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时间:2019-05-14 23:0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第一篇: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化,历史化,实验化,错误化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思维问题情境中学到研究数学学问的方法,力求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是一个主动愉悦的数学生命历程。

【关键词】思维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对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解分段函数这一考点时,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景: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是:4km以内10元,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0元/km。

①如果某人行驶了7公里,他需要付多少车费?

②如果不计等待时间的费用,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果某人花费了35元,请问他乘车行驶了多少公里?

这个生活情境很明显的应用到了分段函数,让学生体会到了函数学习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瞄准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数学学习的生活化。

二、创设历史化的问题情境,体验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在讲解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及其应用”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富兰克林的遗嘱”的故事:富兰克林利用放风筝而感受到电击,从而发明了避雷针。这位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死后留下了一份有趣的遗嘱:“„„一千英镑赠给波士顿的居民,如果他们接受了这一千英镑,那么这笔钱应该托付给一些挑选出来的公民,他们得把这些钱按每年5%的利率借给一些年轻的手工业者去生息。这些钱过了100年增加到131 000英镑。我希望那时候用100 000英镑来建立一所公共建筑物,剩下的31 000英镑拿去继续生息100年。在第二个100年末了,这笔钱增加到4 061 000英镑,其中1 061 000英镑还是由波士顿的居民来支配,而其余的3 000 000英镑让马萨诸塞州的公众来管理。过此之后,我可不敢主张了!”

你可曾想过区区的1 000英镑遗产,竟立下几百万英镑财产分配的遗嘱,是“信口开河”,还是“言而有据”呢?事实上,只要借助于复利公式,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计算而作出自己的判断。

yn=m(1+a)n就是复利公式,其中m为本金,a为年利率,yn为n年后本金与利息的总和。在第一个100年末富兰克林的财产应增加到:y100=1000(1+0.05)100≈131501(英镑),比遗嘱中写的还多出约501英镑。在第二个100年末,遗产就更多了:y1100=31501(1+0.05)100≈4142421(英镑)可见富兰克林的遗嘱是有科学根据的。通过遗嘱故事介绍使学生感受到:在指数效应下,微薄的财产,低廉的利率,可以变得令人瞠目结舌,从而让学生体验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对指数增长速度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数学的历史典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更进一步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创设实验化的问题情境,增强动手能力

数学实验是指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典型的实验环境中或特定的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活动。创设实验化的教学情境,可使学生体验、感受“动手”的乐趣。在讲解选修2-1第二章第二节椭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数学实验:取一条定长的细线,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一个圆。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细绳,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后发现,轨迹是一个椭圆。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等于一个定值(绳长),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绳长要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通过实验的“动手”过程,自然地让学生总结出椭圆的定义以及找寻到定义中的关键字眼。正如苏联著名的数学家A、R、辛钦,在其《数学分析简明教程》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学生先有准备,能尽可能地看到这些新概念、新理论的引进是很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四、创设错误化的问题情境,培养质疑反思精神

设置错误情景,即“错误教育法”,使学生反思,质疑错误的解法,错误的命题,不仅更清晰的认知基本概念基本数学方法,更能在“错误”中产生积极思维,质疑,创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讲解必修五第二章第四节等比数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定义,通项公式,中项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进行类比推导,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相似之处,紧接着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性质:若m+n=p+k则am+an=ap+ak,其中m,n,p,k∈N*即下标和等,两项和等。让学生大胆猜测等比数列的性质,有同学得到如下结论:

若m?n=p?k则am?an=ap?ak,其中m,n,p,k∈N*而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教师请同学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如果结论正确,给出证明方法,如果不正确,说明理由。细心的同学很快发现,当数列为1,2,4,8,16,32„时,m,n,p,k分别取1,6,2,3时,a1?a6=32与a2?a3=8不等,通过举反例,学生发现了猜想结论的错误,进一步修订了结论为若m+n=p+k,则am?an=ap?ak,其中m,n,p,k∈N*,进而得到了证明过程。

思维化的问题情境是一种愉悦的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问题,它比生硬的讲解,冰冷的习题更易让学生接受。正如布鲁纳在发现法中所提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分析问题,在错误中反思问题,在历史中总结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作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吧!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9

[2]范梅.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第二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南湖中学

张爱平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作为化学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以下做法。

1.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又如:教学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如:教学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评析:这种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又如:教学《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生: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生生互动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评析: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教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师: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介绍并出示白色氯酸钾晶体、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师: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①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刚沸腾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将实验2试管移开火焰,立即洒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才产生少量的氧气,为什么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请同学们考虑有哪几种可能性。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教学达到高潮。师:①像二氧化锰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其中二氧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了氯酸钾放出氧气的速度。②除二氧化锰外,有没有其它物质可以作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促使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进行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能力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如:教学《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学过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评析: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象,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5.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思维

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如:神州六号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几个思考题。①神九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6.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探究性实验设疑创境,培养探究精神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师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生1:杯A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生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

总之,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和走进新课程。【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房山中学——丁兆荣

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根本基准,是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时应该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对应,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层次要求,来精心设计,以最终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着力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通常总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独特的构思,不同凡响的情境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情境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正确地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精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那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本文就这个问题,阐述自己的几个观点。

