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阅读课程纲要
《让梦想插上翅膀》
——校本课程《阅读》课程纲要
设计人:唐景磊 张月颖 陈宇丽 李丽 冯艳丽 课程名称:让梦想插上翅膀 课程类型:阅读
授课教师:六年级语文教师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之中,课程教材的改革又是具有基础性、主导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开设校本课程,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优化知识结构,有效进行自身调整的平台,进而提高综合素养。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我校学生家庭知识结构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文化课底子较为薄弱,自觉阅读能力习惯尚未养成,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不强。结合以上实际,我校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进步、成长。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实施,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推进文化校园的建设,打造人人学习、终身学习型学校。
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承,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相结合,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习惯决定命运,读书成就人生”为宗旨,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感悟到读书的乐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具体目标如下:
1、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人文素养。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并喜欢阅读,品味经典。
4、积极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享受读书的乐趣。
5、通过阅读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接受优秀思想的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背诵优秀古诗文160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中国教育学会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曾说:“热爱母语,就要喜欢诵读经典。诵读经典,你不仅会更加热爱母语,热爱中华优秀文化,而且会为自己幸福的人生奠基。”为了在阅读中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神,营造学校良好的读书氛围,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成长,让祖**语美丽学生的人生,促进书香校园的营造,因此开发了该校本课程。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
根据上述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内容主要安排如下:
(一)主题单元拓展阅读——依据教材的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拓展篇目: 《石榴》——郭沫若 《雨》——冯剑华
第二单元《爱国》拓展篇目: 《想北平》——老舍
《乡愁》——余光中 《我爱这土地》——艾青
《祖国山川颂》——黄药眠
第三单元《人间处处有真情》拓展篇目: 《大冒险》──信守承诺 《教师节的康乃馨》──尊师爱生 《妈妈哭泣的那一天》──母子情深 《爸爸的新鞋》──相亲相爱 第四单元《保护环境》拓展篇目: 《田野中的哭声》——纪伯伦
《不幸的地球》 《黄土高原曾是秀美山川》 第五单元《认识鲁迅》拓展篇目: 《怀鲁迅》——郁达夫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第六单元《轻叩诗歌大门》拓展篇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0篇)《回乡偶书》 贺知章 《夏日绝句》 李清照 《题临安邸》 林 升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浪淘沙》 刘禹锡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诉衷情》 陆游 《青玉案》 贺铸 《蝶恋花》 柳永 《念奴娇》 文天祥 《桂枝香》 王安石 《虞美人》 李煜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第七单元《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拓展篇目:《白苍鹭》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拓展篇目:
《二泉映月》《屋顶上的月光》《看戏》
(二)与好书交朋友——丰富的课外阅读 必读书目: 《绿山墙的安妮》 《狼王梦》 《红岩》 《鲁滨孙漂流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草房子》 《名人传》 《汤姆大叔的小屋》 选读书目: 《稻草人》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 《爱的教育》
《伯牙学琴》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 《世界名人传记丛书》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窗边的小豆豆》 《苏菲的世界》
(三)实施与要求
1、为学生创造读书机会
(1)建立班级图书角。设立小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借阅管理。每月举行一次图书交换日活动(同年级),以拓展书源,使学生有书可读。
(2)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大量书目,为学生提供阅读资料。
2、明确阅读时间
(1)晨读。早上上课前三分钟的时间,诵读内容每周一诗,语文教师提前在黑板上写上诵读的古诗,到时间指导学生规范诵读,可带领学生诵读,尽量让短暂的读书时间为教学服务。
(2)晚读。坚持每天晚上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在家长的陪同下共读,做好评比工作,争创“书香家庭”,努力让家庭形成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3)阅读课。每个星期三的下午第三节课为阅读课。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再上课,努力让阅读课上出特色,让师生都有“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阅读意识。教师可以把阅读课上成“读书方法指导课”、“ 好书推荐课”、“故事会”、“诗歌朗诵会”、“ 读书交流会”、“ 读书沙龙”等不同课型,调动学生读书兴趣。
(4)节假日。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自主阅读,实现在校在家都阅读,上学回家也阅读的理想阅读境界,杜绝“1+1=0”的恶性阅读后果,要鼓励学生将读书变成一种自觉的、具有生活气息的快乐活动。也可和家长一起共读,互相激励,共同形成阅读的天地,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增色。
3、做好评价工作
教师加强检查调控,以学生互相检查、家长督促检查为主,教师抽查为辅;以表扬鼓励为主,督促纠正为辅。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内心感到课外阅读是自己学习的一种需要,逐步养成一种习惯。
五、课程评价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角度。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读书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建立学生读书卡片、对读书的情况及时统计、评价、反思,加强过程的管理。
2、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更让家长参与课程评价活动。要在学习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3、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搜集能反映学生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资料。如:关于学生读书表现、读书兴趣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反思、读后感、师生的评价和家长的信息反馈。做到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重视定性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读书情况与能力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读书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贾寨小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设计教师:荆蕊
使用年级:六年级下学期
授课时间:课文
38课时
古诗词背诵
5课时
综合性学习
15课时
口语交际
5课时
习作
11课时
回顾拓展
10课时
机动时间
24课时
总计
108课时
一、背景分析
本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同时也是第三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老师们已经使用过小学高年段的前三册教材,为理解和把握本册教材打下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一经点拨便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情感也易被激发。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学生常是课堂的“守望者”,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习惯和专注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会写本册要求书写的8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联系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在阅读中根据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或其他方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要点;继续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阅读中能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见解。,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要点,抓住典型例子了解常见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特点,初步体会其好处。
7.诵读优秀诗文,能背诵教材规定的优秀古诗词、课文,及课外积累的精彩句段最少15篇(段)。
