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9-05-14 02:4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

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

‚真方便!‛9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正宗社区公共服务站,刚刚为妻子办理了户口迁移手续的居民马凯,脸上依然洋溢着新婚的幸福。

‚人在哪里,服务和管理就要跟进到哪里。‛在四川,随着社区公共服务站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居(村)民像马凯一样,办事不用出社区(村)。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四川省在探索以基层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过程中,着力转变街道(乡镇)职能,增强社区服务自治功能,真正把政府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把惠民为民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儿上。

找政府办事不再难,诉求有人倾听,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以社区管理为突破口的社会管理创新,让四川尝到了‚服务就是管理‛的甜头:今年1—8月,该省群体性事件同比下降86.8%,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6.1%。

破题 我们都是“社区人”

‚以前都是‘单位人’,好管;现在大多是‘社会人’,难管呀!‛这样的感叹,时有所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被列为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可社会管理工作庞杂,该如何下手呢?这样的困惑,不少地方有过。

曾经因‚大调解‛等工作走在社会管理创新前列的四川,在一些市(州)同样有过难管的感叹和不知如何下手的困惑。‚要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按社区类别抓出一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然后总结推广、覆盖全面‛,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对四川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明确指示。

今年4月7日,四川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中央领导有关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乡镇(街道)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加强城乡社区管理和服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努力走出一条以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并决定由省委政法委牵头负责试点工作,在51个县(市、区)进行社会管理综合试点。

为什么要选择社区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四川省委政法委的回答是: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不管是‚单位人‛,还是‚社会人‛,都有居住地,说起来都是‚社区人‛。与此同时,社区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支撑点、社会成员的聚集点、各种利益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聚焦点。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城乡社区这个平台落地生根。

曾经一筹莫展,如今豁然开朗。以城乡社区为突破口,四川将全省社区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村)、城乡结合部社区、地震灾区新型社区

(受灾群众集中安置区)、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园区、藏区牧民定居点(村)等类别,并确定151个社区进行试点。边干边总结边推广,城乡社区管理创新在四川不断开花结果。

在试点和调研的基础上,目前四川已经总结出了不同类别社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框架,分别对其组织架构、公共服务、村(居)民自治、网格化管理、社会力量参与、经费保障、绩效考评等7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基本框架各有侧重,比如农村社区有‚组织协调和服务生产活动‛的内容,地震灾区新型社区有‚精神家园重建活动‛的内容,产业园区有‚对非公经济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建设‛的内容。不搞一刀切,在基本框架下,各地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工作内容上进行拓展创新,也就是他们所说的‚7+X‛。

‚搭建好了社区这个平台,社会管理的各项措施就有了落脚点‛,德阳市综治办主任蒲为这样介绍说。如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社区大力构建党政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明确提出凡社区能办到的立即解决,社区办不到的必须24小时内上报反映;泸州市酒业集中发展园区通过‚一站式‛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所涉及的政策、资金、技术以及行政审批事项等提供支持帮助;乐山市市中区通江社区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开办‚爱心家园‛,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和救助。

融冰 干部围着群众转

城乡社区管理工作如何抓?本着‚寓管理于服务‛的思路,四川省委省政府把着眼点放在提升社区为居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

但是由于很多社区行政化严重,承接了很多本该由政府承担的事务,有的地方连开展社区自治的事务都无暇顾及,为居民服务自然也就有心无力。问题表现在社区,而病根却在街道(乡镇),街道干部忙于抓经济,把许多公共管理事务转嫁给了社区,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居民成了空谈,面对一些矛盾纠纷,社区是能捂则捂、能压则压、能不管就不管。

转变街道(乡镇)职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四川在试点地区推广成都市锦江区的经验,合理划分县(市、区)和街道(乡镇)事权,对县(市、区)各部门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进行整合;剥离街道(乡镇)的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职能,在街道(乡镇)增设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不考核街道经济指标,取消街道办经济科,乡镇也把工作重心由抓经济转到提供公共管理服务。从而,社区自治功能得到了回归,社区社会服务管理也得到了强化。同时建立了‚事随岗设、费随事转、权随责走、人随事调‛机制。

‚过去围着企业转,现在围着群众转。‛街道(乡镇)干部的工作有

了明显变化,街道(乡镇)的公共管理服务有人干了,有钱干了,也有时间干了。与此同时,随着街道(乡镇)职能的转变和工作重心的转移,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延伸进社区,一种新型社区管理体系应运而生: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以政府部门派驻社区力量为依托,以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社区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

