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XXX项目投资可行性实验报告
一、项目总论(10分)
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10分)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分)
四、财务与敏感性分析(50分)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分)
格式和排版(10分)
注意:有些内容需自己假设拟定如项目名称、项目发起人等
有些内容要求在参考课本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扩展补充如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等。
实验报告内容参考
一、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一)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
(二)研究工作依据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三)研究工作概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即对相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2、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指标计算结果。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二)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三)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一)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2)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2、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储备资金。
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生产资金。
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成品资金。
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1、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2、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三)投资使用计划
1、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编制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2、借款偿还计划
借款偿还计划是通过对项目各种还款资金来源的估算得出的,借款偿还计划的最长年限可以等于借款资金使用的最长年限,制定借款偿还计划,应对下述内容进行说明。
还款资金来源、计算依据;各种借款的偿还顺序;计划还款时间等
四、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对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推荐出优秀的建 5 设方案。本章的评价结论是建设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
为了确定项目未来的生产经营和盈利情况,对项目的生产成本作出接近实际的预测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生产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经常性费用,它包括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燃料、动力、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及大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推销费用等。
(二)销售收入估算
(三)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务和税收制度以及现行价格,分析测算拟建项目未来的效益费用。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等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即从企业角度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采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办法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有些项目还可以计算财务净现值、投资利润率指标,以满足项目决策部门的需要。
财务评价指标根据财务评价报表的数据得出,主要财务评价报表有:财务现金流量表、利润表等。
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别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四)国民经济评价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除了要从投资者的角度考察项目的盈利状况及借款偿还能力外,还应从国家整体的角度考察项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需要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后者称为国民经济评价。它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门,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
(五)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各种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来源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较大的出入,即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了避免或尽可能减少这种风险,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经济上的可靠性。这项工作称为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盈亏平衡分析只用于财务评价,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同时用于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 评价,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都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六)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项目社会分析方法,除可以定量的以外,还应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内容包括:项目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待业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的效益,改善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项目与当地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项目与当地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相互适应性;项目与当地居民的宗教、民族习惯的相互适应性;项目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影响;项目的国防效益或影响;对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等。
可行性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对项目的主要社会效益或影响加以说明,供决策者考虑。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对推荐的拟建方案的结论性意见(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等。
第二篇: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ERP沙盘实务》总结报告评分标准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给定封面格式,要求每人不少于2500字。可根据物理沙盘结合电子沙盘来展开分析(可以采用杜邦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杜绝网上抄袭,一旦发现,以不及格处理。
内容应包括:
1、实验过程描述(较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2、实验问题分析(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
3、自己心得体会(完成实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其中1与2内容可以交叉,边叙述过程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视其内容而定。
