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范、控制评审风险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
第九节 防范、控制评审风险管理办法及应急预案
一、防范、控制评审风险体系的组成
1、ISO 9001:2000质量体系管理控制文件
2、公司其他相关质量控制文件
3、防范、控制评审风险管理办法
二、人员配备
1、由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及具体项目评审负责人组成一个领导小组,依据财政部《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试行)》等规定及公司内部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对项目评审业务各专业人员的岗位职责、业务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全面防范、控制评审风险;
2、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评审业务中各专业间的技术协调、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对项目各专业负责人的工作进行复核,防范、控制评审过程中的风险;
3、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本专业的评审业务实施和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和协调本专业评审人员的工作,防范、控制评审具体过程中的风险;
4、业务人员,要依据造价咨询业务要求,严格执行作业计划,遵守有关业务的标准与原则,对所承担的项目评审业务质量和进度负责,负责防范、控制自身评审内容的风险。
三、相关措施
为防止评审遗漏、评审错误等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风险,控制人员素质低、法规模糊、项目情况不清、计算错误、依据不足等的风险来源,采取评审人员考核选择制、法律法规培训制、项目评审例会制、重要事项汇报制、评审复查稽核制、工作底稿三级复查制等质量控制措施。
1、评审人员考核选择制
通过对内部人员的考核和选择,形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人员库,评审人员应当具有一定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不同行业、不同项目的评审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相应的专业评审人员参加;根据评审项目的实际情况配置评审负责人、稽复核人员或技术负责人;
2、法律法规培训制
对参与评审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摸底考查,组织评审人员审前法律法规培训,加强评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熟悉和掌握。
3、项目评审例会制
开展审前调查结果分析会、初审情况汇总会、审查期间碰头会等例会制度,及时掌握财政投资评审项目的全部情况,控制评审范围和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4、重要事项汇报制
要求参与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对重要事项及处理建议、自身难以处理的事项及时向上一级评审人员汇报并接受指示,以便防范、控制评审过程中的风险。
5、评审复查稽核制
项目评审的复查稽核包括对评审计划、评审程序的稽核;对评审依据的复审;对评审项目现场的再踏勘和测评;对评审结果的复核等。
6、工作底稿三级复查制
专业负责人对业务人员评审结果进行复查,项目负责人对各个部分评审结果进行复查,技术负责人对评审项目进行最终复查。
四、应急处置预案
首先,我公司为项目组配备后勤服务小组,以保证在项目组急需任何资源的情况下能及时提供,避免因客观原因妨碍造价咨询工作的进程。项目组所有人员以及后勤服务小组成员均做到24小时开机,并留有2个以上的固定电话号码,自接到电话半小时内到达委托方指定的地点,以防止项目进程中出现紧急事件而没有人及时处理的现象发生。
其次,我公司为保证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的顺利实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做出有效的处理方案,专门为项目小组成员配备两辆汽车以及笔记本两台,以便能在委托方要求或者现场出现紧急事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赶至现场,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
第三,我公司建立了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和处理制度:
(1)评审人员对于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逐级书面上报。
(2)上一级业务人员应对重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书面告知报告人员自理措施与方法。
(3)对重大问题以邮件、传真、电话等方式及时上报,做到当日发现,当日上报,相关工作人员的通讯保持随时畅通。
第二篇:应急预案评审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评审制度
一、目的
及时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实现生产单位应急预案与相关单位应急预案衔接;增强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充分性和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及应急人员的操作能力;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评审的基本要求、方法、内容及程序,适用于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三、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
负责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负责签发经评审或论证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
2、领导小组副队长:×××
××× 协助组长负责主持应急预案评审工作。
3、领导小组成员:×××
×××
×××
×××(1)负责《施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2)协助组织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3)督促检查各部门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和准备情况,并对抢险或演练效果进行评审;
(4)负责组织施工原因调查和分析;(5)负责应急演练的策划和实施;
(6)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7)经营部、工程部参与应急预案的评审工作
(8)负责对员工的自我防护技能教育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9)定期对应急预案评价人员、应急救援、抢险队员进行培训;(10)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11)对施工现场抢救效果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
4、办公室职责
(1)负责本部门的应急演练的策划与实施;
(2)负责组织本单位、本部门的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评审工作。
四、工作程序
1、评审方法
应急预案评审分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评审采取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形式简单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
(1)形式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和制定过程等内容进行审查。形式评审的重点是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读性。应急预案形式评审内容及要求,见《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2)要素评审
