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校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解决了接送困难,但频发的校车事故却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 和 社会稳定,牵动每个人的心,校车安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校车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校车安全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得解决对策。
【关键词】校车安全对策学生家长
一.安全问题的事例
于2002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实施了农村“撤点并校”,将临近村落的学校进行合并,发展成中心学校。“撤点并校”在大量补贴资金的推动下迅速席卷农村。在这一政策的实施下,中国农村小学校数量从1997年的51万余所减少到206年的29万多所,减幅达42.5%。而从整体来看,至2006年全国的小学校数量已经降到建国初的水平,而且,由于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跟风,不顾学生就学路程、寄宿条件等,为合并而合并,给广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带来了更重的负担。言校车的投入运行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11年11月16日上午9时40分许,甘肃省正宁县榆林 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人为幼儿。令人悲叹的是: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12月12日下午17时50分许,江苏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 一辆车牌为苏CR1836,少林派SLG型校车在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泥潭,事故导致15名学生遇难深层原因分析 深层原因分析目前,我国有各类普通学校和幼儿园60万余所,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有2亿多人,有 9000余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2][1]
二.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
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 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这些车辆 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车体本身不达标导致校车事故多发
目前学校校车大致分为四种形式: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
比皆是。【3】。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的学生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便比
(三).司机素质较低导致校车事件频发
目前,由于大部分校车是社会车辆,司机没有校车运营的专门要求,违章驾驶、缺乏责任意识等现象突出,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十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一趟多烧油。拉上学生后,有的驾驶员,为了逃避检查,在校车玻璃上,贴上了黑色的太阳膜,让路面上执勤交警,不易观察到车内的坐 员情况,以方便自己超员、超载;甚至拉上学生超员后,为了逃避交警检查,竟 然舍弃宽敞的马路不走而走坎坷不平的羊肠小路,这样很危险。更有甚者,为了多拉些学生,一个座位上挤两三个; 甚至把车内的座位拆下来 以扩大车内空间。让学生一个挨一个的站在车厢内。从而,人为地,促成了“超员”现象的发生。因此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在全国频发。四,校车运营混乱、监管不力。在校车管理上,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目前实行的是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然而,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最大的弊端就是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从而造成管理结构松散,沟通环节繁多,管理效率不高、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
(四).校车立法空白[4]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完善的专业校车市场构成了校车交通安全的最可靠保障。从校车市场发展的教训上来看,为了实现校车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规范运行,国家必要的干预主要表现在校车基本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方面。现实中实施校车系统不仅要有质检总局制定的校车标准,更需要教育、交通、公安等诸多部门的相互配合,仅仅依靠某一部门/机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校车系统的实施,必须从法律层面来管理,为实施校车系统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基本的校车管理法规制度还有待建立。
(五).学生跨区就读开辟“黑校车”市场[5]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父母追逐“名校”,他们坚信,好的教育能够 成就孩子的未来,于是绞尽脑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我们很多“名校”,均集中在城区。致使学生跨区就 读的比比皆是,造成孩子没有就近入学。因此,学校和家长有时就会“自发”地租用一些私人车辆接送学生。私人车辆,为了节约成本,便以恶性“超员”的方式来降低人均费用,以达到自己赚钱的目的。第七,安全宣传不到位,学校、家长缺乏责任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由于家庭与在读学校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不便,学生家长对交通费用的负担能力也相对较弱,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孩子的接送上【3】。所以,也不过多地关心学生的安全;还有的学生父母,因长年在外打工赚钱,将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统一管理,自己却什么心也不操。而我们有的学校、幼儿园的师生、员工由于自身接触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较少,学校方面也较少进
