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当前校车交通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浅谈当前校车交通安全的隐患及对策
当前,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省厅、市局和支队开展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作为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的校车交通安全也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
所谓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目前,运行的这些车辆有学校自购的、雇用的;有部队、企事业单位接送员工子女提供的;有私人接送学生的车辆;也有靠学生自己搭乘社会上的营运车辆等等。因为其搭乘人员多、且中小学生、幼儿具有好动性、情绪不稳定、自制力欠缺等特点,加上当前一些单位或个人用来拉送学生的车辆安全性能低,极容易造成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甚至是群死群伤亡交通事故,事故后果非常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如何结合当前如火如荼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有效的管理校车,治理校车,确保校车交通安全,保护师生权益不受侵害,营造安全、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是当前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当前校车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
隐患一:校车管理制度不健全。多年以来,只要一提到校车交通安全问题,一般人都会这样认为,那是交警部门的事情,其他职能部门乃至政府很少参与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政府部门对学生交通安全的问题没有形成有效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许多地方把解决措施没有上升为政府行为加以贯彻执行,仅凭交警一个部门管理。隐患二:交警部门、教育部门排查校车力度不够。目前接送学生的车辆五花八门,品种甚多。学校迫于自身经济条件和利益,认为只要将学生送出校门就没有责任,而对违规校车现象置若罔闻。交警及教育部门对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信息掌握不清,底数不明,台帐不全,不便于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导致此类车辆成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盲区,更是一个危险区。
隐患三:仅注重了对学生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家长的宣传。目前,交警部门经常对辖区内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课,这无疑对提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对学生家长却很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尤其是儿童,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自身认知能力差,在许多的行为及做法上家长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部分学生家长安全警惕性不高,为了图省事方便或从费用考虑,未能主动拒绝违法校车,甚至对处罚取缔“黑车”、“病车”不理解。
隐患四:载客车辆类型多、存在违规改装情形。在对正规校车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对非专用校车的管理。有的非专用校车为多载学生,让学生挤在原本不够的座椅上或在座位通道内加座,严重影响车辆安全性能,严重违反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对校车标准有明确规定。特别是部分以盈利为主的“黑校车”使用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报废车和非法营运客车通过改装座位来接送学生现象比较突出。车容车貌脏乱破旧,车内私自改装,车辆的制动器等重要安全部件均难以达标,安全技术性能较差。
二、当前隐患产生原因
从客观上看,校车整治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任务,牵扯部门多,责任大。目前,对校车进行集中整治的单位主要是公安交警部门及教育部门,多部门整治的联动模式运行难度大。交警部门张贴的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图板以及与校方、校车驾驶员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等只能提高部分学生、学生家长及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大多数学校对于校车的安全运行重视不够,只愿意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及教学设施上,忽视了对车辆维护及驾驶人的资金投入。
从主观上看,在很多家长眼中,挤公交是常事,因此,在遇到校车超载问题上,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以为不出事就没关系。另一方面学校迫于自身经济条件和利益,认为只要将学生送出校门就没有责任,而对校车超载等现象置若罔闻,甚至为了吸引生源,号称有校车,实际租用的是无校车准运证的“黑校车”,疏于管理;一些受利益驱动,存在侥幸心理的驾驶人也参与其中。也正是由于这些家长对校车现象的放任,促成了校车超载现象及“黑校车”现象的愈演愈烈。另外,家长维权意识薄弱,缺乏有效措施保护孩子权益。
三、针对校车交通安全隐患的对策建议
校车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校车安全隐患问题需要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疏堵结合,规范治理,形成有序、长效的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机制,才能真正保障学生交通安全。
对策一:协同多部门健全校车及其驾驶人管理长效机制。在校车管理使用过程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是单靠哪一个部门或是突击整治就能解决的,而要从根本上清除学生出行各类交通安全隐患,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综合治理”的管理机制。针对校车少、学生多、路况复杂等情况,各级公安、教育等行政职能部门相互沟通,积极向政府汇报、沟通协调,共同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隐患多的问题。针对隐患一和隐患二,交警部门应联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校车 “户籍化”管理档案,多排查,做到校车数量清、底子明。对学校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地址、校车型号、使用性质、责任民警以及定期检验情况等进行登记并及时更新的工作台帐,落实车辆及驾驶人安全管理要求,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凡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一律取消运营资格。
对策二:加强对学校、家庭的联系沟通。针对隐患三,首先要通过向师生及家长公布报警联系电话,开展校园安全摸底调查、隐患排查,定期公布校车定期安全检测公告等方式,使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状况。其次要完善违法举报机制,鼓励大家主动举报有违法行为的车辆,并告之他们有举报违法行为的义务和拒绝乘坐超员车辆的权利,提高广大学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策三:多检测,消除校车安全隐患。由于校车承载对象的特殊性,校车超员问题逐渐上升为一个广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隐患四,交警部门要严格接送车的定期安全检测,按照2009年11月公安部《校车标识》(GB24315-2009)国家行业标准和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国首部专门规范小学生校车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保证运行的校车符合规定。凡车况破旧、安全技术状况不符合要求、擅自改装、安全门窗不能有效开启、消防器材配备不齐或无效的车辆,一律责令限期整改,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立即报废,消除安全隐患。要参照客运车辆管理制度,强化车辆日常保养和维护,确保行车安全;要对接送车统一外观标识,便于识别;要将接送车列入强制保险之列,确保一旦发生事故后能妥善进行善后赔偿调解。
