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时间:2019-05-14 03:5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第一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食品安全违法的惩罚力度

企业生产劣质产品欺诈消费者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获得超额利益。因此, 加大惩罚力度, 提高违法成本, 能有效地保护食品安全。首先, 应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对各种违法行为的具体处罚标准, 增加法律的透明度, 充分体现法律的威慑力。其次, 应加大对受到损失的消费者进行赔偿的力度。根据我国的司法实践经验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司法理念,应当适当扩大对受损失消费者的赔偿范围。这种赔偿不仅包括不合格食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有形损失, 还必须包括不合格食品潜在危害的赔偿以及精神损失。因为消费者面对达到生产厂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为举证不能、畏于权势等原因而难以获得权利的实质性救济。而扩大赔偿范围一方面可以使得消费者的权利得到全面维护,切实保护其合法权益,而这也符合当今保护人权,实质平等的理念构建。另一方面,对权利的侵害方起到警示作用,以期其在行为中可以更好地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提高产品质量。

(二)加强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市场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

司法部门应当严格依法执法,切实维护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确保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序化和信息的公开透明化。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法对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直接行政干预或监管。以克服市场失灵, 取得长期的、持续的经济绩效, 最终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长效机制作用。对于食品行业来说, 就是加强食品安全规制的直接命令控制性干预, 加大对食品企业生产经营的干预力度, 运用多种手段, 从体制、机制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形成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硬约束, 使食品安全规制由缺位向到位的转变。

(三)政府应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制定社会信用信息基本法。为了防止出现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混乱格局,有必要抓紧制定一部统揽我国信用建设全局的社会公平信用基本法,对我国信用机构的设置,信用管理体制的模式,信用行为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政府、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以及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从而为有效推进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同时也为制定其他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的立法依据。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通过该法的制定和实施确保拥有绝大部分信用信息的政府及时、准确、完整地开放其所掌握的信用信息。制定公平使用信息法。以该法规范公共信息、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范围与程序。制定信用需求培育法。通过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来切实加快培育政府、企业、银行等社会组织对信用产品的需求,从而把经济组织从恶性价格战、广告战的竞争模式转变为重在利用信用信息产品制定竞争战略。制定征信管理法。该法主要是对社会征信机构的市场准入、权力义务、市场退出、法律责任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确保社会征信机构依法设立和守法经营,从而推动我国的信用中介组织快速健康发展,尽快建立起我国独立的信用服务产业。

(四)借鉴先进经验,实行风险评估,提高食品法律的可操作性

为适应市场经济主体公平竞争,一些旧的食品法律法规都应加以完善,特别是我国的《食品卫生法》已经不能适应行政执法体系改革的需要,现行的《食品卫生法》也不足以约束各种食品违法行为,并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进程。应该修订更高层面有很强约束力的《食品卫生法》,让违规的成本提高,让违规的代价增大。把《食品卫生法》修改上升至《食品安全法》,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责任追究,在处罚额度、定性问题等方面都作出明确而较强操作性的修改,以摒弃现行部分食品法律中责罚不明,执行不彻底的弊端。

(五)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增强执法效力

应完善以外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包括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等,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基本制度。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等级构成。但由于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和空白的问题。这不仅给不法分子生产加工劣质食品以可乘之机,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国际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加紧研究和制定适合我国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包括食品本身的标准,加工操作规程等各项标准,以及标准体系的协调和统一,建立科学、统一、易于实际操作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通过立法程序来完善上述有关法律体系,从而消除标准之间的交叉、重复、矛盾、缺失和不规范,改变标准实施状况不理想,监测体系不完整和公正性难以保证的现状。

(六)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职责,解决多头执法

建立和健全完善、科学、有效、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现部门分工协作、权责统一、各负其责,承担责任,使食品卫生法律执行效力的真正获取。建议在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高效运转协调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实行垂直管理体制,采取食品安全强制认证、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监督抽验、行政处罚等措施规范食品市场,行政监督、技术监督、执法监督三管齐下,彻底解决目前多个部门分散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时出现的各种漏洞和不足的问题。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加高效,确保食品真正安全。

