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动漫电影赏析》报告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2014-2015第一学期 《日本动漫电影赏析》期末考试
题目:
探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飞翔情结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成绩
会展1301班 0308130115 张 琦 探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飞翔情结
谈到日本的动画电影,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日本的动画大师宫崎骏。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他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精神开辟了日本动画产业的新天地,也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一部又一部赏心悦目的作品。宫崎骏是日本动画史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开拓,把日本动画片提升到了具有国际水准,并且在艺术品质、世界影响上堪与美国动画片分庭抗礼甚至略胜一筹。他导演的《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都进入了日本历年票房最高纪录的前五名。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反应出的精神意境引起了广大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田野上的草和稻穗随风摇曳、剧中人物的秀发和裙脚迎风飘摆,给静止的事物以生命感,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主题。
飞翔,可以说是宫崎骏最喜欢的一个主题。因为不会飞的人类,做飞翔的梦,实在是最最普通的经历。宫崎骏可以说把每一个人的梦想,用画笔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在屏幕上,毫不费力。每次都把地球引力当作自己的一个道具,想要它存在的时候,就是主角落地开始新的情节的时候,不想要它存在,就是观众和主角欣赏画面的美妙时刻。
你可以坐着巫婆的扫帚,可以爬在琥珀川的龙身上,老式螺旋桨飞机,古怪的狸猫,巫师的手,古代的未来的滑翔机,飞行石,甚至在一个城市上,你都可以跟着宫崎骏的幻想飞。
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主人公常常可以带着俯视的角度观看这个世界,而这依靠飞翔,在主人公飞翔时所见的场景给人太多地想象与思考。飞翔带给我们一种释放感。宫崎骏说:“在空中遨游,可以真实地感觉到自己周围的一切。总是用同样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会显得平淡无奇,充满束缚与棱角,自己也会莫名地产生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然而,一旦改换了视角,你会觉得世界多少变得柔和起来;一旦不再墨守成规,你会看到世界那么多姿多彩的面庞。”
小时侯的宫崎骏,因为父亲在飞机工厂工作的关系,他的第一志愿是当飞行员,不过在宫崎骏成长的年代,正是二次大战快结束的时候,卷入战争的日本,到处是被破坏的建筑物。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让宫崎骏的童年,除了有空中呼啸而过的成群的飞机,还有忙着躲避空隙警报的人群„„这在他的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中也有所反映。也让幼年的宫崎骏心中产生了疑问,飞机不是被制造出来让人类体验像鸟一样,在空中快乐飞翔吗?为什么飞机却带来战争,还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从而在他的许多动画中出现了飞行,释放着内心对飞翔的渴望。
