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五篇]

时间:2019-05-14 07:0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第一篇: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站在新起点 实现新跨越

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率先崛起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营口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6月26日)

魏小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营口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始终位居全省前列的五年,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滨海大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的五年,是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惠民的五年,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提高执政能方和推进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市委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奋斗,圆满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位增长,突破千亿元大关,总量由2005年全省的第7位跃居第4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6.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十五”时期的4.9倍。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轻纺工业进一步做精,重化工业快速发展,冶金、石化、镁质材料等六大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形成。各类园区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服务业加快发展,物流配送、温泉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金融业、房地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城区经济走在全省前列。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超额完成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大石桥市从全国百强县的第76位升至61位,盖州市从省备第29位升至17位。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农村经营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项改革稳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成效显著,五年共开发土地153.6平方公里,完成投资1558亿元。营口港进入全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沿海产业基地一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鲅鱼圈区成为全省城区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30万吨原油码头投入运营,白沙湾黄金海岸建设顺利推进,北海新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中小园已成为我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内资、外贸出口年均分别增长28.3%、32%和16.8%。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高度重视城市总体规划和

第二篇:淄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定稿)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 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淄博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2月2日)

刘 慧 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淄博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淄博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淄博市第十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淄博市出席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动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而奋斗!

—1—

一、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充满激情、科学创业,圆满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谱写了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我们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及人均水平都实现了重大跨越。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80亿元,是2006年的近2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0265亿元,是2006年的2.09倍,成为全省第3个、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财政总收入达到476.2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3.59亿元,是2006年的2.52倍;五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254.54亿元,是上五年的2.93倍。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继续居全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过去的五年,是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我们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层次和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经过五年努力,三次产业比例由3.8∶65.6∶30.6调整为3.7∶60.3∶36,服务业占比五年提高5.4个百分点;“十一五”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2%,五年提高11.1个百分点;中国名牌达到3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47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增收,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景观效益逐步显现。策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四宝山地区生态修复基本完成,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开工建设,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启动实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全省的股权交易市场,淄博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东岳离子膜、高性能汽车电池等一批国家“863”和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授权使用,我市被命名为全国“新材料名都”,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显著增强,并为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的五年。我们立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和组团结构特点,科学制定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合理确定主体功能区划,加快构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级”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4.01%,比全国、全省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城区间“三纵三横”骨干交通网络进

—3— 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大外环工程全线贯通,市客运中心投入运营,“大十字”公交体系基本建立,“高速淄博”交通框架初步形成;市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市文化中心开工建设,引太入张工程全面竣工,一大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显著提升。扎实推进“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环境大变样的五年。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臵来抓,努力做到发展经济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花大气力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实施两轮“碧水蓝天行动计划”,积极构建“清水润城”景观水系,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初步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子。“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3.0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9.0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我市连续3年在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首位,荣获全省空气质量改善一等奖,创建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被中宣部作为重大典型推广。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高青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博山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桓台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基地、沂源生物医药产

—4— 业基地、周村大亚船舶配件产业基地被确定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经过积极争取,桓台县被确定为省级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淄川区享受国家关于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沂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着力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动企业上市,全市规范化股份制企业达到1156家,上市企业达到22家、股票24只,部分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启动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进出口企业达到1335家,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90.6亿美元,是2006年的2.4倍;五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7.25亿美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6倍;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市63家企业到2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五年。我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地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78元,分别是2006年的1.81倍、1.93倍。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62.03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99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实现市级统

—5— 筹,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部解决了3万多名国有(集体)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16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700元。2001—2011年扶贫开发规划全面完成。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2.67万套,“两区三村”综合改造工程惠及城乡群众15万户。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更加文明和谐进步的五年。我们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新时期淄博城市精神,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全国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中率先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段教育,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12.95万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实现零差率销售。成功承办第22届省运会、U19亚青赛等重大体育赛事。加强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兵员征集办法,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已通过公示。科技、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加强“法治淄博”建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面推广“六小警务”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6— 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先后创建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力支援北川抗震救灾,扎实开展援藏、援疆工作,积极做好“4〃28”胶济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救援善后,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

过去的五年,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高质量完成试点、联系点任务,为全省全国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大力加强理论武装,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全面完成区县、镇和两轮村“两委”换届,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党务公开全覆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制定出台人才工作4个文件,努力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牢固树立廉政第一保障意识,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革命传统、警示教育、廉政文化“三大教育基地”,建设启用行政电子监察平台,规范和完善市、区县两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探索实行党员干部警示诫勉制度,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着力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严肃查处腐败行为,深入开展认真专业务实作风效能建设,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

—7— 同志们,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上,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过去的五年中,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我市视察,充分肯定我市的工作,寄予殷切期望,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科学发展的热情。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淄博的发展,对我市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为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洒下了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淄博市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淄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对科学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不断丰富完善符合淄博实际的思路措施。我们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淄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把握市情,虚心学习先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确立了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强调着力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我市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既保持了连续性,又增强了前瞻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8—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着力解决事关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这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多、压力大,但这一时期,也是淄博发展又好又快的时期之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面对资源、土地、环境、空间等要素制约,面对社会建设中的新情况、新矛盾,全市上下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深化改革中释放发展活力,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始终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门”;始终坚持实干不争论,苦干不张扬,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五年来,各级倾心最多的是惠及全市人民的民生事业,倡导最多的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解决最多的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目标同向、工作同力,无论是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还是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无论是推动项目建设,还是完成急难险重任务,都识大体、顾大局,全力参与和支持。实践证明,办好淄博的事情,人民群众是最根本的力量。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拼搏,定能创造淄博老工业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9— ——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凝聚形成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行使权力,支持政协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工作的领导,在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了政通人和的生动局面。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任务依然艰巨;部分群众在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社会建设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措施;个别党员干部还存在作风不实的问题,作风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0— 今后五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勤劳智慧的淄博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奠定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经过历届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破解了老工业城市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基本实现了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主动转型、自费转型。这标志着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运行压力加大等新情况、新变化,深刻把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是现阶段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强化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已经成为关系区域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为我们在新的时期推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我们深知生态恶化之苦,也深知生态优化之福。实践表明,生态文明理念一旦自觉地确立起来,转变发展方式、自主创新、人才

—11— 战略、管理创新、文化软实力等诸多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就会顺势得到有效破解!坚持不懈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抓下去,良好的生态所蕴含的价值,将日益明显地体现在品牌农业发展上、工业创新转型上、服务业集聚提升上、区域中心城市宜业宜居吸引力增强上、居民健康指数不断提高上!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市破解资源和环境容量瓶颈制约的现实选择,也是应对复杂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性措施。内涵发展是相对于外延发展而言的,外延发展注重的是以量的扩增拉动区域发展,而内涵发展则注重的是以质的提升带动区域发展。内涵发展不是不要量的增加,而是要求量的增加以质的提升为前提,在一定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情况下,创造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增量。粗放的、低水平的发展方式,在淄博是不可持续的,也是行不通的,必须坚决予以摒弃!只有加快内涵发展,才能不断释放老工业城市发展潜能,提升发展层次,提高竞争实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务必在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更大力度加以推进,着力培植淄博科学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1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突出加强结构调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突出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加强人才科技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新局面。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导向、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牢牢抓住科学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到“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为“十三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毫不放松地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立足资源环境状况,进一步完善明确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集中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并持续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促进各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

