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要研究的内容 活动1:观察与思考
举例或展示利用光线产生影子的生活现象和应用:
(1)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会在地面、墙面留下影子(可用教室灯光作试验).
(2)驴皮影是利用灯光的照射,把影子的形态反映到银幕上的表演艺术.(3)我国古代的计时器日晷,也是利用日影来观测时间的.(4)电影或幻灯片.
图29.1-1
图29.1-2
图29.1-4
图29.1-5 学生活动设计: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在墙面上投影来表演某些动物,可让同学们来说说日晷的构成和大致原理.同时,再请同学们举一些利用光线产生影子的例子.
教师活动设计:
归纳总结投影的含义:
投影: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照射的光线叫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平面叫投影面.
物体的投影和物体的形状有密切关系: 练习:见教材第108页练习.
第二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说起来好像是那么简单而又容易的事,可做起来就难了。很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觉得作文教学是令师生都感到头痛的环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或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它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不少,创设作文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写作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那么,怎样去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寻趣,展现场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是作文的坦途大道。我总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轻松快乐的事。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某一典型场景,感悟后作文。春天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田野,看碧绿湖水,吹温柔春风,闻春天气息,触春天花草;夏天即兴观察暴雨将至,黑云压城之势,并作即景提示:暴风初来你有何感受,暴雨来临的过程怎样,雨中景物的样子如何……秋景中,让学生观察雾中“仙山楼阁”,注意去发现大雾从“牛奶”状变得薄如蝉翼,直到烟消云散的过程,探寻朦胧的美;冬天的雪花,令学生产生无尽的情趣和遐思,让学生在飘逸的雪花中寻求灵感和写作激情,自然、生活、社会是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语含真情,描绘情境。
语言是第二信号,能唤起人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特别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情节是富有情境感染力的,有时不用情绪化表达,人们的情感从故事本身中就可得到最大化体现。语文课上,我曾用沉重的语调给学生介绍了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因在3岁时出了医疗事故,失去了听力,可那家医院却推卸责任,不肯赔偿,他父亲用了8年的时间到处奔走,记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日记,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绝望的打击,只为还儿子一个公道。故事说得每一个学生都心情沉重,为这个孩子的不幸而伤感而悲愤。这时,教师趁热打铁,紧抓时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孩子的悲剧,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的行动,使他如此顽强坚毅,在饱含情感的语言创设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笔下诞生了有情有理的议论文,而且有的还很有见地。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结合语文实践课活动课开展,我常请学生扮演各样角色,按角色的身份和处境,进行情感体验,再形成构思,写成作文。如教学课文《半截蜡烛》时,我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中情境,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为扮演角色,自编课本剧。并年年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举办班级联欢会,请求学生以班长的身份写海报,以文娱班委身份编排节日单,以主持人身份编写主持串讲词等,让他们在联欢会上真正体验当时的情境,体验大家的表演时的动作、表情、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我运用录音、幻灯画面及悲惨的音乐、感人的范读、动情的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角色。然后,我说:“小女孩的命运真可怜啊!她若是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命运会这样吗?你同情小女孩吗?”大家都齐声说:“同情!”接着我又问:“你想帮助小女孩,改变她的命运吗?”大家都抢着说:“想!”于是我趁机提出了改编故事的要求。由于学生已进入课文角色,小女孩的命运就仿如他们至亲的命运,他们对小女孩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之心,所以都很想帮助小女孩摆脱那悲惨的命运,改编故事就成了学生的乐事,所以下笔就很容易了。
四、借助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看到某种个体实物,然后以这一实物作写作对象,边看边想,边想边写,自然不会产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的,取而代之的是照物写形,言之有物。比如写校园环境,选择某一角落,或抓住整体特征,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美点,抓住特点,综观整体,留意细部,这样写来,作文就有了内容,也能注意质量;比如写某一具体物体,让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其外部形状,整体特征,颜色、重量、质地等,再逐一分项介绍,抓住逻辑顺序,进行恰当描述。这种方法对说明文写作最有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事物关键特征,把握写作顺序,合理安排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倾诉,是人们情感的流淌,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也最能调动人们的情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使人感到悲壮的力量和与命运抗争搏斗的勇气;《地道战》则令人的心灵随站音乐的升华激荡;听《二泉映月》,让人信感人生的辛酸和身世的凄凉。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兴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受到情境感染,得到情感熏陶,陶冶个人性情,激发内在情趣,训练学生用心聆听自然的各种声音,倾听各种优美的曲调,感受各种风格不同的音乐,体会音乐的意蕴,感悟音乐中寄予的思想感情,做到心领神会,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把听到的感受描述下来。
