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段咏梅演讲稿
倾心幼教
永不言悔
师德师风演讲稿
单
位:屯字镇白马小学 参赛人:
段
咏
梅 时
间:2017年11月22日
倾心幼教
永不言悔
屯字镇白马小学
段咏梅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白马小学幼儿教师段咏梅。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倾心幼教 永不言悔》。
首先我想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是什么?可能你们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是耐心。对!这些我都赞同,但我觉得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和对孩子的爱。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爱心。一切都无从谈起。
爱源于责任,而责任本身又是一种爱。爱蕴含责任,而责任闪现在无限的爱中。爱与责任,一样的浪漫,一样的真实,也会一样的沉重。而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更是一个需要用爱与责任来支撑的职业。如果爱与责任是并存在教育上的两个音符,那么它们更是教育上最和谐的乐符。爱与责任那将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财富。
记得去年,我从小学工作转入幼儿园时,开学的第一天,一位小男孩拉着妈妈的手不愿进教室,哭的撕心裂肺。当时,我的心也碎了,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我蹲下身子,紧紧的抱着他,轻轻的亲吻了他带着泪痕的脸颊。他突然抬起头泪眼汪汪的看着我,用他那脏脏的小手擦干我脸上的泪痕。然后轻轻的拉着我的手跟我走进了教室。从那以后,他变的和我更亲近了,每天豆叽叽喳喳的围在我的身边。我的心好甜好甜,对孩子的爱,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那份甜蜜。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对孩子有爱。我就要平等地欣赏,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没有理由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孩子的自负或伤害他们的自尊。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孩子幸福得像花一样健康成长。
因为我是幼儿老师,我就要对家长负责。当家长把他的心肝宝贝送到我怀里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责任有多重!我要像妈妈一样呵护他们,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我又要做妈妈无法做到的那就是教师的责任,我要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引导他们明白道理,帮他们探索世界的奥秘。家长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我要对家长负责,还家长一个健康,快乐,活泼聪明的宝贝。
因为我是幼儿教师,孩子甜甜的歌声是我心间一股流淌不尽的清泉;孩子好奇的目光是我脑中永不停息的思考;孩子最美的笑声是我人生路上最美的延伸。
是的,我是一个幼儿教师,只有我们真正做教师的人才能体会到,教师的工作不能用简单的时间来衡量,学生占据的不只是我们的时间,还有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做了教师才体会到什么是魂牵梦绕,多少次半夜醒来,梦境中全是孩子的欢声笑语!
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也有人说,老师是春雨,染绿世界,自己却无息的消失在泥土之中。而我,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静静的躺在泥土里。虽然没有水晶的纯净;没有宝石的艳丽;也没有钻石的光芒。但我会让我的孩子在我铺就的道路上走的更远,更远……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做人要有一生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甚至一分一秒都要有存在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做一名有爱有责任心的优秀幼儿教师。让爱与责任陪伴我走在幼教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永不言悔!
谢谢大家!
第二篇:咏梅教案
六年级语文《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新华路小学
郝 静
【教学目标】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理解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本课的一个生字。
4、体会梅花的寂寞孤苦,不争春且高洁。体会陆游词中的寓意——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信念。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词人所赋予梅花的品格与精神,感受作者坚贞不移的爱国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写梅的好词,是他人生处境和爱国情怀的深情表达。按照学习诗词的一般流程进行是可以的,由初读感受到细品字词深刻感悟,最后总结出诗人的精神和情感。但我更想在这些环节里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不止学一首词,而是学到品读诗词的方法,尤其学会解读诗词一定要了解其创作背景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有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也有方法可循,在点滴学习中增加积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背诵四首古诗,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我们背诵的诗中恰好提到了四种植物,分别是梅兰竹菊,它们被古人称为“四君子”。历代文人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中或寄情,或言志,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写梅的好词。
二、了解词牌,书写题目。(板书词牌名——卜算子)教师强调“卜”的读音,介绍词牌名:通常与内容无关,只是规定词的格式。
学生说自己熟悉的词牌名。
学习生字“咏”(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认真观察)。“咏”这个字怎样才能写好看?(学生归纳并进行书写)
学生了解“咏”字的两个意思,知道“咏梅”的意思,并仿照命题。
三、朗读陆游词,深入理解,品味情感。教师出示陆游词,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教师强调“著”的发音以及解释。学生齐读诗词。
教师提问:自己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源于词中的哪些字词句?(学生作答)
再请大家用自己认为合适和喜欢的方式去读这首词,读出你的感受来。大家已经读懂了一些字词的意思,还有哪些字词是你不理解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提问)
教师出示一些重点字词进行考查,并出示相关解释。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当我们明白了词的意思后,你觉得那是怎样的梅花?(学生归纳:孤独 凄苦 不争 高洁)
看着这样的梅花,我们再来一起读词。
要想更深入领悟诗词的内涵,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请大家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是南宋(板书),你对这个朝代有什么了解?(出示关于南宋的历史知识)补充介绍林升的作品《题临安邸》。
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出示陆游简介以及作品《诉衷情》)陆游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之下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词。
此时此刻,透过这株梅花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陆游呢?(学生进行评价)现在看来,这首词是在写梅花,但只是在写梅花吗?何尝不是在写陆 游本人呢?在写作手法上,这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这也是题目中“咏”的含义。这是古代文人创作经常使用的写作手法,我们也可效仿,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白杨》,我们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使用。
最后将你所有的想象和感受放回到词中,全班共同朗读。
四、总结拓展