在宫崎骏反战题材的动画电影中,有很多作为战争工具的尖端的飞行设备,如《风之谷》中多鲁美吉亚王国和贝吉特王国的军舰;《天空之城》中慕斯卡的飞行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战舰。它们体积庞大、技术先进、攻击性强,颇具人类工业文明的痕迹。驾驭它们的人也多作为电影中的反派出现,他们贪婪、充满野心、藐视自然。这一类飞翔的呈现方式是高级飞行器的使用,是人类邪恶欲望的载体。战争狂人们以此满足他们征服自然、开疆拓土的欲望,给无辜的人类和大自然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这些战争机械终极武器多半是看似庞大有力却不堪一击,面对和平与爱的力量的冲击时,它们就成为了第一个被摧毁的对象。《风之谷》开始时,多鲁美吉亚的飞行船受王虫袭击而葬身火海;《天空之城》拉普达的机器人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慕斯卡的军队和城堡化为灰烬;《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简单的一个手势就能让莎莉曼的军舰出故障。最后,“超级英雄”娜乌西卡的怜悯与真诚打动了愤怒的王虫,拯救了风之谷,结束了战争;苏菲对哈尔的爱解除了哈尔与卡里西法的契约,并解除了稻草人的诅咒;希达和帕斯勇敢的念出毁灭的咒语,拉普达城摆脱了高级文明的束缚向天空深处飞去,而人类也因此逃过被毁灭的命运。
《龙猫》中的两姐妹趴在龙猫的肚皮上飞上了熟悉乡村的上空,《风之谷》中娜乌西卡驾驶着她的飞行翼在空中滑翔,《魔女宅急便》中小魔女琪琪骑着扫帚在海天之间自由来去,还有《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可以骑着飞行器在空中穿梭,这些飞行的场景,展现出来的画面是如此动人。
宫崎骏的动画离不开飞翔,从最早的《风之谷》开始,娜乌西卡驾驭着她的飞行翼御风而行,她的身旁是云朵,她的身下是“腐海”的世界:沙漠化的土地上,很多的村庄和土地被“腐海”覆盖。村庄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奔腾的王虫将其身后的一切夷为平地最后力竭而死,就象为大地耕种一般,“腐海”的孢 子在这些巨大而又壮观的尸体上发芽形成一小片灌木,接着形成森林。影片一开始就进入了这样一个场景,不仅交待的时空,还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更主要的是宫崎骏通过飞翔交待了主人公与常人不同的视角,从空间上来说人们都是处于同一水平面,都以平面的视角看待问题,而《风之谷》中运用飞翔表现出娜乌西卡不同与常人的水平面视角,垂直的俯视地看待问题,这不仅是空间形式地提升,也是一种思想高度地上升。正是如此,主人公娜乌西卡看到了问题的真谛,对人类自我地反思,极力避免战争地破坏。
不同于《风之谷》题材的动画《龙猫》亦有让人津津乐道的飞翔场景。当姐妹俩趴在龙猫的肚皮上在空中飞翔时,仿佛脱离了世间的牵绊和惆怅,给童年地成长增添了更多的快乐和梦想。《龙猫》更像一部童话,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洁白的云朵、青青的远山、碧绿的田野、清澈的小溪,与喧嚣的现实都市相比,这是梦的世界。其中地飞翔是一种精神的放飞,一种快乐地追求。用这段飞翔揭示儿童理应放下成人世界所带来的烦恼,追求童年时代纯真的情感,童年本就应该是纯真而快乐的,也是对成人地反思,对过去的一种怀念。优美的环境、纯真的性格和喧闹的都市、冷漠的人心对比,是对前者的一种赞美。宫崎骏用飞翔来赞赏天真灿烂人性美,用飞翔表述自己的观念。
而《魔女宅急便》中魔女琪琪会飞不是因为血统,是父母对她的爱,是因为主人公琪琪的心地纯洁。母亲的慈爱和父亲地高举中,每个孩子的心都能飞起来。宫崎骏正是运用飞翔展示琪琪的人性美。
在《千与千寻》开始部分,千寻表现出的是不动声色的冷漠和自我,性格怯懦、资质平平。然而正是这个羸弱的小女孩在困境中爆发出生命无可抗拒的生存意愿,淋漓尽致地体现人类潜能的无限可能性。千寻在汤屋不断成长,从一个怯懦的小女孩慢慢变得坚强、谦虚、真诚和勇敢。她不仅找回了自己的名字,还在不经意中帮助白龙记起了他自己的名字。找回了自己的“名字”也就是找到了“本来的自己”。这一刻,千寻与白龙双手紧握,在湛蓝的天空下慢慢下落,宫崎骏用“飞翔”这 一动作承载了自己赋予角色的浓郁的人文关怀,让影片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风之谷》《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都巧妙地运用飞翔这一元素表现电影主题,虽然都是飞翔但在各自的电影里都有不同的意义。宫崎骏正是用 飞翔与天空俯视大地的角度,述说自己在现实社会中以更高层次的视角来深思反战、环保、人性等社会问题。
