管委、市统计局7家单位同志组成的党代会报告起草小组,市委书记王振有为总责任领导 市委副书记郭远东为责任领导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浩军为组长负责主持起草日常工作。14日,报告起草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研究确定了《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方案》,并对起草工作进行动员部署。16日至18日 起草工作专班花两天半时间集中讨论报告写作提纲,从四套写作提纲里择优确定一套提纲,分别在市委政研室内部和其他6个部门之间进行了充分讨论。随后市委办公室向全市各级各部门下发了关于围绕党代会筹备工作报送相关材料的通知。各地、各部门为报告起草提供了许多翔实可靠的数字和文字资料。

科学理论的指导,是确保报告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前提。起草组全体成员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了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要精神和省委关于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学习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十一五”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力求在理论上领悟得更透、全局上把握得更准。在对国情、市情、民情有了充分把握的基础上,8月21日至26日,全体起草人员集中进行了一个周封闭写作,拿出了初稿。

报告初稿的形成,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用王振有同志的话说,之所以较早地拿出一个初稿,是为了树一个“靶子”,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起草专班正是按照这个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的。

9月15日,王振有、郭远东和黄浩军同志专题听取汇报,对报告的修改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指导意见,特别是王振有同志对报告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主要观点和具体内容提出了重要意见,为报告的起草和修改确定了基调。

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确保报告客观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的思想路线和重要工作方法。为正确判断黄石在全省和中部六省所处的位置,起草组在市委副书记郭远东和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浩军同志的带领下,分别赴湖南岳阳、安徽铜陵和芜湖、江西九江三省四市,学习借鉴外地同类城市的发展经验。市委政研室也分批到省内的宜昌、荆州、十堰、襄樊四市进行了学习取经。通过市内调研和市外考察,采取对比、综合、借鉴等多种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部地区81个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使报告起草同志跳出黄石看黄石、联系实际想未来,进一步掌握了市情,看到了差距,借鉴了经验,为起草好党代会报告汲取了有益的营养。外地的经验给起草组深刻的启示谋求黄石更大的发展,必须明确城市定位,进一步找准发展方向必须大力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必须坚持不懈地优化环境,进一步增创环境新优势必须切实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发展氛围。

在理论梳理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明确报告的主题、框架,如何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举措等重大问题,摆在了市委常委会和报告起草组的面前。

问题的答案,归根到底来自于全体党员的智慧。问计于民、求教于士、集思于内,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关键。

10月中旬和下旬市委书记王振有同志先后带领起草小组召开3个座谈会,就报告主题怎么定、过去五年怎么看、今后五年怎么干,广泛听取县市 区党政负责同志、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意见。特别在与市直8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时,提出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即“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并对“富裕”、“文明”、“ 秀美”、“ 和谐”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

主题是报告的灵魂。报告主题的确立,为报告的起草和修改指明了方向,加快了工作的进程。11月21日下午至23日,起草专班又用三天时间集中封闭修改,形成了送审稿,分送王振有、郭远东、黄浩军等领导同志审阅。

王振有、郭远东同志对报告起草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稿他们都认真审阅,提出重要修改意见,数次亲自动笔修改报告,并就报告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和具体内容,找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交换意见。黄浩军同志也多次与起草组负责同志进行沟通,就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其他市委常委也都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对报告的起草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再讨论、再推敲、再修改„„报告稿在反复研讨中不断完善。

11月30日,报告(讨论稿)正式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常委们对报告的主题、框架和主要内容表示赞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同意修改后下发全市征求意见;12月20日,市委常委会再次对报告征求意见情况进行研究,并委托郭远东同志对报告稿作最后审定。直至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前,王振有同志对报告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报告是民主集中制的产物,是全市广大党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形成的过程,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过程

“报告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深入调研、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的过程,基本上反映了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意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王振有同志在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上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作说明时这样说道。

这句话,真切地反映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诞生历程。

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这一优良传统贯穿于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全过程。市委常委带着年初确定的市级领导重点调研课题带头深入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同志也都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他们集中了丰富的材料陆续形成了一批有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专题调研报告,为党代会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月4日,根据市委常委会的决定,报告(征求意见稿)印发县、市、区委,黄石军分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各企事业单位党委等134家单位和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进行了书面征求意见。

