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的评估报告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的评估报告
评估表共发放29份,其中28份为有效问卷,一份废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课的态度,28人中6人选择了A选项占21%,21人选择了B选项占75%,1人选择了C选项占4%,而在选择有兴趣,积极学习的6个同学中有1个同学却表示不愿意在课后继续深造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出绝大多数(75%)的学生对于这门课态度一般,兴趣不高,只有少数人(21%)对于这门课态度积极、兴趣高昂。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课对于学生的兴趣不大,希望老师挑同学们感兴趣的部分多讲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28人中仅有2人选择了A项很了解(7.14%),还有2人选择了C项不了解,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了B项知道一点,而在知道一点的同学里面又有四人(16.67%)不愿意去发扬传承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艺术,有20个愿意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人中又有7名同学不愿意去深造学习传统文化,只是心动而不行动。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人虽然表明自己仅知道一点,但不太愿意去学习它,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大兴趣。建议放映有关传统文化的纪录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开展一系列讲座形式的活动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针对完整的读过四大名著中的几本的问题,得出结论为,一本的占7.14%,两本的占10.71%,三本和四本的为零,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几乎一本都没有读过的占了我们调查人数的82.14%。从数据上得出的结论,大家普遍对名著乃至书本读物并没有多大兴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娱乐项目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而我个人认为,这与学校里考试要求和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关,除非是个人兴趣或者家长要求,就目前教育制度和社会现象来说此现象还是十分正常的。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哪一块的兴趣更大,5.88%的同学选择了古代哲学,8.24%的同学对传统宗教文化比较有兴趣,7.06%的同学倾心古代文学,11.76%的学生觉得传统艺术比较有趣,选择传统戏曲的同学较少,只占2.35%,9.41%的同学钟情于古代科技,喜爱传统节日占的比值较最高,达17.65%,11.76%的同学选择了传统礼仪,选择传统饮食文化有22人,是所有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高达25.888%。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传统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热情度很高,传统艺术和传统礼仪次之,根据以上数据,我觉得老师可以根据受众的兴趣所向讲课,有的课程比较枯燥的话可以与学生感兴趣的相结合。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上课方式你有什么启示,28人中有9人选择A项实地考察占25.71%,5人选择B亲身体验学习占14.29%,9人选择多些互动占25.71%,12人选择看影视资料占34.29%。从数据(34.29%)可以看出同学们还是喜欢通过观看影视资料作为传统文化的上课方式,实地考察和互动各占25.71%成为同学们的第二选择,而选择亲身体验学习只有14.29%,综上,发达的网络资源能提供大量资源供我们同学学习而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同学的首选。
对于拥有信仰,39.29%的人有信仰,60.71%的人表示无信仰。从侧面体现了在中国大多数的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中国虽然存在多种宗教文化,却没有哪一种宗教信仰对国人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有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有益的。
对于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课后是否对你的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有信仰的11人中9个人(67.86%)选择了是,2人(32.14)选择了否。传统文化这门课在宗教方面主要讲它的起源、发展、传播,应该是会对自己的信仰有个更深入的认识的,至于选择否的人应该是本身就对自己的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认识
在课程结束后你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对它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调查结果表明,班级28位同学中有19位同学愿意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本课程,9位同学表示课程结束后将不再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还是很喜欢并且愿意继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沉淀我们的心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对于老师授课的建议是:可以放一些传统音乐、纪录片以及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传统饮食文化和传统节日等。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15人选择了可以陶冶心性,14人选择了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24人选择了扩展大家的知识面,12人选择了得到文化习俗的传承,5人表示可以准确定位,不迷茫,1人选择了其他项却也没有指明到底会怎样。通过24人选择扩大知识面反映,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并不经常涉及的,于我们而言,学习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课程要求,更是能帮助提高我们的个人素养、陶冶情操。
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对学生就业、工作有帮助16人(57.14%)选择了没帮助,12人(42.85%)选择了有帮助,其中有一人没有明确指出帮助是什么。在选择有帮助的的12人中1人表明有激励作用,2人表示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4人表示可以提高自身素质,4人表示可是自己接人待物更有礼仪,应用于实际。
在表明没帮助的16人中也许有人受问卷结束这四个字的影响而选择了它,从侧面也体现了同学们不愿意做评估表的意向。