第二篇:当前网吧消防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
网吧消防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
[摘 要]:网吧作为当前一类公众聚集娱乐场所,具有火灾荷载大、用电量多、人员密集、设备价值较高的特点。这种特点使得网吧的消防安全现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重点就网吧的消防安全现状和火灾原因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关键词]:网吧 消防安全 分析 对策 1 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互联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的服务,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于是,网吧作为当前的一类公众聚集娱乐场所,成为一项热门的行业。但是,网吧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方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网吧的消防安全系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吧具有火灾荷载大、用电量多、人员密集、设备价值较高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2002年6月16日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有25人死亡。2006年6月4日河南省平项山市皓月网吧突发火灾,造成27人烧伤。面对这些历历在目血的数字,今天探讨加强网吧消防管理,预防火灾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网吧消防安全隐患分析
2.1选用场所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网吧大部分是租用已建成的房屋,改变了其建筑原有的使用性质,其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内部结构相当一部分达不到现行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存在难以整改的先天性火灾隐患。
2.2人员密度大,疏散通道不畅,逃生困难。网吧业主盲目增加计算机数量,造成疏散通道宽度不足,疏散通道不畅通;占用或堵塞安全疏散出口;加之许多网吧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通常24小时营业,大部分有了“包宿”制,为了逃避执法部门的检查,多数网吧在晚上12点以后就把大门锁闭,把网吧娱乐人员关在网吧内上网。这种营业方式的严重危害性。
2.3消防设施不到位或损坏,火灾时无以应对。为降低成本,一些网吧减少了在消防设施方面的投入,如:在多层建筑内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没有依据消防技术规范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火分区设置不当或未设置的;未依照消防技术规范设置防烟排烟的;未配备基本灭火设施及器材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等缺失或不足的;消防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等等,发生火灾无以应对,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4电气线路安全性能差。敷设电线线路时,部分网吧的强电、弱电线路没有分开,电源线路与信号线没有单独套管或分开设置,且大部分线路沿地敷设,没有采取防损坏措施,易造成线路破损引发短路事故及触电事故。
2.5从业人员及上网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缺乏。部分年轻人由于阅历浅,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消防安全知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尤其是消防逃生自救知识几乎是空白,遇到火灾时的心理素质差,不知道怎么办,应对能力相对较低,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形成混乱局面,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2.6消防安全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网吧没有按《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和紧急安全疏散方案,有些即使制定了也仅仅是停留在纸上,没有切实的去执行、去演练,营业中没有专人进行安全巡视检查,散场时也不能全面清查。
3网吧消防安全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根据网吧火灾危险性的特点,要加强网吧安全经营,应采取以下措施,切实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3.1把好源头关。加强建审、验收和开业前检查,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加强对网吧的建审、验收、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是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确保网吧走上规范化的消防安全管理轨道的重要手段。
3.2增强经营者和网吧管理员消防安全意识,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网吧作为公共娱乐场所,各级管理部门要督促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应当严格执行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严格消防安全管理,要求其提供《网吧消防安全承诺书》,明确其承诺事项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其责任意识。
3.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提高公共娱乐场所的自防自救能力。网吧的业主在申请开业前检查的同时,要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学习和掌握《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定期开展自查,消除火灾隐患。同时利用案例,开展防火安全消防教育,让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掌握逃生自救常识。大力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召开专门的培训班、会议,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火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使网吧上网人员自觉树立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基本常识,从而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3.4适时“错时”抽查网吧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情况。公安消防部门应将辖区内较大规模的网吧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范畴,严格落实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规定,对列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网吧应每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其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情况进行抽查,尤其是“错时”抽查,督促完善其预案制定及演练效果。
