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5篇模版]

时间:2019-05-14 02: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第一篇: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目 录

1编制依据..................................................................................................................2 2 分级..........................................................................................................................3

2.1海(水)上溢油..................................................................................................................3 2.2分级......................................................................................................................................3

3应急报告..................................................................................................................3

3.1

报告程序..............................................................................................................................3 3.2

报告内容..............................................................................................................................3

4应急准备..................................................................................................................4 5 应急处置..................................................................................................................6

5.1

应急上报..............................................................................................................................6 5.2

应急行动..............................................................................................................................6 5.3溢油抢险方案实施原则......................................................................................................8 5.4海(水)上溢油的应急行动流程......................................................................................9 应急终止...............................................................................................................10 7 术语.......................................................................................................................10

7.1

溢油....................................................................................................................................10 7.2

石油设施............................................................................................................................11 7.3

环境资源敏感区................................................................................................................11 1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编制依据

本专项预案编制依据下列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自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6号,自2000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5月1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自1996年5月15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自1984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83年12月29日国务院公布,自1983年12月29日起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5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发[2005]11号,2005年4月17日发布

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

2004年10月国家海洋局发布

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自1998年7月21日起施行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002年4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自2002年6月1日施行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化学消油剂使用规定

1992年8月20日国家海洋局颁布实施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中国石化重特大事件应急预案(2005)中国石化安[2005]651号,自2005年11月28日施行 分级

2.1 海(水)上溢油

本专项预案的海(水)上溢油引起的环境灾害系指在浙江省水域内,浙江石油所属企业、合资企业的石油设施发生的Ⅰ(中国石化)、Ⅱ(浙江石油)级溢油事件。2.2 分级

2.2.1Ⅰ(中国石化)级溢油事件是指海(水)上石油设施溢油量超过100吨的溢油事件。

2.2.2Ⅱ(浙江石油)级溢油事件是指海(水)上石油设施溢油量为50~100吨的溢油事件。

2.2.3Ⅲ(分公司)级溢油事件是指海(水)上石油设施溢油量为1~50吨(不含50吨)的溢油事件。

2.2.4Ⅳ(生产部门)级溢油事件是指海(水)上石油设施溢油量为1吨以下的溢油事件。

3应急报告

3.1 报告程序

浙江石油所属企业发生Ⅰ级、Ⅱ级、Ⅲ级事件,分公司在启动本企业应急预案的同时,迅速按照浙江石油总体应急预案图00.5(应急报告程序框图)规定的程序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最多不得超过1小时。3.2 报告内容

3.2.1 浙江石油所属企业发生Ⅰ级、Ⅱ级、Ⅲ级事件,分公司应立即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溢油事件发生的单位、时间、位置、溢油源、溢油种类、溢油量; b)人员伤亡情况; c)事件简要情况; d)已采取的应急措施。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3.2.2 在处理过程中,分公司应尽快了解事态进展情况,并随时用电话、传真等方式,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现场气象、水质类型、水文条件(潮汐、海涌、海浪、流速、流向、风速、风向、水温等);

b)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取得的效果; c)预测溢油的扩散趋势和漂移路径;

d)溢油事件现场发生或可能发生火灾和人身伤亡情况;

e)事件现场周围环境敏感区分布、环境保护目标及其优先保护次序; f)是否采样和取证; g)石油设施损坏情况;

h)周边居民分布状况及疏散情况; i)事故周边警戒和交通管制情况; j)现场物资储备情况;

k)与当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协调情况; l)救助请求。

4应急准备

4.1 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报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审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b)拟定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名单, 并明确现场指挥;

c)随时掌握企业处置情况,当事件符合浙江石油总体应急预案第1.7条规定的启动条件时,立即下令启动本专项预案。4.2 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4.2.1 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a)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落实指令; b)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经营处、基建处、信息处、物流中心、零管中心、润滑油公司、燃料油公司、物业公司等有关职能部门;

c)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通知专家组专家,做好应急准备;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d)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联系浙江石油内、外部救援力量做好准备;

e)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对外新闻发布和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4.2.2 安全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组织、协调海事、港务、消防等救援力量; b)联系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控工作;

c)组织专家立即对溢油事件进行初始评估:根据溢油的种类、气象、水文、海况等信息,预测溢油的扩展趋势,评估可能受到威胁的敏感区和易受损害的资源;

d)组织评估本地区应急响应的人力、设备、器材是否能满足应急的需要,是否需要其它地区溢油应急中心等协作单位的支援,并随时联系,必要时可协调调用应急物资;

e)组织经营处、基建处、信息处、物流中心、零管中心、润滑油公司、燃料油公司、物业公司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f)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g)收集溢油事件及与其有关的资料(如现场气象、水文、海况等),及时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汇报;

h)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负责起草有关溢油事件的技术材料。4.3 经营处、物流中心、零管中心、润滑油公司、燃料油公司等有关部门接到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溢油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参与制定应急处置指导方案; c)制定成品油调配、调运、销售计划; d)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4.4 基建处接到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组织调配应急救援施工队伍和机具; b)了解现场救援物资需求情况;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c)组织协调救援物资处于待命状态; d)确定本部门派往现场的人员并待命。

4.5 信息处接到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的网络、通信畅通。

4.6 物业公司接到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的通知后,应做好以下工作:

a)安排专人负责,确保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有线电话畅通; b)做好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的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c)组织调动和协调医疗救护等救援力量。

4.7 本部其它职能部门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应急处置

当符合浙江石油总体应急预案第1.7条规定时,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应按照总体应急预案图00.6(应急指令下达程序框图)规定的程序,下达启动本专项预案的指令,并进行以下应急处置工作。5.1 应急上报

5.1.1 当发生Ⅰ、Ⅱ级海(水)上溢油事件时,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向中国石化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上报,并向浙江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5.1.2 当发生Ⅲ级海(水)上溢油事件时,分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向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

5.1.3 当发生Ⅲ级海(水)上溢油事件时,本部职能部门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分别向对口的浙江省政府主管部门报告。5.2 应急行动

5.2.1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应做好以下工作:

a)在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指导事发企业进行抢险工作;

b)迅速派出现场指挥部人员赶往现场;

c)根据现场需求,组织调动、协调各方应急救援力量到达现场。5.2.2 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5.2.2.1 办公室应做好以下工作:

a)连续收集现场应急处置动态资料,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及 6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时传达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

b)按照专家组名单,组织专家到达指定地点;

c)负责对外新闻发布材料的起草工作。5.2.2.2 安全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根据现场需要,组织调动、协调海事、港务、消防等救援力量赶赴现场; b)协助环保部门做好现场监控工作;

c)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协调协作单位调用救援器材、设施及有关人员迅速前往指定地点,并进一步查明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d)指令分公司负责收集溢油事件及与其有关的资料(如现场气象、水文、海况等),及时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汇报;

e)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5.2.3 经营处、物流中心、零管中心、润滑油公司、燃料油公司等有关职能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溢油现场处置情况,及时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c)调整实施成品油调配、调运、销售计划; 5.2.4 基建处应做好以下工作:

a)跟踪并详细了解事件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b)组织调配应急救援施工队伍和机具运往现场; c)派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人员,参加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d)据现场需要组织调动、协调浙江石油内、外部应急救援物资,并运往现场。

