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李雅晨)

时间:2019-05-15 00: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李雅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李雅晨)》。

第一篇: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李雅晨)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

李雅晨

内容摘要:教学情境是开启一节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敲门砖”。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等活动可以得到很好的沟通、交流与融合,学生对学习书本知识的情感和兴趣就能达到最佳的状态。数学课上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尽快地了解学习目标,是学生理解并运用基础知识、形成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创造全新意识的重要来源。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并理解数学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人类的求知欲是自发的,但也需要一个目标一种力量去推动,它就是兴趣。俗话说:“‘最好的老师’并不是学校的老师,而是兴趣”,兴趣是驱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便不能强制他们去学,那样会将他们的探知欲扼杀在摇篮里。学习动机有很多,但是兴趣却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去学,也不再成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负担,会让学生体验快乐享受学习。

数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抽象性、逻辑严谨性、运用广泛性的学科,想学好数学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实际,教学方式死板,学习气氛沉闷,教师“满堂灌”等等现象的存在,虽然方便了教学,却没有关注到是否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大大地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致使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兴趣,学习效益低下,甚至厌学,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敲门砖”,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照本宣科、上课就讲,而是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到特定的情境中学习,这是现代教学的大趋势。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又不失浓厚的数学味,就成了我们努力探究的课题。

一、对教学情境的认识

(一)什么是教学情境

所谓教学情境,从广义上来说,它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上来说,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

教学情境也被认为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它通过综合多种教学手段以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呈现,营造出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积极地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

(二)提出情境教学的背景

1、中外教育史的经验指导

“情境教学”的提出并不是基于现代教学,历史的长河中早有记载,在中外教育史上就有丰富的经验指导理论。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曾在《文心雕龙》中就表明过人的感情会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出自叶圣陶先生的《二十韵》,什么是“入境”?要激发学习兴趣,带入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犹如身临其境,引起学生注意,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情境教学不光是在数学领域,在语文教学中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李吉林老师也提出过有关情绪教学法的理论,对实际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情境教学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国外也有很多教育学家们的宝贵经验和教育著作被人们流传下来,他们对于情境教学的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名著中《大教学论》指出:“一切事物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学生从对形象的感知到达抽象理性的顿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习变成主动、自觉的活动。教学是种艺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在轻松愉快中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美国哲学家杜威也认为教学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情境确立目的,制定教学计划,评价教学成果,他还提出“从做中学”原则,即“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学生一定要在有意义有兴趣的活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学习。

2、情感与认知相互作用的原理

情境教学能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身心愉悦、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充满激情的学习气氛中,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知识。并且,脑科学 2

相关研究也能说明情境教学的益处。人的右半脑控制形象思维,左半脑控制逻辑思维,要知道,数学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左右脑分工协作的情况下,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心理暗示原理

情境教学法最早称为“暗示教学法”即“启发式外语教学法”。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从一次心理疗法的成功案例中得到了启发,才开始将全部精力转向暗示教学的研究中去的。暗示是一种无意识的带入,并不直接表明学习主题,而是巧妙地通过各种教学硬件软件或运用联想、游戏、练习、音乐等方式引起心理关注,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

4、思维科学的相似论

相似,顾名思义,就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我们在创设情境之前,应先了解学生当时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生活经验、身心状态等,即学习者知道了哪些,这是影响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心理学研究说明,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要从他们熟知的生活环境入手,教学情境越简单越符合生活实际,学习动机就越大,学生越容易学会知识,这里的相似其实就是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与初高年级不同的是,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它关乎着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6到12岁的孩子就是活泼、好动,精力充沛,但是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专注于某件事,无意识注意占主导地位;思维模式是直观的、简单的、具体的,依赖于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新事物接受度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虽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态度,但在多数情况下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特别注意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一)情境创设要具有生活性

新课标提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原有的生活和知识基础上联系知识点,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的情境作为资源。要达到高效课堂,体现出有效的教学,就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生已有的生