8.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阅读的兴趣,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9.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并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课内7习作5次,6次小练笔,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学写读书笔记和活动计划、活动总结、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等常见的应用文。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三、内容安排
第一组:人生感悟
(12课时)
1.《文言文两则》……………………………2课时左右 2.《匆匆》……………………………………2课时左右 3.《桃花心木》………………………………2课时左右 4*《顶碗少年》………………………………1课时左右 5*《手指》 …………………………………1课时左右 《语文园地一》……………………………4课时左右 第二组:民风民俗(13课时)
6.《北京的春节》…………………………2课时左右
7* 《藏戏 》…………………………………2课时左右 8*《各具特色的民居》…………………… 1课时左右 9*《和田的维吾尔》 ……………… 1课时左右
《语文园地二》……………………………5课时左右 第三组:深深的怀念民风民俗(13课时)
10.《十六年前的回忆》……………………3课时左右
11*《 灯光》…………………………………1课时左右 12.《为人民服务》…………………………… 2课时左右
13* 《一夜的工作》…………………………2课时左右
《语文园地三》……………………………5课时左右 第四组:外国名篇名著民风民俗(15课时)
14.《卖火柴的小女孩》……………………………3课时左右 15.《凡卡》……………………………3课时左右
16* 《鲁宾孙漂流记》……………………………2课时左右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2课时左右 《语文园地四》……………………………5课时左右 第五组科学精神民风民俗(10课时)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2课时左右 19*《千年梦圆在今朝》……………………………1课时左右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2课时左右
21*《我最好的老师》……………………………1课时左右 《语文园地五》……………………………4课时左右 第六组难忘小学(19课时)
一、成长足迹
……………………………7课时左右
二、依依惜别……………………………7课时左右 古诗词背诵……………………………5课时左右
四、实施建议
1.围绕专题,重点训练
教材继续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但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六年级下册特别重视将小学阶段所积累和习得的各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人文专题,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总结、拓展;读写训练,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
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五、课程评价
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珍视友情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特色:
本纲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意见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描述,尤其在课程目标方面,细化到各个方面,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能对本册内容的教学有全面的把握。其次,在实施建议方面,每项建议也都条理清晰,言之有理,让人对教学能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最后,在评价方面,注重评价的深刻性、有效性和多元性,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所学。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近6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活动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学习内容: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六个学习单元:“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抽屉原理)”、这五个单元是新的内容,最后一个单元式“整理和复习”是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总复习。目的是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会说出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会说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能说出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内容: 负数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措施: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二单元
内容: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教学措施: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第三单元
内容:圆柱与圆锥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及体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及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教学措施: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
内容:统计 教学重点: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教学措施: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五单元
内容:数学广角
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第六单元
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重点: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措施: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习学生的知识缺漏。
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应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实施对策:
1.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2.空间和图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教具和课件的合理运用;注重与现实世界相联系;注重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来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4.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提高教学的效率。6.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课程评价:
(一)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1)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得分加入本组或个人积分中;
(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
(4)收集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活动报告;(5)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导学案、作业情况、成绩等。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卷面测试;评定等级:
(1)卷面测试: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计算能力检测。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否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3)评定等级:(1)优秀A;(2)良好B;(3)及格C;(4)不及格D。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可用书面、口头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2)结果性评价:当堂检测结果 评审意见:
本纲要的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便于教师实施。课程内容罗列清楚,重、难点及教学措施明确,实施意见方面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方面展开,概括全面,给教师的教学起到了帮助、借鉴作用。在课程的评价方面从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及教师教学行为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不仅注重了结果的评价,更加注重过程的评价,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多样化。
第四篇:12册语文六年级课程纲要
六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金水区农科路小学设计者:沈菊华、王瑞红、吴福霞侯艳、刘琦、崔金凤、李丽歌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适用年级: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学情分析:
全年级共有495人,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兴趣较浓,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认真、一丝不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全班的知识水平不够平衡,差距较大。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仅占36%左右,对于一些较差的学生,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辅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俏,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
授课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课时
课文57课时
习作14 课时
练习21 课时
综合学习3课时
机动时间20 课时
总计118课时
一、课程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的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助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