5.2.5 信息处应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确保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的网络、通信畅通。

5.2.6 物业公司应做好以下工作:

a)确保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的有线电话畅通和备用通讯设备、设施的完好;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b)做好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人员的交通、生活等后勤保障工作; c)落实、协调医疗救护、医疗救援。5.2.7

现场应急指挥部应做好以下工作:

a)协助海事、港务等政府相关部门,警戒溢油区域,撤离无关船舶;

b)尽快切断溢油源,阻止事故的扩大;

c)根据溢油事件发生的位置、范围、溢油种类、溢油量等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人员疏散;

d)协助环保部门做好环境监控工作;

e)组织专家根据监视监测结果、现场气象、海况条件、河流(湖泊)水文条件等信息对溢油去向、数量、范围和扩散规模做进一步评估,确定敏感区和易受损害资源保护的优先次序,制定保护行动对策并实施布控;

f)组织本部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制定具体的溢油控制和清除作业方案。根据溢油量、油品污染危害的特性、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以及附近敏感区和易受损害资源保护的优先次序,决定采取应急设备和人员的投入程度,迅速组织调集清污队伍携带围油栏、浮油回收设备赶往指定地点开展油污控制和清除工作;

g)根据溢油事件状况及所属单位抗溢油的能力,请求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协调邻近港口或海区支援,确定应调集的力量和行动方案;

h)禁止在现场明火作业,防止火灾事件发生。发生次生火灾时,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避免无关人员进入火灾危险区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i)立即通知可能受危及的敏感区及区域附近单位组织力量做好防污染应急准备,并指导其采取相应的自救、防范措施;

j)及时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

k)按照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负责现场对外新闻发布。5.2.8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本部其它职能部门按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指令行动。

5.3 溢油抢险方案实施原则 5.3.1 优先保护原则:

a)保护人命和财产安全;

b)控制污染源,围控海上溢油,避免或减少进一步污染的威胁;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c)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威胁,特别是对环境资源敏感区域的损害威胁;

d)实施溢油清除行动。5.3.2 环境目标的优先保护次序:

a)源头水、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省、市等各级别); b)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源或取水口; c)水产养殖区和海洋自然水产资源; d)盐场;

e)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 f)潮间带生物; g)湿地;

h)农田、林场、名胜古迹、旅游游乐场所; i)各种类型的海岸;

j)船舶和设施。

5.3.3 溢油控制和清污作业程序

a)切断溢油源。溢油事件发生后,首先以果断的措施切断溢油源;

b)溢油的围控。只要海况允许,用最快速度利用围油栏进行围控,根据具体情况立即布放一道或数道围油栏,防止溢油继续漂移扩散;

c)海(水)面溢油回收。尽可能依靠机械的方法将围控的浮油回收,回收时可用浮油回收船、撇油器、油拖网、油拖把、吸油材料以及人工捞取等;

d)残余溢油强制消除。使用消油剂和现场焚烧法将残余溢油强制消除,使用消油剂时,应按照《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化学消油剂使用规定》要求实施。5.3.4 当发生火灾爆炸次生灾害后,同时启动《火灾爆炸应急预案》;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时,同时启动《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5.4 海(水)上溢油的应急行动流程

海(水)上溢油的应急行动流程见图03.1(海(水)上溢油应急行动流程图)。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接受事故报告应急准备协作单位专家组意见请求应急力量通知初始评估初始行动应急中心成员单位信息系统支持监视监测事故现场应急处置专家组意见启动预案/报告现场监视与监控进一步评估泄漏控制与污染清除敏感区保护应急行动污染物接收与处置信息系统支持应急终止应急终止总结评估图03.1 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的应急行动流程图 应急终止

经应急处置后,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下列条件同时满足时,向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报告,浙江石油应急指挥中心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a)国家、政府及中国石化应急处置已经终止; b)溢油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c)受伤人员得到妥善救治; d)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e)社会影响减到最小。术语

7.1 溢油

浙江石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

本专项预案溢油所指的油类是持久性油类,例如,原油、燃料油、重柴油、润滑油等。7.2 石油设施

石油设施是指浙江石油所属企业的石油设施,包括:港口、码头(含单点系泊)、海底/江底管道、油船、临水油库等。7.3 环境资源敏感区

环境资源敏感区是指对溢油污染相对敏感,需要采取特别或优先保护措施的区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脆弱区,具有重大环境或经济价值的区域,以及特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区等,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源、水产养殖区和海洋自然水产资源、盐场、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潮间生物带、湿地、名胜古迹、旅游游乐场所等。

第二篇:油库溢油污染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溢油污染

应急预案

富地油库

油库溢油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目的

1.1 防治来自船舶、码头、装卸设备、油罐、输油管线、其它设施以及相关油类作业造成的溢油污染损害,保护水陆环境和资源,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

1.2 充分考虑码头、油罐区、输油管线及阀门、装卸设施的地理环境等因素,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对溢油事故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处理。适用范围

2.1 油码头装卸设施以及停靠在油码头的船舶等溢油源导致的污染事故。

2.2 储油罐区、输油管线及阀门、以及其它可能对海域造成危害的陆上设施导致的溢油污染事故。内容

3.1 定义和术语。3.1.1船舶。

是指油轮或燃油船舶及任何可能造成水域油类污染的船舶。3.1.2油类。

是指任何类型的石油及其炼制品和其他油类(类油)物质,主要包括:柴油、汽油、燃料油、甲醇、乙酸乙酯等。

3.1.3溢油源。

是指船舶和码头、装卸设施等,同时考虑可能存在对水域造成溢油污

染的陆域设施(罐区管线及阀门、排污口)。

3.2 溢油事故分类。

3.2.1参照JT/T458-2001《船舶油污染事故等级》将区域内溢油事故分为:重大溢油事故、大溢油事故、一般溢油事故、小溢油事故和溢油事件5类。

3.2.2重大溢油事故:溢油量>10T;经济损失>30万元。

3.2.3大溢油事故:5T<溢油量≤10T;10万元<经济损失≤30万元。3.2.4 一般溢油事故:0.5T<溢油量≤5T;3万元<经济损失≤10万元。

3.2.5小溢油事故:250Kg<溢油量≤0.5T;1万元<经济损失≤3万元。

3.2.6溢油事件:溢油量≤250Kg;经济损失≤1万元。3.3 组织管理。3.3.1 组织机构。3.3.1.1溢油应急指挥部。

油库设立溢油应急总指挥组,总指挥由仓储部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油库主任及副主任担任。指挥组成员由现场指挥及各应急处置小组负责人组成。

3.3.1.2现场指挥。

溢油应急指挥组指定现场指挥,现场指挥负责指挥溢油应急反应行动全过程,仅对溢油应急指挥组负责。由安全负责人或油库主任担任。

3.3.1.3溢油应急处置小组。

指挥组内按各自职责设立溢油应急小组,溢油应急小组由义务消防队人

员组成:溢油清理组(由第一战斗小组和第二战斗小组组成)、通信组、工艺组(由第四战斗小组组成)、设备保障组(由第三战斗小组组成)、警戒组(由保安组组成)、防火、物资供应、防污处理组(由机电组组成)、现场救护组(由后勤组组成),并明确各小组负责人。