从12月6日到25日,市委书记王振有、市委副书记郭远东和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浩军等领导主持召开了5个座谈会,分市直有关部门,重点骨干企业,市人大副主任、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部分政协委员,市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五个层次,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12月25日,各方面的意见全部反馈到起草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大家一致赞同市第十一次报告的主题、框架、思路和主要措施,认为报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振奋人心的报告。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经统计,书面和座谈共征求到修改意见352条,其中原则性意见112条,具体修改意见240条。

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了全面整理,确保不遗漏一条意见。此后,起草组抓紧时间挑灯苦战,对报告进行了修改和充实,共修改98处。市委副书记郭远东还亲自动笔作了五次重大修改。

报告在总结工作上,有些同志提出,建议在文字上适当作调整和完善,适当增加“三农”工作的笔墨。报告采纳了这个建议,涉及到“三农”问题的农村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具体化。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报告的点睛之笔,大家格外关注。由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报告采纳了部分同志的意见,将“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改为“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对今后五年的主要指标体系,报告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了修正,将2011年主要预期目标中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美元”调整为“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今后五年的工作措施是报告的重点,报告征求意见稿原来是七条措施,不少同志建议把“突破性发展服务业”作为单独一条,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根据这个建议,起草组在工作措施中增加了“大力实施三产活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这一条。

一条条意见、一个个建议如股股清泉,为报告的内容注入鲜活的生机。这些意见和建议背后,体现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负责,体现了全市干群对我市今后五年的宏伟发展蓝图的深切期盼。

一稿、二稿、三稿„„报告在一次次修改中完善、成熟,报告的内容更加充实,文字更加精练,篇幅更加紧凑。

12月29日,十届市委的最后一次全会──市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召开。在对报告进行了又一轮深入讨论和修改后,全会原则通过了十届市委向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所作的报告,并决定将这个报告提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审议。

2007年1月8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历时五个多月、十易其稿、1.6万字的报告呈现在523名党代表面前。大会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报告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审议,对报告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47条意见和建议。根据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报告起草组连续奋战,字斟句酌,又对报告进行了最后的修改,形成了党代会通过的正式报告,正如党代会关于市委工作报告的《决议》指出的那样,报告将成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指导全市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千锤百炼成真金。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生动而具体地告诉我们:这份报告是市委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的产物,是全市12万党员的共同意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王振有同志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是指导我市今后五年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改革开放力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历史时期之一。五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深入抓好“三件大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使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济社会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未来五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黄石如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时代对十一届市委提出的重大课题。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对此作出了让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满意的回答。

“坚持科学发展,致力加快崛起,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而努力奋斗”——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符合全市人民的愿望。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的新黄石,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全市上下的中心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结构升级优先、环保节约优先的发展方针,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市、三产活市、人才兴市、创新立市、依法治市‘五大战略’。”—— 这是黄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切合黄石实际,顺应民心民意。

“努力把黄石建成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鄂东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这是黄石全新的城市发展定位。这个定位,既有上级的要求,又有黄石的基础;既有部门的专业定位,又有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强烈呼声。

“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实施三产活市战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区域一体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实施富民优先的发展方针,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优化黄石发展环境”——报告提出的八大战略举措,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方面,指出了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的“路径”。

“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切实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扎实建设群众满意工程”、“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报告强调的五大党建方略,旨在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如同高耸的灯塔,为航船指明正确的航道;如同飘扬的旗帜,为事业引领前进的方向。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科学地描绘了我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将成为我市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并将深深地镌刻在黄石发展史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段生动的历史刚刚结束,一条崭新的征程重新开启。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发展蓝图,必将激励254万黄石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在黄石这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开辟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贵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立足大局 顺应时代 顺应民心奏响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最强音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12年4月15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召开。这是一次必将载入贵州发展史册的重要会议。

手捧散发着墨香的党代会报告,734名代表倍感熟悉、倍感亲切、倍感振奋:

过去5年的不懈奋斗,让贵州站在了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发展成果、发展态势,跃然纸上。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臶,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新鲜做法、新鲜经验,跃然纸上。

全面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工作的指示要求,抢抓“黄金机遇”,撕掉贫穷落后的标签,雄心壮志、美好蓝图跃然纸上。

探索出一条可持续、惠民生、促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让贵州各族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以人为本、浓浓情怀,跃然纸上。

贵州共产党人要努力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肩扛起重于泰山般的富民兴黔使命,树立起坚如磐石般的后发赶超信心,志气信心、责任担当,跃然纸上。

这是一篇主题鲜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纲领文件。

这是一份目标明确、振奋士气、措施有力的行动指南。

这是一个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凝聚力量的时代宣言。

建设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新贵州!