(一)优秀(90分以上):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深刻。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能结合案例论述企业战略方面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二)良好(80-90分):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能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
(三)中等(70-8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详细的分析,但不全面。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四)及格(60-7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五)不及格(60分以下,或具备下面一项者为不及格): 1.没有交报告。2.基本上是抄袭。
3.内容太空泛,太简单。
第三篇: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评分分为五部分:
预习20%,考勤10%,实验操作10%,实验数据处理40%,思考题20%。
1.预习评分标准
进实验室之前,仔细阅读实验讲义相关内容,认真写好实验预习报告。完整的预习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班级、姓名、学号以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基本原理、设备流程(设备工艺流程图)、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缺内容者酌情扣分。
2.考勤评分标准
按时到实验室签到,着装整齐者为10分。每迟到一分钟扣一分。
3.实验操作评分标准
正确操作实验装置者得10分。
4.实验数据处理评分标准
实验数据及中间处理过程表格化,每一计算步骤需要有详细的计算举例,计算公式正确,结果合理40分。
5.思考题评分标准
结合实验,认真完整地回答实验讲义后面的思考题,且回答正确20分。
第四篇: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生物环境测试实验是农业生物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得到充实与提高。
一、教学目的
实验课程是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工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验教学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通过有关基础理论学习、实验设计、实验仪器及器械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报告书写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团结合作,达到如下目的。
(1)培养学生理论来自实践的科学观点。
(2)培养学生善思考、敏观察、会动手、准确表达及巧妙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实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测试技能和技术。
(3)培养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思维、团结合作及实事求是的作风。
(4)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使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分析处理的技术,包括如何收集实验数据,如何正确地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使之不但能运用一些实验成果来验证某些概念理论,而且还可通过一系列设计型的综合应用实验来培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加深对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专业所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验实践,要求掌握下面的基本内容:
(1)科学实验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2)了解和熟悉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装置;
(3)能熟练使用实验常用的仪器、工具及量具;
(4)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测试技术、数据采集、误差分析与处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5)了解及熟悉实验研究、实验设计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为了保证实验的质量,顺利完成实验并作出合格的实验报告,故对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提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一)实验预习
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阅读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内容及其他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进行实验预习,未预习者不得参加实验。预习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所作实验的目的、方法、要求、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充分理解所作实验的意义,写出简明的预习提纲。
(2)根据所作实验的具体任务,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的具体做法,分析应该测取哪些数据,并估计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确定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准备好实验记录表格及计算用具;
(3)到实验室现场结合实验指导书仔细了解摸索实验流程、主要设备的构造、仪表的安装部位、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根据实验任务和现场勘察,拟定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实验研究的重要环节,是获得满足要求的实验结果的基本保障。在实验教学中,应反复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确实理解和掌握实验设计方法。
(三)实验操作
(l)实验设备启动前必须检查:
1)设备、管道上各个阀门的开、关状态是否符合流程要求;
2)泵等转动的设备,启动前先停车检查能否正常转动,才可启动设备;
3)检查各种仪表是否能正常使用。
(2)实验操作时应该全神贯注,认真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实验指导教师。
(3)实验操作结束时应先将有关气源、水源、热源、测试仪表的连通阀门以及电源关闭,然后切断主设备电源,调整各阀门应处的开或关位置状态。
(4)实验测定、记录和数据整理:
1)实验测取的数据:凡是影响实验结果或是整理数据时必需的参数都应测取。它包括大气条件、设备有关尺寸、物理性质及操作数据等。凡可以根据某一数据导出或从手册中查得的参数就不必直接测定。
2)实验数据的读取及记录
(A)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在实验前作好数据记录表格,在表格中应记下各项物理量的名称、表示符号及单位。
(B)实验时待现象稳定后,方可开始读取数据,条件改变后,也要稳定一定时间后读取数据,以排除因仪表滞后现象而导致读数不准的情况。
(C)每个数据记录后,应该立即复核,以免读错或写错数据。
(D)数据记录必须反映仪表的精度。一般要记录到仪表最小分度以下一位数。
(E)实验中如果出现不正常情况,以及数据有明显误差时,应在备注栏中加以注明。
(5)实验数据的整理:
1)原始记录数据只可进行整理,绝不可修改。经判断确系过失误差所造成的不正确数据可以注明后不计入结果。
2)同一实验点的几个有波动的数据可先取其平均值,然后进行整理。
3)采用列表法整理数据清晰明了,便于比较。在表格之后应附计算示例,以说明各项之间的关系。
4)实验结果用列表、绘制曲线、图形或方程式的形式表达。
(四)实验课应注意事项
(1)实验课时,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保持安静和良好的课堂秩序,尊重指导教师。
2)实验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注意团结合作。这样既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又能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
3)实验过程应按照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规范和准确的技术操作。
4)认真、全面和敏锐地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结果。在没有获得预期结果时,也应据实记录。整个实验过程都不得敷衍、马虎和主观臆测。不允许实验后单凭记忆来描述实验结果。
5)力求了解每个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意义,实验全过程要积极主动思考以下问题:①实验取得了什么结果?②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③这种结果的意义是什么?④出现非预期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6)爱护实验器材,各组实验器材不得调换混用,力求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做到有条不紊。
7)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等事故发生。
