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20:4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第一篇: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要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quot;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

第二篇:打造高效课堂,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文档

打造高效课堂,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吴家山第五小学胡胜萍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显得枯燥无味。要使学生喜爱数学,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如何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呢?通过长期实践,我觉得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关键词:创设真实性的、思考性的、多向性的、时效性的、趣味性的有效情境

正文: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课改以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我们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已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探索,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走“近”学生,凸显“趣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发挥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为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还原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从而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它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学好数学。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呢?

一、创设真实性的有效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适量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其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学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例如:在“集合”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即时调查兴趣小组学习人数的情况,得出:学画画的有15人,学跳舞的有9人,其中有3人两项都参加了。请问:“学画画和跳舞的共有多少人?”立足于此,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排列比较,最后得出集合图。这样的情境虽然没有绚丽多姿的动画画面,没有什么“花哨”的东西,但很真实。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准确地找到3个人的位置,理解了集合图的交集。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设计了小朋友帮妈妈买盐,怎样拿1元钱的问题情境。师问:如果是你,你该怎样拿钱?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讨论交流,最后动手操作。这一生活情境的再现,不仅自然引入新知,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还让其体验了人民币的兑换过程,感受了生活的数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思考性的有效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是数学思维的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因此,优化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思维效益的关键。而创设情境则是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课中,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教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教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又如在学习“小数的基本性质”

时,教师先出示“1、10、100”三个数,你能想办法让它们相等吗?学生疑惑不解,议论纷纷。讨论中得出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接着,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用同一个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吗?”这时,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最后出现“1元=1.0元=1.00元,1米=1.0米=1.00米”。师又问:“比较上面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这种问题情境,虽然生活味变淡了,但学生已被这其中的数学魅力所吸引,学生的探究情绪高涨。是呀,数学课上出数学味,我们教师让数学本身散发出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低层次的简单重复提升到高层次的数学活动,不正达到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标吗?

其次“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三、创设多向性的有效情境

情境创设正逐渐向多向性发展。我们的专家同仁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这么说呢?新教材主题图的呈现充分体现了情境教学的多向性。例如:人教版教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主题图是“公园一角”:卖气球的、卖风车的、猜字谜的、套圈活动等等。任何一项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每一部分都隐藏着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入境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选择一部分内容解决新知后,我们还可以把其他部分作为巩固应用,实施情境再利用。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拓展应用三位一体的情境在新教材中比

比皆是。我们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后,也有了自己的新思考。如:一位教师在借班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已学过哪些类型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能说说它们是怎样算的吗?”这样的情境既让借班的老师了解到该班的学习起点,又让学生能通过复习口算,架起新旧知识的转换桥梁,同时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有机结合起来。多向性的情境,会让我们有限的40分钟发挥出更大的效能。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数学教学之乐。

四、创设时效性的有效情境

任何情境的创设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过于复杂,过于渲染的教学情境中,较多的非数学知识的干扰会使课堂出现“非数学化”倾向。因此,我们创设情境要简洁,注重提高时效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呈现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创设了一个“玩魔方”的游戏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了“不同的面”、“相同的面”、“同一平面”这些很难用语言来让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但同时,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如:怎样玩魔方?针对这种可能性,教师设计了一连串的设问:“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平面上吗?”“谁来说说黑色方块都在哪一个面上?”紧扣核心问题,使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感知和初步理解“同一平面”上来,有效地排除干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趣味性的有效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

获得成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调动外部各种诱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使之由直接兴趣发展到间接兴趣,由外在的学习动机转化到内在学习动机,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在教学中适当采取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在“书角、五角星、三角形、四角钱”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怎么数学教师上了语文课的内容了,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区别,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并且兴趣盎然。总之,创设富含趣味性的情境方法多种多样,上述几个课例无一不充斥着趣味,只需教师用真心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就不难挖掘出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素材。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有效的、乐学的情境在其间起着桥梁作用,使学生将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整合提升,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但情境的创设不能随心所欲,建议要注意以上五个方面,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发展,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总之,为了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创设一个有效的、乐学的数学情境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创设能贴近学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活跃,务实高效的情境,从而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第三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第四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南湖中学

张爱平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作为化学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以下做法。

1.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又如:教学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如:教学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评析:这种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又如:教学《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生: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生生互动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评析: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教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师: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介绍并出示白色氯酸钾晶体、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师: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①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刚沸腾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将实验2试管移开火焰,立即洒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才产生少量的氧气,为什么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请同学们考虑有哪几种可能性。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教学达到高潮。师:①像二氧化锰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其中二氧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了氯酸钾放出氧气的速度。②除二氧化锰外,有没有其它物质可以作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促使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进行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能力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如:教学《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学过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评析: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象,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5.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思维

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如:神州六号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几个思考题。①神九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6.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探究性实验设疑创境,培养探究精神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师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生1:杯A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生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

总之,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和走进新课程。【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第五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下载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精选五篇)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语文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论文[5篇]

    “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知道酵母菌能够用于发面、酿酒,放久了的馒头会发霉等,但他们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能......

    创设快乐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创设快乐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模糊搜索 搜索标题作者:楼华飞 时间:2008-9-21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第一教学目标。低年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5篇)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化,历史化,实验化,错误化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思维问题情境中学到研......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 在讲授《开花和结果》......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摘要:新课改以来,对于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老师们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