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从符合性、适用性、正对性、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要素评审包括关键要素和一般要素。为细化评审,可采用列表方式分别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评审应急预案时,将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与表中的评审内容及要求进行对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表中的要求,发现存在问题与不足,完成《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专项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现场处置方案要素评审表》、《应急预案附件要素评审表》。
a关键要素
应急预案构成要素中必须规范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如应急预案中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职责机构及职责。信息报告与处置、应急响应与处置技术等要素。
b一般要素
应急预案要素中简写或可省略的内容。这些要素内容不涉及生产经营单位日常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时的关键环节,而是预案构成的基本要素,如应急预案中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单位概况等。
2、评审程序
(1)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在广泛争取意见的基础上,采用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审查。会议评审规模和参加人员根据应急预案涉及范围和重要程度确定。
(2)评审准备
应急预案评审应做好以下工作:
a 成立应急预案评审组,落实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 b通知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具体评审时间;
c将被评审的应急预案在评审前送达参加评审的单位或人员;(3)会议评审 会议评审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a评审工作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
b应急预案编制单位或部门向评审人员介绍应急预案编制或修订情况; c评审人员对应急预案进行讨论,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d应急预案评审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提出会议评审意见;
e讨论通过会议评审意见,参加会议评审人员签字。《应急预案评审意见表》;(4)领导小组应对采取演练的方式对应急预案进行论证,必要时就邀请当地安监部门参加。
(5)修订完善及意见处理
a认真分析研究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b评审组组长负责对各位评审人员的意见进行协调和归纳,综合提出预案评审的结论性意见;
c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合格项进行分析研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d反馈意见要求重新评审的,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要求重新进行评审;(6)批准印发
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论证后,由领导小组组长签发。
五、评审要求
1、应急预案编制后由领导小组组长或领导小组副组长对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论证;
2、应急预案应符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9)73号)的要求;
3、应急预案编制涉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或需要相关部门配合的,应当征得当地相关部门同意,评审应当形成书面纪要附有专家名单。
六、评审原则
应急预案评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实事求是、符合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实际;
2、对照相关标准发现预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依靠专家,综合评定,及时补充完善应急预案。
七、评审依据
应急预案评审应依据以下文件,并考虑单位实际:
1、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及有关方针、政策和文件;
2、地方政府、上级有关部门以及本行业有关应急预案及应对措施;
3、可能存在事故风险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
八、评审人员
参加应急预案的评审应由以下人员参加:
1、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2、熟悉并掌握《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应急知识;
3、熟悉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工艺流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九、评审要点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符合性:应急预案的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2、适用性:应急预案的内容及要求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3、完整性:应急预案的要素是否符合本指南评审规定的要素;
4、针对性:应急预案是否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重大危险源,重点岗位部位;
5、科学性:应急预案的组织体系、预防体系、信息报送、响应程序和处置方案是否合理;
6、规范性: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等是否简洁明了,便于阅读和理解;
7、衔接性: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其它部门或单位预案是否衔接。
十、应急预案评审应考虑下列信息:
1、紧急情况响应和应急演练的结果;
2、外部应急经验;
3、设备、设施或流程的变化情况。
十一、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论证应当注重下列事项:
1、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2、基本要素的完整性;
3、预防措施的针对性;
4、组织体系的科学性;
5、响应程序的操作性;
6、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
7、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十二、应急预案评审应明确下列内容:
1、应急预案评审的频率;
2、应急演练的方法;
3、应急演练的频率。
十三、培训
1、培训和训练应针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进行;
2、办公室应定期对应急演练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应急的方法;