激情澎湃中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报告用大家最为熟悉、最觉亲切的语言,回答“把一个什么样的贵州带入科学发展新时期”、“建设一

之路。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十八大,必将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注入动力,“2020年全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贵州绝不能拖后腿。”

“接地气”,需要真实感触17万平方公里上的脉动,倾听人民群众的时代心声。这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动力之源。省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多次吃住农家、问计问策。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前,全省各级干部共有103.87万人次,背起背包、驻村帮扶,帮助群众办实事好事15.52万件,解决问题22.59万个。

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与部分省委常委,深入省直部门、企业、农村开展调研,倾听群众心声,主持召开了5次省直部门、骨干企业和威宁、镇远2次市(州)片区征求意见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多次对报告主题、发展目标、重大观点、重要提法等提出明确、具体的意见。省委其他领导同志,也都多次开展了深入调研,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亲自研究、亲自起草把关,并对报告修改完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指导意见。

上“连”下“接”,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期待,强烈感受到了各族群众盼发展、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更为宝贵的是,贵州广大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全省上下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火热实践中产生的智慧、创造的经验,鲜活、生动、真切地展现了出来。

上“连”下“接”,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一定要从贵州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结合起来,在加速发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跨越发展。对于“背水一战”的贵州来说,这是最为彻底的解放思想,最为深刻的实事求是。

言建设新贵州之力量之源。这一步,是宣言,是17万平方公里热土上的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守不移之志、成兴黔伟业之进军号角。

这是一个科学务实的目标。在党代会报告起草过程中,省领导组织发改、统计、调查总队、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结合当前贵州发展态势和未来预期,经过仔细测算而得。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通过全省干部群众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这个核心目标的背后,是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省委书记栗战书要求,集众智、纳群言,开门写报告。

为此,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起草组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省直73个部门组成26个专题组,就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形成26个专题研究报告。起草组派出9个小组深入各市(州、地)征求意见,形成9个征求意见报告。2011年12月30日第三届省委决策咨询博士高端论坛召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省内博士高端人才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意见建议。2012年1月18日至2月4日,起草组召集省内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12次系列专题座谈会,对报告起草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2月7日,起草组专程赴京,邀请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为贵州发展建言。3月13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听取了起草组的汇报,明确了报告的主题、结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大提法。3月20日,省委办公厅将报告征求意见稿印送全省291个单位和副省级以上中共党员老同志征求意见,收到了674条意见建议。3月25日,省委召开民主协商会,征求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和非公经济代表的意见和建议。3月26日,省委常委再次对报告稿进行专题研究,并对报告稿涉及到的一些关键指标、重大提法、工作部署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推敲和修改。

报告整个起草过程中,先后有2300人、4200人次参与

部作风向下深入”成为新时期贵州干部的自觉追求等。

征求到的意见中,各条战线信心满满。这份信心,来自我省矿产、生物、旅游、气候等资源禀赋以及良好的区位条件上,来自历届省委、省政府良好的工作基础,来自于我省更加清晰地找到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来自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增比进位、创先争优的氛围空前浓厚,展示出无穷的发展力量。这份信心,已经在过去一年的火热实践中得到最充分的支撑。全省上下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臶,坚持科学发展、“干”字当头,主动作为、奋力攀高,千方百计对上争取、对下放权,对外开放、对内激活,获得了中央给予的许多政策支持,汇聚了国内外的大量要素资源,推动形成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高于全国、高于西部地区平均、高于我省以往水平”。今年一季度,“三高于”依然实现,我们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势头更加良好。

源头有活水,报告自然成。生动的实践,为报告起草组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每一次修改,只有一个目的: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已经做对的事情,把大家的好建议、好想法、好文字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报告用五个“奋战五年”,迈上“五个新台阶”,以及7个方面的工作部署,既指出了我们后发赶超的路径,也清晰地提出了我们的奋斗目标,响亮地提出,为建设一个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贵州而不懈奋斗。

千山万山如火发。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心如坚石、志比精金。

精神高地:发出贵州干部群众的时代呐喊

过去一年多来,贵州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无论是到贵州视察调研的中央领导,还是基层普通群

干部,就是我们倡导的作风,就是我们所要构筑的“精神高地”。

多么深刻的自省自强!

多么舒展的情感挥发!