(七)加快制定新的《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法律责任体系

当前,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够完整,食品安全法律的一些重要制度内容存在缺陷,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内容不全。应加快出台《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方针、原则、政策、措施及监管体制、主体、法律责任等从法律上予以规定。在法律责任上,应加大处罚力度,增设连带责任,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健全食品安全预警监控制度、奖励举报制度和食品安全教育体系。制定食品安全法将为建立科学有力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统一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检测监测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作为“公共产品”的政府,即社会公共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主要提供者,理应在我国信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作出更多的工作、付出更大的努力。

第二篇: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对策

随着食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食品贸易国际化,食品的安全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

为了除虫害,有人大量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致使蔬菜、果品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为了提高产量,有人盲目使用违禁激素;为了增加猪的瘦肉率,有人竟在饲料中掺上“瘦肉精”;为了使面粉和粉丝增白,有人胆敢把有毒化学品“吊白块”掺和其中;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兑上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为了赚取高额利润,有人把含有黄曲霉素的霉变陈大米抛光上腊充新大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一、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问题

由食源性污染产生的疾病,已成为目前危害中国公民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 万~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万~40万人,食源性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可见一斑。

(二)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化学污染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物(如二恶英)、农(兽)药残留和生物毒素(如细菌、霉菌毒素)等。

(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首先,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 23.5%。二恶英污染是环境污染的又一个重要案例。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二恶英是毒性极强的化合物,其直接致死量是砒霜的900倍,并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

(2)种植业与养殖业造成的源头污染。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我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和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滥用或残留超标同样会造成对人体的巨大危害。因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还导致了人畜共患疾病增加。

(3)生物毒素的污染。生物毒素污染主要包括细菌毒素和霉菌毒素2个方面。细菌毒素可直接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产生的葡萄球菌肠毒素与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都具有很强的毒性,会使人产生严重的呕吐和神经中毒症状。

(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3)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曾对生产酱油所用菌种进行了黄曲霉毒素产毒能力的研究,结果发现4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菌种。研究表明,食品工业用的黑曲霉、米曲霉等也会产生霉菌毒素而对人身健康造成危害。另外,保健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辐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也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

目前在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中,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达不到标准,致使许多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成为腐败变质的食品。同时,由于管理不善,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堂而皇之地进入店堂出售。

(五)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1)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弄虚作假、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等,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3)生产者素质较低、卫生意识淡薄、规范操作能力差等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六)卫生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卫生执法与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

(2)以科学为基础的立法及执法模式未完全建立,执法力度需要加大。

(3)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全社会食品安全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

食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居于特殊地位,由其引发的有害效应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从市场供给与需求的角度看,涉及的利益主体有广义的消费者(需求方)、生产者(供应方)、政府3个方面。

(一)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然而,蔓延欧洲大陆的疯牛病造成一些人患上了“克雅氏症”,在患者中有近百人死亡,引起整个欧洲甚至可以说全世界消费者空前的 “食品信任危机”;比利时等国相继发生因动物饲料被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品含高浓度二恶英事件,引发有关国家人民对畜禽制品的高度恐慌。

(二)造成生产经营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对行业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前些年疯牛病在英国等13个欧洲国家蔓延,欧盟为疯牛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首先,欧盟牛肉消费市场遭到重创,疯牛病导致欧洲牛肉市场一蹶不振。其次欧盟肉骨粉加工业遭到重创,这一项的经济损失达12.9亿美元,而且还要为焚烧动物下脚料支付25.8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欧盟的牛肉事件已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并引起市场萧条。我国的情况也不乐观,近几年发生的有毒大米、含“瘦肉精”的猪肉、劣质奶粉等的销毁也造成了上千万元的损失,并对本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

(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据美国FDA向中国卫生部透露,近年来美国 FDA之所以扣留了多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沙门氏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另外,我国近年来出口的食品也有多起因为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会造成人民群众的心理压力,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中毒、死亡及其他事件,也会激发受害者与国家政府机关、生产企业的矛盾,从而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三、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当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局和卫生部门也加大了对生产企业、市场商品的监督抽查力度。目前已形成了全国上下重视食品安全,狠抓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并取得了许多阶段性成果。从整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很大的改进,但要进一步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一是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利用一切媒体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二是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国民珍爱我们的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办每一件事时,都要从保护我们的环境出发。三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只有全民素质提高了,食品安全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