3.5加大执法力度,整顿消防安全不合格和存在隐患的网吧。公安消防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对不符标准的(消防设施、设备不全或失效的),尤其是疏散通道不畅的、安全出口数量不足的、疏散指示标志缺失的、应急照明照度不足的、灭火器材不完整好用的应严格依法予以纠正,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对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该停业的停业,该查封的应依法予以查封,决不能姑息迁就,酿成大灾。
3.6建立健全严格的用火用电制度。“电气设备管理”,做到定人定设备,按规范定期检查更换电气线路、电脑设备等; “禁止易燃、易爆”,禁止在该类场所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尤其是禁止烟火,在该类场所,吸烟者较多,应通过业主严格管理,消防监督机构、文化管理部门不定期检查、抽查等方式,杜绝此类现象。结束语
网吧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在享受高新技术所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时,必须警惕和预防它随时可能带来的灾难。做好网吧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长期工程,对隐藏在网吧里的火患,必须引起网吧行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消除隐患,杜绝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娱乐环境。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2008年10月28日发布
2.《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公安部第39号令
3.《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3号,2002年9月29日公布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11月14日公安部令第61号公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第三篇: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及治理对策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道路交通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村交通工具由原来的非机动车被现在的机动车所取代,农民出行由七十年代的步行、骑自行车,发展到最近几年的摩托车、小轿车,买拖拉机、汽车、农用车搞运输,这给农民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也给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农村道路基础
设施不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相对缺乏;交通结构比较复杂,混合交通比较普遍;交通参与者的法律观念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农村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亡人群中大多数来自农村,给许多农村家庭造成了破坏。因此,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是摆在各级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大和紧迫的任务。笔者结合辖区农村道路实际情况,从中分析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和存在隐患,并提出粗浅的建议和对策。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
(一)道路交通环境差,安全设施建设滞后。具体表现在:第一,道路通行条件差。近年来,虽然实施“村村通”工程后,道路增长比较迅速,使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原来的泥巴路、砂子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但是,这仅仅是对路面进行了简单的硬化,道路的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二,道路安全设施未能配套,交通标志标线不齐,甚至成为“盲点”,导致危险重重;第三,事故黑点路段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因资金短缺,事故多发路段的路况不良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甚至连必要的交通安全基础配套设施也缺乏,导致危险路段时刻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机动车驾驶人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驾驶技术比较“毛糙”。在农村因很多驾驶员文化程度不高,担心去考驾照过不了关,所以无证驾驶的情况较多,尤其是拖拉机、低速载货汽车驾驶人较多,由于缺乏严格的学习培训,交通法规及安全知识知之甚少,导致遇到险情时应变能力差、心慌、手忙脚乱,从而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守法意识及安全意识不强。哪怕有驾驶执照的人,由于很少参加交法知识的学习活动,导致平时守法观念差,开车只顾自己前行,丝毫不顾别人的安全,随意超速行驶、酒后驾驶、人货混装等严重影响安全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农村发生的交通事故来看,绝大多数就是因为违法驾车造成的。
(三)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安全意识极其淡薄。具体表现在非机动车、行人随意穿行道路和闯红灯,与机动车争道等等;有些群众不考驾驶证就驾驶车辆上路,连起码驾车靠右行驶最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都不懂,不要说其它不戴头盔、违规载客驾驶无牌无证等违法行为;还有集市占道乱摆乱卖、占道晾晒农作物等行为,他们这些人只是考虑到他自己的利益,贪一时方便,不考虑交通安全问题,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四)机动车数量增长迅猛,车况安全性能差。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机动车除了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外,还被用作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而进入农村家庭。四轮农用车、电动车、三轮汽车、两轮、正三轮摩托车等种类繁多,且每年增长迅速。同时,在农村由于受利益驱使,一些性能、质量达不到国家强制标准的机动车也一拥而入,加上繁杂的手续、费用等,使得农村大多数机动车无牌无证或假牌假证或非法拼装,甚至是报废机动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给道路交通埋下了安全隐患。
(五)道路管控未到位。目前,由于警力不足,农村交警中队设置不够,而每个派出所只有一名民警负责交通安全,他们本来应付治安案件的任务已相当繁重,很难再腾出时间和精力来帮“打理”交通,这就导致农村交通安全管理力量仍然十分薄弱,交通执法未能保持长期严管态势。同时,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也不够,往往觉得交通管理工作是交警部门的事,缺乏必要的协调,以至于整体防控体系不能有效地形成。凡此种种,导致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未能有很大的、明显的改观。
二、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交通宣传跟不上。农村道路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管理难度大,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陈旧,事故隐患多;由于农村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通相对较低,法律意识和(来源:好范文http://www.xiexiebang.com/)交通安全意识谈薄,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少、了解少、受教育少,大部分人认为只要不发生伤亡事故,一般的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紧要;而针对农村广大农民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少之又少,交通安全公益性宣传教育几乎空白,没有形成从源头对农村群众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落后。近几年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农村道路密度不断增大,车流量成倍增长,但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交通安全管理及农村农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落后,农村道
