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02:2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

第一篇: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

关于印发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

根据《安徽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施方案》卫监督秘【2011】774号文件要求,我院被列为哨点医院,应全年开展主动监测,留取生物学标本,并进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工作。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完成监测任务,现制定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

附件: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图

2015年11月5日 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为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我院建立院长负责制,专管科室具体管理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科室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职责。根据《安徽省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实施方案》和《六安市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吴宗胜 副组长: 孙良业

成员:江频

韦红 徐皓 胡安荣 汤海涛

方国军

翁云龙 白友为 余龙 张松涛

黄新明 王劲松

邓娟

罗超

张静

刘敏

责:协调监测工作,负责院内会诊,全面落实方案,医疗安全保障。

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为食源性疾病监测专管科室,刘永玉为专管人员,协调临床科室、检验科共同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

1、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职责:

(1)组织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参加上级培训,开展院内培训和院内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2)每日收集汇总相关科室的食源性一般病例报告卡,并将报告卡的信息网报至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平台。对于院内出现的疑似聚集性病例或死亡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

(3)每日收集相关科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情况并记录(包括零报告)。对于科室报告的异常病例,及时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并将会诊确定的病例信息在会诊结束当日上报给当地疾控中心。

(4)协调临床检验科室向当地疾控中心送生物样本和(或)阳性菌株/病毒。

(5)配合疾控中心开展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2、临床科室职责:

(1)科室日常管理 科主任负责制,指定1名责任医生负责科内每日病例报告卡的收集、审核和登记,并与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沟通。

(2)组织科室培训 利用科室早会、主任查房、病例讨论等机会,经常开展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及时报病的意识及识别与诊断食源性疾病的能力。

(3)临床医生在日常接诊工作中,识别、诊断和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需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卡》,食源性异常病例需填写《疑似食源性异 常病例报告卡》。全年报告病例不低于250例。临床医生还要采集食源性病例的生物标本(粪便或肛拭),并开具检验单。全年采集标本不低于120份。

3、检验科职责:

(1)对临床科室送检的食源性病例的生物标本(粪便或肛拭),开展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氏菌项目检验。

(2)登记检测结果,所有检出阳性菌株/病毒及时送至当地疾控中心。

(3)留存全年30%的生物标本,以备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复核检测。

(4)由当地疾控中心承担生物标本(粪便或肛拭)病原学检测任务的,临床检验室按要求做好标本的储存保管和送样工作。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会诊专家组 组

长:孙良业 副 组 长:江频

刘敏

成员:韦红 汤海涛 余龙 翁云龙 白友为 潘宏年 杜军 高乾峰 赵德成 孙平陆善荣 肖齐俊 黄新明 张传龙 马晓燕 胡旭 杨武

责:负责院内专家会诊,各临床科室主任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 告卡》及患者的病历复印件(含全部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

(二)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

1、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就诊病例,包括食源性腹泻病例、食物中毒病例和食源性传染病病例(霍乱、伤寒和副伤寒、菌痢、甲肝、感染性腹泻等),不包括酗酒中毒病例和食物过敏病例。食源性传染病病例应同时在传染病报告网报告。

2、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病因诊断的就诊病例。属非常见致病因子所致食源性疾病(应是首次发现!一旦诊断、处置明确后,以后即不再归为“异常病例”),如三聚氰胺奶粉所致婴幼儿肾结石、瘦肉精猪肉所致人体急性中毒等。(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

三、监测对象

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

四、报告流程(附流程图)

(一)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报告

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根据食源性病例定义诊断为食源性疾病(一般)病例。

2、医生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表》并报至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

3、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专管人员收集审核报告卡。

4、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专管人员在线网报(传染病病例同时报传染病网)。

(二)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报告

1.监测对象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根据食源性病例定义 诊断为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并报至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

3.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专管人员收卡并报告分管领导。4.对于异常病例,医院领导小组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监测要求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并将监测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工作流程等传达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动员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该项工作。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监测为医疗机构的法定职责,临床科室、检验科、预防保健管理办公室应严格履行其职责。附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图