研究并提出既符合WTO有关原则,又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制订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国家的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增加抽查的次数和覆盖面。对制假、售假不法行为,从严、从重予以打击,造成一种高压态势,使不法分子不敢铤而走险。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对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推进诚信建设,培养自律精神。协会要定期组织会员学习,组织会员互相检查、参观、评议,相互监督。行业协会还应通过各种途径(国外使馆、贸易机构、媒体等)广泛收集国外,尤其是贸易对象国和地区的行业标准、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疫标准、环保要求,及时提供给相关企业和政府,研究对策,帮助企业解决因“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纠纷,维护企业正当的权益。

(五)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抽检或是进出口把关等都要有相应的检测手段。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测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质检机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不断充实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检测人员,不但精于检测工作,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要了解当前食品的制假动态,善于从产品的外观捕捉到产品的违禁添加物,为产品质量监督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寻找到直接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六)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

理经验,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我国已加入WTO,为排除技术壁垒对我国食品出口的阻碍,保障食品的出口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必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要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找出我国现行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差异,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依据。要注重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AOAC、CAC、FAO、ISO、WHO等先进标准,开展标准技术创新研究,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为政府部门制定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撑。要培养一批懂专业、外语好、能在标准化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高级人才,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为建立能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打下基础。

(七)建立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

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坚持重点监控与系统监控结合,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加强食品信息建设,建立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保障全民食品消费安全。利用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密切关注和研究市场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对食品供给带来的影响,提前作好各种应对准备,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附名词解析:食品安全的定义

食品安全在我国有2方面的定义,分别来源于2个英语概念:一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食物保障(food security),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另一个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food safety)。食品安全有2个层次的含义:绝对安全性:被认为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该食品应绝对没有风险。相对安全性: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方式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但不能担保在不正常食用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和“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这就是食品安全的根本内容和定义。不过,即使有这样的规定,人们仍然会存在不同理解。消费者对“食品应当无毒、无害”也会理解为食品不能存在危害健康或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即消费者总是要求社会提供绝对没有危险性的食品。事实上,有些有害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如有毒蘑菇中的各种毒素和扁豆(四季豆)中的皂素和植物血凝素,如果食用时不加注意,就会造成食物中毒,但更多的有害成分是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烹调等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被一些有毒、有害因素所污染。因此,人类消费任何一种食品要保证绝对安全(危险性为零)几乎是不可能的。

信息技术保驾食品安全 流程控制是重点 食品行业是我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也是占居民平均消费比重最大的行业之一。作为食品行业的竞争力杠杆,信息化在加快食品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尤其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报推出《食品行业信息化》专辑,邀请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就我国食品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构筑我国的食品信息化体系等进行研讨。

信息技术多元应用细分化成趋势

食品行业解决方案走向细分,在此基础上,食品行业解决方案有涵盖整个供应链的趋势。

食品行业是“小生产大流通”的行业,品牌和销售网络是竞争的关键。

周唯刚IT技术在食品行业信息化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RFID电子射频条形码技术在生长、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环节的应用,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控制和智能读写技术,基于Java、XML、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以及基于组件的架构设计等。

我国食品行业软件与国外食品行业软件还有不小的差距,总体来看,食品行业软件呈现了如下发展趋势:第一,食品行业解决方案需细分,如肉类行业、奶制品、饮料行业、添加剂调味品行业、水产品行业、水果蔬菜行业等;第二,在行业细分的基础上,食品行业解决方案有涵盖整个供应链的趋势;第三,逐步融合先进管理理念和思想。

目前来看,食品行业信息化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主要包括:第一,食品安全成为全球瞩目的民生工程,借助信息化实现食品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成为保证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口味、保鲜、包装多样性、快速配送等有更高的要求,借助信息化降低产品的供应周期;第三,在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逐步完善监管体系的大形势下,食品行业信息化不仅在监管、预警、重大事件处理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同时促使生产和流通企业加大力度建立自己的信息化系统,应对社会和企业自身的更高需求。别风雷食品信息化是食品产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传统食品产业现代化的革命性因素,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企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构筑与食品行业工业化相统一的食品信息化技术体系,包括:推进信息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建设信息化网络,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标准、政策、法规等。目前来看,食品行业信息化的进程并不如人们想象中那样普及。