—13— 步形成规模效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城乡统筹、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要按照“中心凸显、十字展开、组团发展”的思路,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农村社区)“四个层级”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确保实现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把淄博建设成为建成区人口270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再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基本构建起“1个中心城区、7个次中心城区、30个左右中心镇、300个左右中心村(农村社区)”的现代城镇体系。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把人才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充分释放区域发展活力。经过积极努力,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宏大人才队伍,进一步培育形成比较完备的区域创新体系。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群众生活幸福安康。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城乡群众

—14— 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到“十二五”末,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2%、13%左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就是要坚持生态优先、坚定地走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要求贯穿于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城乡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社会建设管理和改善民生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清洁的生产模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市水体质量、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设生态淄博,努力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淄博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去创新、去奋斗。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历史重任,满怀信心,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奋发有为,不断把淄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三、合力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是推动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党组织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加

—15— 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是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地加以推进,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在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精准农业和都市农业,集中做大做强蔬菜、畜牧、果业、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增加品牌价值,切实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要实施新一轮传统产业技改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集中做大做强新材料、精细化工、汽车及机电装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树立新的资源观,着力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力争经过五年努力,把新材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成为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把汽车及机电装备产业发展成为2000亿元级产业集群,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发展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要稳健地推进传统服务业发展提升,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集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工业设计、科技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全力打造鲁中物流“旱

—16— 码头”、区域金融聚集区和品牌旅游目的地城市,力争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使服务业成为新的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强化人才科技支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内涵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第一资源。淄博的产业转型升级,不能靠单一的技术突破和偶然的技术领先,必须把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结合起来,健全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营造形成长期竞争优势。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中小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依托,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有关院所,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新材料研究院、新药研究院、新化工研究院,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办好中国(淄博)陶瓷博览会和新材料技术论坛,建设高水平的技术转化和技术成果交易市场,促进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海外优秀人才引进计划、重点行业紧缺人才引进行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优秀人才,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努力建设高素质的企

—17— 业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人才高地,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要让善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淄博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有物质待遇,进入各级党组织关注的视野!

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特别是自今年起,省里将启动PM2.5检测,这对我们这样一个石化工业、建材工业占相当比重的工业城市来说压力很大。同时,这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强化“命门”意识,切实增强节能减排工作自觉性,坚持铁腕治污、刚性降耗,促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分类制定新的主要产品能耗标准和排放标准,坚决杜绝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高危项目,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节能环保相对量与区域环境容量绝对量同时抓,严格落实节能降耗预警调控、环境影响评价、区域能耗总量控制等制度,把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抓好中心城区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尽快启动中心城区南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推进大外环沿线及区域内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依法“顶格”处罚!

—18—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淄博板块”;抓住用好政策机遇,促进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在全省率先开展环境容量、能耗空间等稀缺资源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水、电、气等要素供应和环保收费改革,以价格杠杆和市场机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优势;加快转变利用外资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环境招商,着力引进一批跨国集团和战略投资者;加快转变“走出去”方式,把资本输出与资源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淄博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拓展发展空间。我市地处鲁中,在国家“蓝黄”发展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支撑作用。要创新思维,抓住机遇,以特色新材料产业聚集区、鲁中物流“旱码头”、全省性股权交易市场为依托,有机融入“蓝黄”发展战略,突出抓好高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抓好4个蓝色经济区联动示范基地建设,借势增强自我发展能

—19— 力。积极参与省会都市圈建设,主动加强与济南省会城市的合作发展。大力发展区县域经济,进一步研究扩权强区县的措施和办法,着力培植放大区县比较优势,切实增强区县统筹发展能力;支持高新区“二次创业”,促进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加快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统筹城乡品牌旅游度假区。

(二)扎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要发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全市人民共同美好家园。

协调推进“四个层级”建设,构建市域一体的现代城镇体系。要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做大做强做美做畅中心城区,在“双百”(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基础上,对大外环以内260平方公里区域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主题主线要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城建布局,明确任务节点,确保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加强老城区综合改造,分批进行规范化生活小区建设,健全完善购物、上学、健身、就医、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充实提升文化体育功能区,启动建设金融商务和行政服务功能区,进一步彰显现代化城市风貌。按照中等城市的标准建设次中心城区,立足发挥区域优势,科学规划功能分区,注重自然

—20— 人文特色,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按照既定规划,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突出抓好马桥镇、昆仑镇、凤凰镇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镇级小城市发展的路子。合理规划布局中心村(农村社区),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广大农民逐步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四个层级”的建设要着眼于增强城乡统筹发展活力,坚持因地制宜,符合群众意愿,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突出生态园林特色,提升城市宜业宜居承载力。生态园林是淄博组团式城市的本质特色。在新的发展中,要继续花大气力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要继续实施绿化扩增工程,在市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在城区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在城郊建设环城林带,在城区之间建设绿色走廊,打造绿色森林拥抱城镇的美丽景象。要综合用水,建设安全有效的区域水系,提升清水润城层次水平;加快文昌湖湿地、黄土涯湿地、范阳河湿地、马踏湖湿地、大芦湖湿地和淄博新区水系建设;加强孝妇河、淄河、猪龙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整治和生态优化;配套完善引黄供水工程、引太入张工程、南水北调淄博段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和以“同源同网同质”为主体的城乡居民安全供水工程,保障城乡生活生产用水安全;减量开采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质,让更多的清泉复涌。要构建顺畅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淄博”城乡路网,开工建设淄博火车站南广场,—21— 启动建设城市轻轨交通,论证规划淄博支线机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让城乡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安全、更快捷。要理顺城乡一体化公用事业体制,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体系,加强供电、供气、供热等管网设施完善提升和拓展延伸;加强城市安全、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等功能性设施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智慧城市”。

(三)努力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中,我们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稳妥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期淄博城市精神,加强“诚信淄博”建设,让诚信、务实、开放、创新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鲜明特征和精神品质。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的起点,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全完善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巩固和发展文明城

—22— 市创建成果,进一步塑造文明进步、昂扬向上的城市精神风貌,不断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发展,切实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水平,在全省率先实现有线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加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市文化中心建设,努力把市文化中心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展示城市形象、反映现代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工程。加强齐文化宣传推介,推动齐文化研究开发,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建设高水平的齐文化园区,进一步扩大齐文化品牌影响力。

大力推进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着力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遵循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把文化创意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发展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