第四篇:浅谈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
浅谈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 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校车的出现,为 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从全国来看,与校车 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却不断增多,这暴露出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 题,给我们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 管控,刻不容缓。
一、当前校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当前校车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 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 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 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 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二)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熏心 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十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 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 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 警检查,竟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三)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家长缺乏责任心。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家庭与在读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 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接送上,所以,也不过多地关 心学生的安全;还有的学生父母,因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统一管理,自己却什么 心也不操。而我们有的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员工,
由于自身接触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较少,学校方面 也较少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明交通行为的 养成。以上这些,仅靠交警部门的宣传和查处是远远不够的,是杯水车薪,是收不到大的交通安全效果的。
二、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当前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主要以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居多,有的学校虽购置了校车,但为了节省开支 而疏于保养。学校如果按正常核载标准接送学生,觉得负担就会加大。所以,正规校车的缺位,直接导 致了“鸠占雀巢”的现象,也由于此种原因,“黑校车”便逐渐产生。黑校车”市场(二)学生跨区就读开辟“黑校车 市场。学生跨区就读开辟 黑校车 市场。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父母追逐“名校”,他们坚信,好的教育能 够成就孩子的未来,于是绞尽脑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我们很多“名校”,均集中在城区。致使学生跨 区就读的比比皆是。造成孩子没有就近入学。因此,学校和家长有时就会“自发”地租用一些私人车辆接 送学生。私人车辆,为了节约成本,便以恶性“超员”的方式来降低人均费用,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
三、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对策。加强校车安全管理的对策。(一)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共管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要解决校车问题,关键还得靠政府介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对车辆、收费标 准等方面严格评审和考核。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全区的校车,检查营运者的营运手续,检查驾驶 人的驾驶资质,登记校车的行驶路线,加强路面的监控,发现无营运手续的校车,一律取缔和停运。当 然,交警部门要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非法校车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深入学校,加强校 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对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校车一律停运,待其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常营运。教育行 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督导和管理,要把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只 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并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二)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
。因此,交 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积极推行错时联勤制度,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从业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扎口”管理,逐步使 不安全的“危校车”与不规范的“黑校车”,主动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 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 的同时,与学校和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存在违法“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应当采取适当方式进 行处罚,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加强校车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校车一旦失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 大道路交通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 提出警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上,我们交警部门谨向有关部门,特别 是有关学校部门与驾驶员朋友们,发出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的身上做起,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做起,从每辆校车的安全做起,坚决杜绝不安全因素与不法行 为的存在,共同为广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活拨可爱的学生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与平安的未来!