就如宫崎骏所说,放弃了飞翔便不会再有美丽的梦想,这些梦想如何表现,通过动画形象的刻画及其各种元素地运用。正是影片中那些洁净美丽的心灵,才有了飞翔时的美丽。宫崎骏大师驾驭着一部部不朽的动画作品,传达了一个个鲜明的主题,留给人们观后更多地思索。
第二篇:现代日本动漫赏析观后感
现代日本动漫赏析观后感
学号 1111041081 电气1103班张康
本来就很喜欢日本动漫,所以当看见有这节课的时候果断就选了这节,选这节动漫课一点都不后悔,很喜欢。从第一节课看到大家都喜欢动漫,都是同一爱好者,感觉很兴奋。从开始的电视动漫到电影动漫,这节课让我知道原来动漫有这么多,以前只看过几部出名的作品。这节课里面印象比较深的有《秒速五厘米》,让我感觉特别唯美,也有些伤感,《百变狸猫》感觉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机器人总动员》这部虽然也看过,不过还是很喜欢,《东京教父》特别有教育意义,作为男人不能一味的逃避,宫崎骏的几部作品都看过了,所以没什么感觉,其他的印象还不错,很多也都理解不了到底表达什么意义,或者像一位同学所说,动漫有时候只是给我们一种共鸣,意义不重要,有很多时候确实是这种感觉。下面是关于两部作品的观后感。
一、秒速5厘米观后感
以前同学不止一次给我推荐过这部作品,所以我也看过。首先画面及音乐非常唯美,从开始的樱花飘落到火箭发射的瞬间,都表现出治愈系唯美的特点。然后是剧情,主人公从开始的即使很遥远的距离,即使等了很长时间,即使很疲惫,都坚持去见,到最后即使在同一个城市在碰到的一瞬间,连互相看对方一眼,打个招呼都做不到,也许曾经的那份感动在时间的横流中不再那么轻易的涌上心头。我也不止一次想过:曾经爱过的人现在还爱么?曾经感动过的现在还感动么?时代在进步,更新换代不断升级不光光是我们的计算机技术和生
活节奏,同样,我们的感知也在随着时代的步伐在不经意间就变了。曾经爱过的人很难说现在还爱着,曾经感动过的现在不一定还能被它感动,我不相信永恒,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一切一切都在改变,甚至是自己,感慨与感动过很多人的这个动漫却有时不能再感动我。故事中,原野一直爱着的的明里,最后却也和别的人订了婚。也许正如那位同学所说,以秒速五厘米的速度行走,13年的时间,刚好走到了南北两极。
这部作品给我太多深刻的感触,而且不得不承认它是一部很好的动漫作品。在我看来,整个故事就好像年少时写下的日记,如此能够触动到人们心灵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因为第一次,对于我们来说,永远只有一次而已,所以也就尤显珍贵。
二.千与千寻观后感
《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中汤婆婆能夺去人的名字,借此来控制人,”名字”就象征了”自我”。并由此演泽一段有关人与河流的故事。前几次都有点不明就里,这次一想它并不单单是一个普通的故事,它写的是人与河流的关系,引申至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本来是很亲密的,可是这种亲密的关系随着人为的因素而遭到破坏,而就故事情节看来,似乎作者觉得人要找回“自我”还是要靠大自然的帮助。例如千寻靠白龙而记着自己的名字;而河神给千寻的那颗丸就帮助所有角色找回自我;河神象征了大自然界,它受到了人类的污染,只有河神被洗涤干净后才能再发挥它的神力,这一段是很明显的写了作者对大自然
和人类的关系的看法。在这个题材上导演表达了他的想法,在他看来,人与大自然应该是互动的关系,平衡的关系,反对人类对大自然一直以来主宰式的看待。
《千与千寻》中男女主角虽然是小孩,但思维和行为等却是那么的成熟、稳重,虽然这些动漫当中,有些情节、动作之类的似乎和现实不太符合,这样却可以看出这些制作商的丰富想象,他们超越了一般人类的思维,想象力极其丰富、特别。