评估表
目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对于开设的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您持有什么态度
A.有兴趣,积极学习
B.一般,尝试了解
C.无所谓,混学分
2、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多少
A.很了解
B.知道一点
C.不了解
3、你完整的读过四大名著中的几本
A.一本
B.两本
C.三本
D.四本
E.都略有涉及,没能看全
4、对于传统文化,哪一块的兴趣更大(多选)
A.古代哲学
B.传统宗教
C.古代文学
D.传统艺术
E.传统戏曲
F.古代科技
G.传统节日
H.传统礼仪
I.传统饮食文化
5、对于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艺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你们是否愿意去传承发扬它们 A.愿意
B.不愿意
6、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上课方式你有什么启发
A.实地考察
B.亲身体验学习
C.多些互动
D.看影视资料
7、是否拥有信仰
A.是(下转第8题)
B.否(下转第9题)
8、您是否能在中国传统文化课上对自己的信仰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A.是
B.否
9、在课程结束后你是否愿意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对它有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A.是
B.否
10、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我们的生活有会什么改变(可多选)
A.陶冶心性
B.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
C.扩展大家的知识面
D.得到文化习俗的传承
E.准确定位,不迷茫
F.其他______
11、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就业、工作是否有帮助 A.有帮助(下转12题)
B.没帮助(问卷结束)
12、你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对于学生就业、工作的帮助为
第二篇:中国传统文化课感受(精选)
中国传统文化课一点感想
选择《中国传统文化》课,是因为我发现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大学生,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脑海里十分淡薄。之所以这么觉得,一方面是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做过太多学习,一方面是在平时遇到一些问题时,发现自己的思想与中国传统观念经常产生冲突。我便想通过亲身学习,来解开这一困惑。
举几个例子,送礼,实际是送人情,俗话说,“礼多人不怪。”送礼确实能帮人办成想办的事,建立关系。但礼尚往来的,礼物的实际用处并不是主要的,更多的是送一份人情,借此人情,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但现实生活中送礼造成了很多不公平,而且是许多罪恶的诱因。我设想有这样一个社会,不存在送礼这种行为,人们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来争取,为了防止争议,建立完善公平的制度,这样很多问题就会消失。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但通过对比,我可以看出送礼这种行为的利弊。当社会制度不完善,人民素质不够高时,社会需要其他规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与交往,人情网则弥补了这个空缺,这是送礼有礼的一面。人情维系的社会,规则容易被部分人控制,人治经常会强于法治,造成社会的不公平。显然,完善的法治社会更公平,不会存在这类社会性的问题。现在许多国家已实现较完善的法治社会,依靠制度管理整个国家,由于法律不完善产生的问题也比较零散,很少成为顽固的社会问题。中国几千年来这种人情社会一直没有任何改观,我想应该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后,我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都发生了变化。我第一个清晰的认识是,我之前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我上这门课之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在大学之前所接受的文化知识。因为常识告诉我们传统教育教给我们的通常是传统的文化。而当我明确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后,我发现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几十年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与传统文化相差甚远,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即使把这几十年给剥离开,仍然是一部完整的文化史。相比起中国传统文化,这几十年的文化不如说是一段政治产物,因为这几十年文化的发展在权力的控制下完全背离了正常的轨道,人们的意识形态在几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甚至颠覆的变化。而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
我第二个认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百花齐放,包罗万象,并不是单一死板的。虽说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占主导地位,但其他思想依旧闪耀着自己的光彩,影响着中国人。拿我自己来说,我最近又一次读到了《十条诫令》,每次读到都会感觉触目惊心,这次最让我震惊的是这样两条:“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让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当然《十条诫令》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其内容及口吻明显把美国塑造成一个阴险的形象,不符实际。但通过反思这句话,我发现自己确实很向往美国的生活方式,不是它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是其自由追逐自己内心,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国内的情况是,社会以一个人的财富和地位来评判一个人,导致人们急功近利,满脑子成功学。我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被美国文化洗脑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后,我发现我所追求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属于道家的思想,从庄子的逍遥,魏晋名士的不羁,到王守仁的心学,都是提倡遵从自己的内心,不为现实的规则所约束。我所想的并不是美资本主义的腐蚀的成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我也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