‚小事情诠释大道理,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这是成都市锦江区双桂街道五福桥社区党工委书记姚艳洪的切身体会。社区有位刑满释放人员,起初动不动就拿刀子到处比划,后来在社区干部和群众的帮助下,他找到工作,也成了家,并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姚艳洪感叹:如果还是按过去‚盯死看牢‛的生硬做法,说不准会出什么乱子。

工作力量集中到社区,管理资源融合到社区。特别是政府公共服务站进入社区后,政府用面对面的服务,换来了与老百姓的心贴心。

绵竹市有个年画村,是‚5〃12‛地震后三村合一的新村,借助‚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公共服务站,老百姓不用出村,社保、计生、民政等事务一站‚搞定‛,群众不由感叹:‚我们动嘴,干部跑腿。‛在这个村的社区,还有一个产业发展与安全生产办公室,结合‚后援建时代‛的特点,该组织引导村民把年画与苏绣相融合,创造了极大的产业价值。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年轻的年画村迸发出欣欣向荣的活力,见证了四川城乡社区管理创新的显著成效。

各地立足实际,大胆探索,涌现出绵阳市涪城区绵州社区社情民意‚零盲点‛、矛盾纠纷‚零激化‛、社区服务‚零距离‛、关爱帮扶‚零缺失‛、共驻共建‚零障碍‛的‚五零‛工作法;宜宾市珙县龙祥社区‚参与式、调解式、创新型、保障式‛四式治理模式;攀枝花市东区湖光社区的‚树系工作法‛;达州市通川区凉水井社区搭建社区QQ平台等一大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典型经验。

社区服务功能增强,街道和社区干部围着院坝转,紧跟群众服务,使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提升,政府的各项管理得到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大力支持配合,广大‚社区人‛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以维护社会治安为例,在城市社区,许多居民自愿担任楼栋长,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防控体系;在农村,村民踊跃参加10户联防,群防群治落到实处。整个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民转刑‛案件大幅下降。

展望 建章立制管长远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整个社会管理创新联动,以城乡社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四川省长蒋巨峰带队深入基层调研,总结社区管理创新的经验,编制了《四川省‚十二五‛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规划》。9月13日,四川省

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该规划。这是将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后,全国第一个省级专题规划,也是该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举措之一。

编制专题规划,旨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四川省‚十二五‛期间的社会管理规划,明确其他社会管理事项:加强和完善党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公共安全体系。同时明确了社会管理的主要目标,每个目标都量化标准。一幅全方位社会管理创新的蓝图,在蜀乡绘就。

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扶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社,四川确立了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工作目标。之所以要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是四川在前期探索中真正看到了公益性社会组织在服务居民、参与社会管理中的巨大作用。在成都市锦江区、温江区,他们采取引入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扶持培育了文体、维权、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数十支社会力量,逐步承接了从政府剥离的部分事务性工作,提高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同时成为了社会矛盾的‚减震器‛、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制度管人,方有长效。这是四川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始终坚持的又一原则。去年11月,四川省政府颁布了《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今年,四川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起草境外非政府组织代理人登记办法、社会组织参与涉外活动办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办法、互联网和手机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意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等政策法规。这些制度,均已进入审议程序,随着它们的陆续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

党政主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协同,广大群众参与。四川省各地正全面构建党政主导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绝大部分试点市和县(市、区)都成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担任组长,政府常务副职和政法委书记同时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专人组成工作机构,落实专门工作经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四川从社区破题,走上了基层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之路。探索仍在进行,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政府官员,都在期待中坚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最佳路径。

第二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五大”转变做强管理基石

http://(2011-08-05 17:36:35)来源:四川日报第06版

□黄进(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

相关新闻背景:绵阳涪城区成功做好社会管理的“五零工作法”

与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相比较,绵州社区的 “五零工作法”实现了这样“五大”转变:一是在重视程度上,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视,把社会管理工作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社区的社会管理;二是在管理主体上,改变了单一的行政管理,既强调上下齐抓共管,更强调横向整合联动,大力整合辖区资源,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取得了让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1+1>2”的合力效益,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协同化;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通过畅通民意、连接民心等方式,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重视协商协调转变,使管理柔性化、人性化;四是在管理内容上,将社区服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全面、快捷、有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社区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五是在管理环节上,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突破口,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以熄火化怨、贴心服务、关爱帮扶等工作方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矛盾源头。

