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公司为员工提供宿舍涉及之相关法律问题
关于公司为员工提供宿舍涉及之相关法律问题
一、责任的分析与认定 【公司的责任】
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将承租的宿舍提供给员工使用,则公司就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应当对宿舍的管理与安全问题负责。同时公司实际上亦有《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参考该制度第4.5条,“ 爱护公共物品及设施,如发现损坏,应及时向人力资源部及直接主管汇报。”以及第4.11条,“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各宿舍内检查安全隐患。”可知,若宿舍财物、安全等方面发生问题,员工应当及时直接向公司反映,公司须对相关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基于公司免费为员工提供宿舍,同时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对宿舍进行了装修,公司完全是为了为员工提供福利性的住房与较为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故,公司只须尽到一般的注意义务即可,否则将会造成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的不公平现象。在一般的注意义务情况下,即便是出现安保问题、未尽到告知义务等而引起员工宿舍内财物被盗,只有公司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公司员工入住后,提出窗锁损坏严重,且经行政部和安保部检查证实了这一情况,在业主未予及时修理的情况下,公司出于员工居住安全的考虑应当予以先行维修,事后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二百二十一条,“„„出租人未履行维修义务的,承租人可以自行维修,维修费用由出租人负担。”之规定向业主张承担维修费用。同时《租赁合同》也规定了公司应当履行对宿舍楼内安全管理的义务。但是,公司作为管理者未及时修缮却放任了窗锁损坏情况的持续,最终导致发生宿舍偷窃事故。根据实际情况与本律师实务经验来判断,认为公司存在重大过失,因管理漏洞未做好安保工作,为犯罪分子提供了盗窃的机会,过错与失窃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应向员工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如果员工诉诸至法院,公司是否被判决承担连带责任关键在于举证问题。首先,员工须承担公司存在重大过失的举证责任,比如:曾多次向公司提出安全问题、目前窗锁损坏仍未得到修理等。前者取决于员工是否留存有书面证据或谈话录音,后者比较容易举证证明。但如果公司或业主已经及时修复了窗锁,员工无法证明窗锁损坏未得到修理,则公司未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基于企业人性化管理角度考虑,建议公司可以考虑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假设员工具有充分证据证明公司存在重大过失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该责任并非全部赔偿责任。因为即使公司存在重大过错,但员工作为完全民事行为人,其本身是否存在过错对赔偿责任的分担具有一定的影响。如上文所述公司免费提供住宿只须尽一般注意义务即可,而员工自身应当负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同时,公司《宿舍管理规章制度》第3.8条,“„„员工对其个人物品有保管义务,贵重物品和证件等应妥善保存,如有丢失,责任自负。”以及第4.3条,“禁止贵重物品及大笔现金留放宿舍,一旦遗失均由个人承担。”亦有相关规定。
假设公司具有充分证据举证证明员工有过错未尽到注意义务(比如:未锁门、随意摆放贵重物品以及现金等)则可减轻相应的赔偿责任。如果公司无法证明员工有过错或员工确实尽到了注意义务,因盗窃是第三方侵权行为,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直接侵权人盗窃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公司作为宿舍管理方即使有重大过错但并非直接侵权人不可能承担100%的赔偿责任。至于具体的赔偿比例问题,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有明确规定,亦不能规定到如此细致之处,除了交通事故、医学事故等案件法院可以权威机构的鉴定结论做为判决依据,而对于类似本案法院会结合具体案情与双方过错程度等因素确定赔偿比例。
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免费提供宿舍,如前所述不仅可看作为管理方,并且员工入住时填写了《住宿申请表》等书面文件,员工的财物存放于宿舍,还可以理解为双方形成无偿保管关系。参考我国司法实践保管合同失窃案例,在无偿保管人存在重大过失而被保管人无过失的情况下,法院判决保管人承担70%左右的赔偿责任。此外,在物业管理失窃赔偿案例中,作为有偿管理的物业方其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更高,因重大过失未尽到其义务导致失窃的,法院认定的赔偿比例为20%左右。虽然本案性质与上述参考案例有所差别、实际案情亦不相同,但不论公司作为无偿的保管方还是管理方,在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院对于赔偿比例的认定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就本案而言本律师认为法院判定的赔偿比例可能为20%-70%左右的幅度范围,具体的赔偿比例以最终的法院判决为准。
综上所述,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着重大过失应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但并非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法院以具体案情与过错程度等因素认定赔偿比例,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 业主的责任】
公司作为承租人与业主之间为房屋租赁关系,根据《租赁合同》规定,“在租赁期间内,甲方保证出租房屋的使用安全”可知,窗锁出现严重损坏的维修责任在于业主。然而,公司多次向业主提出的维修申请,却一直未得到维修,则业主显然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在公司向员工承担了赔偿责任后,可向业主进行追偿,但同样需要举证证明公司曾向业主提出过维修要求,如公司具有充分的书面证据或电话录音等,则业主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租赁合同》规定,甲方选派的物业管理对除宿舍楼以外的生活园区、公共区域负保安责任。如具有充分证据证明业主选派的物业管理方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为犯罪分子创造了盗窃的机会(如保安擅自离岗、未按照规定进行巡逻等),则亦对此负有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为员工提供集体宿舍,公司会增加哪些管理风险,需要履行何种义务? 公司作为用人单位,一旦向员工提供了集体宿舍,就应当负起相应的安全保障与管理义务,如人身、财产安全,卫生、纪律管理等,应当预见与防范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或其他问题,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或措施予以规范。如因安全隐患等问题,而给员工带来的损失可能因具体情况与过错程度的不同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故建议公司应当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加强宿舍安全管理、对员工开展安全防范教育、全面检查宿舍的设施情况及时与业主沟通反馈等。