多么真切的民心民意!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着这样的工作方法做好文稿起草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语言和群众相通,情感和群众共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精神高地”风雷激荡,在党代会报告指引下,贵州上下,正在以特别能吃苦的坚韧、特别肯干事的作风、特别敢担当的勇气、特别有自信的志气、特别重开放的心态,在各自领域,构筑“精神高地”,为冲出经济洼地提供强大支撑。

“干”字当头:一刻也不耽误一天也不停歇

党的事业,兴废在人。

“糊涂官”、“甩手官”、“太平官”贻误发展,贻害群众。

贵州要后发赶超、实现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全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党的建设上着墨最多。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开展了深入调研,形成了许多调研成果。起草组认真消化吸收,将我省这些年来开展的“四帮四促”、“三个建设年”、“部门帮县、处长联乡、干部驻村”活动,以及基层开展的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五带头”活动、党建工作“双强六好”等,都写到了报告中,从严要求贵州党员干部,就是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为主题,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党建部分,涵养党内先进文化,为推进历史性跨越提供坚

第三篇:武汉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2006)

武汉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

2006年12月21日

昨日上午,承载着光荣和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武汉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剧院隆重开幕。苗圩同志代表中共武汉市第十届委员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的报告。

会场内代表的阵阵掌声,会场外群众的声声赞许,表达了全市党员、群众的共同心声:报告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富有时代特色、符合武汉实际,描绘了今后五年武汉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武汉中部率先崛起的催征号角。

18000字的报告,从酝酿到定稿,历时6月,数易其稿,凝聚各方心血,体现党心民意。

组建专班,深入调研,起草准备充分

过去5年,十届市委取得了哪些成绩和经验?未来五年,武汉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色的快速发展之路?面对‚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武汉又该提出怎样的发展战略?

这些都是需要在本次党代会报告中回答的重大课题。

市委书记苗圩提出:‚只有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收集 民意,才有可能写出一份科学、客观、反映人民意愿的好报告。‛

按照市委领导要求,党代会报告起草工作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起草人员从市委政研室抽调,报告起草小组随即组建。

起草小组成员下基层、搞调研、听意见,力求报告更具有武汉特色、更符合工作实际,更能够凝聚人心。

大家认真学习中央和省有关文件政策,深入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分析借鉴市委常委会上半年组织的关于科技创新、医疗、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外资密集区建设等13个重大课题的调研成果;写作班子一起到沈阳、郑州等地学习考察,同时分析和研究了广州、深圳、成都、南京、青岛等市的市委工作报告……

9月份,党代会报告进入起草写作阶段,月底形成报告雏形。11月16日,报告改定第五稿,印发市委常委征求意见。

报告起草期间,始终得到了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苗圩一直关注、指导报告的起草工作,经常听取起草小组汇报,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报告草拟过程提出具体要求,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征求意见,广集民智,5场座谈会提升内涵

广纳群言、集思广益。在党代会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市 委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筛选,并采纳了部分意见和建议。

‚希望大家坦诚相见、畅所欲言,对报告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和市委一起,共同把报告修改好,把武汉未来发展谋划好……‛11月29日,市委召开座谈会,就报告(征求意见稿)专门听取党外人士意见,苗圩的开场白直言不讳。

像这样的座谈会,连续召开了5场,就报告的修改,市委还专门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各区、市直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的意见。座谈会成了‚诸葛亮会‛,成了献计献策会,与会各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家对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报告主题鲜明,结构严谨,文风质朴,内容丰富,是一篇好的报告。‛尽管如此,面对这份未来5年武汉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大家还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从战略思想到文字表述,都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民主党派人士提出:‚报告提出逐步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但指向应该更明确、更具体一些。‛苗圩当即表示赞同。在随后的报告修改中,这点被改成:‚充分发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作用,确保两个开发区五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确保五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一番。‛

一条条的意见和建议,饱含着各界人士对武汉未来的深 切关注和对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殷切希望。

5次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数百条,报告起草班子对这些意见、建议逐一分析、认真研究,对报告再次进行了50余处修改,使报告更加集中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和人民的心声。

主题鲜明,内容创新,彰显武汉特色

‚研究今后五年的目标或发展思路,重点是思考举什么样的旗帜,发挥武汉的比较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报告要有符合武汉实际、比较响亮的、易于记住的提法。‛苗圩在报告起草之初,就提出明确的方向,‚报告必须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大而全’。‛

10月上中旬,起草小组就党代会报告的主题、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战略措施,分别听取市委常委的意见。根据所提的意见,起草小组集中研究,确定了报告‚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的主题,其关键词是‚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率先崛起‛。