—23— 化经济互动发展的格局。大力发展印刷发行、文化旅游、文博和工艺美术、影视传媒、创意会展等优势文化产业;统筹推进文化演艺、休闲娱乐、文化用品等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产业;进一步提升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产业的文化创意层次和水平;集中培育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以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四宝山生态文化教育园为引领,带动各区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聚集区,激活丰厚的文化资源,使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四)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是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促进民生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

大力改善民计民生,持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扩大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完善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制度,加强就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努力使城乡群众充分就业。增加收入是民生之要。要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居民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完善保障是民生之基。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

—24— 对城乡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建设管理,建立多层次、多渠道住房保障体系。社会事业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教育投入正常增长机制,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高等教育;加强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施校车安全工程,加大对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回归公益性”为出发点的基层医疗机构改革,逐步推行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水平;规划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市医疗中心,培育引进一批名医名科,带动提升全市医疗救治水平。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事业科学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新的发展阶段,淄博老工业城市社会建设管理的任务特别繁重。要继续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25— 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健全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市、区县、镇办、村居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网络虚拟社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不断扩大社会管理覆盖面。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畅通诉求渠道,推进事要解决,推广“六小警务”经验做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单位创建活动,适时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切实增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建设,增进军政军民团结。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营造形成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

—26— 结合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个方面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社区事务公开,依法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民主听证、社会公示和民主评议等制度,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入开展“法治淄博”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市,加强地方立法,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事业发展,关键在党。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讲大局,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淄博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扎实做

—27— 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实际,持续推进思想解放,促进各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推进淄博老工业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合理使用起来,提高班子整体素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积极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健全科学发展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调动各级科学发展的积极性。

(三)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筑牢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

—28— 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努力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严格落实“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村居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带头人”,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岗位培训,落实工作待遇,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统筹抓好国有企业、机关、学校、社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兴衰,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着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加强廉政教育,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深入实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述职述廉、警示诫勉、函询质询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健全完善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深化党务公开,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继续深化认真专业务实作风效能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效能,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促进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好转。

—29— 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以更加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加卓有成效的工作,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同志们,新的使命责任重大,新的征程催人奋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30—

第三篇:包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模版)

科学发展 全面转型 富民强市

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郭启俊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包头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包头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我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我市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我市出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推动全面转型,促进富民强市,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五年工作的回顾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460.8亿元,年均增长18.3%,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4000美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43.3亿元,年均增长19.7%。经济总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大幅前移。——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钢铁、装备制造、铝业、电力、稀土等优势特色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新型煤化工、光伏材料、风力发电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其中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6.21%提高到27.34%。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出多元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城市综合体等新型业态迅速崛起。“南菜北薯、乳肉并举”战略扎实推进,农牧业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消费持续升级,出口恢复性增长。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调整了行政区划,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重点城区建设快速推进,一批公路、铁路和城市公益设施陆续建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工作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城镇化率达到80%。在全区北部牧区率先实行草原围封禁牧,大青山南坡绿化、黄河湿地保护取得实效,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9.25%提高到15.1%,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取得进展。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862元,年均增长14.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66元,年均增长13.4%。城乡就业进一步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实施了石拐棚户区改造、包钢尾矿坝周边五村搬迁、农村牧区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等工程。城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举办了2010年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和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创新工作机制,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职能,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第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依法治市取得新进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积极推进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了社会持续稳定,实现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四连冠”。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教育,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得到加强。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破解发展中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深入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深入推进所有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营机制转换,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按照平等待遇、开放领域、引导产业、调整结构、创新服务的思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允许的公用事业等领域。

加快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完善农村牧区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牧区各项改革。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农牧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建立和完善流转服务机构,加快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健全财政支农支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农村牧区金融体系。继续深化乡镇苏木机构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资源税改革政策,以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为重点,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水权置换,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科学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利用价格杠杆科学配置水资源。推进居民用电阶梯式递增电价改革,逐步实行城乡各类别用电同价。合理核定天然气销售价格,促进企业落实使用清洁能源制度,扩大居民天然气使用覆盖面。节约土地资源,严格实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

落实财政金融改革政策。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国库集中收付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对实现社会公平的调控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积极争取资产证券化试点,培育市场化投资主体。加快金融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加强和规范各类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

(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转型,以开放促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市场容量、基础建设、产业配套等综合优势,抓住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调整和生产要素重组的机遇,主动承接国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建设先进生产力转移承接先导区。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策划和组织,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改进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着力引进高端产业、总部经济、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大型综合性生产和物流基地。树立全方位开放理念,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引进智力、人才和技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社会管理水平。以举办“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等活动为契机,树立地区品牌形象。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开拓欧美、日韩、东盟等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增加资源性产品和高端技术进口,扩大进出口规模。推进国际集装箱转运站“无水港”建设,拓宽国际外贸通道。深入推进向北开放,加强与俄蒙及毗邻地区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加大满都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口岸功能,提高通关能力。发展边境贸易、跨境旅游、国际物流等外向型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发展境外投资,支持企业参与境外资源和产业开发。

深化区域合作。发挥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主动参与中西部分工协作,积极对接京津冀、环渤海,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共同培育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主动融入呼包鄂榆经济区和呼包银经济带,携手打造自治区沿黄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群,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积极扩大合作领域,联手推进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快速发展,在增强区域辐射能力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努力营造宜商宜业环境

树立发展环境就是重要生产力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全方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效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以分类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强化全社会诚信教育,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推动全方位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强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各环节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企业与地方之间融合发展,提高地方服务企业水平,增强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推动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重组、联合、合资、合作,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包头未来五年战略目标,党是核心,人是根本。必须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转型的自觉性

以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目标,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提高,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坚持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努力在指导实践、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深入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干事创业和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坚持在解放思想上下功夫,引导党员干部在比较借鉴中解放思想,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继续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勇争先、赶超一流;在把握机遇中解放思想,适应国家政策调整的新变化,在发挥比较优势中拓展新空间,争取发展主动权;在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弘扬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坚持在转变领导方式上下功夫,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努力以知识转型升级促进领导方式转变,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以思想观念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促进领导方式转变。通过领导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面转型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坚持靠科学机制选人用人,建设善谋发展、勇于实践的干部队伍

全面贯彻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健全科学用人机制,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模范贯彻民主集中制、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领导集体。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探索差额选任办法,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干部选任信息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注重选拔基层一线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接受锻炼和考验。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增强考评工作的针对性、操作性、约束性和准确性。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合理使用各年龄层次的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更好地关心照顾老干部。

(三)坚持以创先争优夯实组织基础,打造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

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主题,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贯穿于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过程。加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继续从县乡机关、优秀大学生中选派“村官”,改善队伍结构。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深化村级民主管理。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坚持把凝聚人心、创新管理贯穿于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全过程。建立和完善地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进一步做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探索扩大党内民主实现方式。

(四)坚持用过硬的措施整顿作风,营造联系群众、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

认真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牢记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做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凝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要切实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的制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要深入学习杨善洲、张章宝等先进典型,对人民充满感情,对事业一往情深,对工作尽职尽责,努力为党和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要牢固树立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效率观念,大力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心思和精力倾注于打基础、利长远、解难题、办实事上。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勤俭办一切事情,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最需要、发展最紧迫的地方。深入开展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执行力作风建设活动,下决心解决少数干部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

