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纲要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20:2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纲要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纲要发言稿》。

第一篇:课程纲要发言稿

五年级上课程纲要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叫乔军岚,来自任楼小学,很荣幸能够坐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课程纲要。

我们班一共31位学生,都来自农村,孩子们基础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我制定的课程纲要如下: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全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出示课件2)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八个单元主题:是以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有着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每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几个训练点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明确。

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用书,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目标:(出示3、4、5、6、7)

第一,在识字与写字方面:

1、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12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借助字帖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对字形复杂难写的字,老师重点指导,教学生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培养学生对书写的兴趣和对书法的爱好。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第二,在阅读方面:

1、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插叙等),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表达的顺序,详略得当,展开联想与想象、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等写法,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等),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

2、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三,在习作方面: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课内习作7次,4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

4、学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

5、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三、课程实施(出示课件8)

(一)围绕专题 突出重点

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授课时突出重点是主要环节,为了做好这一环节,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多一点,但这不应当简单地认为花费的时间越多,教师讲的越多,教学重点就越突出。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还要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三是要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四是教学语言艺术要特别讲究,促使学生对重点内容集中注意、认真听讲和做好课堂笔记。教师在课尾小结时要以突出重点为立足点;编制练习题、测验题、考试卷以及题型设计上也要突出重点内容,做到题要小,面要宽,量要大;总复习时,除了抓好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答题技巧以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问题同教材相关内容的联系外,也要抓重点的突出。这里尤其要把握好一般与重点的关系,突出重点编拟复习提纲,或以重点内容为中心归纳整理知识体系。

(二)敢于放手 彰显自主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提高语文能力、培养积累语感的有效途径。多读、熟读、读后深思,能有效地激发语感。教师在积极创设课文描述的情境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配乐想象读等形式,读出韵律,读出节奏,从而入情入境地感悟美景,积累语言。学生在读中获得感知之后,还要进一步要求他们展开联想与想象,加上自己的理解、看法及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必要的练笔,来巩固读的成果,这样,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四)关注积淀 妙笔生花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四、课程评价(出示课件9)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阶段性评价和过程评价

1、在识字与写字方面,我采用的评价方式为:评价方式为:(出示课件10)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

②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

③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2、阅读方面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出示课件11)

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3、写作方面:我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出示课件12)

4、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方面:我是在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出示课件13)

这些是我们班在教学中的一些评价记录图片(出示课件13、14)分别为写字和习作方面的 展示。

谢谢大家,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出示课件15)

第二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编写理念

七年级语文组

实践表明,教师从写教案、教学进度到编写《课程纲要》是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课程意识,提高课程能力,特组织七年级语文教研组老师编写《课程纲要》。

一、组织教师认识学习《课程纲要》的意义,熟练把握课程内容,及各个环节的课程目标、内在联系等。让每一位教师分清《课程纲要》与教案、教学进度的主要区别在于完整的体现了课程元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二、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课程纲要》编写实际上就是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了整体设计,便于认真把握所教学科知识整体轮廓,清晰单个知识点的作用于意义。

三、本着全组教师全体动员,人人参与,集中学习,分散编写《课程纲要》的原则,定期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分享与评议。并在新学期第一次上课时,与学生分享编写的《课程纲要》,让学生知道本学期本学科 的课程教学计划。

四、为使《课程纲要》更好的呈现,认真参阅小学一年级的《纲要》案例。关键环节是处理好四个课程元素。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第一要素,制定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及其它资源的分析,具体撰写的要求有:必须全面、适当、清晰;一般用4-6点的方式来描述;涉及的目标包括三大领域与确切的认知要求/水平。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则针对教材的内容及相关的资源,它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难点、重点等,并要求教师明确所需相关学习资源是否具备。学习主题/活动安排则需要教师确定教学活动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其要求包括:重点突出,按从易到难排序;明确描述选择的内容与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有效性评价应当既包括学的评价,也包括教的评价,教师要确认评价的内容与评价方式或手段。

五、集众人智慧,完善修订。

第三篇: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上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孟庄镇二中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设计教师:梁婷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课时:30课时左右

【课程总目标】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道德课堂”要求,全面推进新课改理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原则、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3、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基本了解我国古代朝代更替,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课程内容】