为何要提这样三个关键词,市委基于四点考虑:

——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要求的需要。党中央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未来五年武汉的发展必须突出‚创新‛、‚和谐‛的主旋律和‚率先崛起‛ 的主题。

——这是发挥武汉比较优势的需要。相关调研显示,科教优势是我市目前拥有的最大比较优势,而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而报告提出建设‚创新武汉‛;我市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两大计划成效显著,深得民心,因而报告提出建设‚和谐武汉‛;武汉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在中部地区各城市中综合实力最强,所以报告提出要‚为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

——这是保持我市工作连续性的需要。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曾就构建‚和谐武汉‛作了专门研究部署;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和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制定了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这些都是现在报告主题的基石。

——这是弘扬武汉城市精神的需要。武汉有3500年的历史,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革命建设实践塑造了武汉‚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崇尚文明、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创新、和谐就是这种精神的核心。

可喜的是,此次报告总字数约18000字,比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少3000字,比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少6000字。与会的代表一致赞许:报告变薄了,但主题更鲜明,内容更精炼,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第四篇:淄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 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淄博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2月2日)

刘 慧 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淄博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淄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淄博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淄博市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而奋斗!

—1—

一、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圆满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都实现了重大跨越。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80亿元,是2006年的近2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265亿元,是2006年的2.09倍,成为全省第3个、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76.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3.59亿元,是2006年的2.52倍;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4.54亿元,是上五年的2.93倍。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居全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过去的五年,是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我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层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过五年努力,三次产业比例由3.8∶65.6∶30.6调整为3.7∶60.3∶36,服务业占比五年提高5.4个百分点;“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2%,五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中国名牌达到3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7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增收,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逐步显现。策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四宝山地区生态修复基本完成,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全省的股权交易市场,淄博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东岳离子膜、高性能汽车电池等一批国家“863”和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授权使用,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新材料名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显著增强,并为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的五年。我们立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和组团结构特点,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区划,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级”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4.01%,比全国、全省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城区间“三纵三横”骨干交通网络进

—3— 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大外环工程全线贯通,市客运中心投入运营,“大十字”公交体系基本建立,“高速淄博”交通框架初步形成;市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市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引太入张工程全面竣工,一大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扎实推进“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环境大变样的五年。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臵来抓,努力做到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花大气力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实施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积极构建“清水润城”景观水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初步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3.0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9.0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我市连续3年在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首位,荣获全省空气质量改善一等奖,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被中宣部作为重大典型推广。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高青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博山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基地、沂源生物医药产

—4— 业基地、周村大亚船舶配件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经过积极争取,桓台县被确定为省级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淄川区享受国家关于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沂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着力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全市规范化股份制企业达到1156家,上市企业达到22家、股票24只,部分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1335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90.6亿美元,是2006年的2.4倍;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7.25亿美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6倍;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市63家企业到2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五年。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78元,分别是2006年的1.81倍、1.93倍。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2.03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9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市级统

—5— 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部解决了3万多名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700元。2001—2011年扶贫开发规划全面完成。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2.67万套,“两区三村”综合改造工程惠及城乡群众15万户。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更加文明和谐进步的五年。我们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新时期淄博城市精神,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全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中率先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2.95万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零差率销售。成功承办第22届省运会、U19亚青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兵员征集办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已通过公示。科技、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加强“法治淄博”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面推广“六小警务”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6— 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先后创建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力支援北川抗震救灾,扎实开展援藏、援疆工作,积极做好“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善后,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高质量完成试点、联系点任务,为全省全国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大力加强理论武装,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面完成区县、镇和两轮村“两委”换届,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党务公开全覆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出台人才工作4个文件,努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牢固树立廉政第一保障意识,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革命传统、警示教育、廉政文化“三大教育基地”,建设启用行政电子监察平台,规范和完善市、区县两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探索实行党员干部警示诫勉制度,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腐败行为,深入开展认真专业务实作风效能建设,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