从全省范围来看,绵州社区的创新实践活动是在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涌现出来的典范,是我省社会管理创新中的杰出代表。

目前,我省共有城乡社区9079个,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城镇及其附近郊区。社区与行政村相比,经济较发达、社会发育程度高、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高、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强、生活方式多样、社会治安更加复杂。有事无人管、有事无力管、有事难以管、有事管不好等情况在一些社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管理的创新动力不足、创新力度不够、创新办法不多、创新效果不佳等情况在一些社区也还存在。加强和创新我省社区的社会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目前,我省社区的社会管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要高度重视社区的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微观载体。我省社区组织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实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总结社区经验,既为整个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提供新鲜素材,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要努力创新社区管理的组织体制,建立社区治理新模式。创新社区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政府与社会双向进入、良性互动的社区公民治理新模式,整合资源,促进参与,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这一创新涉及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居委会和居民院落组织体系的重新建构和职能定位。目前,社区管理体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三要努力创新社区管理的制度体系,消解矛盾,增强活力。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加强社区民约、公民道德等行为规范体系,通过自律、互律、他律,形成既要维护社区公共权益、又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机制,增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民主管理,杜绝“代民做主”。强化社区的动态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积极转化。要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社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总之,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社区应当成为党委领导的坚强基石,政府负责的重要依托,社会协同的有力载体,公众参与的有效平台。我们期待着通过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努力,社区能够尽快实现在社会管理中的科学定位、角色发挥和职能优化。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社区

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所在。多年的社区管理工作使我对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有了一定的,特别是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以后,我在重点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以加强社区管理创新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一个是如何以社区建设能力提高促进社会建设能力提高。这两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贯彻落实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新要求,紧紧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社区发展的实际,重点解决能力不足的风险,不断提高加强社区管理的本领,努力把社区建设得更加和谐幸福,让党放心,让居民更加满意。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社区已经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而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方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改革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太原市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基础性和自

治性,在化解社会矛盾、加强邻里和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推进民主进程、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强化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社区居委会的直接管理者是街道,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机关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区的人财物支配权在街道,使社区工作自主性受到限制。

在资金管理方面,大部分街道并未落实“居财街管、管用分开”的管理制度,社区居委会花多少钱、花什么钱基本由街道决定,社区经费普遍存在和街道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改变用途和挪用现象。

在人员管理方面,社区工作者的使用、去留全部由街道负责,导致社区工作者眼睛只盯着上面,在与居民的联系、沟通、服务方面下的功夫不够。由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社区居委会工作内容严重“膨胀”,负担不断加重。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弱化,特别是为居民服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二是管理部门职能交叉。城市基层管理主要体现为社区的管理服务,这无疑也成为街道的主要职责,但是基层民政部门又是指导和管理社区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工作服务站的建立,将原来街道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划拨出

去,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在社会管理领域职能、功能雷同,机构重叠,街道办事处成为了“二传手”,这样不仅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也造成了社区居委会行政化严重的问题。

三是资源难以整合。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能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统筹的作用,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相应的财权和人权,因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组织手段,难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发挥对社区发展的总体统筹和协调作用。各部门在工作重点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计生等部门使用的是不同软件,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加大了基层的负担。

四是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是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和办公经费以及人员待遇上。有的甚至连取暖费、水电费都无力支付,特别是随着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各项开支的加大,社区维护运转经费将更加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有的甚至低于当地最低 3

工资水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加快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建议:一要撤销城区辖区的街道办事处,减少行政层级。应从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社区管理局作为政府管理社区的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加强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指导,逐步取消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工作站要作为社区居委会的办事机构,协助政府承担起政府给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让居民办事更加便利、快捷。同时社区居委会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社区居民通过民主协商来合作处理属于自治范围内的社区公共事务。但其他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办理的,不得硬性摊派和转嫁给社区居委会,不得以行政命令直接向社区居委会分派任务和下达指标;凡依法应由社区居委会协助的事项,必须为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凡需委托给社区居委会办理的有关服务事项,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凡属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未经基层社区管理部门审核批准进入社区的服务事项,社区居委会一律不予承担。任何单位和部门未经审核 4

批准,不得在社区设机构、挂牌子、搞评比,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负担,理顺社区工作关系。