看完《千与千寻》后,突然想把它和《天空之城》比较一下,所以我又重温了一遍《天空之城》。虽然二者都出自日本动漫家宫崎骏,但两部影片中的人物性格、环境等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下面就从三个角度来比较一下这两部影片。
1.女主角:千寻与希达
相同点:她们在影片中都是一个美丽、可爱、善良,坚定执着的小女孩,她们在影片的开头都表现得非常的胆小,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为了她们爱的人和爱她们的人,她们变得不再胆小,她们变得勇敢了。她们都有着童真和同情心,富有牺牲精神和勇气,在接近故事的结束都经历过很长的艰苦磨难。最后,她们都感动了“巫婆”(汤婆婆与海盗婆婆),并与“巫婆”成为了好朋友。
不同点:千寻是现代孩子的代表,给人以真切感,在片头的表现很棒,比她父母理性(进入“死亡城堡”看到丰盛的食物却不随便吃)。她在经历磨难前后面貌行为等都变得不同了,磨难前娇纵、胆小、任性、脆弱(从她和父母进入 “死亡城堡”时候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磨
难后独立、勇敢、自信、坚强(从她在拯救父母和白龙的行为看出),很会包容(最终接受了无脸男);希达是童话般的人物,身上富有童话色彩,温柔恬静,且在磨难前后变化似乎不大,虽然也有些小变化,比如在面对机器人时,她的行为表现得有所不同,由害怕转变成信任。身为拉普达的公主,似乎刚开始对海盗的粗俗很不习惯,(从她与巴鲁在海盗飞艇上的谈话可看出,她还很担心巴鲁当海盗)到后来才喜欢上他们。另外,希达在影片中还表现了一种不喜欢金钱,为了维护家园而宁愿毁灭它的气概。
2.男主角:白龙与巴鲁
相同点:他们在影片中都是一个善良,体贴入微的小男孩,他们都很会照顾女孩子,勇敢,富有牺牲精神(表现在他们为了女主角可以不顾一切)。
不同点:白龙在观众眼里自然是很帅的,说巴鲁帅的人似乎不太多。白龙可以变成龙,且是河神,而巴鲁是个普通男孩。白龙似乎自始至终都很会照顾女孩,温柔体贴,和蔼可亲,同时很内敛,性格冷酷、沉着、冷静;巴鲁刚开始不是很会体会女孩的心思,直到被海盗婆婆批评才恍然大悟,性格外向、大方、活泼,勇往直前,也有点马大哈(带上飞行石后就直接往下跳,好有胆量!)。
3.环境
相同点:两部影片中都出现了优美的音乐,而且画面唯美(花的海洋和天空之城),都出现了高科技的迹象(会走路的照明路灯和“蝗
虫”式的飞行海盗船)。
不同点:《千与千寻》的有些画面令人作呕(河神出现的时候满身污泥和垃圾,全身散发恶臭),而《天空之城》中呈现的画面都一直是比较唯美的。《天空之城》中故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森林自然界,有点科幻色彩,也有点神话色彩,还有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味道,诸如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黑漆漆的矿洞,飞空艇,像泥塑的机器人等等;而《千与千寻》中则大胆地起用了现代都市背景,同时故事的主要部分不是在森林,而是安排在一个日本古时期的澡堂。
第三篇:日本动漫赏析——《侧耳倾听》
日本动漫赏析——侧耳倾听
《侧耳倾听》看了三次,仍一样的喜欢!宫崎骏的动漫就是这般的有魅力。哪怕是几乎没有波澜的情节,却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深深的打动了观众。他总是能够敏锐的发现人深处的景色,并且用画笔勾勒人物细腻的感情。
美好的初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个女孩都希望有一个默默喜欢自己或者是有一个让自己仰慕的优秀的男子。喜欢剧中女主角的平凡而努力,为了追赶自己喜欢的男孩子的步伐而努力提升自己,也喜欢男主角对于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更感动于他们彼此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完善自己。我觉得一段完美的恋情应该就是让彼此发现不足并得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可以说这是一部与爱情有关的动漫也是一部成长励志的动漫。