—7—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过去的五年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我市视察,充分肯定我市的工作,寄予殷切期望,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的热情。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淄博的发展,对我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洒下了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淄博市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淄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对科学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完善符合淄博实际的思路措施。我们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淄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把握市情,虚心学习先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确立了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强调着力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市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既保持了连续性,又增强了前瞻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8—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着力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这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多、压力大,但这一时期,也是淄博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之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面对资源、土地、环境、空间等要素制约,面对社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深化改革中释放发展活力,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始终坚持实干不争论,苦干不张扬,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五年来,各级倾心最多的是惠及全市人民的民生事业,倡导最多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最多的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目标同向、工作同力,无论是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还是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无论是推动项目建设,还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都识大体、顾大局,全力参与和支持。实践证明,办好淄博的事情,人民群众是最根本的力量。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拼搏,定能创造淄博老工业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9—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工作的领导,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政通人和的生动局面。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部分群众在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个别党员干部还存在作风不实的问题,作风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0— 今后五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勤劳智慧的淄博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奠定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过历届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破解了老工业城市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基本实现了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主动转型、自费转型。这标志着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等新情况、新变化,深刻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是现阶段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强化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已经成为关系区域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为我们在新的时期推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我们深知生态恶化之苦,也深知生态优化之福。实践表明,生态文明理念一旦自觉地确立起来,转变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人才

—11— 战略、管理创新、文化软实力等诸多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就会顺势得到有效破解!坚持不懈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抓下去,良好的生态所蕴含的价值,将日益明显地体现在品牌农业发展上、工业创新转型上、服务业集聚提升上、区域中心城市宜业宜居吸引力增强上、居民健康指数不断提高上!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市破解资源和环境容量瓶颈制约的现实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内涵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发展而言的,外延发展注重的是以量的扩增拉动区域发展,而内涵发展则注重的是以质的提升带动区域发展。内涵发展不是不要量的增加,而是要求量的增加以质的提升为前提,在一定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情况下,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增量。粗放的、低水平的发展方式,在淄博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坚决予以摒弃!只有加快内涵发展,才能不断释放老工业城市发展潜能,提升发展层次,提高竞争实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务必在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更大力度加以推进,着力培植淄博科学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1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加强人才科技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导向、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为“十三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毫不放松地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立足资源环境状况,进一步完善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集中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并持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促进各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

—13— 步形成规模效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要按照“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思路,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级”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确保实现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把淄博建设成为建成区人口270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再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1个中心城区、7个次中心城区、30个左右中心镇、300个左右中心村(农村社区)”的现代城镇体系。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把人才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充分释放区域发展活力。经过积极努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宏大人才队伍,进一步培育形成比较完备的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群众生活幸福安康。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城乡群众

—14— 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到“十二五”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2%、13%左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坚定地走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要求贯穿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城乡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建设管理和改善民生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清洁的生产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市水体质量、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设生态淄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淄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去创新、去奋斗。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满怀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奋发有为,不断把淄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三、合力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是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

—15— 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地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在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精准农业和都市农业,集中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果业、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增加品牌价值,切实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要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技改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集中做大做强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及机电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树立新的资源观,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把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成为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把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发展成为2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发展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要稳健地推进传统服务业发展提升,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集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工业设计、科技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全力打造鲁中物流“旱

—16— 码头”、区域金融聚集区和品牌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使服务业成为新的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内涵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淄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能靠单一的技术突破和偶然的技术领先,必须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营造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中小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依托,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有关院所,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新材料研究院、新药研究院、新化工研究院,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办好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和新材料技术论坛,建设高水平的技术转化和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促进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重点行业紧缺人才引进行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企

—17— 业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人才高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要让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淄博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有物质待遇,进入各级党组织关注的视野!

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特别是自今年起,省里将启动PM2.5检测,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石化工业、建材工业占相当比重的工业城市来说压力很大。同时,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强化“命门”意识,切实增强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性,坚持铁腕治污、刚性降耗,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分类制定新的主要产品能耗标准和排放标准,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高危项目,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节能环保相对量与区域环境容量绝对量同时抓,严格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能耗总量控制等制度,把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尽快启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推进大外环沿线及区域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顶格”处罚!

—18—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淄博板块”;抓住用好政策机遇,促进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容量、能耗空间等稀缺资源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供应和环保收费改革,以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利用外资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环境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跨国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加快转变“走出去”方式,把资本输出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淄博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我市地处鲁中,在国家“蓝黄”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支撑作用。要创新思维,抓住机遇,以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鲁中物流“旱码头”、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为依托,有机融入“蓝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高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好4个蓝色经济区联动示范基地建设,借势增强自我发展能

—19— 力。积极参与省会都市圈建设,主动加强与济南省会城市的合作发展。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进一步研究扩权强区县的措施和办法,着力培植放大区县比较优势,切实增强区县统筹发展能力;支持高新区“二次创业”,促进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加快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统筹城乡品牌旅游度假区。

(二)扎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要发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全市人民共同美好家园。