活经验。

(二)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性

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但更具有现实性,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内容或形式源自于现实生活,更加具有真实性。曾经听了一节题为“几和第几”的数学课,那位教师创设了一个动物举重比赛的情景,分别有兔子、大象、狮子和老鼠。学生们了解比赛规则后就立即想到了结果,按照常理分析,谁的个子高力气最大谁就第一,可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教师出示了比赛结果,狮子第一,大象第二,兔子第三,老鼠第四,当时大部分同学都表示不赞同,大家都认为大象的力气最大,理当举的最重,大象才应该获得第一呢。由此看来,不符合现实性的情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甚至做错题。的确,这些所谓的情境都是教师为了方便教学假设出来的,但这种虚拟的情境并不是虚假的,再是虚拟的情境也要合乎常理,合乎科学逻辑。教师要想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首先要确保情境本身是客观现实的,学生只有在情境中感受到、触摸到真实的生活,所学知识才能更加牢固,记得更加深刻。

(三)情境创设要具有发展性

创设的情境不仅要基于学生知识的现有程度,更要考虑的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小学生的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思维发展也是逐级升高的,从最开始只可以了解简单直观的事物到后来能认识非常抽象的事物。这就要求情境里出现的问题时要一点一点地提高难度,逐步挖掘、发挥学生的潜能,而不是盲目的设立学生现有的知识不可能达到的层面。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要略微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层面,既便于处理目前的问题,又蕴含这与目前问题相干且能学习的新的问题。创设的情境能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需要学生自己去品味、琢磨,达到新的高度。

(四)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性

每个学科都是差异性,都有各自的特征,因而情境创设要呈现对应的学科特征和意义,契合教学内容,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突显学习重难点,要能体现出该学科知识发现的整个进程、运用的一切条件和该学科内的知识之于人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只有这样的契合学科特征的情境,才会有效地说明该学科的意义,协助学生快速接受、精准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量。

(五)情境创设要具有内含性

问题能够引发思考,然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有力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创设的情境来说,包含一些值得去深思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教学情境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效的。带有问题的情境是思维过程的源头,如果想要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要赋予它感召力,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旦学生有了去探索去学习的兴趣,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油然而生,充满好奇的心情去学习势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标中指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创设出有趣的、合适的、新鲜的、探究的问题情境,提供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在探究的过程中,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困惑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且问题之间的碰撞容易引起认知冲突,能很好地促进形成新知识的结构。

(六)情境创设要溶入情感

学生的情感需求不容忽视,在人的总需求中占重要位置。教学情境具备激起学生情感的作用。

低年级的学生表现力强,情感丰富且复杂,缺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起伏比较大,在适合的环境下,会更容易迸发出激情。当小学生步入高年级以后,他们会慢慢变得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情绪,也懂得了什么是尊重和自我尊重,有更稳定的情感。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只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还有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但是新时代新课标下的教学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情境创设要溶入情感,教师发自内心的创设新奇的有趣味性的情境,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一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开启一节成功课堂的必要条件。小学数学的知识是 借助学生身边的生活经验产生的,知识的形式和内容符合现实性、生活性,有趣且富有挑战性。在有效的数学情境中,更容易启发学生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根据情境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或资料来解决问题。为了完成一节高效课 5

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就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该如何创设活泼轻松、值得深思和探索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所作的尝试:

(一)创设比较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般都是对新鲜事物或者新知识比较好奇,可是由于刚开始接触,不一定能掌握地很到位,或者会不太理解;反而对学过的旧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又不一定感兴趣,所以在这个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创设情境,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交替、比较以及用新知识所具备的性质作为创设情境的出发点,使学生能自愿地、轻松地、主动地接受并学习新知识。以旧引新,其实就是促使知识的迁移,通过复习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既能巩固旧知,又能一步一步阶梯式地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慢慢的认识到接受,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促使新知识的认识、了解、掌握和运用。

教学片段:

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口答基础训练题: ①0.2分米+1厘米=? 2元-4角=? 3角+1元=? ②2/3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

③直接口算:5/9+7/9= 6/11-4/11= 3/5-1/1= ④将下面分数通分:1/3和1/5 3/4和7/10 首先复习不同单位的数量包括整数和小数之间的计算,这里要求先将不同的单位统一后再进行计算,为学习新知识作了很好的预热,方便学生更容易理解。下面几题也是旧知识,复习的是有关分数通分再计算的内容,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其实只要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合理的类推,结果便无师自通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练习题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方便他们运用旧知识“搭桥引线”,另外还要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学起来更加积极主动、充满信心,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

(二)创设兴趣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趣的情境要考虑到各层次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思维模式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会发现,学生们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难 6

以产生兴趣,反而对看上去容易理解的问题或者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问题比较容易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地、适当地选择教具,比如投影、面板、视频、图片等等,而且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语言或身体艺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