行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学生交通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文明交通行为的养成。正规校车的缺位滋生不合格校车的泛滥。当前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主要以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居多,有的学校虽购置了校车,但为了节省开支而疏 于保养。学校如果按正常核载标准接送学生,觉得负担就会加大。所以,正规校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黑校车”逐渐产生。
三.解决的对策
(一).落实政府责任[6]
对于发展校车,政府责任不可缺位。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比如通过立法保证校车的路权,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等,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加之,校车运营的利润较低,责任重大,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吸引力不大。所以,政府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日常运营,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对于校车的发展,政府应该承担主导责任,积极推动校车工程的实施,为普及校车提供资源,并对日常运营实施严格监管。政府还应推动相关立法,一方面让校车在行驶中享有一定“特权”,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安全,另一方面为监管校车运营提供依据。
我国没有专门的校车法,在义务教育法中也没有关于校车的规定,造成监管中无法可依。另外,一些统筹的工作也需要政府各部门互相协调来做,比如设计校车的行驶路线等,这些更加说明政府在校车安全问题上的重要性。
(二).拓展工作思路
关于校车的运营,目前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对于具体的运营,有些地方尝试成立专门的校车公司,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办校车不能是单纯的“慈善工程”,在校车的运营中,政府应该以适当补贴弥补其利润的不足。激发企业办校车、办好校车的积极性,只有从根本上努力,校车的缺乏,校车服务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当然,政府不一定要把购买、运营等具体事务一揽子包办,可以鼓励企业、学校来办校车。但是政府也不能完全不管,要切实做好立法、监管、统筹等工作。[7]
(三).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要解决校车问题,关键还得靠政府介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对车辆、收费标准等 方面严格评审和考核。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全区的校车,检查营运者的营运手续,检查驾驶人的驾驶 资质,登记校车的行驶路线,加强路面的监控,发现无营运手续的校车,一律取缔和停运。当然,交警部门 要和各乡镇公安派出所密切配合,加强对非法校车的查处力度。同时要深入学校,加强校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对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校车一律停运,待其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常营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幼 儿园的督导和管理,要把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只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并将 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唯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
(四).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因此,交警 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强手联合,积极推行错时联勤制度,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 地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从业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扎口”管理,逐步使不安全的 “危校车”与不规范的“黑校车”,主动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
(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8]
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公 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的同 时,与学校和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对存在违法“校车”的学校、幼儿园应当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处罚,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加强校车的科学管理”意义重大,校车一旦失控,极易发生群死群伤的重特大 道路交通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提出警 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在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上,我们交警部门谨向有关部门,特别是有关学校 部门与驾驶员朋友们,发出呼吁: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的部门做起,从自己的身上做 起,从一个小小的细节上做起,从每辆校车的安全做起,坚决杜绝不安全因素与不法行为的存在,共同为广 大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让活拨可爱的学生们,人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人人都拥有一个充满希 望与平安的未来。
(六).安全绝不仅仅只是车好就行[9]
硬件保障只是提高校车安全系数的一部分,校车监管、执法和高标准的运营管理,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如果教育、交管、安监等部门能够真正各司其职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老师、家长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全社会共同关注营造良好的校车交通环境,就能够有效避免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个坚持“孩子优先”的国家,一个“呵护未来”的社会,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从校车安全问题起步,真正的维护培育好祖国的花朵,平安是福,安全是金。良好的安全秩序要靠机制来维护,靠责任心来呵护,要靠监管来保障,靠规范化管理来运行。惟其如此,校车安全才能使师生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村小撤并牵出校车问题 专家吁未配车地区放慢进程。2012年02月21日09:32 中国新闻网