故事大概情节就是女主角(月岛雯)因为受家庭因素的影响极其热爱看书,在写诗方面很有天赋。家里人希望她能像姐姐那样考上一个好的高中和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一类,但是月岛却始终认为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她学习成绩并不差,每天都喜欢去图书馆借书看书。有一天她发现几乎每张借书卡上都有一个名字“天泽圣司”,她觉得这个人太不可思议了,竟然能在自己之前把这些书看完!天泽也就是男主角,是比月岛高三个年级的高三学生。他十分喜爱小提琴,想去意大利学习制琴的本领,但是家里人希望他好好考大学,而不是去学制琴。他说服了爸爸让他去意大利学制琴两个月,只要两个月之后那边的师傅认可他了,他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继续学习制作小提琴,否则就回来考大学。这是对现实社会中主流思想的一种抗拒。
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因为借书卡(其实是天泽为了吸引月岛的注意,在月岛看书之前天泽把书借来看过了)、一只非常的猫,还有天泽爷爷在山顶的“地球屋”小店,他们就这样认识并相恋了。天泽早早的就为自己定好了人生目标而自己却还傻傻的认为读个初中就好了,月岛觉得自己和天泽的距离太远,差距好大。在天泽告诉月岛自己就要出国时,月岛决定在他出国的两个月里写一部小说充分利用自己的写作水平,来鼓励天泽,同时证明自己以及缩短两人的差距。为了写小说,她夜以继日的开始查看各种资料,茶饭不思。这样的举动让老师和家长深深地不解。为此,她和父母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好在有理解她的父亲,在她不愿意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的情况下,支持她去做这么一件证明自己的“重要”的事。在天泽回来之前她终于完成了。虽然初稿不是很完美,但是她已经做得很出色了。用爷爷的话说就是“粗犷、直率,和天泽的小提琴一样”“你这块刚出土的,没有好好磨的原石,真的很努力”。写小说的过程中,月岛发现自己知识的积累不够,自己还要学的东西很多,她一定要好好考大学。月岛哭着告诉爷爷在写的时候她发现只有想写还不够,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可是天泽一步步走的好快,自己很害怕(当然爷爷把月岛的话告诉了天泽)。这一切之后,月岛回到家倒头就睡,半夜的时候忽然醒来走到窗口,发现提前一天回来的天泽在自家楼下想要用自行车载月岛到山顶去看日出!途中天泽艰难却努力的载着月岛爬一个十分陡峭的坡,说自己早就打算好了要这样带着她,翻山越岭。而月岛从车上跳下来推着自行车说,坚定的说自己也早就打算好了要支持天泽,绝对不做包袱。爱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没有甜言蜜语,没有长厢厮守,但是相互鼓舞共同进步,彼此实现。
非常喜欢这种真诚、认真的态度,不离不弃,不卑不亢的爱情观。和剧作家一样,我所理解的爱情就是有一个人愿意且能够进入你的心灵花园,默默的为你耕种。在你无助的时候,ta会默默的关心、帮助你,不离不弃的和你一起渡过难关;在你迷茫的时候,ta能够启发你方向;在所有人都不理解你的时候,ta会告诉你ta懂你。是一个和你一起成长的,能够帮助你成长的那么一个人。也许正是动漫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因为第一次看到这部动漫的时候是在高三,在那个年龄,我并不懂得什么事爱情。而这部动漫教会了我这些,直到今天,仍深深的影响着我。片中两人一起努力爬上山坡,最后看到美好日出的场景,每每不能忘怀。
这部动漫还告诉了我一些关于成长和梦想的故事。诚然,读书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但是在还未找到自己的出路是,学习确实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学习可以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且支持我们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之后,应该坚定的去实现它。读大学还是读社会大学,困扰着一大批经受着应试教育的中国学子,我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就被告知,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循着大多数父母为孩子设计的道路默默的走着,可终究不知道为什么,而现在却忽然明白了。只是大部分中国的父母没能够像片中的父母那样宽容,也没能和孩子有效的沟通,也许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还需要慢慢改善。