根据《普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的内容,其具体内容

1、第一单元: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2、第二单元: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3、第三单元: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4、第四单元: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坚持道德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具体如下: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

2、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学案指导、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5、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

七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讲述从远古到隋以前的中国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 中国远古人类 第1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2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三课 华夏之祖 第3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

对第一单元复习、测试 第4、5课时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6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7课时

内容标准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学生能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学生能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第9课时

内容标准 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第 10课时

内容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第 11课时

内容标准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对第二单元进行复习、测试 第12、13课时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第1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的历史事实。

第十一课

第 15课时

内容标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6课时

内容标准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及其它相关的历史事实。第十三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7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8课时

内容标准 了解了匈奴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9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和两汉经营西域的史实。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20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21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借助实例,分析佛教、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对第三单元复习、测试

第22、23课时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24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能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大致情况,和最后形成的三国鼎立的形式。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25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26课时

内容标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一)27课时

内容标准 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地理.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的基本内容。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28课时

内容标准 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对第四单元复习测试 29、30课时 期末总复习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影视作品、歌曲、网络资源等,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学生收集照片、票证和物件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通过拟订访谈 提纲、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整理记录、收集 资料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精神和体验 探究式学习方法

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课堂组织形式

导入新课——制定学标——指导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教师评价释疑——当堂测试——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课程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互动参与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评价和记载,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3,考后的反思和分析。

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1,练习的完成:掌握每课的基本概念:选择题的准确率在80%左右;材料阅读题,要求能认真阅读材料并能

运用其中的信息有层次地进行问题的解答。问答题,要求认真领会题目的含义,准确把握问题的角度进行回答。

2,回答课堂提问的情况:要求的领会、语言的表述等。

3,课堂笔记的情况:条理的清晰、重点的突出、字迹的端正、内容的完整等,最重要的是:自主性的体现——是否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地作一些札记。4,每个单元综合练习的评价。5,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

第四篇: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标准)

课程名称: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开 发 者:肖学红 郭海珍 课程类型:自选课程

教学对象:初

一、初

二、初三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每学期18课时 课程安排:初

一、初二每周一节,初三间周一节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模块、主题、单元等框架体系

简介

引言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 第一章 数系的发展 第二章 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 第五章 几何学的发展 第六章 随机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 第八章 集合论思想 第九章 勾股定理 第十章 韦达定理 第十一章 名题趣题解析

附录一:初中数学思想方法 附录二: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 附录三: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六、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课程评价:主要侧重对学生的评价(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或者终结性评价等)。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与改进措施,有就写点,没有的话可以不写。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

1.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

历史往往揭示出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应用,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史和科学进步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认识到数学是一种生动的、基本的人类文化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重视数学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2.数学历史名题的教育价值

对于那些需要通过重复训练才能达到的目标,数学历史名题可以使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义,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历史上的问题是真实的,因而更为有趣;历史名题的提出一般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它或者直接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或者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和方法都是重要的;许多历史名题的提出与解决与大数学家有关,让学生感到他本人正在探索一个曾经被大数学家探索过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还难住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学生会感到一种智力的挑战,也会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享受,这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体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最后,历史名题往往可以提供生动的人文背景。

向学生展示历史上的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将使他们了解到,数学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已经完成的领域,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认识到数学正是在猜想、证明、错误中发展进化的,数学进步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非常规思维,使他们感受到,抓住恰当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将是激动人心的事情。3.榜样的激励作用

帕斯卡16岁成为射影几何的奠基人之一,19岁发明原始计算器。牛顿22岁发现一般的二项式定理,23岁创立微积分学。高斯19岁解决正多边形作图的判定问题,20岁证明代数基本定理,24岁出版影响整个19世纪数论发展、至今仍相当重要的《算术研究》。波尔约23岁提出非欧几何学的基本思想。黎曼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几位几何学家之一,他在25-28岁期间在数学的三四个领域连续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工作。阿贝尔22岁证明一般五次以上代数方程不存在求根公式。伽罗瓦创建群论的时候只有18岁,死时还不满21岁。克莱因23岁发表“爱尔朗根纲要”,全面推动了几何学的研究。哥德尔25岁发表震惊整个数学界的“不完全性定理”。图灵24岁发表论理想数的论文,提出了通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从而成为理论计算机之父。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对20世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它的几位主要创建者当时年纪最大的也只有32岁。