[2]校车问题再次引社会关注 校车安全发展出路在哪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时间:2011-11-21 11:07:231,[3]吉诃;民工子女就学“非法”困境 [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12期 [4]程经道.建设农村“校车工程”期待政府“买单”[J].伴你同行
[5]闫叔河,刘治国。管理与责任——对校车安全问题的思考([6]陈小平,李凤虎,崔岩.保障校车安全重在落实政府责任。
[7]浅谈管理与责任——对校车安全问题的思考。考试吧(Exam8.com)
[8]陈仓大队 陈君明邮箱:baojinews8690073@163.com
[9]发改委:校车问题不能一刀切 正研究15个问题2011年12月31日04:46
第二篇: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校车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明天的希望,校车为学生提供了便利,解决了接送困难,但频发的校车事故却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 和 社会稳定,牵动每个人的心,校车安全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校车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分析校车安全频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得解决对策。
一.安全问题的事例
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实施了农村“撤点并校”,将临近村落的学校进行合并,发展成中心学校。由于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跟风,不顾学生就学路程、寄宿条件等,为合并而合并,给广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带来了更重的负担。校车的投入运行为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难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校车安全事故频频发生。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 子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相撞,造成21人死亡,其中19人为幼儿。令人悲叹的是:发生事故的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12月12日,江苏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 一辆校车在行至张后屯村附近时,因躲避一辆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滑入路边泥潭,事故导致15名学生遇难。目前,我国有各类普通学校和幼儿园60万余所,在校学生和幼儿园儿童有2亿多人,有 9000余万名学生需要乘坐校车。
二.造成校车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条
(一).车况较差、车型混杂,缺乏营运规范
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让人担忧。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
(二).车体本身不达标导致校车事故多发
目前学校校车大致分为四种:学校自备车、学校租用客运公司的车、家长自行组合的车、私人或社会车辆和校办企业联合社会企业一起运营的车,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农用三轮车、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成为营运学生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我国,每天有数百万的学生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车上下学,因车体不达标而引发的校车事故便比比皆是。
(三).司机素质较低导致校车事件频发
由于大部分校车是社会车辆,司机没有校车运营的专门要求,违章驾驶、缺乏责任意识等现象突出。在校车管理上,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目前实行共同管理、共同负责。然而,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最大弊端是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缺乏责任主体,从而造成管理结构松散,沟通环节繁多,管理效率不高、责任主体不明等问题。
(四).校车立法空白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完善的专业校车市场构成了校车交通安全的最可靠保障。为了实现校车市场的良性发展和规范运行,国家必要的干预主要表现在校车基本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方面。因此,校车系统的实施,必须从法律层面来管理,为实施校车系统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基本的校车管理法规制度还有待建立。
(五).学生跨区就读开辟“黑校车”市场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市区域在不断扩大。学生的父母追逐“名校”,他们坚信,好的教育能够成就孩子的未来,于是绞尽脑汁,把孩子往名校送,而我们很多“名校”,均集中在城区。致使学生跨区就读的比比皆是,造成孩子没有就近入学。当前使用校车接送学生的主要以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居多,学校如果按正常核载标准接送学生,觉得负担就会加大。所以,正规校车的缺位,直接导致了“黑校车”逐渐产生。
三.解决的对策
(一).落实政府责任
对于发展校车,政府责任不可缺位。校车的运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还需要制定一系列国家标准等,这些资源只有政府能够提供。加之,校车运营的利润较低,责任重大,更多的是公益服务性质,对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吸引力不大。所以,政府应该在校车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制定相关法规,监管日常运营,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二).拓展工作思路
关于校车的运营,目前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政企合作等多种模式,对于具体的运营,有些地方尝试成立专门的校车公司,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把校车运营委托给客运公司;激发企业办校车、办好校车的积极性,只有从根本上努力,校车的缺乏,校车服务等相关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三).多头部门尽其职,分工协助齐共管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最终要解决校车问题,关键还得靠政府介入。政府主管部门要对车辆、收费标准等方面严格评审和考核。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负责对全区的校车检查,登记校车的行驶路线,加强路面的监控。同时,要深入学校,加强校车的安全技术检验。教育行