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创设作文情景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他们由情入境,由境生情,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从而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冯中桥)
第三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第四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摘要:新课改以来,对于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老师们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新课改
创设情境
兴趣
新课改以来,老师们平时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是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课堂气氛一活跃,老师们就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心想同学们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能够学到知识吗?而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又觉得不符合新课改精神,若不与时俱进,那必定会成为时代的弃儿,在“抓”与“放”之间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大家仍然是在积极的探索着,实践着!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特别倡导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新课程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恰当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情境材料是否贴切、情境创设是否恰当,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和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乃至观念的转变和情感的升华。为此,这两年就如何提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不断的进行实践和探索,现在就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情境创设有效性策略方面谈几点体会,与同仁们交流共享。
第一,运用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语要妙趣横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透彻了解知识架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彩活泼、幽默风趣的导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当中去。如在学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国道线旁边一家小饭店门口竖起了这样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请到这儿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人们看到这句话的情境时相视而笑,他们的思维立刻跳跃起来,他们意识到表面上看起来并无联系的东西,实际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使枯燥的哲理生动起来,从而使学生明确了主题,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确立反对无视事物联系的孤立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为有效课堂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二,运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知道,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这几本高中教材里面,同学们最不容易接受的就是《生活与哲学》,刚开始大家几乎都是谈“哲”色变,那么究竟什么是哲学呢?
“哲学在古代被称为“玄学”,被人为地披上了神秘的外纱。有人说:哲学就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美丽的但遥不可及。对于刚接触哲学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对哲学虽然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面对哲学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论纶的观点,很多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哲学自然充满了恐惧心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俗语、诗句、名人名言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时政热点等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时,正值电视剧《武林外传》热播,课下我向同学们了解时,大家对这部电视剧都很关注,所以我截取了“吕圣人智斗姬无命”中那段吕秀才说死姬无命中的片段视频,学生看完了都很兴奋。我借机分析:为什么一介书生能把一个武林高手说死,用的就是哲学思维,靠的就是知识的力量。视频中的经典语句“谁杀死了我”“我杀死了我”用到的哲学思维就是人的个体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学生一听,1 兴趣大增,从而很想了解哲学这门学科。哲学到底是什么?学生入门之后,自然兴致盎然地自己寻找答案!