(五)坚持将正风肃纪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始终,筑牢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反腐防线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带头廉洁自律,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加强对党的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上级党委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公开透明。加大制度建设和创新力度,着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巡视和述廉评议工作,增强党内监督效力。加大纠风治乱力度,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力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以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包头的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让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为实现“十二五”发展的宏伟目标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刘淇

2012年6月29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首都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首善之区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确立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任务,总结提炼了“北京精神”,编制了“十二五”规划,胜利完成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谱写了首都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圆满完成筹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庆祝活动等历史性重大任务。大力践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成功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残奥会,圆了中华民族百年梦想,实现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向世界展示了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人民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庆祝活动筹办过程中,依靠举国体制优势,明确了首善工作标准,实现了“隆重、喜庆、节俭、祥和”的目标,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极大地增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完成这些重大任务,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了城市文明素质,培育了伟大的城市精神,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推动首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抓住筹办奥运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机遇,主动调结构、转方式,首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确定“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方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首钢等一批大型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主动调控汽车、房地产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迈上新台阶,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的水平极大提高,巩固了服务业主导的高端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5.7%。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消费总量连续四年居全国大城市之首。在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06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运用科技奥运经验,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制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建立“部市会商”机制和包括中央在京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内的首都资源统筹机制,落实“1 + 6”先行先试政策,实施“十百千工程”和“瞪羚计划”,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建设。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千人计划”、“海聚工程”,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了一批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成果,打造了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万人发明专利达到26.78件,居全国领先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1890.3亿元,占全国的40%,其中70%以上输出京外。中关村吸引了全国近四成创业投资,企业总收入达1.9万亿元,占全国高新区总和的1/7。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抓住奥运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与区县财政体制改革,引导各区县按照功能定位科学发展。完成原东城区、崇文区,原西城区、宣武区的区划调整,为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科学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加强大兴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资源整合、海淀和昌平两区资源统筹,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加大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力度,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平台,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增强了市属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村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任务。积极打造科博会、文博会、京交会等高端会展品牌,组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着力推动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在京落户,完善口岸服务体系,服务贸易保持全国领先,实际利用外资突破70亿美元。发挥京港会、京台会作用,广泛开展区域合作,圆满完成支援四川什邡市等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积极开展以援藏、援疆、援青为重点的对口支援工作,服务了国家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制定《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确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城南行动计划和西部地区转型发展意见,加快重点新城、小城镇建设,推动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新路,使更多农民成为有资产、有社保、有岗位、有组织的新市民。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形式。实施新农村建设“5 + 3 ”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等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设施投入使用,一大批水、电、气、热、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特别是下大力气抓交通设施建设,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12 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372公里,扭转了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城市运行的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积极治理交通拥堵,加强城市环境整治,着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加大文物建筑腾退力度,创新旧城区整体保护利用机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

法创造性履行职责,创新地方立法工作格局,建立立法立项论证、效果评估

和预案研究机制,提高了地方立法质量;聚焦财政预算监督、司法监督,增强了监督工作实效;创新代表工作机制,发挥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优势。支持政协组织创新履职方式,以组织大规模联合调研为切入点,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发挥了政协组织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创新统战工作平台,加强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联系,融合台港澳侨海外资源,引智引资引项目,助推首都建设发展。组织开展光彩惠农行动。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稳妥开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完成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双拥共建成效显著,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

首都文化繁荣发展呈现新态势。制定了《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认真总结人文奥运经验,总结提炼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 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题,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代表首都风范的靓丽名片。开展百姓宣讲活动,创新宣传工作的形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成立六大联盟,加强首都文化资源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已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的重要引擎。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和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文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网络身份管理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开创崭新局面。制定《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健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领导体制、政策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探索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工作模式。基本实现社区规范化建设,推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和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普遍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强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提高了社会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拓宽社会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自治水平。加强劳动争议仲裁,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信访工作,构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和多元调解体系,解决了一批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化“平安北京”建设,确保了首都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把筹办奥运、推动发展与群众利益紧密结合,确立了“五无”目标和统筹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制度,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全面推进社保卡工程建设,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初步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就业新格局,积极开发绿色就业岗位,基本完成首钢停产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全市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提出“大民政”理念,推出“九养”政策,实施老旧

小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广大群众得到实惠。制定并实施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动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着力解决群众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需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采取积极措施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7%。

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动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启动平原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全市林木绿化率达到54%。连续实施16个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加大垃圾污水治理力度,空气质量、垃圾和污水处理率与资源化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7年的0.64吨标准煤下降到2011年的0.44吨标准煤,水耗由35.34立方米下降到22.5立方米,均居全国前列。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制定《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实施“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在党政机关广泛开展“三进两促”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完成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干部培训方式。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推动干部交流,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首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运用廉洁奥运经验,加强对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积极推进权力结构的科学化配置,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提高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科学化水平。

回顾十次党代会以来工作,我们深感过去的五年,是办好大事喜事,建首善、创一流的五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五年;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更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五年;也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带领全市人民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奋力拼搏、创造光辉业绩的五年。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中央党政军机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京部队、各兄弟省区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首都建设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国际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过去五年,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必须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

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提高城市服务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四个服务”职责,以首善的标准努力使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把握首都发展规律,抓住重大活动机遇,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资源整合,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群众观念,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基层创新;下大力气解决好民生问题,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把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下先手棋,打主动仗,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必须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为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组织保障。

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进一步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任务还很艰巨;推动城乡一体化,解决城市发展中人口、交通、资源、环境等问题,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好民生问题,还需要下大力气;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加以解决,努力把首都工作做得更好。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基本要求、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为标志,首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已经历史性地摆在了全市人民面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的战略部署,是新世纪中央对北京工作的要求,也是首都人民的新期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践行“北京精神”,努力开创首都各项工作新局面。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首都的工作职责。面对国家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大势,北京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必须以更高标准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首都各项工作必须更加有利于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首都发展建设必须更加有利于发挥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作用。我们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和工作经验,努力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推动首都科学发

展的神圣使命。经过多年探索,我们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有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在国家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有条件、也必须更好地发挥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发挥支撑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精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大力弘扬践行“北京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时代精品,努力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把首都建设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城市,在国家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世界范围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的机遇,抓住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的机遇,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实施首都经济圈战略的机遇,抓住成功举办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带来的机遇,奋力开创首都科学发展新局面。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必须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包容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推动创新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首都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推动包容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同步推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各类发展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推动和谐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加强和创新社会建设与管理,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就业、绿色生活,率先把北京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开放发展,就是要在更高的水平上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区域合作的能力,提高利用国际资源、引进集聚国际高端资本和人才等要素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首都经济的科学发展水平。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一定要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首都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认真总结奥运筹办过程中实施“五无”目标管理的成功经验,下力气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经济发展要让群众得到实惠,城市建设管理要让群众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要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让群众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五年是打基础的重要阶

