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修改2015.3.25)
管理办法
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为了多层次、全方位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倡导大学生创新研究、培养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促进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健康快速发展,规范创业园的管理,保证创业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及科研创新提供平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为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创业园依托北京工商大学专业特色,重点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为主要业态,是大学生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准许进入创业园的团队为由北京工商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包括休学创业学生)担任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的团队,以及由北京工商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组成的创新团队。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创业园由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创业园管委会办公室(设在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具体管理。管委会办公室职责:
1、制订和发布创业园的具体管理制度,负责园区的日常管理、对外宣传和联络;
2、受理创业园入驻团队的申请以及组织评审工作,办理创新创业团队的入驻和出园手续;
3、对园区入驻团队进行监督和管理,落实各入驻团队的评估奖罚和转接,以及各类材料的归档工作;
4、为入驻团队提供运行指导、协调管理及相关咨询服务,协助入驻团队进行宣传、推广等工作;
5、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营、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6、协助入驻团队解决其它有关事宜。
第三章 申请入驻条件和入驻程序
创业团队入驻条件
1、创业团队负责人/法人代表必须是北京工商大学全日制在校生(包括休学创业学生),在校生要求大学二年级(含)以上学生;
管理办法
2、创业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良好的市场潜力,鼓励创业团队与专业、学业相结合;大学生创业团队可分为科技类、创意类、服务类和商贸类,科技类、创意类公司优先入驻创业园;
3、创业团队运的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自觉遵守创业园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创业团队应具备一定项目启动资金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5、参加校级以上创业类大赛并获奖的学生团队将获优先入园资格。
创新团队入驻条件
1、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其成员必须是学校在校全日制学生。
2、创新团队(项目)具有创造创新性,包括科技发明、科技研究、专利实验项目等。
3、创新团队必须自觉遵守创业园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创新团队(项目)应在校内挂靠管理部门,并由校内在职人员担任其指导老师。
5、参加校级以上创新类大赛并获奖的学生团队将获优先入园资格。
入驻程序
1、提交申请入驻材料:
(1)《学生创业园入园申请表》。(2)创业计划书或创新项目计划书。
(3)负责人及主要成员的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复印件、学生成绩单、个人简历、学院审查意见。
(4)已注册公司的创业团队还需提供营业执照等相关文件。
2、申请团队负责人将所有材料递交管委会办公室,初步审查通过后,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对申请团队进行评审,提出入围名单;
3、评审入围的团队经过公示无异议,正式确定为入园团队;
4、组织入围团队成员学习创业园的管理制度;
5、入围团队与管委会办公室签署入驻协议,并办理其它相关手续。
第四章 学生创业园的管理
管理模式:
创业园对申请入驻团队一律实行合同制方式进行管理。入驻团队负责人在接到入驻批准通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必须与管委会办公室签署入驻协议,根据入驻申请和协议规定的经营范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
受场地条件限制,创业园仅供在校生(包含休学创业学生)使用。创新团队扶持期不设限,每三个月考核一次,学校按照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扶持。创业团队孵化期最长为两年,每六个月考核一次,学校按照考核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创业孵化。
为培养入驻团队的经营意识,创业园区内用电、网络将按照学校统一标准收费。每月每个房间免费配电额度为50度,如超出免费额度,需计价缴费。有线网络由学校网络中心按照网费标准计价收取。园区对孵化扶持期内的入驻团队实行房屋租金免费的政策。
日常管理规定:
1、园区只可作为办公场地,所有入驻团队不可在园区内采取设立柜台等形式直接进行产品销售。
2、应在协议指定区域内经营和活动,不得私自占用公共区域,严禁将创业园场地转让或转租给他人使用;
3、不得擅自对园区既定的格局和装修等进行改造,如确需业务需要增加装饰项目,装修方案需经管委会办公室批准方可施工;办公区内的整体设计要规范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美观大方,门牌统一规格;
4、在园内举行大型活动,需提前3天到管委会办公室报批;如有校外人员参加,需提前一周进行报批;活动实施过程中,涉及改变预定项目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或延迟等,入驻团队负责人须提前15天向管委会办公室提出申请,未经批准,不得变更;
5、各入驻团队在创业园的统一管理与指导下,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每月末需向管委会办公室上报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等,配合管委会办公室完成相关的统计工作;
6、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北京工商大学校纪校规,合法经营、诚信经营;
7、遵守创业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孵化协议,对不服从或违反管理规定的创业团队,管委会办公室有权中止孵化协议、收回场地;
8、积极支持、协助和配合管委会办公室开展各项工作。
安全、卫生管理规定
1、园区内仅限各入驻团队入园申请表中登记的团队成员及园区工作人员进入,其他人员如需进入须到管委会办公室申请并登记。
2、园区作息时间为每周一至周六10:00—22:00。必须严格遵守园区作息时间,不得擅自让管理人员提前或推迟开门;园区内严禁任何人员留宿;必须做到离开园区时,锁门关窗,关闭电源; 管理办法
3、严禁私拉乱接电源,严禁增设使用任何大功率电器;
4、由于入驻团队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损失由入驻团队承担,后果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5、不得私自动用其他团队或管委会办公室的办公设备,需妥善保管好本团队所使用的各项设备,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各项设备如有损坏或遗失,需照价赔偿;