首先是企业对信息化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食品行业历史悠久而古老,较低的行业门槛使得食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相对IT、重工业等行业较低。所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在面对新的信息革命时,无论是学习还是应用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是迟缓的。

其次是生产计划控制模式落后。在众多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中,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但多数信息管理软件还处于磨合阶段。主要体现在各功能软件单独使用,各模块化的表单数据不统一、不支持所有数据信息的查询及共享、业务功能不全等方面。

再次是成本控制差,信息不畅。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部分原料成本。成本费用的大量数据是人工统计的,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此外,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很差。食品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黄培近年来,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事件层出不穷,口蹄疫和三鹿奶粉等热点新闻事件都与食品安全有关。食品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在接受公众和舆论的审视,应该说现在这个时候加强食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恰逢其时。

食品企业信息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在食品企业的管理、安全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关应用。但在公众的视线范围中,对于食品安全信息化的关注程度远远高过对食品信息化的关注。其实食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系统的体系,离开了这个企业信息系统,安全也就无从谈起。

沈皓根据我们调研的数据,我国食品企业ERP的普及率接近50%。但销售额上亿的企业的ERP普及率则要高很多,即企业越大,ERP的普及率越高。我国大部分食品企业是中小企业,加之食品行业净利润低,因此中小企业花在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有限。

大多数食品都属于快速消费品,如牛奶、啤酒等,出货量非常大。但牛奶、啤酒这些企业的品种相对有限,从生产管理环节来讲,其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如物流的要求相对不是很复杂,然而销售终端的管理很复杂。食品行业的毛利率比较高,但净利润相对不高,原因在于其有相当一部分费用花在了销售终端环节,包括门店进场费、宣传费、促销费等,恰恰这部分的信息管理比较困难。大多数食品企业都上了ERP系统,也有对物流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但在销售终端管理上显得比较薄弱。

高志胜食品行业是个“小生产大流通”的行业,品牌和销售网络是竞争取胜的必要条件。食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近几年,国家鼓励和推动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等方式,拓展经营规模,做大做强,提高生产集中度,扩大开放,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争创世界知名品牌。大型企业在并购、重组、联合后,信息化是加强管理和迅速扩张的必要手段,中小企业同样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以图在“微利”中挤出效益。

从实际应用情况看,食品企业信息化现状并不乐观,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信息化工具替换手工作业的阶段,属于基础管理的信息化阶段,信息化还需要推广到决策支持、质量管理、产品追溯等方面,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

廖朝阳近几年来,国内食品行业并购热度不减,可以看出国内食品制造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不过与其他行业(如汽车等)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部分企业还处于粗放型经营的状况。

目前,食品行业的发展有几个特点:第一,食品安全日益重要;第二,国内企业主要依赖资源、资本及企业家智慧来经营;第三,生产上属于典型的流程制造行业,产品产量及品种规模巨大;第四,马太效应非常明显,强者越强,行业内不断整合,行业竞争门槛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领先企业。

信息化待纵深发展生产执行层是薄弱环节

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除了对最顶层ERP系统给予有力支持外,中间层——即工业化生产执行层的信息化工作同样重要。

与国外大型企业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上。

别风雷目前食品行业内的各类生产企业,不论其规模如何,在信息化方面基本上都是首先围绕着采购、销售、库存、人员、渠道等方面展开具体的工作。映射到具体的IT产品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ERP软件系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除了对最顶层ERP系统给予有力支持外,在中间层——即工业化生产执行层的信息化工作同样重要。这一层的具体生产任务,由ERP系统下发和监管,这些技术也远比ERP系统复杂。但是目前,食品行业在这一环节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相对薄弱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食品生产企业本身的自动化程度制约了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可能性。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是食品企业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基本的ERP系统作为支撑,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就无法实现。

其次,生产成本决定了是否需要在生产环节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当人力成本的投入可以满足现有生产状况时,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了。