段,首都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践行“北京精神”,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建设“五个之都”,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今后五年,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首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的势头,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在2020年率先形成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城市功能持续优化。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加强,完成平原地区100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交通拥堵得到有效治理,中心城区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城市运行中的精细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运行管理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依法治国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有序政治参与逐步扩大,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更加畅通,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人口管理更加科学有序,社会矛盾化解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初步建成学习型社会。

首都文化日益繁荣。全面践行“北京精神”,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挖掘、传承和利用,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文化创新活力充分彰显,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不断突破。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与制度进一步完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吸引和聚集国际高端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努力建设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

市民福祉明显改善。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率先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完成5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和1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基本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基本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养老制度,努力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三、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首都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战略任务,努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方向,加快建立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关村一区多园的创新引擎作用,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商标战略,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积极承接和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在重点领域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健全重大科技成果筛选和重大项目落地服务等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落实并发挥“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的作用,建设好中关村人才特区。充分发挥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充分发挥教育特别是首都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基础性作用。

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北京创造”品牌。按照“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方针,积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实体经济。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下力气培育“北京服务”品牌。搞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发挥“京交会”品牌效应,加快推动国家服务业中心城市建设,形成与世界城市要求相适应的国际商贸中心。进一步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着力扶持优质品牌金融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国家文化金融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场外市场发展,加快发展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培育研发、设计、工程技术和科技中介等服务业态,加快“设计之都”建设。充分发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作用,按照资源多样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便利化、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要紧紧围绕培育一批“北京创造”品牌,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石化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首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市级统筹力度,进一步优化首都发展空间布局,着力强化中关村的科技自主创新功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端制造业功能,金融街的国家金融中心功能,中央商务区的现代国际商务功能,临空经济区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功能,奥林匹克公园的重大国际活动功能。加快通州高端商务服务区建设,增强对东部发展带的带动作用。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推进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区建设,增强对西部转型发展的辐射作用。加快丽泽金融商务区建设,拓展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新空间,提高城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北京新机场和新航城的规划建设,提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带动南部地区加快发展。加快怀柔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建设,带动北

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尽快建成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加快建设北京科技商务区,推进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发展。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高端制造业新区打造现代制造业高地,加快建设南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积极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建立区域发展对接机制,建立首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按国家要求完成好对口援藏、援疆、援青等工作。

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健全扩大消费需求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逐步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培育特色消费街区,发展文体休闲、保健养老等发展型和服务型消费,扩大电子商务消费,加强市场监管体系、社会诚信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引导投资向郊区、重点新城和高端产业功能区等区域转移,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着力推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大部门制改革,下放审批权限,推进政务公开,加快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市和区县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和公用事业改革,完善重要商品、服务、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发挥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产品和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公平准入的环境,支持非公经济、中小微型企业更好发展。加强投资促进,支持企业境外投资,广泛吸引著名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总部及其研发中心、营运中心、结算中心落户北京,促进国际活动聚集,加强国际会展城市建设,加强民间国际交往,提高运用国内外优质资源的能力。

(二)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步伐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提高首都发展的整体实力。完善区县功能定位实现机制。首都功能核心区要强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推进旧城功能优化和人口疏解,提高服务能力,着力打造政治文化中心功能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展示区。城市功能拓展区要强化科技创新、商务服务和国际交往功能,集聚高端要素,着力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世界城市建设试验区和创新驱动引领区。城市发展新区要加快重点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大产业、人口的承接力度,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示范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要强化生态涵养和保护功能,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就业,着力打造绿色宜居生态发展示范区。要发挥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区县的生态优势,提高生态涵养发展水平。

加快城市化进程。进一步落实聚焦通州战略,分类推进重点新城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尽快发挥新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城南行动计划,落实西部转型发展意见,下大力气抓好南中轴线、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提升南部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城乡

结合部地区城市化,分类推进现代特色小城镇建设,推动集中居住、集约用地、服务完善、管理科学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提高郊区经济发展水平。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推动投资重点、建设重点、发展重点向郊区转移,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转移、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更好地发挥郊区的战略腹地作用。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统筹利用城乡建设用地,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使集体土地要素流动起来。加大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形式,把农民集体资产经营起来,使更多农民成为拥有集体资产的新市民。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和中国北京农业生态谷建设,增强首都农业的应急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树立“安全农业”品牌,下力量抓好世界种子大会、世界葡萄大会为代表的会展农业,提升郊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提高郊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和就业培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和农转非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城市运行管理,提高水电气热安全运营和保障能力,确保城市安全运营。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实现区域全覆盖,大力改善市民出行条件,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加强道路微循环系统和停车设施的建设管理,缓解城市拥堵。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对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首都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应急能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的信息化、智能化。积极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利用工程,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和世界名园保护,统筹推动西山八大处文化景区、海淀“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十三陵明文化景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努力开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政协组织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四议两公开”,落实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

切实加强和创新党的统战工作。认真落实同心思想,推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加强自身建设,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凝心聚

力”工程,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台港澳工作,发挥它们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建设,发挥这些团体教育引导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地方立法工作格局,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审判、检察、司法行政等工作,推进司法规范化、信息化、公开化建设,营造公正高效权威公信的司法环境。加强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权益、理性表达诉求。加强国防教育,支持驻京解放军、武警部队建设,搞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双拥共建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力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大首都文化改革发展力度,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大力实施思想道德引领战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弘扬践行“北京精神”,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为主线,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公共文明引导行动,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学雷锋、百姓宣讲等活动常态化,加强科普工作,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深化“走转改”,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大力实施网络文明引导工程,扎实推进网络身份管理,加快主流网站建设,不断提升首都网站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加强学术研究,加强首都智库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鼓励和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文艺创作生产,推行精品生产项目制,加大对文艺院团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推出更多原创、当代、北京的精品力作。着力打造首都文化品牌,重点办好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文化活动,办好各类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首都城市文化品位。实施文化名家领军工程,完善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建设首都人才高地。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服务网络,用信息化、数字化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国家国学中心、国家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坚持建、管、用并重,提高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等的服务效能。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统筹利用中央和市属、国

有和民营文化资源,充分发挥首都各文化联盟的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古都文化价值和内涵。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教育、体育等融合发展,培育提升文化消费业态。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抓好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都核心演艺区、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标志性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骨干文化企业和文化航母。加大对中央和地方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鼓励以资本为纽带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各类资本兴办文化企业、投资文化项目,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

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大力培育富有活力、实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加强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科技等多种手段,发挥文化产业政策、文化创新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和金融杠杆的作用,搭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推进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积极培育各类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深入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促进对外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不断提高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五)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和服务管理创新