3、部室根据本部门实际要求,确定各自的演练内容,应急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4、在进行应急演练前,演练部门要制定演习方案、演习方式、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5、应急演练应包括下列事项:(1)、学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2)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3)演习现场规则;(4)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5)安排相关的后期工作;(6)编写书面报告;(7)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8)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6、进行大型应急预案演练时,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及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要参加,进入现场观摩指导。
7、应急预案演练应检验和评价下列效果:(1)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2)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3)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4)应急设备的充分性、可用性与有效性;(5)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6)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7)应急预案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8、应急预案结束后,演练单位和部门要在15日内,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编写书面报告,演习人员要进行自我评估,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应急演练总结报告),修订完善的应急预案,上报安监部。
第三篇: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针灸科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碍政策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防范预案
1、本科室医护工作人员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2、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
3、从维护全局出发,科室之间、医护之间、临床医技之间、门诊与急诊之间、门、急诊与病房之间应相互配合;严禁在患者面前诽谤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医疗道德的行为。
4、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
5、加强对下列重点患者的关注与沟通:(1)低收入阶层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虽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3)在与医务人员接触中已有不满情绪者;(4)预计手术等治疗效果不佳者;(5)本人对治疗期望值过高者;(6)对交代病情中表示难以理解者;(7)有发生征兆或已发生院内感染者;
(8)病情复杂,各种信息表明可能产生纠纷者;(9)住院预交金不足者;(10)已经产生医疗欠费者;
(11)需使用贵重自费药品或材料者;(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倭责任者;(13)患者选医师诊疗者;(l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对于已经出现的医患纠纷苗头,科室主任必须亲自过问和决定下一步诊治措施。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
7、各项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重视对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各项检查及化验,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8岁以下人群。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严禁滥用抗生素,第三代头抱类抗生素一般不得预防性使用。
9、重视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充分发挥院、科感染监控人员的作用,对于已经发生的院内感染及时登记报告,不得隐瞒,服从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
10、病历书写。严格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要求进行书写,严禁涂改、粘贴、刮擦、伪造、隐匿和销毁病历。
住院病历:
(1)首页的填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进行填写。各病区主治医师必须及时检查进修医师、住院医师病历质量。
(2)科主任对病历终末书写质量负责,上级医师对运行各环节病历书写和管理质量负责。
(3)各科室必须认真对待质控科签发的不合格病历通知书,3d内对病历进行完善,填写整改意见答复表,以书面形式上交质控科。
(4)住院病历必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
(5)主治医师必须在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进行查房,并在病历中体现查房意见。
(6)急诊患者入院2天之内、门诊患者入院3d之内必须有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体,并在病历中体现。
(7)住院病历的其他内容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执行。
(8)主治医师对于终未病历的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的同时完成。
(9)科主任的终末病历签字必须在患者出院2周之内完成。(10)死亡病历讨论必须在2周之内完成。
(11)手术记录必须在手术后24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术者必须亲自书写或审阅手术记录并签字。(12)抢救记录如未能及时书写完善,须在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13)各种检验报告、影像、病理报告及各种签字单等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遗失。借阅时必须登记备案,及时返还。
(14)杜绝患者及亲属未经许可,随意接触病历现象。(15)禁止病房医师私自借出和复印病历。(16)保管好住院病历,防止丢失。门诊病历:
(1)必须包含主诉、病史、体检、诊断、处理等内容。(2)处方必须符合相关规定。(3)门诊病历交由患者保管。
(4)门诊医护人员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历,以防丢失。
11、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实急诊优先、专病专治的原则。禁止科室之间盲目抢收患者造成延误诊断治疗和医疗纠纷。
(2)对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须以病情和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以种种借口拒收患者。
(3)凡具备空床的业务科室或病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签署《住院知情同意书》和委托书,负责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间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12、三级查房及会诊
(1)三级查房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措施,各级医师必须严格执行。