二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社区民间组织在扩大社区基层民主,扩展社区自我服务,活跃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生活,提高居民参与水平,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从事各种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如社区服务组织、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舞蹈模特、书法诗画、健身等都非常活跃,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些组织的日常管理还不规范,大部分没有登记,我们开始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同时给予在社会上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土壤。这就需要从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做起,营造发展的环境,加大培育的力度。这样就能够解决政府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问题,变无限政府为有限政府,把政府的很多公共服务工作交给民间组织办理,明确转移职能的范围、事项,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要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增强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各级政府要将社区居委会办公、运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地方政府要担负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职责,将社区居委会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

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与社区卫生、警务、文化、体育、养老等服务设施统筹规划和建设。社区居委会的基础设施的产权应属于国有,并积极为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鼓励社区居委会在法律范围内,根据所辖居民的需求开展各项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

社区管理和服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只有不断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使城乡基层保持和谐稳定,进而为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打牢基础。

第四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材料

深化代访维权职能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项目报告

基层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家园,是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地,也是各类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敦化路街道所属社区多数是由过去的城乡结合部发展而来,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多,海泊河改造也遗留下很多问题,矛盾纠纷较多。另地处中央商务区核心位置,商务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拆迁改造项目多,稳定工作压力一直较大。街道党工委在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积极探索,依托“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工作经验,在社区打造“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强化矛盾纠纷化解能力,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一、项目主题

针对矛盾纠纷多发频发实际,充分发挥“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维权平台作用,本着为民解忧,服务于民的原则,重点化解社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由被动调处到主动化解的转变。

二、运行载体

依靠社区律师、老党员、楼组长,发挥志愿者作用,在社区创建“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重点化解敦化路街道辖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依托社区“网格”,形成一个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网格,在第一时间内掌握管区潜在的和已经出现的矛盾隐患;发挥“警务室”、特色调解室等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社区。

三、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新机制,随时倾听群众声音。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即“设立一个楼道意见箱、公开一部电话、选配一名联络员、每月一次访谈”,开展“党员联户询民意、干部入户访民情”

等活动,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安排专人进行梳理、汇总、分类。

二是明确社区“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窗口受理流程。采用办理加代理模式。凡是居民到工作站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受理登记,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马上解决,并回复来访居民;对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律师代理,帮助居民维护权力。根据矛盾纠纷受理、接访、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办理时限承诺制等规定,对与民生有关的一户一表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题要求工作人员限时督办,避免发生来访人长时间等待的现象。

三是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对解决情况进行规范。对来访问题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社区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遇有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要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力,积极帮助拆迁居民与开发商搭建对话平台。对居民迫切需要向上级政府反映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代理,帮助居民跑腿,在规定时限内给居民明确答复,确保民意的畅通,问题的解决。

四、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丰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决策能力。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新实施了社区党建民主“三事制”,即“群众民主议事、党员民主定事、党群民主干事”,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参与决策能力。“三事制”将及时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提报街道。二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硬的调解员队伍。创新培训形式,不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而且让调解员轮流到法律服务所坐班,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协助调解协议的制作等,在具体案件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学习调解技巧和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着力提高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调解队伍。

四是依托“为民服务代理”,建立立体化的代访维权体系。针对新形势下管区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社区党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为骨干,以社区律师为辅助的代访维权服务体系。

五、预计效果

社区内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就得到有效化解,居民的合法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开辟了解决矛盾的新局面,提高了为民排忧解难的效率,三级网格受理的信访问题和案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处结,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及集体上访同比大幅下降,信访秩序明显改善,较好的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守祥代访维权工作站成立宗旨是为了维护社区广大居民的合法权力,切实解决和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具体管理规定如下:

一、坚持以民生为重。重点化解社区内各类矛盾、隐患和纠纷,本着为民解忧,服务于民的原则,建立起由过去的“居民上访”变为“替民代访”,由过去单纯的“为民调解”变为“替民维权”的工作机制。

二、采用办理加代理模式。凡是居民到工作站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受理登记,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在规定时限内马上解决,并回复来访居民;对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律师代理,帮助居民维护权力。

三、建立“替民代访”工作机制。对要求上访的居民群众,首先由工

作人员进行调解和处理,注明办结时限,信访人只需在承诺时限内等待结果。对无法达成调解或信访人不满意处理意见的,采取代理制,由工作站安排专人到相关部门帮助反映问题,并全程代理。对国家明令禁止,明显不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信访事项,给予明确答复,并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对确要上访的群众,由上访居民选出代表,在工作站人员带领下依法上访。