积极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公平的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离退休人员工资待遇动态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基层一线职工工资水平,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深化“大民政”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服务均等、管理精细的全面小康型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稳步拓展社会福利保障范围,提高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水平,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城乡居民人人享有更高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推动素质教育,强化政府学前教育管理职责,统筹优化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优质高中资源的覆盖范围,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成人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积极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口质量和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医疗服务和疾病防控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着力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健全符合北京实际、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着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支

撑保障体系,把社会服务管理任务落实到网格,提高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六型”社区,全面完成社区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村地区社会建设,推进村庄社区化管理,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加强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建设,提高对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水平。加大“一刻钟服务圈”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企业,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加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健全社会动员体制。统筹人口宏观调控与服务管理,健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业态调整、严格产业准入的相关规定,积极推行居住证制度,深化“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管理模式。创新外籍人口的服务管理,加强国际化社区建设。

确保首都安全稳定。强化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健全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人民内部矛盾排查化解,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加大信访积案化解力度,稳妥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北京”建设,发挥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优势,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科技创安工程,健全维稳处突工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健全安全食品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六)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加强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资源规划,建立生态价值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三大生态体系,办好国际园林博览会,抓好郊野公园、森林公园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提高城乡绿化美化水平。加快国际山地休闲度假区、中国乐谷、国际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世界地质公园等重大生态涵养发展项目的建设,加快京西北进京通道建设,积极争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推动绿色北京示范区建设,发挥北部地区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治土壤污染,加大垃圾、污水、噪声等污染治理力度,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

大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加大以PM2.5为重点的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推进五环内城区无煤化建设,努力建设“无煤城市”,压缩郊区用煤总量,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区域大气治理联防联控,建立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量水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再生水利用管网建设,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强对密云水库及其周边等重要水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继续深化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抓住南水北调工程的机遇,加快市内配套工程建设,深化区域水资源战略合作。提高海水淡化的产业化水平,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储备和养护。加强河道治理、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进一步改善城乡河湖水环境。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执行最严格的能耗和环保标准,完善节能减排计量体系建设,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排。完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鼓励低碳技术创新,鼓励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运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切实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创新党委中心组、党校、党课教育方式,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增强党员干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政德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能力。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统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坚持民主、公开、竟争、择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干部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做好培养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实施首都人才战略,加强对人才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深入推进人才政策和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

刘淇: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加强分类指导,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维护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方式和途径。把引领发展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首要任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能力和水平。结合落实网格化管理任务,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特别是村改社区和新建小区党建工作,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统筹抓好党政

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党建工作,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继续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探索建立区县、街乡党(工)委书记向上级党委汇报党建工作制度。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起人向基层走、钱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树立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刘淇:加强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健全和规范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发挥党代表在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作用。着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听证制度,重大决策评估、反馈和监督制度,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和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和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提高党内民主生活的质量。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力戒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确保各项工作合民情、得民心、顺民意。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理政的各个环节,力戒空谈浮躁,治理庸懒散软,落实工作责任,心无旁鹜地做好工作。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力戒奢侈浪费,坚决制止讲排场、比阔气、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行为,奋发有为地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具有首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从政道德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对腐败案件要产肃查处,绝不姑息。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抓住权力结构和运行这个关键,全力推动权力结构科学化配置、权力运行规范化监督和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

同志们!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光荣传统的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勤劳勇敢智慧的北京人民为国家和首都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推动首都的科学发展,建设中

国特色世界城市,让首都人民更加幸福安康。这个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努力在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各项事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时刻不忘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履职的责任,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去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每一项任务,以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去应对挑战、推动发展,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同志们,推动首都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迎接党的十八大,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开拓进取,夺取首都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谱写更加灿烂美好的新篇章!

第五篇:乐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2007

何伟青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乐昌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2月10日)

中国共产党乐昌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全面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和谐新乐昌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跨越发展,为争当韶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全面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和谐新乐昌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受中共乐昌市第十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2003年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四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四年。四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和韶关市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以争当韶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建设“富裕乐昌、活力乐昌、文明乐昌、和谐乐昌”为总目标,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大力实施基础优先、工业强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和协调发展五大战略,主攻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推进以工业化为龙头的“三化”进程,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2006年,我市在遭受超百年一遇洪灾重创的情况下,预计全市生产总值仍将达31.76亿元,同比增长5.0%,四年年均增长1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09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3.4%;三大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27.7∶28.9∶43.4调整为21.7∶34.5∶43.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把工业化作为龙头来抓,初步构建了具有乐昌特色的工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切合乐昌实际的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效益显著。电力、建材、机械铸造、纺织服装、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拉动力不断增强,坪石发电B厂、昌泥建材、松珍保健等规模以上企业发展较快,新兴企业充满活力,工业化龙头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了麻纺厂、铅锌矿等企业改革,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转制任务已基本完成。预计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同比增长2.0%,四年年均增长13.6%。城镇化进程成效明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按照建设省“门户城市”的要求,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活城市经营,强化城市管理,深化城镇体制改革,加快了乐城、坪石两个窗口城市和梅花、廊田、黄圃、九峰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了行政办公小区、职工文化广场、富庭雅苑、顺易华庭等城市工程建设,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目前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49.2%。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落实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打造了九峰水果、北乡马蹄、张溪香芋、廊田优质米、沿溪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壮大。确立了把烟叶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做大做强了烟叶产业,壮大了镇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预计2006年,全市农业增加值6.9亿元,四年年均增长3.7%。继续实施“旅游旺市”战略,带动了旅游业和第三产业较快发展。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区域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加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初步建成了以乐城、坪石为中心,覆盖城乡的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完成了S248线韶乐公路乐昌段改扩建工程、县通镇公路工程和部分镇通村公路硬化工程,贯通全市南北的梅乐公路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京珠高速公路乐昌段建成通车,武广客运专线乐昌段正在兴建之中,交通区位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城乡电网改造和输变电工程建设,供电质量有效提高。建立了覆盖城乡的通信系统,加快了市镇村信息网络建设步伐,信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审批工作进程加快,前期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乐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市”创建活动,加快了生态公益林、珠江防护林、北江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了以体制改革为主的软环境建设。切实加大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力度,创新决策机制和行政管理体制,大力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效能政府和服务政府。深化了政府集中采购、农信社等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内外源型经济共同发展。大力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招商方式,开创了招商引资新局面。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预计2006年,全市新签项目18宗,实际引进资金12.58亿元,四年累计实际引进资金68.9亿元,年均增长9.3%;外贸出口总值预计完成2661万美元,四年累计完成出口总值9479万美元,年均增长9.5%。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4.3%,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以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重点,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现代公民教育,大力弘扬抗洪、抗旱和新时期乐昌人精神。积极开展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行风建设竞赛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创建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和省“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注重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连续两届荣获省“双拥模范市”称号。加强了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人大、政协参政议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发挥工青妇、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加大了以“四五”普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全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我市被评为省“四五”普法先进集体。政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市公安局先后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全省优秀公安局”。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完善村(居)民自治,加强了基层民主建设。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做好基层人民调解庭建设工作,及时排查调处了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妥善处理省际边界矛盾纠纷,实现了“边界无战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了以企业自主创新为重点的科技研发和科技兴农工作,加大了科技投入,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成为韶关市各县(市、区)科技发展排头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危房、学校生活设施改造工程,积极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工作,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全市教育水平。制定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稳定了人才队伍。大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解决了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切实加强了对后进地区的重点管理,推进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2006年全市城镇在职职工人均工资达到16478元,四年年均增长15.4%;农村人均纯收入2984元,四年年均增长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08亿元,四年年均增长13.9%。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较好地解决了“4050”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认真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残疾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程,巩固了省“卫生城市”成果。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依法保障。大力抓好农村安居工程、沼气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食水工程建设,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大了对重大污染源的整治和监管力度,环境治理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同时,大力实施殡葬改革工作,推进了农村文明新风建设。