喜欢动漫是觉得动漫世界比现实世界纯洁美好,有很多积极的东西。比起电视剧,我更愿意看动漫。每次看一部动漫都像是接受了一次洗礼。比如宫崎骏的《风之谷》感动于娜乌西卡的勇敢、坚强、无私、智慧,心痛于人类的贪婪无知;《龙猫》中的亲情让我动容。而动漫剧《会长是女仆》《花开物语》等让我充满了干劲,我很喜欢剧中的女主角。因为她们都是那么的坚强,积极,总是能够带动身边人。哪怕是委屈自己。我也曾使会长,所以,每看一次动漫就像是接受了一次心理咨询。在我觉得难以坚持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看,看到那些比我还艰难但是仍在坚持的人时,我又会振作起来,继续努力。
前路艰辛,希望会有更多跟好的动漫与我相随。
第四篇:日本动漫赏析--龙猫
宫崎骏的《龙猫》让我又一次深深怀念自己的童年,以及童年时做过的关于那些飞翔的梦。
我也曾在阳光灿烂的清晨,等待最要好的小朋友一起上学去;也曾被大雨留在教室里,但丝毫没有焦虑,因为家长会送伞过来;也曾梦想自己家的后园变成一片森林,有小鸟在森林歌唱;也曾在黑暗中感觉到那些古怪的精灵,只是我太愚顿,居然没能看见它们。
在某些事物上,孩子总会比大人敏感,所以我总在想,童年时代所感受到的那些莫名的东西,所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象,对微小事物的关心,是否就是“万物的灵魂”在向我们闪现的瞬间?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龙猫》中所出现的的“灰尘精灵、龙猫、猫巴士”,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了,那就是孩童的通灵之眼,所看到另一重的世界。比如我们新搬到一个地方,一个新居所,虽然都打扫干净了,安排妥当了,但是总觉得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习惯,才能和新的地方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的关系。其实新地方也是老地方,上一个主人留下的气味、所有的物件似乎都诉说着思念,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打扫,没有人关心,所以灰尘精灵就搬来住了。然而在我们之中,只有孩子才能感受到这一切。
《龙猫》中的草子一家就是这样,是草子的妹妹,那个最小的女孩次子发现了“灰尘精灵”“小龙猫”,当这些小精灵们被阳光赶走后,草子一家还要与周遭的环境来一次磨合,所以电影中草子一家刚搬来的那个晚上,狂风暴雨所显示的就是那种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也暗示草子一家在试探这个地方,而这个地方--村庄、田野、森林、精灵们同时也在试探他们。
这样说来,《龙猫》简直可以说是写实的了,这与宫崎骏其它作品有着大大的不同。虽然《空中之城》《千与千寻》《霍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这些片子的主人公也是草子那样大的少女,也讲述了一些童年幻想,讲述了亲情和爱情,但我总觉得这些片子里有一种深深的焦虑,而且是一种现代性的焦虑,其精神核心仍然是家园的丧失,和对环境破坏的忧虑。所以无论宫崎骏在他的动画世界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奇怪(奇妙)的幻想世界,那世界里面有着怎样奇怪(或奇妙)的居民,都是基于他的这种焦虑产生的,这种焦虑甚至可以延伸到世界末日的想象,想象人类可以走到一个什么样的境地中去,焦虑于森林被砍伐,野生动物灭亡,家园丧失的前景,尤其是《空中之城》和《幽灵公主》两部,集中体现了这种焦虑,“森林的保护神”“植物的孢子”“荒漠”“空中的城堡”,这些象征都暗示了宫崎骏对于现代文明侵袭自然,破坏环境的担忧,于是他唯有在自己的动画世界里保存着生命(森林,植物、少女、爱情)的繁衍,让童话的力量战胜邪恶的现代(工业)文明。但《龙猫》似乎是宫崎骏唯一没有在作品中明显暴露自身焦虑的作品,而且宫崎骏也没有在这部作品里面放任自己的幻想,营造那种上天入地、鬼怪巫神的奇境,相反的,《龙猫》更像一个关于童年的叙事性散文,朴实、美丽、童趣盎然。