文化学习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化且深远的,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想我的收获不只是上述的几点,而更多,会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慢慢显现出来,给我指导。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课学习体会
中国传统文化课学习体会——老子的道家思想
本学期的选修课,我怀着拓展知识面的初衷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这门课。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因为课时有限,我就在学习了大致的老子思想之后,谈谈我对老子思想的初步理解和体会。
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与《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在我小时候看过一些蔡志忠的系列漫画,其中就有一本老子说,这是我第一次对老子有所了解,虽然是一本漫画,但也让年幼的我对老子的思想有了一个侧面的认识。它以通俗的语言阐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
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这本书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老子问他得小弟子:“你身上什么东西最硬,什么东西最软?”弟子想也不想的回答:“牙齿最硬,舌头最软!”而老子则张开他牙齿掉光的嘴,伸出舌头说:“你看,我到了这个年纪,牙齿都脱落了,舌头却完好无恙。”老子指着大树和小草说:“大树比小草刚强吧。”弟子连连点头,老子说:“可是台风来的时候,大树都被吹倒了,而小草缺完好无恙。而风无形无体,却能将大树连根拔起。水可方可圆,能怀山襄陵,这不是说明了刚强未必是强,柔弱才使真正的强吗。”这正体现了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
老子把矛盾看成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提出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认为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为了防止走向反面,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的地位,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作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具有消极性。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去继承发扬它。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虽然只是了解的皮毛,但仍可感受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老子能够看到事物的反面,所以,在今后的学习,人生道路上,我们也应该多站在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更全面的看透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四篇: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感受
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之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灿若星空,有无穷的底蕴。她源远流长,即从中国产生人类起就有了中国历史,也有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
在选课程时,看到的是中国文化概论课,不是很想选择,但是却只剩下一门而且还是必须的选,就选了吧。为什么有那么的一点拒绝呢,因为在上这一门课之前,有关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所听的都是那种依书而教实在沉闷的课程,的确让学生很难提起积极性。但是在听了这一门课听了老师您的讲解,我是从心底感概啊:原来大学也是有这么有趣的一门课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曾经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同样的我认为,如果当今的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学习什么也没有用。现在的中国社会,可以说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而却又急功急利的过程。传统文化在发展与潮流的冲击下变得岌岌可危,城市发展而导致古旧建筑被大肆拆除,新潮文化引入而导致传统文化手工艺后继无人,如此下去,更显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及无可取代。
在这一课程中,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基础到发展历程,从文化到经济,从教育到科技,从伦理道德到宗教,从古到今,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虽不能每每细致讲解,但都能点出每一方面的重点,让我们能够以点及面,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如我在课上听到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这正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靠着正如上述的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奋发进取,战天斗地,百折不回。另外,还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宽广仁厚、兼容并包的精神特质,也主要是儒家思想,既仁爱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当然,一个课程的好与坏的主要决定因素就老师。老师的讲课方式以及讲课内容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直接感受。很明显的,骆老师的讲课方式非常有趣,能够把讲课的内容与各种各样的历史趣闻和故事,以及老师自身的一些经历相结合在一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最终学习到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
感谢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尽管路途坎坷,却是最终要完成的,这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是谁也难以阻挡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和国际上对外交往的增多,我们的胸怀将更开阔,我们对文化发展的规律将认识得更深刻,各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将逐渐被打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必将大大加快。最终,中国传统文化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再一次的扬帆起航,迎风以进,伴随着民族的前进而前进!