3.3.2 溢油应急指挥及各小组职责。3.3.2.1指挥部。

(1)发出指令,启动应急程序;(2)组织指挥污染的控制与清除;(3)审核和批准使用清污技术和设备;

(4)下达应急任务,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与有关单位保持联系;(5)发生较大规模溢油事故时,作出请求区域协作的决策;(6)及时组织消防力量,防止火灾的发生;(7)组织培训和演练。3.3.2.2 溢油清理组。(1)做好围控工作;(2)做好溢油清除作业。3.3.2.3 通信组。

负责溢油应急指挥与事故现场的通信联络,确保命令下达和现场各种信息反馈的畅通。

3.3.2.4 工艺组。

及时关闭相关阀门,控制溢油源,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3.3.2.5 设备保障组。(1)保障电力能源供给;

(2)负责应急设备的维修。3.3.2.6警戒组。

(1)保持交通畅通,注意现场警戒;

(2)注意溢油漂移动向,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3.3.2.7 防火组。

(1)保护现场,控制着火源防止火灾发生;

(2)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按《油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3.7条火灾反应程序报警,并投入灭火战斗。

3.3.2.8 物资供应组。提供防污染所需的器材、材料。3.3.2.9 防污处理组。

负责清理、运输油污物,防止二次污染。3.3.2.10现场救护组。负责现场救护和运送受伤人员。3.4 溢油应急反应能力。3.4.1应急能力。

3.4.1.1 油库物资准备应具备在短时间内控制、清除溢油量在5吨以下油污染的能力。

3.4.1.2 如发生大规模的溢油污染事故,应请求海事部门启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3.4.2 溢油应急处置队伍。

溢油应急处置队伍,原则上由油库员工组成,按其所属部门,分别编入应急行动小组,一旦发生事故,指挥部可根据情况的需要,动员、调配储备的人力资源投入行动。

3.4.3 溢油应急设备。

溢油应急设备是直接用于控制和清除油污的设备,主要有:污油回收船、吸油材料、溢油处理剂、各类辅助工作船、集油桶、临时储油囊(罐、柜)、消防船(车)、废油接收设施、清洗设备及其他设施。

3.5 通信联络。3.5.1 应急通信联络。

应有可靠的通信设备,三级以上油库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对讲机。

3.5.2 应急防备和反应行动的通信。

3.5.2.1 应急指挥部与现场指挥之间可以使用对讲机或手机。其他应急小组之间亦可以使用对讲机或手机。原油或汽油发生溢油时,应使用防爆型对讲机,不允许使用普通对讲机和手机。

3.5.2.2应急过程中对讲机均使用同一频道(溢油应急频道)。3.5.2.3如无线电通讯中断,应急指挥部可采用人工方法联系。3.6 敏感区域。

3.6.1 油码头、油罐、输油管线及阀门、装卸设施等。3.6.2 油库其他生产作业(陆域)。3.6.2.1 化工发油台。3.6.2.2 成品油发油台。3.6.2.3 油泵房。3.6.2.4 成品油泵房。3.6.2.5 化工泵房。3.6.2.6 污水站。

3.6.3 其他潜在溢油源。3.7 溢油应急反应程序。3.7.1 报告和报警。

3.7.1.1 溢油污染事故初始报告。

任何部门和岗位人员,发现海上或陆域溢油污染事故应立即向溢油应急指挥部报告。

3.7.1.2 溢油事故的详细报告。

溢油现场的指挥人员应将现场详细情况及时向溢油应急指挥部报告。3.7.1.3 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和通报。

当发生大溢油及以上事故时, 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将事故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关埠海事处值班室电话:83362206,潮阳区安监局电话:83600520。

3.7.2应急反应等级。

3.7.2.1 本预案将溢油应急行动分为三级:一般应急、紧急应急和重(特)大应急。

(1)一般应急。

溢油事故发生在非敏感区域,经初步评估溢油量较少(溢油量在小事故范围内),且预计不会对敏感区域造成影响,可以采取一般行动。

(2)紧急应急。

溢油源在敏感区域内、并可能对海域造成严重污染(一般溢油事故)的溢油事故,通过协调油库应急力量能够控 制和处理的应急行动。

(3)重(特)大应急。

超出本油库溢油应急能力(大溢油事故以上),需要请求政府部门启动相应预案的应急行动。

3.7.3 应急反应行动。

3.7.3.1溢油应急指挥组接到报告后应采取的行动。

(1)尽可能收集下列信息:目击时间、溢油源、溢油原因、油品种类和数量以及进一步溢油的可能性、已采取和将要采取的清除污染或防止进一步污染的行动、报告人的姓名和联系办法。

(2)对事故进行初步评估,确定应急等级;制定应急反应对策和行动方案;通知附近海事处,指派现场指挥人员赶赴现场;通知各溢油处置小组做好准备。

溢油应急指挥组获取溢油详细报告后,应将发生溢油事故详情用电话和传真通知企业负责人和有关政府部门。

3.7.3.2 应急小组的行动。

各应急小组接到油污染事件报警或通知后,应及时按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做好溢油事故应急反应的各项工作,迅速进入事故现场。

3.8 污油和沾油废弃物的处置。3.8.1污油和沾油废弃物的回收。

回收的污油、类油物质和沾油废弃物交油污水处理单位负责处理或交锅炉房焚烧处理。

3.8.2污油和沾油废弃物的回收要求。

回收的污油和沾油废弃物,必须用集油桶放置,按要求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

3.9 说明部分。

3.9.1本预案经企业负责人审批,报海事部门备案,以便海事部门协调处理在本码头、油罐区、输油管线及阀门、装卸设施附近水域内发生的溢油污染事件。

3.9.2 本预案按油库正常工作时间制定,如遇节假日或夜间发生紧急情况,由值班领导担任应急总指挥,在组织库区有关人员投入应急反应的同时,及时报告油库相关领导和企业负责人。

3.9.3 本预案主要用于油库企业在发生溢油事故后的自救。如事故扩大,应及时请求当地政府启动《海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泄漏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企业的应急指挥组应服从当地政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所指定的事故现场应急总指挥的指挥,协助现场应急总指挥带领企业应急人员继续进行应急工作。

第三篇: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船舶溢油应急预案

一、任何船员发现本船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船长或值班驾驶员报告。船长或值班驾驶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出溢油报警信号(一短二长一短声,连放一分钟。),全船人员按《油污染应急计划》中的“检查表”和“溢油应变部署表”实施应急反应。

二、发生溢油的船舶在实施应急反应的同时应立刻按《油污染应急计划》中的报告要求通过有效地通讯手段向应急领导小组和海事主管机关报告,内容包括:

1、发生溢油事故的船名、日期和时间、船位、溢油部位和事故原因、溢油的估计量;

2、溢油海区的气象情况,包括流速和流向、浪高和风浪的方向等;

3、船上货物及燃油种类、数量;