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和幼儿园的督导和管理,要把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管理当作头等大事常抓不懈。只要政府牵头,部门协调,并将发展校车纳入公共交通规划,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超员”的难题。
(四).严格路面安全管理,加大违法查纠力度
严格管理,是规范“良好行为”养成的有效措施,也是杜绝违法行为不再发生的有力保证。交警执法部门要与运管执法部门联合,推行错时联勤制度,采取定点设卡和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与检查,加大对从业车辆违法的处罚力度,严格“扎口”管理,逐步使不安全的 “危校车”与不规范的“黑校车”,主动退出正规校车的行列。
(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交警部门应该和教育部门相配合,加强协作,一方面向家长宣传不让孩子乘坐“超员”车辆,向家长公 布举报电话,鼓励家长举报违法“校车”;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督查的同时与学校和幼儿园逐一签订安全责任书,使学生的用车和用车制度管理逐步走上正规,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血的历史教训再次向我们提出警示:生命不容侥幸,监管不容松懈。
(六).安全绝不仅仅只是车好就行
硬件保障只是提高校车安全系数的一部分,校车监管、执法和高标准的运营管理,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如果教育、交管、安监等部门能够真正各司其职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老师、家长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全社会共同关注营造良好的校车交通环境,就能够有效避免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个坚持“孩子优先”的国家,一个“呵护未来”的社会,才会拥有美好的未来。希望我们从校车安全问题起步,真正的维护培育好祖国的花朵,平安是福,安全是金。良好的安全秩序要靠机制来维护,靠责任心来呵护,要靠监管来保障,靠规范化管理来运行。惟其如此,校车安全才能使师生享受安全与健康的保障。
第三篇:校车安全问题
甘肃小车小议
11月16日上午,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货运卡车与当地一家幼儿园校车迎面相撞,事故已造成20人死亡。
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严重违规超载,左道超速逆行;
二、是幼儿园私自改装车辆,逃避监管,车辆限定9座现改装为无座;
三、是幼儿园董事长李军刚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尽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因大雾天气影响,货车和校车司机遇到紧急情况处置不力;
五、是教育、交警部门监管不力。
若不是甘肃正宁校车事故,是不是我国的校车就这样 “安全”下去?为什么在这起事故之后,校车事故都成了热点新闻,越发引人关注?这些事故的原因又说明了什么呢?追究相关监管部门的责任是必要的,但是更必要的是在此之后作出的补救措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此类事故的发生,现提出以下防范措施:
一、高度重视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交通安全工作,建立完善校车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作是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保护广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上下学安全摆在突出位置,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构建校车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属地监管责任,依法严格监管,促进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落实校车安全主体责任;要加大校车购置经费投入力度,引导学校(幼儿园)购置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校车;要创新校车经营管理模式,完善公共财政支持补贴政策,提高校车的普及应用程度;要细化校车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校车安全出行。
二、全面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安全隐患大排查。地方各级教育部门要逐校逐园逐生对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对学校(幼儿园)租用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用维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路面巡视检查力度,结合公安部开展的集中整治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违法
行为专项行动和“护卫天使”行动,通过警力下沉、区域联勤联动、交叉巡逻等措施,严查校车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交通运输部门要认真核实交通运输企业的包车情况,对于被租赁从事接送中小学生(幼儿)业务的车辆,要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关和驾驶员资格关,督促运输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车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以这起事故为反面教材,教育中小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和超员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并要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不得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要认真开展对校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要督促中小学、幼儿园注意防范冬季大雾、降雪及路面结冰对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严格遵守雪、雾天气安全驾驶的规定,必要时可采取停运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或调整上课、入园时间等安全措施。