(2)对于普通患者,住院医师每日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主任问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3)对于重点(危重)患者,必须及时查房和巡视。
(4)对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复杂的病例,以及具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必须及时报告医务处,组织院内会诊,必要时请院外专家会诊。
(5)收治14岁以下患者术前必须请儿科会诊。
(6)各科急诊值班医师必须是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的人员。(7)急会诊必须在10min内到位。13.术前讨论:(l)住院期间的大、中手术病例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病例除外),病历中要有详细记录,手术者必须参加。
(2)禁止以术前讨论代替三级查房。16.患者的知情同意内容如下:
(1)疾病的诊断、拟实施的检查、治疗措施、预后、难以避免的治疗矛盾,门诊治疗中药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医师、主治医师及相应的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
(2)检查、治疗措施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为矫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住院治疗中必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3)手术中需留置体内材料。(4)医疗费用中自付费用情况。
(5)手术、麻醉及其他侵袭性操作的实施情况。(6)手术过程中发现与术前诊断不一致病灶。
(7)术中需切除术前未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组织时。(8)危重患者因特殊检查需进行搬动有可能造成危险时。(9)输血、造影、介入、射频、气管切开、化疗等。(10)其他需患者或家属了解的内容。
上述第3~10条均应有文字记载以及患者或受托人签字。
三、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需立即通知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同时报告院医政管理人员,白天为院医务处,夜间为院总值班人员,不得隐瞒。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进一步损害,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由护理因素导致的差错事故,除按上述程序上报外,同时按照护理体系逐级上报。
2、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科室负责人查找原因。
3、由医政职能部门组织多科会诊,参加会诊人员为当班最高级别医师。
4.科室主任与医政职能部门共同决定接待病人家属的人员,指定专人进行病情解释。确定经治医师和科室负责人力差错、事故或纠纷第一责任人,其他任何医务人员不得擅自参与处理。
5、医政职能部门结合情况,是否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所规定的病历内容。
6、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在职能部门人员、患者或家属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立即对实物进行封存,实物由医院保管。
7、如患者死亡,应动员家属进行尸解,并在病历中记录。
8、如患者需转科治疗,各科室必须竭力协作。
9、当事科室须在24h内就事实经过写出书面报告,同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上报医务处。
10、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私自减免患者住院费用。
第四篇: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案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为依据,正确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故,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现场应急处理、处置,保护厂区及周边环境、居住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制订适合本厂区的环境污染事 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应急救援预案的指导思想:体现以人为本,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快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
本厂区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包括废水、废气、危险废物事故排放等对河水造成污染、对当地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对厂区员工或周围居民的生命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事故。
本预案适用于在本厂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破坏事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急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
三、危险辨实与评估
厂区如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从物质的属性上分主要有污水、大气。从事故的类型分主要有危险品泄露、火灾、废水事故排放、大气事故排放等。
最易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是化学品存储区、生产区、废水处理区等,是防范事故的重点区域。人的操作失误、防护不力、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四、指挥机构、职责和分工
(一)指挥机构
1、专项指挥部:组建一个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专项指挥机构。
2、现场指挥机构:机构内含现场指挥机构,负责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刘大南
副总指:邸广民
成员:李惠洲张万里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3、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
组长: 邸广民
成员: 李惠洲张万里 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4、物业管理(行政):协助事故报警及事故处理工作,包括保卫治安、医疗、消防、物质供应等。
组长:李惠洲
成员:张万里 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5、应急救援专家组织安全环保部
6、根据发生事故的特点,组建应急救援专家组,由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
组长: 刘大南
成员: 邸广民李惠洲张万里徐毅许孝彬金超飞张红军黄埔毅文
(二)指挥机构职责
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
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邦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想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三)成员分工
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组织指挥厂区的应急救援。
物业管理处: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日常应急救援办公室:现场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其他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五、风险防范措施