讲《平移和旋转》这课时,教师问:“同学们有没有去游乐园玩过啊?”学生们反应热烈,兴奋地回答:“玩过。”教师紧接着又问:“坐过摩天轮吗?摩天轮是怎么运动的呢?”学生们便开始用手在空中比划着运动的轨迹。教师再问:“那坐过冲浪吗?冲浪的船又是怎样运动的呢?他们有什么区别?”同学们开始了小组讨论。这时教师宣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物体的运动轨迹和方式。由此可见,通过引入学生们感兴趣的情境,随着几句师生间朴实的对话,自然而然的开启了新课的主题,这种带入感不生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创设生活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知识的源泉来自于身边的生活实际,作为一个学科而言,又能为生活提供服务。新课标也要求教师从身边的生活情景入手,利用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更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动力。若是用心的去发现,其实我们身边处处存在着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这些问题,巧妙地设计生活中的情境,就能拥有一把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创设生活性的情境,就是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将教材与生活合理地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对课本中已提供的学生了解的生活情境加以改动,也可以根据现实中的素材自己改编成一些有趣的情境再迁移到课堂中去。

教学片段:

在学习《认识负数》时,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坐电梯时会发现一楼以下还有的楼层是怎样标注的呢?”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由其他同学说出意思。引出“负”是什么意思?再请同学们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负数,并且说出哪些负数的含义,用这些生活中出现的负数的形式来创设负数的教学情境。

(四)创设开放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大多情况下,学生要面对的是已知条件和求的问题都较为清晰的情况,处理方法也只有一种或两种,这种问题虽然好解决,但是可供学生发挥思维能力的空间太小,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先将自己看作是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角色的能量,促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有创新有进步,就需要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情境来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学生不能完全地依靠书本知识依靠教师,要善于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去思考分析问题,打破常规寻求新方法。教师在设计情境时也不能禁锢范围,约束过多的条件,而是要创设充满挑战性、体现开放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段:

在《统计与可能性》练习时,笔者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做这样的练习设计: 盒子里面一共有8朵花,2个红花和6个绿花。

1、随意摸出一朵花,摸到的花可能是()色,也可能是()色。

2、摸到()花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3、可能性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得出结论。

4、怎样使红花和绿花摸出来的次数一样多?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第三个问题理解起来就有一定难度了,因为学生需要结合试验的结果进行总结,第四个问题就是拓展性的,需要学生逆向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这样以来,学生们可以在不断的思考中发现问题、举一反三,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良好的训练。

(五)创设故事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那种情节丰富、人物丰满的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迁移到故事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其实,在一些我们熟知的故事中蕴含了很多道理、知识、问题等,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很轻松的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这样既可以加深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还能在故事中了解数学的意义。

教学片段:

课题《平均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景。

师:“同学们都听过‘三只小猪’的故事吧,因为他们的机智勇敢,打败了 8

大灰狼,今天猪妈妈为了奖励他们做了12块又香又甜的酥饼。猪妈妈分给猪老大5块,给了猪老二4块,给了猪老三3块。猪老三哭着说:‘不公平不公平,我的最少,我也要5块。’猪老二也不高兴的吵着要5块。这下猪妈妈为难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同学们帮猪妈妈出个主意吧。”

生:“猪妈妈再做3块,给猪老二1块,给猪老三2块,这样就一样多了。” 生:“不对,不对!在只有12块的情况下,只能从猪老大那儿分1块给猪老三,每人4块就一样多了。”

师:“怎样分才叫一样多呢?” 生:“平均分。”

采用“故事情境”导入,巧妙地把分饼问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平均分的必要性。以有趣的故事情节,充满挑战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对平均分概念和性质的认识,故事情节使生硬的数学知识变得灵动有趣,既符合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又不会让学生学习数学感到负担、厌倦,从而产生利用平均分这样的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认真投入到探索活动中。

(六)创设活动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学生、教学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形成了课堂教学,它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教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也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是学生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经历而感悟到的,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或者强行给予。将新知识新问题投射到活动性的情境中,使学生充分地听、说、做、看、想,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的活动中,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感受成功,奔向成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这种体验会更加深刻。

教学片段1:

学习《认识方向》,教师请学生们课前准备了一些可爱的玩具,摆在教室的不同方向,通过讨论和学习,初步掌握东、南、西、北各方向,随后请学生们自由编成小组,到台前展示认识方向的活动,课后做检测时发现大部分同学已能很好的认出方向、辨别方向了。