第五篇:对于报送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报告
关于报送绩效评估工作方案的报告 县政府办、公务员局、财政局:
根据《2014 惠安县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惠政办〔2014〕103 号)以及《惠安县 2014 县直政府部门和县级工业园区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惠政办〔2014〕131号)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惠安县审计局 2014 绩效评估工作方案》。现予报送,请予审核。
根据《2014 惠安县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惠政办〔2014〕103 号)、《惠安县2014 县直政府部门和县级工业园区绩效评估工作方案》(惠政办〔2014〕131 号)要求,结合本局职能和 2014 工作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主线,以转变机关作风为抓手,以提升服务水平为目标,引导激励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履职,有为运作,齐心协力,为我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领导 绩效评估考评工作要在局绩效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局办公室负责绩效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三、绩效目标考评工作内容 绩效目标考评工作内容由职能工作目标和行政能力目标两大部分构成。职能工作目标占绩效目标考评的 70%,行政能力目标占 30%。(党建、计生、综治、宣传、精神文明等内容归入行政能力目标)。按照评估县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内容,在县公务员局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县政府分解的工作任务和本局工作计划,充分运用华侨大学课题组的调研成果,形成惠安县审计局绩效评估管理目标考评表(见附表)。
(一)职能工作目标。主要包括:(1)重点工作目标(20 分)。根据县《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任务分解要求,制定重点工作目标。(2)动态工作目标(10 分)。主
要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以及县委、县政府部署确定的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制定动态工作目标。(3)常规工作目标(30 分)。(4)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10 分)。根据单位“三定”方案中法定工作职责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来设定工作目标。同时,承担市对县(市、区)绩效评估指标数据采集的主管单位、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要把该项工作列入常规工作目标,并推进任务落实。
(二)行政能力目标。行政能力目标考评包括科学行政、依法行政、高效行政、廉洁行政、管理创新等五方面内容。
四、绩效评估方法 采取平时考评、单位自评、目标考评、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等方法相结合进行。
(一)平时考评。结合察访核验、专题调研和专项检查等形式,对各股室是否落实评估任务分解,是否按时序进度开展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报送相关资料,是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以及落实整改成效等进行考核评价。
(二)单位自评。在县年终考评之前,本局要对本单位一年来绩效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自评,依照审核批复的工作方案所列考评指标及权重如实进行自评。
(三)目标考评。目标考评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县政府办、县公务员局、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惠安调查队负责组织实施考核评估工作。
(四)公众评议。根据惠安调查队组织实施的结果计算得分。
(五)察访核验。根据县效能办牵头组织实施的察访核验结果计算得分。
四、实施步骤 (一)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动员部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全县绩效评估考评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深刻领会绩效评估考评工作的意义和作用,统一认识,部署任务,明确责任。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根据县委、县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要求,结合审计局职能和工作任务,设置评估指标,细化工作目标,制定绩效评估考评工作方案,于 10 月 31 日前上报县政府办、公务员局、县财政局审核、批复后实施,并将考评工作方案通过本单位政务公开栏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三)分解细化任务,构建责任体系。建立绩效评估目标落实责任体系,对每一个
工作岗位设定岗位职责,使权力和责任相统一;对县委、县政府工作指标和重点任务、阶段性、临时性任务,由办公室予以责任分解,具体分解落实到内设股室和各个岗位以及承办人员,明确进度、质量和完成时限,落实直接责任人及主管领导、分管领导的责任,建立主体明确、层级清晰、量化具体的责任体系。无正当理由未完成所列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的,按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直至领导的责任。
(四)推进目标实施,确保政令畅通。各股室要紧紧围绕责任范围内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采取工作措施,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要进一步简化工作环节,优化工作流程,规范运作,改善管理,强化机关、单位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五)加强跟踪监控,严肃责任追究。建立绩效评估工作台账和工作报告制度。办公室负责细化绩效评估考评指标体系,建立绩效目标工作台账。
五、几点要求 (一)精心组织,狠抓责任落实。开展绩效评估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全体审计人员要深刻认识绩效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把绩效评估作为完善机关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工作落实、检验工作实效的重要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配合。
(二)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工作。各股室要把绩效评估指标与各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围绕自身职能职责的发挥和工作任务,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把指标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各个工作岗位,确保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绩效设定目标,提高绩效水平。
(三)严明纪律,确保客观公正。要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克服功利思想,力戒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确保各项绩效指标真实、准确、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