19世纪的大几何学家施泰纳出身农家自幼务农,直到14岁还没有学过写字,18岁才正式开始读书,后来靠作私人教师谋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在30岁时在数学上做出重要工作,一举成名。外尔斯特拉斯读大学耽于玩乐,未能毕业,离开大学后才开始发愤努力,40岁获得数学界承认,50岁左右成为杰出的数学家,晚年被欧洲数学界公认为“我们大家的老师”、“数学的良心”。

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晚年因自己的科学观点触怒权贵而被诬陷入狱面临死刑的威胁,但他在牢房中还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阿基米德在敌人破城而入、生命处于危急关头的时候仍然沉浸在数学研究之中,他的墓碑上没有文字,只有一个漂亮的几何构图,那是他发现并证明的一条几何定理。为了让天文学家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纳皮尔发明了对数,而为了计算对数表他自己却整整花费了20年的时间。17世纪初,鲁道夫穷毕生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35位小数,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墓志铭。大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晚年视力极差最终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韧的毅力保持了数学方面的高度创造力,以致由于他的论文多而且长,科学院不得不对论文篇幅做出限制,在他去世之后的10年内,他的论文仍在科学院的院刊上持续发表。

数学家的墓碑与墓志铭。阿基米德:圆柱容球。雅格布·伯努利:对数螺线。

这样的一个名单可以开得更长,这些杰出数学家的故事对于今天的许多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许多大数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挫折,不少著名数学家都犯过今天看来相当可笑的错误,介绍一些大数学家是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方法上从反面获得全新的体会(这往往能够获得比从正面讲解更好的效果),而且知道大数学家也同样会犯错误、遭遇挫折,对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数学思想形成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既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得多的人文内涵。

4.将数学史知识视为宣传爱国主义的工具

数学是世界性的科学,我们需要接受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不应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以爱国主义为目的的科学史教育常导致只讲成就,不讲弱点,对其他民族的成就又视而不见,一方面是忽略了数学发展中许多有价值的、可以给学生以启发的东西,另一方面是培养了一种狭隘民族主义意识,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变得很脆弱,一旦他们知道了反面的东西,将有一种受骗的感觉。

5.通过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内容: 引言

第一章 数系的发展…………………………………………………2 第二章 算法思想的发展历程……………………………………11 第三章 欧几里得及《几何原本》………………………………18 第四章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与数形结合思想…………………25 第五章 几何学的发展……………………………………………31 第六章 随机思想的发展…………………………………………41 第七章 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51 第八章 集合论思想………………………………………………60 第九章 勾股定理…………………………………………………70 第十章 韦达定理…………………………………………………81 第十一章 名题趣题解析……………………………………………88 附录一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例析…………………………………95 附录二 初中数学规律题解题基本方法………………………101 附录三 以中国现代数学家命名的数学成果……………………105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课程开发的背景: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内动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广泛的数学能力和全面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养成。我们必须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源和流,用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喜爱数学,要让学生感觉数学可亲、可用。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例如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来历,及古今中外的多种证法;一元二次方程x2+1=0中,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在高中学习的虚数中有解,在此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办数学手抄报等。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三、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申报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和教育学会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研究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被评为潍坊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第二届和谐杯课堂教学博览会中提供公开课《勾股定理的探索》,该教学方法被评为全国高效教学模式。

课程实施:

一、在课堂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

例如讲《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的来历,以及古今中外的多种证法,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是初等几何中的一个基本定理。那么大家知道多少勾股定理的别称呢?我可以告诉大家,有:毕达哥拉斯定理,商高定理,百牛定理,驴桥定理和埃及三角形等。所谓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几乎所有文明古国(希腊、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对此定理都有所研究。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相传是古希腊数学家兼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550年首先发现的。但毕达哥拉斯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失传。著名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巨著《几何原本》(第Ⅰ卷,命题47)中给出一个很好的证明。