四、对来访问题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办理。在遇有因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时,要维护拆迁居民的合法权力,积极帮助拆迁居民与开发商搭建对话平台。对居民迫切需要向上级政府反映并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代理,帮助居民跑腿,在规定时限内给居民明确答复,确保民意的畅通,问题的解决。

五、将“替民维权”纳入法律援助重要服务内容。工作站安排专职律师坐班,参与信访接待调处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解难释疑服务,引导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信访问题。如接访问题复杂,确需通过诉讼渠道解决时,可以提供优惠的诉讼代理,或者全程进行法律指导,确保居民的合法权利得到维护。

二是在企业设“联络员”,帮助企业职工依法维权。通过设“联络员”和驻街企业加强沟通,予以监督,既可维护职工权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障我们这些小型企业劳资关系和谐稳定,社区联合工会区域性职代会还产生了民主管理监督小组,监督各企业执行合同的情况,协调劳动关系。同时社区联合工会确定每周五下午为职工接待日,接受职工的咨询和投诉。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新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将促进居民发挥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为保证拆迁按期完成,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由拆迁居民担任,为拆迁公平公正赢造前提,这些成员主动教育引导其他居民,可有效推进拆迁进程。

三、配套机制

一是建立社情民意收集新机制,随时倾听群众声音。创新“四个一”工作体系,即“设立一个楼道意见箱、公开一部电话、选配一名联络员、每月一次访谈”,开展“党员联户询民意、干部入户访民情”等活动,随时收集社情民意,安排专人进行梳理、汇总、分类。

二是明确“守祥代访维权工作室”、“四位一体与人民接访”等窗口受理流程。根据矛盾纠纷受理、接访、登记、分流等工作制度,明确专人负责,统一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办理时限承诺制等规定,对与民生有关的一户一表改造、违章建筑拆除等难题要求工作人员限时督办,避免发生来访人长时间等待的现象。

三是根据矛盾纠纷性质对解决情况进行规范。党工委负责组织每半月召开一次由信访、综治、司法、调解等部门参加的矛盾纠纷联合排查会议,听取各社区和各种渠道排查出的不稳定隐患,及时研究解决办法,避免事态的扩大。对性质单

一、涉及单个部门的,由“四位一体”调处中心调查处理,或责成有关部门办理;对成因复杂、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案件,由党工委组织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对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通过完善的处置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四、相关工作措施

一是丰富矛盾纠纷化解主体,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决策能力。街道党工委为解决居民困难,满足群众需求,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创新实

施了社区党建民主“三事制”,即“群众民主议事、党员民主定事、党群民主干事”,不断增强社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提高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参与决策能力。“三事制”将及时收集各类矛盾隐患并加以解决,解决不了的第一时间提报街道。

二是保证老百姓充分享有“知情权”,发挥主人翁思想。居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效监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新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将促进居民发挥主人翁思想,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如为保证拆迁按期完成,可成立监督委员会,成员全部由拆迁居民担任,为拆迁公平公正赢造前提,这些成员主动教育引导其他居民,可有效推进拆迁进程。三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硬的调解员队伍。创新培训形式,不仅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而且让调解员轮流到法律服务所坐班,参与案件调解、旁听庭审、协助调解协议的制作等,在具体案件的实践过程中,系统学习调解技巧和规范制作调解协议,着力提高社区人民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建设一支业务精、技能强、能吃苦耐劳的调解队伍。

四是依托“为民服务代理”,建立立体化的代访维权体系。针对新形势下管区出现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党工委依托街道为民服务代理制度,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专职信访工作人员为主体,以社区党员纠纷调解员队伍为骨干,以社区律师为辅助的代访维权服务体系。

五、预计效果

有效化解了社区矛盾,开辟解决矛盾纠纷的新局面,提高了为民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效率,三级网格受理的信访问题和案件全部在规定时间内处结,群众越级信访、重复信访及集体上访同比大幅下降,

第五篇: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职、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内在要求。今年以来,为高效推进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印露局长为组长,党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各分局局长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领导小组,按照创新工作项目书的要求,把握重点,逐项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创新基层化解消费纠纷矛盾新模式,推动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全面对接