——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今年7月,我市连续遭受了“7•15”超百年一遇特大洪灾和“7•25”洪灾,全市直接经济损失30.7亿元,灾情十分严重,损失极为惨重。面对突如其来的洪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一致,奋起抗洪救灾,紧急转移安臵受灾群众,迅速抢修供水、供电、通讯和交通等水毁工程,及时组织下发救灾物资,确保了受灾群众“五有”,用最短的时间清理完城区垃圾淤泥,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在抗洪救灾工作中,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军民以坚强的意志、对党的无限忠诚,铸就了宝贵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洪水过后,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灾后复产、重建家园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了全市经济迅速恢复和社会稳定,学校如期开学、无一人因灾失学,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加快了重建家园工作进度,确保全市全倒户于2007年元旦前搬入新居。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两个务必”、“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等学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完成了镇级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优化了班子结构,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认真组织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深入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排查整顿了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切实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两个《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通过四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体会和启示:

(一)解放思想,抓思路、谋出路,是加快发展的基本前提。思路决定出路。四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进发展模式和发展优势的创新。我们从乐昌的实际出发,科学制定了“十一五”规划,确立了“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推进了“三化”进程,全市人民朝着“争当韶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全面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和谐新乐昌”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才能把我市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抢抓机遇,干实事、创实绩,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抓机遇就是抓发展。四年来,我们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狠抓落实。把握契机,产业转移工业园被成功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提出了“烟叶飘香,致富奔康”的响亮口号,大力发展烟叶产业,壮大了镇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转制工作,激活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洪灾过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实践证明,只有坚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把我市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以人为本,激活力、增动力,是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乐昌要振兴、要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和衷共济。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政治、讲正气,坚持以事业凝聚人心,以正气激励发展,以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激发全市干部群众的力量,以领导干部的奋发有为带动广大人民群众拼搏进取;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民办好二十件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从而使全市上下进一步形成同心、同向、同力、同为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激发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动力,推动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四)维护稳定,保平安、促和谐,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稳定是基础、是前提。四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加强维稳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逐步建立起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大信访工作力度,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营造了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打造“平安乐昌”,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从严治党,树形象、聚合力,是加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党员是旗臶、是形象。四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切实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促进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明显提高,形成了在市委统一领导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才能把全市各级党组织建设好、巩固好,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仍不够合理,发展速度仍不够快,区域发展仍不平衡;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不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少;特大洪灾造成的严重影响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薄弱,征地拆迁、企业改革、山林土地等矛盾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大局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面临的发展机遇也前所未有,既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市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国际国内形势和全省发展形势,都有利于我们加快经济发展和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范围优化配臵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泛珠三角、红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区域间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将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三是通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发展成果惠及了人民群众,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愿望更强、热情更高、信心更足、干劲更大,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和谐、团结奋进、团结干事的良好局面。四是武广客运专线全线动工、坪石发电B厂三期工程获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准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被认定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即将动工兴建,等等,将为我市消除“7•15”超百年一遇特大洪灾造成的影响、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五是刚刚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出台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委、韶关市委和我市市委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为我市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这是新时期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全市52万人民对新一届市委的殷切期望。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这条主线,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增创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第三产业旺市、协调发展的道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争当韶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全面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和谐新乐昌。

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市GDP年均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经过五年的奋斗,全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法制更加健全,生态更加良好,党的建设更加巩固。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全市经济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要统一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三大战略重点,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重大突破,全面繁荣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实现大灾之后大发展。

(一)强力推进“三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加快工业化步伐,壮大工业龙头。无工不富,这是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我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切身体会。要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按照“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思路,立足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效益为核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特色优势,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电力、建材等主导产业,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企业的总量扩张与产业升级,举全市之力,重点扶持好坪石发电B厂三期2×30万千瓦扩建工程、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昌泥建材有限公司200万吨、坪石发电B厂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工程的建设,实现全市经济、财税收入有量和质的飞跃。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机械铸造业是我市近年来发展较快、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一个新兴产业,要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鼓励省农机二厂、昌达、兆铭、泰邦等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扶持1至2家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力度,做大做强恒发、森隆、顺昌、北江、茂昌等纺织服装企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松珍保健品有限公司、锆制品厂等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技术合作,着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同时,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努力把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发展空间大、产业链长、增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园区。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成果,激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加快城镇化步伐,缩小城乡差距。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建设的主导力量。要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扩张为主、新建为辅、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机制多方融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城市吸引力,鼓励农民“洗脚上田”,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实现城乡经济互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抓好两大窗口城市建设。按照“南北延长、东西拓展”的要求,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高城市品位,把乐城市区打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山水城市。充分利用坪石镇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整合资源,通过全面规划、放权让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为坪石地区的发展创造宽松条件,把其建设成为工贸旅相结合的粤北发达城市,辐射带动北部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把坪石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要加快中心镇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加快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推进梅花、廊田、黄圃、九峰等中心镇建设,进一步引导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中心镇聚集,努力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要加强城镇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城镇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以城镇治安、市容卫生、交通秩序和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的城镇社会综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建立完善土地储备中心,分批定量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引导开发商进行新区开发,不断扩大城市规模。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强烟叶产业、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名牌产品、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要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工作,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好优质稻、烟叶、水果、马蹄、蔬菜、生猪、甜玉米、马铃薯、山地鸡、蜂蜜等十大支柱产业。同时,要注重生态平衡发展,合理控制山地开发,防止发生地质灾害。要做强烟叶产业,壮大镇村集体经济。切实加快基本烟田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烟叶生产优惠扶持政策,稳步扩大烟田面积,提高烟叶质量,增加镇村集体和农民收入。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规划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实行政策扶持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发展壮大鸿昌、粤辉、沿溪山、烟草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一批新的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生产。要打造特色名牌产品,提高品牌效益。充分利用我市九峰水果、沿溪山茶、北乡马蹄、张溪香芋、大瑶山香米、白石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已具有一定名气的优势,大力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加强特色农产品商标注册工作,打造品牌,提高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九峰农产品流通合作社经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方式,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共同发展