教学片段2: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全班分成8个小组,小组合作测量操场的长度,可以尝试进行如下的探索。

工具任选:①米尺 ②皮尺 ③5米卷尺 列出测量方法,计算结果。

学生们非常兴奋,纷纷选择工具,还有同学更加聪明,利用学校操场有些部分是长方形,就先量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度,再乘长方形的个数,这样不仅精确,还节省了测量时间,同时也提出了另类的测量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类似这样的活动有很多,学生们对这种能亲自动手操作的课非常感兴趣,因为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学中玩,从玩中学,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激起了他们的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这些例子中不难发现,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也是可以变得生动有趣的,原来难以理解的问题也有解决的捷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数学融入生活,将生活带入课堂,一旦学生尝到了数学中的乐趣,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四、结论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当今新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精心创设符合学生心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学习活动,明确知道除了学会书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要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让学生们“快乐学习”,让课堂“动起来”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2.D·H·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3版。3.杨庆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4.谢利民,《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5.耿东,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28期

6.朱凯,小学数学导课艺术的教学意义《中小学数学》,2016年3月第3期

第二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化学学习兴趣

南湖中学

张爱平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内部学习动机最核心的成分,中学生心理特征之一是好奇、富有新鲜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组织教学时,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其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作为化学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谈以下做法。

1.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化学史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史实、记载、故事、传记、格言等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节都是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课堂上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美妙的传说,都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将注意力转移到本学科的情境之中。从化学科学史实故事及化学趣闻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引发学生兴趣,使之在一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学习,在良好的精神支配和积极的价值判断及其选择过程中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空气的组成》时,可以在介绍各国的科学家如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发现空气组成的科学精神后,再引入新课。又如:教学盐时,可通过讲述侯氏制碱法及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故事吸引学生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能自己在化学知识的迷宫中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益处。如:教学燃烧时,做完演示实验“燃烧的条件”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燃烧的两个条件后,接着教师又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学生观察到一根竖起来火焰向上的火柴很快熄灭,而平放的火柴火焰却不会熄灭,如此反复数次,结果都一样。这是为什么?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评析:这种现象,再一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经教师的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的解释结论。又如:教学《氢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索性的随堂实验。在介绍该实验的注意事项时,生:假如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会有什么现象呢?这时,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结果的比较。根据前后两次实验的不同现象,再组织生生互动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如果实验结束时没有继续通氢气到试管冷却为止,则灼热的铜就会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评析:利用趣例或生活中的实例激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几个回合的问题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教学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师: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介绍并出示白色氯酸钾晶体、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师: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①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刚沸腾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将实验2试管移开火焰,立即洒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才产生少量的氧气,为什么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请同学们考虑有哪几种可能性。通过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同时教学达到高潮。师:①像二氧化锰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其中二氧锰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加快了氯酸钾放出氧气的速度。②除二氧化锰外,有没有其它物质可以作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二氧化锰是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这种说法对吗?促使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外延去进行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能力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如:教学《中和反应》时,让学生先做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里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发现酚酞变成红色,这时学生能用上节学过碱的知识来解释。让他们继续滴加另一种液体(盐酸),结果溶液的颜色逐渐减退,直至变成原来的无色。为什么滴加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变无,学生的思维矛盾自然产生,兴趣高涨。评析: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和实验产生的现象,以达到掌握新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5.化学课堂教学中以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引导思维

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如:神州六号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教师可适时提出几个思考题。①神九发射时需要多种燃料做推动剂,若使用液氢做燃料,你认为有什么优点?若使用联氨(N2H4)做燃料,则需要用四氧化二氮做助燃剂,生成氮气和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航天员的食品为什么被做成“一口酥”?③为了净化飞船中的空气,可使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请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题目把氢燃料的利用、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碱的通性、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都能顺利完成。在这样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复习,必然能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新鲜感,提高复习效率

6.化学课堂教学中用探究性实验设疑创境,培养探究精神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在讨论微粒的运动性时,师创设如下情境;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的溶液是无色的。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师;通过以上实验现象观察,你能得到结论吗?生1:杯A中滴入的酚酞试液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烧杯B无关。生2: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生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溶解到烧杯A中的溶液中,使溶液A变红。

总之,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教学过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这是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和走进新课程。【2】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第三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性和高度抽象性的学科,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驱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探求知识、发展能力的必要前提。只有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应从创设课堂情境下工夫,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教师应依据以下几点创设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