第二篇:食源性疾病工作手册

XX医院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

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工作手册

一、监测内容

食源性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

(1)致病因子:我国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天然毒素等。

(2)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寄生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3)食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三种形式: 1.明显的暴发(常具有急性健康损害、病例呈时空聚集、同源或点源暴露引起等特点);

2.聚集性不太明显的发病(病例常呈现时空广泛分布、新的或“非特异”临床表现等特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的食源性危害所致疾病,无法事先预测其所致危害的临床表现,可以归为此类);

3.长期或潜隐性损害。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指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两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二、监测对象

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监测对象为试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重点监测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三、报告流程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是以医院为单位进行个案/事件报告,报告流程为:

1.监测对象到试点医院就诊,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报告系统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

3.医院专管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院专管人员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医院专管人员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6.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纸质报告卡并审核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协助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等领域的相关专家(必要时可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专家支援)进行会诊确认,该专家组的决定为最终结果。

7.经专家组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由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网络填报电子报告卡上报,并将信息反馈试点医院。

8.国家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确认是否应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标准见附表2),若需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应通知试点医院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个案调查表》(见附表3)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网络上报;地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可以根据附表2中规定的流行病学调查启动标准,或视食源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自行决定是否启动流行病学调查。

9.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及其它信息,对报告病例/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10.食源性疾病流程图(附表1)

1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附表2)

四、质量控制

1.提高医护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判断能力。由防保科组织全院职工进行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知识培训,加深医护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理解,提高发现和甄别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能力。增强报告意识,培训后进行相关知识考试,考试结果和考核挂勾。

2.院领导组及时收集国家发布的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相关信息,制定处置意见和下步工作方案,针对本院实际工作情况做及时调整。

3.防保科每天进行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信息收集,每周到各临床科室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迟报、瞒报、谎报现象,及时上报院领导,追究其责任。

4.各临床科室要组织本科室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食源性疾病、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知识学习,并进行不定期测试,测试不合格要计入当月质量考核。

5.成立院内会诊专家组,及时组织院内会诊。

第三篇:桓仁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汇报

桓仁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汇报

食源性疾病监测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加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我们医院被定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我院相关人员在2015年先后参加了省里和市里举办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培训班;我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疾控科于5月8日在小会议室对相关科室主任及部分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大致为:

1我院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意义及工作目的。

2为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我院成立安全风险监测管理组织,由院长及临床副院长担任组长及副组长,相关科室主任担任组员开展相关工作,明确工作职责。

3主要监测的临床科室为急诊科、儿科病房、神经内科病房、消化内科病房及传染科病房、儿科门诊、内科门诊、感染科门诊等,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网报科室为疾病预防控制科。

4食源性疾病及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定义,监测内容及监测报告流程。

5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对监测点临床科室的监测、报告等情况进行督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监测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对以上人员培训后,要求科室主任对科室人员进行二次培训,落实此项工作,培训后进行考试,共参加培训人员84人,考试均在90分以上,达到培训目的。

至2015年8月6日,疾病预防控制科共上报食源性疾病101例,其中包括急性胃炎、山野菜中毒、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芸豆中毒、酒精中毒、蘑菇中毒等,均已及时进行网络直报。上报病例中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有两起食物中毒事件,我们及时电话上报县疾控中心。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上级规定的100例任务指标;但我院要求有关食源性疾病病例继续上报,有多少要上报多少。在完成数量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上报的质量,认真完整填写报卡。

总之,在上级部门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逐步走向正规,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多多给予指导及监督检查,以利于日后工作。

桓仁县人民医院 2015.8.6

第四篇: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安县人民医院2014年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方案

一、目的

为完成绵阳市卫生局绵卫办发〔2014〕101号文件关于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任务。及时发现目前常规疾病监测难以覆盖、具有潜在公共卫生意义、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二、监测对象

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系统监测对象为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监测对象为年龄14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65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特别关注内科(如消化内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和儿科的就诊者。