4、溢油控制情况,被污染海区面积,正在采取的措施,要求的援助。

三、应急领导小组协助和指导船舶制订有关处置方案、并协调有关力量和资源协助和指导船舶实施应急。

四、当溢油事故危及人员、船舶安全时,船长有权实施人员撤离或弃船计划,以确保人身安全。

五、对溢油采取的行动按《船上防油污染应急计划》执行。

六、应急结束后填写《事故报告表》,将事故全过程报告指定人员,包括:事故情况描述、应急抢险过程、造成的损失和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

供受油作业防污染应急预案

一、作业现场一旦发生溢油事故,现场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泄漏源,尽最大努力减小油品的泄漏量,并对泄漏源进行封堵,防止油污染面积继续扩大,同时组织人力进行回收,禁止私自使用消油剂。

二、在实施应急反应的同时,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和海事主管机关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地点及时间;

2、事故原因和泄漏设备的名称、部位;

3、泄漏物的品种;

4、估计泄漏数量、继续泄漏可能性和扩散趋势等;

5、事故现场的环境条件:风速、风向、潮水、波浪、能见度、气温、降雨等;

6、预计可能遭受泄漏污染威胁的地区;

7、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防治措施。

三、应急领导小组协助制订有关处置方案、并协调有关力量和资源协助码头和现场实施应急。

四、对溢油采取的行动按《码头污染应急计划》执行。

五、应急结束后填写《事故报告表》,将事故全过程报告指定人员,包括:事故情况描述、应急抢险过程、造成的损失和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

第四篇:溢油演习预案

溢油演习预案

(加油溢油)

船舶一旦发生溢油事故,船上值班人员发现后,应立即报告船长或其他负责人,船长或其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发出溢油报警信号:(.— —.)连续一分钟,组织全船人员实施应急反应。全船人员听到报警后,携带工具及有关器材,(桶,面纱,锯末,吸油毡等)现场集合。(右舷甲板集合)。

轮机长为现场指挥员,大副协助轮机长工作。轮机长首先安排人员通知加油船停止作业,(三轨),安排木匠堵住下水孔。2轮机长点名询问职责,并报告船长溢油位置或其它。

(随艇下人员准备救生衣和捞油工具)。

3驾驶台接到溢油报告,用VHF报告有关当局,溢油地点;时间;是否需要援助等情况。同时令老轨安排人员检查下水孔,加油管,阀门,油槽塞子等是否正常。4 轮机长按指示安排人员检查,(三轨,机工长,水手长,木匠等人)后报告船长.5 轮机长报告驾驶台经检查下水孔,阀门等处均正常,溢油情况已控制.A=没有溢油向舷外溢出;

B=有部分污油溢出舷外入海,做放艇准备.A=安排人员清洁现场污油.B=轮机长安排三副作放艇准备,水手长准备大缆,防止入海污油扩散,并通知机舱备车航行(随艇下人员携带捞油工具).轮机长接到指示,安排三副做放艇准备,水手长准备大缆(三副,水手长准备就绪报告轮机长).轮机长报告船长,三副,水手长准备就绪,请示放艇.船长下令轮机长,指示三副放艇.10三副放艇完毕,报告轮机长.11轮机长报告船长,救生艇放妥,请求捞油等工作.12船长下令开始实施捞油等工作.13轮机长报告捞油情况.14船长接到报告后,查询具体情况.15轮机长报告船长,污油清除完毕,甲板整理清洁.16船长下令,演习总结评估.17轮机长总结评估后报告船长.18船长下令演习结束,恢复正常.日 Cs.queen 2008年10月18

第五篇: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的法律和实务探讨

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的法律和实务探讨

作者: 许光玉 林晓媚 王身婷

珠江口水域油类运输量每年达2000多万吨,位居全国前列,通行的运输油品船舶每年近20万艘次,是我国油品运输船舶最多的一个水域。因此,珠江口水域船舶溢油事故发生率极高。在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发生后,为了防止和减少污染的扩大,海事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称《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启动溢油应急预案,制定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清污作业。本文拟对溢油应急预案中相关法律问题和实务问题进行探讨。

一、索赔强制清污费用的先决问题

(一)海事部门作为海事行政主管机关,有权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清污费用的索赔权由海事部门依法行使。

在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索赔权比较普遍。但是,从理论上来说,行政机关能否代表国家行使索赔权仍存在较大争议。

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行政机关可以代表国家行使索赔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条第1款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3条规定:“海域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海域所有权”。由此可见,我国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海上溢油事故损害自然资源,国家有权作为受害人索赔。

国家是个抽象的政治概念,其行为的具体实施由国家机关完成。国家通过立法和行政授权将自然资源的管理监督权授予相应的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这种监督管理权正是其作为国家代表参与诉讼的法律基础。从诉讼法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所以,在海上油污损害赔偿中,行政机关有权代表国家行使索赔权。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

从《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条和第90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是按照具体行政机关的职能来划分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权的。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均享有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权包括对海洋污染损害工作的调查处理权,但管理对象和分工有明显不同。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条第3款,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1条规定:“船舶发生海难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对在公海上因发生海难事故,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重大污染损害后果或者具有污染威胁的船舶、海上设施,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有权采取与实际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害相称的必要措施。”

可见,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对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权,主要是普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权。同时,海事部门作为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的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当船舶发生碰撞事故致使其装载的油料可能污染海洋环境时,有权采取避免或者减少污染损害的措施并可以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包括强制清污措施等。

因此,海事行政主管部门基于法律的授权采取强制减少污染损害措施,由此产生的费用理当由海事部门代表国家索赔。

(二)强制清污费用包含于我国海上油污损害赔偿的范围之内,属于民事责任范畴,该责任应由肇事船方承担,海事部门可向其提起民事索赔。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3-89条规定,因违法履行义务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行政责任是警告、责令限期改正、罚款、责令停产停业。同时,第90条规定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当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显然,《海洋环境保护法》已经明确区分了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很明显,清污费用包含于赔偿责任中,属民事责任范畴。行政主管机关可以责令责任人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但不能责令责任人支付清污费用,海事部门只能对强制清污费用提起民事索赔。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第7条规定,“船舶发生海损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重大污染损害的,港务监督有权强制采取避免或减少这种污染损害的措施,包括强制清除或强制拖航的措施。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肇事船方承担。”

2005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各高级人民法院下发的《第二次全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会议纪要》)第145条规定,“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为防止或减轻油污损害而支出的费用,包括清污费用,可直接向油污责任人提起诉讼。”

污染事故发生后,责任者承担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是一种绝对责任,其责任不会因为责任者不履行而减轻。上述三款规定与《海洋环境保护法》第71、90条的规定相互结合、紧密联系,构成了强制清污费用由责任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完整法律规定。

(三)强制清污费用能否得到赔偿的关键是行政主管机关当时行使的是什么行政主管职能。

海事局日常职责中的“负责辖区内重大水上交通事故、重大污染事故处置及调查处理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仅是指对污染事故的调查和事故原因分析,不包括代污染责任人履行避免和减少污染损害的义务,以及对油污调查、监控和清污工作。如果仅仅是调查和分析污染事故的原因产生的费用则不能索赔,属于行政机关日常行政职能。