第三,食品生产企业对于不同类别的食品,生产环节、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都有很大差别,这使得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缺少有效经验的借鉴,这会造成IT投入的较高风险,所以对于大多数食品企业,保持现状或者通过人工的方式解决生产效率的问题可能是规避风险的最佳选择。

黄培目前,源天软件主要致力于食品企业的供应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以及协同OA管理等方面。这些环节的管理也是食品安全中较薄弱的环节。

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信息化层次按从低到高排列是: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我们做的主要是管理网络化这部分,其实国内许多企业还是停留在运营自动化层面,食品信息化市场的开发和拓展还需要信息化专家和业界的不断努力。

沈皓总体来看,我国IT厂商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不是很大,关键是能否提供适应本土需求的解决方案。很多日本企业都使用自己研发的信息系统,以适应自身的管理模式,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管理模式最熟悉。与国外企业相比,国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制造模式没多大差别,但针对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则要根据国情来做,无法全部照搬国外经验。

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要用到自动控制技术,因此食品行业对流程控制的要求会更高。目前国内厂商的生产流程控制技术与国外差距比较大,这些薄弱环节也是国内IT厂商的机遇所在。

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国内厂商的自动控制技术还无法与国外相抗衡,还应当向国外学习和借鉴。但是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可以作为突破口。国外一些IT产品技术不错,但在商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的服务调控上有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因此弹性不足,有时难以满足本土企业的需要。在技术差距等“硬件”短时间内无法赶上或超越的情况下,国内IT企业应该在服务等“软件”上多下工夫。

RoryGranros在食品信息化上,就小型企业而言,国内小型企业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但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上。从广度上来说,国内食品信息化主要集中在ERP、财务管理系统等方面,而国外食品企业还会涉及需求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生产计划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包含的范围要广得多。在深度上,国外食品信息化应用非常深入,比如会涉及生产车间里面的流程等。

廖朝阳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提供大众消费品的行业,食品企业对于市场的敏捷反应和流程效率的提升构成了最核心的竞争力。所以信息技术对行业的促进主要体现在规范以及流程效率的提升上。

对于目前国内的一些食品行业企业信息化现状,财务管理信息化基本成熟,部分企业开始上ERP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与国外同行相比,部分国内食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整体的规划和预期,也就是说没有远期目标。而这些是企业从粗放经营到规范经营必须重点考虑的。

生产流程监控是重点

对于食品类的流程制造企业来说,整个流程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因此信息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是采购、生产、流通三个环节。

别风雷在信息化渗透各个行业的今天,信息技术也能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首先,需要由政府建立与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在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设过程中,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参考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相关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构建可追溯制度的法律基础。

其次,食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在食品原材料生产、食品加工、运输、零售等各个环节上,食品生产、检验等信息都需要进行记录并向下一节点传递。政府各监管部门则需要被监管企业向其提供自身产品的追溯信息。

再次,IT供应商需要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可追溯技术的开发工作。我国当前食品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这对可追溯技术的采用造成很大障碍。因此,我国应研究开发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追溯信息收集和传送技术。在没有条件统一实行代码系统的情况下,可采用纸记录,但要做好纸记录系统与代码系统的有效链接。

沈皓目前国内缺乏针对食品物流的专业信息提供商。现在国内的IT厂商大多愿意在产品价格和技术上进行宣传,而他们更需要了解食品企业的业务运作,而非IT技术架构。国内IT企业还要多关注食品企业的需求,这样才能提供可信可用的解决方案。国内企业还要加强售后服务。传统的ERP产品可以提高企业的响应速度和生产操作水平,但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帮助其提高商业运作水平的产品,而不是IT基础架构的多大改变。

RoryGranros对于食品类的流程制造企业来说,整个流程制造过程的成本控制非常严格,因此信息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必须要通过准确的数据信息,实现对生产流程的精确控制,进而降低成本。同时,管理系统必须具备较大的灵活性,比如客户取消一个订单,企业必须马上重新制订计划,响应客户的快速变化。因而信息化对于食品企业来说,可以提高客户的响应速度,满足客户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需求。