我局在基层分局设有9个基层分会,在184个行政村和164个社区居委会聘请了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348名,在具备条件的商场超市设立了消费投诉处理站112个并培训上岗112名联络员,实现了基层消费维权网络的全覆盖。基层维权网点做到了统一挂牌、统一制度、统一聘用、统一培训和统一台帐,达到了规范受理、规范调解和规范接转。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已建网络的功能作用,切实解决基层维权网络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我局积极探索基层维权网络建设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思路,主动推动消费者组织主导的消费纠纷调解与社会大调解的工作对接。

1.创新思路,探索基层维权网络发挥长效作用的新途径。消费纠纷矛盾近来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断觉醒,呈逐步上升的发展态势。针对制约基层稳定和消费维权事业发展的因素,我们将推动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与相对已经发展完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接轨联网。全市社会大调解体系,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基层全面落实了机构、场所、设施、人员、网络、经费和考核,形成了规范的运行体系。消费纠纷本属于社会矛盾的范畴,其调解工作与社会大调解的本质相同、程序相近、目的一致,纳入大调解体系不仅必要,也很现实。消费者组织主导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已经初具规模,自成体系,具备与社会大调解接轨的一切条件。新农村建设也要求全面落实村(居)社区包括纠纷调处在内的配套便民服务。尤其是市委提出了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更加为实现消费纠纷调解与大调解的全面对接,创造了更好的有利条件。“消调对接”机制,必将成为健全基层消费维权的长效机制,成为创建平安如皋的创新举措。

2.整合对接,推动消费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工作范畴。

在统一思想在基础上,我们将积极主动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市司法局加强协调沟通,通过机构整合、人员整合、职能整合、保障整合和考核整合五大对接动作,完成对消费纠纷调解融入大调解的全面整合工作。一是机构整合对接。将如皋市消费者协会纳入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作为其成员单位,以利各级消协在大调解机制下开展工作。消协基层分会纳入所在地镇(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村(居)消费维权联络站纳入所地村(居)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室并合署办公。二是人员整合对接。消协分会人员加入所在镇的大调解中心,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合并进村(居)调解室。全市消协基层分会人员和村(居)消费维权联络员,全部融入大调解系统,达到了每个镇(区)不少于2名专职的镇级111名调解员,每个村(居)不少于2名专职、平均达到4名专、兼职调处员,总数达到1500人的融合消费纠纷调处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队伍。三是职能整合对接。将大调解的综合调解与消协专业调解全面融合对接,互补互济,实行各有关部门综合业务指导和综合职能的协调配合,充分保证调解的及时和高效。四是保障整合对接。首先是调解业务保障,与上述相关部门联手,联合各自的基层组织,共同对调解人员就消费纠纷调解业务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规范调解流程,保证调解职能的顺畅。其次是办公条件保障。镇、村(居)两级调解中心和调解室的设施和条件,从办公场所、经费、设备(包括必要的摄像、录音等工具)各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大调解的活动经费由市财政予以拨付,每个专职调解员每年享受政府三至五千元的补助。五是考核整合对接。对消费纠纷调处工作的绩效考核,与综治平安创建和社会大调解一并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各镇(区)的考核,各镇(区)对村(居)同样考核。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综治总考核和奖惩挂钩,计入总分。

3.不断深化,把“消调对接”推向规范化运行的轨道 我市将消费纠纷调处与大调解对接以来,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展现了明显的效果。今后将从八方面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一是整合资源。从市级机构到各镇(区)、村(居)领导,将更加重视消费维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融合消费纠纷调解的大调解体系,无论是组织领导资源还是调解工作人力资源,都将进一步增强。二是提高效率。提高村(居)消费纠纷调解率,让消费者在村(居)家门口就可以进行消费投诉,大大方便消费纠纷在基层得到及时调解,减少向12315投诉频次,方便基层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效率。三是丰富工作方式。将过去的消费纠纷调解只能依靠消协单一的调解,转变成融入社会大调解的实现各部门联动的综合调解,让调解的威力和效果更加显现。四是规范程序。建立消费纠纷调处情况登记台帐,逐步实现计算机联网互通信息,规范争议额达到一定数额消费纠纷的调解采用人民调解程序,调解过程制作的材料和调解协议书,大额争议的调解协议书提交司法确认,以保障效力。五是扩大影响。通过媒体加强对“消调对接”工作的宣传,收集整理典型案例,向广大群众进行以案说法,弘扬“消调对接”中的先进典型,获得社会的更多理解和支持。同时,各相关部门实现消费维权联动,产生消费维权社会化的总体影响。六是完善体系。把原有的消费纠纷调解制度与社会矛盾大调解的各项制度整合规范完善,扩大社会矛盾大调解对消费纠纷调解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实现消协专业调解与社会综合调解的全面结合,使大调解体系更趋完善。七是提升水平。全面实现对接后,在社会大调解体系下,达到在充分发挥综合调解力量的基础上,融合专业调解的技术要素,促进消费纠纷调解水平的全面提升,提高消费纠纷的调解质量,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满意度。八是增强效果。实现“消调对接”后,要全面按照大调解的运转体系运行,各镇(区)、村(居)调解机构不但及时受理调处消费纠纷,还将定期分析排查消费纠纷矛盾苗头,加强消费纠纷矛盾的事先防范工作,助动深入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社会监督,让消费维权的理念深入人心。

