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情境优化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境、优化设计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此想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为此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入手:
一、情感交流,激发兴趣;
二、实践操作,激发兴趣;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四、创设游戏,激发兴趣;
五、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六、多媒体辅助,激发兴趣;
七、开展竞争,激发兴趣;
八、适当奖励,激发兴趣。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 激发 操作 竞争 游戏 奖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兴趣的制约。正如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条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措施,与大家分享。
一、情感交流,激发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们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因为喜爱你而喜爱你所教的学科。
二、实践操作,激发兴趣
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受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因此,教学中应该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探索。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让学生手脑口并用的活动,使他们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教具,以及一些沙子。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观察得出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归纳出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创设情境,可以把一个相对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就是设置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这样就可以在一个相对活跃和宽松的环境下引入要讨论的问题。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根据教材内容把导语编成童话故事,在课堂讲给大家:“有一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随师父去西天取经的途中,天气特别炎热。贪吃的猪八戒又累又渴,转身对身边的悟空说道:“师兄,你看师傅满头大汗,口干舌燥的,你去找点水或其他解渴的东西给师傅吧。”悟空笑嘻嘻的对八戒说:“是你嘴馋了吧。照顾好师傅,我去去就来。”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三个大小一样的西瓜回来了。师傅看了看说:“我来考考你们,谁愿意要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谁愿意要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二;谁愿意要这个西瓜的八分之四。”话音刚毕,贪吃的八戒抢
着说:“我要这个西瓜的八分之四。”悟空接着说:“我要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二。”忠厚老实的沙僧说:“那我就要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同学们,他们三个中谁得到的西瓜最多呢?这时学生完全被有趣的故事和画面吸引住了,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气氛活跃,兴趣盎然。教学效果特别好。
四、创设游戏,激发兴趣
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 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学数学,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
如在教学了“20以内的加法”后,我让学生从家里拿来1—10的扑克牌,在课堂中玩加减游戏和比大小的游戏。又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带来了火柴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火柴。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去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去自 己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表现地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五、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思维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所采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观教具、学具。学习的班级是大班额,课堂内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均等发言机会和动手机会。合作学习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有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小组合作学习是各种思想的荟萃,不同思想的撞击会产生新的火花,新的火花就是一种新的创新。如在课堂中让学生用5个小硬币进行5的组成与分解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启发学生有序地分解。这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收获,一种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多媒体辅助,激发兴趣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昂然,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一段录像或者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可以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牵引着,使教学过程顺利而高效地进行。
七、开展竞争,激发兴趣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数学课堂中,适当的运用竞争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也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小组之间的比赛是我课堂中用的最多的。在巩固某个知识点时,我让小组与小组比,男生与女生比,等等。学生个个精力高度集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生还喜欢和老师比,他们特别想超越老师,一旦赢了就会兴奋不已,倍感自豪。我就在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在讲台上操作一遍,然后把自己的和学生的作品比一比。这样的比赛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因为的确有时候他们做的比老师还要好。
八、适当奖励,激发兴趣
有竞争就会有输赢,如果赢的和输的待遇一样,那大家也会对竞争失去激情,适当的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奖励不一定都是物质的,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奖励的语言要多点赏识、多点幽默、多点暗示,还可以多点宽容。我常会用到这些话:“棒极了!”“真了不起!”“老师喜欢你。”“真不错!”“你真能行!”……每当学生得到奖励,心里喜滋滋的。奖励的动作一定要自然温柔,每当学生出色 的完成任务时,我就在他面前竖竖大拇指或者摸摸他的头,给他下回更加出色的信心,为他加油。
当然,也可以给学生物质的奖励,比如在批学生的作业本时,优秀的作业画星星,良好的作业画小旗,不认真的作业就不画什么,让他下次再努力。我还在教室里张贴了学生的名册,每个名字后面都留
有空白,每次学生作业中得到星星了就加一颗星星,学生课上特别认真,或者有什么特别值得表扬时,都可以为自己加星星。一周下来,比一比谁得到的星星最多。一个月下来,取出前十名再奖励小奖品。这样的奖励办法不仅可以用于教学活动,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
兴趣是人求知的起点,是人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必须长期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说起来好像是那么简单而又容易的事,可做起来就难了。很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觉得作文教学是令师生都感到头痛的环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或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它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不少,创设作文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写作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那么,怎样去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寻趣,展现场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是作文的坦途大道。我总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轻松快乐的事。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某一典型场景,感悟后作文。春天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田野,看碧绿湖水,吹温柔春风,闻春天气息,触春天花草;夏天即兴观察暴雨将至,黑云压城之势,并作即景提示:暴风初来你有何感受,暴雨来临的过程怎样,雨中景物的样子如何……秋景中,让学生观察雾中“仙山楼阁”,注意去发现大雾从“牛奶”状变得薄如蝉翼,直到烟消云散的过程,探寻朦胧的美;冬天的雪花,令学生产生无尽的情趣和遐思,让学生在飘逸的雪花中寻求灵感和写作激情,自然、生活、社会是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语含真情,描绘情境。