①
第三,运用课堂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课为例,为了实现“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情境创设中设计了“洋节日PK中国节日”的活动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分成“西洋组”和“中国组”,各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选派代表陈述各自的观点。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不同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我们既要认同自己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民族节日和民族文化。
第四,运用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内容时,我首先用学生身上穿着的外国品牌服饰导入新课,然后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就能有效地参入进来,很容易地从吃肯德基、穿耐克鞋等诸多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得出其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从纺织品贸易摩擦、洋垃圾等所关心的事件当中得出其存在消极影响的一面。最后我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洋品牌?“穿必洋服饰,吃必洋快餐”的消费方式与习惯好不好?我们应该怎样来支持民族品牌的发展?通过教学很好地对学生开展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增强民族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在学生生活中处处是活生生的政治教育的好素材,由此为切入口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问题情境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政治教学内容中可用“问题”来创设情境的契机同样很多。
第五,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音频情境视频音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
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例如在讲生活与哲学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这一内容时,我先放5分钟录像导入新课。录像内容是电影《辽沈战役》的片断:“中央军委下达首攻锦州之敌的命令。起初,林彪沉默,迟迟不出兵。罗荣桓政委从战略高度劝说林彪,于是,打响锦州之战,首战告捷”。看完录像,学生兴趣来了。我先简要介绍了我党我军攻打锦州的战略意义,然后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讨论“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同学们讨论热烈,踊跃发言,很快得出答案:“在辽沈战役中,我军存在着与锦州、沈阳、长春之敌的许多矛盾。在这些矛盾中,锦州是通往关内的咽喉,又是敌军给养基地,打下锦州,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解剖这个典型战例,学生很快地掌握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这一重难点。
第六,运用音乐、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时,我利用媒体分别播放用小提琴、箫、钢琴演奏的《梁祝》,并配以化蝶的动画,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图画,令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领会了共性(普遍性)与个性(特殊性)的区别,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真挚的热爱之情。学生由衷感叹:哲学课原来竟如此有趣!畏难情绪悄然而解。视频音频情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注意力很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为再一次创设视频音频教学情境提供资料。
第七,运用“竞争机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我常常在政治课堂上创设情境,将“竞争”引入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在课堂上请学生做竞赛练习,争当“今日冠军”。具体做法是:教师指定竞赛题目,限
定时间,前10名做好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姓名分别写在黑板上,按做完题的先后顺序标上名次,然后开始检查自己所做的题目是否正确。对全做对的学生,老师予以表扬,并称其为“今日冠军”;对没有全做对的学生,则擦去其姓名,鼓励下次再努力。教师用这样的方法,督促学生多检查,在提高学生做题速度的同时,也提高其做题的准确性。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将数学课堂变成了竞赛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我还对学生的作业开展自评、互评、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大胆创新。
第八,运用课外作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节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积极走进生活,调查身边水电以及日常学习用品的使用过程中的浪费情况;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资源状况。运用所学的哲理,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想的必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节约的小窍门。生活与哲学原本是很抽象的,可是由于题目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同学们认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纷纷建言献策。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体会到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带来的愉悦。同时,学生自身也受到了教育,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和大自然相融合,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和发展②。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教会或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切忌死读书。
第九,运用身边典型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情境教学法中,采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往往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人的尊重和满足”这一哲理时,我采用了发生在现实生活当中的,同学们在新闻报刊上都看到的,轰动全国的,为了一车旅客的安全,献出了年仅48岁的宝贵生命客车司机-----吴斌。杭
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快客司机吴斌,驾驶大客车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面对对向车道上突然飞来的铁块造成肝脏多处碎裂、多根肋骨骨折、肺、肠挫伤的危急时刻,强忍疼痛,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一系列安全操作,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无锡101解放军医院全力抢救,在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后,终因伤势过重去世。2012年6月4日下午,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出殡,数万民众自发而来为送别最后一程。警车开道,赋予英雄最高礼遇。2012年6月5日上午8时,吴斌的追悼会在杭州市殡仪馆举行。交通运输部决定,授予浙江杭州长运公司驾驶员吴斌同志“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的荣誉称号,并在全行业开展向吴斌同志学习的活动。省交通运输厅授予吴斌同志“交通英模”荣誉称号。全国总工会追授吴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总工会追授吴斌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杭州市总工会追授吴斌为“市杰出职工”。杭州市长运集团昨天追授吴斌同志为杭州长运“乘客卫士、长运楷模”荣誉称号。浙江省政 府批准吴斌为革命烈士。
当我播放这一视频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泪水滑过了学生的脸庞,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③。
作为一名政治老师,我认为在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的。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是每一个政治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英国著名教学家斯宾塞说:“学习者从心智努力发现的东西,比别人告诉他的要理解的好的多
④
。”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只局限于教材而不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所以,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课才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亲和力和震撼力,学生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思想政治课教学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任何尝试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应考虑学科特点,注重实效。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浮
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使教育改革沿着良性轨道发展。参考文献:
①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主办,2013年第3期,邹文翠的《打造“四性”哲学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见《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主办,2013年第3期,周荣林的《创设有效情境激活政治课堂》。
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大主办,2010年第8期,余秀芬的《还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课堂》。
第五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