(当前,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无边界、扁平化的网络社会阶段,正由单纯技术平台变得更具社会交往、传播 等公共领域色彩。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邓娟认为,对网络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化引导,是一种 迫切的必然。作为基层网络管理部门负责人,江西省鹰潭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洪瑜君表示,互联网不 是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本质是现实的、面向公众的、直接对社会产 生影响的。要像管理现实世界一样加强互联网管理,使其不成为谣言滋生、传播的温床。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互联网传播领域的毒瘤,其破坏力远远超出虚拟社会,危害巨大。近日,公安机 关重拳打击这种网上公害,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和政府净化网络环境的决心和魄力。各界人士积极建言 铲除网络谣言,除了需要网民自律外,法律要敢于“亮剑”,应尽快织密互联网的法律保护之网。网络世界不是法治盲区。世界上很多国
家都制定了专门针对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以净化网络信息、加强网络管理。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介绍,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互联网 “与真实世界一样进行管控”;在日本,制造网络谣言的人,可能被判处3年监禁和30万至50万日元罚 款,而且警务部门有权要求通信商为其保持60天的通信记录,以便调查谣言来源;新加坡有专门的媒体 发展管理局,负责查处网络谣言,严重造谣者会面临诽谤罪的起诉。从根本上解决网络谣言问题必须通过法治。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认为,虽然网 络是虚拟的,但生活在现实中的网络使用者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在红网董事长舒斌看来,打 击网络谣言,维护互联网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是事关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这不仅需要网 络媒体的自律、网民的自警自省,更需要规范健全的法律法规。新浪博客网民“重庆刘洋律师”分析说,网络谣言滋生,源于法律制度滞后。与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相比,法律、政策及管 理并没有相应跟上。比如,我国法律对何为散布虚假信息、何为虚假信息,尚没有明确规定。这不仅不 利于互联网管理,而且不利于网民把握网上发表言论的尺度。构筑互联网空间的法律保护之网,广大网友积极建言献策。凤凰网网民说,网络谣言是“社会毒 品”。打击网络谣言,首先要靠广大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其次,要靠网站加强 信息发布管理,不给谣言提供传播渠道;最后,更要靠依法管理,尽快制定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行为性质、责任认定、危害赔偿以及管理的主体、程序、监督等做出明确规定。依法追究 造谣者责任,鼓励和帮助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做到鞭挞“制毒者”、警示“贩毒者”、警醒 “中毒者”。人民网网民“巍巍焉山”认为,要强化对互联网的监管,对活跃度较大、浏览量较高的网 站、社区要定期检查,通过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热线等形式,鼓励媒体、网民参与监督;对造谣者和 违反法律规定的网站依法查处,绝不纵容姑息,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 境。2012 公务员申论热点:细看我们的分配制度 在分配制度方面,最担心的就是分配不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分配不公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京佳卢宇 恒老师针对今年两会中的热议话题:“分配不公”给广大备考者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备考者在备考之路 上指明方向。首先,分配不公有它内在的原因,解决分配不公就要先从原因着手:
一、社会历史原因。分配不公看似是近些年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是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 社会历史原因 问题。如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都是造成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
二、体制改革不到位。目前我国还处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 体制改革不到位 善,法律和制度还不健全,使得一些人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财富。而有些不符合 市场经济要求的因素仍然存在,比如行政性垄断等,造成了市场竞争不公平,也导致分配不公。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劳动者工资增
三、分配制度改革滞后 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 二次分配中,再分配调节机制不健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尚未有效发挥; 财政支出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比重偏低,均衡性转移支付比例过小;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 健全,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 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等还不健全。找到了原因就要从原因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措施,这是些申论策论文的基本思路,而这些对策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点: 提高劳动报酬,使劳有所得。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首先,要促进工资增长。其次,提高最低工
一、提高劳动报酬,使劳有所得 资标准。然后,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后,增加农民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政府监管,加
二、规范分配秩序,强化监管 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首先,对非法收入,应坚决取缔。其次,对“灰色收入”,应大力规范。然后,对垄断收入,应严格调控。最后,对高管薪酬,应规范限制。