同时,相对于其他的流程制造业,食品行业的信息化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安全非常重要。在2008年,食品行业产品召回事件的数量急剧增加,这也反应了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当前的流程行业制造商不能再依赖于全然被动的产品安全策略,比如批次跟踪和追溯等被动式产品安全策略一直是公司用来减少产品召回成本的途径。现在,这些方式需要纳入包括主动措施在内的全盘产品安全策略。

高志胜 我国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是采购、生产、流通三个环节,瓶颈是企业配合的积极性和政府监管的强制性。

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政府通过“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监控信息系统”保障了奥运食品的安全,这不仅是我国运用信息化技术监控食品安全的重大进步,也说明通过信息化手段保障食品安全是完全可行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数据量大、环节复杂,信息化手段是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信息化手段不仅能做到事后的被动追溯,而且能实现事前、事中的主动管理和监控。

第三篇: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质监部门作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监管主管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工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专门从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较为了解,根据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现状

为了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工作,我局于2004年、2006年两次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坊)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对企业进行了分类和建档。从分布范围看:全县每个乡镇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通羊镇、黄沙镇、九宫山镇、杨芳林等乡镇;从企业数量看:2005年,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32多家,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标准,A类企业9家(A类企业是指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且已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尚未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但内部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手段比较完善,产品质量较为稳定的企业)、B类企业0家(B类企业是指证照齐全,检测设备较为完善,但生产条件、卫生条件离市场准入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或产品质量不够稳定,通过整改能够达到市场准入要求的企业)、C类企业100家(C类企业是指证照齐全,检测设备不够完善,其生产条件、卫生条件离市场准入要求尚有较大距离或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但食品质量安全有基本保证的企业)、D类企业123家(D类企业是指无证无照无标或超范围超期生产的企业;已处于停产、转产状态但未注销或变更营业执照的企业;生产规模小且经整改仍不具备和合格产品条件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业主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谈薄,曾被有关部门可处且拒不改正的企业;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保证的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仅9家。今年,全县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比去年减少56家。

176家企业中:A类企业10家、B类企业2家、C类企业99家、D类企业65家,新增获得生产许可证企业1家;从企业规模看:全县超过百人企业只有福通食品有限公司一家,10人以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坊)占82%以上,其中大多是2至3人的家庭式小作坊;从行业种类看:豆制品类71家、茶叶类10家、白酒类(含食用酒精)13家、饮料(纯净水)类12家、挂面类15类、食用油类3家、大米类9家、粉皮类2类、糕点(饼干、月饼)类36家、酱油(酱品)类5家;从获得生产许可证情况看:纯净水4家企业、白酒3家(含食用酒精)、饼干1家、茶叶1家、酱油1家;从企业自检能力,只有10家获证企业有检测手段。除此外,全部无检测能力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从品牌看:全县没有一个叫名牌产品。虽然“黄沙苦荞酒”、“土巴爷酒”、“九宫泉矿泉水”、“福通饼干”、“杨芳酱品”、“大畈麻饼”在**有一点知名度,但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被大多数消费者熟悉和认可。总的来说,**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现状是分布广、企业多、规模小、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数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规模企业少,小作坊多。根据普查数据结果显示,全县超过百人企业只有福通食品有限公司一家,82%以上的是10人以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作坊),而其中大多数是2至3人的家庭式小作坊。由于规模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上9立足,导致企业做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甚至偷工减料,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2)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多。小作坊大多是前店后厂、家庭作坊,即做即售的小食品加工企业。这些小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计量器具、无记录;产品无包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在“

十一、中秋”两节前普查整治工作中发现豆制品作坊食品安全情况相当严重,卫生环境极差,生产加工区污水横流、空气污浊、苍蝇飞舞,油干制品使用的油质量低劣,且重复使用,极

易对人体肝、肾脏造成慢性伤害,个别作坊生产加工区与畜、禽共处。有些做月饼的作坊就在厕所旁。我县小作坊分布广、数量多,经营分散,流动性大,监管难度大,成了问题食品的“重灾区”。