四、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严肃事故查处。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的规定,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查清事故原因、认定事故性质的基础上,严肃处理对事故负有领导、监督、管理责任的单位和人员。要认真执行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制度,确保按期结案,及时向社会公布查处结果,并跟踪督促事故责任和整改措施的落实。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切实搞好道路交通安全尤其是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工作。
通过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我们深知健全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安全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推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的期望,更是群众的重托。
第四篇:校车安全问题[范文]
校车问题
一.校车问题的根源:
校车问题不光是车的问题,更是人的问题,校车问题的背后,暴露的是重经济发展、轻社会服务,重设施建设、轻配套政策,重校园安全、轻校外管理等深层次问题。理性分析农村地区多发校车安全事故的根源,一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二是校车市场化运营与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超载超速、车辆陈旧、“黑校车”等重大安全隐患;三是管理不到位,如校车司机的管理、运行的安全管理、车辆的审查等,都会产生校车安全问题。归根结底,学生基本生活配套体系建设与教育制度改革脱节,是产生农村学校校车问题、食堂问题等的重要根源。归根结底,学生基本生活配套体系建设与教育制度改革脱节,是产生农村学校校车问题、食堂问题等的重要根源.二,校车存在的问题:
汤玉祥指出,“校车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购买校车的资金筹措还没有具体政策指引”、“校车的运营组织还不够专业和科学”、“校车文化建设和公众意识有待加强”是校车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四大问题。
三.校车的解决途径:实际是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1是准运问题,校车的准运问题是学校承担还是政府承担,2是准驾问题,什么样的人被允许驾校车-,3是准行问题,校车的形式路线状况,包括行驶中对校车的避让问题,4是费用问题,采购是政府出钱还是学校,及政府的钱从哪里来,之后农村家庭是否能够承受的问题,四.校车管理问题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
1,学校的合理布置,2,多建造住宿学校
3,教学资源的均等,(列:大学生毕业大偏远山区教书,或者老年人到山区教书)4,财政支出与民间资本介入,五.校车的标准问题:厕所,冷风,去年发生了多起校车安全事故,校车和校园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对建立校车制度可谓众说纷纭、各执一词,其中很多观点值得借鉴,但必须清醒地认识产生校车安全问题的根源,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对此,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列文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防止“一哄而上”的购车之风
主力释放重要信号(附股)机构资金流向已出现巨变!免费的Level-2高速行情 收费软件强大功能限时免费当校车问题成为众矢之的,尽快购买配置校车似乎是应对舆情压力的快捷方式,但如果相应的运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最终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会因盲目跟风产生新的问题。校车问题的背后,暴露的是重经济发展、轻社会服务,重设施建设、轻配套政策,重校园安全、轻校外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一哄而上地购置校车,不仅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出行安全问题,还会重蹈覆辙,使问题陷入恶性循环。反思制度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弊端,将舆情压力引导到科学民主决策上,才是合理解决校车问题的关键。
首先,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教育资源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都难以实现与欧美同步的市场化校车运营方式,所谓美国“百年校车制度”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其次,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实行完全的政府包揽方式,所增加的管理运营成本难以估计,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而言,既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也不具备持续运营的能力。三是各地财政状况、交通设施、教育资源等条件差异较大,需要采取多样化、灵活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不宜搞“一刀切”式的全盘改革。
个别观点将校车安全问题归咎于撤点并校改革。撤点并校是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出现“空心化”现象等背景下,为提高农村地区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而采取的改革措施。不能因为存在校车安全问题,就简单地质疑甚至否定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成果。
理性分析农村地区多发校车安全事故的根源,一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二是校车市场化运营与学生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产生超载超速、车辆陈旧、“黑校车”等重大安全隐患;三是管理不到位,如校车司机的管理、运行的安全管理、车辆的审查等,都会产生校车安全问题。归根结底,学生基本生活配套体系建设与教育制度改革脱节,是产生农村学校校车问题、食堂问题等的重要根源。因此,在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快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学生生活配套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学生吃住行工程及相关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健全校车制度应重点面向农村地区
与农村地区相比,大中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发达,路网密集,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学生公交卡”制度早已成熟,上学出行方式多样,出行难更多地体现在交通拥堵上。公交系统只需在学生上下学时间段,按运营路线集中发“学生专用公交”,无需在大中城市主城区配备专用校车。对小城镇学生而言,由于城镇规模较小,教育资源也相对集中,上学出行距离较近,“出行难”问题并不突出。