对油污染的调查、监控是避免和减少污染损害措施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有通过调查、现场监控才能收集到现场油污染的信息,初步确定漏油位置、漏油速度、漏油量、污染面积、油带流动态势,才能合理评估需要调用的船舶、清污人员、物资的数量,以及需要采取行动的范围。调查、监控实际就是清污作业的组成部分,就如同每个战役不能将战前和战役中的情报收集、指挥部署与具体的战斗割裂开来一样。海事部门人员、船舶携带物资到达现场,在调查、监控的同时指挥和直接参与清污。清污是污染责任人的法定责任,海事局代为履行,代履行是一种间接强制措施,以保证法定义务的实际履行,虽然改变了该作为的实际实施者,却并不转移、改变或免除法定义务人所负担的法定义务,费用仍然由责任人承担。国家的日常财政收入和公共管理不负担依法应由责任人承担的责任。否则,将造成任何责任人都把其责任转移给国家负担的严重后果。

如,2005年1月,“明辉8”轮与“闽海102”轮在汕头南澳岛附近海域发生碰撞,“明辉8”轮沉没,船上所载980吨0#柴油泄漏入海,汕头海事局依法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清污行动,发生避免和减少污染损害费用6,928,681.49元。汕头海事局向法院起诉两船东,要求连带赔偿前述清污费用。海事法院判决支持汕头海事局组织的清污单位发生的费用,但对于汕头海事局自己的索赔费用,法院认为,汕头海事局工作人员及其所有的公务船舶从事调查、监控和清除油污的行为,应当属于行政行为,在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所从事的行为超出行政职责范围的情况下,应认定其所进行的调查、监控和清除油污而产生的费用属于行政开支,不应由被告赔偿。一审法院认为海事局实施的清污措施产生的费用属于行政开支的观点是混淆了海事局日常行政职责与代履行的关系。笔者认为,清污费用是否能够索赔主要看海事部门当时行使的是什么行政主管职能。如果是属于行政职责范围内的海事调查则不能索赔,如果是代履行则可以索赔。

二、防止和减少污染损害措施

(一)防止和减少污染措施合理性

《会议纪要》第150条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第2款明确规定:“为防止或减轻污染支出的清污费用损失。清污费用的计算,应当结合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溢油数量、清污人员和设备的费用以及有关证据合理认定。” 可见,防止和减少污染措施的合理性是认定清污费用应否获赔的重要标准。

海事部门防污措施是否合理,体现在清污人员和有关设备的调动上,即防止和减少污染的措施要与污染损害相当。

实践中,海事部门主要采用抛洒消油剂、吸油毡、围油栏的方式进行清污。这些措施是否合理恰当,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消油剂的负面影响与合理使用。消油剂是“溢油分散剂”的俗称,它是用来减少溢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从而使油迅速乳化分散在水中的化学试剂。目前世界各国在处理各种水面溢油事故时,广泛应用消油剂。在许多不能采用机械回收或有火灾危险的紧急情况下,及时地喷洒消油剂,是消除水面石油污染和防止火灾的主要措施。但消油剂只有在小面积且海面密集形成浮油块的情况下才起作用。

消油剂虽然对清除海面上的油污有一定作用,但是消油剂会对海洋造成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众所周知的客观事实,并不是使用了消油剂就一定会减少污染损害。如果油污染发生在渔业资源保护区,使用消油剂会对鲍鱼、海胆、海参等海珍品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山东省海事司法鉴定中心在“塔斯曼海”轮漏油污染案中作出的《海事司法鉴定报告书》研究表明,消油剂本身有毒性,消油剂的使用并不会降低油类的毒害性。

因此,海事部门清污时要综合考虑利弊,结合事故海域生物群种和海区特征,选择恰当的措施并控制特定清污措施的过度使用,在防污清污的同时尽量避免和减小防污措施的负面作用。根据《油污索赔指南》的规定,由于防止和减少污染的措施与污染损害是否相当难以评估,所以只要措施本身和支付的费用在当时情况下都是合理的,费用就可以得到索赔。

(二)防污清污措施与其他措施的区分是决定清污费用能否得到赔偿、赔偿标准的重要因素。

在某些情况下,海事救助与防污清污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重合和交叉。救助行动可能包含某些防污措施,但只有当这种行动的初始目的是旨在防污,才可视为防止污染措施。如果此种行动是基于救助或其他目的的需要,就不可以作为清污费用索赔。如果是先救助后清污,除非有特殊效果,否则不能按照清污费用的标准索赔。

(三)清污费用与渔业资源损失的索赔之间并不矛盾。

在很多案件中,如“明辉8”轮污染案、“塔斯曼海”轮污染案,污染责任人均认为,事故海域油污已经基本被海事部门清污行动清除,不会有渔业资源损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海事部门主要采用抛洒消油剂、吸油毡的清污方式进行清污。泄油与海水混合,使用消油剂可以迅速乳化分散水中的油类,清除集中在海面上的油块,但对于飘散的油污则无法清除,也不会降低油类的毒害性。而吸油毡只能吸附海水表面的油污,不可能将海水中的油污全部清除。渔业资源损失的索赔依据的是监测部门对事故海域的实际监测,分析结果反映的是海面以下的含油情况,与海事局对海水表面的清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也不会因为清污而检测到事故海域石油类浓度肯定达标。

事实上,目前我国在防止油污染和水面油污回收方面仍然非常落后,主要靠清污人员手工作业,回收的油污非常有限,而且回收量与污染损害不成正比,漏油量与污染面积有关,渔业资源损失与污染面积也有关,但是,渔业资源损失评估报告并不只是反映漏油最初即海事部门清污行动之前的污染状况,相反,监测报告中总是涉及清污结束后以及跟踪调查的状态。可以说,用于计算污染损害的污染面积常常是清污后实际污染所涉及的海域。油泄漏入海,如果能迅速将所漏的油围住不让其飘散并且清污回收,当然会减少油污污染海域的面积,但也不会使已被污染的水质马上恢复污染前的状况。况且,事实上,油泄漏后扩散速度非常快,并不能立即将漏油拦住,飘浮在海面上的油很难回收,至于消油剂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不能减少实际已受到污染的面积,由于消油剂本身对渔业资源有害,所以很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因此,海事部门清污费用的索赔与渔业资源损失的索赔之间是不矛盾的。

三、强制清污费用证据的组织和收集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中,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污染受害人须举证证明加害人实施了污染行为并且造成损害;加害人需证明污染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和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在船舶油污染发生后,为了防止和减少污染的扩大,海事部门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制定海上溢油污染事故应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和单位进行清污作业,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海事部门是清污作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常由其组织证据,向污染责任人提出清污费用索赔。证据的充分性、合理性和系统条理性是决定索赔成败的关键所在。《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第42条对索赔清污费用要提供的证据作了规定,“参与清除船舶污染损害,需要索取清除污染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在清除污染工作结束后,应尽快向有关港务监督提交索取清除污染费用报告书,该报告书应包括:(1)清除污染的时间、地点、日程记录或《航海日志》摘录;(2)投入的人力、机具、船只、清污材料的数量、单价、计算方法;(3)组织清除的管理费、交通费及其他有关费用;(4)清除效果及情况报告;(5)其他有关证据和证明材料。”结合这一规定与实务操作经验,通常来说,索赔证据的组织主要围绕人力、船舶设备、清污材料三方面来开展。