6、各入驻团队成员无论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应立即向保卫处或者管委会办公室报告;
7、各入驻团队须保证自己区域内干净整洁,同时有义务维护公共区域内的环境卫生。
第五章 考核与奖惩
1、管委会办公室对入驻团队进行阶段性考核和期满考核
2、考核程序
(1)管委会办公室发出书面通知;
(2)入驻团队根据评估考核要求准备材料;
(3)管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有关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相关调查;(4)根据考核材料及团队汇报情况进行考核评审;(5)考核评审结果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布。
3、评估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种。入驻团队在评估考核中,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考核不合格:
(1)入驻团队入园后,未按要求在园区内开展工作,项目开展连续两周处于停顿状态,致使团队用房经常处于空闲或关闭状态;
(2)连续两次未能向管委会办公室上报相关材料,或所报材料内容不真实,通知整改无效;
(3)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或因安全问题受到二次及以上警告;(4)主要负责人违反法律或校纪校规受到留校察看以上处分;(5)超出业务规定范围,从事与申报经营内容无关的商业活动;(6)不按规定时间交纳应缴费用;(7)擅自更换项目负责人;
(8)因卫生问题,受到三次及以上警告。
4、入驻团队考核时需提交运行情况报告、内部管理制度、财务报表、团队人员花名册、团队及成员在创新创业方面获得的荣誉材料,必要时创业团队还需提交业务统计表和合同复印件等其它要求提供的材料。
管理办法
5、考核优秀的团队及成员,授予“优秀创业团队”、“创业之星”或“优秀创新团队”、“创新之星”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入驻团队要进行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将强制其退出创业园。
第六章 退出机制
1、期满退出
入驻创业园的创业团队合同期满,离开创业园自主经营,到管委会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后退出。
2、提前退出
因入驻团队项目结束或其他原因,负责人向管委会办公室提出退出申请,经管委会办公室审核,终止协议,办理相关手续退出。
3、延期退出
入驻创业园的创业团队合同期满后,如入驻期间经营规范、表现优异,可向管委会办公室提出延期退出申请,经审核通过,办理延期退出相关手续。
4、强制退出
对严重违反创业园管理规章制度或考核不合格的入驻团队,管委会办公室可提出终止协议,办理相关手续,强制其退出。
第七章 附则
1、本办法未尽事宜,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北京工商大学有关管理条例执行。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创业园管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一四年十二月
第二篇: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
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新)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多层次,全方位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和素质,深圳大学出资建设“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为保证创业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的管理以“优选项目、协调指导、咨询服务、安全规范”为主要工作内容,努力为学生营造高效务实的创业平台。
第三条 入园创业团队必须遵守本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创业园的领导机构是“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校长办公室、招生就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室、计划财务部、后勤部、研究生部、学生部、团委、教务部、实验与设备部、科学技术部、社会科学部、校友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创业园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研究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发展规划,制定创业园管理规则。
(二)筹集和管理创业园创业基金。
(三)决定创业项目的资助、入园、退园等事宜。
第五条 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下设“创业园管理办公室”。
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职责:
(一)紧紧围绕创业园工作目标,为创业团队提供优质的管理和后勤服务。
(二)受理项目申报,并进行形式审查。
(三)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并在深圳大学的授权下与入园企业签订合同。
(四)管理和维护创业园公共财产物资。
(五)组织对创业园团队培训工作,协调各学院开设有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与讲座。
(六)负责创业园的对外宣传工作。
(七)完成“创业园管理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第六条 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根据项目申报情况聘请相关专家组成非常设的项目评审委员会。
“项目评审委员会”职责:
(一)对入园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二)对入园团队市场前景和可操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对入园团队申请项目的资金投入进行综合评价。
(四)对是否支持申请项目提出结论性意见,并对所有申请项目进行排序。
(五)对入园团队延长驻园资格的申请进行评审。
(六)根据对入园团队和申请项目的综合评价向管委会提供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 创业园管理
第七条 申请入园的创业团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创业团队必须有明确的创业项目;
(二)创业团队负责人原则上是深圳大学四年级以上(含大四)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未满一年的毕业生。对在职学习的学生不提供资助。
深圳大学二至三年级全日制本科生作为团队负责人有特别优秀的创业项目的,经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批准,也可以提出申请。
(三)遵纪守规、诚实守信、无违纪违法记录。
(四)按专业教学计划的进度安排修完相应课程。
(五)在校生必须经所在学院审核推荐,研究生还需征得导师同意。
(六)创业团队具备一定的创业项目启动资金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七)创业团队自愿遵守创业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并接受管理。第八条 创业团队的入园与退出
(一)入园程序
1、申请入园团队向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提交《创业园项目申报书》
2、接受项目评审委员会专家组评审。
3、项目经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创业团队向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提交《创业园入园申请审批表》。