中国古代对这一数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远比毕达哥拉斯早得多。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周髀算经》的开头,记载着一段周公向商高请教数学知识的对话:周公问:“我听说您对数学非常精通,我想请教一下:天没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没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关于天地的数据呢?”商高回答说:“数的产生来源于对方和圆这些形体的认识。其中有一条原理:当直角三角形‘矩'的一条直角边‘勾'等于3,另一条直角边‘股'等于4的时候,那么它的斜边‘弦'就必定是5。这个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时候就总结出来的”。如果说大禹治水因年代久远而无法确切考证的话,那么周公与商高的对话则可以确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比毕达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说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个应用特例。所以现在数学界把它称为“勾股定理”是非常恰当的;一元二次方程x+1=0中,在实数范围内无解,但在高中学习的虚数中有解,在此向学生介绍数系的发展:从古代起,人们便能够解二次甚至某些高次方程,然而一个最其貌不扬的二次方程x+1=0却使得数学家狼狈不堪。难道存在平方为-1的数吗?经过长期的犹豫,徘徊,到了16世纪,一些勇敢的数学家作出了大胆选择:引进虚数单位,并从而建立了一个复数系。

当然,也有不少人试图建立复数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但开始真正领悟到复数与平面上点之间的关系的是挪威人维塞尔、瑞士人阿甘德以及伟大的高斯。1797年,维塞尔在坐标平面上引入虚轴,以实轴和虚轴所确定的平面向量表示复数,并且还用几何术语定义了复数和向量的运算。1806年阿甘德将复数表示成三角形式,并且把它与平面上线段的旋转联系起来。高斯在证明代数基本定理时,应用了复数,还创立了高斯平面,从而在复数与复平面上建立了一一对应,并首次引入“复数”这一名称。这些人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了复数的直观基础。

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22提起数学里的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一般人都知道,但若问这些理论是由谁首先系统建立起来的,恐怕就有许多人不知道了。这个人就是生活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欧几里得在他留传了几千年的光辉著作《几何原本》中,用公理化方法将古希腊丰富的几何学知识整理在严密的逻辑系统之中,使几何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演绎的科学。

欧几里得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奖惩分明。当时有个学生在学了第一个定理之后便问:“学完此定理之后,我将得到什么?”,欧几里得听完之后叫过一个仆人道:“给他三个便士(当时流通的货币),因为他学了一点东西便要求有所得”。从这件事我们清楚地看到,欧几里得主张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刻苦钻研,不赞成投机取巧的作风,也反对狭隘实用观点。

欧几里得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欧几里得虽然算不上杰出的数学家,但确实是一位有才华的组织者。他把当时希腊人研究几何的许多证明用更简明、逻辑的语言加以阐述,并把许多有用的知识收集到他的《几何原本》一书,该书把许多世代的几何发明和创造经过加工熔为一炉,是一本具有独特风格的名著。《几何原本》写得生动而又有条理,对前人的许多研究成果作了认真的分析,并给了出色的证明,富于权威性。甚至今天中学里学习的几何课本仍是从《几何原本》改写而成的,它为人类的精神文明起了很好的作用,为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欧几里得是一位很讲究证明方法的学者。有些数学证明题比较复杂,一时难于解决,但如果精心选择证法,往往可以使难化简,作到事半功倍,甚至有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难题也能一针见血地得到证明。

《几何原本》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全人类文明遗产中妙用无穷的瑰宝。《几何原本》与演绎数学

欧几里得《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方法建立起演绎体系的最早典范。《原本》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对整个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何原本》在中国 《几何原本》传入中国,首先应归功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上海吴淞人。他在加强国防、发展农业、兴修水利、修改历法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贡献,对引进西方数学和历法更是不遗余力。他认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之后,决定一起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利玛窦主张先译天文历法书籍,以求得天子的赏识。但徐光启坚持按逻辑顺序,先译《几何原本》。他们于1606年完成前6卷的翻译,1607年在北京印刷发行。

徐光启要求全部译完《几何原本》,但利玛窦却认为应当适可而止。由于利玛窦的坚持,《几何原本》的后7卷的翻译推迟了200多年,才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和英国人伟烈亚力合作完成。欧几里得的这一伟大著作第一次完整地引入中国,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徐光启在评论《几何原本》时说过:“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其大意是:读《几何原本》的好处在于能去掉浮夸之气,练就精思的习惯,会按一定的法则,培养巧妙的思考。所以全世界人人都要学习几何。了解了这些数学发展史,引起了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

二、编写《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了解古今中外数学文化知识。

三、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文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搜集与数学史、数学文化方面的历史故事、数学家、名言名题等。

要求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文化手抄报,开辟了数学文化阅读园地,并建数学文化博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主动了,积极了。