1.创设教学情境应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知识的含义及教学思想方法,恰当地组织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3.课堂教学要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情境。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课堂教学情境的运用要适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适量,不求多只求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可。

刨设好课堂教学情境,能诱发、驱使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和“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及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形式多样化,应用灵活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与创造,激发常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应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以疑引思,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如有疑问就会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探求问题奥妙的积极性。

如教学“过三点的圆”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A、B、C三个工厂,要在它们之间修建一个水厂,使得这三个工厂到这个水厂的距离都相等,此水厂修建在何处?这问题一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开始讨论、猜测。由于正在学习圆的知识,因此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此水厂应修在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处。这时老师马上提出:该圆圆心的位置如何确定?从中揭示了问题的本质,既导出了课题,又使学生探究的欲望被激发,促使他们画图、思考、讨论、仔细阅读教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惑创境,引发悬念,激发兴趣。悬念设置于课始,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下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授“相似三角形”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树测出树高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3.以误创境,利用契机,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一些“坎坷曲折”,引发学生尝误情境,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出了填空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6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有的学生考虑不周只得出一个周长ldcm,有的说是16cm。问谁的对?为什么?学生立刻说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两种情况,是Idcm或16cm’。接着老师将上题中的边长4cm改为2cm时,等腰三角形周长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10cm。或14cm。接着要求学生画出等腰三角形图形,并标上长度。很快学生回答:l0cm不对,只能是14cm。抓住时机追问原因.,学生同时说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此时 的教学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结论要好得多。

4.以乐创境,轻松愉快,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四种命题的关系”时,老师首先给出一个原命题:“老虎有眼睛”这是一个真命题,接着请学生说它的逆命题。“有眼睛的是老虎”这个命题改写是对的,接着推理说:“老师有眼睛,老师是老虎吗?”学生大笑。显然,它说明了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同时,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命题改写的对与错和命题的真与假是两回事。这样就可以顺利地研究四种命题的关系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收到快乐乐学的效果。

5.以情创境,亲信师道,激发兴趣。数学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敬业的精神,还要有高超的驾驭情感的能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要精神饱满,满腔热情,了解学生,关心和爱护学生,对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教师的一句表扬话语,一个友好的动作,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爱学生的情感会大大激发学生学好教师所教知识的兴趣。

6.引用创境,数学生活化,激发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创造条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刨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教“数据的分析”时,让学生了解家庭经济收支情况,明确生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数学。又如教“正、负数”的数学,在活期存折上体现得很明了,存为“十”,支为“一”,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改善数学课的枯燥乏味的负面作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乐学”的最佳境界。

第四篇:创设快乐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创设快乐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模糊搜索 搜索标题

作者:楼华飞

时间:2008-9-

21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为第一教学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富有想象力,但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激发识字兴趣,营造一种民主、宽容、和谐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于识字教学。

『我的教学』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一上课,我就出示课文插图,问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大家看到客厅的图片,感觉非常亲切,纷纷叫到:“在家里,在家里。”我板书课题,装作非常惊讶的样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在家里呢?”此时大家都踊跃地举手,想说说自己的理由。有的说:“家里有茶几。”有的说:“家里有沙发。”有的说:“家里有书架。”„„我马上把相应的词卡贴在黑板上。还不忘表扬学生:“你真了不起!”自己嘴里则大声地读到:沙发、茶几„„此时有几个学生也跟着我读,我则兴高采烈地表扬他们,越来越多的学生跟着读起来。

“今天的小朋友表现这么棒,老师奖励大家做个游戏。”然后把游戏规则告诉孩子们。此时,老师读“沙发”,学生找“shāfā”,同时,让一同学把配有图和音节的卡片贴在生字卡片上,齐读三遍,直到找完为止。

你们家有这些东西吗?有的说“我家有长长的红沙发、软软的,坐在上面很舒服。”有的说:“我家有高高的书架,上面放了很多书。”有是说:“我家有台灯,星期六的晚上在台灯下学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明家里的不少物品,下面再来说一说他家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出示课件:爸爸、妈妈和小红的画面)有一个学生说:“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有一个学生补充:“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给爸爸、妈妈送上水果。” 此时,我就出示短文,让学生自由读短文。读完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有一个学生举手说“为什么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我夸他:“你的问题问得真好,会问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大家要向他学习哦!”“谁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笑呢?”小A说:“我给爸爸、妈妈送上水果,所以他们笑了。他们夸我懂事,所以我笑了。”小B说:“爸爸、妈妈夸我热爱劳动,尊敬长辈,所以我笑了。”