一、利用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长期以来, 数学给学生的感觉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人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故事、趣事, 则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这堂课中, 我以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发

明者的故事为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121222,,22363 从而导人课题。这样不仅增加了课题的趣味性, 更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探索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兴趣, 同时还让他们感受到掌握这部分知识, 对于生产和生活, 对于理解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发展史和现实生活中, 还有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趣事, 合理利用这些故事、趣事来创设问题情境, 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 有如下两个“问题情境”:① 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 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 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 折销售, 第二次打q 折销售;乙商场是两次都打(p + q)/2 折销售.请问: 哪个商场的价格更优惠?② 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 其他均精确.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 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 再将称量结果相加除以2 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 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以上两个“问题情境”, 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 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 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想学、乐学、主动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创设虚拟“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俗话说: 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能顶得上吗? 比如在一次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竞赛中, 三

个臭皮匠能答对题目的概率分别为50%、45%,40%。诸葛亮能答对题目的概率为80% 如果将三个臭皮匠组成一组与诸葛亮比赛, 各位选手独立解题, 不得商量,团队中只要有一个解出即为获胜, 答对题目多者为胜方, 问哪方胜? 这是概率教学中的一个优秀的“问题情境”, 直观生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活动式”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带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实践,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探索欲望。例如,在函数模型的应用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某地区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如下表所示: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能否建立恰当的函数模型,使它能比较近似地反映这个地区未成年男性体重y kg与身高x cm的函数关系?试写出这个函数模型的解析式。

(2)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体重平均值的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 为偏瘦,那么这个地区一名身高为175cm、体重为78kg的在校男生的体重是 否正常?

在第(2)问中,在计算了该生体重是否正常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来检

验一下本班的所有男同学的体重是否正常。此时,可以采用同桌相互检验计 算的方法来完成。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

验数学,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创设独特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数学教学的实际,否则千篇一律就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化、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资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和谐的向前发展。

第四篇: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甚至苦学、厌学,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更无法谈及。为改变这些弊端,我要数学教学中开展了“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的操作,即通过教师运用多变的手段,精心设计、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觉自主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下面就将我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作法小结如下:

一、创设人际和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因此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发扬学问中的自由和组织管理上的民主(如在分组教学中大胆让小组长自己主持对学习的讨论),力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自觉、自主地学习。

二、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是激趣乐学的关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仿佛套上了枷锁。因此只有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应试中解放出来,才能活泼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首先减轻了分数对学生的压力,针对优、中、差三类生建立了分类学习目标,通过注重提问、练习、测查等方式使各类生均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次是不布置家庭作业,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就掌握所学知识;第三是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创设浓郁的趣味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寓教学于游戏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更喜爱游戏活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弗里克.福培尔曾说过,小孩的工作就是游戏。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彩游戏的方式,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数学知识。

四、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参与之乐。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动学生动手实践或亲身制作学具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它会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手脑并用,通过自身的探索后获得成功,体验到参与之乐。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让学生在先课前自制一个长方体,通过各种感官理解什么是长方形的表面积,然后让学生把模型拆开,成显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动手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公式,学生不仅兴趣更浓,积极性高,而且通过亲身参与,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五、创设探索、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求知之乐。即: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疑问,在师的诱导下探索研究,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如:师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这课时,在导入新课时,师让学生任意说一个整数,师马上就能说是否能被2、5整除,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羡慕,就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师的诱导下,逐步发现?quot;能被2、5整除数的特征”,从而体验到了求知之乐。

六、创设竞争的情境,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好胜心”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对激发学习兴趣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在回答问题时实行抢答,看谁最先回答出来; 在进行简便运算时,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难度较大的题时,看谁最先解答出来;此外还可在每期适当地进行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便在紧张、刺激的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了进取之乐。

七、创设激励的情境,让学生苦中求乐。“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设置一些障碍,激发学生在困境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反用”这课时,学生在掌握了如“11×34+89×34”这种类型的基础上,师便出示了如⑴“11×34+17×34+72×34”、⑵“99×34+34”、⑶“101×34-34”、⑷“34×46+75×34-31×34”等类型的深化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与我们所教过的“a×c+b×c”类型题有点相同,又有点不同,感到手足无策,难以下手。这时,教师应大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循循善诱下,通过艰难的研究,学生逐步发现⑴是属于(11+17+72)个34的反用,⑶是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反用,这些题均属于“反用”这种类型的变式题。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教师创设的激励情境,让学生在困境中历尽千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树立了“我能行、我很行”的信心。

八、创设多元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整体教学之乐。即,不同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不同的课型,如在教学“土地的丈量”时,可让学生到校外上实践操作课;如针对教材中的有些思考题,可以开展数学活动课等。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分析等能力,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的训练,学生在各种课型中也体验到了整体教学这乐。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有以下体会: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视了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2、“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充分体现了两为主原则,合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3、“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把如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研究的核心。

4、“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操作切实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艺术。

第五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下载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精选五篇)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语文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创设生活化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五篇模版)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化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论文[5篇]

    “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知道酵母菌能够用于发面、酿酒,放久了的馒头会发霉等,但他们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能......

    创设快乐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创设快乐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模糊搜索 搜索标题作者:楼华飞 时间:2008-9-21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第一教学目标。低年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5篇)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 在讲授《开花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