4、创业企业正式入园后,三个月内应完成工商注册。企业法人及51%以上股权持有者必须符合本条第二款的规定。
5、入园企业与经深圳大学授权的创业园管理办公室签订入园协议。
6、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向社会公布入园或接受资助的企业。
(二)退出创业园
1、创业企业入园孵化期限原则上为一年。表现良好的企业可在入园合同到期前两个月提出申请,通过专业审计机构对其在园期间经营状况进行的财务规范审计,经专家委员会评审批准延长一年驻园资格,获延长驻园资格的企业不超过当年入园企业总数的40%,且需承担一定数额的优惠场租和物管费用。其他入园企业应在合同到期前退出园区。
2、入园企业违反创业园管理规定,违反诚实守信原则,经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报创业园管理委员会审核认定后,责令退出,情节严重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学校保留追缴资助资金的权利。
3、三个月内仍未注册的入园项目,停发第二期创业基金资助款项并责令退出创业园。
4、入园企业因故不能履行合同,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审核认定后,企业与创业园管理委员会终止合同退出。
第九条 创业企业管理
(一)入园企业完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遵守国家政策、法律和法规,合法经营,照章纳税。如有违反,办公室将提出书面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可责令退出创业园和终止资金资助。
(三)入园企业的管理成果、科研成果归企业所有。
(四)入园企业作为独立法人,自行承担入园期间发生的所有经营风险和因企业运营而产生的全部法律责任。
(五)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按照《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园区管理规定》和《入园协议》管理入园企业。
(五)创业园评审委员会对入园企业进行年终综合评价。
第四章 创业基金管理
第十条 创业基金的来源
(一)学校提供专项资金作为创业基金。
(二)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接受的社会捐赠资金。
第十一条 创业基金的申请
(一)接受创业基金资助的项目原则上应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筹资金。
(二)创业基金主要用于深圳大学学生创业企业的初期资金支持。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人民币。
(三)创业企业向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提交《创业项目申报书》和《创业基金申请审批表》。
(四)创业资金申请由创业园管理委员会根据项目评审委员会的意见进行审批。
(五)获得资助的企业法人应与创业园管理办公室签署承诺书,保证企业向管理办公室提交的所有材料和信息真实可靠,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不损害深圳大学的名誉和利益,承诺当企业实现盈利有资助能力时,向学校创业提供资助以便支持更多的学生创业。
第十二条 创业基金的使用
(一)创业基金必须专款专用。
(二)创业企业必须定期向创业园管理办公室提交财务报表,应自觉接受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和学校财务处的检查监督。
(三)企业每月报销的日常经费(劳务、电话、网络、通讯费等)不得超过年资助总额的月平均额,劳务费用总支出不得超过资助总额的50%。
(四)深圳大学计划财务处负责监管资助企业的资金使用,资助资金按前、后两批进行拨付,期中考核合格并符合创业园管理规定的企业方可获得后半期的资金资助。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深圳大学创业园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原深圳大学﹝2012﹞154号文《深圳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废止。
第三篇: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办法(试行)
作者: 2011-03-31 17:35:42 来源:
为进一步规范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领导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领导,研究生部组织管理;各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本办法规定,组织领导本单位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各学院分管副院长、各学科负责人具体实施。
二、资格审查
凡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者,须符合以下要求,准予参加学位论文评阅:
1.政治可靠,思想品德好;
2.通过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和课程中期考核,取得规定 的学分;
3.按学校要求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4.学位论文格式符合学校统一规定;
5.学位论文通过文字重复率检测;
6.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中期检查成绩符合规定要求。
三、论文评阅
经审查同意接受申请的硕士学位论文,须经2名与论文相关学科的专家盲审评阅,论文评阅人应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申请人的导师不得聘为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标准参照《北京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评阅标准》,论文盲审成绩达到70分为合格。
若有1份评阅意见不同意答辩,可增聘1名评阅人;若有2份评阅意见均不同意答辩,则本次申请无效,可在三个月后,一年内申请重新评阅。
四、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各学院根据答辩工作需要成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主席与成员名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确定,报研究生部备案。答辩委员会应由7-9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委员中一般应至少有1名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人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答辩委员会设秘书1名,办理答辩有关事宜,负责答辩工作会议记录,整理答辩材料。
五、答辩专家库
各学院按二级学科建立论文评阅、答辩专家库,每个二级学科专家库至少有10名专家,其中校内专家占2/3,校外专家占1/3。专家库内的专家应由与本学科相同或相近学科,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库应每两年更新一次,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报研究生部备案。
六、答辩名单公示与答辩要求
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人名单及答辩时间安排须提前三天进行公示。未经公示的研究生,不得参加答辩。
每名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汇报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所有参加答辩的硕士研究生须制作演示幻灯片进行答辩。
七、答辩分组
各学院答辩学生原则上按一级学科分组进行答辩,每组5-10人,若一级学科人数超过10人,可按二级学科进行分组;若二级学科不足5人可与相近二级学科合并分组。
某一级或二级学科答辩学生分为二组以上的,根据论文盲审评阅成绩名次,按照成绩平均分布的原则分组。