三、关于是否为工伤的问题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工伤事故构成有三个要素: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前两个要素暂时姑且不论,工作原因是指履行与工作相关的内容,除公司保安在宿舍内执行安保任务外,在盗窃过程中发生的肢体冲突或人身伤害与执行工作任务无关。公司所咨询的该情形不在法定工伤事故范围内,因此不能认定为工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自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 《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01月01日起实施
第二篇:公司向员工借款的法律问题
公司向员工借款的法律问题
(2011-03-21 18:09:30)
有客户由于购买土地时尚缺一笔流动资金,而获得土地证前又无法向银行借款,于是筹划着向员工借款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于是向本律师咨询是否合法以及如何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本律师对此问题的观点如下:
首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中明确,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除非属于“非法集资”或违反法律的其他情形。
而有关对对“非法集资”以及“集资诈骗”界定,最高院2011年颁布的最新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1.所谓“非法集资”,需要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其第一条中特别指出:“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什么是特定对象,其中第三条规定: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2.另外,根据第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集资诈骗”: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综上,本律师建议该公司在向员工借款的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进行公开宣传,有关公司需要向员工借款的意愿可以通过私下分别协商进行,并分别签署借款协议;
2.尽量控制人数(最好限制在50个),因为即使是私下进行的借款,如果人数超过一定界限也可能会被认为是公开募集资金;
3.在借款协议书中应明确资金用途,并做到专款专用,募集资金的总量也不应超出资金用途的需求;
4.必须保证资金安全,防止资金被人恶意卷走;
5.应尽量保证按时还款,约定利息不应超过银行同期基准利率4倍。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融资渠道,银行借贷则是一种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
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属于其合法收入的自有资金,禁止吸收他人资金转手放贷。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121 条至第 125 条的规定,借贷分为有息借贷和无息借贷两种,其中公民之间的生产经营性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生活性借贷利率。生活性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两倍。1999 年颁布实施的《合同法》第 211 条第 2 款规定: “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1991 年最高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 “ 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 ” 以内的利率肯定受法律保护。
另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第73条规定,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章收入处1倍以上至5倍以下罚款。由此可见,企业之间的借贷是违法的。
总之,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是合法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借贷是不合法的,但是,公民和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不得具有违法情形,否则也无效。
个人与企业之间借贷的合法性
个人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包括个人借款给企业、企业借款给个人,两种情形。其中根据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还有个人股东借款给公司,公司借款给个人股东的情形。
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受法律保护。
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借贷的情形,有严格限制。依照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所以,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通常为非法,不受法律保护,虽然本金支持返还,但是双方无论是否有利息约定,都将面临按照约定利率或者银行利率追缴利息的法律责任。
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出借方依法可以获取利息收入。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凡在银行贷款利率4倍以内的,均为合法有效;如果超过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超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应当注意,避免出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放贷款等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否则借贷当事人将可能因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被追究刑法责任,借款利息也将被追缴国库。
法律依据:
决问题的解答》
第三篇:公司类法律问题之隐名股东
公司类法律问题之隐名股东
江西周象律师事务所公司类法律问题探讨平台从今天开始正式开通了,我们每周都会有不同的议题,供大家交流与分享,同时也欢迎各企业家多提供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用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隐名股东的一些法律问题,众所周知,隐名股东也叫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与隐名股东对应者,通常被称为显名股东。那么隐名投资是指投资人实际认购了出资,但是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股票(仅指记名股票)、出资证明书和工商登记等却显示他人为股东的一种投资方式,在这种投资方式中,实际出资并享有投资收益的人被称为“隐名投资人”、“实际投资人”或者“隐名股东”,而被个投资公司对外公示的投资者则可称为“显名股东”。隐名股东是否会被确认为实际出资人,主要取决于与显名股东间是否有协议及是否实际参加公司经营活动。