“看着大家学得那么认真,老师也笑了。你们能不能说说这个家里还可能会有哪些物品?有哪些人?”有的说:“有花瓶,花瓶里插着鲜花,十分漂亮。”有的说:“还有布娃娃,它们是我们的好伙伴。”还有的说:“有爷爷奶奶,他们都很喜欢我。”

“他们那么爱你,你又为亲人们做些什么事呢?”有的说:“我为妈妈倒垃圾。”有的说:“我为爸爸捶捶背。”„„学生都兴奋地说着,心中满是自豪。

师:这里有一些生字卡片,我想请同学们上讲台来当小老师,大声带领同学们读!

『我的思考』

所有的文字都来自生活,并且回归到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呢?自然也不能违背规律性的法则。

u

创生活情境,激学习兴趣。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着这样的理念,我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融为一体,使机械、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了一个有着美丽陈设、生活用品的家庭画面,创设了情境,贴近了学生生活,使学生学习积极性骤然高涨。然后老师把配有彩色图形的词语卡片出示给学生,使抽象的生字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初步地使学生认识了生字所代表的事物形象。借助实物认识生字,学生感兴趣,也容易记住,学得自然轻松。

u

导学生思维,重自主学习。

识字伴随着思维活动,特别是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对学习生字更有好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在教学中势必要松弛结合。为尽量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思维,并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那些生字后,我又要求学生给生字找朋友。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物品音节卡,老师读“沙发”学生找“shāfā”,老师读“茶几”,学生找“chájī”„„同时,让一同学贴在生字卡片上,齐读三遍,直到找完为止。这样设计,重视了学生参与,引导了学生思维,学生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在复习生字时,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大声带领同学们读,让台上台下互动,气氛格外热烈。

u

强化口语训练,寓德于说。

所有字词都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字词。识字必须多读,也必须多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高频率接触生字,既巩固了生字词,又很好地进行口语训练,对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大有裨益。让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自己家里有什么,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在生活中学生字,在生活中用生字的思想。“学以致用”是一切学科的最终目的,认识了生字就要会用,运用生字进行说话,正好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同时,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适时地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劳动,尊敬长辈的思想,注重了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情感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创设情境的方法五花八门,老师要根据课堂的需要,选择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 ”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2.编故事识字

故事是一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我以故事为背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语文园地二中,有一道题是找同偏旁的字。我创设了一个“把苹果提回家”的情境,先利用多媒体电脑创设一个以苹果树为主题的小故事(配声音)讲述,老师出示“苹果”(带有“走之旁”、“三点水”的偏旁)的字卡片,学生认字,找两位学生提着篮子(自制带有“走之旁、“三点水”的偏旁)捡苹果,捡对了,就把苹果带回家。通过创设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巩固了生字,也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快乐的教学情境,可以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

3.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教“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蛙、哇、娃、洼”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5.多媒体识字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识字,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把识字、阅读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真正突破传统的孤立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在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的字,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运用信息技术识字,课堂识字既直观又生动形象,学生记忆犹新。例如:我教学生字“晴”是晴天的晴,运用课件演示,先出“晴”字,再出示日字旁(后面出示一个太阳),因为“日”表示太阳,所以用日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出示词句让学生认读。同样,在教学“请、清”的生字时,也运用多媒体演示后,让学生说说部首、声旁表示的意义进行识字,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观察,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这样既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使识字、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改变着人与人的交际方式。远程教育成为现实,人机对话已不新鲜。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识字教学。我们就更有理由为孩子们拓宽空间,创设情景,让不可能的成为现实,让静止的变成活动的,使识字教学插上现代技术的翅膀,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迈上新的台阶。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到了一定的识字方法以后,不仅课内注意识字,课外也会利用各种形式识字,他们会因为认出字而高兴,会为发现新词而雀跃,会为自己能读懂一本小书而欢呼。这种源于内心的满足,对自我能力的发现,将使孩子们拥有自信和持久的快乐。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识字教学一定要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才不会有障碍。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认真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低年级识字数量多,难度大,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儿童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同时又学以致用。因此,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第五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说起来好像是那么简单而又容易的事,可做起来就难了。很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觉得作文教学是令师生都感到头痛的环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或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它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不少,创设作文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写作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那么,怎样去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寻趣,展现场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是作文的坦途大道。我总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轻松快乐的事。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某一典型场景,感悟后作文。春天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田野,看碧绿湖水,吹温柔春风,闻春天气息,触春天花草;夏天即兴观察暴雨将至,黑云压城之势,并作即景提示:暴风初来你有何感受,暴雨来临的过程怎样,雨中景物的样子如何……秋景中,让学生观察雾中“仙山楼阁”,注意去发现大雾从“牛奶”状变得薄如蝉翼,直到烟消云散的过程,探寻朦胧的美;冬天的雪花,令学生产生无尽的情趣和遐思,让学生在飘逸的雪花中寻求灵感和写作激情,自然、生活、社会是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语含真情,描绘情境。