对已确定的危险目标,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的途径,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企业和各人。一旦发生情况时,尽力降低危害的程度。
(一)化学品制度的管理措施
1、储于钢瓶内的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升高,能使钢瓶爆炸。
2、有些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相互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具有爆炸性外,还具有易燃性、爆炸或中毒等事故。
(二)废水事故排放的风险防范措施
本厂污水处理站由专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解决。
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人。
2、实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严格执行。
3、做好劳动保护具的放置和管理工作。
4、做好安全防护设施管理工作,持续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培训。
六、事故应急措施
1、废水事故排放应急措施:紧急停电时若出现废水系统的供电模块故障,单靠废水调节池的调节容量来缓冲整个厂区产生的废水风险是很大的,利用备用的发电设备应急使用。
2、监测系统发现废水水质异常:发现时必须加大对废水排放口的监测频率,及时查找事故发生原因并排除。
七、事故处置程序
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应立即将事故情况上报物业管理处、环保中心。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污染源种类、数量、性质、伤亡人数等等。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根据专项指挥部总指挥的指令,立即足见现场救援组明确成员及现场组长和副组长,并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专家组接到命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根据污染源总类、数
量、性质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防止二次危害的发生。要对现场的重要物资和设备等进行安全转移。
(一)现场污染控制
1、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
2、及时通报和疏散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并参与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
(二)现场调查与报告
1、污染事故现场勘察和技术调查取证。
2、环境监测:一般要求水污染在4小时内,气污染在2小时内定性检测出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可能的危害。24小时内定量检测出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的程度和范围,发出检测报告。并采取污染跟踪监测,直到污染事故处理完毕,污染警报消除。
八、现场保护
厂区内必须保护事故现场,参加救援抢救的每个人要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拍照、纤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九、应急保障
保证事故应急救援所需要经费充足、通信保障、物资保障、宣传和培训等。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批训练有素、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士。
十、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
第五篇:风险防范预案(范文模版)
风险防范预案
为保持公司持续健康运行,有效防范风险,参考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下列措施。
一、建立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内部审计事项包括:
(一)经营管理的合规性及合规部门工作情况;
(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三)风险状况及风险识别、计量、监控程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四)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和管理维护的情况;
(五)会计记录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机构运营绩效和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等。
二、建立开放的用人机制,吸纳各种人才,实施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防止激励不足或道德危害,将员工职业操守、员工尽职情况和诚信意识等列入考核指标,并注意收集和掌握恶意违约客户信息,并定期通报提高员工的防范风险的意识。
三、实行问责制,明确职责,将问责机制落实到每个岗位,按照岗位来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对违法违规经营的,或工作中发生重大过失的,严格问责,管理者应予免职;对员工应解除劳动合同,予以辞退。问责对象因过错、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导致未达到绩效考核内容确定的目标和标准、未达到依法合规经营要求、发生重大经济损失和事故、造成公司资金重大风险或严重影响。
四、加强贷前、贷时、贷后相关制度的建设、强化各制度的执行,明确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和经营中发现重大事项的报告流程,使公司可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公司贷款操作规程》、《公司贷后管理办法》、《公司重大信息报告制度》等。
(一)对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品质进行审查,特别注重审查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者的对外兼职情况,与家庭其他成员开办企业的合作关系,私人财产分布状况,历史上有无违法乱纪行为、银行个人信用记录等各种情况,防范道德风险。
(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贷前调查的深度,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尤其是要对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进行严格地审查。可从两个方面把关,一方面借助专门中介机构对客户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要求提供审计报告;另一方面,通过公司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其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三)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增强贷款担保能力。在中小企业等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不足时,公司可探索其他替代性的担保方式,如:变企业担保为个人担保、群体担保或政策性担保等。
五、加强资产流动性的管理。公司要针对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具有“急、少、频、短”的特点,根据中小企业的贷款质量、品种和期限,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方式和还款方式,以此降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