语言是第二信号,能唤起人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特别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情节是富有情境感染力的,有时不用情绪化表达,人们的情感从故事本身中就可得到最大化体现。语文课上,我曾用沉重的语调给学生介绍了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因在3岁时出了医疗事故,失去了听力,可那家医院却推卸责任,不肯赔偿,他父亲用了8年的时间到处奔走,记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日记,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绝望的打击,只为还儿子一个公道。故事说得每一个学生都心情沉重,为这个孩子的不幸而伤感而悲愤。这时,教师趁热打铁,紧抓时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孩子的悲剧,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的行动,使他如此顽强坚毅,在饱含情感的语言创设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笔下诞生了有情有理的议论文,而且有的还很有见地。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结合语文实践课活动课开展,我常请学生扮演各样角色,按角色的身份和处境,进行情感体验,再形成构思,写成作文。如教学课文《半截蜡烛》时,我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中情境,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为扮演角色,自编课本剧。并年年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举办班级联欢会,请求学生以班长的身份写海报,以文娱班委身份编排节日单,以主持人身份编写主持串讲词等,让他们在联欢会上真正体验当时的情境,体验大家的表演时的动作、表情、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我运用录音、幻灯画面及悲惨的音乐、感人的范读、动情的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角色。然后,我说:“小女孩的命运真可怜啊!她若是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命运会这样吗?你同情小女孩吗?”大家都齐声说:“同情!”接着我又问:“你想帮助小女孩,改变她的命运吗?”大家都抢着说:“想!”于是我趁机提出了改编故事的要求。由于学生已进入课文角色,小女孩的命运就仿如他们至亲的命运,他们对小女孩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之心,所以都很想帮助小女孩摆脱那悲惨的命运,改编故事就成了学生的乐事,所以下笔就很容易了。
四、借助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看到某种个体实物,然后以这一实物作写作对象,边看边想,边想边写,自然不会产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的,取而代之的是照物写形,言之有物。比如写校园环境,选择某一角落,或抓住整体特征,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美点,抓住特点,综观整体,留意细部,这样写来,作文就有了内容,也能注意质量;比如写某一具体物体,让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其外部形状,整体特征,颜色、重量、质地等,再逐一分项介绍,抓住逻辑顺序,进行恰当描述。这种方法对说明文写作最有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事物关键特征,把握写作顺序,合理安排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倾诉,是人们情感的流淌,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也最能调动人们的情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使人感到悲壮的力量和与命运抗争搏斗的勇气;《地道战》则令人的心灵随站音乐的升华激荡;听《二泉映月》,让人信感人生的辛酸和身世的凄凉。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兴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受到情境感染,得到情感熏陶,陶冶个人性情,激发内在情趣,训练学生用心聆听自然的各种声音,倾听各种优美的曲调,感受各种风格不同的音乐,体会音乐的意蕴,感悟音乐中寄予的思想感情,做到心领神会,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把听到的感受描述下来。
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创设作文情景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他们由情入境,由境生情,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从而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冯中桥)
第三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第四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第五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论文
“酵母菌和霉菌”一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知道酵母菌能够用于发面、酿酒,放久了的馒头会发霉等,但他们却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利用这些生活现象设计问题情境,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解答问题的同时学到知识。下面就沿“发面→发面的原理→馒头长毛”这一主线对“酵母菌和霉菌”一节课的教学介绍如下。
1、趣味引言,引起学生注意
利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广告等学生熟知的内容巧设引言,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为此我利用1998年春节期间电视广告中的一则关于安琪酵母的广告:“老太太发面不用急,安琪酵母合面里……”来设计引言,学生能流利地将广告词从头到尾说出来。教师跟着提出:什么是酵母?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结构?它为什么能发面?这样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在观察酵母菌细微结构图的同时,总结出其形态、结构特点。
2、提出问题,强化学生的注意
利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首先问学生发面都有哪些方法呢?学生能列举出如小苏打法、物理打泡法及酵母菌发酵法等。接着教师提出:什么叫发面呢?引导学生了解发面就是使面中充有气体,加热时气体膨胀,使面松软。再通过复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引出酵母菌的两种呼吸方式及酵母发面的原理。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能产生酒精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工业上酿酒的方法以及轰动一时的山西假酒案发生的原因及严重后果。通过向学生介绍有关甲醇与乙醇在物理特性方面的关系,教育学生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做损人利已的事。再通过敞口的广口瓶和盖严的广口瓶中的酵母菌培养液在气味上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3、利用生活常识,维持学生的注意
许多学生都知道保留的面肥可以用来发面。教师可以问学生面肥为什么能很快地将面发好呢?启发学生得出发面得有适宜的温度。环境条件适宜,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繁殖的个体多,呼吸旺盛,面很快就发了。取一小块发好的面在阳光下晒干或放入冰箱冷冻室中冷冻保存起来就是面肥。为什么再发面时将面肥与水混合后合入面中就可以了呢?小块面肥中还有酵母菌吗?由此引出酵母菌在条件不适宜时进行孢子生殖,孢子可以渡过不良环境。如果馒头一次蒸多了,没吃完,环境温度较高,湿度又大,2~3d后馒头上就会长出毛来,这毛是什么呢?它们从哪里来的呢?由此引出霉菌以及霉菌的孢子生殖。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长有青霉和曲霉的桔皮和馒头,比较两者的形态和颜色,通过闻一闻馒头的味道,引导并启发学生总结出霉菌的结构和营养方式。
4、解决实验问题,延伸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使其感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时候,其兴奋与喜悦的程度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可把酵母菌和霉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留给学生讨论,启发学生充分遐想。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粮食、衣物的理想贮存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惜粮食和保护衣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