(一)人力方面的证据

清污工作人员主要分为指挥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清污人员。在司法实践中,清污工作投入的人力费用的计算标准和海事部门领导指挥清污工作可否索赔争议较大。笔者认为,如果海事部门领导当时执行的是清污工作的指挥,应该可以索赔。一般有以下证据需要收集:

1、《值班记录簿》,记载海事部门向各清污单位发出指令,以及清污的全部过程,所以很重要。《委托书》、《调用有关清污材料、设备通知书》均要以书面形式形成。

2、《监控/指挥人员名单及劳务费结算清单》,记载现场指挥部、清污现场指挥等应急人员进行监控、指挥、协调、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劳务费用。

3、《参加事故清污、监控人员名单及劳务费结算表》,记载现场清污、监控的人员及其劳务费。

(二)船舶、飞机、汽车方面的证据

1、《航海日志》和《轮机日志》。这两类证据应该详细记录从该轮接受清污命令开始到清污工作结束的所有过程,包括什么时间接到什么部门人员的指令开始进行清污工作;在哪里接受谁提供的清污材料,装载清污材料的名称、数量、价格;该轮上从事清污工作的指挥人员、清污人员;每次清污工作开始的时间、地点、范围、采取的措施;已经消耗的清污材料的名称和数量,剩余清污材料的去处;现场看到的污染情况、返航时间、到达港的时间等。

2、船舶国籍证书、船舶所有权证书、检验证书簿。这些证据记载了清污所调用船舶的基本资料,包括船舶所有人、船舶大小、马力,船舶是否适航等。

3、派遣船舶的指令或通知、船舶作业单、船舶加油发票。

4、《租船合同》及租船费用支付凭据。如果清污船舶是租来的,则要提供《租船合同》,记载船舶每天的租金。租金的评估主要是依据船舶的大小、工作能力、清污技能、清污效果、人员配备、消耗的原材料。船舶上的船员不能另外索赔费用,因为已经包括在船舶租金中。

5、如果以飞机进行监控指挥清污作业,证据主要有《飞机租用合同》、《飞行日志》、《监控飞机工作及费用清单》、《飞机监控人员名单及劳务费结算单》、《巡航任务书》和其他相关费用发票、收据及清单,详细记载租用飞机对污染事故海域进行空中监测的过程以及产生的费用。

6、运输清污人员、物资的车辆费用,主要有汽车资料、《派车通知》、汽车费用单据、清污物资运单等。

(三)清污材料方面的证据

清污材料主要有收油机、消油剂、吸油毡、围油栏等。证据一般包括:

1、《物料清单》、《购销合同》、《购买发票》、发货单、送货单、运输费清单及收据,记载购入清污材料的价格、种类、数量。

2、《入库单》、《出库单》,记载购回的清污材料库存状况。

3、《装车单》、《装船单》,记载具体清污材料的名称和数量,在什么时间、地点装到哪一辆车或船舶上。

4、《清污物质交接清单》、《海事部门现场工作人员的签收单》,上面载明了清污材料的名称、数量,接收单位或人员。

5、《回收污油吸油毡、围油栏处理及运费清单》、《危险废物处理协议》,记载回收用过的吸油毡和围油栏的数量、处理费用、回收废物处理费用。

提供证据时,要注意其关联性,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相互印证,才能索赔成功。通常污染责任人会对索赔方提供的清污证据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只是索赔方单方面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足,对清污费用不予认可。笔者认为,可以委托权威机构或者双方认可的有资质的机构对这些证据及清污费用进行评估鉴定,核实证据的合理性、关联性,以利于案件的尽快解决。

四、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船舶发生碰撞,大多数情况都是由于双方互有过失所致,根据我国参加的《1910年统一船舶碰撞某些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以下简称《1910年碰撞公约》)和我国《海商法》第8章的规定,双方对财产碰撞责任按照过失比例承担。对于由此造成的油污损害这种财产损害应当如何承担责任呢?在单船造成油污损害时,其赔偿问题比较简单,除可以免责外,由其船舶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因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时,发生碰撞的各船之间如何对油污损害承担责任,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认识不一,目前主要有三种责任承担方式:(1)漏油船舶先予赔偿;(2)按照碰撞责任比例赔偿;(3)按连带责任赔偿。笔者认为,船舶碰撞导致的油污损害,应该由碰撞船舶按照连带赔偿责任承担。

(一)漏油船舶先予赔偿

笔者认为,两船碰撞导致的油污损害赔偿按照“漏油船舶先予赔偿责任”是不正确的。那种认为根据《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油污受害方只能向漏油方索赔,而不能向非漏油方索赔,是对《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的误解。《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并没有排除污染受害方向非漏油方索赔的权利。《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主要规定了造成污染的船舶所有人对污染的赔偿责任范围、免责条件,享有的责任限制和丧失责任限制的条件,如何设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以及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分配等问题。公约没有任何条款规定污染受害方不能向碰撞责任人直接索赔。公约只是作了列举式的排除规定,指出受害方不能直接向与直接漏油方有合同关系、为直接漏油方船舶提供服务的人、或与船舶同意或主管当局指令的救助人和预防污染损害的人提出索赔。可见,非漏油方并不属于上述所列主体,公约并未排除非漏油方的直接赔偿责任,主张漏油船舶先予赔偿的法律依据并不充分。并且,若坚持漏油船先赔偿的观点,将很可能导致油污损害赔偿责任落空的法律风险。如肇庆籍油轮“德航298”轮和挪威籍轮船“宝塞斯”轮在珠江口水域发生碰撞,油轮当场沉没,200多吨重油泄漏入海,清污费用高达1000多万元,而漏油船“德航298”轮是内河小油船,船东是个体户,根本没有赔偿能力。若坚持漏油船舶先予赔偿的观点,则“德航298”轮无能力赔偿继而无法追赔,清污部门又无权向非漏油方索赔,那么因污染造成的损害谁来承担?这种观点显然违反了公约的立法精神,是不正确的。

(二)按照碰撞责任比例赔偿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应该按照《海商法》第169条的规定,按碰撞责任比例来承担赔偿责任。因《海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当《海商法》对船舶碰撞造成的损害有明确的规定,应优先适用《海商法》。《海商法》第169条规定:“船舶发生碰撞,碰撞的船舶互有过失的,各船按照过失程度的比例负赔偿责任;过失程度相当或者过失程度的比例无法判定的,平均负赔偿责任。互有过失的船舶,对碰撞造成的船舶以及船上货物和其他财产的损失,依照前款规定的比例负赔偿责任。碰撞造成第三人财产损失的,各船的赔偿责任均不超过其应当承担的比例。”因此,互有过失的船舶碰撞造成第三人的财产损失,并不负连带责任,而是按照过失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两船碰撞导致的油污损害赔偿适用《海商法》的规定并不妥当。《海商法》“船舶碰撞”一章的规定来源于《1910年碰撞公约》,要理解《海商法》第169条的本意,应先研究《1910年碰撞公约》的规定。《1910年碰撞公约》第1条规定的适用范围为:“海船与海船或者海船与内河航行船舶之间发生碰撞时,对船舶或者船上财产或者人员遭受的损害应有的赔偿,不论碰撞发生在何种水域,都应按下列规定处理。”第4条第2款规定:“船舶或其所载货物、或船员、旅客或船上其他人员的行李或财物所受的损害,应由过失船舶按过失比例承担。”可见,公约规定按过失比例承担责任的情况仅限于船舶、所载货物、行李或财物所受的损害,不适用于碰撞导致的船体以外的财产损失,不包括碰撞双方对油污损害的赔偿责任。与此相应,《海商法》第1条明确规定,海商法的调整范围是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海上油污损害赔偿纠纷不在《海商法》调整的范畴里,因此,油污损害赔偿不应适用《海商法》。