(2)实验课后,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按要求关闭实验仪器,清洁仪器表面。清点实验器材并洗净擦干,交还借用的器械。
如有仪器、器械损坏或遗失,要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2)安排值日生搞好实验室清洁卫生,离开实验室前应关好电源、水龙头和门窗。
3)认真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独立书写实验报告,并按时交给指导教师。
第一节
实验基本程序
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自然现象,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按实验目的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按表达方法可分为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通过实验验证某种假设或理论,探索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总结出规律;定性实验多用于某项探索的初级阶段,定量实验集中于研究自然事物的数据,求出某些因素之间量的关系。
实验包括实验者、实验手段和实验对象三要素。课程实验的实验者为学生,实验对象是被测试的物体,实验手段包括实验方法和实验设备、仪器等。实验者在充分理解实验要求和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测试手段按照一定的程序,取得各种实验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工程实验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
工程实验通常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
提出问题。
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提出打算验证的基本概念或者探索研究的问题。对于基本实验,学生应按实验指导的提示,明确实验目的,了解所作实验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掌握实验基本原理。
第二步
实验设计。
自己确定实验目标,选择实验设备、装置所需要的各种器材、工具,具体进行实验方
案的设计,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计划、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标准等内容。对于基本实验,学生应按实验指导的说明,弄清所作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步骤等内容。
第三步
实验研究。
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实验中应如实客观地记录所有实验数据。
第四步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是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应利用已掌握的基本概念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应随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出实验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另一方面又可随时发现问题,修改实验方案,指导下一步实验的进行。整个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制成图表,并进行分析处
理,从而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与最佳运行条件,建立经验公式,找出事物内在规律等。其内容大致包括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分析整理、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五步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的全面总结,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判断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现新的问题,是否验证了文献中的某些观点,是否可以设计新的设备,是否可以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实验报告要求文字通顺,字迹端正,图表整齐,结果正确,讨论认真。实验报告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仪表,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处理,实验结果及问题讨论。实验报告的重点是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讨论。
实验完成后,必须撰写实验报告,但有些学生不重视撰写实验报告,作完实验后只随便应付一下就结束了。实际上实验报告是显示并保存实验成果的依据。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也可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曲线、图表、数理计算等方面的表达能力。因此,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重视和认真对待。
在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同一实验要求,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选择实验方法时既要考虑能满足实验要求,也要考虑设备的配备、测量范围、精度、成本等问题,争取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手段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提倡学生在实验报告讨论中,提出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可采用的其他不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测试手段,提出自己的创新的实验设计方案。
第二节
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它是对实验进行全面的总结,是一份技术文件,是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的文字材料,是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课题评价的重要依据。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是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它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撰写实验报告,是课题研究工作的最后环节。撰写实验报告必须简明、数据完整、结论明确,有讨论、有分析,得出的公式或图形有明确的使用条件。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也需要经过严格训练,其目的是训练表达及综合分析能力,为今后写好研究报告和科学论文打下基础。
一、实验报告撰写的原则
实验报告应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验历程撰写,除小部分可引用他人的文献之外,都必
须是实实在在的实验结果与过程的记录。实验报告的长短与成绩不一定成正比,实在而有创见的一句话,比千百行空话更有价值。每位学生实验结束后,应独立撰写自己的实验报告,自觉培养及提高自身的学术实验报告写作能力,严禁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实验数据处理曲线应采用坐标纸绘制或采用电脑绘制,并应在曲线中标清实验数据点。实验报告应尽可能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及分析实验数据,使用电脑文本处理软件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的结构及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并不强调固定和统一的格式,只要写得合理、正确、一致,均为好的实验报告,事实上只要随手翻开一本科学期刊,参考其论文的格式,用心来写实验报告,就可以有相当好的成果。实验报告应全面完整且简单明了地阐述实验进行的情况。
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题目、引言、实验过程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一)题目
实验报告的标题,应点明研究课题的性质,使读者容易了解研究课题的内容。标题必须包含两个明确的信息: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
(二)引言
对实验报告的内容起提纲掣领的作用。一般先简明扼要地交代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的内容、范围、方法、成果等。通过研究现状的叙述来说明自己是受什么启发、根据什么来提出这一实验课题的研究的,重点说明实验要解决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立假设的理论依据。
对于实验课程实验报告而言,此内容主要为课程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应简单描述实验的动机与目标,应尽量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不要直接抄袭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实验目的的书写应简单、明确,突出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