八、答辩成绩评定与答辩委员会决议
学位论文答辩成绩采取百分制。答辩委员根据答辩人答辩情况,参照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评分标准评定成绩。统计成绩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其余得分的平均分作为学位论文答辩的最后成绩。论文答辩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答辩委员评定成绩低于60分的,该答辩委员投票表决时,应当作出与其评定成绩意见相一致的表示。
各答辩委员会根据答辩情况,就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作出决议,决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同意,方可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报送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三个月后,一年内申请重新答辩一次。
九、末位监控
答辩委员会决议通过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按照规定程序提交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对学位论文答辩全部通过的答辩分组实施“末位监控”:对其中虽通过答辩但成绩排序最后一名答辩人的学位论文进行审议前,须将该论文提交由研究生部聘请的2名校外专家进行盲审评阅。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盲审评阅结果,对论文进行审议,并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含)以上同意,方可通过,并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
十、延期答辩
未按期完成学位论文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同届研究生答辩前一个月提出延期答辩申请。延期答辩申请每人只受理一次,延期答辩期限原则上为一年,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不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后,一年内申请重新答辩一次。
在规定的时间内未通过答辩者,以后不再受理答辩申请。
十一、本办法由研究生部负责解释。此前的有关规定如果与本办法不符,以本办法为准。
十二、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北京工商大学
二○一一年三月十八日
第四篇: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浙商大教〔2005〕424号)
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近几年来各学院从自身实际出发,对实习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组织实习的模式已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实习模式一是由教师跟班指导的“集中实习”模式,二是“时间集中、要求统一、地点分散、食宿自理”的“分散实习”模式。从以往的实践来看,这两种实习模式各有所长,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保证了学校实习工作顺利开展,达到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效果较好。为进一步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学生实习的质量管理,现结合各学院实际,对实习的管理工作作以下规定。
一、“分散实习”的管理
(一)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成立学院实习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应由分管实习工作的学院院长、专业系(教研室)主任、班主任、学院办(或学生办)人员和指导教师等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实习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工作。
2、制订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内容包括:实习目的、要求、内容、任务,实习方式与时间安排,实习的组织领导与指导,实习的考核与成绩评定,以及注意事项、实习纪律等。每次实习前半个月,各学院应将实习计划送教务处备案。
3、准备学生联系实习单位用的有关材料。
4、实习动员。强调本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同时针对将要进行的实习作一些必要的指导,提出注意事项;规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必须完成的书面实习材料,包括实习报告(调研报告)、实习总结等。
(二)实习中的指导
1、采用实习指导教师责任制。全体专业教师均有应参与指导实习的工作。指导教师通过通讯联系(规定每个学生每月至少与指导教师通讯一次)等方法,分别负责几位实习学生的实习指导,并进行督促和检查,使每位学生的实习均能得到教师的关心和指导。
2、填写实习学生考勤表。“考勤表”经实习单位盖章后,由实习学生定期(一月一次)寄给指导教师。
3、安排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学生分散在杭州各单位实习的,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巡回指导、检查;分散在省内其它城市(交通便利)实习的,每次实习安排1~2次巡回指导、检查;分散在其他省份实习的,有条件的学院应安排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检查,也可以利用教师出差之机,指导和检查实习情况。每次巡回检查后均要有书面记录。
4、实习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必须定期编辑《实习通讯》(每月一期),从总体上指导实习工作。每期《实习通讯》送教务处备案。
(三)实习结束阶段的工作
1、向各实习单位寄发实习生情况鉴定表,请实习单位对我校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作一个全面的鉴定。
2、组织实习生进行实习交流。学习交流应包含小组、班组和全院交流等几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实习感受、收获、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工作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等。指导教师应参加各级实习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实习情况。院级交流应通知教务处有关同志参加。
3、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实习交流情况和完成规定的书面实习材料等,由实习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认真评定学生实习成绩。详见《“分散实习”学生成绩量化考核评定表》。量化考评由学院存档,教务处在必要时可进行抽阅。
二、“集中实习”的管理
“集中实习”模式指由学院统一联系实习单位,并指派教师自始至终跟班进行现场指导的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实习前和实习结束阶段的管理工作与“分散实习”相同,实习中的指导由跟班指导的教师负责。