(三)按连带责任赔偿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认为:互有过失的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构成共同侵权。因为就油污损害而言,缺少碰撞任何一方的行为都不会造成油污事故。尽管碰撞各方并不存在油污损害的共同故意,各行为人之间亦无意思联络,但双方实施了油污的共同危险行为,油污损害是由两碰撞船舶的共同过错行为所致,碰撞双方的共同过失导致碰撞与油污损害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并符合共同侵权的三个重要特征。所以按照《民法通则》第130条的规定,应由有过失的两船的船东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并且,规定碰撞船舶对污染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赞同此做法,主要理由如下:

1、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不相互排斥 在处理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第三方财产的赔偿案件中,国内有学者认为,此类案件属于环境污染侵权,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唯一的归责原则,不能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以此作为非漏油方不承担连带责任的理论依据。笔者不赞同上述观点。因为:(1)我国现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环境污染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否一概排斥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建立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已经不能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民法通则》在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上,对环境污染规定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减轻污染受害人的举证责任,加重加害人的举证责任,从而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样《民法通则》在侵权责任中规定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赋予受害人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向所有有过错的侵害人请求赔偿的权利,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被侵害人的合法利益,在环境污染案件中,有利于保护环境。因此,二者在给予受害人保护,使其损失得到充分赔偿的目的价值上是一致的,不存在任何的冲突,不应相互排斥。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否定过错责任原则和共同侵权连带责任的适用,有违立法本意。(2)有关国际公约在归责原则的问题上仍然涉及了过错责任原则。《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年议定书》(以下简称:《92议定书》)第5条规定:“当发生涉及两船或多船的事故并造成污染损害时,所有船舶的所有人,除按照第3条被豁免外,应对所有无法合理分开的此种损害负连带责任。”该条中的连带责任就包括了两艘或两艘以上船舶共同造成同一海域油污损害,各船舶应对油污损害负连带责任的情况。因此,船舶碰撞造成第三人油污损害虽然从性质上看是环境污染的损害,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从理论上而言并不影响讨论碰撞双方是否应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

2、无过错责任原则不排斥共同侵权

一船漏油一船不漏油情况下,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不排斥共同侵权责任。《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因而,讨论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非漏油方是否承担连带责任,关键在于此种行为是否构成共同侵权。共同侵权的三个重要特征是:(1)存在两个以上的加害人;(2)数个加害人的行为相互联系,构成统一的致损原因;(3)数人的共同加害行为构成一个统一的损害结果。构成共同侵权的,各责任船东应依法承担侵权连带责任。

互有过错的船舶碰撞造成的污染损害构成共同侵权行为,是基于碰撞双方有共同过失。所谓共同过失,是指各行为人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后果应有预见和认识,却因为疏忽大意没有认识,或者虽然预见到而轻信不会发生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过失并不以加害人有共同的意思联络为必要。众所周知,航行在海上的船舶,无论是油轮或者非油轮,一旦发生碰撞,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油污染,特别是目前船舶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即使是普通的一艘货船,其燃油舱中的燃料油也可能达到上千吨。因而,从理论上而言,从船舶开航前和开航当时就应该预见到如果因过错造成碰撞,将会给第三人造成油污损害。作为船舶所有人和驾驶船舶的船员都应该清楚了解发生船舶碰撞的严重后果。具有通常技术和谨慎行事的航海人员(包括船长、船员、引航员和岸上有关管理人员),在驾驶船舶、管理船舶过程中,应当预见碰撞损害的发生而没有预见,或者应当防止碰撞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而没有防止,在这种情况下所作出的行为或者不作为导致了碰撞的发生,双方就具有共同过错,构成共同侵权。

3、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客观共同侵权共存

多船都漏油污染同一海域的情况下,各漏油船舶均构成共同侵权,无过错责任原则与客观共同侵权共存。很显然,因船舶碰撞导致的漏油是一种无意思联络的共同侵权,即客观共同侵权。这就是所谓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共同侵权。

将两漏油船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确定为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共同侵权,侵权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保护受害人。在共同侵权中,有时要区分侵害人在损害结果中所担负的份额是十分困难的,要求加害人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责任,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92议定书》第5条的规定正是在涉及多船事故中,无法分清楚各自造成的油污范围时,为了防止推卸责任,而采取的保护受害人的一种方法。并且,从法理上来说,要求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并非平均主义,也不妨碍共同侵权人之间责任的划分,共同侵权人之间仍然是按份之债;只是按损害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是针对有过错的双方船东内部而言,其法律意义在于如果一方赔偿超过责任比例,则有权向对方追偿,但并不影响共同侵权方对外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船舶碰撞导致的油污损害,应该由碰撞船舶按照连带赔偿责任承担。

五、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

(一)我国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现状。

国际上对于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通常有三种做法:(1)直接引用《1969民事责任公约》和《92议定书》的规定。笔者2007年到西欧诸国以及国际油轮船东联盟、大不列颠汽船船东互保协会和国际油污损害基金组织考察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组织认为《92议定书》规定赔偿责任限额过高。(2)适用国内法,如美国《1990年油污法》。美国因认为《1969民事责任公约》及《92议定书》责任限额过低,所以没有参加,美国国内依据《1990年油污法》和《油污责任信托基金》建立了自己国内的一套赔偿制度,其规定的责任限额远远高于《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及《92议定书》。(3)以日本和加拿大为代表,部分国家在《92议定书》规定的责任限额基础上适度增加了赔偿的数额。

目前,我国国内现行立法并规定没有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民法通则》都是主张全部赔偿。由于我国是《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和《92议定书》的缔约国,因此,大家普遍认同具有涉外因素船舶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的属于《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和《92议定书》调整范围,可以适用《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和《92议定书》享受责任限制。

但是,对于不具有涉外因素的中国国内油轮应该适用什么法律享受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问题争议较大。第一种观点认为,应按《海洋环境保护法》“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的规定,实行全部赔偿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第规定享受责任限制。第三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1969年民事责任公约》和《92议定书》的规定享受责任限制。第四种观点认为,国务院正在组织修订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专列一章对责任限制问题进行了规定,应该适用该条例。