招商引资、民营经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只有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能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要解放思想,营造招商引资良好氛围。增强加快发展的意识,克服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的保守思想,树立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积极主动地为外商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大力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乐昌形象的良好氛围。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自身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修订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形成招商引资的政策洼地。尽快完善和切实发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减化审批环节和审批手续,切实做到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条龙服务,实行限时办结制,为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整治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以及投诉追究制度,确保各项服务措施的落实。要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招商引资积极性。尽快建立完善和切实兑现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创造佳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重奖,按照“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镇(街道、办事处)、单位分税体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对未能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肃处理。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会聚商。突出特色、合理规划,以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落实韶关市提出的“对接广州、融入珠三角”战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要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从资金、政策、政务、法制、市场等方面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着力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投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引导民营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全面繁荣第三产业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具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旅游业发展,增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从我市旅游资源的客观实际出发,下大力气开发建设一批旅游精品,打造以休闲度假、生态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民俗、历史遗迹为主题的旅游品牌,努力形成自己的旅游特色,提升乐昌旅游的整体形象。加强与韶关和周边县市的合作,主动融入韶关旅游大格局。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坚持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加大旅游体制的改革力度,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实行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探索整体出让模式,吸引外地品牌旅游企业参与我市旅游的改革和开发,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切实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改善行、游、住、食、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大力加强交通、景区、酒店、商场等设施建设,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信息、金融、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四)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要大力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硬件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区位竞争优势。全力加快梅乐公路建设工程,确保2008年实现全市南北大贯通;加快进度,争取在2008年底全面完成镇通村公路的硬化和水毁公路的修复工程;大力配合做好武广客运专线乐昌段建设工程。加快我市南北输变电网络建设改造步伐,争取五山、庆云、两江等镇变电站立项兴建,推进市区管道天然气建设,积极开发生物发电项目,全力确保能源安全。积极做好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征地和库区移民等前期工作,力促其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争取市区三期和坪石防洪工程立项审批和动工建设,重点抓好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泥石流高发地区整治、水利设施修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障城乡、生态、防洪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同时,要积极支持配合做好国家成品油储备工程和安捷轨枕有限公司扩建工程等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深化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制定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行业规划;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和税收征管体系;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增强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加强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土地市场,逐步建立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建设职能合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管理科学、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完善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对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专家论证、公示、听证等制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继续深化社会各项事业改革,为发展提供活力保障。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积极扶持培育新型行业协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深化科教文卫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建设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更快提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推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更快提高。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支农惠农工作,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夯实为民办好事实事的基础。合理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技能,增加非农收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新风、除陋习、尚科学、破迷信,努力形成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文明祥和的社会风尚。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加强新村规划,突出抓好重建家园工作,大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农村食水工程建设和“一池五改”(沼气池建设、改村道巷道、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工作,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努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加强农民群众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行村务公开,做到管理民主。此外,要继续抓好殡葬改革工作。

(二)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就业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和再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我市拥有一所国家级、两所省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引进、输出信息引导,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要保持清醒头脑,克服松劲麻痹、盲目自满思想,树立常抓不懈、打持久战的思想,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早日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继续抓好计划生育重心下移工作,强化市、镇、村三级包干责任制,严格考核机制。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协助后进地区抓好计划生育工作,促进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平衡发展。加大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加快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步伐。坚持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积极推行优生优育,优化人口结构,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坚持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的发展路子,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努力构建“绿色乐昌”。切实保护生态资源,健全土地和矿产资源利用规划,合理控制、限制开发和利用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基本农田;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认真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快治污保洁工程建设,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有效治理重点污染源,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严把环保审批关,加强环境执法和监测工作,积极加大城市废水、废气、废渣的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市”创建活动,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快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要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强化企业和全社会的责任,进一步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提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促进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社会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逐步缩小收入差距。认真解决低收入者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进一步巩固发展“一保五难”工作成果。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效使用。增强社会慈善意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继续抓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作。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5%以上。

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要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科学发展观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塑造现代公民新形象。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要大力弘扬抗洪精神,聚人心、增斗志,树雄心、鼓实劲,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形成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把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市”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更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把创建省“文明城市”活动与推进城市化建设结合起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把创建文明镇村、文明户活动与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净化社会风气;把创建各种文明行业活动与诚信建设结合起来,加强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二)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发展后劲和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加大科技兴农和科学技术的培训普及力度,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确保教育公平;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全面落实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切实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切实提高办学水平。继续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加快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的力度,优化人才资源配臵,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切实为乐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推进依法治市结合起来,逐步将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作用。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等人民群众团体和各民主党派依照法律和章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落实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工作机制,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推进村委会、城市社区建设,坚持完善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深入开展以“五五”普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和拓展法律援助工作。

(四)巩固打造“平安乐昌”成果,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要深入开展“平安乐昌”建设,提高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建设和谐社会。完善防范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镇(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按照“围绕发展推进党的建设,通过党的建设促进发展”的要求,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一)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建设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要坚持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不断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新突破。继续扎实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实干创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谐意识,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驾驭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原则,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准配强一把手,优化班子结构,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坚持科学发展、驾驭全局和务实创新的能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贯彻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统一,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选人用人标准,深入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法》,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和使用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力度,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辞职退职、票决制等制度。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规范干部行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民情日记”活动和“民忧档案”活动,健全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继续开展“百名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证。继续抓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做好发展党员特别是发展农村党员的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和形势报告会制度,不断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继续推行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制度,深入开展工厂企业党员“三比一创”等主题实践活动,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奋发有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业绩;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党风廉则民心聚。必须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强化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廉洁奉公、干净干事,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严格执行两个《条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今后五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时期,任重道远、前途光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争当韶关市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全面建设富裕活力文明和谐新乐昌而努力奋斗!

下载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营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黑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吉炳轩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4月20日)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君可见,塞北代有才人出,风流不让东南方。今我宁夏,奋起登攀,富民兴邦,志存高远。宁夏有其志,建设大银川。放眼宁夏路正长,深化改革,觉今是而昨......

    第十一次党代会党费报告

    关于陶湾镇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 各们代表: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的规定》的精神,现将中国共产党陶湾镇第十次代表大会以......

    广东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广东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洋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十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共1.6万多字,分为六个部分:一、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五年;二、广东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三、坚持......

    牡丹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 继往开来铸辉煌,承前启后谱华章。1月6日,凝聚着全市人民寄托与厚望的中国共产党牡丹江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市党政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第十一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第十一次党代会学习心得杨胜娥 2012-4-15开幕式上我认真听取了省委书记栗战书的报告,栗战书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求真务实,主题鲜明、思想深刻,对我们鼓舞很大,很想为振兴贵州贡......

    第十一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两会是中国的窗口,关注中国就不能不关注两会。经过60年的持续发展,特别是30年的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三,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日......

    第十一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州十一次党代会的心得体会 州工信委学习贯彻传达了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中,大家普遍认为冉书记代表州委所作的报告通篇体现了“倍加珍惜机遇,勇于破解难题,全力推动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