实践中隐名股东现象大量存在,这也是经济活动中经营的需要。大家碰到最多的公司的经营运作方式至少分人合和资合两种。股东之间的合作,有的出于人与人的信赖,有的则是侧重于资金的结合。资金的需求和不同人之间的信赖,由此催生了大量隐名股东,对公司经营发展的确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纠纷由此产生。比如:为了规避法律的规定,而成为隐名股东的行为也滋生出来了,部分境外投资者为规避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制度,以隐名出资方式进入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后者如法律禁止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等特殊主体进行投资经营,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向其他行业投资设立公司等,使得这些特殊主体以隐名方式进行投资。再如:利用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设立公司。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推行招商引资,为外省市投资者提供税收、土地等优惠措施,亦使不少投资者纷纷改头换面,以外地客商挂名公司股东,自己退居幕后,换取优惠政策。这些打擦边球的行为,虽然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行为还是弊大于利的,这些行为背后所衍生出来的负面影响将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
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裁判结果。例如:
案例一:南国酒店公司股权纠纷案。京山公司是南国酒店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华兴公司签订协议,由华兴公司出任合资方但不实际出资,京山公司出资但不作为股东成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南国酒店公司。后京山公司把自己在南国酒店的股东权益转让给京华公司后注销,京华公司主张其在南国酒店公司的股东权益,南国酒店公司不承认京华公司的股东权益,产生股权纠纷。广东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从公平合理原则出发,判决确认京山公司在南国酒店公司的股权,确定京华公司的股东资格。
案例二:上海百乐门公司隐名股东股权确认案。上海百乐门公司通过宝城公司间接向上海静安商楼有限公司出资,并通过宝城公司间接分享收益,成为上海静安公司的隐名股东。百乐门公司主张在静安公司的股权,一审认定百乐门公司股东资格,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认为,作为隐名股东,百乐门公司在出资中并未具名出资,不是静安公司的权利主体,百乐门公司的权利义务是通过宝城公司来实现的,而这之间的隐名出资协议仅限于二者之间,百乐门公司不能以该协议对抗第三人,否定了百乐门公司的股东资格。
案例三:过振球确认股东资格案。过振球向无锡刘谭修配厂实际投入资金,履行了出资义务,并参与了经营管理和分红,但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中均没有记载其股东身份,公司也没有向其签发出资证明书。过振球起诉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法院判决对过振球的股东身份予以确认,无锡中院终审对该判决予以维持。
我国公司法对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公司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应当载明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股东应当在公司章程上签名、盖章”。第二十八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第三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应当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第三十三条第二、三款规定,“记载于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上述规定表明,当股东存在出资瑕疵时,负有补缴出资款、承担违约责任等法律责任,但并不必然否定其股东资格,出资不是确定股东资格的唯一判断标准。从上述规定的价值取向分析,对于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在认定股东资格的优先性选择上,《公司法》更倾向于形式要件,强调了登记的公示效力,对前述肯定说中的以实际出资作为股东资格的条件的说法采取的是否定态度,对隐名投资和隐名股东应该是不鼓励的,但若因此得出《公司法》禁止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则有武断片面之嫌,毕竟,不鼓励未必就意味着禁止。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未进行工商登记的股东只是不能对抗第三人,该条规定并未直接指出未进行工商登记的股东不具备股东资格。按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谚,是否可以确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只是不能对抗第三人的结论?需要提出的是,如果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关于隐名出资的相关表述,一般情况下,隐名股东不能以隐名投资行为对抗公司,但如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公司已经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无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情节,应确认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征求意见稿对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持谨慎的认可态度,该规定虽未能正式颁布,但从中可以管窥到最高院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在认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问题上,更倾向于有条件地肯定。
在省、市级司法机关中,亦有部分高级人民法院认可隐名股东或称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资格。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当事人之间约定以一方名义出资(显名投资)、另一方实际出资(隐名投资)的,此约定对公司并不产生效力;实际出资方不得向公司主张行使股东权利,只能首先提起确权诉讼。有限责任公司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且公司一直认可其以实际股东的身份行使权利的,如无其他违背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可以确认实际出资人对公司享有股权。”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公司或股东(包括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和实际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的,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的记载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股东资格,但被冒名登记的除外。股东(包括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和实际股东)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除存在以下两种情形外,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的记载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股东资格:(1)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约定,且其他股东对隐名者的股东资格予以认可的;(2)根据公司章程的签署、实际出资、出资证明书的持有以及股东权利的实际行使等事实可以作出相反认定的”。此外,北京、山东两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虽未明确肯定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但均提出,认定股东资格应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相结合,并考虑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从此角度分析,对隐名股东资格问题应亦持肯定意见。