三、监测内容

1.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由于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种类繁多,且这些致病因子所导致的疾病在早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不典型,因此医疗机构虽然能对患者所罹患的疾病进行诊断,却无法将这些疾病与可能的食源性致病因子联系起来,从而延缓了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像三聚氰胺这类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在食品中、人为非法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难以事先预测,人们难以事先获知可能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因此,需要建立新的报告机制来提高对这类疾病或事件的发现与报告能力。新的报告机制所针对的应该是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或事件(命名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和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不能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

三鹿奶粉所致婴幼儿罹患“肾结石”事件满足了上述特征。由于我国婴幼儿肾结石自然发病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因此婴幼儿罹患“肾结石”本身就是一种罕见的健康损害事件;其次摄入三鹿奶粉后出现婴幼儿死亡事件;三是短时间内被诊断为“肾结石”的婴幼儿病例数异常增多,与往年相比发病率异常增高(如兰州市某医院自2008年6月收治第一名“肾结石”患儿后的短短两个多月内,收治的“肾结石”患儿迅速上升到14名),原因却无法解释。

2.不属于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范畴的情况。本监测中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不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次监测的范畴:

(1)国家法定传染病;

(2)原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个案或事件;(3)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

(4)未经试点医院会诊、也未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会诊确定的异常病例/事件;

(5)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3.监测内容。具体见《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附表1)。

四、报告流程

1.临床医生发现符合本以上定义的、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2.医生填写纸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3.院感科人员搜集和汇总报告卡。

4.医教部、院感科组织医院内部专家会诊,确诊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5.院感科将会诊确认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上报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且附上该患者全部病历的复印件。

五、监测原则和要求

1.资料收集要及时。当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的病例和事件时,要及时填写纸质报告卡,并上报给医院院感科。一旦有病例上报,医教部、院感科应当及时组织院内会诊,并在会诊结束后的1个工作日内上报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资料搜集应系统、完整和准确。《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的填写应当完整和准确,尤其要准确记录患者姓名、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等能确保找到该患者的详细信息,以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或以后随访时有据可循。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记录应当详细和完整。

3.工作积极主动。临床医生在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后,应当及时主动地填写《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院感科应当及时搜集报告卡,并主动向分管领导报告,与医教部共同组织院内专家进行会诊。

医教部、院感科

2014.4.23

附件:

食源性异常病例监测专家组

组长:邹兴贵

副组长:李俊勇

胡建生

成员:蒋清

孙玲

陈晓蓉

肖蓉

杨华

严明

蒲劲梅

曾统军李晓娅 胡存友 陈海燕曾贵成

第五篇:XX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总结

XX县人民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根据市卫生局、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县卫生局、县食安办等有关文件精神,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了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及工作程序;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领导组和食源性疾病防治专家组;成立了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协调领导组。制定了各组工作职责。

二、按照院有关制度,认真做好监测工作,在日常接诊过程中一旦发现符合定义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按照要求填写纸质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信息报告卡,并及时组织院内会诊,按规定及时报送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相关信息调查,并提供相应的诊疗记录。

四、积极参加与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工作及防治工作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开展对有关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医务人员识别和诊断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等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能力。

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医院内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卡的搜集、院内组织会诊、填写会诊报告、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记录、与县食安办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络等工作。

下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简-六安人民医院(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天愿医院文件 天医发[2017]1号 关于印发《天愿医院医院食源性疾病(包括 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科室、各部门: 为进一步做好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雅安市名山区中医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 一、目的 全面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识别、处置能力和报告意识,使食源性异常病例能够早发现、早诊治,避免健康危害,保......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总结 为切实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达到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的早发现、早诊治的目的,避免健康危害,保护公众健康,加强我院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预警......

    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

    xxx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 我院2016年始被列为昆明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医院之一,将承担食源性疾病病例个案信息和标本的采集;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病例信息与......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鄄城县中医院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临床医生必须做好有关食源性疾病的登记、报告,不得瞒报、谎报、迟报和授权他人瞒报、谎报......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一、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报告,首诊医师为食源性疾病的责任报告人,应认真做好有关食源性......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根据省卫计委《2015年可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X卫食品字[2015]3号)、《2015年全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实施方案》(X卫食品字[2015]4号)号要求,我院作为食......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制度

    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制度 主动监测掌握本辖区食源性疾病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暴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能力。为研究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