观看《龙猫》的时候,尤其是当我听见影片画外传来知了的叫声,看见田埂上的葵花,一朵浮云漂浮在向日葵的上空,我便会进入到影片所给我呈现的时空里面。而小津和侯孝贤的电影也能带我进入那个时空,那个生活当中去,所以我想《龙猫》和宫崎骏其它作品呈现了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前者是地方性的、写实的,后者是好莱坞式的,寓言性的。对这两种美学风格,我个人有个感觉,就是我在观看好莱坞式的电影时,当时会觉得很好看,也喜欢,但却很少有看第二遍的欲望,但是我会一遍又一遍观看《龙猫》以及宫崎骏的其他作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越来越喜欢它们,牢牢记住它们。而且我观察到很多80、90后的孩子亦把《龙猫》当做一部经典之作,在成长过程中一再观看和回忆,所以地方性的,写实的风格未必不吸引人,只是它的美好不是快餐式的,要慢慢体味才行。
当然,在谈论《龙猫》的时候,便不能不提及久石让在这部电影中的精彩配乐。那是两个精神状态最佳,正值壮年的创作人的合作,《龙猫》中的宫崎骏与久石让,真正的珠联璧合!尤其是《龙猫》中的几段旋律可谓经典,被媒体一再引用,被80,90后的孩子一再传唱。而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影片中“灰尘精灵”在集体搬走,飞升至夜空的一段音乐,那也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音乐中所透出的童年时代的美好,幻想世界的深沉壮丽,以及里面掩饰不住的朝气,是久石让最佳状态下的优秀之作。当然这是也建立在对剧情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比如说电影中重点体现的亲情,草子姐妹和父亲从医院探望母亲回来,父亲骑自行车带着她们,此时镜头从上空俯瞰,久石让用了一段少女悠扬舒缓的吟唱来烘托气氛,于是霎那间这种美好的景象就那么牢牢印在我们的脑海。而影片所透出草子和次子的童真,那种童年时代的幻想与朝气,久石让则用了欢快活泼但亦不失悠扬婉转的电子乐器加人声混合呈现,极其精彩地把《龙猫》的叙事氛围推向了高潮,也使这部作品成就为永恒的经典。
总体来说,《龙猫》就像宫崎骏早年“诗余”偶尔为之的“小词”,呈现一派轻松自然的造化之光,这首“小词”放不下那么多的野心,所以焦虑就只能转化为一声单纯美丽的祝福,祝福森林永在,祝福所有的童年。
第五篇:日本电影赏析观后感
伊豆的哀伤
—观《伊豆的舞女》有感古代艺妓的爱情悲
前些天观看了由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伊豆的舞女》改编而成的电影,感触颇深。整部电影,没有浪漫灼热的爱情宣言,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架构,更没有现代偶像剧里惯用的为爱私奔、山盟海誓、生死离别,它所讲述的,仅仅是两个少年懵懂的爱情里邂逅与分别的故事。这部电影让人感觉似乎是在喝一杯上等的好茶,它清淡苦涩却令人回味悠长。
高中生川岛趁开学前的暑假前往伊豆旅行,在乍晴乍雨的山道上,他遇到一群巡回卖艺的歌舞伎艺人,因被其中一个梳着古代发髻、背着大鼓的娇小玲珑舞娘吸引,他决定与他们一起上路。薰子清纯可爱、川岛斯文秀气,两人在短暂的旅途中互生好感,却未曾表白。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森严,艺妓的地位卑贱,而学生川岛处于社会地位上层,川岛一方面为熏子的纯洁无暇而心动,一方面又陷入深深的矛盾中,他亦是明白社会地位的差距会使他们的爱情毫无结果却又忍不住想和她多亲近。就在这样的挣扎压抑中,川岛最终告别了他们独自返校,而熏子依然继续着她的卖艺生涯。
川端康城笔下的爱情,意犹未尽,没有结果,清新但无奈,单纯却哀伤。让我不禁想到曾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一句话:有一种爱情叫做心动却无果,结局只有淡淡的哀伤飘散天涯。