周象认为:首先,对隐名股东资格问题,应立足于公司法“效益与安全并重,兼顾个体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精神及价值取向,对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予以承认,同时依据商法外观主义,赋予外部交易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对抗权,换言之,隐名股东虽具备股东资格,但不能对抗基于对公司登记事项的信赖而从事交易的第三人。在赋予交易相对人对抗权的前提下,承认隐名股东的股东地位,符合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且交易相对人仍可根据商法外观主义,以其对公司登记文件的合理信赖对抗隐名股东,从而维护交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次,隐名股东应满足下列条件方认可其股东资格:
1、半数以上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出资;
2、公司已经认可隐名投资人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
3、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上述是江西周象律师事务所公司类法律问题探讨平台独家意见,大家有不同意见和建议的,欢迎各自发表不同看法,一起共同探讨。
第四篇:我为公司提建议。。
高效团队、人性管理、廉政建设
本人进入公司已两年,针对公司现状,就公司管理、文化建设及如何留住人才发表点我个人的观点。
公司管理:
1、加强执行力和凝聚力。执行力和部门沟通不畅首先是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执行团的问题,要使员工有凝聚力需要先从部门主管开始。如果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公司管理层都无法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整个公司的执行力只能是空谈
2、增加集体荣誉感,促使员工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公司,能最大利益化为公司考虑。
3、设立晋升制度,竞争机制,让员工看到成长上升的空间。
4、人才计划。公司应培养固定的团队,避免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给公司带来影响。
5、福利待遇方面要有所改变:比如说工作满一年、两年或以上的,年假规定,另还社保类的福利,这也是可以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文化建设: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形成企业共同的价值观,逐渐通过价值观形成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形成较强的凝聚力,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宿感。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可以定期举行一些公司的集体活动
2、有自己的刊物、例如报纸、宣传册,装饰设计图册等。
二、加大宣传,提高形象
公司要想不断的拓展和扩大,必须不断塑造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并且当前世界是一个信息爆炸,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世界,所以,公司应利用当今便捷的通讯工具,在发布企业消息的其中应加大对自身企业形象的宣传,当然,这并不表示可以夸大宣传,吹嘘自己的形象,而是指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以期外界更好的了解公司,产生想加盟我司的愿望
三、双管齐下,检验实效
公司对人才的培育应双管齐下,注重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相结合,并根据员工的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员工实行有针对性的分类培养,制定长期的人才培育计划书。对员工进行培训完后,公司应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可以开展笔试或实际操作考试,这样不仅有利于监督员工认真学习,也有利于公司及时总结培训经验,摸清员工的实际能力。
举办“我为公司提建议”主题活动
公司各部门:
为了公司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打造核心团队、创品牌企业,提升公司凝聚力,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经公司研究决定举办“我为公司提建议”主题活动。
一、参与人员
此次活动面向公司全体员工,不分岗位、不分职务,均可向公司献言献策。
二、活动时间
各位员工应于4月15日前将个人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可实名,可匿名)发送至:929713240@qq.com;
三、活动内容
各位员工可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向公司提出建议,建议可涵盖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1、公司管理:领导及各部门分工、制度建设与完善、管理部门效能服务、财务管理、薪酬制度;
2、经营思路:公司发展方向、资质拓展;
3、文化建设:企业核心价值观、创品牌企业、对外宣传报道、员工业余生活等;
四、活动奖励
公司将对每一份建议认真审阅并保密,并于4月30日前评选出切实可行、执行有力的优秀建议,并给予获奖者奖励。此次活动设一等奖一名,奖金XXX元;二等奖二名,奖金XXX元;三等奖三名,奖金XXX元。
希望每一位员工积极响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畅所欲言,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为公司的蓬勃发展提供动力!
第五篇:员工入住公司宿舍流程
员工入住公司宿舍流程
申请住宿员工到行政办公室领申请表→申请住宿员工填写入住申请表→车间主任,部门主管意见→行政部办公室主任意见→行政部编排住宿→申请住宿员工对应房间入住。○申请住宿员工到行政办公室文员处领取“入住申请单”
○申请住宿员工按照表单要求详细填写“入住申请单”
○申请住宿员工将“入住申请单”填写完毕后,到所属部门签署意见。
○部门主管对“入住申请单”给予同意意见后,由申请人持申请单到行政部签署意见,并安排房间床位。
○申请人持入住通知单到宿舍指定房间床铺入住,并通知宿舍楼层管理员。
员工入住申请表
行政部:
本人-----------是-------------部门的员工,现任职———岗位,入职时间———— 因——————————————原因,现申请入住公司宿舍楼,请给予安排。申请人:
申请日期:
部门主管意见:行政部意见:
入住宿舍通知单
致:宿舍楼层管理员:
现有————部新入职员工————先生/女士,请按公司规定安排宿舍——房——床位 所发放的物品名称及数量,请进行详细登记并要求该员工予以签名确认。
多谢合作
行政部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