此部分主要介绍实验过程与方法,它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内容包括实验的方法、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实验的步骤,读者由此可以明确实验的组织实施、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对于课程实验报告而言,此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几个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此部分应写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应完全记录下所操作的流程与条件,而并非是实验指导书中所载的内容。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数据记录和计算是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数据结果应经过统计处理,处理过的数据用频数表、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表示。展示的各种图表应简明扼要,要有标题并编号后安排在相应的文字叙述处。如有必要,还应对图表的某些内容加以说明或注释。列举的数据,必须是实验中获取的,有据可查,经得起复核,不能凭空编造。
此部分主要以事实、数据表达,以图示和表列方法呈现。书写时应条理分明地写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观察所得的结果,切勿遗漏重要结果。
(五)讨论和结论
(1)讨论:讨论是指对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实验最后获得的结果进行理论的分析和解释,为实验报告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阐述实验的意义、结论的理论价值。此部分书写可写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实验中存在的缺点或问题,说明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目标;探讨实验新的领域的拓展,说明未来还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内容。
(2)结论:结论是对课题研究的小结,交代研究的问题和得到的结论。结论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实验结果和理论讨论的概括。文字应简明扼要,措辞科学准确,肯定什么和否定什么,须明确,不能含糊。“实验结果”、“结论”、“讨论”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实验结果”是客观事实,应该是肯定的,并可在相应实验中重现。“结论”、“讨论”则是主观的分析与认识,是对实验结果的理性认识。“结论”、“讨论”、“实验结果”三者既有区别,也有相互联系。有的实验报告为叙述方便,将它们合在一起写,也有的将它们分为三部分来写。
(六)参考文献资料
列出参考资料有利于提高实验报告的可信度,也有利于读者阅读、研究和拓展视野。实验报告中引用他人结果者,一定要列入参考文献。罗列的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是确实用过和参考价值较高的,不一定全部罗列。一般写法是在引用处用符号[]标注([]内填写阿拉伯
数码)。然后在实验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资料”栏,按阿拉伯数码逐条列出参考文献资料条目,格式应符合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一2005)的规定。
(七)附录
附录一般包括实验研究过程中收集积累的重要的原始资料等内容。
(八)课程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实验报告格式与科学研究实验报告类似,其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实验时间、报告人、同组人等。
(2)实验名称、实验目的与要求等。
(3)实验基本原理。
(4)实验装置简介、流程图及主要设备的类型和规格。
(5)实验操作步骤。
(6)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7)实验数据的整理。实验数据的整理就是把实验数据通过归纳、计算等方法整理出
一定的关系(或结论)的过程。应有计算过程举例,即以一组数据为例从头到尾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写清楚。
(8)将实验结果用图示法、列表法或方程表示法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9)对实验结果及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课程实验报告必须力求简明、书写工整、文字通顺、数据完全、结论明确。图形图表的绘制必须用直尺、曲线板或计算机数据处理。实验报告必须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纸编写。报告应在指定时间交给指导老师批阅。
三、实验报告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撰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实验报告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应引起重视及注意。
(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3)没有尽量采用专用术语来说明事物。
(4)外文、符号、公式不准确,没有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知识要点
应掌握实验的基本程序、实验的主要步骤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等内容。
(一)工程实验主要步骤
第一步
提出问题;
第二步
实验设计;
第三步
实验研究;
第四步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第五步
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的结构
(1)题目;
(2)引言;
(3)实验过程与方法;
(4)实验结果;
(5)讨论和结论;
(6)附录;
(7)参考文献资料。
第五篇:实验报告要求
按下列要求完成WORD操作并将操作过程描述出来。(将操作过程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实验报告封面到”开放教育学院”首页左上方”教学辅导公告”栏下载)
1、用“查找和替换”的方法将正文中所有的“继续教育”设置为楷体并加粗。
2、将将主标题从“(2010—2020年)”处进行段内折行显示,副标题“第六章 继续教育”
设置为加宽3磅。
3、将正文各段设置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设置为“22磅”。
4、将正文段落加边框,边框距正文各边均为4磅。
5、使用换页法在文档新的一页处创建一个3×4的表格并居中显示,将第一行单元格合并,整个表格的字符格式设置水平垂直居中,外框设为3磅,内部网格设为1磅。
6、先给文档加上页码作为页眉,并取消页眉下方的横线。
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六章 继续教育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实现人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手段。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重视老年教育。大力发展城乡社区教育,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围绕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灵活有效地提供职业技能服务及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多样化服务。到2020年,基本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加强继续学习网络和资源建设。大力发展各类数字化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主动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面向社会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服务全民学习。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拓展其教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优势,集中开发一批网络学习课件和继续教育特色课程,满足不同人群终身学习的需要。依托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和各类高等教育资源,办好安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自学考试制度,逐步实行宽进严出的成人高等教育学习制度,形成开放式教育体系。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目标。政府建立跨部门终身教育协调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政策研究和宏观管理。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机构和学习者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共同发展终身教育的格局。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全民学习。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加强宣传,为终身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