(3)缺乏必备检测能力。普查数据表明,94%以上企业没有必备检测仪器设备,食品生产加工质量控制主要依赖个人感官和经验判断进行控制,原材料进厂不检测,食品未经检验就出厂销售,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有少数企业虽然拥有检测仪器,但由于对质量工作重视、认识程度不够,以及企业内部缺少专业检验技术人员,没有有效开展检验检测,内设检验机构形同虚设。

(4)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县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以生产传统食品为主,企业缺乏优势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没有核心竞争力,食品加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

(5)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普查表明,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人员为进城农民、下岗职工组成,普遍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6)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90%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意识谈薄,缺乏长远打算,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如果原材料进厂不检测,产品出厂不检验,在原料采购或生产加工环节出现食品污染或有毒物质侵害,很容易引起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7)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手段不完善。按国务院职能分工,过去由于质监和卫生部门都承担监督检验工作,现在由质监部门承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督检验工作,但由于我局质检所起步晚,资金缺乏,检验设备及相关检测人员匮乏,致使监督检验工作滞后,严重制约了对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食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和对策

(1)调查摸底,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电子档案。按照“三进”工作模式,彻底摸清和全面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保持时事监控,实行动态监管。

(2)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巩固食品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对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无生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市场准入制度有一定距离的企业,要引导、帮扶使其达到准入条件,积极申办生产许可证。对达不到准入条件,但老百姓又离不开的食品(如豆腐、散装白酒等),要限区域销售。同时加强证后监管,认真落实年审、巡查、回访、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确保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

(3)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针对食品小作坊生产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数量多、分布广、安全隐患大、监管难的特点,要转变部门独览的思想观念,有关职能部门,各乡镇政府要互相配合,建立以政府、行政部门共监共管的监管模式。质监部门要切实履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强化日常监督,增加和强化食品小作坊的监管频次和力度,达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效。

(4)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整合资源优势。对我县传统特色食品(如大畈麻饼、杨芳酱品、茶叶等)通过行政手段,改变过去散、单、弱、资金少的弱点,将特色食品小作坊整合在一起,成立股份制企业,做大做强,使其达到准入条件,申办生产许可证,既节约资源又节约资金。

(5)制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准入标准,提高入门门槛。之前,由于没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准入标准,食品生产加工门槛低,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不具备生产重要条件的情况下,就开始生产加工食品。从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没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而这些企业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根本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食品

质量无法保证,食品安全隐患大。因此有必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一个**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准入标准,提高入门门槛。这个标准由卫生、质监、工商三家共同制定,由县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对现有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按标准进行考评,符合要求的,重新注册登记,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

(6)突出重点,加大食品专项监督抽查力度。一是突出重点食品,如饮用水、儿童食品、豆制品、糕点等;二是突出重点项目,重点检查涉及有人身安全健康的项目,如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微生物等;三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是乡村、城乡结合部的小作坊;四是突出重点企业,对不合格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加大跟踪抽查力度,特别是质量不稳定的食品小作坊监督抽查力度。

(7)建立“红黑榜”及奖励制度。对信誉好、生产条件好、质量稳定、获证企业进行红榜宣传。对生产条件差、卫生条件差、证照不齐全的企业进行黑榜曝光,并坚决打击取缔。同时,建立群众有奖举报制度,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8)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宣传工作。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及时反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成效,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环境。

(9)建立经常性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制度。建议成立如“烟草整顿工作专班”等常设长效管理监督机构,由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及乡、镇政府,成立专班,由财政核定工作经费,指定专人,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联合整治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职能优势。

(10)完善强制监督检验工作。建议我局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和县政府倾斜支持一部分资金,完善质检所检测设备和手段,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县质检所的检测能力,从而确保对食品的监督和检验,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确保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第四篇: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 摘 要: 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现状,并简要 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证的思考。文中提到只有人类与 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真正保证人类的食品安全。自然与人类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天道。关 键 词: 食品安全;辩证;人与自然;和谐创新: 本文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待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是食品安全问题能否解决的关键所在。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 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 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1]。几年来,被公开曝光生产和销售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层出不穷,受害 者成千上万。1998 年,山西朔州制售假酒喝死了人。案发后哄动全国,制假者被处以极刑,就是这样,也 未使制售假酒者受到双慑。之后又在广州白云区相继发生两起白酒中毒事件,造成数十人中毒,13 人死亡。制假售假者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真是丧尽天良[1]。过去,对生产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治理整顿没有做到法规化,制度化,而是“救火”式的治理,哪 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因而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有愈演愈烈之 势[2]。1.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1.1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 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 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外人口流动的增加,新疾病 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面粉加 增白剂、海鲜用甲醛浸泡等,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3]。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 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 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