协调推进“四个层级”建设,构建市域一体的现代城镇体系。要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做大做强做美做畅中心城区,在“双百”(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基础上,对大外环以内26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主题主线要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建布局,明确任务节点,确保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加强老城区综合改造,分批进行规范化生活小区建设,健全完善购物、上学、健身、就医、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充实提升文化体育功能区,启动建设金融商务和行政服务功能区,进一步彰显现代化城市风貌。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建设次中心城区,立足发挥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功能分区,注重自然

—20— 人文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按照既定规划,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突出抓好马桥镇、昆仑镇、凤凰镇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镇级小城市发展的路子。合理规划布局中心村(农村社区),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逐步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四个层级”的建设要着眼于增强城乡统筹发展活力,坚持因地制宜,符合群众意愿,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突出生态园林特色,提升城市宜业宜居承载力。生态园林是淄博组团式城市的本质特色。在新的发展中,要继续花大气力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要继续实施绿化扩增工程,在市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城区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在城郊建设环城林带,在城区之间建设绿色走廊,打造绿色森林拥抱城镇的美丽景象。要综合用水,建设安全有效的区域水系,提升清水润城层次水平;加快文昌湖湿地、黄土涯湿地、范阳河湿地、马踏湖湿地、大芦湖湿地和淄博新区水系建设;加强孝妇河、淄河、猪龙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优化;配套完善引黄供水工程、引太入张工程、南水北调淄博段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和以“同源同网同质”为主体的城乡居民安全供水工程,保障城乡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减量开采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质,让更多的清泉复涌。要构建顺畅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淄博”城乡路网,开工建设淄博火车站南广场,—21— 启动建设城市轻轨交通,论证规划淄博支线机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让城乡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要理顺城乡一体化公用事业体制,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体系,加强供电、供气、供热等管网设施完善提升和拓展延伸;加强城市安全、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功能性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城市”。

(三)努力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中,我们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稳妥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淄博城市精神,加强“诚信淄博”建设,让诚信、务实、开放、创新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鲜明特征和精神品质。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的起点,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文明城

—22— 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塑造文明进步、昂扬向上的城市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发展,切实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市文化中心建设,努力把市文化中心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展示城市形象、反映现代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强齐文化宣传推介,推动齐文化研究开发,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建设高水平的齐文化园区,进一步扩大齐文化品牌影响力。

大力推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遵循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

—23— 化经济互动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印刷发行、文化旅游、文博和工艺美术、影视传媒、创意会展等优势文化产业;统筹推进文化演艺、休闲娱乐、文化用品等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产业的文化创意层次和水平;集中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四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为引领,带动各区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区,激活丰厚的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四)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促进民生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大力改善民计民生,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完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加强就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努力使城乡群众充分就业。增加收入是民生之要。要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完善保障是民生之基。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

—24— 对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管理,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社会事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回归公益性”为出发点的基层医疗机构改革,逐步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水平;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市医疗中心,培育引进一批名医名科,带动提升全市医疗救治水平。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新的发展阶段,淄博老工业城市社会建设管理的任务特别繁重。要继续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25— 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健全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市、区县、镇办、村居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网络虚拟社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不断扩大社会管理覆盖面。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诉求渠道,推进事要解决,推广“六小警务”经验做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建设,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营造形成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

—26— 结合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个方面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公开,依法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民主听证、社会公示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入开展“法治淄博”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讲大局,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淄博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扎实做

—27— 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实际,持续推进思想解放,促进各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合理使用起来,提高班子整体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积极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健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各级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三)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筑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28— 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努力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工作待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统筹抓好国有企业、机关、学校、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着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警示诫勉、函询质询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健全完善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深化党务公开,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化认真专业务实作风效能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

—29— 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以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同志们,新的使命责任重大,新的征程催人奋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30—

第五篇:包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模版)

科学发展 全面转型 富民强市

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郭启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包头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包头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我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我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我市出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全面转型,促进富民强市,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60.8亿元,年均增长18.3%,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4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43.3亿元,年均增长19.7%。经济总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大幅前移。——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稀土等优势特色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光伏材料、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其中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6.21%提高到27.34%。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出多元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迅速崛起。“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扎实推进,农牧业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消费持续升级,出口恢复性增长。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调整了行政区划,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重点城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批公路、铁路和城市公益设施陆续建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在全区北部牧区率先实行草原围封禁牧,大青山南坡绿化、黄河湿地保护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9.25%提高到15.1%,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取得进展。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62元,年均增长1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6元,年均增长13.4%。城乡就业进一步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实施了石拐棚户区改造、包钢尾矿坝周边五村搬迁、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等工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和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创新工作机制,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职能,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持续稳定,实现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四连冠”。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破解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深入推进所有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营机制转换,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允许的公用事业等领域。