11、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三)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137个生字。
2、能够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14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五)阅读教学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制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8、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篇章训练为重点,培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能力。
(六)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的比较细致的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网络等进行语文学习。
2、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注意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这样既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又加强了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二)教学实施
1、围绕单元主题,重点训练
教材继续按照一个主题组织课文,每个单元都有读写训练的重点。课程实施中,在教学每一个单元时,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在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
2、敢于放手,凸现自主
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如布置学生课前自学,课堂上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重视方法的总结。
3、重视读书,培养语感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读书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以悟促读,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读出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或作者的立场,读出自己的感受。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的训练。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前提出要求,读后交流感受或质疑问难,逐步提高学生默读的速度和质量。
4、积累语言,加强练笔
继续重视积累,不仅要求学生课堂上多种形式熟读成诵,完成教材规定的读背内容,而且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精彩语言。同时,教师要重视由读到写的迁移,可根据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进行练笔,如仿写句段、续写课文、写读后感,使学生在练笔中运用积累的词句和表达方法,提高表达水平。
四、课程评价
1、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的特点,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同伴搭配,学习不累”,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与随机评价。
对于更具有实践性的学习领域,如课外阅读、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多采用展示性、表现性评价,不仅有张贴、公示等静态形式,更注重动态形式:朗读比赛、读书交流、设置情境交际、参与实际交际、辩论、信件往来等,以此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3、评价形式多样化。
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双单元测试(月测)、期中测试和期末测试,将采用等级制,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活动评价:根据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内容,以课件、编书、口头展示等形式说明自己成长的经历。
分项实施:
(一)识字写字
1、生字表中共有125个生字要求会写。
针对六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①书法竞赛,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需改进。②随堂练习。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如组成不同的词,正确运用在不同的句中。小组竞赛,以“对”和“多”者为胜出。③单元、期中、期末纸笔测试,百分制评价。
2、本册要求读写记的词语。
小组合作对所积累的全部词语进行分类(小组自定分类标准,如按词义分、按词性分、按一般词语和成语分等),小组向全班展示交流。以小组分工是否合理,是否人人积极参与,归类是否合理等作为评价依据。
(二)阅读
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3、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章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4、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三)写作
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每次活动结束,都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表达能力。
第五篇:六年级美术上册课程纲要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材来源:人美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美术 课 时 数: 19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设计者:赵新娜
一、背景
本册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将学科特点、双基内容和社会需求、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内涵,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展现祖国和世界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视觉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格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兴趣和积极关注。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共有22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1、15、课为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2、3、4、5、7、8、9、12、14、20、21、22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6、10、11、13课为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第16、17、18、19、课为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在注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同时,加大了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二、目标
1、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内容 课题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第14课 第15课 第16课 第17课 教学内容
凝固的音乐——建筑 有特点的人脸 戏曲人物 图形的魔术组合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自制小相框 色彩的调和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箱板上的新发现 参观券的设计 神秘的礼盒 故事里的人 笔的世界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神州风采 家乡的老房子 家乡的小吃
课时 1 1 1 1 2 2 1 1 2 2 2 2 1 2 2 2 2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
第18课 第19课
家乡的艺术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2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课堂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都有参与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小学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虽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完成作品获得成功提供了保证。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先学后教:课前预学探究,课中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具体安排如下:
1、各课时学生需要准备的绘画材料及作业内容可参照上表内容。
2、美术绘画类作业为方便展出统一规格为4开。
3、学生作业完成后(含手工类作品),使用统一标签。
4、美术作业形式教师可灵活掌握,动手及造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能力弱的学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争取在美术课上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课程实施建议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作业、讨论、展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内容:平时表现+美术作品呈现+小组合作成绩
(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生自评:自我总结为主,结合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划定分数。2.学生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在活动、实验等方面的表现,赋予评价。小组展示课由组间相互评价。
3.教师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以及学生自我检测的情况给出成绩。
学期成绩:小组合作展示的共同成绩、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的反馈。评价结果处理
总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平时表现占60﹪,期末展示成绩占40﹪。
两者相加,100—80、79—60、60以下,分别为A、B、C、三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