笔者赞同最后一种观点,因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是目前我国唯一一部规定了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的国内法,所以国内油轮应该适用该法律来享受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但是由于该法规仍在修订中,还未生效,所以中国现行立法仍然没有责任限制之说,海上油污损害赔偿纠纷不属于《海商法》的调整范畴,国内船不能适用《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规定享受责任限制。

从正在修订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草案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船舶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问题上趋向于都可以享受责任限制,不对外轮与国内船建立两种不同的体制,只是在责任限额的计算方法上有所区别。该条例的修订,解决了油轮和非油轮在责任限制上的法律适用问题,对比以前的立法有很大进步,但其规定的责任限额过低。

《条例》将国内沿海航行的中国籍船舶分为“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船舶”和“载运非持久性油类船舶和非油轮”两类:“

(一)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的船舶,500总吨及以下的为200万元人民币;超过500总吨的,每增加1总吨,增加1000元人民币,但赔偿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二)载运散装非持久性油类船舶和非油轮但赔偿责任,按上述责任限额的50%计算。”

对比《92议定书》,其规定:不超过5,000吨位单位的船舶为300万计算单位;超过此吨位的船舶,每增加一吨位单位,增加420计算单位,最高限额不超过5,970万计算单位。《92议定书》规定的计算单位为特别提款权SDR,通常1SDR约在11元人民币左右波动。可见,《92议定书》规定的最低责任限额是《条例》的十多倍,最高责任限额是《条例》的二十倍。即便如此,如前所述,国际社会普遍接受《92议定书》的规定,并不认为该限额过高,相反,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因认为《92议定书》限额过低不足以救济其损害,纷纷在国内法中提高了责任限额。可见,与国际水平相比,《条例》规定的责任限制无疑是明显过低的。而从实务中来看,《条例》也是无法满足实际要求。例如,一艘总吨600装载1000吨油的油轮沉没,所载货油全部泄漏入海,造成重大污染事故,按照《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计算,其油污赔偿责任限额仅仅为210万元,与其造成的巨大清污费用及天然渔业资源损失相比,只是冰山一角。例如中国最大的污染案“12.7珠江口船舶碰撞污染事故” 中,“现代促进”轮与 “MSC伊伦娜”轮发生碰撞,“MSC伊伦娜”轮严重受损,大约1200吨燃油泄漏入海,事故现场附近大面积海域受污染,造成国家渔业资源损失6000万元。广东海事局启动溢油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和指挥23家单位进行清污和防污工作,产生巨额清污费用一亿两千七百多万元。两起事故一对比,同样是泄漏1000多吨的油类,珠江口污染案将近2亿的损失索赔与根据条例享有的210万元的责任限额显然差距过大,即使享有最高赔偿限额,也不过3000万元,与其造成的损害相比,只是杯水车薪。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船舶体积越来越大,装载能力越来越强,油污损害的严重威胁性随之增强,与如此低的责任限额明显是非常不相称的。赔偿责任限制是保护航运的一个措施,但保护只是相对的,保护航运不能以牺牲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为代价。我国在建立自己的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制度时,应考虑实务的需要,并与国际水平接轨,限额不能过低,否则将无法发挥油污损害赔偿制度对国家环境及资源的救济作用。

(二)清污费用赔偿是否可以享受责任限制

《会议纪要》第138条规定:“强制打捞清除沉船沉物而产生的费用,由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其第139条规定:“就沉船沉物强制打捞清除费用提出的请求为海事赔偿请求,责任人不能依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规定享受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可见,强制打捞清除费用属于非限制性债权,不能享受责任限制。那么,同为海事局对海上事故采取的强制措施,责任人对海事部门强制清污费用的赔偿可否享受责任限制呢?

《92议定书》明确将强制清污费用列入油污损害赔偿范围,其规定,“污染损害”包括预防措施的费用及预防措施造成的进一步灭失或损害,属于油污损害赔偿范围之内,而无论该措施是由漏油方自己采取还是海事行政主管机关采取。《会议纪要》第142条规定,“对于不受1992年油污公约调整的船舶油污损害纠纷,适用《海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当事人的责任;油污责任人亦可以依据《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规定享有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但《海商法》规定了责任限制制度,《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的却是侵权损害的完全赔偿制度,如此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规定在同一条款中供自由选择适用,何者为准?无疑将造成争议与分歧,使当事人无所适从。尽管立法上有一定的矛盾及不明确之处,笔者认为,与强制打捞不同,强制清污费用属于限制性债权,依法可以享受责任限制。这种观点与目前大部分的司法判例也是一致的。

然而,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清污费用与其他债权一起按比例参与油污责任基金的分配,难以得到足额赔偿。由于我国没有参加《1971年基金公约》及《92年议定书》,迄今尚未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清污费用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往往是海事部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调动清污队伍进行清污。发生大型的严重污染事故,如果污染损害大于责任限制金额,污染责任人就申请责任限制,一旦污染责任人责任限制成功,污染受害人的合法利益将不能得到适当和充分的赔偿,清污费用也同样难以足额获赔。有鉴于此,事故发生后,海事部门往往会作出例如强制扣留责任船舶,要求必须付清清污费用才能放船的行为。这些行为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如果船东提起行政诉讼,海事部门肯定会败诉。如果实际发生的清污费用无法从侵权行为人或责任基金中获得足额赔偿,将会极大影响清污的积极性,这不仅不利于减少油污损失,防止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也无法鼓励人们实施预防措施,不利于航运、渔业及其他经济行业的发展。

结语

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只是对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但是,只有结合我国国情,尽快建立作为海上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才是定争止纷的根本对策。

来源:中国涉外商事海事审判网

下载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03海(水)上溢油应急预案[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油台发生溢油事故处理预案

    应 急 预 案 一、制定发油台发生溢油事故的处理预案的目的 为了保证油库安全生产,提高油库职工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根据“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建立抢险救灾指挥系统。编制......

    2016年-船岸联合应急演习预案(1003碰撞、溢油)剖析(5篇范文)

    船岸联合应急演习预案 ——“航供油1003”轮船舶碰撞破损进水、溢油 一、演习目的: 为规范船岸应急行动的训练和演习,提高岸基人员和船员的应变能力。按公司SMS制订的须知文......

    XX上海水展心得体会大全

    XX上海水展心得体会 XX上海水展已经圆满结束。以下是小编收集的关于XX上海水展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本次我公司作为一个参展商,整个参展处理下来需要一些非常繁杂的步骤。......

    应急预案

    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1 处理紧急情况的预案及措施 1.1 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及针对性预案 1.1.1 大风、连阴、暴雨、持续高温。 大风、连阴、暴雨、持续高温等天气将对施工进......

    应急预案

    山东天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应急预案 目录 重大事故应急预案………………………………………….2 A:触电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7 B:高空坠落事故应急准备......

    应急预案

    山东圣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阳光城市花园6#楼项目部 应急准备和响应方案 阳光城市花园项目部 二○○八年六月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王广州 副组长:姜振国......

    应急预案

    台儿庄区龙舟比赛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龙舟比赛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为了及时、妥善处置龙舟比赛环节发生的各类突发性事件,确保我区龙舟比赛......

    应急预案

    某某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信息技术部根据公司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公司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重点针对公司可能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编制的,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