加快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牧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建立和完善流转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健全财政支农支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继续深化乡镇苏木机构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资源税改革政策,以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水权置换,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利用价格杠杆科学配置水资源。推进居民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改革,逐步实行城乡各类别用电同价。合理核定天然气销售价格,促进企业落实使用清洁能源制度,扩大居民天然气使用覆盖面。节约土地资源,严格实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

落实财政金融改革政策。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实现社会公平的调控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积极争取资产证券化试点,培育市场化投资主体。加快金融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加强和规范各类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市场容量、基础建设、产业配套等综合优势,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先进生产力转移承接先导区。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策划和组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着力引进高端产业、总部经济、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大型综合性生产和物流基地。树立全方位开放理念,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进智力、人才和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以举办“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等活动为契机,树立地区品牌形象。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开拓欧美、日韩、东盟等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增加资源性产品和高端技术进口,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国际集装箱转运站“无水港”建设,拓宽国际外贸通道。深入推进向北开放,加强与俄蒙及毗邻地区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加大满都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关能力。发展边境贸易、跨境旅游、国际物流等外向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发展境外投资,支持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和产业开发。

深化区域合作。发挥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中西部分工协作,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同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动融入呼包鄂榆经济区和呼包银经济带,携手打造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群,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扩大合作领域,联手推进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快速发展,在增强区域辐射能力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努力营造宜商宜业环境

树立发展环境就是重要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全方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效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分类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强化全社会诚信教育,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推动全方位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企业与地方之间融合发展,提高地方服务企业水平,增强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重组、联合、合资、合作,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包头未来五年战略目标,党是核心,人是根本。必须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自觉性

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坚持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努力在指导实践、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干事创业和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在比较借鉴中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继续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勇争先、赶超一流;在把握机遇中解放思想,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的新变化,在发挥比较优势中拓展新空间,争取发展主动权;在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弘扬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坚持在转变领导方式上下功夫,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努力以知识转型升级促进领导方式转变,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以思想观念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促进领导方式转变。通过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面转型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坚持靠科学机制选人用人,建设善谋发展、勇于实践的干部队伍

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用人机制,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模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集体。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差额选任办法,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干部选任信息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选拔基层一线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接受锻炼和考验。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考评工作的针对性、操作性、约束性和准确性。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合理使用各年龄层次的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更好地关心照顾老干部。

(三)坚持以创先争优夯实组织基础,打造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

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主题,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于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加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继续从县乡机关、优秀大学生中选派“村官”,改善队伍结构。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深化村级民主管理。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坚持把凝聚人心、创新管理贯穿于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地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做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探索扩大党内民主实现方式。

(四)坚持用过硬的措施整顿作风,营造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

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牢记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切实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的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张章宝等先进典型,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一往情深,对工作尽职尽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要牢固树立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效率观念,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心思和精力倾注于打基础、利长远、解难题、办实事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最需要、发展最紧迫的地方。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执行力作风建设活动,下决心解决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五)坚持将正风肃纪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始终,筑牢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反腐防线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加强对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上级党委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巡视和述廉评议工作,增强党内监督效力。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以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包头的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让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下载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石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诞生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刘淇 2012年6月29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

    乐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07

    何伟青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乐昌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2月10日) 中国共产党乐昌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面建设富裕......

    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吉炳轩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4月20日)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君可见,塞北代有才人出,风流不让东南方。今我宁夏,奋起登攀,富民兴邦,志存高远。宁夏有其志,建设大银川。放眼宁夏路正长,深化改革,觉今是而昨......

    第十一次党代会党费报告

    关于陶湾镇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 各们代表: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的精神,现将中国共产党陶湾镇第十次代表大会以......

    广东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广东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洋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十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1.6万多字,分为六个部分:一、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五年;二、广东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坚持......

    牡丹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继往开来铸辉煌,承前启后谱华章。1月6日,凝聚着全市人民寄托与厚望的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市党政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第十一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第十一次党代会学习心得杨胜娥 2012-4-15开幕式上我认真听取了省委书记栗战书的报告,栗战书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求真务实,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对我们鼓舞很大,很想为振兴贵州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