三、加大调节力度,运用财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加大调节力度,运用财税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力度 首先,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用于帮扶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及更多的群体。其次,加大个税调节力度,让中低收入群体得到更多实惠。最后,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特别是做好高收入者应税收入的管理和监控,减少税收流失。另外,还应该逐步建立健全财产税制度,使税制更加健全,调节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四、帮助困难群众,扶贫济困,促进公平。帮助困难群众,扶贫济困,促进公平。首先,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保证低收入 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其次,不断完善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国、能够基本满 足多种困难救助需求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 制度。然后,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力度,提高扶贫标准,逐步提高贫困人 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最后,鼓励和引导慈善事业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和政策,规范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培育慈 善发展环境,鼓励更多先富裕起来的人投身慈善事业。2012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2012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背景链接】 背景链接】 链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以政协为例,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13日已经 闭幕,本次会议的提案审查报告显示: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委员共提交 提案1200余件。其中,涉及社会管理方面的提案427件。【京佳标准表达】 京佳标准表达】 [权威引述] 权威引述]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 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原因剖析] 原因剖析]
第一,社会转型期,老百姓的公共需求转变 第一,社会转型期,老百姓的公共需求转变。原来是温饱问题,现在转向公共产品,包括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和环境保护等。第二,阶层群体冲突增加 第二,阶层群体冲突增加。这些年来中国社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纷纷出现,新的社会阶层与 传统社会阶层之间,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由于利益获取模式的不同往往会发生各种冲突与纠纷,这些冲突 与纠纷极易引发社会问题。第三,流动性问题。目前我国有超过2亿的流动人口,在中国的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 第三,流动性问题 流动。这种流动对社会管理提出很大挑战。第四,社会价值观失范。中国社会用30余年走过了西方社会数百年的历程,既有价值观已经失去了 第四,社会价值观失范 共识,新的价值观又没有真正形成,容易造成社会性的焦虑与迷茫。[措施参考] 措施参考] 第一,转变政府角色。第一,转变政府角色。政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力军,因此,必须要加强政府角色的转变,建设服务、法治、责任、廉洁型政府,努力把公共服务做好,把市场监管做好,把利益分配关
第五篇: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管理对策1
孝义十中校车安全管理交流材料
目前,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可否认,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校车的出现,为孩子们的上学、放学,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行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与校车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不断增多,暴露出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可忽视又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学校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规范校车的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加强对校车的安全管控,刻不容缓。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方面:校车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校车的交通安全问题。
(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
从校车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述车辆的存在,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重大隐患。
(二)利欲熏心、心存侥幸,超员违法行为突出。
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警检查,竟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
(三)安全宣传不到位,家长缺乏责任心、学校缺少教育。
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家庭与就读学校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接送上,所以,也不过多地关心学生的安全;还有的学生父母,因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统一管理,自己却什么心也不操。而我们有的学校,由于自身接触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较少,学校方面也较少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明交通行为的养成。
以上这些,仅靠交警部门的宣传和查处是远远不够的,是杯水车薪,是收不到大的交通安全效果的。
二、校车产生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
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
(二)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因此,交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有意识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逐步使不安全的、不规范的“黑校车”,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
(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督查,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加强校车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校车一旦失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提出警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上,我们谨向有关部门,特别是驾驶员朋友们,发出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的身上做起,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做起,从每辆校车的安全做起,坚决杜绝不安全因素与不法行为的存在,共同为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活拨可爱的学生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拥有一个充满希望与平安的未来!
孝义十中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