语言是第二信号,能唤起人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特别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情节是富有情境感染力的,有时不用情绪化表达,人们的情感从故事本身中就可得到最大化体现。语文课上,我曾用沉重的语调给学生介绍了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因在3岁时出了医疗事故,失去了听力,可那家医院却推卸责任,不肯赔偿,他父亲用了8年的时间到处奔走,记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日记,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绝望的打击,只为还儿子一个公道。故事说得每一个学生都心情沉重,为这个孩子的不幸而伤感而悲愤。这时,教师趁热打铁,紧抓时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孩子的悲剧,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的行动,使他如此顽强坚毅,在饱含情感的语言创设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笔下诞生了有情有理的议论文,而且有的还很有见地。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结合语文实践课活动课开展,我常请学生扮演各样角色,按角色的身份和处境,进行情感体验,再形成构思,写成作文。如教学课文《半截蜡烛》时,我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中情境,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为扮演角色,自编课本剧。并年年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举办班级联欢会,请求学生以班长的身份写海报,以文娱班委身份编排节日单,以主持人身份编写主持串讲词等,让他们在联欢会上真正体验当时的情境,体验大家的表演时的动作、表情、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我运用录音、幻灯画面及悲惨的音乐、感人的范读、动情的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角色。然后,我说:“小女孩的命运真可怜啊!她若是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命运会这样吗?你同情小女孩吗?”大家都齐声说:“同情!”接着我又问:“你想帮助小女孩,改变她的命运吗?”大家都抢着说:“想!”于是我趁机提出了改编故事的要求。由于学生已进入课文角色,小女孩的命运就仿如他们至亲的命运,他们对小女孩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之心,所以都很想帮助小女孩摆脱那悲惨的命运,改编故事就成了学生的乐事,所以下笔就很容易了。

四、借助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看到某种个体实物,然后以这一实物作写作对象,边看边想,边想边写,自然不会产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的,取而代之的是照物写形,言之有物。比如写校园环境,选择某一角落,或抓住整体特征,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美点,抓住特点,综观整体,留意细部,这样写来,作文就有了内容,也能注意质量;比如写某一具体物体,让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其外部形状,整体特征,颜色、重量、质地等,再逐一分项介绍,抓住逻辑顺序,进行恰当描述。这种方法对说明文写作最有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事物关键特征,把握写作顺序,合理安排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倾诉,是人们情感的流淌,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也最能调动人们的情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使人感到悲壮的力量和与命运抗争搏斗的勇气;《地道战》则令人的心灵随站音乐的升华激荡;听《二泉映月》,让人信感人生的辛酸和身世的凄凉。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兴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受到情境感染,得到情感熏陶,陶冶个人性情,激发内在情趣,训练学生用心聆听自然的各种声音,倾听各种优美的曲调,感受各种风格不同的音乐,体会音乐的意蕴,感悟音乐中寄予的思想感情,做到心领神会,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把听到的感受描述下来。

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创设作文情景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他们由情入境,由境生情,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从而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冯中桥)

下载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李雅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李雅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5篇)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摘要:新课改以来,对于课堂如何驾驭的问题,老师们都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情境。 在讲授《开花和结果》......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发言稿 当前许多教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主要以教师传授为主,采取填鸭式、注入式的方法,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则是重灌轻导、重讲轻练,强调一致性,忽视学......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思维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本文通过创设生活化,历史化,实验化,错误化的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思维问题情境中学到研......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精选五篇)

    创设导入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语文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全]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中,我大胆打破传统的单一、机械的准备活动方式,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取而代之。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课堂展示的大舞台,学生在展......