而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这些优势,正是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的劣势,这也是导致农村校车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客观因素。因此,建立校车制度应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根据农村学生需求、交通出行特点和经济承受能力,制定覆盖农村地区的校车运营制度。
建议校车运行管理“以县为主”
针对陕西省自然、地貌、交通、经济等条件差异显著的特点,建立校车制度也应有明显区别,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在制度设计上,首先应大力发展覆盖乡、镇、村的县级公共交通体系,充分发挥当地公共交通的作用,在公共交通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再考虑配备专用校车。在车辆配置上,应根据平原县、山区县、高寒县等地形和路况差异,确定不同的校车配置技术标准,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运行管理上,应依据教育管理的特点和学区布局,以县为单位,建立与撤点并校相配套、与道路状况相适应的学生交通出行方案,据此测算校车配备数量和运行成本,强化集中管理、统一运行。
当前校车经营模式多种并存,其中以学校自营和纯营利性组织经营两种方式为主。而校车的低盈利性与经营组织的盈利需求之间的矛盾,正是导致产生校车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
一。因此,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一方面会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又会使一些定价较低、安全不达标的车辆充斥到校车中,也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相对正规的校车反倒难以持续有效运行。
有的观点认为,政府应将校车作为学生的福利和应提供的基本社会公共服务,承担管理责任和运营成本。这种“大包大揽”的运营模式,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下,显然缺乏统一实施的财力支撑和运行条件。尤其对陕西省县域财力不平衡的现状而言,这种模式难以全面推广,只宜根据县级财政收入水平,在个别县区试点实施,部分县区以交通补助方式推进。而对大部分县区而言,还需要探索更加务实、高效的运营模式。
有些观点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由企业具体承担校车运营业务,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和政策优惠。这一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仍然取决于政府补贴和优惠的程度是否能保证企业必要的盈利空间。
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校车运营模式,关键在于要在保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同时保证运营者的必要利润。而这一矛盾如何破解,必须深入经营单位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探索建立不同的运营方式。
第五篇:校车安全问题
根治乱象呼唤“校车立法”
显然,我们只依靠一部技术标准和几部地方法规,是不行的。让没有校车的孩子坐上校车,让校车成为公路上最安全的车辆,亟须立法保障。
首先,立法应该明确校车投入的责任主体。倘若,政府在购买校车、维持校车运营方面负有主要责任的话,那么,各级政府的责任需要有清晰的界定,而且,也要成为具有约束力的硬性规定。而对于社会力量介入校车运营,也应明确门槛和责任。
其次,校车一旦上路,那么,校车的道路交通“特权”,也需要通过立法来确保。很多国家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他车辆不准超越校车,而且有非常严历的惩罚措施。
再次,由于校车属于特殊车辆,校车驾驶员的资格审核,当然也要有严格的规定。校车肯定不能随便什么人都能开。而在不久前的一次校车事故中,居然发现驾驶员有10年的吸毒史。
另外,校车是不是应该向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学校一视同仁,也需要立法明确。现在最需要校车的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孩子,校车问题最突出的也是农村学校以及公立教育之外的学校和幼儿园。甘肃正宁校车事故、湖南衡南校车坠河事故,都集中暴露了这些问题。校车立法最应该打破这些户籍、地域、公私之别。(《新京报》)
反思·建议
1.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平衡教育资源。校车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育的问题。增加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治本之策。首先,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前教育投入,增加公办校数量,改善教育资源缺乏状况,使孩子们真正实现就近入学。其次,国家和地方在投入教育经费时,应更多地考虑各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平衡各地教育设施饥饱不均的状况,使教育经费使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借鉴先进经验,发展“校车工程”。事故发生后,各地彻查校车,有些地方甚至取缔了不合格校车,给学生上学带来诸多不便。这也是公众迫切要求普及“校车工程”的原因所在。这方面既有国外经验可借鉴,又有浙江德清模式可参考。但“校车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费来源、校车生产标准、运营模式、安全制度等各个方面,应结合地方实际,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3.完善校车立法,明确管理责任。目前,我国校车管理工作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督、教育等多个部门,但每个部门各自承担哪些监管责任,尚无明确的法律依据,由此导致了“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局面。因而,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完善管理立法,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形成由教育部门牵头,公安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
4.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违法成本。在此次事故中,校车司机违规改装、超速、超载、逆行,家长明知超载仍抱有侥幸心理、让孩子坐上危险的校车,体现了各方安全意识薄弱。因而,除了提高校车驾驶员门槛,还应当加强驾驶员的岗前培训,尤其是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此外,适当提高违法成本,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从而遏制校车超载等行为,防止悲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