故事中艺妓们在路上遇见人就要行礼,川岛要请熏子哥哥在他所住旅馆里吃饭,旅馆服务员说那几句话的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起先是震惊,艺妓的地位竟是如此卑微,仔细一想却也明白了,在这阶级鲜明的时代,艺妓的低贱的身份注定了她们的悲惨命运,即使她们再纯洁美好,她们的爱情也往往是以悲剧或无果来收场的。古代的中国不也如此吗? 曾经学过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篇课文也是一个艺妓的爱情悲剧。燕京名妓杜十娘,与书生李甲相爱。她自愿付钱给李甲为己赎身,并嫁与李甲。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李甲偕同杜十娘离开燕京乘船回浙江绍兴。李甲的好友柳云卿和十娘的姊妹徐素素、林玉霜送行郊外,大家都为他俩祝福,希望他们永远相爱,偕老百年。风雪阻塞了航路,他们的船只只好停泊在瓜州渡口。黄昏时候,十娘在船舱里轻轻地弹着琵琶为李甲消遣旅途寂寞。而李甲却别有一番心事:快到家了,带回一个“青楼妓女”一定会受父亲的责备,亲朋的耻笑,他为此愁肠百结,暗地里焦虑徘徊。悠扬的琵琶声,飘入盐商孙富的耳朵里,他悄悄把船只摇近李甲的船只,想打听弹琵琶的人是谁。第二天,他果真看到十娘,馋涎她的美色,于是装作“斯文”结识了李甲,邀他到岸上去饮酒谈心。孙富从李甲口中探出他的“心病”,就紧紧抓住不放,说了许多带十娘回家的害处。李甲本来就犹疑不安,加上这些“规劝”,越觉得自己的“名声”、“前程”要紧。遂决心抛弃十娘,并答应以千金卖与孙富。李甲回到船舱,有愧于心,不敢吐露真情。十娘见他神态失常,便百般温存地劝慰,又探询、又猜测,希望能与丈夫分担忧虑,直到知道李甲原来是寡情绝义要遗弃、出卖自己的时候,真如晴天霹雳,几乎晕倒过去。她悲愤至极,只是悲叹“人心奸险,世道残酷”!并决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当着李甲、孙富的面,打开金匣,对着积藏多年的珍珠宝玉感慨叹息,然后抱着金匣纵身跳入江中。
沦落风尘的这些女子们哪个不是不得已才深陷泥沼?这些可怜的女子们也渴望美好的爱情,渴望有良人来珍惜自己,渴望有温暖的家。杜十娘风尘数年,遇到李甲她以为从此后她也可以幸福的生活了,结果呢,一心一意的痴心相待换来的却是丈夫的抛弃和背叛,她选择了跳江自杀。或许她明白了在这时代男人们看重的任然是脸面和前途,对于她这身份的人来说或许永远没有幸福吧,她无可奈何却也绝望了吧? 小仲马成名作《茶花女》不是也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吗?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他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情,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巴黎郊外租了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尔芒的父亲想办法骗阿尔芒离开后去找玛格丽特希望她离开阿尔芒,为了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后来阿尔芒为报复不断侮辱她,直到他知道真相却已经晚了,玛格丽特带着失望病逝了。她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又是一场爱情悲剧,因为身份地位的天壤之别破坏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纵使他们相爱又怎样呢?他们生存的时代注定了他们的爱不被周围的人认可接受,注定了爱情以悲剧收场。
看过这些艺妓们的爱情悲剧,一方面为她们惋惜为她们不平,另一方面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如今这开放、民主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我们掌握自己的命运。比起这些可怜的女子我们不知幸福多少倍,他们奢望的生活我们拥有,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来后悔,现在开始就好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