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 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 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 怕你想不到[

4、5]。1.2 产生原因 对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以下七点[6]:

一、监管疏漏,“苏丹红一号”事件呈现出国 家、企业等对在食品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存在漏洞。

二、执行不力,我国于 2002 年 5 月 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但在实际检测中,却发现在我国很多地方,孔雀石绿仍在被普遍使用。

三、欠缺考证盲目定论,“转基因水稻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不能轻易下结论。在没有精确的考证之前,任何单角度的结论都要慎重。

四、利益 驱动逃避责任,以“雀巢金牌成长 3+”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为例。雀巢在这场博弈中的表现出的企业利益 第一,逃避责任的做法并不是个例,其实很多其他行业的知名企业在利益与责任的博弈中也有极其相似的 表现。

五、政策法规不健全,国家在管理和规范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问题不断。

六、媒体误导草木 皆兵,由媒体片面报道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得不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来消除,包括国际间的贸易 往来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甲醛啤酒事件——“国产啤酒 95%含有甲醛”的说法是否有夸大事实的嫌 疑,或者说这样的“失实”报道能不能在媒体职业操守范围内经过严格的核实而避免。另外,同行业竞争 对手的恶性竞争,也是导致此类“闹剧”时有发生的原因。

七、标准滞后,国家监管部门应该根据国际标 准及时修改旧标准,尤其是在食品健康安全方面更要与国际接轨。2.辫证看待食品安全问题

人们对食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这是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之后的必然要求,是一个由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这种要求是合理的,也是需要不断满足的。但从一个产业的发展角度来说,对产品质量和安 全的要求却要客观辩证地来看待。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我们不能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具备成人的思想和品质,拥有像成人 一样的言行,这对他的成长是不利的,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像成人一样,也是不现实的。产业的发展,本来 就要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成长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适当适时地提出 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才更有利于产业自身的发

第五篇:食品安全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是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爆出丑闻。例如: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带花黄瓜、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膏让猪肉变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蛋糕、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的毒缸豆、陕西榆林学生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1325公斤“墨汁粉条”、重庆一公司购26吨三聚氰胺奶粉生产雪糕、广州市场现“染色紫菜”、台湾塑化剂有毒食品,到期面包回炉再造热卖、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凤爪、避孕药养黄鳝、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青团、农药残留含敌敌畏、麻辣海带丝用苯甲酸防腐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让我们不仅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担忧,更为我们的生命安全忧心。我个人认为要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要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的力度,进而从食品的源头抓起。对于是提高食品安全监督,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关,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了基础性、关键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交易安全,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应该不断完善,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更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考核要严格,决不能玩忽职守。

其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要发挥其职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的职能是:国家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体是负责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实施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食品监督管理局应该不断的抽查,以防止对食品安全及质量企业掉以轻心。另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应给不断的更新检验设备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同时减少检验时间。从而减少企业因为检验时间过长而使其利润减少。

再次,许多正规食品生产企业也面临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威胁。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威胁着食品的安全和企业的利益。不仅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严厉打击,企业本身也要提高防伪能力。企业自身要主动参与扫打假的行列中去,不能完全的依靠管理部门。

最后,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积极参与到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列,发现不安全的食品绝不能纵容股息,要及时的报告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调查,以对我们十几亿人口的食品安全负责,更是对我们生命安全负责。

下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食品安全问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可是在我们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令人心惊胆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描述道:“中......

    食品安全问题

    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热点:食品安全问题 两会期间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与会者讨论的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一再出现,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给定材料 1.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深化重点品种综合整治。继续深化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综合治理。持续打击“地沟油”、“问题奶粉”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实施乳制品、肉制品、......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模版)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赵建壁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群众反映的热点。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村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幸福,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强盛。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如何建......

    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实施,学校食堂卫生安全问题更加成为了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