“消调对接”,是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新尝试,也标志着我市消费维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举必将为全市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也为我市创建放心江苏省放心消费城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登记注册窗口努力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和互动机制。

1.加强外来人口投资创业信息采集机制

凡是到我局申请登记的我市外来人员,我局各登记窗口将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表,以便为建立和完善外来人口的信息库提供基础信息资料。

2.积极推进外来人口信息登记软件的完善工作。开发一个相对独立的外来人员信息数据对接软件系统,提高外来人口信息采集的科学化。

3.建立和强化外来人员登记注册的绿色联动机制 凡到我市登记注册的外来创业人员,以颁发“绿色服务卡”形式的一证通通行证,通过公安、工商、教育、卫生、文化、人保等各部门建立的人员数据库共享机制,加强外来人员在我市居住、就业、就医、子女上学、技能培训等各方面提供服务和帮助,为打造和谐、美好的新如皋而做出我们工商部门的应有努力。

三、创新举措,扎实有效开展平安市场创建工作

始终坚持把维护市场安全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平安市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平安”做文章,在落实平安市场创建责任,建立建全各项制度方面狠下功夫。

1.发挥组织体系作用,积极推动平安市场创建 积极发挥组织体系的领导作用,统筹安排,具体部署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一是围绕创建平安市场活动的要求及考核细则,各职能机构按照其法定职能,各司其职。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条抓块包、齐创共建,为平安市场的创建提供组织保证,二是进一步落实基层工商分局创建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局长主动抓、监管责任区人员具体抓的责任体制,坚持属地化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平安市场创建活动的组织、指导和落实。三是进一步落实市场主办者创建平安市场的责任,全市43个商品交易市场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按照市“平安市场”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要求,全部建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做到组织、人员、场所、经费、制度的“五落实”。市场主办单位作为创建第一责任人,努力抓好索证索票、公示、农产品质量检测、市场安全管理,与经营者分别签订“平安市场”创建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

2.狠抓“六个结合”,夯实平安市场创建基础

一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规范市场主体资格相结合。我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结合每企业年检,对照平安市场建设的要求,对不具备条件的已登记市场,发出责令改正书至当地人民政府和市场主办方,并暂缓通过检验。二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落实市场开办者第一责任相结合。认真落实市场主办者创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断强化其责任意识。三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市场信用建设相结合。按照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采集录入市场及市场内经营者的相关信息,认真做好信用等级的划分,各市场主办方认真落实市场内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按季对经营户的信用等级对照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摊位公示,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内经营户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意识。四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新“六城同创”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如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卫生镇的契机,努力推进城区及镇所在地市场及设施的升级改造。通过高标准建设,市场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提升,市场安全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健全,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档次明显提升。五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结合起来。通过确立市场主办单位、食品经营户责任,进一步整合基础信息台帐,切实加强食品经营户的进货登记和索票索证,加强以食品经营户为重点的巡查监管、食品质量监测和后续工作的规范化。开展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六是将“平安市场”创建与放心消费创建工作相结合。在平安市场创建活动中紧扣放心消费活动的主题,制作了大型《如皋市放心消费教育巡回图片展》在各市场巡回展出,印发了《百万居民消费教育宣传手册》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知识问答50题》让广大市场经营者和消费者积极参与到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中来。3.创新工作思路,构建平安市场维稳机制