四、利用主题班会给学生办数学文化知识讲座,然后组织数学文化史知识竞赛。

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原来不愿意学习数学的同学,现在也自觉学习了。

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建立数学园地和数学文化长廊。

实施效果

数学文化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学校申报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研究》被教育部和教育学会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我校被确定为全国特色学校建设模式研究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被评为潍坊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第二届和谐杯课堂教学博览会中提供公开课《勾股定理的探索》,该教学方法被评为全国高效教学模式。

第五篇:舞蹈课程纲要

舞蹈课程纲要一、一般项目

学校名称:辛安一小

科目名称:小学舞蹈兴趣小组课程纲要 授课课时:15课时

授课对象:3-5年级学生

开发者:王晶晶

日期:2012、3、1

二、课程元素

(一)课程目标:

1、让学生从小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塑造优美体态。

2、了解民族舞的基本舞步和形体动作,完成几个舞种的组合表演。

3、陶冶高尚情操、启发空间想象和创造力、表现力,提高舞蹈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课时安排:

1、基本手位(1课时)

2、基本舞步组合(2课时)

3、基本手位及组合(2课时)

4、身韵组合(2课时)

5、软开度组合(2课时)

6、勾绷脚组合(2课时)

7、东北秧歌步伐(1课时)

8、东北秧歌臂花(1课时)

9、东北秧歌组合(2课时)

(三)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⑴教材:根据校园舞蹈小学教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⑵活动资源:校园舞蹈小学教程DVD。

⑶其他资源:网络及舞蹈大赛等的相关资源。

2、学习方式

⑴感悟与观察:教师通过范例展示、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

⑵实践:学生学习各种脚位、手位、相关组合及成品舞,教师亲身教授、指导。

⑶交流展示:艺术月及六一儿童节,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

3、教学方式

⑴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包括资源准备、活动设计准备、技能准备、舞蹈室地面及音响的准备。

⑵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电子白板教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如:电子教学用书、视频、网络资料等。

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基本技法的基础上自我创编动作与舞蹈。

⑷参与市综合艺术月与学校庆六一演出等多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其在舞蹈学习中,个人艺术修养得到一定的培养与提高。

(四)课程评价

1、评价方式

A、多元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家长评、指导教师评。

B、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C、描述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相结合。

2、评价标准

A、“金舞鞋”奖:能积极参与每次的活动,舞感与节奏感较强,个人表演及参与参与意识较高,能够自主创编动作及小组合,担任过市级以上大型舞蹈演出活动。

B、“银舞鞋”奖:能积极参与每次的活动,有一定的舞感及节奏感,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活动,对于舞蹈学习有一定的收获和感悟。

三、所需条件

1、学校要提供教师所用舞蹈的相关材料、记录活动历

程的相关音像设备。

2、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当中所需要的舞蹈道具、场地及音响等相关设施。

3、学校要为学生的展演活动积极配备交通、演出化妆、汇演交流等条件的便利。

下载课程纲要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纲要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外阅读课程纲要

    三年级下册阅读课课程纲要 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和习惯,形成小学生阅读指导系列课程,通过研究已形成了具有纲要、教学设计以及课外阅读......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环境保护》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环境保护2、开发教师:杨红霞 3、教学材料:有关环境保护的书刊报纸、网上资料及多媒体 4、课程类型:拓展性校本课程 5、授课时间......

    经典阅读课程纲要

    吕艺镇中学校本课程《经典阅读》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经典阅读》 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 一、课程开发背景: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核心,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朱永新......

    课程纲要分享心得

    课程纲要分享心得 刘丽君 《课程纲要》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事物,虽然有点陌生,但是刚接触《课程纲要》时认为它也就是和所谓的教学进度或者说教学计划大同小异。直到通过两次......

    校本课程纲要

    《草珠集——读童谣写童谣唱童谣》 校本课程纲要 一、前言 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源于英文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因人不同会存在有不同的......

    折纸课程纲要(模板)

    折纸课程纲要一、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折纸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门艺术。小学生对于折纸比较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折纸基础和制作经验,逻辑思维也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通过运用一些......

    课程纲要1

    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本门课程为选修课,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影视艺术鉴赏和评论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知识,如影视艺术的综合性、逼真性和假定性,蒙太奇和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大全)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选修1和选修3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三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