三、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以前相关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浙商大学〔2009〕21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财〔2007〕7号)和《浙江工商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解困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商大学〔2006〕137号)等文件的有关精神,确保经济困难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加强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生,是指在校注册学习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有余力的经济困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提高综合素质,增长才能,并取得一定的报酬,用以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自助性活动,学校提倡、支持并依法组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保护学生的劳动收入。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其管理职责
第四条校学生工作委员会管理、协调、监督全校勤工助学工作。
第五条学生处学生助学服务中心负责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和接受校外用人单位或个人的用人请求,加强学生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切实维护学校、学生、用人单位或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的劳动。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有权拒绝用人单位或个人协议外的要求,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冒用浙江工商大学勤工助学或类似名义组织相关活动。对于扰乱学校勤工助学活动秩序的单位或个人,学校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章校内勤工助学的管理
第八条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必须坚持按需设置和合理设置的原则。
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分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固定岗位是指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长期岗位;临时岗位是指因特殊原因,需临时设置的岗位。
各用工单位申请设立固定岗位或临时岗位,在每学期初须向学生助学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填写《浙江工商大学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申报表》或《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勤工岗位临时用工申请表》,经部门领导签字同意、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统一审核后方可设立。
第九条申请勤工助学岗位程序:
(一)申请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同学是已被学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向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老师提交书面申请并填写《勤工助学岗位申请表》,由学院老师审核;
(二)学院老师审核后,在学院内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学生处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统一发放《浙江工商大学勤工助学上岗证》;
(三)学生凭《浙江工商大学勤工助学上岗证》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公开招聘会, 应聘学校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学生在接到录用通知书后按规定时间与用人单位联
系,并签订《浙江工商大学校内勤工助学协议书》方可上岗。
第十条勤工助学酬金标准、报送及发放:
(一)勤工助学酬金标准:校内固定岗位400元/月,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考核优秀的学生酬金可以上浮15%,考核优秀学生比例不得超过用工数的15%。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10元(报酬上限不超过150元);
(二)勤工助学工资报送:各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本部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对在本单位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进行考核,并填写《浙江工商大学学生勤工助学工资报送单》,于每月25日之前将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一起报学生助学服务中心;
(三)勤工助学工资发放:各单位申报酬金由学生助学服务中心审核后,报财务处统一划拨到学生银行卡中。
第十一条学生助学服务中心每月公示勤工助学酬劳发放金额,以便勤工学生核查。第十二条各用人单位需要更换本部门勤工助学学生时,须向学生助学服务中心提出申请,由学生助学服务中心进行协调更换。
第四章校外勤工助学的管理
第十三条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由学生助学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注重与学生学业的有机结合。
第十四条校外用人单位聘用学生勤工助学,须向学生助学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提供法人资格证书副本和相关的证明文件。经学生助学服务中心审核同意,推荐适合用人单位工作要求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并出具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校外勤工助学岗位报酬由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原则上不低于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五章奖惩
第十六条助学服务中心可以设立以下奖项来奖励在勤工助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
(一)设立“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奖”和“自强之星”,授予在勤工助学工作中表现突出且学习成绩优良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
(二)设立“勤工助学优秀组织奖”,用于奖励积极配合勤工助学工作,组织得力,表现突出的用人部门。
第十七条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助学服务中心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一)不能按要求完成勤工助学工作者,用人单位提出意见后,助学服务中心有权对其进行工作调整;
(二)因从事勤工助学活动而严重影响专业学习者,助学服务中心有权暂停其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资格;
(三)利用勤工助学的机会违反校纪校规者或受到记过以上处分者,助学服务中心有权直接取消其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资格;
(四)违反劳动纪律、法律法规,造成损失且后果严重者,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学生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相关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