一是将消防安全纳入平安市场建设的正常轨道。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市场负责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牢固树立“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消防安全工作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来抓。加强制度建设,指导、督促市场主办单位健全、完善、严格的消防安全制度,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措施到岗,责任到人。加强对消防设施安全性检查,经常联合组织开展对市场主办方消防安全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和行政指导。二是市场与辖区公安分局共建市场安全体系,群防群治。加强市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安装监控系统),增强主办单位和经营者的自律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打牢创建基础,确保市场内不发生打架斗殴、聚众闹事、被盗、被抢等刑事案件,保障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将市场纠纷调解纳入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体系。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横向协作网络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市场内的投诉、举报,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市场内严重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果断应对,快速处臵。

四、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积极创新监管方式,以加强食品经营单位信用建设为核心,推进“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着力破解食品安全难题,取得明显成效。

1.全面建立食品经营户诚信档案。南通工商局对全市食品经营户建立诚信档案,涵盖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监督检查记录等多个方面,并对食品经营单位诚信状况进行持续跟踪记录,如实记入信用档案。同时,根据《南通市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者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对一般食品经营户每年进行一次、特殊食品经营户(指经营专供婴幼儿主辅食品和散装食品以及从事食品批发经营户)每半年进行一次信用评价,包括履行自律制度情况、监督检查结果情况等内容,划分A、B、C、D四个信用等级。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监管频次、突出不同监管重点,对守信单位实施宣传鼓励、示范引导,对失信单位进行曝光评议、严格惩处。目前,全市已建立食品经营户档案18437户,占全市食品经营户总数的75.3%,预计年底可达95%以上。

2.设立覆盖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站。为加强经营者自律意识,构建市场监管的第一防线,在全市大型超市和大型综合农贸市场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站,明确专人担任站长、副站长。每个食品卖场均细化为生熟肉食品区、散装食品区、预包装食品区和自制食品区,责任分工细化到管理、销售人员,工商部门可通过“倒查制”追责发现问题食品。工作站实现了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可以对消费者质疑的食品进行快速检测,现场公布检测结果。

3.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协管监督队伍。在全市乡镇(街道)、村居都设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食品安全联络点,各(行政村)社区均配备1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平时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引导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并及时了解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隐患,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同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居)工作人员担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对各类食品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食品安全监督网。

4.推行食品安全“约谈制”监管方式。工商部门创新出台了《食品生产经营监管约谈制度》,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约请食品经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委托负责人到进行面谈,共同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整改措施。今年来,南通工商局已与“双汇”南通总代理、食品添加剂批发商、台湾进口食品总代理等食品经营单位约谈28次,发放行政建议书27份,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5.成立“食品流通行业自律协会”。今年5月,我局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如皋市食品流通行业自律协会”。协会以督促、帮助流通环节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内部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前提,以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领域为关键,前移食品质量监督关口,构筑商业流通领域中牢固的诚信基石。协会成立后,已有1800名食品经营者签订了食品安全自律承诺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五、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1.继续推动消费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工作。将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和社会大调解机制的作用,及时受理和处理市场内的投诉、举报,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严重危害消费安全的违法行为果断应对,高效处臵。

2.以标准化建设为推手,着力推进市场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将紧紧抓住升级改造这一环节,进一步推动城区及农村镇所在地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前城区主要市场和农村镇所在地的农贸市场监控系统安装率100%。

3.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以“六大工程”为主线统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即服务经济“红盾直通车”工程、社会诚信体系工程、队伍建设“三联三防”工程、社团协同维稳工程、工商维权“五进”工程、平安文明市场创建工程。

下载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社区人”激活社会管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先行

    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先行 目前,如何做好社会管理创新,我区社区矫正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探索一条路,实现了基础扎实、管理有序、责任到位、规范落实,我区2006年底正式启动社区矫正......

    康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

    康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为了贯彻落实好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工作,为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区综治委在全......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工作

    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工作 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利民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党员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根据县委、县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及社区党工委的安排部署,结合利民社......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肖家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 动我社区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根据《建国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要......

    宏达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泸州市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宏达社区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 泸州市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宏达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地处泸州市城北新区,南起水井坎东路,北邻小市街道宝莲街,东与......

    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 2011年10月14日 02:41 来源:郑州日报 热点专题 手机看新闻 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石,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基层载体,加强社会管理已成为当前社区党组织......

    鞍湖社区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材料

    鞍湖社区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材料当前,我们鞍湖中心社区对照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六大机制、四大工程”,经过认真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 基本情况我鞍湖社区下辖大顾、九曲、......

    XX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全

    2011年XX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XX社区书记XXX。下面由我为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XX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XX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12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