今天学习了一首值得欣赏的好词,更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陆游其人,看到了他的爱国之心,坚贞之情。陆游对梅花的喜欢还体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依然有诗为证(出示陆游的《梅花绝句》),其爱国情也是贯穿他生命始终,所以今天的学习不是结束,而是你走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的开始。希望大家在课下继续搜集更多作品。
五、课后作业
1、自读陆游的其他作品。
2、针对《卜算子·咏梅》写一篇赏析文章。
六、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 梅(南宋)陆游
借 物 喻
人 孤独、凄苦、不争、高洁 托 物 言 志
第三篇:咏梅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咏梅》 学科 语文 备课教师
一、导入
欣赏梅花的图片,感受梅花傲然的风骨 回忆学过的梅花的诗歌。
二、知识梳理
1、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并背诵默写。
2、欣赏这首词,感受词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品味、体悟诗歌精炼优美的语言。
三、写作背景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棉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四、自主学习一
有感情的诵读
五、自主学习二
1、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2、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 明确:
1、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2、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和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六、自主学习三
4分钟
1、比较毛泽东和陆游这两首词的异同。提示:
1、认真阅读品味这两首词;
2、结合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分析;(陆游的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这首《卜算子》,是明写梅花,暗写抱负。其特点是着重写梅花的精神,而不从外表形态上去描写。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明确:同: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了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其四,两位作者都已梅花自比。异:其一,此种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的形象;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同。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七、堂清检测
1、背诵这两首词。
2、分析这两首咏梅词的异同。
第四篇:陆游咏梅
诗歌赏析——陆游《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一: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译文二:
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
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注释:
(1)驿(yi 去声):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句写的是幽僻无人来往的地方。
(2)寂寞:冷清。无主:没有人过问。
(3)著(zhuo 阳平声):加上。
(4)这一行说:自己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完全听凭百花去妒忌吧。
(5)碾(nian 上声):轧碎。作尘:变成灰土。
(6)香如故:香气还是照旧不消失。
赏析一:
这首词以梅喻人,人阕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我们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不仅可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而且读出词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
赏析二: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赏析三:
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驿外断桥边”是双层的荒凉之地,“驿”是古代传送公文、邮递的来往人员及马匹休息的驿站,是流动官吏、公人的短暂逗留之处,故“驿外”之梅是无主的野梅。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i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
塞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炻,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社会现实正是如此,在腐败的政权下,“持身正大”比做贪官污吏要困难得多,“君子道消,小人道长”,在这种“众皆竞进以贪婪,……各兴心而嫉妒” 的境况下,志士仁人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肩负起时代的闸门与历史的十字架。陆游因“喜论恢复”而屡遭罢黜,至死也未实现自己的理想,却留下了“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凄凉悲壮诗句。他无意于功名富贵却始终不泯“为国戍轮台”之思,其爱国情操、高风亮节,像梅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样,谱写出了时代的正气歌。
陆游的民族精神使此词具有永久的魅力!作者介绍: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着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
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着“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着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
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
咏梅欣赏
《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接回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等到山花开满大地时,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枝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老毛的诗句是根据前面陆游所作反意用之,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词人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
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五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
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
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节拍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的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助兴的天地里解脱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词的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扬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第五篇:咏梅诗句集锦
咏梅诗句集锦
安得健步移远梅,乱插繁花向晴昊(hao)。
——唐·杜甫《醉歌》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注:越岭吴溪指江浙一带。)
——唐·罗隐《梅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林逋《山园小梅》
昨日倚阑枝上看,似留春意入新年。
——宋·范仲淹《梅花》
幽香粉艳谁人见,时有山禽人树来。
——宋·蔡襄《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宋·苏轼《再用前韵》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有什么办法可以变成千万个我(放翁),这样我才能站在每一株梅花下细细欣赏。)
——宋·陆游《梅花绝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lei)《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